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閱讀的幸福:脫掉面具 找回自我

李歐.李奧尼(Leo Lionni,1910-1999)是一位知名的繪本作家,他的作品《小藍和小黃》、《一吋蟲》、《小黑魚》、《田鼠阿佛》和《阿力和發條老鼠》都曾獲得美國凱迪克大獎,深受大眾喜愛。除了這些作品外,他還創作了《綠尾巴的老鼠》,這本書是讓我愛不釋手的繪本。 《綠尾巴的老鼠》講述了一群住在鄉下的田鼠故事。他們過着平靜、無憂無慮的生活,直到一隻城市老鼠到來,田鼠們請求他介紹城市的一切。他們對城市最棒的節日──狂歡節非常感興趣。狂歡節包括音樂、跳舞、巡遊,也有五彩紙片、彩帶和喇叭,最吸引人的是各種面具。作者用飽和度很高的色彩描繪了狂歡節的熱鬧氛圍,讓讀者完全感受到這個節日的瘋狂和戴上面具的樂趣。 《綠尾巴的老鼠》(網上圖片) 作者、繪者:李歐.李奧尼 譯者: 劉清彥 出版社:道聲 戴上猛獸面具 忘記本來善良面目 田鼠們無法抵擋狂歡節的誘惑,也舉辦了一次屬於自己的狂歡節,有一隻老鼠甚至把自己的尾巴染成綠色。在節日的高潮時,他們戴上了準備好的猛獸面具,變成了兇惡的野獸。他們高聲叫囂,用利爪和尖牙威嚇對方,田鼠們忘記了自己本來善良的面目,從此生活在猜忌和恐懼之中。這一幕中,作者將色彩的亮度降低,在黑沉沉的畫面中突顯出兇惡的目光和利齒,田鼠們的自我被這些怪物吞噬了。事實上,真正的狂歡節並不像城市老鼠所描述的那樣充滿色彩。 從田鼠們的經歷,我們可以深思真實與虛假的含義。我們常常戴上不同的面具來掩飾真實的自己,然後迷失在狂歡之中。在不同的人面前,我們可能展現出不同的表現。我們是否會為了眼前的享樂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事情?我們戴上虛假的面具生活,可能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或是遮掩自己的缺陷。我們被迫放棄真正的想法,不敢面對真實的自己,結果迷失了自我。 這本書通過色彩明亮的插畫和寓意深刻的故事,向讀者傳達了重要的價值觀念。它提醒我們要保持真實的自我,不要被外界的虛假誘惑所迷惑,重要的是尋找內心的平靜和善良,以及與他人真誠的連結。我們應該珍惜友誼,共同創造真正的快樂和狂歡,而不是被表面的浮華所蒙蔽。 在故事中,有一隻「巨鼠」出現,讓田鼠脫下面具,找回真正的自我,重過平靜的生活。李奧尼更希望我們能夠意志堅定,拒絕試戴任何面具,因為就算我們把面具脫掉,然後付之一炬,也會像綠尾巴老鼠一樣,留下了一些跟隨我們一生,永遠不能磨滅的記認。 李歐.李奧尼的作品以簡潔的文字和豐富的想像力而聞名。他的繪本通常以動物為主角,通過生動的故事和精美的插圖,探索各種主題,如友誼、包容、自我認同和忍耐。他的作品不僅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也深受成年讀者的喜愛,因為它們所傳達的價值觀和智慧是我們人生每個階段也需要思考的課題。 儘管李歐.李奧尼已經離世,但他的作品仍然廣受喜愛。他的繪本不僅提供了娛樂,還啟發我們思考和探索人生的意義。他的作品是經典的,將繼續影響和啟發未來的世代。 文:何彥輝 作者簡介:現為港澳信義會小學校長,20多年來,倘佯在故事的懷抱中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用心推動兒童文學在學校的發展,相信文學的力量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真、善、美的痕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0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閱讀的幸福:減廢救地球

記得有一次帶學生到訪大澳,我們在市中心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藝術品。藝術家用一個魚網盛滿從大澳收集回來的各種各樣廢棄塑料瓶,然後再塑造成一條大魚的形狀。這件藝術品給孩子們帶來了不少衝擊,他們剛在這美麗的香港水鄉遊歷,感受人與自然共處的美妙,但沒想到在這美好的背後,也面臨着人類對自然的破壞,以及各種海洋垃圾帶來的威脅。 塑膠廢物釀生態災難 環保議題一直是學校的重點課程之一。除了在正規課堂上灌輸環保知識給學生,體驗活動也是培養孩子環保意識不可或缺的一環。在疫情期間,減少使用塑膠器具的議題特別引起大眾的關注。幾年前,我們學校與一個環保團體合作舉辦了一個名為「走塑嘉年華」的親子活動。每個家庭都承擔一個特別的外賣任務,他們需要自備容器到餐廳購買餐點,避免使用即棄餐盒。這個做法其實相當簡單,毋須高科技,也毋須接受STEAM培訓,只要我們願意去做,就能實現。 韓國童書《塑膠島》從一隻海鳥的角度出發,講述了塑膠廢物對自然生態的影響。作者李明愛在故事開始時,將這隻海鳥所居住的島嶼呈現在讀者眼前。這座小島佈滿了密密麻麻的樓房,人口極度稠密,製造的垃圾數量令人驚訝。馬路上的每輛車都載滿了塑膠瓶、輪胎等廢物;每個人手中都拿着五顏六色的塑料袋或塑膠用品,這些物件最終變成漂浮在海洋中的垃圾,被魚類和海鳥誤食,造成生態災難。故事中有一刻讓人感到希望,因為人們試着清理這些垃圾,但這個希望很快破滅了。就像現實一樣,島上很快又被更多種類、更多數量的海洋垃圾淹沒。主角海鳥仍然頂着一個塑料罐子,被膠帶纏住,無奈地繼續生活在這個塑膠島上。當我們翻到書本後面,原本海上的小島,每一個都被塑料垃圾覆蓋住。這個結局看似毫無出路,是因為如果只有一小撮人關注環保工作,而大多數人仍然大量生產塑膠用品,隨意丟棄海洋垃圾,地球的未來很難走向美好。 《塑膠島》作者:李明愛。(網上圖片) 出版社:字畝文化。 由自己出發 形成環保力量 故事的結尾無疑讓人感到灰心,不過我們可以選擇從中獲取力量和啟示,然後轉化為行動力,鼓勵每個人成為環保的推動者。無論是小到每天減少一次塑膠使用,還是大到參與社區清潔活動,我們的每一個行動都有價值。而這些積極的行動,將形成一個更大的力量,進一步推動更多人加入環保行列。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孩子有力量去讓這個世界變得更美好。讓他們參與在當中,藉着自己小小的努力,小小的改變,為地球的未來帶來希望。 合上書本,讓我們一起行動,令這個故事不再只是一個警示,而是成為我們遵從的指南,為我們的孩子留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文:何彥輝 作者簡介:現為港澳信義會小學校長,20多年來,倘佯在故事的懷抱中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用心推動兒童文學在學校的發展,相信文學的力量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真、善、美的痕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0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閱讀的幸福:我們是否仍相信夢想

在我的教學生涯中,經常鼓勵孩子去發掘自己的夢想,並勇敢地追尋。然而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卻覺得夢想離自己愈來愈遠,無奈地把夢想拋棄了。其實夢想落空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重要的是,我們是否仍相信夢想,會否放棄擁有夢想。 難敵身高限制 籃球夢碎 艾倫.賽伊的繪本《中國鬥牛士 王邦維》就為我們講述了一個中國移民追尋夢想的故事。故事大約發生在1960年代,王邦維從小跟隨家人從廣東移民到美國,在這個籃球盛行的國度,他像許多孩子一樣,夢想成為一名籃球員、一名偉大的運動員。他曾經為了這個夢想努力奮鬥,甚至成為隊中「王牌球員」,可惜最終因為身高限制了他的發展而失敗了。 (作者提供) 王邦維被這個無法改變的因素打敗了,放棄了自己的夢想,選擇成為一名工程師。雖然家人對他的決定感到高興,但王邦維自己是否也感到滿足呢?他常常回憶起在比賽中射入致勝一球的畫面,他仍然渴望成為一名運動員,希望隊友能將球傳給他。 在一次旅行中,王邦維在西班牙遇見了鬥牛這項運動,被那些比他還矮小的鬥牛士優雅的姿態和勇敢的表現深深吸引。童年時追尋夢想的熱情重新點燃,他決定要當一名鬥牛士。雖然沒有身高的障礙,但王邦維要成為一名鬥牛士也不容易,因為從來沒有中國人當上鬥牛士,大部分西班牙人都認為只有西班牙人才能成為真正的鬥牛士。然而,再次面對無法改變的因素,王邦維這次沒有被打敗。他清楚知道自己是一個中國人,他追求的並不是成為西班牙鬥牛士,而是中國鬥牛士。他穿上中國服裝,重新確立了自己的身分。當他看見鏡中穿著中國服的自己時,感到充滿了奇異的力量,一切的困難都無法再阻礙他前進。 每個人的夢想都是獨特的,孩子們需要有機會去探索和發現自己的夢想。追求夢想不僅是單靠努力,也是一種堅持和對自己擁有信心的表現。無論我們面臨多少困難和挑戰,只要相信自己,堅持不懈地努力,就有可能實現夢想。 夢想不是一成不變 王邦維的經歷讓我們知道,夢想不是一成不變,它可以在我們的生命中不斷演變和改變。即使曾經放棄了夢想,也可以在某個時刻重新找回它。重要的是,我們要相信自己的價值,敢於面對挑戰,並為自己的夢想而奮鬥。 追求夢想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並不總是一帆風順,但我們知道這經驗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和追求成就,還能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追求夢想,孩子們學會了堅持不懈、克服挑戰,迎接新的機遇和保持熱情,這些都是他們未來生活中所需要的重要素養。而我們也可以重新發現自己的夢想,與他們一同經歷追求夢想的苦與甜,成為互相扶持的伙伴。 文:何彥輝 作者簡介:現為港澳信義會小學校長,20多年來,倘佯在故事的懷抱中的教育工作者。一直用心推動兒童文學在學校的發展,相信文學的力量能在孩子的成長中留下真、善、美的痕迹。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