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拼圖:管理情緒 維繫幸福家庭

現代社會,家庭仍然是我們重要的情感依託,惟隨着生活壓力增加,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容易受到挑戰。香港家庭福利會研究發現,家庭幸福感的重要元素,包括家庭相處時間、氣氛、責任、關懷及支援,對於家庭聯繫及團結十分重要。然而,隨着現代生活節奏加快,許多家長專注子女成長的同時,卻常常忽略了夫妻之間的情感聯繫,這不僅影響了自身的幸福感,更會對子女的安全感產生負面影響。 夫妻間的溝通和互動是家庭運作的基石,但當面對日常生活中的挑戰時,情緒往往會主導我們的行為。在孩子學習或成長過程中,家長可能會因為工作壓力或其他生活瑣事,而將負面情緒帶回家中,繼而影響與孩子的互動。譬如,放工後積累了焦慮和不滿,當見到孩子嘈吵及未完成功課時一觸即發,最終以大聲喝令或者威嚇的方式表達出來。儘管這樣的行為在瞬間似乎達到某種效果,但其實往往使家庭氛圍更緊張,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强化自我反省 和家人正向互動 因此,透過家福會「以家為本」心理健康服務的「心‧悅‧朗——整全認知行為情緒管理小組」,家長們可以更深入理解自身的情緒狀况及其影響。小組致力幫助參加者認識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反應,讓家長能夠在處理家庭矛盾或管教孩子的過程中,由「先處理情,後再處理事」的角度出發。小組的運作重點在於強化自我反省的能力,讓參與者察覺那些潛藏的鑽牛角尖思想,並意識到這些思想如何在不經意間放大情緒反應。例如,許多人在面對孩子的功課壓力時,不期然地將自己的焦慮投射到孩子身上,這種情况若未能調整,將可能導致家庭矛盾的惡性循環。 參加者在意識到自己的情緒反應後,可以進一步學習調節自己的思想和與人互動的模式,在處理家庭日常挑戰時,採取更加正面有效的行為應對,從而與家人建立正向的互動和關係,促進家庭成員間的相互理解及關懷,達至家庭的和諧。 認知憤怒來源 找到情感支持 為了更深入理解這一過程,這裏分享一個具體例子:參加者阿強(化名)在思考未來生活時經常感到強烈的焦慮,隨之而來的情緒波動使他指摘妻子,批評她不願意外出工作掙取收入。這種情緒使他感到委屈,覺得自己孤獨地承擔着經濟重擔,卻得不到肯定。經過反思,阿強逐漸意識到,他需要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探索與發展自己的興趣。這使他開始了解自己內心的憤怒,其實源於孤獨與委屈感,而非生活本身的困難。通過認知和行為調整,阿強不但對妻子的處境多了點理解,還能在情感上找到支持,進而改善彼此關係。 在這個高速變化的社會中,情緒調節與管理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心‧悅‧朗」不僅可以幫助個人在情緒層面上有所成長,更能促進家庭關係的深化和穩定。讓我們攜手,一同學習情緒管理,珍惜每一刻共同生活的時間,讓家庭成為幸福的港灣。若想了解更多,歡迎掃描二維碼,觀看介紹短片及參加小組,開始屬於你的情緒管理之旅。 若想了解更多,歡迎掃描二維碼,觀看介紹短片及參加小組,開始屬於你的情緒管理之旅。 文:麥偉雄(香港家庭福利會資深社會工作員)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4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關注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

香港學生的學業壓力大,在不同的因素影響下,難免面臨大大小小的心理挑戰。根據香港家庭福利會最近的「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調查」發現,超過一半受訪學生認為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不理想。本會希望透過是次研究引起家長、教師及學生的關注。 根據調查顯示,在整體受訪學生中,有接近一成四學生認為香港青少年精神健康非常不理想,而影響學生精神健康狀况的三大主因分別為:學業成績(92.7%)、家人期望(90.8%)及家庭關係(90.5%),情况值得關注。家福會服務總監(青少年服務)陳淑儀表示,學生在沉重壓力下,容易產生焦慮和沮喪等負面情緒,我們建議學校、家庭、社會應加強合作,改善學生的精神健康。 「一試定生死」易增負面情緒 在香港,「一試定生死」的信念令學生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學校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了解更多有關情緒管理和壓力調節等知識,同時亦可安排一些有益身心的課餘活動,讓學生能得到喘息的空間,以放鬆心情和紓緩壓力。此外,教師應及早識別及協助面臨情緒困擾的青少年,並與家長保持良好溝通,以提供適時的情緒支援。 讓孩子感到被理解 家長應多留意子女情緒,嘗試鼓勵子女表達情感,引導他們尋找壓力的源頭,一同探討問題的解決方法,攜手面對逆境,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及支持。另外,家長亦可從不同渠道了解及學習應對學生精神健康問題的合適技巧,在子女出現情緒困擾時,能更有效應對。 「心‧動啟航」 強化內在力量 家福會青少年服務在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下,開展了新一輪為期兩個學年的「心‧動啟航」計劃,繼續加強針對青少年精神健康的措施,相信這類型的計劃能通過強化學生及家庭的內在力量,讓他們更有信心應付在生命中出現的精神健康挑戰。 學生的精神健康狀况需要由家庭、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來改善,作為家長和教師,我們需要加以關心,並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幫助,讓每個孩子都能在健康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文:陳靜霞(香港家庭福利會高級經理)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5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一家人既要共樂更要分憂

作為一名長者服務社工,筆者在工作中面對很多長者及其照顧者。現今協助長者的服務資源十分緊張,部分問題仍然未有足夠資源解決。社福機構可以提供怎樣的服務去協助他們,並真正滿足其需要?另一方面,作為兒女也作為家長的中生代,可以如何去協助同時教育子女,一同照顧上一代呢? 筆者認識一名伯伯,與妻子同住,並育有5名子女。伯伯因為曾經中風,導致半邊身行動不便,其後便由妻子獨力照顧他的起居生活:協助洗澡、陪診,每天用輪椅帶伯伯到公園散步等。除了妻子的照顧外,機構也為伯伯提供復康訓練服務,子女們亦間中於假日到訪,帶着孫兒們與他們一同用膳。雖然伯伯的妻子有時會感到吃力,但仍十分樂意照顧伯伯。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一段時間後,筆者發現伯伯的妻子健康狀况及活動能力明顯轉差,故建議她讓伯伯接受陪診及冲涼服務,惟妻子拒絕了;其後,筆者又鼓勵她向兒女表達照顧伯伯的難處,可惜她再次拒絕,原因是她認為子女要上班工作,又要照顧自己的家庭,所以兩老都不想打擾他們。如是者,妻子便繼續獨力照顧伯伯。 召開家庭會議 解開照顧者心結 直至有天,伯伯的妻子因跌倒令手腕骨折,需要送院治理。雖然不用留院,但暫時無法照顧伯伯,她因此事而十分自責,又擔心伯伯沒有人照顧。此時,筆者建議他們跟子女召開一個家庭會議,商討伯伯的照顧計劃。在筆者引導下,伯伯的妻子向子女們說出自己的擔心、照顧伯伯時的壓力,以及自己所面對的困難,原來她一直生怕子女會將伯伯送到院舍。不過,當她表達完自己的擔憂後,子女們均斷言表示,一定不會把伯伯送到院舍,並決定聘請一名女傭照顧兩老。在女傭未到職前,伯伯接受機構提供的冲涼服務,同時子女們輪流回家與兩老用膳。其中一名於夜間工作的兒子更自動請纓,答應每天下班後回家扶抱伯伯起牀。雖然只經歷了不足一小時的家庭會議,不過大家所面對的問題卻統統解決。作為中生代的我們,有時候多一句關心和問候,多留意及觀察長者在生活時的行為習慣,都有助了解他們的需要,提供適當的支援。 筆者在家庭會議的兩星期後再次探訪伯伯,看到伯伯和妻子輕鬆的笑容,不止兩老變得開心了,在子女以身作則的帶領下,孫兒們更是積極主動地去關顧兩老,為他們做小家務,一起玩益智遊戲,享受着與兩老相處的時光,氣氛和樂融融。當家長以愛去回報上一輩的恩情,他們同時也將愛傳承到下一代,這豈不是最佳的「言傳身教」嗎? 每個家庭所面對的問題都不同。筆者希望大家知道,即使有些問題並不容易解決,但其實一個困難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去面對和克服,最重要的是願意保持開放的心態,與人共同協商,尤其與家人要坦誠溝通,所有事情都可以互相分享、互相分擔,共同面對困難往往比獨自承擔壓力更輕省。 文:林美珊(香港家庭福利會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0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孩子在關愛中獲安全感

初小的朗仔(化名)平常容易發怒,甚至會尖叫、掉書本發泄情緒。他在接受遊戲治療時,最喜歡玩射球,因為他可以不斷入球,為自己創造很多勝利場面,更會在遊戲中加添小懲罰,從而建立一些能力感。 有些孩子總會給人較反叛的感覺,但其實每個不合作的行為背後,可能顯示孩子的不同需求。反叛行為愈多的孩子,可能比其他小朋友經歷更多,更需要被人關愛。朗仔的外婆表示,朗仔在幼兒時期已經歷父母離異,他們各自有新家庭或伴侶,從那時候開始,朗仔便由外婆照顧。當別人問及他的父母時,他都會大發脾氣,並指父母是拋棄他的「衰人」。同時,朗仔從小有讀寫障礙及專注力不足,每逢溫習做功課時,家裏都會上演「六國大封相」,令外婆無計可施,甚至會向朗仔說:「你再不聽話,我便不要你,不再愛你!」 相信很多父母也對自己的小孩說過類似的話:「為什麼這麼簡單你也不懂?」、「你初小時仍會溫習,現在高小便不聽教了,真的比弟弟更難教呢!」當家長急於掌控孩子反叛的場面,很多時會將他和其他孩子比較,又或者指摘子女的行為不符合期望,令孩子容易感到被嫌棄,認為自己總是被家人比下去,變得更不願跟父母合作。 怕被拋棄 情緒不受控 朗仔最大恐懼是再被人拋棄,他很清楚自己已經失去了父母,不想再失去外婆。面對外婆的責罵,朗仔會選擇抑壓情緒,不再吵鬧,但他的恐懼和不安全感一直存在,所以有時候朗仔會很頻密地問外婆:「我乖嗎?」、「外婆愛不愛我?」期望獲取肯定及關愛。如果提問中得不到讓他安心的回應,脾氣便會變得更不受控。 每個小孩都怕自己不被父母所愛,其實大部分家長並非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不喜歡孩子的某些行為。曾經有幾名中學生向筆者透露心聲:「因為我成績較差,媽媽較疼妹妹,我覺得自己好無用」、「像我們這些天生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其實怎樣努力,父母都不會滿意」。或者在現實生活中,這些父母並非真的偏愛其他兄弟姊妹,而孩子想表達的是他們十分需要被關愛、肯定和接納。有些有特殊學習需要及學習能力較弱的孩子,會較難達到一定的學習水平或遵從大人所設立的規則,因此,孩子會較主觀地認為自己沒有價值,很難感受到被愛的感覺。 每個孩子都有其獨特之處,或許他們不擅長讀書,但不難發現孩子在籃球、排球、藝術或樂於助人的性格中有可取之處。作為父母,有時也需要學習接納他們本身的學習能力可能與其他孩子有異,容許他們與自己心中的期盼不同,同時也可以嘗試找出孩子努力過並值得欣賞之處。 經過社工輔導後,外婆對朗仔「說教」前,會先了解其出現情緒問題背後的原因,明白他能力有所限制,漸漸地外婆沒再說出威嚇的說話。有時朗仔只是做出很微小的舉動,外婆也會給予肯定,這樣也令朗仔知道與他相依為命的外婆心底裏仍然很愛他。這一年朗仔再配合遊戲治療,明顯少了脾氣,即使間中情緒失控,但過後也會自覺地向外婆道歉。孩子有了足夠安全感,內心便有愛自己的能力,也會開始有能力去愛身邊的人。 文:呂雅欣(香港家庭福利會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6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那年7歲

《那年7歲》(7 years,Lukas Graham主唱) 歌詞摘要: 當我7歲的時候,我需要朋友和我玩樂。 當我11歲的時候,爸爸是我理想中的榜樣。 當我20歲的時候,我只有目標,不相信失敗。 很快我到30歲,我仍然向生命學習。 我的妻子為我生下孩子,我給孩子說說故事。 很快我就到60歲,記得生命的每一刻, 我希望孩子一個月探望我一至兩次。 很快我就到60歲,或許我會覺得這個世界很冰冷; 又或許我會有很多孩子,能給我溫暖。 不分人生階段 盡力愛你愛的人 在人生不同的階段,聽着這首歌會有很不同的共鳴。有人聽到幸福、有人聽到憧憬、有人聽到唏噓……這就是生命,是愛的循環:努力地生活,盡力地去愛和照顧你最愛的人。 孩子,當你們年幼時,我緊張你們吃得飽、穿得暖。睡前給你們讀故事書,因為媽媽太想睡,會悄悄的將幾頁書跳過,但卻會被你們識破。周末忙於帶你們參加遊戲小組、興趣班。對不起,因為工作的緣故,我未能出席你們每年的學校家長日。還記得,我曾記錯數學科考試的日期,原來那天是常識科考試,你很冷靜的面對,也沒有怪責我和你溫錯了科目。小學、中學、公開考試放榜前,媽媽都會寢食難安。 孩子,轉眼間你們要告別童年了,你們發展的機會和空間,比上一代更精彩。父母盡能力去支持你們追求夢想。我送給你們的禮物,不是財富,而是自由和信任。一家人齊齊整整地吃一頓飯,是媽媽最大的心願。我常問你們,我煮的飯菜是什麼味道。標準的答案:是愛,是幸福的味道。 昔日,無論我說什麼無聊笑話,你們也會捧腹大笑。以往我擔心你們迷路,如今你們長大了,卻會帶我去更遠更好玩的地方。現在,從你們的話語中,我認識到新的世界,也得到很多歡樂。即使我們未能經常實體見面,但我也期待着你們在忙碌中WhatsApp給我的相片、短片、錄音,分享一些你們的近况。 以上分享相信都是所有媽媽的心聲,其實只要一個信息、一張照片、一個電話,都能隨時隨地與家人分享愛和關懷。我鼓勵每一個家長,多用輕鬆有創意的方法,不抱怨不囉嗦地表達對孩子的期望和掛念;亦鼓勵每一個子女,多用心用時間陪伴和關心父母,一起締造幸福的循環。 文:張巧儀(香港家庭福利會資深社會工作員/認可家事調解員)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2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親子力量 紓緩長者憂愁

  「情緒健康」是近年的熱門話題。我們對情緒健康的印象,可能來自一些相關報道,當中很多都涉及長期累積壓力而導致不幸結果。因此,如何紓緩壓力以避免累積,成為我們一直重視的議題。  孫兒陪同 種盆栽散步玩遊戲 筆者從事長者情緒健康服務,看到長者在生活中遇上不少困難,如身體機能退化、失去至親和缺乏支援等情况。不幸地,這些情况往往無法在短時間內改變,長者可能會因為持續的困境而變得態度消極,逐漸累積並引發情緒健康問題。家人的陪伴及良好的親子關係,可以如何幫助家中長者紓緩負面情緒壓力呢?筆者嘗試從兩個不同的家庭角色(子女、孫兒女),與大家分享兩個解決方法: 1. 多代親子活動 家長可以帶領子女與家中長者一同尋找自己的喜好,如讓長者與孫兒、孫女在家中種植小盆栽,分工合作照料植物,這樣能為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成功感,從而調適心中壓力。另外,一系列簡單活動如認知遊戲、數字遊戲,甚至日落時到公園散步等,也能為他們營造舒適的時光和脫離壓力的空間;與孫兒、孫女共同增添正面積極的生活模式,絕對有助減輕長者內心的痛苦及壓力。 2. 多留意長者情緒,連繫相關社區資源 除了陪伴,家人亦應多留意及關心長者的情緒,同時尋求相應的社區資源,亦可幫助解決問題。當子女察覺到家中長者遇到困難及情緒不穩時,我們可以嘗試從不同渠道尋找專業協助。 首先,多留意長者狀况並關注他們正面對的問題。當意識到問題及徵狀,可以到網上搜索受認可的相關資訊,從而加深了解他們的情况。同時,亦可致電相關的服務機構或前往附近的長者鄰舍中心,尋求專業意見及幫助。機構社工會透過專業知識協助家庭成員尋找問題所在,同時作出相應的輔導及解決措施,紓緩長者的負面情緒及壓力,逐步帶領他們探索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解難方法。筆者深信只要保持信念,所有小改變都會帶來大改善,最後大家會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每個人都一定有適合自己的方法和出路,透過家人的陪伴及專業的協助,相信大家都可以跨過難關。在面對困難時,盼望我們銘記:辦法總比困難多。 文:周志恒(香港家庭福利會躍動啟晴——情緒健康支援計劃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8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重新體驗家庭溫暖

作為「寄養服務」的社工,在工作上,其中一個滿足感就是孩子雀躍地與我打招呼,滔滔不絕地訴說近况。除了讚歎孩子的青春活力外,內心更感到欣慰,因為知道他們現時能在健康快樂的環境下成長,他們有「臨時父母」(寄養家長)的悉心照顧,實在來之不易。 寄養兒童需要愛與呵護 寄養兒童大多來自較複雜的原生家庭,部分更曾經有創傷經歷。對很多孩子來說平常不過的事,例如早上按時被人叫醒起牀上學,有人煮一日三餐,有人教導做功課及陪伴玩玩具等,對需要寄養的兒童來說絕對不是理所當然的。而寄養家庭的幫助正正彌補了這些生活上的缺口,讓寄養兒童得到持續而穩定的照顧,重新體驗家的感覺。 寄養家庭不僅僅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讓孩子健康成長,更是一個讓他們感受到愛及學習付出愛的地方。根據家福會「香港家庭幸福指數」研究,其中一個提升「家庭幸福」的重要元素就是家庭團結,包括家庭成員間的相處時間、家庭氣氛、家庭責任、關懷和支持。透過寄養家庭成員身體力行,讓這群需要愛及呵護的孩子真切地感受到家庭幸福。這些畫面亦在我腦海裏構成一幅一幅的幸福拼圖。 拖着寄養姨姨 分享學校點滴 一個小男孩落校巴後,小手馬上拖着寄養姨姨,興高采烈地與她訴說當天在學校發生的大小事情,他跟哪個同學玩玩具車,誰人搶了他茶點的餅乾,教師稱讚他上課留心……寄養姨姨耐心地聆聽着、回應着,讚賞小男孩的進步,見證着小男孩比以前更喜歡說話了。這樣習慣式的交流讓孩子感受到有人會聆聽自己的說話,有人會關心自己的生活過得好不好。 另外一個小女孩本來不擅於分享,一天,她留下兩粒自己最愛的士多啤梨給寄養姐姐。她說:「姐姐上次請我吃好味的朱古力,這次我要請她吃士多啤梨呢!」原來,愛確實是會互相影響的。 臨別依依 相約日後再會 又有一個大男孩在寄養家庭住了數年,雖然不時會因為學業原因與寄養姨姨產生小摩擦,但當知道即將要與原生家庭團聚後,他把寄養姨姨的電話號碼抄在小紙條上,然後貼在筆盒裏,生怕自己會把姨姨的聯絡方式給忘記了。到臨離別的那一天,他牢牢的擁着寄養姨姨,直到姨姨與他約好哪天再帶他去他最愛的公園,煮他最愛吃的雞翼,大男孩才願意放手。關係就是由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相處所累積,真摯的關愛,孩子是會感受到的。 這一個一個寄養家庭的小故事體現了家庭不僅僅是血脈相連的關係,更是建立在愛和關懷上的連結。寄養家庭是寄養兒童人生中一個重要的中途站,在這裏他們學懂與他人相處,建立安全和信任的關係,重新體會生活的美好。希望在寄養家庭得到的養分能重建或改寫孩子生命的軌迹,讓他們重新得力,愛己愛人。 文:潘妮娜(香港家庭福利會寄養服務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3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一家人的幸福時光

日常工作中,常會聽見家長之間的話題是安排假日家庭節目,除了看電影、郊遊或去主題樂園外,近年另一個熱門選擇便是逛周末市集,而以「家庭」作為主題的市集,你有聽過嗎? 筆者也有舉辦市集的經驗,那是一個遊玩及購物並重的周末市集,當中有不同類型的公眾參與,常見的當然有情侶或親子,但也見過三代同堂一齊前來。讓我們最高興的是看見在場參與的,都是充滿歡樂的面孔,當中有些故事十分深刻,在這裏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盡情玩樂 創造美好回憶 遊戲攤位區是孩子最愛之一,那裏的氣氛十分熱鬧,常常也會傳來義工的歡呼聲,為完成挑戰的孩子鼓掌。但我們也發現,有時候家長比孩子更投入,當小朋友努力地挑戰遊戲時,有些父母會為孩子打氣,有些父母會與孩子擊掌,更多的是為子女拍下遊戲時的情况,那些都是美好回憶。 當中有一個小妹妹,嚷着爸媽帶她到2樓場區的落地玻璃。當她抵達時,便走到其中一張特大貼紙前,那是插畫師筆下的可愛卡通湯圓,女孩露出充滿童真的笑容,這除了把團隊的心融化,也讓父母雀躍地用手機把那笑顏記錄下來。 家長偷閒獨處 為子女準備驚喜 記得遇過一名女士,她在兒童活動區附近問工作人員︰「這個活動現場可以報名嗎?」看見她牽着一個小男孩,便問他:「弟弟你今年幾歲?」弟弟剛好符合年齡,加上現場名額還未滿,也就順利地參加了工作坊,他走進活動區,找了一張椅子坐下,活動便正式開始。 看見兒子安頓以後,那名媽媽便走向手作市集區,她這裏看看,那裏看看,轉眼便消失在人群當中。不久之後,又再發現這名媽媽的身影,她在某個攤檔選購首飾,而手上也拿着不少戰利品,看來十分滿足。 當她回來把兒子接走時,從袋子拿出幾件小手作送給他,兒子也就更快樂了,原來在購物過程中,媽媽除了滿足自己,也一直想着孩子,最後這對母子踏着輕快的腳步離去。 每當我們想起這些家庭,每個成員臉上的笑容,也會覺得一切準備也是值得的。 我在想,家庭市集就是這麼一回事,除了購物,還有很多可以創造美好家庭時光的元素,而且對大人及小朋友同樣重要。一方面孩子可以盡情玩樂,也讓家長有空間放鬆一下,享受個人時間;另一方面,又有機會讓一家人一起體會幸福的感覺,記錄溫馨的家庭時光。 今年我們的團隊也會繼續舉辦「Homeland」家庭市集,轉眼間已經來到第三年,但我們的初衷並沒有改變,仍然希望透過這個市集讓公眾好好享受家庭時光,實踐「最緊要一家人」的理念,提升香港家庭對家庭幸福的重視。 ■行市集,最緊要一家人! 5月25至26日,不妨與家人一起前往PMQ(元創方),參加家福會「Homeland」家庭市集,共度一個歡樂的下午,把幸福儲起來。 詳情:bit.ly/3xOBFH0 文:黎國健(香港家庭福利會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9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放低管教 重建關係

「姑娘,阿仔又顧住打機啦,咩都唔肯做!叫佢都唔聽呀,激死我啦,你話點搞呀!」 「佢成日嫌我煩,話我唔明,唔會理我!」 筆者在擔任小學駐校社工時,經常會聽到以上的對白。 關係是管教的基礎 由兒童教育專家Josh McDowell及Dick Day撰寫的《6A的力量》中提及:「孩子不會對規矩積極回應,他們只對良好的關係有所呼應。」 這句說話令我想起學生阿傑。他與爸爸的關係甚為惡劣,無論爸爸要求阿傑做任何事,阿傑都會極力「反抗」,做出相反的行為。爸爸見狀便會「扚」起阿傑的耳朵教訓一番,而阿傑也不遑多讓,用凌厲的「眼神」還擊。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從小到大,爸爸經常對阿傑大聲疾呼,一言不合便用藤條「侍候」。起初,阿傑會因為怕被父親打罵而選擇「服從」,但內心的不滿和憤怒不斷累積,對爸爸每個指令及決定都深感不忿,最終引發大大小小的戰火。不過,阿傑在媽媽及筆者面前的模樣卻大相逕庭,他是個樂於助人的學生,還在學校擔當班長及風紀的角色呢!阿傑說過一句令筆者印象非常深刻的說話:「姑娘,你肯聽我講,我都會聽你講。」 阿傑的故事正正呼應了《6A的力量》對管教的看法: 親密關係 + 管教 = 孩子會聆聽、回應 惡劣關係 + 管教 = 孩子會對抗、反叛 付出時間 配合孩子興趣 疫情期間,有一次透過視像與一個家庭見面,學生在筆者鼓勵下向父母透露心聲:「我鍾意打波,鍾意踩單車,鍾意同朋友落街跑步!𠵱家疫情佢哋(家人)唔畀我落街,我都係揀咗打機啫,唔通要我全日溫書做功課,定係要我畫畫摺紙,呢啲我都唔鍾意!」 疫情嚴重限制了學生的運動自由,娛樂只剩下玩遊戲機,他又未嘗不是疫情下的受害者?重建關係除了需要付出時間,也要配合孩子的興趣。筆者鼓勵家長嘗試減少對「打機」的敵意,反而要了解孩子的興趣,甚至陪他們玩遊戲機而減低摩擦。 一星期後,我與這個家庭作視像會談,當問及學生玩遊戲機的情况時,學生一臉嫌棄地指媽媽非常「渣」,而媽媽則輕帶揶揄指,若學生將「打機」的智慧放在讀書上,必定十分成功。雖然對話當中充滿火光,但不難發現他們的話題多了,氣氛亦比初次面談稍微好轉。 「阿仔,不如你都搵日陪我喺屋企做tabata(運動)啦。」爸爸突然說道。 「吓,你個肚腩咁大,得唔得㗎!」學生忍不住笑出聲。 「你成日打機都唔見得體力好好多!」爸爸立刻反駁。 「敢挑戰我!同姑娘傾完之後就試吓囉!」學生蠢蠢欲動地想與爸爸一較高下。 建立親子關係永遠不怕遲,但也不是稍為看到成果便一勞永逸,除了需要持之以恆地付出專屬孩子的時間,也要就孩子不同的成長階段,以不同的方式表達「愛」。 你今日與孩子的親子活動又是什麼呢? 文:何美怡(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4期]

詳細內容

幸福拼圖:拍下「家庭幸福」照

疫情緩和,一切復常,在我服務的中學停辦了幾年的親子旅行又可以舉行了。不知大家是否都「餓」了太長時間,通告發出短短兩天,報名人數已超出預期人數接近3倍! 捕捉爸爸玩繩索、女兒攀石一刻 活動當日的早上,不少學生仍是睡眼惺忪,當中亦不乏一些「低頭打機族」。反觀家長都表現得非常雀躍,期待着一會兒的親子時間。我們選址在一個遠離市區的戶外康樂中心。首先是讓親子自由享用營地設施。出發前,我們向他們提出小任務:「請每組家庭商討後,參與至少一項營地活動,拍下『家庭幸福』照,轉寄到社工的手機。」不一回,手機屏幕上出現了無數張珍貴而有趣的相片:有兒子拍攝到爸爸戰戰兢兢玩高空繩索;有媽媽捕捉到女兒在攀石牆的英姿;有父子在籃球場上玩得大汗淋漓後一起品嘗甜筒的滋味;有孩子展示他與好朋友兩個家庭正展開足球機大戰、康樂棋交流、桌球聯誼賽……大家都在營地的不同角落享受與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時光。 午膳期間,我們欣喜地聽到有家長告知:「我從來不知道原來我的女兒跟我一樣喜歡打排球,以後放假,我可以與她有多一個活動啦!」我們又聽到有學生鬼馬地表示:「爸爸挺着肥肚腩都可以完成高空繩索,簡直是我的偶像呀!」這頓午飯,親子之間都有說不完的話題。大家的手機內不單只有遊戲,也存在彼此的幸福點滴。 創造相處時間 建立良好關係 下午部分,我們安排了親子工作坊,製作小飾物。有了早上共處的經歷,子女與家長之間的相處更融洽,亦懂得從對方的角度出發。「阿仔應該會喜歡這個顏色」、「媽媽最喜歡薰衣草香味」、「阿女的選擇就是最好」、「爸爸的製作很有品味」……整個活動室內都充滿着互相欣賞、彼此關愛的聲音。 活動雖然完結,回想起來,一張張笑臉和一個個幸福的片段仍然在腦中蕩漾。 研究顯示,增加正面的家庭相處時間能增加家庭凝聚力,從而提升家庭幸福。要拼砌出一個幸福家庭,我們鼓勵大家主動創造一些相處時間。透過正面互動,發掘彼此的價值,建立良好關係,讓家庭變得更有活力。周末的時間,不妨與家人一同計劃有趣的家庭活動。社區內也有不少低收費,甚至免費的活動供一家大小參與。網上亦有不少「親子好去處」的短片,讓你輕鬆連繫社區資源。研究亦指出,家庭能連繫社區同樣有效提升家庭幸福。 這個周末,來給自己一個小任務,一家人往外走走,拍下「家庭幸福」照吧! 文:丁學勤(香港家庭福利會資深社會工作員)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0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