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百分百:農曆新年帶來成長契機
農曆新年是華人文化重要的傳統節日,承載着深厚的歷史與文化意涵。這不僅是家庭團聚的時刻,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契機。學者認為,對於小學生而言,農曆新年的慶祝活動帶來歡樂之餘,更是一個學習與成長的機會。家長可將文化價值觀、家庭觀念、環保意識與創意思維融入日常生活,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 習俗內化傳統價值觀 農曆新年的各種習俗與文化活動,能讓小學生理解和內化中華文化價值觀,包括家庭觀念、尊重、感恩與和諧等。這是一個強調家庭團聚的節日,孩子透過參與家庭聚會、年夜飯等活動,體會家庭觀念。日常生活中,孩子可以主動與家長溝通,幫忙家務等方式,培養感恩精神,深化家庭情感,使家庭成為情感與價值觀的根基。新春向長輩拜年,表達尊重是重要的道德觀念之一。孩子可從中學習如何向父母和長輩表達感謝,有時準備一些小驚喜、寫感謝卡或直接表達愛與感恩,已讓家長暖心。這些行為不僅有助於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也能讓孩子理解尊重與感恩的價值。 農曆新年的各種習俗與文化活動,讓小學生理解和內化中華文化價值觀。(作者提供) 農曆新年也強調團隊合作,全家一起準備團年飯、年廿八打掃、裝飾家居……這種合作不僅能增進親情,也讓孩子養成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感。他們亦能將這些良好習慣延伸至校園生活,學會與同學合作、分享與溝通。家長亦可引導孩子營造開放與包容的溝通氛圍,使孩子在交流中學會傾聽與理解,進一步促進家校合作。 新年過後 延續環保習慣 隨着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普及,小學生在農曆年後也該將環保意識融入日常生活。節日慶祝往往伴隨大量包裝與垃圾,許多社區會在農曆年後舉辦清潔環境的志願活動,孩子可從中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日常生活中,家長可引導孩子培養環保習慣,如減少浪費、重複使用利市封、參與資源回收等,讓他們意識到社會責任,並促使他們在未來自發地參與環保行動。 農曆年期間的很多活動都能鍛煉孩子的創意思維,書寫春聯、製作年菜、各款手工藝等都能使他們在動手實作中,更深入地認識傳統文化。小學生可透過實踐與應用所學的文化價值觀,深化家庭觀念,培養環保意識,並激發創意思維,讓日常生活更加豐富充實。這不僅促進個人成長,也讓他們成為更有責任感的社會公民。家長與教師的引導與鼓勵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他們應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在學習與成長中充滿動力與啟發。 《晨光第一線》──「親子百分百」每集請來育兒及教育界專家,分享教養孩子與建立良好溝通的秘訣。環節逢周一早上6至10時於港台第二台(FM 94.8–96.9)播出。Radio2.rthk.hk 文:白原顥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工作者,現為香港電台第二台《晨光第一線》及《Teen空海闊》主持人。身兼媒體創作及活動司儀,同時擔任多個地方旅遊大使及食品代言人,現育有2名兒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