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大GPS:引導兒童正確使用電子設備
隨着電子設備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許多家庭經常使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電腦來供兒童學習和娛樂。然而,這些便利背後也帶來了一系列挑戰,包括網絡欺凌、不良內容以及過度依賴電子屏幕等。如何有效引導兒童安全且適度地使用電子設備,成為了家長關注的議題。 近期研究將家長管理孩子電子設備使用的行為概括為「數碼教養」(digital parenting),在延續傳統教養理念的同時,融入了數碼時代的特點。為協助家長實施數碼教養,筆者提供以下建議作參考。 首先,家長應正視電子設備的普及度。無論是在家中、社區還是學校,電子設備已經隨處可見,如果家長選擇迴避或忽略,只會讓孩子對電子設備產生更大的好奇心。相反,家長若主動與孩子談論數碼科技,或共同參與相關活動,例如一起觀看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參與互動遊戲或討論網上新聞和內容,這種方式不僅能促進親子間的溝通和情感交流,還有助於讓孩子對家長的教養方式產生認同感,而非對抗情緒。 設定屏幕使用時間 尊重孩子隱私 其次,家長需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採取適當的管理策略。對於年幼的孩子,應設定屏幕使用時間,避免過度依賴電子設備;而對於青少年,則應逐步培養他們的自主和責任感,與孩子共同商討並制訂合理的使用計劃。此外,家長還可以善用科技工具,例如家長監控應用程式或網絡過濾功能,營造安全的數碼環境。同時,應避免過度干預孩子日常生活,尊重他們的隱私,以建立互信的關係。 另外,家長應注意自身的數碼行為,因為家長的使用習慣往往對孩子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如果家長沉迷於電子設備,不僅削弱與孩子的互動,還可能讓孩子誤以為這種行為是正常或值得鼓勵的。為此,家長應以身作則減少不必要的電子設備使用,例如避免在用餐或家庭活動時查看手機,並積極營造高質量的親子互動時光。此外,家長可設定「無屏幕時段」,例如晚餐時間或睡前一小時,全家人共同遠離電子設備,實行健康、平衡的數碼生活方式,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提升數碼素養 辨別虛假信息 最後,家長應保持學習心態,積極提升自身的數碼素養。現今的數碼世界不斷發展,家長需要了解網絡安全、隱私保護、媒體素養以及與孩子相關的最新科技趨勢。例如,學習如何辨別虛假信息,使用家長監控工具,或了解孩子常用的社交媒體平台和應用程式。這不僅有助於家長更有效地保護孩子免受網絡風險侵害,還能讓家長在與孩子討論數碼議題時更加自信,從而拉近親子距離。通過不斷學習,家長能更好地適應數碼時代需求,成為孩子在數碼生活中的可靠指導者和榜樣。 文:陶思思(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4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