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通識科專題研究 不能如此下去

在教師和學生都引頸以待的暑假中,我校的通識科同工和我都未可了無牽掛地休息,因為我們還有一疊又一疊的獨立專題探究(IES)要趕在開學前批改完畢,再發還給學生作最後修訂。IES是通識科的校本評核習作,佔總成績百分之二十,學生須自選一個有興趣和有研究價值的社會議題,繼而蒐集資料,再以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來探究它,最後把過程和結果撰寫成四千多字的報告。 驟耳一聽,這份習作相當具挑戰性和學習意義,也非常脗合通識科的課程內容和精神。可是在實際操作上,IES卻成了師生避之則吉的過街老鼠。我自己身受其害,姑且陳述它的三個問題: 題目早已陳腔濫調 第一、難定題目及難以監察過程。通識是必修科,每年大約有六七萬考生要做IES。試想想,文憑試從2012年設立至今,已出現了四十多萬條探究議題,有些題目已成陳腔濫調,再做只是拾人牙慧,新意欠奉;畢竟學生生活經驗有限,題目具原創性的實屬鳳毛麟角。也有些學生眼高手低,想研究的議題根本應付不來,結果師生皆為題目搜索枯腸。再說每年有六七萬學生在做研究,對社會各界人士也是一種負擔和滋擾。 有些學生甚至躲懶而沒有真正做社會調查,就算閉門杜撰,教師也難以監察。 教師負擔太大 第二、教師難以招架。正如我多次所言,一名通識科教師任教同一級的兩三班是等閒事,換言之他手上隨時有近100名學生要做IES。假若一個學生面見15分鐘,整份報告從開始至結束起碼要見三至四次,那麼他有可能要花6000分鐘(即100個小時)見學生。很多通識教師都有「睇街症」的經驗,教員室外大排長龍,為了見學生,不知耗費了多少午膳和放學的時間。有人建議以小組代替個人面見,但學生的研究題目、毛病、困難、能力個個不同,要同時跟幾個學生講解談何容易?雖說IES開宗明義要求學生「獨立」做,但任誰都知這些才十六七歲的中學生,倘若沒有教師從旁監督指引,肯定絕大部分研究都會胎死腹中。 依然一試定生死   校本評核原意要減低一試定生死的威力,讓不擅長考試的學生可以靠平日的努力爭取好成績,但到頭來還須靠公開試成績,白白扼殺了學生平日的付出…… 第三、調分機制不公平。校本評核顧名思義由校內教師自行評分,但事實不然。考評局為了達至公平,擔心個別學校老師評分太鬆或太緊,最終按該校的通識科公開試成績來調整分數。假如甲校IES的平均分遠高於全港水平,但公開試的表現卻低於全港水平,最終甲校的考生便會劃一地被降低IES分數。校本評核原意要減低一試定生死的威力,讓不擅長考試的學生可以靠平日的努力爭取好成績,但到頭來還須靠公開試成績,白白扼殺了學生平日的付出,這又算是怎樣的公平? 恕我坦白,IES不能再如此下去,取消是良策。但假如當局覺得不能取締,那必須刪減目前通識科課程,讓師生有更多空間去處理IES。第二、一定要取消調分機制,如要確保IES評核公正,我建議考試局聘請一批專業評卷員,像評改公開試卷一樣統一批改它,這才確保學生的付出得到公平對待。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本故事純屬虛構》

時間:傍晚七時 地點:訓導處 人物:訓導主任,家長陳太 (燈亮,訓導主任埋首批改作業。腳步聲漸近,陳太敲門) 訓:(轉身)你一定是陳太了。 陳:對。 訓:請坐。 陳:(坐下)我對學校這次處分我兒子的做法有點意見。我明白他違反了校規,但學校就這樣記他缺點,是否太嚴重呢?為什麼不可以給他一次機會? 訓:這條校規我們已向學生三令五申,人人都很清楚。他已經讀中三了,沒理由不知道不可以這樣做。 陳:他知道,但一時大懵,並非故意犯規,為什麼不可以給他一次機會?學校實在太不近人情了。 訓:我明白他不是惡意的,若是立心不良就不止記缺點,而是記過了。 陳:你是訓導主任,有酌情權,可以罰輕一點啊。 訓:我已經在校規容許的範圍內作出了最輕的處罰。(把手冊遞給陳太看) 陳:你知道自從他被處分之後有多難受?我從來沒有見過他這樣不開心的,你們罰他都是希望他知錯,他已經知錯啦,肯定不會再犯。 犯錯就是學習和成長的契機 訓:陳太,我很高興你說他已知錯,真的!但總不能每個學生犯事後都說知錯就不用受罰。成長中總會犯錯,但正面來看,犯錯就是學習和成長的契機,我希望學生學懂如何面對錯誤,承擔責任,在哪裏跌到就在哪裏站起來,不要因為受罰就一蹶不振,或者不開心就不用面對後果。如果他真的有情緒困擾,我、班主任、輔導老師都很樂意去開解他。 陳:你們真的太死板,校規怎樣寫就怎樣罰,若是這樣要老師來做什麼? 訓:我也很想罰輕一點,但你可以給我一個他這樣做的理由或者苦衷嗎? 陳:(略頓)我不是說了他是無心之失嗎? 訓:他當時很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算無心之失…… 陳:他平日很努力讀書,連欠交功課都不敢,但你叫我以後怎教他?原來他這麼努力都是白費的,只要一犯錯學校就不會給他機會。你叫他以後還會努力嗎?你有無顧及我兒子的感受? 訓:我當然有,我從來沒有因這事苛責他一句。但校規總不能形同虛設,勤力讀書的不用受罰,其他老師、同學和家長知道了,我怎麼解釋?我作為訓導主任要一視同仁,不能我一人說了算。 陳:你可以用其他方法罰他啊,叫他清潔校園不是一樣嗎?不一定要記他缺點。 訓:那為什麼不可以記缺點呢? 陳:你塗污他的手冊,叫他以後怎去見人?如果他將來考政府工,人家會拿他所有的紀錄來看,怎辦? 訓:就因為他中三記了個缺點而不錄取他?若是這樣,我可以寫封信替他解釋,證明他只是一時干犯校規,品格沒有問題。 陳:我問過很多其他家長都覺得你們太嚴了,總之我對學校很失望。(起身)既然你們不肯取消,我也無辦法。再見。(離開)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成長總有一些傷痕

在電影《奇蹟男孩》裏,飾演母親的茱莉亞羅拔絲對天生臉部有缺陷的兒子說﹕“We all have marks on our face. This is the map that shows us where we're going, and this is the map that shows us where we've been.” 當時在電影院裏,這句充滿睿智的對白直入我的心田。人的一生,尤其在成長階段總是誠惶誠恐,摸着石頭探索前路;或因道路崎嶇波折,或因粗心大意、莽撞自負,我們難免跌得焦頭爛額,在身上留下大大小小的傷痕。 今天出席了一個中學畢業禮,主講的周松崗先生正好給畢業生講述了他成長的一些傷痕。 1968年,即五十年前,周松崗像今日畢業的同學一樣,戰戰兢兢坐在禮堂裏,因為再過一個月他就要到美國升學。十七歲的他從沒離開過家庭,從未踏足美國,英語也只是看得懂、聽不明。但他鼓起勇氣,像離巢獨立的小鳥,振翅高飛十萬九千里外的彼岸。 在那個年代,很多香港青年去留學,父母大多只能供給部分費用,不少留學生都要趁暑假工作掙錢,籌措下一年的學費。1971年夏天,周松崗去了東部麻省一個小鎮打工,挨家挨戶推銷百科全書。這種工作,今日喚作「洗樓」或「洗街」。他每天拍五十戶的門,大概有五分一,即十家人讓他入屋,然後會有四家買書。他每售出一本賺十美元,每日可賺四十美元,一個暑期六十日,便可賺到二千四百美元,足夠下一年的學費和住宿費。 每日被拒數十次 曾遭人放狗追 周松崗口齒伶俐,銷售能力不弱,但仍要面對經常被人拒絕的困境。他每日被人拒絕至少數十次,方法層出不窮,有人一言不發,有人大力關門,有人破口大駡,有人恐嚇報警,更有人放狗追他。那個暑期,他一共被人拒絕了大約二千多次。被人拒絕的感覺相當難受,尤其對一個自幼受家庭呵護備至的年輕人。周松崗自言當時弱小的心靈深深受創,多少次他蹲在街角發呆,想要放棄,但心忖若不繼續下去就無錢開學,於是咬緊牙關堅持,最終得償所願,賺到二千四百美元。 有決心就可渡過難關 五十年匆匆流逝,徐徐回望,今天成就非凡的周松崗勉勵畢業生,人的一生不一定一帆風順,但當人身處逆境,適應力往往會出乎自己意料之外。難忍之事仍可堅忍下去,在乎立定決心,有決心就可渡過難關。 自那個暑期之後,周松崗更有信心去嘗試似乎不可能的事,因他深明不嘗試就永遠不會成功。 隨着社會愈來愈富庶,物質享受愈來愈豐裕,今天年輕人接受磨練的環境和機會也愈來愈少,這是社會進步帶來無可避免的事實。但作為家長、老師,我們也要自省是否太過保護溺愛孩子,怕他們流血受傷,急不及待把孩子身邊所有責任和逆境一一移除,剝削他們變得更堅強的機會?孩子總有一天要離巢獨立,在漫長的人生中,要經得起風吹雨打,成長中的一些傷痕還是有必要的。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奮青再踏前路

有一句勉勵人的說話是這樣的:「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因為堅持了才看到希望。」用它形容我們一眾「奮青」走過的路,最貼切不過。在剛舉行的第二十七屆香港舞台劇獎頒獎禮,我們去年公演的音樂劇《奮青樂與路》共獲得六個獎項,包括「年度優秀製作」、「最佳配樂」、「最佳原創曲詞」、「最佳音響設計」、「最佳導演(喜劇/鬧劇) 」,以及「最佳製作」這個意想不到的殊榮,在此衷心感謝評審和觀眾的鼓勵支持,讓我們的堅持沒有白費。 學生經驗少 發揮潛能超預期 《奮青樂與路》由劇壇炙手可熱的創作人和舞台工作者與近八十名中學生攜手製作,這種專業與學界的糅合在香港十分罕見。而參與的四間學校各有特色,包括地利亞修女紀念學校(協和)、香港培正中學、香海正覺蓮社佛教正覺中學及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當中有本地華人、少數裔族、新移民,更有視障同學,彼此的成長背景、語言和能力都不相同,但為了同一目標而奮鬥,蛻變成奪目耀眼、激動人心的「奮青」。 作曲及音樂總監高世章沒有因為中學生就把歌曲寫得容易些 我們一眾導師經常勉勵學生,雖然他們不是專業音樂劇演員,卻要具備同樣的專業態度,要尊重自己的工作,訓練時要刻苦律己。作曲及音樂總監高世章沒有因為中學生就把歌曲寫得容易些,他對學生的要求與對專業演員無異。記得最初我收到歌譜時,見到有不少複雜的四部合唱,便問高世章會否簡化為二部或三部,因為學生多沒有唱合唱經驗,但他很快回答:「先試試看吧!」那時我看出他的堅持,為了歌曲質素不輕言妥協。又有一次,我在排練中問高世章會否要學生預先為大合唱的副歌部分錄音,因為學生演出經驗少,在台上要兼顧唱歌演戲跳舞,一不小心就會唱到七零八落,預先錄下歌聲「墊底」可保平安,但他也按兵不動。結果證明我杞人憂天,學生的潛能超出預期,最終不辱使命,百分百現場演繹;歌聲縱有瑕疵,卻足教觀眾動容。 多元機會 憤青變奮青 這次門票收入不扣除成本,全數撥捐「生命熱線」和「心光盲人院暨學校」 正如我在頒獎禮致謝時說,我們很容易把年輕人標籤為廢青、憤青,但其實只要社會給予他們多元的機會、優良的培訓、健康的價值觀,他們絕對可以成為「奮青」,教人刮目相看。香港的教育制度素來只用一把尺去量度學生成就,在考試中成王敗寇,除了爭入大學,其他都是不務正業。而香港社會也只有龍應台說的「中環價值」,經濟效益就是硬道理,在這種思想霧霾籠罩下,年輕人感到窒息,前路茫茫,有的隨波逐流,更多的不知所措。 作為教育工作者其實都很無奈,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繼續堅持,做好本分。因此《奮青樂與路》決定再接再厲,九月移師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重演。 這次門票收入不扣除成本,全數撥捐「生命熱線」和「心光盲人院暨學校」,觀眾看劇之餘更可支持藝術教育和行善,有三重意義。 一眾奮青已整裝待發踏上征途,定要為自己、為觀眾再演好戲!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出走的勇氣

《深夜小狗神秘習題》劇照 今年香港藝術節其中一個最矚目的節目,是英國國家劇院的《深夜小狗神秘習題》(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它改編自馬克海登(Mark Haddon)的同名暢銷小說,2012年被搬上舞台,其後在倫敦西區和紐約百老匯上演,屢獲殊榮。《深》以目不暇給的舞台科技和巧妙的形體動作最為人樂道,我一年多前在紐約初看此劇,感覺相當震撼,今次重看依舊投入興奮。 故事講述一個患有亞氏保加症的十五歲少年,因為調查一隻小狗被殺害的真相,結果踏上一趟驚險的旅程。這個故事讓許多觀眾產生共鳴,因為我們都像主角一樣,當對所有大人都感到失望時,慶幸遇上能夠發掘自己潛能的老師;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如何面對不完美但真心愛護自己的父母。而我尤其被另一主題吸引,正如編劇說,這是個關於「出走」的故事——「一個男孩鼓起勇氣走出小鎮死胡同的故事」。主角有溝通障礙,不善交際,甚至從未獨自離開居住的街道,但為了追尋真相鼓起最大勇氣出走。他抵達倫敦柏靈頓站的一幕,舞台燈光閃爍不停、眼花撩亂,正正反映大鄉里出城面對來勢洶洶的人潮、千絲萬縷的鐵路線那種迷惘和焦躁。 成功要素 首選「勇氣」 要成功,勤奮堅毅智慧都很關鍵,但首要的因素非勇氣莫屬。這世代的孩子普遍生於安樂,物質豐富,備受呵護,是故冒險精神好像企鵝的翅膀慢慢退化了。其中一個例子,是我發現愈來愈多學生抗拒出國留學。有些學生成績一般,要爭入本地大學相當渺茫,若家中經濟條件許可,我通常建議他們出國。這不是逃避現實,而是天大地大,何必把自己的人生囿於蕞爾小島,被一個僵化的公開試去裁定自己的前途?留學等於進入另一套教育制度,發掘自己不同的可能性。 我見過許多在香港「小未必佳」的學生,出國一兩年便「大時了了」,脫胎換骨。 留學根本不只念書,更是一趟寶貴的成長之旅。在外國人生路不熟,沒親友的事事要自己去面對解決,有親友的可能少一點生活上的困難,但所謂相見好同住難,同樣要學懂處理人際衝突。再者,在外國體驗的是另一套思考方式、歷史文化、價值觀,視野自然開闊。而最難得的是,當你遠離熟悉的家人朋友和喧囂的香港式生活,安靜的時間和空間霎時多了,你會學會獨處,跟自己和天地對話,聆聽自己心聲,更清楚了解自己是個怎樣的人,想要什麼,要走怎樣的路。 留學學獨處 聆聽自己心聲 很多學生抗拒海外留學,通常說怕悶和不想離家,在香港好吃好住,何必離開安舒區,自討苦吃?但我會反問學生,留在香港,你未來四年的生活會有多大變化?還不是依舊略盡綿力讀書,閒時逛街看戲唱K打機,營營役役隨波逐流又過四年,有什麼得益?美國著名詩人E.E. Cummings說過,「It takes courage to grow up and become who you really are.」,要成長,就要拿出勇氣來。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我是富有教師

哈佛大學一項長達75年的研究顯示,快樂的關鍵不是名利雙收,而是良好的人際關係。與他人有互動密切的聯繫,不只感覺更幸福,而且活得更長久。 昔日學生 今日好友 A最近從英國回港度假,幾個好友當然要趕快聚一聚。B提議到C的家吃飯,反正C剛結婚不久,我們還沒有暖一暖她的新居。我們這幾個好友相識逾廿載,所謂物以類聚,每次聚會總有說不完的話題,不絕於耳的笑聲。A十年前負笈英國攻讀美術,後來再到西班牙念神學,現在已經是倫敦一所華人教會的傳道人。B和C都從事教育工作,B現在更是我的同事,並肩作戰。大家工作愈來愈忙,見面少了卻仍彼此惦記。我到西班牙和英國旅行,定必探望A。在地球另一端看她帶領主日崇拜,心裏有說不出的欣慰。忘了告訴你,A、B、C都是我昔日的學生。 D在澳洲讀大學,每年聖誕便回港兩個月避暑兼實習。跟D見面,例必還有E、F、G、H,我們六人又是另一個瘋狂組合。我們經常發揮老饕本色,到處大快朵頤,亦曾經一起外遊。難得我們性格不同、政見不同、生活處境都不同,但在手機群組裏經常緊密聯絡,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跟他們一起是我的減壓良方,明明工作得筋疲力竭,但一見到他們又會笑得人仰馬翻,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延年益壽。忘了告訴你,D、E、F、G、H都是我昔日的學生。 最近還見過在外地念書的J、K。J從前對學業愛理不理,成績不佳,文憑試後去了美國升學。今次見面,他給我看他最新的成績單 ——GPA 4.0!他一臉神氣,但不忘補充說自己付出了很大努力,我老懷安慰。K昔日不守規,被迫天天留在我房間吃午飯。 後來他出國,但每次回港都會到學校探望我,再次在我房間吃飯。 上星期他回澳洲前的一天,香港氣溫驟降,北風凜冽,他特地回校送我一份旅行小手信,跟我道別。看他衣衫單薄,直打哆嗦,臨別依依,我由衷說了句老土話:「畀心機讀書啊!」告訴你,J、K都是我昔日的學生。 心中富有 錢買不到情誼 下星期還約了L、M、N吃飯,他們離開中學後各自編寫自己的故事,有的繼續學業,有的出來社會工作。五年前,他們本來來自不同的中學,生活風馬牛不相及,但音樂劇的緣分把大家牽引在一起。跟他們經歷了許多苦與樂,也少不了疾言厲色的勸誡和責備,慶幸彼此還沒有忘記對方。告訴你,他們都是我昔日的學生。 若你問我當教師最大的收穫、回報是什麼?我會毫不猶豫回答,是那份亦師亦友的情誼。 在香港有很多工作比當教師工時更短、掙錢更多、地位更高,但我在這二十年所累積的情誼有錢也買不到。所謂心中富有,我頓覺自己已是個百萬富翁。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請通識科減肥瘦身

屈指一算,通識科跟其他新高中科目一樣,已悄悄踏入第九個年頭。這些年來社會對通識科的討論一直不絕於耳,天天在前線與通識共舞的我,對於它的優點缺點感受殊深。 訓練批判思考功不可沒 首先,我仍堅信通識科的存在有它功不可沒的意義,它糾正了填鴨式教育下學生強於背誦弱於分析的毛病。 通識涵蓋六大單元,從個人成長、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公共衛生以至能源科技與環境,知識面極廣,大大開闊了學生視野。而且通識着眼於當代議題,學生必須懂得解釋今天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正好把學生從書本拉到現實生活中。而通識科最大的爭議點也是最大的優點,就是它的Liberal特性,即沒有既定答案,學生只要言之成理,選正反立場都可以。這對訓練學生多角度思考、批判思考、獨立思考彌足珍貴。這也不是其他科目可以提供的土壤,因此通識繼續成為必修科有它的責任和價值。 兩年半教授六單元 捉襟見肘 然而實踐了近十個年頭,通識科的一些問題卻日益顯露。高中只得兩年半時間,要教授六個單元實在捉襟見肘,尤其是「今日香港」和「現代中國」兩個單元內容非常豐富,前者涉及生活素質、法治及社會政治參與、身分認同三個部分,後者探討改革開放下中國在經濟、社會、政治、外交、綜合國力等議題,接着還有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這部分。 通識議題繁多,如不打好知識基礎,討論會流於無的放矢,天馬行空胡謅一番;但要對本港行政立法衝突、雙普選、全球暖化、內地二孩政策等帶來有質素的討論,事前我們要花幾多時間去認識了解它的本質和不同爭議點呢? 蜻蜓點水 淪為膚淺吹水 加上通識不是填鴨灌食,很多很有心思的教學活動,我們在課堂上都很難實踐。 同一議題,運用活潑好玩的教學活動,動輒花上數節課;就是最簡單的分組討論和匯報也很費時,結果在課時限制下往往只能向學生授之文章筆記,再略作提問。例如最近內地的低端人口事件、香港高鐵一地兩檢的爭議,要用心教起碼花上四五節課,何來那麼奢侈? 再說中五級還要應付獨立專題探究(IES),一名教師往往要招呼四五十名學生,逐一指導15分鐘都不得了。整個習作從設題、資料蒐集再到分析橫跨半年時間,跟學生見面多次在所難免,教師有心無時間,結果又落入巧婦難為無米炊的困局。 我明白中學課程畢竟不能教得太深,但深度不足容易淪為膚淺,一知半解,結果大部分學生的答案水分多,真知少,相信不少前線老師都有同感。同時我們也不想通識科眼高手低,教授課程時縱橫各個高質議題,到文憑試考的時候卻自貶身價。不少教師都表達過希望教育局刪減通識部分單元或單元內部分議題,甚或讓學校只選教三四個單元,讓生學得更深入,知識和分析力才有長足的進步。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態度決定高度

今天在校園偶遇去年在我通識班中的他,於是跟他閒聊近况,關心他的學業。他說今年上課不及去年積極,我問他有否擔心考不上大學,他坦言自己鍾愛汽車,夢想開車房,慶幸父母十分支持,不逼他念大學。我聽他娓娓道來自己的志向,思路清晰而堅定,最近還報讀了汽車維修課程,我暗暗替他高興。真的,何必人人都要上大學?只要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努力認真去做,總會出人頭地。這令我想起最近電視重播著名音樂人雷頌德在公開大學的一次講話,看後令我獲益良多。 文﹕何力高 做人最重要做自己喜歡的事 雷頌德在英國念大學時主修土木工程,但他很快便發現自己沒甚天分,也不太熱中這科目。他深知自己最愛的是音樂,那些年他跟C.Y. Kong和莫文蔚是同學,故常一起夾band。他特別喜歡作曲,因友人認識黃霑,便不停寫歌給霑叔品評。他強調做人最重要做自己喜歡的事,由興趣出發才有熱情動力,才會為它夙夜匪懈廢寢忘餐。他參加過音樂創作大賽卻沒有入圍,但不會因一次失敗而否定自己。雷頌德加入樂壇後沒有一夜成名,而是由低做起,為一些卡拉OK伴唱歌編曲,工作看似卑微,報酬也很微薄,但他勉勵自己要盡力做到最好,要編得比原曲更出色,要唱片老闆一聽就問這首歌是誰編的?他鼓勵年輕人要成為The One,即獨一無二,要在人群中嶄露頭角,而非可有可無。盡心盡力做好事情,在別人心中留下良好印象,這是成功的關鍵。 靈活變通 不求人遷就自己 即使成名了,雷頌德的作品同樣受人批評或拒絕,他難免反問:「你懂欣賞嗎?」然而冷靜過後,他會給自己幾天時間去修正改善,不會覺得自己的東西沒有進步空間。他認為做事要靈活變通,不能事事要求人家遷就自己。他曾遇過兩個排舞師助理,一個諸多不滿,說這樣的樂曲排不了,另一個則盡力去想怎樣把舞排好,雷頌德當然選用後者,而那人也不負所望,後來更因表現優異而接到很多工作,成為獨當一面的編舞家。 不怕吃虧 用心就有人賞識 做音樂忙起來日夜顛倒,不知人間何世,只知全力以赴,不能計較。他最討厭別人說:「我走先啦!」工作還未做好,大家還在拼搏,何以你先走?他相信做事不怕吃虧,用心就會有人賞識。雷頌德從前很欣賞一個音響工程師的工作表現,但也很擔心他長此下去只能繼續做這份工作。怎料後來他被某公司老闆挖走,事業更上一層樓。雷頌德強調這世上沒有懷才不遇,只要你夠努力用心,才華一定彰顯。 常言道:「性格決定命運」、「態度決定高度」,道理顯淺,但知易行難。在職場上要突圍而出,絕非靠僥倖。我衷心希望我的學生有天當上車房老闆,闖出自己的一片天空。 作者簡介:曾製作多齣音樂劇,包括《震動心弦》、《逆風》、《奮青樂與路》,其中訓練學生參與音樂劇的過程更被拍攝於本地紀錄片《爭氣》中。現為香港培正中學副校長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生涯怎麼規劃?

中秋過後,天氣仍是那麼酷熱。某個星期六,幾個中五學生相約參觀中文大學資訊日,了解不同課程的內容和收生要求。對任何中學生而言,中大都是個大得驚人的校園,漫山都是樹木和建築物,隨時迷路。那天火傘高張,幾個小伙子埋怨路標不清晰,在高山低谷中茫無頭緒,又渴又累,叫苦連天。 文:何力高 我們在人生路上,何嘗不是這樣?每年看着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參觀大學資訊日,為JUPAS選科而煩惱,為放榜結果興奮或失落,還有念大學時的懷疑與迷惘,畢業後踏足社會的戰戰兢兢……看着他們,不禁想起當年的自己。 從小未想過當教師 不經不覺從事教育工作20年,無論幹得怎樣,好歹也算是自己的事業。但我從小壓根兒沒想過要當教師,若年少的時候,要我說出10個「我的志願」,怎樣也輪不到教育工作。 我自小鍾情戲劇,曾想過報考演藝學院,但最後還是以報讀大學為首選。記得當年JUPAS選科,拿着中大的課程冊子從頭翻到尾,只有一科「新聞與傳播系」最接近演藝課程。那些新聞採訪、廣告、電視、電台製作,不用死讀書,講創意,於是便報讀了。 那四年的傳媒訓練很有挑戰性和滿足感,大三暑假我還到了電視台新聞部實習,大四的一整年兩天上課,三天在電視台上班。 傳媒行業精彩刺激,我本以為自己一定會投身,但怎料當記者愈久,便愈失卻興趣。 我發覺自己最喜歡的其實是天馬行空的創作,如寫劇本和演戲,但報道新聞必須客觀中肯,外表正經嚴肅才有公信力。後來機緣巧合,母校的副校長問我有沒有興趣回去任教,我思前想後,最讓我牽腸掛肚的是話劇,而當教師的最大優勢是工作時間穩定,公餘時可繼續演戲。那時心想先教兩年書,試試看,反正青春,不適合便轉工吧。 在其他崗位一樣能追夢 光陰剎那飛逝,假如訪問當天初執教鞭的我,打死也不信自己會在這行業待上20年。事實上,過去我也因為想窺探外面的世界,兩度離開學校出外闖闖,但放下教鞭才知自己喜歡的是跟學生分享知識和相處,結果又重返校園。 大學時選擇了「新聞與傳播系」,還以為就這樣子失去了念戲劇的機會,但其實在我當教師的這段日子,我一邊教學一邊兼讀戲劇文學碩士,一個純為興趣而與工作升遷無關的學位,卻讀得非常愜意;我又以為自己會放很多公餘時間搞戲劇,結果我花得最多時間的,是在學校跟學生排戲、排音樂劇,原來能夠見證學生蛻變成長,那種意義比我自己演戲大千百倍。 人生是一趟旅程,而不是過程,精彩之處在於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風光和經歷。只要打開心扉,隨機應變,用心努力做好上天給你的工作,你的生涯可能比刻意規劃更加精彩!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再拍翼像蝴蝶

從籌備、創作、排練到演出,我與音樂劇《奮青樂與路》挽手走了一年半的路程,看見它圓滿落幕,心裏既欣慰又不捨。其實每一天排戲時我都撫心自問:這些學生除了學到唱歌跳舞外,到底還學懂什麼?曲終人散後,他們又可帶走什麼踏上人生另一段旅程? 文:何力高 菲國少女苦練廣東話台辭 本劇的女主角阿美是菲律賓人,雖在香港出生,但不懂讀和講廣東話,只能聽懂一些十分簡單的對話。既然是女主角,戲分和歌曲都不少,要全程說廣東話,怎麼辦?但我們就是希望學生在音樂劇中學懂努力不懈、堅毅不拔的精神,於是她打從得到歌詞和劇本那天起,在老師幫助下,一字一字的去理解,一字一字的記下拼音。我必須承認她有語言天分,學得快,但要把對白和歌詞倒背如流,還須痛下苦功。有幾次排練時她因為霎時忘記歌詞,緊張和內疚得哭成淚人。我在旁看她排練,暗忖若叫我用意大利文演音樂劇,我又能否招架得住?雖然阿美的廣東話帶點口音,但無礙觀眾理解台詞。她把角色演繹得真摯動人,與對手有默契有交流,若非我在謝幕時道出真相,觀眾都以為她本來就懂廣東話。這個見證,再次說明「不是能不能,而是肯不肯」的道理。 潮汕新移民 特訓咬字發音 同樣面對語言障礙的,還有來自潮汕的阿水。他是新移民,因為喜歡唱歌,便大膽報名參加。每天排戲,被人批評得最多的就是發音咬字問題,但鄉音難改,他的台辭有時比阿美的更教人難以聽懂,不過經過幾個月的特訓,演出時有了顯著進步。阿水為人內斂非常,從沒踏過台板,但這次擔任男主角,從頭演到尾,還要因應角色需要學彈琴、學指揮、學跳舞、學演戲。最後他不負所望,把角色駕馭得不俗,加上唱功出色,得到不少好評。 但大家又可知過去幾個月他有多少夢魘?有多大壓力?有一陣子他怎樣做都做得不好,結果在排練室崩潰了,把眼淚和情緒狠狠爆發出來。那種辛酸,實在不足為外人道。我曾問他如果這暑假不參與音樂劇,他會怎樣過?他說會無無聊聊在家中打機,也會到餐廳做兼職,在悶熱的廚房裏度過。我聽了後,慶幸他選擇了音樂劇。 願奮青們振翅高飛 「再拍翼像蝴蝶,重新飛出我路向」是劇中的兩句歌詞,但願我的奮青們經歷過音樂劇後都能振翅高飛,加油!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