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起遊戲:踏出第一步 投入共融遊戲

「坦白說,根本無法分辨哪一個是一般小朋友,哪一個才是有特殊需要!」在本會舉辦的共融遊戲日中,一名幼稚園教師有此觀察。 遊戲是孩子的本能,對特殊需要(special needs)的兒童而言,更潛藏無窮動力,可引發莫大好處,令平日課堂上被動的一群變得主動,令寡言木訥的也漸漸開始發聲表達,展開社交溝通。 我們深明特殊需要小朋友的遊戲需要,早在2011年已於明愛樂進學校試行定時開辦自由遊戲課;其後,更擴展至樂興幼兒中心及樂勤學校。至2016年,我們開始與協康會結成伙伴,為其轄下的特殊幼兒中心推行系統化的自由遊戲教師培訓,並由教師自行運作,讓自由遊戲在特殊幼兒中心植根。 培養外出遊戲正向心態 經過多年深耕細作,教師對兒童遊戲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在環境設置的方法、介入的技巧均有所提升,更發現遊戲所帶來的良好效果。對我們積極推動工作,校方的反應和回饋均令人鼓舞,那麼家長呢?有否接觸孩子在學習訓練以外的遊戲大世界? 透過先導項目的推展,我們發現家長甚少帶同特殊需要的小朋友外出玩遊戲,箇中原因包括欠缺資訊,過往的負面經驗令人卻步,對孩子的照顧和訓練已令家長身心俱疲等。 針對家長的情况,我們隨即鼓動家長參與智樂先導項目中的連串活動,包括主辦家長講座和組織親子遊戲體驗團。前者有助家長認識自由遊戲的基本概念,培養外出遊戲的正面心態;後者則由我們帶領家長前往可供共融遊戲的場地,計有深水埗共融遊樂場及在不同地區舉行的社區遊戲活動等。 辦體驗團推廣 孩子開心家長安心 玩過了後,有家長目睹嚴重自閉的孩子竟然與其他孩子一起互動玩遊戲,感覺既驚又喜;另有家長指出,有專業人士如社工、遊戲工作人員的強大支援,如身處保護傘下,既感安心又放心,就算遇上突發狀况,也有即時援手;更有家長表示,在遊戲物資充裕和安全的環境下,孩子可自在遊戲,家長便毋須時刻老盯着孩子或苦苦追趕,得以稍作喘息,放鬆緊繃情緒;如有幸在活動中,遇上「星星」相惜的家長,更可閒聊交換育兒心得,建立互助網絡。 我們的種種先導行動帶領家長和特殊需要的小朋友走出了第一步,初嘗外出玩遊戲的樂趣;未來還需要更多社區的支援,更多家庭的包容,特殊需要兒童在成長之遊戲路上,才不會孤孤單單,才可穩穩妥妥地走出康莊之路,實現文首提及的共融遊戲烏托邦! 有特殊需要小朋友在家長陪同下,外出參與遊戲活動,樂享自由遊戲。(作者提供) 文:黃佩儀(智樂兒童遊樂協會 遊戲及遊戲工作服務發展總監) 作者簡介: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成立於1987年,多年來肩負起推動兒童遊戲的使命,期望建立一個尊重、保護、實踐遊戲權利的社會,讓孩子樂享童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2期]

詳細內容

荷事荷地:荷蘭設學童單車試

荷蘭被稱為「單車王國」,除了單車數量多,單車也是當地最普遍的交通工具。但你又知否在荷蘭踩單車,孩子是要考試的呢? 兒童考試不兒戲 設筆試路試 在荷蘭,據統計一個一家四口的家庭,就有4架單車或以上。不少父母在小孩4歲左右便先讓他們學習平衡單車,然後才學兩輪單車。學童到達小學groep 7(即香港小學五年級),便要參加全國學童單車考試Verkeersexamen。這單車考試一點也不兒戲,先由教師檢查每架單車是否合規格,例如單車高度是否合適、煞車掣是否良好、輪胎是否打足氣、學童的平衡能力等。通過後可參加筆試,例如是否懂得每一個路牌的指示、轉彎時的左右手勢、道路基本常識等;筆試後,才可真正進入大馬路參加路試。當然,及格與否,你依然可以在路上踩着單車四圍去。 荷蘭各地的單車路徑和設施都非常完善,大部分踩單車的人都不會佩戴安全頭盔,不過,荷蘭對踩單車的人也有基本要求,例如漆黑時分,單車前後燈必須亮起,另外也禁止踩單車時使用手提電話等。而政府人員還會定期檢查單車是否停泊太久沒用而作出警告,警告無效便會將之沒收。 訓練自立能力 培養生活智慧 我家兩名兒子升上中學後,單車就成為他們日常必需品。除了上學,也是他們課餘參與課外活動周圍去的交通工具。因此,他們除能掌握單車基本技巧外,也能看懂地圖。無論遇上何種天氣,每天變化不定的交通狀况,他們都從容不迫地踩着單車前行。此外,他們還學懂如何維修單車。有一次,我兒子在上學途中單車鏈甩了,他並沒有慌張地打電話回家求救,而是把單車停在路旁自行維修;又有一次遇上大風暴,我正擔心他會被風吹翻,怎知他回到學校後,發短訊告訴我:「我踩在一個身形強壯的人後面,(他)為我擋了迎面吹來的風,讓我可以安全踩到目的地。」我深深佩服他們的小智慧。 在單車的路程上,我領略到荷蘭人面對困難時的毅力和智慧。原來我的兒子也在不知不覺中訓練有素呢! 荷蘭政府規定,在天還未亮的時候,必須亮起單車燈前行。(作者提供) 除了學懂踩單車技巧,也要學習維修和清潔。(作者提供) 文:Katy 作者簡介:因為一段異國情緣,伸延出一個中荷家庭。兩地不同教育,並沒造成衝突,反之融會貫通,造就了兩名兒子精乖伶俐、成績優異。遠嫁他鄉的Katy很樂意將在荷蘭育兒的經驗、知識和趣聞一一與大家分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2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為華德福找實據

大家好!話說華德媽上個月參加了在中國舉辦的華德福教育研討會,帶着一身收穫回到德國,繼續我的研究工作。這次經歷讓我受益匪淺,對自己的工作有更清晰的方向。正如人們常說的那樣,在思維困頓時出去走走看看,聆聽別人的分享,確實能夠為我們打開思路。 目前,我仍然是華德福教育行業的新手,主要任務為了解其教育理念,同時也要為「教育與心理健康」(pedagogy and resilience)的研究項目推動實證研究(empirical research)。這種研究方法的核心是通過收集和分析實際數據,以驗證或反駁相關假設,從而為「教育與心理健康」的主題提供更具體的指導和建議。 探討師生、同學關係 我們的研究主要探討不同教育模式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例如,在華德福教育中,一至八年級的學生由同一名「主班老師」(class teacher)帶領,以及與同一班同學相處。相比之下,在主流教育中,學生可能每年都會遇到不同的班主任和同學。我們將探討這種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是否存在差異,以及引致這些差異的可能原因。 在訪問中國華德福學校期間,教授們也與學校家長交流。在一場超過200人的座談會上,有一名家長特別關心是否有實證研究證明,華德福教育與學生心理健康之間存在正面關聯。當時我毫無準備,教授卻突然提到我的名字,表示這個問題可以由其博士研究生來回答。於是,我講述了正在着手的研究項目。 盼展開全球華德福學校問卷調查 心理學家們在這個領域持續了50多年的深入研究,現在已經跨足到神經外科、醫學等領域,探討哪些基因與心理健康有關。然而,關於教育模式、師生關係對學生長期影響的論文相對較少,特別是非主流教育如華德福、蒙特梳利等教育圈的研究更是稀缺。因此,我們希望在全球範圍內的華德福學校做一項大型的問卷調查,並以數據分析為基礎,來回答這個既複雜又極為重要的研究問題。我們期待家長們都支持華德福教育所發起的相關研究。 目前,我已經收集了2011至2019年期間的4個數據群,正在建立數據分析模型,看看是否支持教育模式與學生心理健康之間的假設,期待在不久將來與大家分享。另外,我們也會在今年開展長期的追蹤研究,希望把數據庫建立起來,打通與不同界別的學術交流。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1期]

詳細內容

感創航道:培育出色領袖 提升協作能力

在現代的職場中,協作和溝通已經成為極為重要的元素。現代職場強調團隊導向,要求員工能有效地與他人合作,共同達成目標。尤其是在疫情期間,遠程工作模式成為常態,員工不像以往一樣面對面溝通和合作。後疫情時代給我們的啟示是協作和溝通能力更加重要。因此,培養學生的協作和溝通能力,也成了疫後教育界特別關注的事項。 在協作學習中,學生需要共同合作解決問題或完成任務,通過大量溝通和互動,以實現共同目標。有效的溝通能力有助學生表達想法、分享知識、解決問題,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協作學習提供了一個理想的平台,讓學生實踐和提升他們的溝通技巧。有時在課堂上有分組任務時,學生會分工合作,例如:有人負責畫圖,有人負責寫字,還有人負責匯報。儘管他們能夠完成課堂任務,但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只花時間討論分工或由一名領導型同學安排,缺乏內容上的溝通和共識。這常常導致分組活動中出現衝突,最終需要教師來解決。 除了溝通和合作,協作學習還涉及其他重要元素,有助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首先,協作學習提供了一個創造性思維的環境。學生可以透過與他人分享和討論想法,激發創新思維,發現新的解決方案,並鼓勵對問題提出不同的觀點和思考方式。其次,協作學習鼓勵學生共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需要通過溝通和協作來討論問題、分析情况、找出解決方案。這樣的實踐鍛煉了學生的批判思維和邏輯推理能力。此外,在協作學習中,學生之間存在相互依賴。他們需要互相支持和協助,以實現共同目標。這種相互依賴強化了學生的團隊合作和溝通技巧,同時培養了他們的責任感和互助精神,讓學生學懂如何尊重別人,建立一個包容及和諧的學習環境。 小二學生正作小組回饋,交流香港一天遊的行程設計。(LBD伙伴學校——循理會美林小學,作者提供) 首要任務:建立正向班房氛圍 協作學習的重點在於促進學生間的互動和合作,使得學生能夠共同思考、分享及理解不同的觀點,並集體創造新的解決方案。因此,協作的首要任務是建立正向的班房氛圍,讓學生在安全和積極的環境中感到心理安全,並互相尊重,這樣討論才會有意義。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教師可以考慮如何連結學生的學習經驗,促使他們完成討論和解決問題的任務。同時,也可以引入自評和互評的元素,觀察大家在分工和協作活動中的表現,並提供相應的反饋,進一步鞏固對協作的概念和能力。 總而言之,優秀的領導者需要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有效地影響他人、協調團隊以及解決問題,協作學習提供了培養這些領導能力的機會。通過協作學習,學生可以學習如何在團隊中發揮領導作用,並學習如何聆聽和尊重他人的觀點。這些領導技能對於未來的領袖至關重要,通過創建協作學習的環境和文化,提供相應的指導和支持,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協作基礎,幫助他們成為未來出色的領袖。 文:洪美芝(教育大同項目發展及推廣經理) 作者簡介:由教育大同和伙伴學校教育工作者輪流執筆,分享learning by doing理念及最新動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致力蒐羅教育新思維,開拓教育選擇,助大家一起反思,共譜教育的大同世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1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做個理財小達人

農曆年假過去了兩個星期,全體師生一起甩掉holiday mood,回歸學習生活中去。小息時,我和幾個學校圖書館服務團的孩子一邊把春節掛飾拆掉,一邊聊天。我逗他們說:「過完年啦!回歸現實,考試要來了。」幾個小孩彷彿被戳到痛處,叫苦連天。「老師,這不是最慘的……」突然有人在賣慘,大家都安靜下來了。這個五年級副隊長哥哥,繼續苦着臉說:「最慘的是,我的利市錢已經全部用完了!」馬上,有學生跟着哭窮:「你好敗家!我比你好一點,現在還剩兩百,還得撐到明年呢!」聽來真不知道這算是挖苦還是安慰。原來,孩子們陷入「財政困難」,也是一片愁雲慘霧,這點大人們應該也頗為感同身受。 小朋友不懂量入為出,早早把壓歲錢花光,不足為奇,我們都知道,理財方面的經驗和知識也是需要學習的。惟個人理財,作為教師也難以手把手教導。近年,我們給學校圖書館添置了好一些跟孩子講理財的童書,這些符合孩子程度的工具書,簡明又實用,有些甚至細緻地教導小讀者列預算表,培養孩子記帳的習慣,幫助他們建立理財概念。那幾個「面臨財赤」的小孩苦笑着,我伸手指了指那個書架,讓他們過去挑了合適的借回家——從閱讀中學習——理財。 說到閱讀學經濟,在同類型的童書當中,我特別向學生推介了「經濟學是什麼?」系列,這是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兼理財規劃師泉美智子的作品,繁體中文版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全套共6冊,分別是《如果沒錢了》、《如果沒有銀行》、《如果公司光想着賺錢》、《如果國營企業民營化》、《如果能收購整家公司》和《如果公司不顧地球環境》。 「經濟學是什麼?」系列(作者提供) 作者:泉美智子 繪者:佐藤直美、山下正人、新谷紅葉、石川友子、松島洋 譯者:唐亞明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 有趣故事 深入淺出講解經濟學理論 很多和孩子「講錢」的書,都是直接向小讀者闡述知識點的資訊類文本,而「經濟學是什麼?」卻是一套繪本,故事展開,輕輕鬆鬆地引導孩子學習經濟學的理論。比如,作者以「如果遊樂埸(主題樂園)免費」這種寫實又吸引孩子眼球的話題,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經濟學原理——合理的價格。對於孩子比較少接觸到的範疇,比如公司、股份、利潤和國營與民營的概念等,則用來地球開店的外星人、子烏虛有的小島國家等天馬行空的幻想故事,作類比說明,故事生動有趣;說理深入淺出。整個系列,從個人理財說起,到公司商業運作,再到企業社會責任,甚至全球經濟。 「經濟學」在小孩眼中可能是個陌生又抽象的詞語,但事實上,只要找到合適的材料和方法跟孩子討論,其實它並不難懂,而且,它是一門經世致用的學問,其原理在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柴米油鹽、衣食住行都是經濟學,這些知識能幫助孩子適應生活,固然是小讀者有需要,也有能力去了解的。至於,經濟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行為、解釋社會運作的學科;一門討論人類社會怎麼將稀缺資源合理配置的社會科學,它提供一個重要的視角,幫助人們了解社會現象,甚至政治政策、環境問題和國際關係。所以,那是我們導航孩子漫遊書海、認識世界時,不能繞開的航標。 文:倫雅文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1期]

詳細內容

A苗園圃:闖難關發現美意

在教會與青年人一次聚會中被問及:「人們常說苦難是神給人的試煉,當中有其美意。真是這樣的嗎?過程好辛苦啊,你是如何憑信心去渡過?」這提問,令我想起兩件事。 兄弟相爭 沒一刻安寧 第一件事,是大兒子小明在小時候確診亞氏保加症(自閉症譜系障礙)。那時我心裏不斷問:「怎麼偏偏是我?」小明從小十分好動,我以為只是坊間所說的「過度活躍」,怎知再加多個新名詞「亞氏保加」!自他上學以後,老師不時就告訴我一些狀况:小明抗拒被規範,課堂坐不定,曾擅自跑出課室;他不習慣生面孔,每逢遇上新老師,違抗指令的風險就很大;他也很有主見,未能從別人的角度去看事物,容易與同輩起爭執……每隔一兩天,老師的電話便會打來,有時是投訴小明上課不守秩序,要求我在家多加管教;有時是他與同學吵架,甚至乎出手,我被通知他將記缺點,又需要見家長……那時終日與無助感和憂慮情緒為伍,而這些感覺,並沒有因為小明的下課而消失。天生更好動的小強比小明細3年,自曉得跑跑跳跳,懂得說話表達以來,就成為哥哥眼中的敵人。小明總是針鋒相對,在家不是跟小強爭玩具,就是搶電視看。玩桌遊如果沒有成人擔當調停者,那麼不消3分鐘,兩人便會一拍兩散。我感覺就是叫苦連天!日間工作已是沒完沒了,晚上又是兩兄弟無休止的紛爭,總沒一刻得安寧。 不認同上司做法 開始感受到敵意 第二件事發生於職場。一個相處已久的直屬上司,做事快捷,但我發覺當中欠缺細節,容易令人誤解。她喜歡講自己的事,例如關於寵物,她會滔滔不絕地說飼養和訓練所用的材料和工具,不管你聽得懂不懂。對於喜歡的人,她會毫無保留的付出;面到討厭的人,她會窮追猛打,故意挑剔,在背後說壞話也是家常便飯,她絕對是個愛恨分明的人。有幸我曾是她喜歡的人,自問是個得力助手,做事主動認真,從沒拖欠,每年工作表現評估她都給我打很高分數。怎料一天惡運來臨,有一次我不認同她的做法,自此開始感受到她的敵意,而且愈來愈強,直至有同事跟我說:「你用心為學生做事,她卻到處中傷,真為你不值,你記住要防她!」天啊!真難受!有一段時間,每當聽到她的聲音,我便心生厭惡;只要她一行近,我就開啟作戰狀態。 經歷兒子成長辛酸 幫助同行者 十多年過去了,無論是兩兄弟成長過程的辛酸苦澀,或是職場上歷盡的精神磨練,我是如何憑信心渡過?我看見了神的美意嗎?朋友叫我與一個媽媽同行,她的年幼子女有特殊教育需要,我以過來人身分安慰和幫助她。同行一段時間後,我明白到,因為自己曾經歷苦難,如今才能真正幫助有同樣遭遇的家長,我為此感恩。女直屬上司則於去年被調職,我不用再看見她了!她對我的不友善,令我懂得在不久將來必須教導欠缺同理心的小明,在職場上如何做個人人都愛共事的好同事,甚至一天成為別人好上司。想到這,我感謝那個女上司曾經的冷酷對待。 要做的事,是對的事,即使過程多麼難捱,憑信心定能渡過。當你回首時,美意就待你發現。 文:莊兒 作者簡介:白天與少年為伍,同哭同笑同青春,一起並肩闖蕩;夜裏夾在ASD大兒和ADHD小兒之間,生命中途掏空自己,重新學習「溝通」。為扶苗兒成長,園圃中默默耕耘,力尋妙方實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1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童途有「理」:跌倒——幼兒學行必修課

父母的其中一個重要天職是保障孩子的安全。為了避免幼兒在學行時跌倒受傷,家長會很自然地限制幼兒的活動,時刻捉緊着他們的身軀,或使用學行車等。然而,孩子在可控環境中「安全」跌倒,對體能和認知學習有許多好處,實際上也有助於他們將來減少跌倒風險。 無跌倒機會 或延遲平衡系統發展 每當孩子跌倒時,身體的平衡系統都會得到回饋的信息,了解跌倒的原因並作出合適的身體反應,保持平衡以防止受傷。這些保持身體平衡的保護反應發生在不同方向,如向前、向後和兩側。這些反應需要重複練習,如果孩子從未有跌倒的機會,可能會延遲平衡系統的發展。孩子因未能平衡身體,便會減少活動以防止跌倒,進而延遲姿位轉換,阻礙活動發展的能力。 每次跌倒後,孩子們都必須運用不同的肌肉互相協調,以有效的「動作計劃」作出不同的過渡動作,從而回到原來姿勢。如果孩子從坐姿向前側或後方不同的方位跌倒,他們可能會轉側身用手推動身體坐起來,或者從俯臥推起成爬行姿勢,以回復坐姿;如果孩子從站立姿勢跌倒,他們可能會從跪姿或蹲姿拉起來,手腳並用地推離地面站起來,或毋須手臂支撐下從蹲姿回到站姿。所有這些不同的姿勢轉換都是孩子鍛煉體能的最佳機會。 (作者提供) 跌倒經歷刺激協調能力 跌倒的經歷還能刺激孩子的協調能力,讓孩子學會調整身體的姿勢,了解自己身體的極限及能力,使他在日常活動中更謹慎,在遇上挑戰時更懂得思考以解決問題。 家長可根據以下的建議,提供一個較安全的環境給幼兒,即使在活動時跌倒也不會構成重大的危險: 1. 清理空間: 確保活動環境乾淨整潔,沒有明顯的障礙物。 2. 安全家具: 確保家具和設備穩固且安全,可以在茶几或櫃枱的尖角周圍加上防撞墊。 3. 使用軟墊: 在活動區域鋪設軟墊、牀墊或厚氈子,提供額外的緩衝。 4. 監督和支持: 家長坐在孩子身旁,陪伴他們探索環境和運動,在必要時提供協助和指導,以確保他們的安全。請勿讓孩子獨自留在高處。 如有任何疑慮或需要特定的指導,請諮詢兒童物理治療師。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何婉冰(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1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幼兒學中文字很困難?

家長教導幼兒識中文字時,常遇上不同的困難,包括教導幼兒牢記與書寫正確字形,避免錯別字,以及如何運用有趣的方法讓幼兒喜歡認讀生字。 要幫助幼兒識字,需先考慮幼兒識字能力的發展及漢字字形結構的特性。幼兒記憶漢字字形時,會先對整體字形的外觀留下印象,然後才漸漸留意該字由哪些部件組成。成人可透過朗讀繪本及認讀兒歌歌詞等方法,先幫助幼兒留意整體字形,然後再運用部件組合和奇特聯想法(幼兒基於字形及字義特徵而聯想一些事物或景象),幫助幼兒觀察及記憶字形結構與特徵,有助加強幼兒記憶字形。 掌握字詞形、音、義 掌握字詞的形、音、義,才能學懂字詞,所以成人在教導幼兒學習中文時,不能只側重於認讀字形,也必須幫助他們掌握字詞的音(讀音)和義(意思)。從牙牙學語的階段開始,幼兒不斷習得大量的口語詞彙,這些詞彙已具備音和義,往後成年人只需教導字形,幼兒便能有效地掌握該字詞的形音義。認讀生字卡是坊間常見的識字方法,較偏重於認讀字形,至於能否幫助幼兒識字,需視乎幼兒事前是否已掌握生字卡上字詞的音義。 鼓勵幼兒表達聯想詞彙 此外,由成人編製的生字卡,較易忽略幼兒口語詞彙的識字範圍,例如動詞。動詞是香港幼兒其中一類常用的口語詞彙,然而生字卡的詞彙較多是名詞,動詞則相對較少。筆者建議成人可採用心理詞彙教學,因應某一指定主題(如:動物),鼓勵幼兒以圖畫及話語表達所聯想的詞彙,成人可從旁提供相應字詞。此方法能幫助幼兒同時學習字詞的形、音、義,也能提升幼兒對識字的興趣,因為幼兒在過程中所認讀的字詞,不是由成人所編定,而是幼兒主動聯想的字詞 (即是幼兒想學習的字詞)。 不斷要求更正 減低寫字動機 幼兒學習書寫字形時,會出現過渡字(與真實字形存有異同),這是必經的發展階段,成人不宜視為錯別字,不斷要求幼兒更正,會大大減低幼兒寫字的動機。反之,成人應鼓勵幼兒嘗試口述生活經歷,由成人協助轉化為文字,供幼兒仿寫,從中鼓勵幼兒多觀察,再配合上文提及觀察字形結構的活動,幼兒便懂得有策略地觀察字形的部件結構(代替只觀察筆畫),仿寫各組成的部件,認識整個字,有助幼兒從書寫過渡字發展至書寫準確的字形。 最後,家長可在日常生活中加強幼兒應用字詞的能力,例如邀請幼兒閱讀門票、說明書、標誌文字,親手寫生日卡等,這些活動能加強掌握字詞的形音義,也能進一步了解如何應用這些字詞,加強語言能力。 文:羅傑瑩(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高級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1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既是離別 也是啟程

「銀杏的果實全都一起睜開它們的眼睛。大家心頭一震。今天就是啟程的日子了。大家早就心裏有數,而且,昨天傍晚兩隻遠來的烏鴉也這麼說。」 去年,台灣聯經出版社把日本國民作家宮澤賢治的10本童話作品帶到華文文化界,除了沿用繪本原版多名畫家的精彩畫作外,更邀得兒童文學工作者林真美來翻譯——林真美本來就鍾愛宮澤賢治的作品,這趟更以志業的重量來執行翻譯任務,曾經帶着初譯文本,兩次到日本重走作家的生命軌迹,希望「把譯本裏頭的林真美一腳一腳踢走,把宮澤賢治放回去」,珍重再珍重。 小銀杏各有心思 踏征途 《銀杏的果實》是《宮澤賢治的繪本散策》當中一個故事;既是離別之書,也是啟程之書。 銀杏樹媽媽生了1000個金黃色的孩子,今天全都要踏上未知的旅程,她傷心得掉光了扇形金黃色頭髮。快天光了,站在枝椏上準備出發的孩子們,各有心思—— 有小銀杏只想待在媽媽身邊,不要跟兄弟姊妹們分離;它們先是互相傾訴,然後互相道歉:「一直以來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請原諒我的任性啊!」「我也跟你一樣。請原諒。」…… 有小銀杏滿心期待變作黃色的星星,盼着烏鴉把它帶到藍天去;有小銀杏想要飛進杏樹國王的城堡,打魔怪然後娶公主…… 有小銀杏分享媽媽準備的薄荷水。「為什麼媽媽沒有給我呢?」「所以我才要給你啊。不可以怪媽媽哦!」出發在即,有小銀杏找不到外套,焦急極了,旁邊的小銀杏說:「你和我一起走吧!你冷的時候我可以借你穿一下。如果冷到受不了,我們就一起死吧!」…… 《銀杏的果實》(網上圖片) 作者:宮澤賢治 翻譯:林真美 出版社:台灣聯經 北風吹來 留下聲聲再見 北邊吹來像冰一樣的徹骨寒風,銀杏的果實一一從樹幹跳下去,留下聲聲再見。 北風披着如冰冷玻璃的斗篷,邊走邊笑着說:「跟往年一樣,今年也必須在這個時候互道再見、再見。」離別有時。 故事完結,宮澤賢治在旅程開始之前,把結尾凝住了。我們不知道小果實最後有沒有娶得公主,有沒有成為金黃色的小星星,會不會在途中死掉?但是銀杏媽媽一定知道,她的孩子全部都長成充滿善意的好孩子。那就,非常足夠了。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0期]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相處藝術

近年又再流行性格分析,年輕人之間喜歡用MBTI的分析代碼打開話匣子。如果對文獻有正解,性格分析可以加深自我認識、改善團隊互動及人際關係。不過,網上資訊有時不盡不實,容易引起誤會,舉個例子,外向型及內向型的性格經常被刻板劃分為「喜愛夜蒲」及「獨家村」;但其實內外向性格分析,重點在「恢復精力的性格取向」:外向型人經過一周辛勞工作,會享受與朋友歡聚而恢復元氣;內向型人則希望靜靜地享受個人時間,沉澱及放鬆身心。兩個性格取態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更不代表外向的人不享受獨處,內向的人社交能力弱。 實感型爸爸 vs. 直覺型媽媽 老公覺得這些科學化性格分析工具很有趣,比生肖命理更實用。我們的性格類型完全相反,好聽叫「一凹一凸」,但可想像生活充滿小矛盾。其中一條性格組合是關於學習新知識、蒐集數據的時候,傾向是「實感型」還是相對「直覺型」。實感型的人比較注重現實細節,接收新信息的時候,先理解數據,掌握實證為本的例子;直覺型的人則比較關注抽象概念、持續發展,喜歡就着新資訊演繹未來的可能。 這一項,我們存在明顯分歧,例如當處理新家電的時候,老公傾向先閱讀說明書,我就會嫌他麻煩,傾向憑着產品的外觀直接嘗試使用。如果我要說服老公購買蒸焗爐,千萬不要解釋將來可以製作什麼美食,如何一物多用,他只會失去耐性並且否決購買。最有效的游說方法是拉他入去廚房,指出已預留空間放新的廚具,而且家用預算有盈餘,他就會點頭同意了。 當實感型的爸爸和直覺型的媽媽,面對小朋友教育安排,需要更多溝通技巧協調。老公想安排兒子參加復活節假期游泳營,連續5天上午9時(跨區)到達泳池。我聽完之後不置可否:現在是農曆新年還有一段日子才復活節假吧?况且要我每天送兩個大帝去游泳太辛苦了吧? 溝通協調 理性檢視雙方期望 彼時老公繼續用數據分析,什麼何詩蓓的泳會、早鳥優惠等,我完全聽不進去。聰明的他過了一天後換個游說方法:「老婆,有沒有發覺這個春天,你和大仔都經常鼻敏感、感冒,免疫系統好像大不如前?」 我心頭一暖,老公主動關心我! 「再者,我見弟弟好像長高了不少,但哥哥好像沒有發育。」 我都覺得哥哥真的比較瘦弱,讓我擔心…… 老公見我反思中便乘勝追擊:「所以真的要培養他游水習慣,訓練心肺之餘又會長高發育,讓我幫他們報名,老婆你放心,報名手續這些瑣事,我跟進就好了。」 我點點頭同意,覺得老公好像有點道理,就算辛苦都覺得應該要帶孩子上游泳營。 然後……怎麼覺得好似中了「言語藝術」的圈套? 就算性格相冲,一家人的溝通協調都是可以學習的。不論你是用MBTI作為框架,還是用流年生肖為話題,都是一個途徑讓你和另一半理性檢視雙方的期望,達成協議。沒有最好的「夫妻命」,只有更好的「相處藝術」,順祝各位,龍年家和萬事興! 文:彭梓雅 作者簡介:註冊社工,認證MBTI分析師。現職大學助理講師(臨牀督導),關注兒童及青少年身心靈健康。二子之母,積極實踐正念家庭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0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