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倫助鄰:英國冬天很難過?

人人都說移民英國最不適應的就是天氣,尤其是冬天,日短夜長又濕又凍,天氣極之差。來了這裏已差不多3年,總結了些對冬天天氣的體會,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日短夜長 容易心情低落 人人都說英國冬天日照短又長期天陰陰「好難捱」。早上8點去上學還未天亮,但下午4點回家已經入黑,這樣的日子對於我們這些慣了亞熱帶天氣的人來說的確是個大挑戰。這不止是出入作息起居的不習慣,更重要是在日光不足的情况下,容易令人心情低落。而事實上,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 )亦建議國民在秋冬之間服食維他命D去補充因日照減少而攝取不足的問題。 但話說兩頭,有失亦有得。在夏天早上5點就日出,一直可以到晚上10點才天黑;能夠在陽光下進食晚餐甚至消夜的日子又是另一番景象! 倫敦最冷月份 平均約2.3℃ 英國冬天自然不可能跟聖誕節也可穿短袖衫,有時甚至要開冷氣的香港相提並論。但其實英格蘭的冬天大部分日子都是在0℃以上,有些時候日間還有雙位數的。倫敦最冷的月份平均大約是2.3℃,跟廣受港人歡迎的「鄉下」東京的2.8℃其實並沒有太大分別。當然,若你選擇住在蘇格蘭或一些沿海長期受冷風吹着的地區,溫度和體感自然會再冷一截。 然而因為英國房屋都以雙層結構興建,近年的建築標準亦早已在中層加入保溫物料;再加上雙層玻璃窗戶,其戶內保溫能力絕對比香港的樓宇高得多。今個冬天有好幾天香港都跌到10℃以下,香港家庭較少暖氣裝置,相信一定非常寒冷;相反在同一個時空,地球另一邊的英國比香港更暖! 牆身發霉帶來煩惱 在我個人來說,日光少、天氣凍都並不是太大問題,亦總算適應了。但冬天的濕反而帶來了些少煩惱。 由於天氣凍,室外室內溫差很大,若空氣流通不足,水凝(condensation)情况常有出現。在屋內許多平滑而又冰冷的表面很容易滿佈水珠,窗口、門邊、浴室天花,甚至牆身、衣櫃背板都可能因水氣不散而發霉。這不單有礙觀瞻,情况嚴重更有可能影響健康。再加上我家人多,每日煮足3餐、室內晾衫,還有每晚的熱水浴……水氣的產生量極大,令這問題在我家顯得更加嚴重。為了解決這問題,我們現在仍不斷有大大小小的改善工程,希望增強屋內的保溫及通風,令condensation減少。 學到老,做到老。在新的國度裏,調整一下自己的執著,積極面對,難題總會有解決方法。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8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移民也要讀寄宿學校?

英國教育世界聞名,大家都知。就算學費不菲,仍有大量海外留學生跨洋過海來求學;而且留學的並不止限於大學生,中學甚至小學留學生亦大有人在。香港亦有不少父母願意花上每年幾十萬元留學費,去保送年幼子女到英國就讀寄宿學校。由於年幼,除了寄宿,還要為學生安排一名本地人當監護人。由於是海外學生,故只能入讀學費及生活費高昂的私立學校,並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 私立寄宿校學生 亞裔華裔多 老實說,英國很多私校都靠寄宿學位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當中有好些私校早已是海外學生比本地人多,尤其以亞裔、華裔為主。一般在港家庭送子女到海外升學時,都會靠中介人公司申請入學,往往由於學校和中介之間的合作和利益關係,中介介紹的都是這一系列私校,你可能見到的都是香港人,甚至有機會碰上自己的舊同學! 其實除了私校外,英國的公立學校都有寄宿,但數量不多,就只有十數間。設立state boarding的原意,是照顧一些有特殊原因令父母子女不能同住的家庭,如駐海外軍人,但現在若有空位都接受一般家庭申請。 獨自面對陌生環境 恐礙成長 老實說,我對送高小至初中的子女獨自到海外升學的做法非常有保留。或者有些家長覺得這是訓練獨立自主的機會,可以令子女快速成長。是的,在寄宿學校裏就像「木人巷」,畢業的都一定有不少「經歷」。然而,我會禁不住反問,兒童的成長應該是這樣的嗎?還是應該有父母及親人在身邊一同成長?要知道在兒童期進入青春期的重要階段,孩子在身體和心智都有着重要的改變,沒有父母陪伴,獨自去面對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實在是個極大的挑戰。遙距的親子關係又可以建立嗎?這是一個健全的成長嗎? 我絕對明白,香港以至世界都面臨重大改變,而且父母都希望盡早給子女接受最好的教育。但今時不同往日,過往要移民英國相當不容易,所以不少人都選擇只送子女海外升學;現在有了BNO visa後,移民英國的門檻已大幅下降,許多家庭都為了下一代的教育而選擇移民。可是我卻發現一些移民家庭,父母都已經身在英國,但仍然要送子女去寄宿學校,真的還有這個必要嗎?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3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聖誕禮物

踏入12月,英國各地的聖誕市集相繼開幕,各家各戶都開始佈置聖誕裝飾,節日氣氛日漸濃厚。 聖誕月 張燈結綵照亮寒夜 香港家居佈置聖誕裝飾一向都有,但由於香港人的居住面積較細而且都是住在高樓大廈之內,裝飾的規模自然較小亦只限室內。相反,英國家庭除了有棵大聖誕樹外,好些家庭更會把前園大事佈置一番。我住的小鎮上,有好些鄰居不但張燈結綵,更會有不同的公仔造型置於前園;就算現在能源價格仍然高漲,他們都不會吝嗇,每晚入夜(現在英國是4點天黑!)就會亮燈,把黑漆漆又寒冷的冬天晚上添上一點繽紛色彩。 除了聖誕佈置,英國人亦會為親戚朋友預備聖誕禮物。大家可能認為聖誕節收禮物最多的一定是小朋友,但原來有一種職業亦會收到大量禮物,他們就是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在英國,小學家長都會為子女班上的教師、助教送禮。有人會買些小禮物,或是與子女動動手做些小飾物,以表心意。這都是自發及個別家長、學生自己安排的。 家教會發起送禮行動 然而有不少學校對送聖誕禮物有較大的組織。通常是由家教會及家長班代表發起,向班中的家長籌錢去買禮物送給教師。每人金額可能由幾鎊至幾十鎊不等;有的是每人都出同一金額,有的是按自己喜好,當然這都不是強迫的,家長可以選擇不加入送禮行列。但無論如何,各人加起來的數目金額都不少。 至於選購什麼禮物都是一個令人煩惱的問題,在網上的家長討論區常有討論。有些家長說每年送上大量的禮物只是令商品受益,既浪費亦不環保;亦有人認為這是必須的。有見及此,有些學校會組織一份禮物清單,務求為各教職員的聖誕願望度身訂做!更有人直截了當送上百貨公司或購物網站的現金券! 英國教育部門都有要求辦學團體為學校制訂收受禮物捐贈指引,亦要求他們記錄;由於送聖誕禮物已經可算是文化慣例一部分,不論家長、教師及學校都十分受落,已是傳統。相反,在香港,過節向教師送禮不太常見,就算有亦較低調,教師對收禮都會顯得額外小心。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8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英國中學的課外活動

無論你是打算舉家移民英國,又或只是送子女往寄宿學校,作為家長的一定會了解英國學制、課程內容。但除了學習以外,課堂外的其他學生活動,大家又知道幾多呢? 英國學校有許多after school club/extended study(統稱課外活動),主要都是各種運動及一些興趣小組。各式各樣的運動、音樂、話劇的隊伍都有大量比賽或表演機會,而且球隊大都會盡量分齡分級,確保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參與機會,不像香港的學校,校隊永遠只有一隊,不是運動尖子鮮有機會參加校際比賽。傳統上,運動在學校教育及校園生活佔很重要位置,英國學生都會通過參與運動去學習互相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好些傳統寄宿學校都會要求學生每日在課後參加運動或音樂訓練。 除了參加課外活動,校園裏,學生可能還有不同角色。例如house captain、prefect都是讓學生可以感到自豪又同時擔起責任的崗位。記得小時候我的學校裏,風紀隊陣容相當浩大。在操場集隊時,不單每班都會有個風紀看管,甚至每層樓、梯級間都會有風紀站崗,以確保校園秩序良好,紀律嚴明!差點忘記,還有負責班中秩序、把頑劣學生記名的班長! 英國大部分中學沒有學生會 然而現代的英國學校都早已摒棄了這種以學生管理學生的治理方式。現在英國學校大都沒有class monitor,head boy/girl、prefect亦已變成學生大使,平時協助教師組織活動,在開放日接待來賓。Prefect更是校園的role model,他們都是品學兼優的高年級生,是教師、校長嚴格挑選以作同學的榜樣。一如香港學校,英國的prefect都會佩戴徽章、色帶以作識別,甚至有學校的prefect可穿著特別顏色的blazer(校褸)! 來英國生活,其中原因自然是希望子女能夠在民主自由的國度裏快樂成長。孩子除了參與多姿多采課外活動外,亦應該在校園內擁有更多自主自立的機會。因為自己年少時是個積極參與組織學生活動的學生,自然以為英國學校裏的學生會生活應該更精彩。但後來發現,英國一般state schools是沒有學生會的! 教師籌辦活動興趣班 沒錯,大部分英國中學都不設學生會。因此,校內的課外活動、興趣班大都是由教師籌辦,學生極其量都是協助性質。學生會,作為一個由學生選出具行政權力的學生組織要在大學或學院裏才會找到。 也許英國教育的設計,在中學階段是以培養學術能力及人文關懷為優先目的,但沒有學生會的確令我有些意外。一個學生在學校裏除了學習知識外,許多時候都可以通過參加各類課外活動及學生組織,學習其他技巧及豐富校園生活經驗。以我個人經驗來說,當年在預科及大學組織學生會的時光,可算是我在校園生活中最精彩的章節,在中學時已主辦不少歌唱、話劇比賽,甚至辦過聯校晚會;事實上,當年這些經驗對我以後成長影響頗大,更令我畢生受用。 雖然英國中學沒有學生會,但有student council 或student representative。他們都是學生自由參加,再由全校或全班、全級投票選出。他們的主要職能是代表學生向學校管理層就着學校的不同政策及設施反映意見,作為溝通橋樑。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3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英國升中選校 住址最關鍵

9月到,開學了!小朋友終於回校,大人就可以多點自由時間吧!這會否都是好多家長的感受呢?當然新學年開始亦意味着翻開新一頁,要迎接新的挑戰。如果你是Year 6家長,就更加已經忙於四出參觀中學開放日,為趕及10月尾的升中選校填報截止日而準備。如果有考grammar school 11+的,相信亦有成績在手,正為選擇心儀學校而煩惱。 人口稠密區 住近心儀校有着數 英國一般state schools的絕大部分中學學位(除小部分grammar school或selective school),都以鄰近入學為條件,好讓該區居民的子女就近升學。在人口集中的城市裏,中學數目較多亦相距不遠,許多時候只以住址距離計算,不劃分priority catchment area。純粹考慮距離條件,如果你剛好住在兩所學校之間,而距離亦在過往的收生範圍內,理論上兩所學校都可以是你的囊中物。 有選擇當然是好事,但有得選的又何止你一個?在人口稠密的地區中,受歡迎學校的收生距離可以十分短,而且受其他優先取錄條件如siblings所限,餘下以住址距離來分配的學位就更少。我就見過一個極端例子,一所極受歡迎的中學超額申請11倍,在扣除以其他優先條件入學後,只有不足10%的學額供鄰近居民子女就讀! 偏遠小鎮設校網 無競爭無選擇 相反,有些地區會為每所中學劃分自己的priority catchment area,住在區內的優先入讀。一些小鎮或偏遠地區,因人口比較分散,中學catchment area往往比較大而且可能互不重疊,基本上住在該區通常都自然就會升讀catchment內唯一的中學。這對於像我這樣不太勤力的家長來說,是個不錯的安排,只用走訪一所中學,而且派位安心。當然,如果早已心儀該所中學,自然樂於接受這個唯一的選擇;但如果不是心水,可能就煩惱了! 畢竟在英國升讀中小學,住址都是最關鍵的條件,住在哪裏基本上就已決定了可以選擇的學校。要知道在英國選校跟香港不同,若不計世襲及banding因素,在香港只要家住校網內,大家都有着同等機會入讀區內的所有學校;但在英國,還要比較住所遠近!所以我經常提醒家長在租住或購買房子前,一定要做足功課,別單看postcode以為是同區就一定可以入學。除了熟讀心儀學校的入學條件外,更要留意過往幾年派位結果的變化,以及知道該區附近的發展變化。鄰近學校的一個新發展區的移入人口,可以進一步縮短派位距離,左右大局。 祝大家子女升中順利。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8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暑假的尾巴——英國會考放榜

今年英國的夏天並不似預期般熱,反而添上清涼和雨水。不經意又到了8月下旬,暑假伴隨着夏天的退場,將快要結速。相信大家都趁着暑假的尾巴,正趕緊四出旅遊或探親。但若家有子女是應屆英國會考生的,也許早已收拾心情,正為8月24日的GCSE results day而緊張! 料今年不再有大量高grades 今年的GCSE是後疫情的第二年考試,為了紓緩疫情對學習帶來的阻礙,今年有些微調安排仍會繼續,如:數學、理科可用公式及方程式表;同科的不同試卷會被安排分隔較遠日子,給予更充足溫習時間;外語考卷亦不再考驗學生不常用的詞彙。但其實大部分的安排已經回復正常,大家都預計今年不會再像之前3年般出現大量高grades成績。 英國的公開試有Year 11的GCSE及Year 13的A-level,類似香港DSE之前的考試。不過GCSE的成績分級已由A至G,改為9至1。9分最高,7分已相等於以往的bottom A,而9分就比A*更罕有!4分是standard pass,5分是strong pass,都是相當於之前的C grade。 記得當年每逢香港的會考放榜日,都會出現學生、家長爭截的士或包的士趕往各大中學報名的情况。當然,不少英國家長現在亦會充當一天的士司機,但由於英國學生在考試之前已經可以率先報讀心儀的Sixth Form中學,中學亦會根據學生的條件給予conditional offers;只要學生的GCSE成績符合條件,學校就會收生。因此,在放榜當日,學生回校領取成績單後,就能大約知道自己可以有的選擇。如若「天氣不似預期」,亦不用徬徨失措,教師一定會給予意見,幫助學生尋找出路。萬一對成績有所懷疑,希望上訴的,亦可以向學校提出,學校會代學生向考試當局Ofqual提出上訴申請。 職訓課程、學徒計劃也有出路 之前亦有提過,英國學生除了繼續升讀傳統預科課程Sixth Form外,亦可以選擇修讀一些職訓課程,如NVQs、 BTEC;除此之外,更可以參加Apprenticeship學徒計劃,一邊掙錢一邊繼續修讀課程。 說起GCSE,當然不能少了A-Level;今年的A-Level results day在8月17日,雖然在我執筆此文之時仍未到,但我猜各大報道都會繼續出現:那所學校有幾多學生入牛劍;Independent school vs. State school vs. Grammar school results云云……大家留意看看吧!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http://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淺談grammar school

香港與英國的教育大不同,移民英國後,昔日每天與功課、默書、考試搏鬥的日子,突然變成每天上學都有遊戲、運動的英國校園生活,相信小朋友就十分享受,但就不是每個家長都十分適應!慣了每天跟進子女功課,但來到英國,連教科書都沒有,好多家長嚷道難以掌握子女的學習進度,看着他們不用做家課、趕補習,反而忙着參加各種課外活動,不禁質疑是否太過遊手好閒呢? 入學試11+難度高要操練 為此,可能有些家長希望子女入讀競爭力較高的學校。有經濟條件的可以考慮私立學校independent school;若是希望繼續享受免費教育的,自然就會想到入讀文法中學grammar school。 Grammar school簡單講,是通過入學試成績作為收生標準。入學試11+(為適齡準備升中的11歲學生應考,故常被稱為11+考試)會在Year 5學期尾至Year 6開學初期舉行,但考生往往需要備戰經年,因為入學試內容並非一般小學會教授,家長往往都要一早預備有關試題供子女操練,參加應考補習班亦是平常。好不容易才來到外國愉快學習,是否又要回到競爭的路上,提前在小學階段就要操練應試呢?這畢竟是價值觀問題。 上期專欄提過,grammar school在地區的存廢會因地方議會長期受哪個政黨控制而不同。現時英格蘭有163間grammar schools,北愛爾蘭有69間,蘇格蘭則完全沒有。所以想子女升讀grammar school,家長須先選好地區。大受港人追捧的曼城外圍的Altrincham和倫敦東南面的Kent,都有不少著名grammar schools。 Grammar school在英國一向都是個爭議題目,有人為了入學精心籌備多年;亦有人恨之入骨,堅決反對。有人認為grammar school有助弱勢家庭兒童通過成績向上流;反對的理由除了認為應該有教無類外,更有研究指出grammar school令地區整體成績有所下降。 精英式教育已非歐美主流 11歲就以學術能力去編班入學,揀選高能力的一群集中起來教育,這種精英教育方式在我們香港人看來可謂理所當然。香港中學都以學生bandings來分,現在是3個bands,從前更細分5個bands,然後band 1中學內再設精英班。精英主義從小到大薰陶我們,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但其實此等以成績決定升中的教育制度,早已不是西方現代教育主流,在歐美發達教育國家鮮有如此,英國仍保留grammar school可謂異數。 在英國,雖然一般的綜合學校comprehensive school不以能力收生入學,但都會按學習程度分班上課,好使不同能力的學生接受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式。 每人價值觀不同,但說到選校,不論在港在英,我都建議選適合子女的,而非家長想要的。大家好不容易才來到英國,莫忘初心。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http://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6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英國選舉與grammar school的廢存

本月初,英國有難得一見的盛事發生,就是查理斯三世的登基大典。作為全球最早的君主立憲國家,盛大的登基典禮,金碧輝煌的馬車巡遊,當然吸引了全球目光。但除了英王登基外,當地在月初還有另一場重要活動,就在登基大典前兩天,英國舉行全國地方議會選舉。兩件大事分別象徵着選舉與世襲,兩個完全對立的制度,可謂南轅北轍。在21世紀的今天竟然能在同一時空下,同時發生!身在香港的朋友不知有否也留意到呢? 英王登基遇着地方選舉 記得多年前的香港特首選舉就出現了這句口號:「有得揀你至係老闆」。也許在完善選舉機制之後,大家已經不用再花力氣去選擇:可是在平行時空下,大部分初到貴境的香港人,竟然有權參與英國的選舉!但人生路不熟,要了解選區的候選人並不容易,要弄清楚他們的政黨背景和往績更是艱難,但我相信這個權利總是「快樂的困難」吧! 今次的地方選舉可說是變了天,在野工黨取代了執政保守黨成為了最大地方議會政黨。如果形勢繼續如此,工黨很有可能在下次國會大選中勝出上台執政。然而今次結果亦罕有地出現大部分地方議會,並沒有單一政黨能夠全面控制。而事實上,自由民主黨及好些獨立議席也同時大幅增加了,意味着在地方議題上需要更多政黨之間的協商。 好了,說了這麼久,家長朋友可能已忍不住問,這些政黨又與我何干呢? 工黨勢力區 grammar school近絕迹 「政治是衆人之事」,包括家長最關心的教育。大家要知道在民主社會中,政黨輪替是慣事。隨着政黨或首相的變更,教育政策都可能有改變。就如grammar school(文法學校)的相關政策,各黨的政見亦有所不同。 隨着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英國的comprehensive school(綜合中校)興起,及至後來工黨上場,要考試收生的grammar school的數目就被限制在163間;到1980年代保守黨執政,又設立了partially selective school,容許一些學校可根據學術、音、體、藝等能力收生;之後1990年代工黨再上台時曾經嘗試廢除,但未有成功;到了2016年保守黨首相Theresa May上台,就更加提出要重新增加grammar school數目,當然受到工黨和自由民主黨的反對。 單就grammar school一個議題,政黨的立場就很值得家長們關心。而事實上,好些仍然有大量grammar school的地區如Kent、Lincolnshire,都是保守黨傳統執政地;你亦幾乎不會在工黨長期控制的區郡內找到grammar school。 Grammar school爭議其實很有趣,如果大家也感興趣,小弟一定會另覓機會加以討論。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http://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0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Ofsted評級的社會爭議

家長們在英國選校,除了看成績以外,最直接就是看Ofsted ratings的評級,相信大家都略有認識。Outstanding這個名銜的確是一個重要標籤,不止家長追求,學校亦會為爭取及保持這個頭銜而不敢怠慢。 小學評級急跌 校長自殺惹關注 今年初在雷丁,就發生了一件Ofsted評級引發的慘劇。有一間小學的評級由最高級別outstanding降至最低的inadequate,結果校長受不了而自殺身亡。事件曾被廣泛報道,亦引起不少社會迴響。死者家屬控訴Ofsted報告不公平,抹煞了熱心教育工作者的功勞;有人認為Ofsted對學校造成過分壓力,欺凌教師致死,要求立即停止全國校評;當地校長組織亦發起行動,把Ofsted標誌及相關連結從學校網站移除,甚至呼籲教師在Ofsted視學員到校巡查時,戴上黑臂章抗議。 為了解一下事件緣由,我特意下載了該份Ofsted report看看。原來該小學上次被評為outstanding是在2009年2月,因為死者當了校長13年,相信她並非時任校長而是在不久後才上任。由於當學校被評為outstanding後,可豁免校評10年,再加上疫情延誤,結果Ofsted要到2022年11月才再度前來訪查。相隔超過13年後,校內很多教員已經更換,校董會主席亦已換人。 監管機構眼中 學生安全最重要 在2009年的報告內,該校在各個分項都獲最高評級,被評為outstanding順理成章。而在2022年的報告,除了領導及管理(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之外,各項評級中都評為第二級的good,皆比上次下跌,但仍屬良好;最大問題出在領導及管理一項,直接降至最低級別inadequate,原因是Ofsted認為該校在維護兒童安全(safeguarding)效益不足,領導層對相關要求及措施知識薄弱,對一些重要的安全紀錄及相關跟進措施亦欠缺妥善指導及檢視。聘請一些教職員時,更沒有確保完成所有必須的招聘檢查,Ofsted認為會對學生安全造成潛在風險。 看過報告內容我開始有些明白,也許在監管機構眼中,學生安全比什麼都重要,所以當safeguarding一項做得太差就會蓋過其他評級。事實上,由outstanding降級到inadequate的學校早有先例。早年我在研究Ofsted ratings時就發現倫敦一所成績名列頭位的中學被評為inadequate,但學校經過短短不夠一年調整後,已經回升至good良好評級,可算峰迴路轉。但這裏篇幅有限,恕我賣個關子,另撰文章在「英倫助鄰」面書專頁上再同大家分享。 教育系統引致壓力過於沉重? 說回是次校長自殺,究竟是偶爾的不幸事件,還是有系統的壓力所導致?不知道還有多少香港人記得,多年前香港亦頻頻有學童自殺,引起一場教育風波。究竟教育系統所引致的壓力是否造成自殺的原因?妥善的監管和透明的資訊發布也相當重要。在繼續沿用現有Ofsted inspection和完全取消Ofsted ratings之間,希望找到改善空間。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http://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英國教師罷工全面睇

由於物價飛漲,英國的教師工會在今年2、3月期間發起了規模龐大的全國大罷工,向政府施壓增加薪酬,以應對物價飛漲。其中影響最大的可說是National Education Union(NEU)發起在2月1日,3月1、2日和3月15、16日的大罷工,其影響範圍覆蓋全英格蘭和威爾斯的政府資助學校。工會估計將有大約20萬教師參與這幾天的工業行動。而事實上,根據教育署數據,在NEU的第一個罷工日(2月1日)有9.3%學校因罷工而全面關閉,另外有44.7%的學校只能維持有限度開放。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中學,只有約17%可以如常全面開放;小學則約半數受影響。 「罷工」在香港來說並非常事,發生在教育界就更加罕見。這除了是因為待遇和文化不同之外,更重要是罷工在英國有充分的法律保障。 在香港,一個學位教師的頂薪可以去到約75,000港元1個月;但英國的教師平均只有約39,000英鎊1年(約30,500港元1個月),若以稅後實際計算,其實際收入的分別就更加大。有機構(the Institute for Fiscal Studies,IFS)就更加計算出英國教師在2010年至今扣除通脹後的實質薪酬平均下跌了12%! 學校作出相應安排保障學生 在英國,教師不是工會會員仍可選擇支持是次罷工;若是該會會員也有選擇參加與否的權利,不是必須跟隨;但若你是私校教師就不能參與是次罷工了,因為今次的行動對象是針對政府資助。 既然是罷工,教師就有權不上學,亦毋須提前預備課業或之後追補有關課堂;於是責任就落在校長及學校管理層上,學校有需要盡力保持學校開放或作相關安排。如果連校長或管理團隊都參與罷工,有關安排需要由辦學團體甚至地方政府介入處理。 教師罷工受到法律保障,所以不會被學校秋後算帳,但罷工日是無薪的,薪金將會按比例被扣減。 既然教師罷工事在必行,許多學校都一早安排好了如何應對;在不夠人手下會盡量安排必須上學的班級繼續上學,如公開試班(Year 11、13);對於不能上學留在家中的學生,學生亦多會被安排一些網上功課在家完成。學校更要繼續確保相關學生得到應有福利,例如可能要額外送飯盒給領免費飯餐的學生。 那學生家長又可以如何應對呢?按有關規定,工會會預先通知學校有幾多教師參與罷工,而學校亦會因應情况預先通知受影響的家長。英國法例保障家長可以因應學校罷工需要留家照顧子女為理由,申請年假或無薪假,僱主不能拒絕。所以在這整個機制和文化經驗之下,社會都有一定共識,大家會因應情况去紓緩有關影響。 不過大家要留意,教師可以選擇是否參與,但若非老師(如家長或其他人士)參與就不受法律保障。所以儘管家長支持是次罷工,亦不要跟在示威的教師站在一起叫口號啊!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http://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