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

栢基海韻雙語活動教學 問◢ 家住青衣,大女現讀英基小學,而小兒子明年適齡讀K1,希望他就讀一間優質雙語環境幼稚園,想請問你對栢基海韻幼稚園的意見? 答◢ 栢基海韻幼稚園採用遊戲活動教學,以廣東話及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輔以故事學習;參考教育局評核報告,本人給該校排名(從A++至A-)為A-。該校有學生升上保良局陳守仁小學、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及九龍禮賢學校。 25分鎖定學位再叩心儀校 問◢ 我正煩惱應否讓女兒重讀K3。她是細B,也是SEN學童,現在讀私立幼稚園。教師說她跟得上學習進度,但社交、邏輯分析需要改善;女兒另外亦在私人機構接受言語及職業治療、社交小組等訓練,治療師說小女上訓練時情况很好,有進步,但社交及情緒行為需要繼續改善。幼稚園教師及幾名治療師都認為應該讓她升小一,我也這樣想,因為怕小朋友重讀K3不開心;但我先生覺得小朋友情緒社交表現不太好,怕有校園欺凌,加上是細B,所以想重讀K3。 若升讀小一,想請問應該怎樣選校?我住調景嶺,想揀happy school,教師有愛心,最理想是在家附近。我喜歡北角循道學校,亦是該校畢業生,小朋友在自行階段應該有25分,但怕她跨區辛苦;在將軍澳區則有兩間心儀小學: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及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聽說都是happy school,沒有太多功課,加上宗教分有20分,都不一定入到,請問我應該怎樣選擇呢? 答◢ 言語及職業治療師、幼稚園教師應該很清楚了解你女兒,既然他們都認為應該讓她升小一,我也贊成。再者K3小朋友開始有自尊心,叫她重讀,如果她與其他升上小一的同學比較,或者會不開心。 至於升小,如果你拿着20分報讀排名甚高、有宗教背景的將軍澳循道衛理小學及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相信正如你猜測,不一定入到。因此,最穩陣的做法是用25分報讀你母校,一校在手了,再去兩間將軍澳心儀小學叩門,「一鳥在手,勝百鳥在林」! 內向女生 尋41、45校網愛心小學 問◢ 請問41校網的華德學校、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九龍塘),以及45校網的嘉諾撒小學(新蒲崗),哪一間升中派位及校風較好?女兒比較內向,想找一間有愛心但成績又不太差的學校。 答◢ 參考世襲超額收生排位,本人給41校網的華德學校及中華基督教會基華小學(九龍塘)的排名為4及5,而45校網的嘉諾撒小學(新蒲崗)的排位為1。華德在網頁沒有公布升中派位,而基華(九龍塘)和嘉諾撒(新蒲崗)的派位不相伯仲,校風兩校皆優,你可以用「就近入學」原則,找一間近你住所的小學。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 (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國際親子台:尋找木乃伊之旅

這個暑假與小孩子參觀了不同的博物館,剛好都碰到有木乃伊特展。小女兒的膽子一向較小,以前一聽到木乃伊就大叫怕怕。的確,若孩子不了解為什麼要去看,大概沒有人會對屍體有特別興趣。常聽家長分享,怕帶孩子到博物館,因為太「失體」,根本不相信孩子會有足夠耐性待在那裏,有時就因此錯過一些很好的展覽。 博物館讓小女兒可以一邊聽講解一邊觸摸相關物品。(作者提供) 逛博物館 讓孩子主動學習 在教室聽教師講課是一種學習方式,手把手跟着做也是另一種。在博物館的學習便是將兩者結合,前人的故事或經驗,通過文字或藝術形式向我們呈現。孩子可以用雙腳在館中走過歷史洪流,現代的博物館更結合科技元素,讓孩子可以參與有趣的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至少有三大好處能藉着帶孩子到博物館而獲得。首先,博物館是教孩子如何尋找可靠資訊的地方。現在我們有問題時,都是向Google大神或ChatGPT發問,但鮮有求證資料來源。博物館則會提供資料由來的始末,甚至連同一議題中有爭議的意見,也會在同一課題中提供。 同時,博物館教孩子充滿好奇心,主動學習。博物館的資訊來自世界各地,涉獵的題目豐富,能吸引孩子在逛館時提出很多問題。現今的博物館都加入了很多兒童友善的配套,以英國的大英博物館與V&A museum為例,它們都提供親子路徑,讓孩子在偌大的館中,找到一條既精彩又不會過累的路線。 還有一點,有些博物館會特別為兒童編寫專題小冊子及遊戲,讓大家在跑館時有目標,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學習有趣知識。我的孩子就很喜歡它們的專題背包,既有玩的元素、觸覺刺激,亦有自行創作部分。 為行博物館做準備 想博物館之行順利,除了要把逛館時間控制在兩小時內,跟孩子預演博物館之行,以及事先讓孩子吃飽睡足外,還有3個小貼士,大家不妨試試: 1.帶畫紙及顏色筆 讓孩子拿一本素描冊和數支木顏色筆,遇到有興趣的東西,或觀察到他有點累了,就讓他在展廳長櫈上坐着,用眼睛找廳內有趣東西來參照,或讓他根據自己的想像來創作。 2.給孩子一部相機 如果博物館允許的話,讓孩子帶着兒童相機去拍照。甚至以此為尋寶遊戲,例如:請孩子在博物館中拍攝5至10個特別物品(一個留鬍子的男人、一朵花、一個雕像、一本書等)。 3.讓孩子帶着展館地圖,選擇想去的地方 隨着孩子長大,會對想去哪裏、想看什麼有更多想法,這既是孩子的發言權,也是主動學習的證明,請將孩子的選擇納入旅程當中。 以上的方法,不外乎是讓孩子有份參與博物館之旅,藉此讓孩子愛上世界不同的歷史與藝術寶庫!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

當今網球壇炙手可熱的球手就是20歲來自西班牙的卡路士艾卡拉斯(Carlos Alcaraz), 他擊敗了當今世上擁有最多座大滿貫錦標的祖高域,贏得今年溫布頓男子單打冠軍——個人第一座溫布頓冠軍,生涯第二座大滿貫單打冠軍,成為網球史上最年輕的球王。 艾卡拉斯出生於網球世家,祖父是一名優秀的俱樂部球員;父親也是西班牙前40名的球手,因為沒有資金放棄了職業網球夢。艾卡拉斯成長在熱愛網球的家庭,雖則說是他的成就可能是三代人的努力,但是他的性格和心態卻是令他登上頂尖的關鍵。 年輕球王勇於嘗試不怕失敗 艾卡拉斯在青少年時期和同齡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願意在比賽中不計較輸贏地嘗試和實踐訓練上獲取的技巧。比如他在8歲的時候學會網前截擊,他會在比賽中花上大半時間接近球網嘗試打截擊球,對於當時個子矮小的他結果便是被多次高吊或穿越。但就是因為這樣勇於嘗試不怕失敗,令他很快熟悉了所有的打法,創造出最適合自己的比賽方式,就如他的成名技「放短球」,加上他強勁的正手抽擊「一剛一柔」,破壞對手節奏,令對手進退失據陷入困境。教練說他從13歲開始就是這種打法,對比很多其他青少年球員很不一樣。 就是他這樣勇於嘗試的心態,加上他比其他人的爭勝心更強烈,令他可以成就偉大的夢想。他現時的教練是前世界第一費雷羅,費雷羅從艾卡拉斯14歲左右開始合作,對他說要成為一個好選手,必須擁有堅強的性格。此外,也必須要有勇氣去做偉大的夢。艾卡拉斯總會告訴費雷羅,我可以做到(I am able to do that),就是這樣的心態成就今日的他。 香港孩子大多怕輸 不敢冒險 反觀很多香港小朋友都在「No!No!No!」家庭中長大,一般都是「怕失敗」,擔心犯錯或給人責罵。有一個學生常常對我說,每次比賽遇到強勁的對手便覺得自己「輸定了」,沒有勇氣去拼搏或頑強地抵抗對手,這種心理壓力限制其表現,不敢冒險或挑戰自己。如果比賽的對手很強感覺贏面不大,你認為有理由不拼盡全力;下一場的對手不是很強,你又有理由打得中規中矩,不必嘗試新打法;第三場是生死戰,你更不敢冒險了。那什麼時候能突破自己呢?是沒有時候。 莫執著計算輸贏性價比 要成為一個頂尖優秀的球手,除了要具備比任何人更想贏的心態外,還要勇於嘗試犯新的錯誤,嘗試去學以致用,就像年輕時的艾卡拉斯一樣,不惜代價,哪怕要付出比起「贏」還要超支的成本,不要計算着輸贏性價比。如果真的有心要讓孩子將來成為運動員的家長,從今天開始不要責怪他們每一場的敗陣,反而要鼓勵他們勇於在比賽中突破自己嘗試新的技巧,不要把目標放得太過短淺。啟發他們奮鬥不是為了符合別人的批判及期望,反而透過運動及訓練去讓他們發現自己是什麼人、將來又能成為什麼人,培養他們敢冒險拼搏不甘平凡的精神。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言語自聊:早產寶寶餵食困境

近年來,全球早產寶寶的數量不斷增加。作為一名曾在新生嬰兒重症監護病房(NICU)工作的言語治療師,我與醫療團隊和家長緊密合作,解決寶寶早期的餵食問題。今期就談談早產寶寶的壓力、神經保護以及餵食問題。 我在新生嬰兒重症監護病房中見證了許多早產寶寶的成長過程。他們出生時未完全發育,需要額外的關注和照顧。他們的身體和大腦仍在發育中,所以對壓力非常敏感,而重複的壓力可能改變腦結構和神經行為。所以為了幫助他們順利成長,我們需要製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尤其是餵食的時候,讓他們可以安心進食。早產寶寶亦會在餵食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例如吞嚥困難或由餵食壓力引致的口腔厭惡。這些問題可能會改變大腦的神經行為,導致他們發展遲緩,甚至延長他們留在醫院的時間。因此,了解適當的餵食方法對他們的發展十分重要。 按寶寶需要餵食 建立互動和信任 常見的餵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按照固定的量來餵食,是比較傳統的做法;另一種是根據寶寶的需要來餵食。根據最新的醫學研究,我們傾向根據寶寶的需要來餵食,即是當你的寶寶顯示出飢餓的信號時,例如開始吸吮手指或張開嘴巴,這是他們準備好進食的時候。這時候你可以準備好母乳或奶瓶,讓他們進食。而當寶寶感到飽足時,他們會停止吸吮或不再張開嘴巴。這是他們飽足的信號,代表他們已經吃飽了。爸媽可以留意寶寶的飢餓和飽足信號,並作出相應的回應。這樣可以建立你和寶寶之間的互動和信任,同時也能夠促進寶寶的自主飲食能力和口腔發展,減少餵食時有可能產生的壓力。然而,在香港仍有一些守舊的醫護人員只關注餵食量而忽略了餵食的「質量」。這種做法會損害寶寶的餵食發展,更重要的是會長遠地影響兒童的神經保護,不利大腦發展,這點爸媽要多加注意啊! 提供口腔肌肉和吞嚥訓練 此外,為了幫助早產寶寶克服吞嚥/餵食困難,言語治療師可能會介入,提供口腔肌肉和吞嚥訓練。這些訓練包括口腔肌肉按摩及吸吮練習。通過這些訓練,寶寶可以逐漸發展出更好的吞嚥技巧和能力。最後,要注意的是每個寶寶的發展速度都不同,所以爸媽們不必過於擔心和比較。 總結來說,早產寶寶的餵食對寶寶和爸媽來說都是一個急切而重要的課題,絕對需要仔細關注和適當的支持。以上都是一些簡單建議,幫助爸媽更理解早產寶寶的餵食需要,並記得在需要時尋求醫生/言語治療師幫助,我們可以幫助寶寶克服餵食困難,促進他們的發育和成長。 文:Konnie姑娘(言語治療師、家庭輔導及家庭教育文學碩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童繪遊樂場:為新學年做好準備

假期過得特別快,還有約兩星期又要回到校園生活,大家的暑期繪畫計劃進程如何?是已經完成還是仍未展開…… 近日部分家長已着手籌劃開學後的各項相關課餘安排,有關「呈分試」的查詢也開始熱鬧起來…… 讓我再補充一下,小學五年級的視藝科呈分試在下學期才會正式開始,距離現在仍有一段時間,小朋友開學後可多留意上學期視藝堂的教授內容,包括題目特色和應用技巧,因為以上事項用於呈分試考試範圍的機會相對較高。 至於小六的學生,視藝科的呈分試在上學期便會展開,除了同樣要留意視藝課堂上所教授的內容之外,也應利用餘下的暑假檢視五年級時的缺失和不理想地方,及早練習和改進相關技巧,以應付新一輪的考試。 此外,也提醒大家,預早檢查個人的美術用品是否足夠,以下是我建議要配備的基本項目: A. 素描套裝鉛筆和素描擦膠(泥膠): 鉛筆型號以12支裝為佳,當中型號由2H順序至8B,多一些不同的連貫型號,除了選擇較多,繪畫時調子也會來得更暢順和細緻。 B. 廣告彩套裝: 多由學校代購,如視藝教師沒有特別規限,可購買相同品牌但色彩種類較多的型號,多買兩盒作為後備也無妨,因以往在考試期間,曾經出現斷貨情况。 C. 不同種類的畫筆: 除了大小型號之外,尖頭和平頭設計功能各異,故也應同時配備,而舊的畫筆如狀况良好,應繼續保留使用,因為新畫筆在最初使用時偶有「甩毛」情况。 D. 三角尺: 套裝的三角尺是一對發售的,這是我個人強烈建議應具備的工具,尺寸約26厘米已足夠,直尺能夠畫出直線,但三角尺能準確做到「水平」和「垂直」的直線,特別在繪畫平行線時更加不可缺少。 E. 其他相關文具: 大家可自行按個人需要購買,但也要特別留意視藝科教師的指示,因不同學校各有不同的條件和規範,木顏色、水彩、油粉彩、塑膠彩、陶土、黏土等素材,以往也曾出現在不同學校的呈分試應用素材選項之內。 今期繼續和大家分享涥一同學的水墨作品,看他在探索力推動下的成果…… 圖文比例——圖文比例相若,小蜜蜂在紅紅綠綠中穿梭,表現出默默耕耘的努力。(作者提供) 圖意簡單——顏色都是紅同綠,圖意簡單直接。(作者提供) 構圖特別——構圖特別、以文字為主的作品。(作者提供) 點題作用——簡潔清新,紅色「福 」字放在正中位置配合主題人物,起着點題作用。(作者提供) 文︰Mr Liu(Art Playground Academy Of Arts營運及創作總監/德國Faber-Castell繪畫藝術證書課程總監) 作者簡介:從事廣告創作及藝術設計教育多年,曾為多個著名品牌打造宣傳企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愛的功課 用心栽種關係

每一個學期,我都會任教一個具備3個學分的本科科目,名為「愛的功課,用心栽種關係」。每個學生於第一堂都會不期然發問:「我們如何完成這份功課?」 人與人之間情緒連結 根據約翰高特曼(John Gottman)的《關係療癒——建立良好家庭、友誼、情感五步驟》一書,任何國籍、膚色的人都無可避免地與他人連結情緒,以產生自身在群體的歸屬感,以及對自己人生的控制感。這種人與人之間的情緒連結,有時候是比較短淺的,例如與鄰居輕鬆閒聊幾句、欣賞同事工作上的成就等。有時候情緒連結卻是相當深刻的,例如當摯愛的人去世,與其他人分享心情,尋求安慰。 不論是短淺或是深刻的情緒連結,都必然是由其中一方「邀請」開始,並且遵守某種順序。例如,當我們與陌生人初次見面時,我們會寒暄或開玩笑;與朋友之間,我們則會親切地閒話家常,表達關懷;與更親密的朋友或伴侶交流時,我們甚至會討論未來目標、價值觀、生命意義等問題。因此,只有最初的邀請達到效果,我們才會提高籌碼,開始作比較深刻的情感溝通。 人類傾向避免情感受傷 在現實的日常生活中,並不是每一次的「邀請」都會成功。除了出於無心的溝通不良、說話時用字不明確,失敗主要的原因是人類傾向避免情感受傷。特別在求愛或職場上,我們的情感面對受傷、被拒絕的風險。藉着模棱兩可的邀請,我們就可以降低自身的脆弱感。因此,我們會故意向對方發出含糊的邀請,以避免情感受傷,或者特意以負面方式包裝自己的回覆,讓對方難以接受。 不管對方是配偶、子女、朋友或同事,當我們愈清楚他們的日常生活、感受和喜好,就愈容易與他們建立關係。這份愛的功課,就是根據約翰高特曼的討論,要求學生選定一個現實生活中的對象(親人、伴侶、朋友或兄弟姊妹),檢視彼此往前的溝通方式,然後制訂一個為期個半月的行動計劃,邀請對方參與所設計的活動,從中展開對話,並且持續記錄、反思與理解對方的情感需要,栽種雙方關係。 尋找時機 展開對話 當然,人類的溝通方式複雜,有些靠肢體動作,有些靠心領神會。根據以往學生的匯報,在那為期個半月的行動計劃,其選定的對象也許會接納他們的邀請,亦有可能習慣於埋藏自身的情感。然而,學會找尋時機邀請對方展開對話,關懷別人的情感,用心栽種不同的關係,不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完成的功課嗎? 文:鄭德禮 (香港教育大學國際教育系講師)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 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永明的天空:語言限制了我的想像?

有見過網上這句話「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嗎?一定有吧!翻查一下,原來這句充滿自嘲的網絡流行語,意指在有錢人的世界,因為經濟力量的強大而決定了所謂的「上層建築」,所以他們的生活內容是脫離了一般平常大眾可以想像的範圍。年前疫情時有網民在討論區分享了一些富人生活習慣與自己的分別,驚嘆一己從來沒有那種想法,例如有錢人不喜愛「staycation」,因為家中裝潢比酒店更好;又例如,若你暑假外遊乘搭飛機,降落後你由擠擁的經濟艙沿着走廊下機,當你見到有人用過的商務艙和頭等艙機位是那樣舒適時,或會有感:「坐頭等商務都幾好喎……」然而這仍可想像,因為都見得到;不過如果是一時興起想去看北極光,就踏上自家私人飛機起行,就有點out,out of imagination。 認識「樽海鞘」這種生物嗎? 或許真正限制想像力的不是有什麼,沒有什麼,而是那些我們不知道的「什麼」。如果那些「什麼」在我們腦海中都是概念,而我們沒有那些概念,那想像便被限制了。譬如你從來不知道「樽海鞘」這種生物,那麼無論別人怎樣用語言描述,你也不會知道「樽海鞘」是怎樣的,直至你親眼見過圖像或實物,就會開始接觸那個概念,並且使用那個語言——樽海鞘。如是者,其實是概念和語言限制了我們的想像,而語言是概念的外衣,如果能夠好好了解外衣的種種,你的想像力將會隨心飛騰。 最近有個熱賣樓盤,消息指是新盤票王云云,樓盤名字中有個「駅」字。搜尋樓盤KOL介紹,多數人都讀「駅」為「站」,如巴士「站」的讀音。多年前已有一私人屋苑以駅為名,當時都有一番熱議。今天再次翻查網上資料,顯示駅字是一個常見日文漢字,如「東京駅」,即東京車站。駅字並非規範中文裏的漢字,而是日文漢字中「驛」的簡略字,其讀音及意思均等同於中文的「驛」字。把駅讀成「站」,抑或「驛」可作別論,重點在於駅字未出現於香港樓盤名之前,大多數人都不會有這個字的概念,而日本語就常見。 「我」是古代一種犀利兵器 英語integrity,一般解作誠實、正直、完整,有人格高尚,行事光明磊落的意思。查考其拉丁語字根,是「in-」加上「tangere」,「in-」是不的意思,而「tangere」含意是觸摸,加起來就是不要觸摸。不要觸摸才能保持完整,真箇令人十分好奇!若能深入思考,語言和概念的限制就被打破。 回到中華文化,朋友們,你知道「我」字甲骨文的原義嗎?「我」原來是古代一種兵器,長柄斧頭,而且帶有鋸齒,及後才假借成為第一人稱代詞,兵器的本義隱去。朋友們,早上你一覺醒來,心想我又要上班了,千萬不要忘記,「我」是一件犀利兵器呢…… 我們的世界由概念構成,掌握好語言,你就有個超級工具,去創造或者反思世界了。 文:楊永明 作者簡介:資深教育工作者,保良局陳守仁小學前任校長,認為人的發展有無限可能,透過不同的互動體驗與自我追尋,就能找到持續的幸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青出於藍:幻想與牛頓在土星打波 向夢想出發 小太空人創意無限

每年在「萬通保險小太空人訓練計劃」中脫穎而出、成為小太空人的小朋友,均被視為「文武全才」,無論在學術成績、創意以至表達能力皆有出色表現,當中例子包括麥明詩、森美女兒梁曦童等。受疫情影響,此計劃已停辦3年,今年才正式復辦。在科技一日千里的時代,新一代的小太空人各方面能力會否青出於藍?他們的興趣又會比師兄師姐更廣泛嗎?   勇於嘗試 好學不倦 今年8個小太空人中,有兩個只是二年級學生,年紀最小的是7歲的梁凱晴(Chloe)。Chloe就讀的拔萃女小學,早有多名師姐成為小太空人,最為人熟悉的便是麥明詩。計劃2023年復辦,念小二的Chloe被學校張貼的招募海報吸引,更回家問媽媽可否一試。 分享經歷——8名萬通保險小太空人早前遠赴美國,展開為期9天的「太空探索之旅」,回港後與大家分享開心經歷。(顏燕雯攝) 不一定要贏 反而輕鬆入圍 別看Chloe個子小小,原來她的膽子頗大,未試過的東西都想去嘗試,也因為這樣打動了媽媽。梁太說:「她知道有招募後,回家便跟我說想參加,但我明白這個活動競爭很大,加上她年紀還小,本想讓她遲一兩年才參加,所以解釋說,即使她參加了也未必能入圍,也未必可以躋身多輪面試。」在猶豫間,Chloe一句:「這個活動可以給7至11歲小朋友報名,我正好7歲,是合資格的呢!」聽到這句話,梁太明白到女兒想參加的決心和信心,便支持她去嘗試。 梁太指女兒勝在有理想,會為自己嘅目標努力奮鬥,也不易放棄。Chloe年紀雖小,但就是因為抱着「勇於嘗試,不一定要贏」的心態,反而輕鬆入圍。在提交創作作品時,Chloe選擇繪畫了一幅圖畫,內容是講述她自己和牛頓乘坐時光機回到幾百年前,在土星上打羽毛球!看似天馬行空的概念,原來是集合了她所有喜歡的事物——她喜歡打羽毛球、欣賞土星的美,也崇拜牛頓和喜歡吃蘋果!梁太透露,囡囡興趣多多,作為家長若情况許可,都會讓她嘗試,但有時候也會嫌她學得太多了,想她減少一些,如現在她就參加了乒乓球、羽毛球、劍擊、游泳、國際象棋、圍棋、朗誦等興趣班,忙得連放空時間也不多,但Chloe卻不肯放棄任何一種,還想學更多更多的東西呢! 勇氣可嘉——興趣多多的Chloe,對任何事物都勇於嘗試,這也許是她年紀小小也能躋身小太空人之列的原因之一。(顏燕雯攝) 難忘體驗——在美國之旅,Chloe覺得乘坐多軸椅感受太空無重力狀態是一次難忘的體驗。(受訪者提供) 創作科學書 送美國退役太空人 與Chloe相反,即將升讀六年級的王爾騰(Aden)就趕及「尾班車」,在11歲報名限期前實現夢想,成為小太空人。自幼喜歡太空的Aden,被媽媽笑稱他「非地球人」,2歲多開始喜歡看有關太空的書,後來看得愈來愈專業,亦會在網上搜索有關太空的資訊,較常瀏覽的網站有NASA、Kurzgesagt(類似百科全書的資訊網)等。「今次陪他到美國太空探索之旅,他甚至會向我講解不同火箭的來歷、名稱,令我增長了不少知識呢!」王太說。 Aden不但熱愛太空,亦鍾情不同語言和音樂,學科方面無論物理、化學、生物也喜歡,笑言中學時不知道選什麼科才好!在疫情期間因為空餘時間較多,他以8種不同的語言包括英文、法文、日文等創作了一個自己環遊世界的故事,而爸爸媽媽更靜靜地拿了他的故事手稿出書,作為囝囝的10歲生日禮物。王太表示這本書沒有在坊間發售,只是希望給家人留念。Aden指收到這份禮物時非常驚喜,隨後有更大的決心寫了第二本有關太空的著作,這本書亦成為他參加小太空人的提交作品,他們更特別把書帶到美國,送給退役的太空人。 感動時刻——Aden從小希望與真正的太空人交流,這次能親手送出自己創作的科學書給太空人,十分感動。(受訪者提供) Aden專長和興趣這麼多,未知是天分還是後天培育?與王太談及這一點時,她認為兩者培養也重要。首先小朋友的興趣是很難改變,多是天生的,由於她是全職媽媽,可以有更多時間了解和清楚孩子的一舉一動,當發覺他對某項東西特別有興趣時,便早點協助他循該方面發展。接下來Aden準備寫一本集合音樂與科學元素的書,向另一個夢想進發。 父母支持——Aden喜歡太空,父母也很有心思,把兒子作品印成書本、T恤等作為留念。(顏燕雯攝)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媽媽維特:飯裏的糾結

今年入夏至今,我的右肩病痛不絕。身心相連,身體的委靡令我感知變得敏銳,引領我看到心靈修復的需要。此刻修復尚是進行式,感恩的是漸摸到方向,讓我找回作為人母的自在立足點。 心理治療師米勒所寫的《幸福童年的秘密》提及一個案例:有一個母親年幼時進過集中營,是目睹爸媽走進毒氣室的80個小孩之一,當時這些小孩沒有一個人哭,「保持愉快的特性」救了他們一命。她成為媽媽後,從沒跟孩子提過自己曾待在集中營,然而孩子卻無意識地學會了不在媽媽面前哭泣或顯露悲傷,因為他知道,那會令媽媽不悅或不知所措,威脅媽媽的平衡感。對母親需要心知肚明的小孩,總是無意識地配合,把真實的自我隱藏在地窖裏。因為不能呈現真實的自我,這個極為敏感的小孩,感到自己的存在被否定了…… 「真我」被埋沒 讀這本書時,我正值內心痛變的醞釀期,一邊面對右肩關節沾黏之苦,一邊接觸自己低沉憂鬱的部分。我第一次明白到媽媽在我幼時的冷漠和卸責,背後是一種深刻卻無從表達的憂鬱和無力。當時的她,再委屈都不吭一聲,唯有以日間上班、夜晚打牌來忘記心靈的痛。子女眾多的她,近乎以放棄態度面對照顧的問題。 在那背景下,我很年幼已開始逐漸接管媽媽卸走的責任,承擔過多責任而不自知;甚至婚後也重複這個模式,包攬身邊人無力面對的責任。這個界線的混亂,完全反映在我右肩的沾黏和肩痛上。 最令我震撼的,是驚悉自己對父親的恐懼,那是深藏得連自己也不敢認的情緒。我幼時爸爸每星期只出現一晚,但他很疼愛我。由於媽媽感情的絕緣,我一直視爸爸為溫暖和愛的唯一來源。但原來,我深深害怕他會像鄙視、責罵媽媽一樣嫌棄我。當我看到那個「害怕被嫌棄」恐懼之深,並察覺自己為保父愛而從小就活得像個小大人,更是悲傷沉重不已。 早慧的我,從不會在父母面前展露苦惱悲傷。我安靜勤奮自強不息,從不撒嬌。小孩真實擁有的情感,我都像是沒有。這個「假我」的發現,令我意識到「真我」被埋沒卻無從發掘,延續至今。我進入某種憂鬱,連公仔麵也無力煮。我終於明白何解我媽的飯餸難吃,因為她根本就沒心機煮!只是那個年代的她,不能像我借助快餐,還是得無力地煮每一餐。最差的幾天,我感受到一種自棄的拉力,甚至想卸走母親的角色,效法我媽,讓兩子靠自己就好了…… 重拾母親力量 米勒在書裏說,成人唯有允許自己充分感覺以往被掩蓋的真實情感,真正面對這些恐懼、失望、無助、憤怒的源頭,才能解決內心的糾結。我經歷了好些天的低沉,同時持續尋求身心兩路的援助,終於慢慢走出死胡同。 我察覺到自己一直很介意「日夜天鵝」的惡名,以至合理的要求也不願、不敢對老公阿仔提出,背後是「怕被厭惡」的心結作祟。在親子治療師提醒下,我明白青春期大仔的臭臉是他建立自我的必經過程。如我能抽離被嫌棄的恐懼,平常心地發出媽媽的嘮叨,以感恩阿仔健康發展之心態看待他的反叛,他反而會自在地向前探索、也奇妙地與我保持更健康的關係。 一念之轉,讓我重拾作為母親的指導力量。我終於有力煮簡單飯,在吃飯時和孩子討論家務的分擔,聆聽阿仔的想法並表達我的要求。簡單一餐飯,給了我向前的能量。儘管尚有糾結在沉澱,我已慢慢上路了。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暑假的尾巴——英國會考放榜

今年英國的夏天並不似預期般熱,反而添上清涼和雨水。不經意又到了8月下旬,暑假伴隨着夏天的退場,將快要結速。相信大家都趁着暑假的尾巴,正趕緊四出旅遊或探親。但若家有子女是應屆英國會考生的,也許早已收拾心情,正為8月24日的GCSE results day而緊張! 料今年不再有大量高grades 今年的GCSE是後疫情的第二年考試,為了紓緩疫情對學習帶來的阻礙,今年有些微調安排仍會繼續,如:數學、理科可用公式及方程式表;同科的不同試卷會被安排分隔較遠日子,給予更充足溫習時間;外語考卷亦不再考驗學生不常用的詞彙。但其實大部分的安排已經回復正常,大家都預計今年不會再像之前3年般出現大量高grades成績。 英國的公開試有Year 11的GCSE及Year 13的A-level,類似香港DSE之前的考試。不過GCSE的成績分級已由A至G,改為9至1。9分最高,7分已相等於以往的bottom A,而9分就比A*更罕有!4分是standard pass,5分是strong pass,都是相當於之前的C grade。 記得當年每逢香港的會考放榜日,都會出現學生、家長爭截的士或包的士趕往各大中學報名的情况。當然,不少英國家長現在亦會充當一天的士司機,但由於英國學生在考試之前已經可以率先報讀心儀的Sixth Form中學,中學亦會根據學生的條件給予conditional offers;只要學生的GCSE成績符合條件,學校就會收生。因此,在放榜當日,學生回校領取成績單後,就能大約知道自己可以有的選擇。如若「天氣不似預期」,亦不用徬徨失措,教師一定會給予意見,幫助學生尋找出路。萬一對成績有所懷疑,希望上訴的,亦可以向學校提出,學校會代學生向考試當局Ofqual提出上訴申請。 職訓課程、學徒計劃也有出路 之前亦有提過,英國學生除了繼續升讀傳統預科課程Sixth Form外,亦可以選擇修讀一些職訓課程,如NVQs、 BTEC;除此之外,更可以參加Apprenticeship學徒計劃,一邊掙錢一邊繼續修讀課程。 說起GCSE,當然不能少了A-Level;今年的A-Level results day在8月17日,雖然在我執筆此文之時仍未到,但我猜各大報道都會繼續出現:那所學校有幾多學生入牛劍;Independent school vs. State school vs. Grammar school results云云……大家留意看看吧!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http://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