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廚房:炒薯絲 + 琵琶豆腐 善用剩餘食材

相信好多主婦都遇過以下情况:買了一些心水食材下廚,最後剩餘了一點點,於是把它們放進雪櫃,本想下次拿來再用,可惜忘記了。終於有一天打開雪櫃時,發現裏面竟有各式各樣只餘「一點點」的食材,把它們棄掉又覺浪費,那麼應如何處理?這個時候,真的要動動腦筋想辦法去清理它們。 而我就特別喜歡用這些剩餘的食材配搭成簡單的小菜,如今次介紹的「肉碎炒薯絲」,只需兩款材料就可煮得到,而且下飯一流,小朋友也特別喜歡;另一款廣東傳統小菜「琵琶豆腐」,以往人們多會用蝦仁、海鮮等混合來煮,再放在匙羹上蒸,但現今大多數人為了節省工夫,會把配料盡量簡化,落鑊炸好後打個芡汁便可享用,所以對家庭主婦來說,在家亦可輕鬆完成。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文:KellyMama 作者簡介:育有一子一女,身為全職媽媽熱愛煮食,喜歡研究簡易家常菜,希望與大家分享各種美味菜式。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8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S.I.G.啟發孩子英語潛能(一)

上回提及期望理論,指出家長對孩子提出高而合理的期望,可以幫助孩子釋放潛能。如果這個期望得到孩子的認同,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就更有可能投入學習活動,因而更容易取得成功。此外,有教育心理學者指出,孩子賦予有關學習主題的價值(value),內在價值可能來自興趣、好奇心或成就感,而外在價值可能來自課程目標、獎勵或社會認可,兩者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對相關學習的努力投入程度、持久度和表現水平。 多讚揚鼓勵 建立成功感 相信絕少家長會反對「學好英語,機會處處」的講法,希望孩子可以學好英語,惟對大部分本地孩子來說,要學好這個「第二語言」,除了掌握英語知識外,亦需要在孩子對英語學習本身的期望與價值着手,才能啟發孩子學好英語的潛能。按照「期望價值理論」(expectancy-value theory)給我們的啟示,家長不妨從S.I.G.三方面入手: S-Success expectation:成就期望 要學好英語,孩子需要對自己能夠成功學習抱有自信心。當孩子相信自己有一定「能力感」去運用英語,他們會更投入相關的學習活動。 首先家長可以幫助孩子建立在學習英語過程中取得成功的經驗,包括鼓勵孩子多使用英語,過程中多讚揚他們的努力嘗試,而非聚焦在文法上的對與錯。無論學什麼,一定程度的自信確實有幫助。試回想孩子還是嬰孩時,每次「𠵱𠵱嗯嗯」學發音的時候,即使家長欲更正孩子的讀音,大概也不會以批評或取笑的方式來「糾正」吧!反而家長大多會讚賞正確之處,或推測孩子想表達什麼。同時,家長宜積極地提供能力所及的正面反饋,例如在哪些方面有進步、今次比上次讀得更流暢等,好讓孩子感覺自己正向成功進發。 另一方面,家長提供適當的支持相當重要。所謂的支持並不代表家長要「教授」孩子英語,而是當孩子在學習英語遇到困難時,協助孩子去解決,例如查字典、翻閱課本、問同學(家長)等,就能夠讓孩子感到自己都可以有「潛能」去解決困難,邁向成功!至於S.I.G.中的另外兩方面,我們下期待續。 由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鍾杰華教授帶領的《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自2021年起在小學推動英語學習,以提升小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動機和能力。獲賽馬會和教育界支持,計劃將延伸至2028/29學年!有興趣了解更多,可瀏覽以下網址:eduhk.hk/jcrise (圖:黃清渝)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8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誰摧毁了香港教育?

自回歸以來,香港教育像斷橛禾蟲,一截一截,看不出未來方向,遑論前景如何!直接來看,如果要問責,當然是教育局長,否則何謂問責。說句公道話,如果將摧毁教育責任向局長身上推,那是天下之大冤。即使王師奶筆下鬧得最多的吳克儉,他都沒有絲毫責任。有人會問,誰將香港教育推向深淵?答案是制度。 問責制官員難有長線政策 摧毁教育責任重大,誰孭得起這千古重罪?環顧世界各地,所有教育藍圖都以數十年甚至百年計,一經定下,教育官員就跟既定路線走。一走就走它10年、20年甚至更長,其間或容有修正,但那也只是葺漏而非推翻主線。反觀香港,自回歸以來,教育就從來沒有長遠政策。自董建華始,每一任特首都有自己屬意的問責局長,局長要「問責」,當然會盡心盡力搞好本港教育。問題就出在「盡心盡力」四個字身上,既然被特首委任為教育局長,多多少少都和教育有關;董建華時代的局長是李國章,他以大學校長之尊出任教育龍頭,自然「盡心盡力」想創出教育新局面,意氣風發的局長們都以為自己是教育的上帝。可惜呀!董建華辭任後,李國章也再沒有「盡心盡力」的機會了。 到曾蔭權時代,委任了面面俱圓、八面玲瓏的孫明揚做教育局長。孫明揚的人和為他贏得了教育界的掌聲,他冲淡了前任很多銳進的新猷,給教育界喘息的空間。孫明揚是官場「老差骨」,他知道自己的任期將隨曾蔭權的任期而結束,所以他不做教育的上帝,而着眼於解決面前的「濕濕碎碎」。 到梁振英時代,不知怎的冒出了一個與教育無甚關連,甚至小婦人認為是不懂教育的吳克儉,他落手打三更,要由時任政務司長的林鄭月娥打救。王師奶雖然鬧吳克儉鬧得最多,但小婦人仍認為他是最想辦好香港教育的一個。唉!想還想,現實還現實,志大才疏,奈何?於是荒謬不斷,鬧劇不絕。梁振英任期完結,吳克儉亦收工。跟着是楊潤雄、蔡若蓮,他們都在現屆政府中,不好批評。尤其是蔡若蓮,她是現任龍頭,只工作了不足2年,不宜論定。 當年教統會報告書確立長遠計劃 王師奶悲哀香港教育無長遠計劃,每個問責局長即使三頭六臂,亦無法有長遠打算,他們知道自己的任期好彩是10年,唔好彩是5年,如何有長遠計劃?每個局長只能在任期內做好自己份工,唔好搞出不可收拾的大頭佛已是上上籤。 不理香港回歸前的政治如何,王師奶覺得當時的教統會報告書仍是十分可取,由專家學者寫下教育計劃,這些規劃是長遠的,最顯著的有免費教育、興建大學、母語教學等,政府的教育首長依報告書執行,教育計劃得以延續下去,任教育首長如何頻密調動,都不會令教育發展中斷。可惜教統會報告書到第七號終止,代之而起的是問責局長的問責,香港教育政策成了斷橛禾蟲,教統會的權威已非昔日,甚至可說淪為教育局聊備一格的附庸,哀哉!不能怪責任何一個問責教育局長,他們被局限於制度內,無法將香港教育改善,是制度摧毁了香港教育。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8期]

詳細內容

媽媽維特:嗲與不嗲

我兩個仔分別14歲和9歲,除了發展階段不同,本身性格差異也大,我跟他們的連結方式也很不一樣。細仔很黏我,大仔則從來冷淡。弟弟的嗲和哥哥的不嗲,可說是讓我從不同的方向,享受親子關係的創造。 弟弟跟我有很多說話,我自己怎麼成長過來,我照顧他的心路歷程,他全都有興趣知道。幾個月前,樓下有BB出生,是全天候嚎哭型。弟弟不時會說,「BB喊得好慘」,我就會跟他聊小娃兒為什麼哭,由此又回溯起他兩兄弟的喊喊日子。 BB用哭表達訴求 大人未必懂 我告訴他,初生嬰對陌生的世界十分敏感,小小環境變化都會讓他們震驚難受,哭是他們唯一的表達方法,告訴大人他們吃喝的需要、陪伴的需要、安撫的需要。一些孩子哭得特別厲害,因為他們更敏感,需要更高。無奈,大人多數聽不懂他們的哭聲,只求他們不哭。 回想我做新手媽媽時也一樣,大仔是超高需求的BB,抱不抱也會追魂奪命地哭,讓我非常折騰。那時我也曾疑惑:「抱得太多會否寵壞他,讓他慣了哭鬧呢?」於是就狠心不管,任他哭得死去活來,直至一名本身是母親的家傭出手幫我哄他…… 聽着樓下BB同樣淒厲的喊聲,現在的我已再無疑惑,很清楚BB需要的是安撫、無條件的接納和陪伴,只是大人往往也身心俱疲,未能完全盛載BB的喊聲。弟弟很喜歡聽我形容對BB不同時候喊聲的感覺,例如一開始,是奮發求援、充滿生命力的哭聲,後來,是對大人不予回應的憤怒。當大人不耐煩地罵BB難服侍,我聽到哭聲中的淒涼。 但我也跟弟弟說,這不能怪照顧的人,因為他們已很努力了。我想起大仔,深感每個孩子都有其造化。弟弟問我他還是BB時是否一樣,我說,哭得沒阿哥那麼久那麼兇,但一樣會長夜喊不停,抱也沒用,不過那時候我已非新手,知道不能不抱,也慢慢摸索出一套方法。我更相信,這方法直接促成了現在弟弟與我的親密連結。 陪孩子一起哭是最大安撫 我告訴弟弟,我發現有一個「魔法」,能讓他真的不哭。那就是,安靜的聽他怎麼哭,然後模仿他的哭聲,陪他一起哭,甚至當他止住哭了,我還繼續代他哭一陣子。即使我不知道他哭的原因,直覺告訴我,這樣能令孩子知道我明白他,這就是最大的安撫。憶述這套「魔法」時雖沒點明,其實我也在告訴孩子,同理心可以超越言語。 弟弟大概也心領神會,近半年來常用非語言的方式嗲我,扮BB低喊「wehweh」,又可憐地叫一聲「mum」!我明白他想暫時退回襁褓,「享受」媽媽的愛,於是我會讓他蜷起身子黏在我身邊,像撫小動物一樣掃他的頭頸背,又像對BB一樣拍他屁股。 相比下,哥哥完全不喜歡身體的接觸,也不喜歡細膩的溝通,踏入青春期後自然也更冷漠了。我一方面明白和接納他的個人空間需要,同時也覺得依舊可以連結,只是換個形式,那連結也不需要外顯。 一個例子是,早前清明,我深感值得慎終追遠,同時知道如果掃墓徒具形式,小子只是勉強奉陪。於是,我在下山後午飯時,主動聊起他們的不同特質,跟往生的爺嫲或公婆哪一個相似,例如心急應該傳承阿公,愛美來自阿嫲。我問,如果你發現自己有毅力,那是來自誰呢?大仔立即答我是婆婆,我抓緊機會說,阿爺其實是四老中最堅毅的一個,他地位低微,但肯吃苦又從不放棄,只是你沒機會認識他。阿仔若有所思,那一刻我知道,他在連結我,也在連結更上的一代。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8期]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程度跟不上 轉回happy school

程度跟不上 轉回happy school 問◢ 小兒PN(學前班)是念happy school,轉讀K1後到了一所學術很深而且很多大B的幼稚園。小兒性格慢熱,學術有些跟不上,加上英普學習,令他上學不願多說話,自信也授挫,自K2後常說自己什麼都不懂。我們應否讓他在K2轉讀happy school? 答◢ 所謂happy school,是令小朋友愉快學習的幼稚園,是順着幼兒本性,透過遊戲方式來學習的學校。所謂學術很深的幼稚園,應該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學校,以傳授知識、一般所謂「齋講」為主,這種學習方式加上他不熟悉的英普,小朋友自然失去學習動機,上學不敢出聲,因恐被同學笑,弄致什麼都不懂。幸而你是個明白事理的家長,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如果他程度可以給他轉回happy school讀K2,不夠程度便再讀一年K1好了。 參照評核報告 何瑞棠幼園可考慮 問◢ 小兒在大埔區居住,本已獲香港西區婦女福利會何瑞棠紀念中英文幼稚園取錄,學校前身為李榮基紀念中英文幼稚園。早前收到九龍塘迦南幼稚園面試,若被取錄,應如何選擇?交通方面兩邊時間相差20分鐘左右,若論學術方面哪一間幼稚園比較優勝? 答◢ 兩間幼稚園都參加了幼稚園教育計劃,本人參考兩校評核報告,給大埔香港西區婦女福利會何瑞棠紀念中英文幼稚園評級為A(從A++到A-),而迦南幼稚園(九龍塘)為A-,報告的評估範圍非常全面,包括「管理與組織」、「學與教」、「學校文化及兒童發展」,故我認為前者值得考慮。 15分可選農圃道官小、聖馬善樂 問◢ 我女兒今年5歲,現居於土瓜灣,並於保護兒童會馬頭涌幼兒學校就讀K2。我的小朋友在家愛說話,也會自行做功課,喜歡英文,在校較好動,教師評語為吸收能力快,傳統或活動教學都合適。母親在職,請問升小只有15分,34校網,不知用哪一間做1-1-1較合適及如何排次序。本人心儀馬頭涌官立小學、農圃道官立小學、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及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基道小學(九龍城),不知這些學校又是否合適? 答◢ 保護兒童會馬頭涌幼兒學校辦得出色,不過小一自行分配重視分數,去年如果用世襲超收額來排序,則馬頭涌官立小學在34校網17間小學排行第2,農圃道官立小學排行第10,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排第11,而中華基督教會灣仔堂基道小學(九龍城)排第17。用15分選,似乎農圃道官立小學及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機會大些,基道小學第三,馬頭涌官立小學機會比較小。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8期]

詳細內容

讀樂樂:用莫扎特樂章掩飾惡行

每年的1月27日是國際大屠殺紀念日,悼念二戰期間被納粹德國清洗的600萬猶太人,也警剔世人不要重蹈歷史的錯誤。著名英國兒童文學作家Michael Morpurgo筆下的The Mozart Question帶我們走進了這段既慘痛又血腥的歷史。如果於二戰時期,你是個懂得拉奏小提琴的猶太人,你會遭受怎樣的待遇呢? 書中講述Lesley McInley是個初出茅廬的記者,臨危受命,被安排訪問國際首屈一指的小提琴家Paolo Levi,但上司再三叮囑,不能問及有關莫扎特的問題。Lesley不明所以,懷着戰戰兢兢的心情訪問Paolo Levi。豈料,Paolo Levi告訴了Lesley一段從未宣之於口的前塵往事。 The Mozart Question(網上圖片) 作者:Michael Morpurgo 出版社:Walker Books 集中營演奏小提琴 「麻醉」猶太人  Paolo Levi的父母都是小提琴家,父親來自威尼斯,母親來自華沙,他們在二戰期間,只因其猶太人的身分,同被送到集中營。他們因懂得拉奏小提琴,獲安排為希特勒黨衛軍演奏,也因此倖免於難。他們有另一難以接受的任務,就是當一批批猶太人運抵集中營的時候,負責在集中營大閘旁邊演奏,以緩和肅殺的氣氛和安撫不安的情緒,消磨反抗的意志。 在這人間煉獄中,他們演奏最多的就是莫扎特的樂章。而當他們演奏之時,希特勒正在執行對猶太人的最終解決方案,集中營的毒氣室正在不停運作,而火葬場上的煙囪,也日以繼夜地冒着濃煙。莫扎特的音樂保存了他們的性命,但他們卻成為各種惡行的遮羞布。 委曲求全還是走進毒氣室? 二戰結束後,父親把小提琴毁了,並改行成為了理髮師,從此不再接觸音樂。往事不如煙,他對自己的苟且偷生充滿愧疚,莫扎特樂曲會勾起一幕幕猶太人被送進毒氣室,而自己卻袖手旁觀的情景,這是永不磨滅的慘痛回憶,終身不能釋懷。他雖然阻止不到兒子成為小提琴家,但希望兒子在他有生之年,不要演奏莫扎特樂曲。父親死後,Paolo Levi決定公開有關莫扎特的「秘密」,並在周年音樂會上演奏莫扎特樂曲,希望可代父母走出二戰的陰霾和傷痛。 集中營的邪惡,不僅在於其血腥地大肆殺戮猶太人,而是對人性良知的肆意踐踏,利用原本美好的音樂去掩飾自己泯滅人性的惡行,並利用一小撮猶太人拉奏的音樂,去麻醉即將走進毒氣室的大批猶太人。要麼委曲求全,要麼走進毒氣室,假如是你,該如何抉擇? 文︰Carol Ma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8期]

詳細內容

自在講媽:師奶禪

難得三代同堂快閃團,本來高高興興,但是帶着兩隻小馬騮,出現很多「特殊情况」。在飛機上嚎哭是意料之內,瀨尿卻是意外;扭計討抱是等閒,但抱着他們追飛機是走難。再加暴雨和暴曬輪流交替,周末旅行變成體能極限挑戰賽…… 兩歲弟弟不懂事可以原諒,但最讓我哭笑不得的是他堅持「推」嬰兒車,不願意「坐」嬰兒車,結果多了件累贅的行李。哥哥就一如既往放飛自我,看見烏鴉自己會跑開,看見鮮橙汁販賣機會自己停留,過關時進入迷離狀態,三番四次提醒他要「正經地」推行李箱,他就是要「花式滑行」。 「媽媽,我以為去旅行是為了開心……」 舟車勞頓而且要扶老攜幼,瑣碎的小事忽然都會觸動神經。到達酒店時已經大遲到,原定行程必須取消,但老公和孩子都在耍廢,老人家在碎碎念;此情此景,我軟癱在牀上忍不住流眼淚。和平常不一樣,老公累到只能保持沉默,倒是大兒子感受到氣氛肅殺,忽然紅着眼睛委屈地說:媽媽,我以為去旅行是為了開心…… 就是這一句,當頭棒喝,深呼吸,轉念。集中精神看清楚眼前困局:有疲累的長輩,有未能理解父母情緒而變得緊張的小孩,有體力透支而情緒失控的我。 再深呼吸,看破困局回到當下,立刻把「我」和「情緒」分開:我很累,但我本質溫柔,我有能力處理好當前狀態。 跳出情緒束縛 修補關係 轉念,從情緒束縛跳出來,首先要修補關係,跟孩子和丈夫道歉,再花時間聆聽大家的感受,盡量將傷害盡量減少,調整步伐,繼續旅程。 正念靜觀是我認為有效的處世態度,但很多雙職家長朋友都質疑,能夠安靜喝杯咖啡已經是奢侈,何來時間獨處修行?事實上,我也沒有太多獨處時間,不過,婚後生活一直奉行「師奶禪」,把「禪」應用在行住坐臥包括洗奶樽、包屎片那些照顧家頭細務的日常,一點一點覺察生命,積累正念經驗。 發揮敏銳覺察力 突破情緒盲點 當脾氣如驟雨降臨時,便發揮師奶禪訓練出來的敏銳覺察力,比沒有正念習慣的人更快突破情緒盲點。盡快回復平靜不是禪修目的,因為禪修不是鬥快,是為了長遠提升家庭幸福感。每天都有覺知地做一個師奶,情緒管理會累積進步,能感恩每個親子當下,照顧者變得開心時,整個家庭也會受惠。遇到危機例如旅途上的小意外,平日儲蓄起來的家庭幸福感也能夠抵消部分負能量。 師奶們(家庭照顧者)通常都是最不喜歡家庭旅行的一員,因為一眼關七責任重大。不過,廣東話的「師奶」已經揭示大智慧,是「老師」和「奶娘」的合體,我們任重道遠,這種修行捨我其誰呢?回憶旅程上的小關卡,成就了家人幸福的笑容,一齊都是最好的安排。 文:彭梓雅 作者簡介:註冊社工,認證MBTI分析師。現職大學助理講師(臨牀督導),關注兒童及青少年身心靈健康。二子之母,積極實踐正念家庭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8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華德物語:機場罷工奇遇

大家好!一連幾個篇章我都寫了在華德福教育圈子裏做實證研究的工作情况,暫時我還在整理2011至2019年德國華德福教育的數據,所以這次我只能賣個關子,留待未來篇章才公布實證研究所得!不談學術、不談職場,這回分享一下兩兄妹在德國的生活和成長。 被人潮包圍 遙望安檢閘口 德國,作為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也不能逃脫通貨膨脹的影響,民眾叫苦連連,在過去幾個月裏罷工行動更是一浪接一浪。德國服務行業工會(Verdi Union)代表着超過130家市政公司和約9萬名員工,在2月底發起了罷工,要求減少工作時間和增加休假。由於與資方的談判陷入僵局,他們繼續罷工行動。在某些時期,德國的工會甚至與瑞典的「環保少女」格雷塔.通貝里(Greta Thunberg)創立的「周五為未來而戰」在同一天發起行動,導致當天德國大部分地區的公共交通陷入癱瘓。此外,德國火車司機工會(GDL)和德國國鐵(Deutsche Bahn)也在3月份加入了罷工行列。雖然我是一個宅媽,平時只是在家工作和帶孩子,但我也深刻感受到德國工會運動的影響力。幸運的是,德國工會通常會提前公布罷工的計劃,包括受影響的交通路線和時間段,令民眾可以提前預備,避免工作延誤等。因此我每次出門或購買車票之前,都會先查看當天和未來一周的罷工信息。 然而,在這風雨飄搖的3月中旬,萬般不願出遠門的我卻帶着兩兄妹前往匈牙利布達佩斯(Budapest)探望因疫情而闊別數年的閨密們。我們出發前已再三查詢當天的運輸、工會公布等,並沒有特殊情况之下仍預早兩小時到達機場。可是,意外還是出現!當天清晨,杜塞道夫機場的地勤人員工會突然宣布響應法蘭克福機場的工會運動!我帶着兩兄妹,在混亂的機場下被人潮和人龍包圍着,感到前路茫茫,手機上的登機提示並沒有任何指示,而我們只能遙望着安全檢查的閘口,跟數千名旅客一樣心急如焚。 機場因罷工而人滿為患。(作者提供) 經歷社會大事 學調節心態 在混亂的離境大堂裏,兩兄妹也變得非常焦慮,眼看排在我們後面的人們都蠢蠢欲動地偷換位置,華德生氣地說:「怎麼辦?我們還來得及上機嗎?我們也可以像其他人一樣『打尖』嗎?」我在心裏盤算一下,最壞的情况就是打道回府,所以就毋須太焦慮。我反問華德:「我不知道我們能不能趕上,我們很煩惱,但你看看,所有人都同樣地焦躁。你覺得,大家應該怎樣做才能快一點上飛機呢?如果飛機沒有等我們,那最壞情况也只是回家,所以我們排隊時專心一點,希望盡快通過這裏的檢查吧!」正在上小學三年級的華德似乎聽懂了,我們的旅程也順利地繼續進行! 很奇怪,雖然大罷工令人不安、恐慌,心情如乘坐過山車一樣,但我卻十分欣喜,因我和兩兄妹完完整整地經歷了這種社會大事,學習面對困難時如何調節自己的狀態,也因此在旅途遇到更多好人好事!但篇幅有限,下回再分解。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8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園藝治療放鬆身心

園藝治療,是由園藝治療師負責的園藝治療活動,適合不同年齡的人士參與。一般來說,園藝治療師會利用不同植物,包括蔬菜、水果、花卉及觀賞植物,因應參加者情况訂定治療目標,讓參加者透過植物的形態、顏色、香味、生長變化,甚至味道,與植物互動;為參加者帶來福祉,改善生理、心理及社交認知狀態。 看種子發芽成長 感受生命力 很多人對園藝治療並不熟悉,以為園藝治療必須以種植植物為主要的活動方案,怕自己對種植一無所知,因而對活動卻步。事實上,園藝治療活動非常多元化,園藝治療師可因應活動場地設計活動方案。活動並不是單純的園藝種植,參加者可以運用植物做出不同藝術手作,亦可透過團體及戶外活動,提升自我認識、表達個人情緒、分享對不同事情的看法,或對個人生命的回顧。我曾經帶領家長、長者及兒童作園藝治療小組活動,當中有以植物作自畫像、製作多肉植物玻璃盆景及乾花風鈴等。大部分參加者在活動後,均感到自己在社交、情緒、身體、認知或精神等各方面有得益。 至於親子園藝治療,家長能與孩子一起參與有意義的活動,對於孩子身心靈發展,一定有好處,而且非常重要。首先,親子園藝治療活動為家長及孩子提供共同經歷。試想想,家長與小孩一同看着種子發芽成長,不單提供分享話題,更可一同感受植物的生命力;而在照顧植物生長的過程,孩子會學習尊重生命,這正好是一堂生命教育課。與此同時,家長與孩子一同接觸大自然,讓植物透過形態、顏色、香味等療癒力量,一同放鬆身心,欣賞植物的同時,學習欣賞身邊美好的事物,這不就是正向教育嗎? 家長與孩子一同製作環保小盆栽。(作者提供) 製作環保小盆栽 送社區長者 最近舉行以製作環保小盆栽為主題的親子園藝活動,家長與小孩一同以塑膠飲品瓶作花盆,拼砌多肉植物小盆栽,然後用上簡單的裝飾。一盆製成品帶回家,另一盆交由義工送給社區的長者。親子在製作過程中,一同發揮創意及完成作品,除了學習環保外,同時學習與他人分享,傳遞關愛信息,這也是最好的親子教育。 香港家長與孩子均很忙碌,平日要趕功課、預備大小測驗及考試,課餘時間又要不停學習不同技能,考取各種專業資格,對身心造成不少負擔。各位家長,你是否願意帶同孩子一同參與園藝治療活動,讓植物帶給你們健康及幸福嗎? 親子園藝作品。(作者提供) 文:許敏琪 (仁濟醫院第廿四屆董事局社會服務中心 註冊社工、認證園藝治療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8期]

詳細內容

同理心學堂:營造正面家庭氣氛

相信家長都希望培育孩子養成各種正面特質,例如有自信、愛自己、會感恩。然而孩子的性格能力塑造,不止受家庭管教方式影響,家庭氣氛更是環環緊扣。 父母的價值觀會影響小朋友。充滿愛和包容的家庭,會塑造出正面樂觀和高抗逆力的孩子;而快樂輕鬆的管教氛圍,更可讓孩子無壓力地成長,有自信地願意接受挑戰,積極面對順逆境。這個理想的成長過程,聽起來簡單,可是孩子很容易受父母的行為或態度潛移默化的影響,變得膽小、易怒等。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學習和練習如何維持良好家庭氛圍。想營造正面家庭氣氛,可以參考3個小秘訣: 1.與時並進的成長模式 隨社會進步,昔日的教養模式已不合時宜。嚴厲、多限制、單向的管教讓孩子變得敏感、膽怯、低自信。家長應保持開放的態度持續學習,例如積極參與學校或社福機構的家長支援活動,從中認識不同的正向教養技巧。 2.肯定孩子行為 我們都了解多鼓勵孩子,有助他們在不同階段都保持進步;多給予肯定亦同樣重要。孩子的自我認同和能力感,讓他們能夠樂觀面對各階段的挑戰。例如幼兒時學爬行,小學時學自理,中學時面對朋輩相處,大學升學就業。家長多一點讚賞小朋友和表達正面的感受,例如「你今日好叻喎,自己執好書包。媽媽好開心,你做得好好啊」,能有效提升孩子的自信與自我價值。 3.維持積極生活態度 各位家長讀者們,請想一想,你自己的說話方式、行為性格,會否跟你的父母很相似?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我們都不自覺地感染和學習了父母的行為性格。父母以開放式的態度溝通,孩子便會學習尊重和勇敢;父母經常爭吵打罵,孩子便會以暴力的方式回應困難和表達情緒。樂觀寬容地面對逆境,或是消極悲觀地面對生活,都是孩子從父母的處事手法中學習解決問題的方式。 緊記,要讓孩子具體而明顯地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和關懷,便能協助孩子建立正向的人格質素。 文:李燕芳(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助理主任幹事) 作者簡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文化承傳、康樂體育等發展,彰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7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