幸福拼圖:孩子默默的愛

在改善沉迷上網的學生小組的傾談過程中,通常也會發現很多家庭問題,例如,家庭生活較不愉快、缺乏與父母溝通、缺乏父母關注及管束等家庭環境因素。小組中一名考獲全級第四的男生,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於是努力尋找不同方法使自己進步希望獲得母親讚賞。他成績從平庸提升到名列前茅,不但沒能得到母親的讚美,而且母親還說:「你努力係應份㗎。」 另一名從內地移民到香港的男生,知道自己的英文能力不如香港學生,所以努力在空餘時間補習,趕上學校進度。母親經常跟他說:「我咁辛苦就係為咗你,唔該你唔好成日打機同我努力讀書。」大家七嘴八舌討論着家庭遇上的問題和父母的關係,不用社工介入,他們的經歷已讓彼此之間產生共鳴,成為聯繫每一個組員的橋樑。 傾談家庭問題 彼此產生共鳴 在小組中,學生們分享最近情緒低落的事情。一名新移民的學生分享上星期考試,他很努力背英文生字,最後考試成績仍然不及格,對着學霸同學自嘲「我咁垃圾點夠你嚟」;伴隨着同學的自嘲,學霸同學分享自己的成績也未如理想,明明自己的能力可以考到全級第二,責怪自己為什麼停滯不前。一名女生接着分享,她最近在家中目睹父母爭吵的情况,父母二人互相指摘對方, 女生躲在房間,但狠心的說話聽得一清二楚。最令她心酸的是母親說:「如果唔係為咗個女,你估我唔會同你離婚?」內斂安靜的女生在這刻也留下眼淚,其他組員紛紛遞上紙巾給她,女生點頭,說了一句:「其實我一直都知屋企有問題,所以我先唔多喺屋企出聲,唔知講咩好。」 盼獲家人肯定和稱讚 小組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我感受到每個學生都很懂事,很懂得為家人着想。儘管成績未如理想,也會努力追上進度,希望不要辜負母親為家中打拼的辛勞;儘管對自己成績要求高,但最想得到的卻不是學業成就,而是家人的肯定和稱讚;儘管在家中少說話,不太和父母溝通,也能明白父母為她作出了很多個人犧牲。家長只看到子女休息時在打機,跟朋友聊天,看短片,卻看不到孩子懂事的一面。 子女可能不擅長以言語和行動來表達愛意,表現方式也可能與父母的期望不符,但在與他們深入對話並了解他們背後的想法後,我深深地覺得他們其實都是為父母設想的孩子。家長可以積極聆聽子女的需要和壓力,當孩子開始分享的時候,家長需積極傾聽子女的感受,不用馬上給予建議或批評。家長應欣賞和稱讚孩子在學習過程所付出的努力,而非在意結果,讓子女感到被看見、肯定和關心。 文:葉泳彤(香港家庭福利會網絡教育及輔導服務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9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高質父母「愛的存款」

「每次用心安排家庭活動,都代表着你作為父母,誠心地將愛的存款,存進你青春期孩子們的記憶庫中,讓彼此都感到幸福和值得珍惜。」 在闊別多年的校友聚會上。 計劃親子好去處 甲媽媽說:「我最近注意到這個手機應用程式,為大眾提供香港最新的親子好去處和休閒活動資訊。」 乙媽媽回答說:「讓我也瀏覽一下……嘩,確實有很多最新的休閒活動場所和歷奇樂園活動推薦,可以讓我的孩子們挑戰自己,釋放能量啊。看來很有趣。太好了!」 丙父親回應說:「真的嗎?請趕快在我們的手機群組中分享。我和配偶最近被工作弄得頭昏腦脹,孩子們也因復課後追趕課程進度而感到有些壓力。」 丁爸爸發表說:「透過這個程式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孩子的興趣,並與他們討論活動的最佳參與時間。在計劃的過程中,我們要表達對各人的尊重,並為家庭訂立短期共同目標,使我們的親子關係更和諧及緊密!」 戊母親微笑回答:「多謝老友們,今晚的聊天很有啟發,我會下載這個程式,並參考各位家長的寶貴意見。往後我們可以繼續在手機群組分享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狀况和活動經驗,一起成為更優秀的父母!」 善用假期 提升幸福感 從那日以後,他們會互相分享有用的資源和應用程式,甚至提議幾個家庭一起參加同一項活動,一同提升幸福感。 每個家庭成員對於如何度過休息日和假期都有不同的偏好,可以是滿足身心靈的需要和願望、發展好奇心、拓展興趣、尋找快樂時光,以及平衡家庭與個人空間等。如果你是一個擁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我鼓勵你在溝通過程中,嘗試應用以下的步驟,提升及與家人建立親密的家庭關係。 1.表達你渴望為全家帶來樂趣的誠意 2.提供可行的選擇方案和資訊來源 3.邀請並傾聽每個家庭成員的關注點和意見 4.提出跟進的問題,刺激家人進一步思考 5.在商討過程中要保持中立的角色和運用溫和的措辭 6.毋須強求在一次家庭對話中就能夠達成共識 7.制訂預算和分工 8.在家庭的通訊平台上,以清晰的句子列出選擇方案、分工表和時間表 9.盡早將家庭活動時光的照片和視頻,上載於共有帳號,並互相分享心聲 10.讚賞家庭成員為實現此活動作出的貢獻和努力,邀請他們回應或分享籌備過程中的經驗 文:馮婉嫻(香港家庭福利會資深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5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採購小偵探 超市學理財

各位家長,是時候與小朋友策劃一趟理財體驗,讓小朋友成為採購小偵探,學習如何管理金錢!一起看看以下3部曲,簡單將理財體驗融入小朋友的生活: 1.生活物品分「需要」與「想要」 平日添置生活物品的重任大多由家長負責,若小朋友能參與其中,定能讓他們學習更多。首先,家長可委任小朋友擔任「採購小偵探」,地氈式調查並記錄家中有什麼生活物品需要添置。另外,於家長的指導下,小朋友也可於過程中分辨家中有什麼生活物品是「需要」的,什麼是「想要」的。例如廁紙、垃圾膠袋、牙膏是「需要」的;薯片、糖果、汽水是「想要」的。 2.用網購平台格價 製作預算表 然後,小朋友可於家長的指導下,於不同網上購物平台了解各生活物品的價格,嘗試為每種生活物品找3個不同的購物平台格價,讓小朋友知道比較價格後購物可以節省金錢。家長可利用消費者委員會的網上價格一覽通網站,與小朋友一起格價及制訂預算。 當小朋友與家長製作好購物清單及預算表後,就可以自備環保袋出發購物了!為加深小朋友對錢幣的概念,家長可先將現金放於一個小錢包裏,讓小朋友付款及找贖,藉此分辨各輔幣或鈔票的面值。讓小朋友多接觸實體貨幣,使用現金支付,可減少他們對金錢的疏離感。 3.探討折扣優惠 引導理性思考 在購物的過程中,小朋友看到超級市場的貨品折扣,例如檸檬茶買1包送1包,薯片加1元多1包等,可能會感到困惑,此時家長可引導小朋友,先到消費者委員會網上價格一覽通網站參考價格,然後學習分辨這些貨品折扣是否能真實反映貨品的價格,抑或只是其中一種推銷商品的方式。此外,小朋友可拿着預算表,於付款前檢查是次購物是否有超出預算限額,學習實踐預算。 趁着結帳後小朋友記憶猶新,可讓他們計算預算表與實際消費金額的差額,並詢問小朋友擔任「採購小偵探」期間最難忘的畫面及感受,以鞏固他們所學到的理財知識,讓整個體驗更完整。 當小朋友完成「採購小偵探」理財體驗活動後,家長可給小朋友一個小驚喜!例如準備一張親手繪畫的感謝卡或一份自家製的小點心,感謝小朋友的付出。筆者鼓勵家長與小朋友攜手啟動「採購小偵探」家庭理財體驗,讓小朋友及早建立積極的金錢管理習慣。 文:鄭子聰(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1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冇衝突,是關係破裂致命傷?

早前,筆者一個朋友的丈夫輕生了,遺下了太太和年幼女兒。我的腦海裏湧現許多不明白,想起跟朋友的丈夫在幼稚園碰面的畫面,他總是風雨不改的在門前空地等待接送孩子放學,我們偶爾會點頭打招呼,然後默默地等待孩子們放學。他看似擁有幸福平凡的家庭生活,想不到最後竟選擇離開世界。 有一晚我如常放工去接孩子放學,遇上了那個朋友,我上前給她一個擁抱,給予她最大的慰問。朋友跟我分享,她跟先生沒有發生過衝突,每天過着平凡的家庭生活,想不到他原來感到如此痛苦,甚至希望離開世界。她想起早前我分享過的短文〈冇衝突是分手的致命傷?〉,提及有部分情侶選擇分手,並非因為發生衝突,反而他們從來沒有出現過爭執或衝突。文章讓她感受非常深刻,明白到她與先生從來沒有爭執,或許只是因為先生一直將情緒和心事隱藏,直到離世前都沒有表達出來。 雙方不敢表達不滿或異見 大家或許會覺得好奇,「沒有衝突不是代表關係和諧和平嗎?大家都可以相敬如賓,怎麼會選擇結束關係呢」?人與人相處總會遇上意見不合,朝夕相對的伴侶如果從來沒有衝突,或許只因雙方都不習慣或不敢於表達不滿或不同意見,把不滿放在內心深處,當作沒有事發生,以為隱藏自己的心事是處理情緒的方法,但事實上可能會引致不可挽救的局面。 文章提出,假如伴侶雙方都把情緒或不滿收起,或會出現幾個結果,都值得跟讀者分享: 1. 當以為自己可以一直忍受到不滿的情緒,但情緒提升到一個臨界點而未有疏導,哪怕是突然出現的小矛盾,都足夠令某一方突然情緒「爆煲」; 2. 當伴侶自知矛盾存在,卻沒有坦白向對方言明,而最終選擇默默承受沒有表達不滿,這樣伴侶雙方亦少了機會去反思和改善大家的溝通和相處模式; 3. 伴侶單方面懶理衝突,不作任何處理,久而久之,大家採取逃避、「避之則吉」、「不做不錯」等不健康的相處模式,最終彼此溝通和相處的問題變得愈來愈難解決。 主動關心 了解對方心事 希望大家都懂得,在關係中適當地表達情緒,主動關心及了解對方的心事,在事情變得不可挽救前努力溝通、經營關係。感恩上天美妙的安排,我的朋友在經歷哀傷的期間得悉腹中原來早已懷了小生命,讓她走出沮喪,學會放下、重建生活。現時當我接孩子放學的時間,偶爾凝望幼稚園門前空地,我都會有點兒慨嘆;再望向傍晚的夜空,心裏會想起那位先生「你在天上好嗎」? 資料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臻和薈調解教育及服務計劃 文:吳瓊欣(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6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助子女重新適應校園生活

相信「恢復正常生活」是大家在過去3年來最常盼望的,可是對於已習慣網課的學生來說,怎樣才是「正常」的校園生活呢? 因為疫情,學生需面對反覆停課、上半天課等安排,直到去年9月才逐漸回復全日制課堂。相信學生從教育局、學校、網絡或坊間都會接收到很多有關復課安排和需要注意的資訊,可是他們未必能夠即時吸收和消化,家長需要多加留意並提醒子女相關安排。父母亦應依照子女的步伐給予鼓勵,協助他們慢慢跟上學習進度。 對小學生來說,只要家長多點耐性和愛心,在課餘時間給予他們適當的放鬆時間,校園適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然而,對於中學生,特別是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所面對的適應問題似乎就較為嚴重。 缺乏與人相處機會 現時的中一至中三學生,他們的高小及初中生活深受疫情影響,當中的社交問題亦隨着復課而逐漸浮現。有些學生因過去一段時間缺乏與人相處及溝通的機會,令到表達自我的能力亦下降,加上要面對升中後的陌生環境及社交圈子,未必懂得如何自處;學業方面,缺乏了這幾年的面授課堂體驗和經歷,總會有不熟悉、不適應的情况出現。所以家長應該調節對子女的期望、諒解及為子女提供適當的支援,與子女一同度過這個適應期。 多觀察孩子情緒行為 不論是小學生還是中學生,他們需要重新適應實體課堂、課外活動、技能學習(音樂、藝術……)、補習班等活動,他們的身心狀態能夠應付嗎?其實,現階段的學生都很需要慢慢去適應學習模式的轉變及要求。由於學生未必懂得表達情緒,家長需觀察及注意他們的狀態和行為,多聆聽及關心子女及引導他們慢慢適應校園生活。 希望每個家庭都能在疫情後逐步活出屬於自己的生活節奏和規律,一同努力去追尋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文:梁麗詩(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2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守護家庭幸福

「我以為我道歉,你會唔理我。」在面談室中,阿仔一邊說,手一邊顫抖。 「聽到你同我講你嘅內心說話,媽咪好開心!我以為我會就咁冇咗個仔……」 這名中學生和媽媽打破了3年來的冷戰僵局,終於在今年第一次認真相處溝通,他們彼此相擁,媽媽不禁流淚。這對母子過往累積了不少心結,進入了長達3年的冷戰期。在疫情期間,他們沒有因為相處時間變多令雙方關係變好;相反,「家」成為了他們的「困獸鬥」戰場,關係日益緊張。 這次面談經驗不禁令筆者聯想到香港家庭福利會在2022年做的「香港家庭幸福指數」調查,是次研究結果顯示香港家庭的幸福水平下跌,當中極有可能是受疫情影響。 現在疫情開始放緩,生活逐漸復常,學生、家長和教師們不妨參考以下建議,一起在不斷轉變的環境下守護家庭幸福。 子女向父母表達想法 首先,子女不妨適時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例如最近遇到的困難、接下來讀書的計劃及需要父母什麼幫助等。每人畢竟是獨立個體,父母不知道子女想什麼是正常的,孩子可以嘗試多向他們表達自己的想法,讓他們有更多機會了解! 家長向子女分享工作近况 作為家長,除了聆聽子女的分享外,也可嘗試轉換角色,與他們適當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近况,例如自己的興趣,甚至最近生活上、工作上遇到的困難。當然,家長可能覺得子女未必完全理解,但這樣也是一個讓子女了解大人世界的機會,更重要的是讓大家能互相分享互相支持,加強家庭幸福中「家庭團結」的一環。 教師推介社區資源助學生 雖然教師不是學生家庭的成員,但教師是學生與家長之間重要的溝通橋樑,讓家長知道子女在學校的情况和想法。另一方面,教師可根據專業知識和對學生的了解,推介一些有用的社區資源協助學生,讓有需要的學生有更多渠道獲得協助,家庭幸福中「社會資源」的部分得以提升。 文:陳中鳴(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8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計算家用 有商有量

香港家庭福利會理財教育中心在2022年尾做了一個網上問卷調查(註),當中有一條題目問及「對未有交家用的子女有何評價」。超過半數受訪者都傾向給予較負面的評價,例如﹕「不負責任」、「父母在子女年幼時教不好」、「唔報答父母」、「看不起」、「忘恩負義」以及「自私」等。另外,有部分受訪者表示理解子女的困難,相信子女因「自顧不暇」、「無多餘錢」、「人工唔高」以及「交租或自身家庭負擔重」,而未有交家用。這些回應亦表示他們認為如果子女有足夠收入養活自己,應提供家用予照顧者。 交家用除了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幫補家人的生活費用,亦是華人文化中回饋家庭的其中一個方法。筆者曾經見過20多歲的成年人,九成支出都是用於交家用,這個回饋家庭的方法又會否影響個人生活?筆者反倒想提醒家長要避免收取子女過多家用,讓子女有更多資源生活,以及追尋自己的人生目標及夢想。 視乎實際環境定金額 筆者認為因為收入不穩而未能支付家用似乎合情合理。剛剛進入職場,薪金未算穩定,父母子女可共同商議家用的金額,可以是「象徵式」的家用,或是待子女財務狀况穩定後,才開始收取家用。當將來收入增加,又或是因父母年邁而多了醫療支出的時候,可以視乎情况增加家用。 另外,子女是否同住亦是計算家用的考慮因素之一。筆者認為「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子女毋須負擔昂貴的租金,有能力支付一定的家用作補貼家庭的支出。子女開始交家用時可以讓他們了解更多家庭的基本開支,假如子女因交過多家用,到頭來要父母協助支付生活開支,乃本末倒置的做法。因此,家用的多少亦要視乎雙方的必要支出及負擔,有商有量方是計算家用的最有效方法。 家用以外 用心關顧 最後想提醒父母及子女,家用的多與少不是子女表達關顧或孝順的唯一指標。子女有否用「交家用以外的途徑去表達對你們的關懷及重視呢?簡單至平日的噓寒問暖、定期的會面,或是對彼此的照顧亦甚為重要。金錢只是支撐我們生活的工具,而親情及家人卻可以陪伴我們一生,一家人學習理解及體諒亦是終生任務。 如遇到家庭財務或親子理財教育的疑問,本中心可提供免費諮詢服務。歡迎致電6687 2389與當值的理財社工聯絡。 註:如欲了解更多是次網上問卷調查,可留意官方網站更新,結果預計在3月發布。網址:www.fechk.org 文:葉玉瑩(認可理財社會工作員)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4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換位思考——停一停,轉一轉!

「係咁啊!唔係咁!點解講極你都唔明㗎!」 「你究竟有無聽我講嘢?」 「點解你做極都做唔好?」 在一個以積木遊戲作為介入手法的親子活動上,一名家長大聲責罵兒子。 積木遊戲考驗親子溝通 這是一個親子合作遊戲,社工預先拼砌好一個積木模型,其中一名參加者負責觀察模型並以口述方式指令,另一名參加者需按指示砌出相同的模型。活動中往往能觀察家庭成員之間的相處及溝通方式。第一回合後,我先讓小朋友表達活動感受。 「頭先我話將黃色積木放喺紅色積木嘅左邊,然後媽咪就放咗喺右邊,我想佢將黑色嗰個立正企喺度,然後佢又話我講得唔清楚……」 細心一看他們的座位,發現原來他們二人都是根據自己的角度去描述及理解積木的位置。「嗯,今次試下媽媽同小朋友企喺同一邊,面對同一個方向,再試一次呀!」我鼓勵他們換個位置再嘗試一次。經過上一次的體驗,媽媽了解到兒子的「指令」,例如「立正企喺度」、「背對背瞓低」等。相比上一回合,這次他們更快、更合拍地完成任務。 有時候,父母會較先留意到子女不足的地方,期望提點他們改善不足之處,出發點是想關心子女並希望他們進步。可是,責怪及否定的說話往往令孩子感到挫敗及沮喪。如積木遊戲一樣,當父母願意從子女的角度思考,學習理解他們的語言,彼此的溝通方式會更輕鬆、愉快及有效。換位思考,會發現子女不一樣的一面。 讚賞及肯定=滋養家庭養分 我們鼓勵家長讚賞孩子的好行為,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而非把焦點放在孩子不足的地方。當努力受到肯定時,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心,並推動孩子繼續維持良好的行為。 讚賞及肯定,就好像滋養家庭的養分,點點滴滴,是家庭幸福重要的元素。你今日讚咗未呀? 文:陳佩儀(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8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有家庭同行 挫折不可怕

阿明:「佢(媽媽)無咩讀書,只係認為我有病。」 阿明:「佢(媽媽)無咩讀書,成日畀公司壓榨,又要加班又少假期。想同佢飲茶,但佢又無假放……」 筆者剛認識阿明時,總是聽到他形容自己「好摺、好頹、好廢」。他是一名高能力自閉症青年,就讀主流學校,智能和語言能力與普通人無異。大專畢業後,阿明找到一份待遇優厚的文職工作,但在旁人看起來安穩的生活,卻維持不到半年。阿明不理解辦公室政治,未能解讀上司的暗示,自閉症的特性令他在職場上處處碰壁,最終被解僱。阿明之後輾轉在不同行業發展,始終未能穩定下來。他回想這段時間,最煎熬的是家人的嘮叨:「佢哋(父母)覺得我做份份工都做唔長囉,老一輩話我唔捱得……」阿明指家人不了解自閉症,就連到中心求助也瞞着父母:「佢(媽媽)無咩讀書,只係認為我有病。」 自閉青年職場碰壁 被責唔捱得 筆者接觸過不少有特殊學習需要的青年人和家庭,這班青年在校園和職場適應方面更易遇到挫折。以自閉症為例,他們的心智解讀能力較弱,無法洞察別人的情緒,更不太懂得社交禮儀,很容易「得罪人」也不自知,從而影響社交生活。由於他們自小社交圈子狹窄,「撞板」後也沒有傾訴和學習的對象。家庭本應是這群青年的強大後盾,可惜親子關係疏離,甚至交惡,令到他們更孤立無援。 事實上,哪有家長不為子女和家庭費盡心力?阿明媽媽當然也一樣。「知道佢無咩朋友,擔心佢應付唔到工作。」媽媽不但擔憂阿明的前途,亦十分在意他的個人成長,試過介紹朋友給阿明,讓兒子學習社交,又動用人脈為阿明介紹兼職等。怎料這些舉動更觸動阿明的神經,影響情緒,這反映許多家長在支援孩子上面對重重挑戰。 最後,筆者協助兩母子改善溝通,明白彼此內心的想法和需要,了解兩代對於工作、生涯規劃取態上的差異,化解誤會和調整雙方的期望。同時,亦鼓勵父母善用幽默的方式,向子女分享自己的「失敗談」,讓青年知道挫折並不可怕,最重要是有家庭同行。 有一天,阿明向筆者提起媽媽:「啱啱領取咗消費券,買咗部按摩機畀佢,但佢又好少用囉。」仔細聽,這些訴苦的說話,又何嘗不是出於對家人關愛?青年雖然不擅長用言語表達,但還是會費點心思來表達對家庭的重視。青年成長路上一塊舉足輕重的拼圖,同樣是拼湊家庭幸福的關鍵。 文:李芷婷(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5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幸福家庭由「有效溝通」開始

近日,亞洲鄰近國家開始放寬入境要求,加上香港的「0+3」政策,引起香港人再次「搶機票」、「排假期」的熱潮,大家都迫不及待想要「返鄉下」了。旅遊是很多香港人的散心妙法,相信今次大家都會盡力把握機會,享受一下得來不易的幸福時光。 當提到「幸福」兩個字,不知道大家會想起什麼?是忙裏偷閒的時光?是朋友相聚的時間?還是家人和樂共處的日子?在疫情肆虐期間,不論個人或者家庭都承受着不同的壓力,有來自工作或學習的轉變、經濟上的壓力,還有人與人在防疫措施下相處的困難,甚至家人之間的摩擦,都令香港人疲於奔命,「幸福」好像漸漸變得遙不可及。 幸福指數持續下跌 根據香港家庭福利會「香港家庭幸福指數2022」,香港家庭的幸福水平在過去兩年間持續下跌,其中「社會資源」及「社會連繫」範疇有顯著下跌,這個結果極可能是因為疫情造成。然而,疫情於家庭的角度來看只是外在影響,家人間的優質相處才是家庭幸福的關鍵。 政府多年前在廣告中創作了一句耳熟能詳的句子:「子女好與壞,在乎溝通與關懷。」近年因為停課和在家工作的關係,親子的互動交流的確有增加,但單純增加溝通真的有助改善關係嗎?日夕相對又代表能夠做到互相關懷嗎?其實除了增加溝通與關懷,我們亦需要提升兩者的質素和效用。筆者在中學擔任駐校社工時,常聽到學生表示最希望父母能認真傾聽和了解他們的想法,他們指出有時父母的確表面上願意和他們溝通,但很多時都是左耳入、右耳出,並非認真看待他們的意見,敷衍了事,引致大大小小的爭執,嚴重影響親子關係。 改善溝通的質素當然並非一時三刻的工夫,坊間亦有很多理論和方法供家長參考,而當中有關「調解」的理念有助家長了解子女想法。例如學習和平及冷靜的溝通方法,或者以中立不批判的態度了解彼此的想法和感受,讓雙方學會尊重及聆聽。雖然「調解」主要為了解決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但當中的理念和部分技巧卻可應用在日常的親子溝通上。 網上平台教授調解知識 要完整地學習「調解」,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嚴謹的考核,學費不菲,一般家庭難以承擔。但如果希望簡單學習有關調解的知識,可以參加一些網上課程。香港家庭福利會由今年9月開始,得到賽馬會捐助,開展了「賽馬會調解家庭同.理.傾計劃」,透過網上自學平台教授調解相關知識,希望參加者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技巧,提升親子溝通的質素。 作為父母,既要工作養家,又要照顧和管教子女,近年又要面對社會動盪和疫情打擊,必定承受着難以想像的壓力,相信家人的幸福是支撐大家努力的原因,希望各位家長能與子女保持有效和優質的溝通方式,化解摩擦衝突,一家人互相支持,共同面對外界的挑戰。 文:王信光(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0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