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爸媽:MIRROR與6A

今次MIRROR開演唱會,我首先跟太太親身到場觀看一次,在他們最後一場購買了轉播,跟孩子們再看一次,感覺截然不同。跟孩子追偶像,可以追得聰明,更能拉近距離同時變得更多話題。 接納孩子喜好 發掘偶像品格 小朋友喜愛偶像,是成長階段其中一個很常遇到的狀况。小時候孩子的偶像當然就是父母,長大後也許從他們喜歡的偶像當中,找到父母的性格影子。很有趣的,大家不妨細心查看他們選擇的偶像,除了外貌、唱歌以外,你會找到一些跟自己相關的事。當然,這跟孩子小時候是否崇拜自己有關。 接納孩子的喜好,令我們可以更近距離認識孩子,知道他們的價值觀;也給予他們信心,知道父母在旁跟他們一起支持偶像。當中父母可以做的就是給他們正確的觀念。例如,如何欣賞一個人,或如何給他們支持? 更重要的是,從欣賞偶像當中,找到可以學習的品格。例如偶像被抨擊時,他們如何面對?我們可以給孩子正面影響,透過堅毅與忍耐可以把事情解決,令衝突淡忘。日後孩子能否學懂沉着應戰,單靠偶像的影響並不能持久,最重要還是父母能否在旁,跟他們一起把品格發揮出來。 找到共同話題 關係更親密 跟孩子談相同的話題,跟他們一起花時間研究偶像點滴,除了能夠令孩子跟自己接近以外,也同樣在陪伴孩子度過他們的青春歲月。 很多家長都煩惱在青春期,自己跟孩子的距離愈走愈遠。如果大家有共同話題的話,總會從孩子身上找到合適的話題,增進彼此間的關係。 或許你和孩子各自支持不同的偶像,也可以從中尊重彼此的喜好,並不會損害大家共同支持偶像所帶來的親密時間。 齊訂追星界線 善用時間資源 當然教養並非一味投其所好,當中也要跟孩子訂立追星界線。當中成功的關鍵,就是彼此之間有共同語言作為基礎。我們要令孩子知道,追星的界線並不是阻止他們表達對偶像的支持,而是令他們追星的時候,可以更加享受當中樂趣,所以界線十分重要。 跟他們在追星時間、花費金錢、追星行為和跟學業比重中訂立界線,能夠令孩子知道自己應如何運用時間與資源,也省卻跟孩子對立的局面。跟他們「講道理」總比一言堂更有效。 我們跟孩子一起談論偶像,只要運用6A各種元素,就可以跟孩子一起享受過程,彼此了解。我們一家當晚一起看演唱會,彼此留下了深刻愉快的記憶,這些記憶相信會長時間保留在孩子的心裏。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9期]

詳細內容

6A爸媽:使孩子明白我們心中所想

從小聽政府宣傳片「子女好與壞,在乎溝通與關懷」。兩句根深柢固的概念,植根我們心中多年,確實是金石良言。我們跟子女的關係,的確建基於我們溝通的方法。既然是方法,即是總有辦法訓練,只要有決心就能找出有效溝通竅門。 溝通比言語更早 一般來說,我們靠言語來溝通。但溝通並不限於言語,我們情感上的交流,可以透過表情、肢體動作,甚至文字圖像等來表達我們的想法。所以跟孩子的溝通,遠比他們懂得用言語前便已經開始。 懷孕期間,與肚裏的孩子互動已經是溝通的開始。爸爸媽媽在這段期間跟寶寶說話、撫摸肚皮,都是溝通的一種,甚至孩子認得媽媽的氣味,也是成功溝通的方法。 要做到有效溝通,我們可以嘗試以下方法。 1. 認清身分 我們的說話,代表了我們是誰。跟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們以父母的身分跟他們對話,一切來得尊重。但當我們說話帶有情感的時候,尤其是被孩子激怒了,我們也要注意我們的說話是否合乎自己家長的身分與形象。 一些詆譭孩子的說話,過分主觀判斷,都令到孩子感覺不被尊重。或許他們不懂得如何向你表達那種感受,久而久之只會跟你愈走愈遠。對話是雙向的,有來有往,嘗試在不同情景之中,保持父母身分,說父母應說的話,多體諒,跟孩子產生共鳴,才是有效的溝通方法。 2. 溝通要真正表達內心心意 有時我們跟孩子說教的時候,帶有不同的情緒。溝通打開了,卻愈說愈錯。因此,溝通要真正表達我們內心的心意,不要把話說得過分,導致詞不達意。 孩子接收什麼,取決於我們當時的說話、表情,甚至心情。但除了言語(聲音)是我們聽到之外,我們自己的表情,只有對方見到。除非我們嘗試在鏡前跟自己說一次,才能感受到孩子接收的是否我們內心真正表達的心意。 3. 切忌「我我我」 或許我們都很心急跟孩子溝通,很多時都會使用「我」作為說話的開端。例如「我覺得你很好」、「我覺得你態度很差」。這些都是由「我」開始,當中或許帶有指摘對方、宣泄情緒、單方面管教或否定對方成分。感情用事的甚至會裝腔作勢。這樣的溝通,對方只會覺得所有內容都只從「你」出發,並沒有從「我」角度去想。 嘗試一下由對方角度想,或許可以達到更多有效溝通的模式。嘗試溫和地表達反對,心平氣和的跟孩子們打開話題,引導孩子思考,多用問句「你覺得這樣好嗎」、「你覺得這樣做對嗎」或「如果情况掉轉是你,你又會如何做呢」。把「我」換轉「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溝通效果。 最後,不忘在溝通的結尾留下下一次溝通的機會。溝通完結前來個小總結,不但可以總結溝通內容,也可以調整對方心情。也不忘感謝對方願意花時間跟自己溝通。始終孩子愈大,會跟父母溝通的機會愈少,也不是必然,因此我們不妨感恩孩子還願意跟我們做有來有往的溝通吧。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3期]

詳細內容

6A爸媽:「嘆氣」的藝術

為人父母,當然希望子女健康成長,主動學習,待人有禮……可是,事實又豈會一一如願呢?當孩子表現不如預期的時候,我們又應如何自處呢?「接納」孩子,永遠是家長最難的一道課題,就剛剛的處境,家長又是否做好期望管理,懂得「嘆氣」的藝術呢? 「嘆氣」並非消極 小明在家裏發脾氣,原因不明。這已經是小明在家裏的日常,天天發生。家長束手無策,有時會跟小明「同歸於盡」,吵個一團糟。冷靜過後,媽媽經常問自己為什麼要跟小明鬥氣呢?其實自己管理情緒的能力比小明高,卻永遠都敗給衝動的剎那。那一刻,媽媽嘆氣了。 我們可以標籤這個「嘆氣」是屬於消極嗎? 當吵鬧天天發生,我們或許都束手無策。懂得「嘆氣」卻非消極對抗,反而是情感抒發的出路。嘆一口氣,跟自己說,「不要緊,再來過吧」。這是放過自己的手段,父母也不落於自責的壞循環。要知道,天天上演的戲碼,暫時還會繼續下去,好EQ是父母生存之道,愈早學識「嘆氣」才會知道下一秒如何面對孩子。 「嘆氣」是給孩子機會 孩子愈教愈反叛,父母招架能力每况愈下,卻愈忘掉了接納的重要。 接納,是體會到孩子有未達標的時候。若我們每一次見到孩子行為出現問題,就把握機會教導(或教訓)孩子,最終孩子從我們身上,絲毫也感受不到接納的存在,當然會愈教愈反叛。 但當孩子做不到要求,又如何調整自己的心態呢? 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做的,就是把當前的處境接納下來,了解孩子仍需努力學習才能達到要求,我們不妨在這個時候「嘆口氣」,輕輕告訴自己,「教孩子需要時間,他們需要空間進步,我們就耐心等候一下吧」。 在這裏,我們嘆的那口氣,就是給孩子機會吧。 「嘆氣」同時在給孩子身教 剛剛提及,從嘆氣中,使孩子感受到被接納。除此之外,我們那些「嘆氣」其實亦是給孩子榜樣,如何面對自己控制不了的情况。 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每天每刻都可以上演。就以父母教養孩子的不如預期情况,當然是屬於父母的挫折吧。既然我們的「嘆氣」不是消極,反而是接納當刻,之後再接再厲的一道小魔法,那麼我們為什麼不把那道小魔法,以身教形式傳授給孩子呢? 有一天,當孩子面對逆境,便能記起父母面對不如意時候如何運用「嘆氣」令自己再接再厲。那麼,孩子便有能力把眼前的逆境消化,再次爬起來嘗試面對挑戰。 或許我們當父母都太累了,忘了放過自己。當我們在教養路上,碰上令人沮喪的時候,我們不妨輕輕的「嘆口氣」,告訴自己「算吧,慢慢教」或「再來過,他們需要時間」,調整步伐,令自己接納當前狀况,也給孩子知道,接納逆境是可以「嘆口氣」再來過。世上亦沒有解決不了的事情,好好跨過就好。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8期]

詳細內容

6A爸媽:培養孩子抗逆力

孩子擁有抗逆力,便可以把遇到的問題解決,在逆境中找尋出路。培養孩子的抗逆能力就是培養他們適應逆境的能力 。 Resilience有從困境反彈的意思,即是有能力從逆境回復正常。培養孩子的抗逆力就等於培養孩子的各樣品格強項,就好比茶遇上熱水,冲出香濃茶水一樣,在逆境中發揮能力,迎難而上最終把問題解決。 遇到逆境顯無力 我們的孩子經常在家庭、個人及學習方面遇上逆境情况,那些情况往往令孩子感到無力,最終逃避困難。 在家庭方面,被父母責備,關係欠佳,甚至兄弟姊妹衍生的各樣問題都可以令孩子感覺自己身處逆境。而與父母分離或不和更加令孩子失去安全感,面對逆境的情况更嚴峻。 而個人方面,疾病是最常遇到的逆境。疾病本身難以控制,孩子感到身體被支配,覺得面前逆境難以解決。除此之外,一些想法或觀念,例如不喜歡自己外表或身形,害怕某種物件,害怕自己未能達到別人要求,都可以令孩子感覺遇上逆境,加添壓力。 至於學習,面對功課或考試壓力,或被過分期望學業成就,又或轉換新環境等都是學童感到壓力的地方。加上網上欺凌,或被同學排斥取笑也會令孩子充滿無力感。 塑造孩子堅強內心 為孩子塑造堅強內心,才是面對逆境的不二法門。我們可以利用品格強項,讓孩子在關鍵時刻發揮各項品格。當中包括: 1. 增強自信心 2. 增強社交技巧 3. 正面處理情緒 4. 學習解決問題 5. 學習處理壓力 這些當然可以由學校幫助學生建立,但最能夠令孩子堅強起來,父母的付出才是最重要。我們運用6A教育技巧,令孩子感覺被接納,接受「原本的我」,而非「被期望的我」。讚賞孩子令他們更認識自己,關愛他們同時希望他們推己及人,這些都能提升孩子自信和社交技巧的能力。 而家長多陪伴孩子,透過建立責任與權威,令他們學懂正面處理情緒,解決問題,同時處理壓力。 父母懂得利用6A協助孩子建立堅強內心,再加上運用各種品格強項,孩子在困難中便能迎難而上,同時感覺父母無條件的愛。當孩子學懂以強大的內心解決身邊各樣問題,包括情緒與壓力,就能成就孩子超強抗逆能力,面對各種挑戰。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2期]

詳細內容

6A爸媽:父母青春期——學習關愛與管教

孩子的青春時期,充滿各樣挑戰。與此同時,這也是父母的青春期,我們把握好機會成長了嗎?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高速成長。我們對應這個時期的孩子,既不能打也不能罵,但偏偏過往的溝通方法在青春期開始不管用,父母如何應對這個時候的問題少年呢? 有沒有想過,父母也應該利用這段「父母的青春期」,在教養路上快速成長? 給孩子「面子」 互相尊重 青春期的孩子,討厭長篇大論,從他們跟父母對答就可知一二。家長經常投訴孩子回答父母提問,通常都是「單字」或「詞語」為主,有些時候更只有「象聲詞」,僅僅以聲音作答。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又應該如何建立有效溝通呢? 首先,父母要放棄命令式對談,也放下孩子乖乖聽從指令的期望。青春期的孩子期望父母比以往更信任自己,如果我們期望與他們的期望背道而馳,親子關係也只會漸行漸遠。 青春期的孩子仍然經常會犯錯,我們可以由責備的口脗變成朋友間的交流。以提醒代替指摘,以建議代替指令,盡量給予孩子空間,也給予孩子「面子」,孩子便會相對地給予你尊重。 其次,父母穩定的情緒也是孩子覺得被尊重的重要指標之一。穩定的情緒能給予孩子安全感,給他們一個信號,就是父母能夠跟自己好好對話。將心比心,孩子也會給你足夠的「面子」,大家「好來好去」。 確立界線 自律換自由 我們都同意,愛與管教需要平衡。足夠的關愛固然重要,與此同時孩子亦需要透過自律,遵守界線。青春期的孩子,十分看重自由,但要令他們明白,享有自由,建基於孩子的自律表現。 我們透過接納,跟孩子訂立界線;與此同時,孩子亦相對地學習如何以自律換取自由。在社會環境裏,作為公民享有一定的自由同時亦要尊重法律。我們的孩子也應該在這樣的環境成長,我們給予一定的自由,那些自由並不是無條件給予,而是因為孩子在界線上自律。把這個社會縮影,帶進孩子的生活裏。 所以,當孩子行為出現偏差的時候,父母毋須為此破口大罵,破壞關係。反而應該不慍不火地搬出界線,讓青少年自行承擔後果。當然最後要完全寬恕,過程中亦需要接納孩子是會(再)犯錯的。 這樣互相尊重的機制裏,孩子便可以學習以自律換取自由。 青春期的孩子好像一顆不穩定的核元素,隨時隨地,也會因為不同因素產生化學反應,忍不住爆炸。這個時候,父母的考驗跟孩子一樣,在父母的青春期裏,也嘗試學習如何尊重孩子,使教養充滿關愛,而不是不停地在關係上扣分。好好跟孩子溝通,安然度過大家的青春期吧。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9期]

詳細內容

6A爸媽:溝通以尊重為基礎

我們都給孩子無條件的愛,但孩子卻接收不到。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如此誤會這樣愛他的人呢? 當中,可能就是教養中最困難的「溝通」問題。 溝通是指有效地表達和傾聽對方的意見和感受。在溝通中,尊重他人是前提,因為只有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才能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溝通可以幫助人們解決問題,增進彼此了解,促進合作和協調,有助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在日常教養中,家長又是否尊重孩子呢? 父母忌顯得高高在上 一個小家庭,各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因此容易產生爭議和衝突。而尊重他人和溝通,就是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方法。尊重他人是指尊重每個人的權利和尊嚴,在教養過程中,家長很容易把自己的位置放得高高在上,卻很易會把尊重放到最後。 在我們常說的6A品格教育,接納(acceptance)永遠最困難,因為我們都習慣了以父母之名,為孩子張羅,為他們未來籌謀,很易跳過了「孩子的意願 」,也在沒有太多溝通空間下,忘卻了尊重的重要。 親子溝通4式 1.建立良好的溝通習慣: 例如父母定期討論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感受等。在溝通過程中,父母應該關注孩子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給予支持和鼓勵,同時也要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和自主權,讓他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2.學習有效地傾聽: 有效的溝通需要良好的傾聽技巧,父母應該學習如何有效地傾聽孩子的話語,並給予適當的回應和反饋。在傾聽過程中,父母應該注意孩子的情感和表達方式,適時給予關注和支持。 3.創造開放的溝通環境: 父母應該創造一個開放、包容的溝通環境,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並且不會受到責備或批評。在這樣的環境下,孩子會更加願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並且能夠建立更加良好的親子關係。 4.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溝通目的之一是解決問題。父母應該教育孩子學習如何有效地解決問題,例如如何分析問題、找出解決方案、執行和評估解決方案的效果。透過這樣的學習,孩子能夠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在溝通過程中更加理性和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總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對於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非常重要。父母可以通過建立良好的溝通習慣,學習有效地傾聽,創造開放的溝通環境和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式,幫助孩子們建立良好的溝通技巧和行為習慣,同時也能夠建立同理心及良好的親子關係。 如果我們忘記了,不妨問問孩子,爸爸媽媽應該如何跟你溝通,他們會告訴我們,溝通就是「聆聽」。就讓我們都先聆聽孩子的話吧。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1期]

詳細內容

6A爸媽:新手爸媽的6A手冊

當孩子出生那一刻,一切都是美好的。那一刻,新手爸媽仍未體會為人父母的責任與難處。除了無時無刻照顧眼前呢嚿粉糰外,還要預備日後勞心勞力的付出。新手爸媽在剛就任時,還未想像到教養的壓力,單單埋身照顧已經非常辛苦。而我們提倡的6A教養模式,最着重的就是關係建立。很多家長都會問,人仔細細,如何運用6A? 表達無條件的愛最佳時機 當寶寶出世後,未必在感官上完全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可是他們卻以最真誠及直接的方式感受我們無條件的愛。 無條件的愛是無條件的接納,就算孩子的外貌怎樣,能力高低也阻擋不了我們的愛。我們對於寶寶可能有意想不到的耐性,接納他們的一切要求。因為我們知道,他們還未懂得表達,反正跟他們計較也沒有用處,倒不如接納他們的要求,反而令自己更易照顧和相處。 反思當孩子長大時,他們跟我們的種種「互動」未必是我們喜歡遇見的,那些衝擊使我們的接納程度降低。所以當新手父母都把焦點放在照顧上,對孩子的耐性、容忍度較高,就更容易表達無條件的愛與接納。 讚賞無限制 建立感情基礎 孩子聽力未成熟,我們的言語讚賞他們未必直接明白。但讚賞的寶貴並不在於言語,很多時也超越言語,表達出聽不到的讚賞。例如在我們讚賞的時候,面部總是帶着微笑,那些滿足的表情,寶寶看起來會感覺親切,感到認同和接納。所以我們不要吝嗇對孩子展露笑容,那些無言的讚賞,會深深地刻劃在孩子腦海中,成為你們的感情基礎。 能夠關愛孩子的時間十分短暫,錯過了黃金期,想追回便十分困難。我們很愛寶寶,但跟寶寶相處的時候,除了要照顧十足之外,更重要是把我們的愛和感受傳達給孩子。或許他們還未懂得跟我們溝通,但溝通遠超於言語限制,跟他們說一聲肯定的言辭,給他們一個擁抱、一個親吻或一些簡單互動,都能夠表達我們對寶寶的關愛。 寶貴回憶刻劃在潛意識中 我們跟孩子相處的時候,也許還未跟他們有很多互動,但是每一個回憶都刻劃在寶寶的潛意識裏。當然寶寶長大後未必會把每個片段都記住,但那些因為寶貴回憶而產生的感情基礎告訴我們,我們的潛意識正在工作,當我們跟寶寶表達愛的時候,也是他們製造感性回憶的時候。 孩子長大後,為什麼要跟我們立界線呢?他們明知那條界線對付的就是自己,為什麼還要跟我們立界線不可? 孩子會跟我們立下界線,無非是跟我們有着親密關係。他們不願意因為破壞協議而損害彼此間關係,所以才要跟我們為着一些事訂下界線。由此看來,親密關係最容易建立的時候就在我們最容易表達無條件的愛的時候。那個基礎的來源就是新手父母,最容易跟寶寶建立的親密關係。所以祝福各位新手父母,在努力照顧孩子的時候,也不忘跟他們多親近,多些建立親密關係。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7期]

詳細內容

6A爸媽:孩子沉迷網絡因寂寞

孩子沉迷網絡令家長非常苦惱,大家都努力尋找解決方法。家長心裏清楚明白網絡是孩子必須使用的,但當孩子一旦進入花花世界,就會被吸引。大家每天就是在這個矛盾中掙扎求存。 家長要有同理心 接納孩子需要 孩子要進入網絡世界已是不能否定的事,如何可以令孩子把使用網絡變成學習的助力?就讓我們先了解孩子會沉迷網絡的原因——就是 「寂寞」。 花花世界並不會使人沉迷,而真正令孩子沉迷的就是感到「寂寞」。孩子在網絡上,找到「朋友」,找到同路人,跟他們溝通找到存在感,而且氣氛都是正面、愉快,比在校或在家裏有更多安全感。難怪孩子在現實世界感到寂寞時,在網絡世界找到共鳴與同行感。 6A中,接納是第一道門,接納孩子會使用網絡,也接納孩子會被網絡吸引。但我們必須分辨清楚「接納」並不等於「接受」。我們會接納孩子有使用網絡的需要,也明白孩子很容易被網絡吸引,網絡上的一切給孩子新鮮感,令他們流連忘返。這是我們必須接納的,但我們卻不需要接受他們這些行為。 我們認為孩子應該有效地管理網絡使用,責任亦在於孩子。不過在他們建立責任前,家長應利用同理心,明白他們建立正確使用網絡習慣時,也有相應的困難。 多讚賞 訂界線建立正確價值觀 孩子學習正確使用網絡過程中,有成功也有失敗。成功的時候,我們不妨大力稱讚孩子,使他們向着好的方向建立價值觀;而當孩子失敗時,也不需要責備,以鼓勵方式令孩子正面面對。 同時家長可利用「關愛」和「時間」,陪伴孩子一起面對網絡世界。相對於沉迷的原因來自寂寞,我們的陪伴就正正解決孩子沉迷網上世界的問題。 我們亦可利用親密關係與孩子在使用網絡習慣上訂立界線,雙方一起制訂準則,使孩子努力把網絡使用的良好習慣建立起來。這裏重點就是親密關係,只有跟孩子關係親密,孩子才會尊重雙方立下的界線。試想想,如果跟孩子關係疏離,他們又怎會徹底執行這個界線呢? 界線定好後也會有被打破的時候,我們又如何面對孩子超越界線呢?孩子「踩過界」的時候,家長就要由「接納」做起,重新了解孩子面對什麼困難,被什麼吸引着,嘗試了解他們並協助改掉壞習慣。切勿在孩子打破界線的時候破口大罵,或以一些負面說話責備孩子。利用耐性重新開始,孩子會最終因為我們的關係而修正他們的行為。 網絡世界並不是洪水猛獸,只要跟孩子建立良好關係,就可以跟他們立下界線,當孩子打破界線,以耐性重新接納孩子,令他們有機會進步。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8期]

詳細內容

6A爸媽:對與錯的掙扎——父母的覺醒

近來一次家長講座,臨離開前有家長問:「Vinic爸爸,你講那套6A,可以幫我不再只看孩子做錯的事,欣賞做對的事嗎?我連他們做對了什麼也記不起,但可以馬上數算孩子做錯的事。」 的確,6A那套工夫用得好,可以如家長所願,看到孩子美好的事。不過,6A並不是一套漠視孩子錯誤的方法,相反,6A是讓家長有能力接納錯事,讚美好事。首要做的,就是父母對教養的覺醒。 覺醒:孩子不是你擁有的 要做到對教養的覺醒,先要明白和接受孩子並不是你的。我們從來都沒有擁有過我們的孩子,他們是獨立個體,我們只是過客,在適當的時候養育並教養他們。要是明白這個道理,就比較容易接納孩子的錯誤行為。因為,我們退後了一步,把孩子的人生宏觀地看待。少了放大鏡式的操控,便容易接受孩子有對的也有錯的時候。 批評比讚賞容易 孩子天生就是從跌跌碰碰下成長,錯誤是他們與生俱來的權利。而人類的設定,從來都是批評比讚賞來得容易。所以批評孩子的過錯,是我們的本能,不學即懂。我們都下定決心,改掉這個壞習慣吧。 正向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跟我們一樣擁有不同品格,只是有些品格被運用得多,有些品格用得比較少,因而導致某些行為展現。學習欣賞孩子品格,由調整心態開始做起。當我們明白孩子有對也有錯的時候,把對的讚起來,持久練習,必定會成為一個比較擅長看到孩子正確一面的家長。 跟孩子一起面對錯處 既然我們都覺醒了,開始讚美孩子的好品格,接下來就跟孩子一起面對他們的短處吧。 要令孩子清楚明白,每個人都有長處與弱處,運用了足夠的品格,令我們做了對的事;相反因為沒有動用足夠品格或過度使用某些品格,令我們做了一些錯的事,這是正常的。就告訴孩子,你會錯,因為你是正常人(我們也要這樣告訴自己)。 孩子要知道,就算孩子本身很多缺點,也不會阻擋我們的愛,也不代表孩子沒有價值。我們同時間要盡量避免把焦點放在孩子的錯誤上。 將心比心,我們也有做錯事的時候。當我們犯錯了,總是希望別人寬宏大量,盡量把事情輕輕帶過就好。那麼孩子跟我們的想法究竟有沒有差別呢?我相信孩子也希望我們寬宏大量,大事化小,小時化無。孩子的心聲我們聽到嗎? 每天我們都會經歷很多孩子對與錯的掙扎,唯有父母覺醒接納孩子有對與錯的一面,把焦點放在讚賞孩子品格上,同時令孩子感覺到就算自己有很多缺點,依然是一個值得被我們愛的人。家長加油啊。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4期]

詳細內容

6A爸媽:夫妻之間,你愛對了嗎?

家庭的組成,夫妻是重要的元素。夫妻關係,直接影響孩子的婚姻價值觀。如果婚姻融洽,孩子會受到正面的影響。相反很多原生家庭父母不和諧,出現各式各樣家庭問題。所以愛孩子,由愛配偶做起。 不要吝嗇讚美對方 要令家庭融洽,我們不得不提5種愛的語言。你愛對了嗎? 1.肯定的言辭 為另一半付出,加以肯定,無論對象是丈夫還是妻子都是十分需要的。沒有人不喜歡被讚美,小孩子是,大人更是。 所以,我們不要吝嗇為對方加以肯定。丈夫嘗試讚美太太準備的一頓豐富晚餐,相信豐富晚餐陸續有來。而太太稱讚丈夫為家居維修作出貢獻,可能令丈夫以後包攬所有大小事務。所以肯定的言辭十分有用,大前提當然是先付出吧。 2. 身體接觸 究竟有多久沒有跟對方身體接觸呢?每人都需要某程度的身體接觸,來顯示自己需要對方。我們很容易跟孩子擁抱,卻未必習慣跟伴侶每天來一個小小的身體接觸。 或許就是這個小小的接觸,告訴對方仍然是心裏喜歡的人。不要看輕這些小動作,兩個人相處就是用這些小動作連繫。 說說心底話 送上小心意 3. 親密時間 親密時間並不以長度計算,而是質量取勝。例如跟孩子檢查家課,並不算是跟孩子有親密時間。夫妻關係亦然,日常相處並不是親密時間。 親密時間是,兩個人靜下來,探討一些心底話,透過互相表達內心,令到自己更了解對方。所以親密時間,可以在一頓浪漫的晚餐上發生,也可以飯後散步的談天說地。 4. 稱心服務 為對方服務當然是愛的表達。已提供的服務若是對方真正需要,當然會加分。在對方有需要的時候,及時提供,又會再加分。所以,平時需要好好了解對方到極致。 細心觀察,是提供稱心服務的基本攻略。或許有些人天生比較大意,但細心觀察,便能幫助了解對方。例如在對方疲倦的時候,端上一杯咖啡。對方感受的並不是一杯咖啡,而是背後的心意。 5. 合適禮物 最後就是為對方挑選合適的禮物。禮多人不怪,禮物是最容易做到,效果亦都是最明顯的方法。但要留意禮物要合適,是對方需要的。跟服務一樣,細心觀察十分重要。 除此以外,科技也能幫助我們,平時觀察身邊人需要什麼,把這些項目都記在手機裏。當我們需要挑選合適的禮物,就在清單內選擇。記住送對的禮物,比送名貴禮物更重要(當然兩者兼備更是王道)。 總括而言,5種愛的語言均有獨特的作用,用得合宜必會令家庭關係昇華。相反,胡亂使用只會令對方感覺不被明白,甚至添煩添亂。 就讓我們都竭盡所能,把愛,愛對了。 文:Vinic爸爸 作者簡介:3個孩子的父親(大女兒C、龍鳳孖寶A&B),為了不白白浪費了奇妙的恩典而成為香港有品運動6A品格教育講師,希望把心理學說融入6A教養,把正向教育理念分享給父母,特別是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