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養救未來:小川成海洋——善養村育成札記
「你們快要搬家,不如今晚帶兩個小朋友過來,好讓你們能專心收拾,打點行裝。」 「你女兒明天第一天到新班房上課,不如讓我們的孩子當學姐,拖着她的手一齊回校,好嗎?」 「這周你們家只有爸爸帶孩子,我們可以多煮一點送過去,讓爸爸照顧得輕鬆一點?」 「噢,路上塞車,請問有人能幫忙接我家兩個孩子放學,並照顧半小時嗎?」 「好感恩大家明白孩子的需要,讓我在他發脾氣時能有空間處理,不用擔心別人的眼光!」 由香港搬到英國,有其他家庭朋友主動的實際支援,讓我們感到既暖心又感激。對我這個跟隨輔助式教養(簡稱善養)的家長及親職輔導工作者而言,《善養小童成大同》原著作者顧樂本(Robin Grille)在書中推崇的善養模式其實是一個推動世界大同的「社會運動」。我們兩夫婦有幸在孩子出生前接觸善養,亦因着社會工作的背景,一直都相信教養不止在核心家庭裏發生。當然,兩口子養育孩子已不是易事,要將之向外推,就真的如書中所述的——締造世界和平(Peaceful World)那層級一樣巨大! 不過,童謠也有道:「一枝竹仔會易折彎,幾枝竹一紮斷折難。」一個善養的家庭,能帶大幾個有愛的孩子;幾個善養的家庭,就能帶出一條大愛的村落!在香港推動共學多年,我們十幾個家庭互相支援,也因為了解不同孩子的脾性和成長步伐,都能有默契地從觀察各人的教養,互相學習、支援與成長,當中感覺連結與安穩。 移居海外 連結新社群共學 移居海外,過往和自己一起努力耕耘善養的家庭不能聚在一起,但我們的初心——為下一代帶來和平、有愛的世界——卻從來未變。在新地方找到教養理念相近的家庭實在有點吃力,特別是當每個家庭都在努力適應新生活時,原來要將小川連成河流真的很難。當我們盡力試着將這「重現」時,一次又一次的跌碰,我感到費力和灰心…… 但當我將這心情放下一年多以後,就開始聽到這文章開首的那些溫暖的對話,並感受到背後互相守望和無私的互助精神,大家的互信和投入,以同感心連結起孩子、社區和照顧者,多麼自然和美好呀! 在一個新的社群生活,很少有「長老」及家務助理的協助。對每天要接送孩子兼工作的家長來說已好不容易。施與受雙方都要帶着超愛孩子的心,以及單純擁抱對美好社區、照顧心靈的心思,才能讓豐盈的愛從家庭流出,令這個社群有着一種並非「求人來幫忙」的安全感。始終文化和育兒經驗不一樣,作為家長,單是接送孩子和短暫託兒,我們都會小心安排,好讓家長和小朋友安心及愉快。 能夠了解、包容鄰家孩子的「任性」和「頑皮」,亦能互相尊重大家的教養模式,與鄰居一起堅持一些健康的界線,將小川匯成善養小村,令我在這「異地」感覺安慰、感恩和幸福,多謝你們!水滴成川也許是時機也是緣分,但我們相信每點水滴都是未來成川、成海洋的一個美麗的開始! 教育大同將於1月17日(周五),於中環街市地下舉行教育大同——同感同行十周年活動,屆時將有一系列以同感心為主題的免費講座、展覽與活動,介紹機構理念,與在善養「感.創.做」項目上的工作,詳程請參閱:bit.ly/40pOLXh 文:Svah 作者簡介:和先生具社會工作背景,育有兩名女兒,一家四口在善養村的愛和氣氛學習和成長。近年移居英國,盼以推動幸福社區的專長帶來世界大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36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