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介:人生樂在相知心

A Sick Day for Amos McGee 作者:Philip C. Stead 出版社:Roaring Brook Press, New York 隨着社交網絡大行其道,友誼的形式、朋友的定義早已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變化究竟是好是壞,現在還是眾說紛紜。很多心理學家認為,網絡世界擾亂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友情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和分量;也有專家指摘現代社交網絡助長了自戀和孤僻。 文:Aman Chiu 美國有調查顯示,當今社會的獨居人數不斷攀升,宅男宅女愈來愈多,另一方面,人們有難時可以求助的或吐露心事的朋友數目則大幅下降。加上AI技術一日千里的發展,有專家甚至預言,下一代人的友誼將會逐漸被機械人取代。 科技年代只剩泛泛之交? 與親情和愛情一樣,友情是完整人生中由人際關係帶來的基本感情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如上種種科技洪流淹來的當下,我們也許要及時清醒一下頭腦,擦亮一下眼睛,審視一下自己眼下的友誼圈,我們現在擁有的所謂「朋友」,是否只有量的進化,卻出現了質的退化?我們在社交媒體上的朋友,有哪些是真心誠意、推心置腹的,還是只是專家所講的weak ties(弱人脈,或泛泛之交)?眼看身邊很多孩子與年輕人漸漸變成了低頭族,我突然想起A Sick Day for Amos McGee這個既溫馨又感人的繪本,那是一個歌頌友情的故事,它在2011年榮獲美國凱迪克大獎金牌獎。 故事的主人翁麥基先生在動物園裏工作很久了,他每天都會花一點時間陪伴他的好朋友,他會陪大象下棋、跟烏龜賽跑、借手帕給犀牛擦鼻涕、念故事給貓頭鷹聽,或是安靜地陪伴着害羞的企鵝,人與動物之間的友誼,就是這樣一點一滴地累積起來。直到有一天,麥基先生沒有出現,動物園裏的動物都擔心不已,大家打聽打聽,才知道麥基先生病倒了,不能上班。於是,所有動物決定冒險出走動物園,搭上五號公車,去看看麥基先生! 突然來了這一群不速之客,麥基先生驚訝不已。這一回,大象耐心地陪伴麥基先生下棋,烏龜陪他玩躲貓貓,麥基先生打噴嚏時,犀牛便走過來幫忙擦鼻涕,麥基先生要睡覺了,貓頭鷹便細心地給他念故事,害羞的企鵝也溫柔地幫他搓腳。 友情是建立在互惠的基礎上的,一旦只有一方付出,而另一方不懂得回報,這種關係便會變得非常脆弱。 人生樂在相知心,麥基先生付出了愛與關懷,最後也贏得了真摯的、寶貴的友情。 美國作家Sherry Turkle在其著作Alone Together(一起孤單)中指出,有些社交技術已經能夠觸碰我們的「達爾文按鈕」(Darwinian buttons),有機械人已能和人類目光交流、追蹤人類動作和姿勢,他們的基本交流能力相當成熟,足以令15歲的青少年相信它是一個具有情感的社會動物。據聞這些AI最終能與人類建立友情,我們到底應該是喜,還悲?著名物理學家霍金不是已作出警告了嗎?The development of full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could spell the end of the human race,這些AI真的會把我們當作朋友,還是必須殲滅的敵人? 編按:各位爸媽、小朋友,你想跟我們分享好書嗎?不論是父母讀的教養書籍或是孩子喜歡的圖書,我們都歡迎你把心愛的書寫成書評,中英文書皆可,每篇字數為800至1000字,一經採用,可獲薄酬。稿件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並留下姓名及電話,主旨請註明「童讀好書.讀者推介」。

詳細內容

好書推介:在家創造良好英語環境

《美國家庭天天說的親子英語》 作者:Aman Chiu 出版社:新雅文化事業出版有限公司 適讀年齡:3至8歲 今年在書展出版了一本新書,圖書內容根據「親子共讀」的理念來設計。所謂親子共讀,即是指由家長有計劃地陪伴孩子實現英語啟蒙。在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家長營造英語習得的學習氛圍,引導幼童進入英語世界,培養英語語感,初步打下學習基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也是最重要的老師,能在自己家裏和日常生活中為小孩創造一個學習英語的環境,那是學好英語的一個重要起點。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 很多關於外語教育的研究結果都指向一個方向,要孩子學好外語,不能完全依靠學校和機構,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學習效果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的課堂既短暫又公式化,相對來說,家庭教育能夠打破空間和時間的界限,所能發揮的作用就更大了。 身邊有家長朋友非常注重家庭語言學習,刻意在家裏營造方便舒適的閱讀環境,他們的孩子的英語能力特別強,並能最終考進一流的小學。本書的設計目的,就是協助家長在家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氣氛,讓語言教學回歸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讓孩子打好學習的基礎。 創造英語環境三大原則 正如我在書內前言指出,要給孩子在家創造英文環境,首先要注意三個原則。第一,培養聽說技能。幼兒學習語言以「習得」為主,即在成人與幼兒自然而然的語言交流與互動中逐步掌握語言。孩子小的時候,英文只學聽說,不學讀寫,目的是要培養英語語感,建構英語思維,打下學習語言的穩健基礎。聽說熟悉後,再學拼讀及其後的讀寫等就快很多了。 第二,緊貼實際生活。不脫離生活,不揠苗助長,以輕鬆、自然的方式引導孩子在實際生活中應用會話,以激發孩子的英語興趣為主,絕不是逼着孩子學,從而培養孩子能用英語交流並導向能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思維能力。 第三,浸泡式學習環境。幼齡期的孩子學習外語時具有母語本能反應的特徵,大腦對接收到的英語毋須翻譯作母語就能理解。家長可以每天與孩子互動半個小時,讓他們沉浸在一個純粹的英語環境中,只要不斷重複,大量曝光在英文環境下,兒童就能像學母語一樣,自然學懂另一種語言。 三至六歲是孩子學習第二語言的黃金時期,只要找對了方法,堅持培養,加上持之以恒的鍛煉,在家學習,也能取得成功。 本書能趕及在書展前一天面世並順利運抵會場,有賴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尹惠玲女士的鼎力支持,以及責編林沛暘小姐和一眾製作人員的連夜趕工,本人在此謹向以上諸位致以衷心之謝意。此外,資深畫師Johnson Chiang為本書繪製精美插圖和美語媽媽Judith Malmsbury為全書仔細審讀文稿,特此致謝。 文:Aman Chiu ■編按:各位爸媽、小朋友,你想跟我們分享好書嗎?不論是父母讀的教養書籍或是孩子喜歡的圖書,我們都歡迎你把心愛的書寫成書評,中英文書皆可,每篇字數為800至1000字,一經採用,可獲薄酬。稿件可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並留下姓名及電話,主旨請註明「童讀好書.讀者推介」。

詳細內容

好書推介:德者,才之帥也

The Empty Pot 作者:Demi 出版社:Henry Holt & Company 適讀年齡:4至9歲 當今許多小朋友都能練就一身好武功,彈琴朗誦繪畫唱歌跳舞話劇游泳珠心算空手道跆拳道不在話下,什麼小太空人小科學家小工程師小發明家等,證書獎狀一大堆,每個孩子看來都是才華洋溢,成就比許多成年人還要高。補習班大行其道,提供優秀的課程,把小孩的潛能發揮至極。 推行德育 當今教育大事 如果補習社推出一門「德育」課程,不知是否同樣其門如市,客似雲來?最近與一位教育局德育組的友人吃飯,席間談到大力推行德育乃當今教育之大事,她連忙點頭同意。 「才」與「德」,孰重孰輕?才德兼備當然是最好的了,但在現今教育與社會制度下,無論家庭也好、學校也好,似乎都是重才智而輕德育。什麼是道德?英語是moral,moral一詞來源於拉丁語mos 或mores,意思是「習慣」。 習慣,是要從小培養的,如誠信,那是一種品質,是人類共同生活的行為典範和原則。 誠信變成丹麥的巨大財富 我們的社會,比較注重經濟成果,港人的財富多了,壽命長了,但有報告指出,港人並不快樂。有些國家,他們所標榜的並不是財富,而是德行,例如丹麥,它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具誠信的國家,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幾年前的一份報告指出,丹麥居民的相互信任指數高達89%,居全球之冠。丹麥人之間互講誠信,互守信用,不欺詐,不造假,不會懷疑電話中的對方是否騙徒,不用擔心食物是否有毒,也不會憂心是否會遭商家欺騙,誠信是丹麥人的立身之本,失信於人是他們引以為恥的惡行,因此,誠信變成丹麥社會的一種巨大財富,讓丹麥同時也被評選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The Empty Pot是一部有關德育的優秀繪本,它用了一個簡單的小故事,把人貴乎誠的大道理深刻地描繪出來:國王日漸老去,是時候安排繼任了,他自己沒有孩子,於是決定從全國的孩子中選出繼任人,他下令給全國的孩子發一些種子,誰能用這些種子培育出最美麗的花朵,他就把王位傳給他。一個叫Ping的孩子,整天用心栽培着他的種子,可是一天一天過去了,種子依然沒有發芽,更遑論開花了……限期到了,全國的孩子都捧着自己精心栽培的盛開着的鮮花來到皇宮,等候國王的評比,只有Ping的盆子空空如也,Ping很傷心,在國王面前哭了,最後,國王高興地拉着Ping的手,大聲宣布他已找到繼任人了。當中因由何在,聰明的讀者大概已經猜到了。 品德是駕馭才能的統帥 宋朝的司馬光說過:德者,才之帥也。確實,品德才是駕馭才能的統帥。最近網絡流傳一張照片,短時間內獲數萬人點讚,那是一名媽媽在車廂內倦極而睡,她的兒子站着用手為媽媽墊着頭,還幫媽媽背包,讓媽媽安然入睡。照片感動萬千網民,因為大家看到的,不是孩子驕傲地展示自己獲得多少證書或獎狀等彪炳戰績,而是那種能讓人感動幸福的、生而為人應該具備的優良品德。

詳細內容

好書推介:學好禮儀 不做大野狼

■Mind Your Manners, B.B. Wolf 作者:Judy Sierra 出版社:Knopf Books for Young Readers 適讀年齡:4至8歲 最近與友人談及小孩禮貌的話題。不知是我們老套,還是現在的家長新潮,我們一直以來認為是理所應當的待人接物的基本禮貌、社交禮儀,例如見面打招呼、同桌吃飯要叫人、臨別說再見、得到幫忙說謝謝、犯了錯說對不起等,在時下許多小朋友的生活裏頭好像已逐漸消失。 文:Aman Chiu 18歲女不懂剝蝦殼 父代勞 有些孩子從來不跟人打招呼,家長對此似乎也沒有要求,有些孩子對大人粗聲粗氣,有些在吃飯時搶先把最好的菜餚夾進自己的碗中。友人曾在街上親眼目睹,一個媽媽蹲在地上,為一個看上去是初中的兒子綁鞋帶。最令人瞠目結舌的,是某某親戚的獨生女兒,18歲了,在聚會中只管滑手機,耳朵還塞着headphone,你問她一句話,她回敬你一兩個字,一副「 I don't live to please anyone」的傲慢姿態。晚飯時她不吃蝦,理由是不懂剝蝦殼,最後「通情達理」的父親會「自告奮勇」地給她遞上一隻剝了殼的大蝦。 給予自主不等同放任 誰都想自己的孩子舉止得當、彬彬有禮、討人喜歡,是什麼時候,天真可愛的孩子會變成如此粗心無禮,缺乏教養?許多針對兒童禮貌的研究都指出,父母身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有着責無旁貸的教育責任。孩子從呱呱墮地,眼前面對的就是人生的一張白紙,如何走好每一步,需要父母精心引導。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第一次作出無禮的舉動時,大人有否及時制止,還是不予理睬,不加管束?有些家長會以尊重獨立個性為由放任孩子,例如孩子不叫人時他們會辯解說︰他不愛說話。 我們確實需要給予孩子充分的自主空間,但如果自由的標準過於寬鬆,管教不嚴,家長的「慈愛」便會不知不覺地助長了孩子的無禮與粗魯,愛他等於害他。 事實上,良好的禮儀教育並不是要束縛孩子的天性,反而是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使他們在各種場所都做到行為得體、舉止大方,而良好習慣一旦養成,終身受用。 Mind Your Manners, B.B. Wolf是一本幽默風趣的繪本,以孩子熟悉的大野狼為主角,讓孩子輕鬆地學習基本禮儀,並幫助他們提高情緒管理與溝通能力。大野狼的形象「蝦蝦霸霸」,用牠來比喻不懂禮貌不守規矩的孩子十分「抵死」。一天,大野狼收到邀請函要去參加動物茶會,臨行前他的朋友鱷魚提醒他不要吃人!除此之外,鱷魚還給他很多忠告,以免大野狼出醜於人前,例如︰「Smile and have a lot of fun, but don't go biting anyone」、「Sip your tea and never slurp, say 'excuse me' if you burp」,這些句子都是以押韻寫成,吟誦起來令人覺得鏗鏘悅耳,便於記憶。孩子在學習禮儀的過程中,還可好好欣賞語言上的音韻之美。

詳細內容

好書推介:失去 學懂珍惜 分享 學會關懷

■The Teddy Bear 作者:David McPhail 出版社:Henry Holt and Company, New York 適讀年齡:4至9歲 在與不同小孩的互動過程中,我發現要求他們分享心愛的糖果或玩具並非容易之事。從兒童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自我中心」是幼童的發展特徵之一,他們會用自己的角度去詮釋這個世界,想怎麼樣就怎麼樣,不願意分享,行為有時甚至會變得固執,且希望大人無時無刻都要滿足他們的要求。 文:Aman Chiu 小熊不見了? 外國有一句諺語:Sharing is caring(分享就是關懷)。我們如何教導孩子分享之道呢?今天介紹的繪本,是一本啟動孩子同理心的既溫馨又感人的故事。主人翁是一名男孩,他從小就擁有一隻玩具熊,他很疼愛玩具熊,白天他和小熊總是形影不離,晚上還要摟着小熊才能入睡。有一次,一家人要外出旅遊,小孩還是要帶着小熊一起去。可是在旅途上的一家餐館用餐後,小孩睡着了,爸爸抱起小孩就走,那隻小熊卻給忘了。 直到小孩和父母趕回來尋找小熊,他們才知道小熊已給扔掉了。男孩淚流滿臉,瘋了似的找尋他的小熊,但他知道他無法再找到小熊了。 好幾個小時後,小熊感覺到有人在抓他的腳,心裏大喜,以為是小孩回來救他,可是,眼前卻是一個滿臉鬍子的老伯伯。老伯伯對着小熊微笑,把它放進外套的口袋裏,然後繼續在城市裏孤單地遊蕩。天黑了,老伯伯帶着小熊住進垃圾堆。老伯伯咕嚕咕嚕地睡着了,小熊卻不安地看着天上的星星。 同一星空下,小男孩也不能入睡,難過地看着窗外的星空。這是他第一次在睡覺時沒有小熊陪伴,心裏特別難受。 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幾個月下來,父母給男孩買了許多新的玩具,小孩有了新的玩伴,對小熊的思念也愈來愈淡了。那邊,小熊仍思念着男孩,但也習慣了和老伯伯一起生活,它知道這個新主人非常疼愛它。 重遇怎抉擇? 一天,老伯伯在公園找東西,把小熊擱在長椅上。男孩與父母剛好經過,發現了小熊。男孩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不就是我心愛的小熊嗎?!太好了!他一手抱起小熊,歡喜地準備離開。失而復得,連父母也覺得這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就在這時,他們的背後突然傳來一把悲慟的哭聲:My bear? My bear? Where is my bear? 老伯伯淚流滿臉,瘋了似的在找尋他的小熊。男孩跑到老伯伯面前問道:Is that your bear? 老伯伯緊緊地抱住小熊說:Thank you. I don't know what I'd do without him. 男孩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了,他想了想說:I know what you mean. 男孩完全了解丟失心愛伙伴的滋味。最後,他做了一個怎麼樣的抉擇呢?只有在失去當中,我們才會學懂珍惜,只有在分享當中,我們才會學習關懷。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