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失失在加家:生活所迫的變化?

  不知不覺又開始步入寒冷的冬天,除了要為漫天風雪的天氣做準備之外,亦要開始籌備兩個孩子的生日。他們不知不覺在加拿大生活了接近4年,在這4年間除了中文的讀寫能力明顯下降,在一些生活上的細節也有不少改變。其中變化相對較大的是今年生日後14歲的哥哥。 哥哥變主動 入廚房幫手 哥哥的性格從小比較內向,亦不算是個有主見的人,例如當問他想吃什麼,他不是回答「無所謂」,就是回答「打邊爐」,很少深思自己想吃什麼。但不知道是否因為逐漸長大,還是這裏教學模式不同,他慢慢變得較為有主見,亦會在一些事上帶點堅持,但總體來說性格仍然比較被動。 不過,在今年暑假親戚探訪我家後,發現他這種被動的性格有一點點改變。因為在暑假後期開始,每當我準備晚飯時,他都會主動走到廚房幫手。其實在香港時,我並沒有要求他們學習廚藝,除了由於他們年紀還小,怕他們會弄傷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在香港只要走出街便可以買到東西吃,就算不懂廚藝,長大後也沒有什麼不便。在加拿大生活後情况便有點不同,如果他們肚餓,最快也要踩單車半小時才能找到吃的,若他們不懂煮食,長大後對生活影響頗大。所以來到加拿大不久,我便教哥哥煮一些簡單的食物,例如公仔麵、煎蛋等,也不時準備一些即食食品,讓他們有需要時自己解決飲食上的問題。 話雖如此,但一直以來我覺得他對這方面並沒有太大興趣,就算有時入廚房幫手,大多只逗留三數分鐘便離開,更不用說自己製作一道菜。不過最近他會主動走入廚房幫手,而且大多會逗留一段長時間,由食材處理以至烹調的過程亦都會有不同程度上的參與。我不清楚他出現這個改變的原因,可能是在學校上過家政課而對自己的廚藝增加了信心,又或者之前親戚到來時曾叮囑他多幫手做家務。 有輕度色盲 卻選擇畫畫 此外,另一個比較特別的是在他的選科上,在grade 6開始他們便要從音樂或畫畫當中二選一,當時哥哥大部分好朋友都選音樂,反而小時候驗出有輕度色盲的他竟然選擇了畫畫,我和妻子都很錯愕。作為父母,最初也擔心色盲問題會不會對畫畫造成障礙,不過之後上網搜尋過不少資料,都指出其實有不少知名的藝術家是色盲患者。而經過兩年多的學習,雖然看不到他才華橫溢,但從教師的評語和他的作品上可見總算是有板有眼。 究竟當初為何會選擇畫畫?當事人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只說:「當時兩方面都沒有太大興趣,又沒有問其他人的選擇,兩者之間我寧願選擇畫畫。」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7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日本胃」遇上廣東菜

不經不覺,悠長的暑假已結束。今年與上年一樣,我們一家在暑假接待了一個來自日本的交流生,讓他暫住了大約3星期。雖然有上年的經驗,以為今年會更加容易照顧這名小男孩,但結果令我大失預算,其中最頭痛的,竟然是飲食文化上的差異。 和上年一樣,交流生是透過一個曾經在日本教書的加拿人所參與的團體介紹,其交流對象以12歲以上的青少年為主,並因應本地參與家庭的兒童年齡、性別來配對。而在這名交流生來加拿大前的大約6個月,會先以電郵和寄住家庭的兒童溝通以加深認識,好讓雙方能了解大家的喜好。 為了令日本交流生更好地與外國小朋友溝通,他們都會在日本參加英語課程。而今次到來的是一個與我家13歲兒子同齡的男孩子,他身材矮小,愛玩手球。相比上年交流生,今年這個男孩相對內斂,不算好動,所以大部分時間他都十分被動,需要我們主動邀請,他才會去踩單車、玩桌上遊戲等。他也似乎沒有準備一些書籍或小玩意作消閒之用。 不過,說到最令我頭痛的問題,就是他的飲食習慣。他接受外國食物的能力較低,不知是他個人考慮還是出於父母的擔心,他的行李中差不多佔了七成空間是放置食物和食材,包括日本米、冷麵、大阪燒預拌粉、紫菜、飯素等,同時也有大量零食。 我們很多時都會食廣東菜,但他初到我家時只會進食很小分量,根本不像13歲少年應有的食量。有一次我們煮了包含牛扒、豬扒和意粉的扒餐,他只吃了意粉和不足十分之一的肉。就算我們和朋友一起BBQ,他也對食物抱有一定的「戒心」,看到雞全翼會問是什麼,不要全隻,只試了三分之一,試過好味才吃。而為了令他的食量增加,及後我每餐都會加一道日本菜,例如日本咖喱、湯烏冬、唐揚雞塊等,而隨着他住的時間較長,他也慢慢接受一些廣東菜式。 簡單問題 複雜對答 除了飲食,溝通問題也十分困擾。雖說他在日本有上過一些英語進修班,不過最初和他傾談時,他大部分時間都表現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而他也沒有回答問題。最初以為是他英語能力不佳,但隨着相處時間長了,發現他和我的子女溝通並沒有想像中困難,難以溝通的情况只發生在和我與妻子的對答上。 為什麼和我們無法好好溝通?我猜除了因為緊張而不知道怎樣表達外,他有時會把一些簡單的答案複雜化。例如有一次我問他:「吃飽了沒有?」他想了兩三分鐘,之後拿出一本日文和英文對照的小書本,指着表示「大約50%飽」。若是上年的交流生,他會立即回應你「yes」或「no」。想將自己的想法完全表達當然最好不過,但如果每次問一個問題都要用兩三分鐘才能組織好一個完整句子講出來,這並不算是一個好的交流方法。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7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玩board game看性格

一年一度的暑假,小朋友足足可放兩個月的長假期,最頭痛莫過於為他們安排活動,善用時間。今年的暑假主要有3個重要活動,其中一個是招呼由香港到來的親戚,早前已圓滿結束。今次到訪的親戚共有兩人——太太的舅父及姨媽,他們都十分疼愛我的兩個孩子,而今次到訪多倫多的親戚,亦順道到我家住了一個多星期。 由於我家的位置問題,每次出門都必須駕車,所以他們不常出門,大部分時間都是和小朋友在家中度過,他們做得最多的,便是「陪玩」。哥哥十分愛玩board game,而家中也有10多盒board game,但由於每次玩都要花大量時間研究遊戲規則及完成遊戲,所以我們平日也沒有太多時間陪他玩。而今次到訪的親戚,當然成為他的「陪玩」目標,每天中午和晚飯後,都是遊戲時間。不過要顧及對board game興趣不大的妹妹,他們玩得最多的是簡單易上手的「大富翁」。 玩大富翁 哥哥常需套現 在玩遊戲的過程中,可以明顯看到兩個小朋友的性格:哥哥對於金錢的敏感度比較低,所以只會用錢買地,每次開始遊戲後都會蒐集大量地契,不過玩到中段時,由於花大部分金錢買地契,所以當走到其他人地段要付錢時,便不夠現金,要把地契抵押給銀行或賣地給其他玩家套現,這亦是不少人在玩這個遊戲時出現的狀况。 妹妹懂投資 蒐集同色地段 至於妹妹明顯與哥哥不同,她是一個較會投資的人,在遊戲初期不會不停買入地契,反而會蒐集相同顏色的地契以取得最高的收益,同時亦會以手上的現金收購其他玩家手上與自己同色的地契,對於看不清妹妹意圖的哥哥和總是讓着他們的兩個親戚,當然也只會以高一點的價錢出售,但當妹妹蒐集到足夠的地契之後,便會花盡手上的現金,在其中一至兩塊地上買入大量房屋,其他玩家踩中的話,都會以破產告終。 除了大富翁之外,他們也試過玩其他的board game,不過不少board game的遊戲規則十分複雜,對於兩名老人家來說要學得懂有一定的難度,而妹妹也不太願意學習這些複雜的規則,哥哥只能放棄。為了可讓4人一起玩,於是他們玩起另一個名為「ROCK, PAPER, SCISSORS DUELLERZ」的卡片遊戲,簡單解釋就是利用卡片來玩包剪揼,不過會加入一些特殊卡片來增加趣味。 長時間玩相同遊戲實在太悶,而老人家當然也是有辦法的,之後在家中找到了一副撲克牌,於是4人便玩起了「抽鬼牌」遊戲,這類遊戲雖然簡單,但對於兩個小朋友而言,卻是不錯的遊戲,簡單易玩之餘也夠刺激,於是成為了兩名親戚在回港前玩得最多的遊戲。 文:吳一鳴 (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3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學踏單車 暑假最佳活動

臨近暑假,又要準備面對近兩個月的小朋友長假期,在加拿大Winnipeg很難像香港,把小朋友的暑假行程安排得密密麻麻,滿是補習及課外活動。香港有些家長更會選擇由大學或團體舉辦的夏令營填滿整個暑假,但要花費不少金錢才能做到。在Winnipeg未能用夏令營填滿暑假,又不想小朋友每天待在家中,我覺得最好還是為小朋友制訂一些目標,希望他們能在暑假中完成。今年我為小女制訂的暑假目標,就是要求她學懂踏單車。 青少年上學多以踏單車代步 大部分在Winnipeg長大的小朋友,小時候已經學懂踏單車,因為在他們16歲(法定能學習駕車的最低年齡)之前,除了巴士,便需要依靠單車、滑板等工具代步。雖然大部分學童在Grade 6或Grade 8之前都有免費的校車接送(視住址與學校距離及學校規定而有所不同),但到了Grade 9或以後便沒有免費校車,需要自行上學或由父母駕車接送,而踏單車是不少青少年上學的其中一個方法。 其實在上年暑假,我都試過教小女學習踏單車,不過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她未能大膽發力去踩動腳踏,同時也未能完全掌握平衡感;加上她平時不好動,體能偏差,基本上踩20至30米已是極限,學不了一個小時更嚷着要回家休息,這令我深深感受到「父母很難教懂自己的子女學游泳」這個道理。 女兒無心學習 滿足於踏滑板車 記得有一次,我和女兒討論學懂踏單車的好處,希望她能認真學習,不過從她的角度來看,既然已懂得使用滑板車代步,為什麼要學懂踏單車?可笑的是她所指的滑板車,只是那種前二輪、後一輪的三輪滑板車,除了速度慢,也不適合她這個年紀使用,而且有時候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踏單車,她的三輪滑板車完全跟不上其他小朋友的速度。不過,就算我向她再三解釋,她也提不起興趣去學,實在是相當「難搞」。 回想當年,自己在中三、四的時候學懂踏單車,我小時候也是體能頗差的人,幸好身邊好友熱愛打籃球,由中二開始便被這名好友「拉」到籃球場,因此在學習踏單車時體能和平衡力也開始變好,才比較容易學會。反觀小女身邊的朋友,雖然有愛好運動者,但未出現一個能讓她一起去運動的好友,究竟她今年暑假能否達成目標,學懂踏單車?這在我心中仍存在問號。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為子女再次「移民」

不少人選擇移民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想給子女日後有更好的發展機會,而教育這個因素,更是選擇移民地點時其中一個主要考量。不少人常說在加拿大讀書沒有太大壓力,尤其是小朋友,功課少之又少,亦不需要應付大量的默書考試。其實這只是小學及初中的學習情况,一旦進入高中,他們面對的學習壓力會倍升,亦是身邊不少港人父母最為擔心的問題。 小學初中較輕鬆 高中壓力倍升 說到加拿大的教育,不同省份學習程度略有差異,而以Winnipeg為例,相比加拿大其他地方屬於較寬鬆,小學時的學習很輕鬆,就算在初中時候亦不會感受到太大壓力,當中主要原因是與香港教學模式上有明顯的分別。香港學校基本上需要根據教育局的課程去教學,有課本跟從,而內容上已有一定程度上的規限,教師必須跟從課本的內容教學,甚至出現趕課程的情况,這亦是我們經常說的「填鴨式教育」,學生未必能完全掌握一個單元,便必須學習下一個單元,而教師為了加深學生對每個單元的認識,只有投放家課令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以追上進度。 至於在這裏的教育制度,雖然有一定的課程規限,但並沒有指定的課本教學,因此教學的內容便取決於教師的教法。例如學校要求這個年級的學生要學加減數,但並沒有規限教師用什麼方法去教,因此可能會出現不同教師教的加減數算法有所不同的情况。而教學的深淺亦會隨教師的教法而出現差異,教師亦可因應學生的程度高低而加減內容的深淺程度。至於某一些能力突出的學生,例如算術能力較強,便可能利用校內學會或課程升班的方式,讓他們可以學習到更深的數學。 先甜後苦 入大學見真章 在這兩種教學制度,我並沒有覺得哪一種較好、哪一種較差,因為到了高中後兩者的優劣亦會明顯地呈現出來。其中香港教育制度屬於「先苦後甜」,優點是小時候已學習較深入的課程內容,因此進入高中後要學習不同的學科也相對容易,但缺點是從小要學習一些你沒有興趣的學科,而進入大學時也未必能用得上。至於這裏的教育則屬「先甜後苦」,優點是小朋友有一個相對壓力小的學習環境,而進入高中後便集中於自己有興趣的科目上,但由於課程並沒有統一,高中時便有可能需從頭學起,要吸收的內容會突然倍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進入大學。 而對於身邊已在加拿大住了2、3年的朋友,他們對於高中及升讀大學的情况更為憂心,雖然加拿大並不設大學公開試,入大學的準則主要是以高中的校內成績來定,但就算取得好成績,也並不代表能進入心儀大學,尤其是排名較高的大學。主要原因是溫哥華、多倫多等其他大城市的教學標準相對會比這裏高,程度也較深,加上部分城市的初高中學校都會採用更有系統的課程教學,例如在Ontario會採用OSSD(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Diploma)這一套課程體系,而部分大學更要求學生須持有OSSD學歷才能取錄,這亦直接影響了我們這裏的學生在考取其他地方大學時的選擇。 由於這個原因,不少朋友都準備搬省,為子女提供一個更有競爭力的學習環境,而我們常笑說搬一次省跟移多一次民也沒有太大分別,除了省卻取得當地居住權的步驟之外,基本上其他事項都要重做一次。費盡心力,最後只是希望子女有更好的環境及條件成長。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6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荒失失在加家:從電視劇中反思教育

去年在VIU TV上播放的《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令人留下深刻印象。這部以超現實手法帶出教育問題、人性善惡的電視劇,當中不少學校情節都似曾相識,引起不少共鳴。其實教育問題一向是韓劇、日劇等其中一個熱門題材,不過今次想推介一部內地電視劇《鳴龍少年》,我覺得十分值得家長陪同步入青少年的子女一同觀看。 《鳴龍少年》名校逆襲班 《鳴龍少年》是一部在湖南長沙拍攝,於去年12月在央視播放的長篇校園劇(DVD版30集,TV版32集)。故事講述一間入大學率超高和另一間入大學率超低的中學合併,校方為了令成績較差的學生也在高考取得佳績,於是聘請了一度退隱的金牌補習天王雷鳴(男主角),並額外開設「十一班」,稱無論成績有多差,都可用一年時間「逆襲」上清北(清華、北大),甚至以學費全免作賣點來吸引學生報名。 只花一年便考上名大學,本身成績好的學生只當是「旁門左道」;成績差的亦不加理會,甚至連與男主角一同營運十一班、負責學生心理輔導的女主角桑夏都表示:「考大學才有好出路的想法,在這個社會已經落伍了!」幾經波折下,終於找到5個背景與性格各異的學生:父母雙亡的窮家子李燃,受後父百般欺凌只想盡快嫁人的程雨衫,曾遭校園暴力的口吃學生禹洋,受家庭壓力要靠作弊維持成績的江晴朗,以及來自鄉村的邊曉曉。故事便圍繞着這一年高考,老師、學生與家長所發生的事。 為什麼要上大學? 《鳴龍少年》主要以寫實手法拍攝,刻劃學生面對重要的大學考試時的心理狀况及家庭問題,不少十分值得家長們反思。還記得雷鳴首先教學生的並非如何答題、課程重點,而是解答一個重要疑問:「為什麼要上大學?」不少人不上大學也能賺大錢,上大學是唯一出路嗎?這個道理在成人社會很容易理解,但要入世未深的學生明白卻不容易。於是男主角特別在招聘場內租了一個攤位,由這5名學生充當面試官,從中體會學歷在尋找工作上的重要。 為了令學生了解家庭與習慣對學習的影響,男主角特別安排十一班學生在學校留宿數天,過着優材生的學習方式,然後再回家對比,以了解到自己與優才生在學習環境上的不同。還記得主角一句明言:「優材生的家長都是時間管理大師!」令我記憶尤深。在一整年的學習過程中,有些因素學生可以克服,但亦有一些因素卻只能接受,無論是內地或是香港的學生都同樣需要面對。 當然片中亦有不少大路內容,例如教師如何付出心力,如何扭轉學生與家長的觀念等。但這套劇的拍攝手法相當有水準,同時也添加不少誇張的教學手法,例如在課堂「唱K」學英文等,都增添了不少娛樂趣味,引人追看。看完《鳴龍少年》,不期然令我想起另一套在去年中播放、以科幻手法講述教育問題的日劇《最好的老師》,當中女主角以更具衝擊力的手法去面對校內欺凌的各種問題,究竟在現今社會上這樣的老師又有幾多個呢?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9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荒失失在加家:不要養成「課金」習慣

剛剛在1月初迎來小兒的13歲生日,今年有不少朋友的子女及兒子的同學參加生日派對,也讓他收到不少生日禮物。與過往收到玩具為主的禮物不同,今年收到最多的竟然是一個網上遊戲平台的點數卡,對於愛打機的兒子來說,當然十分稱心,不過對於身為父親的本人來說,又有另一種看法。 要為一名步入青少年的男孩準備生日禮物,對於身邊的朋友來說的確有一定難度,主要原因是他們大部分都只有女兒,而且不少都是10歲以下,他們並不了解青少年喜好,所以得知小兒愛玩某平台的網上遊戲後,便覺得以這個平台的點數卡作為生日禮物,是最好選擇。 我一向都沒有禁止兒子玩網上遊戲,因本人都是「game迷」,更重要是他身邊不少同學都愛玩這網上遊戲平台內的不同遊戲,他會和同學一起打機,作為學校以外的另類社交,只要不太沉迷,我也不會反對;加上這個網上遊戲平台的遊戲主題及玩家年齡大多偏向於青少年以下,也不用太擔心會遇上不良分子,對於父母來說比較放心。 不過,玩遊戲歸玩遊戲,說到「課金」行為,我並不贊同。在小兒生日之前,我們也曾討論過課金問題。事緣他想入手遊戲中一件比較罕有的道具,而這件道具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才能取得,但若課金便可立即得到,他想用做家務取得的零用錢入手這件道具。此時,作為有數十年「game齡」的本人,便和他分享了一點課金的經驗。 課金易成習慣 千金散盡難復來 還記得智能手機剛盛行時,我對其中一款以日本知名機械人動畫作主題的online策略遊戲頗為着迷,更有不少同事和我一起玩這款遊戲,而遊戲其中一個任務是需要每個星期不停打相同幾個關卡取得零件組裝新機體,或是課金抽取相關新機體。由於新機體有利下一個新關卡通關,因此我們每星期也耗費4、5天時間來完成新機體。但始終花費時間太多,因此我亦開始有了課金念頭,覺得既然是一款免費遊戲,課一點金支持開發商並不過分,加上過往玩家用遊戲時都會買遊戲卡帶,自問亦算是自制能力強的人,便覺得課金是一種相對合理的行為。 但我後來發現不知不覺已在這款遊戲花費近千元,遠比以前買一款家用遊戲多,同時亦只玩大約半年便「棄坑」。而online遊戲與家用遊戲最大分別,在於後者能二手出售取回部分金錢,但前者能取回「成本」的手段並不多。而且當你一旦試過課金甜頭後,便會將課金行為合理化,例如「每個月限制花費金額便不算過分」、「今個月花多了,下個月花少一點便可」等,這種心理不知不覺將課金行為變為習慣,也不知不覺把金額慢慢提升,但當不再玩這款遊戲後,卻可能沒有任何回報。 買道具炫耀 = 用錢買優越感 自此之後,我便堅持不會再在online遊戲課金,這亦是我教導兒子玩遊戲的其中一個基本原則。課金取得的道具能讓玩家向朋友炫耀,令自己更有成功及優越感,但這種用錢買回來的優越感,我並不想在沒有經濟獨立的青少年身上出現,始終他們的自控能力不及成年人,沉迷這種用錢換來的快感,並不是一件好事。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4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又到買禮物的時候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即將來臨,作為西方「大節」,在12月初開始便看到不少家居門外添加了聖誕裝飾,相比早前另一個「大節」萬聖節,在聖誕節不少本地人願意花更多金錢及心思做準備,因為好多萬聖節的裝飾在過完節不久便立即拆除,而聖誕節的裝飾可放較長時間,過了年才拆。 準備聖誕禮物最頭痛 大節當前,除了要為家居裝飾之外,另一件要事相信就是買聖誕禮物,為即將舉行的聖誕派對交換禮物環節做準備。在近兩年的聖誕節前夕,我們都會與一些香港移民來的家庭舉行派對,而買聖誕禮物給小朋友抽獎,有時都頗為頭痛。首先是參與派對的小朋友年齡分佈頗為廣闊,由5歲至13歲都有,基本上很難找到一份禮物是可以完全滿足他們,加上當中雖然大部分都是女孩子,但亦有少數男孩子,所以不能選擇一些太偏向男孩或女孩的禮物,以免他們失望落空,因此更多人選擇一些相對中性的禮物,皆大歡喜。 除了要準備聖誕禮物之外,年底亦有不少小朋友生日,所以買聖誕禮物的同時,也需要為這些小朋友準備生日禮物。相對於聖誕禮物,準備生日禮物較易,因為可事先向對方家長探一下口風,了解小朋友的喜好。還記得之前有個家長提出,如想買生日禮物給他的小朋友,最好是買書。在香港,生日送小朋友一本書,而對方長輩在場的話,相信定必會令他們不滿;不過身在外國大家都變得百無禁忌,只要小朋友真的喜歡而並非父母的一廂情願,也未嘗不可。 收禮物一定開心? 說到這裏,我心中不免產生一個疑問:小朋友收到禮物便一定開心?如果以我兩個小朋友來看的話,未必一定「是」,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要看小朋友的性格而定。以小女為例,她的性格偏向「貪新忘舊」型,雖然家中有不少玩具,但去到超級市場購物時,總會要求獨自到玩具區遊覽一番。所以當她在聖誕節、生日等收到新禮物,當然會表現得很開心,也會急不及待地拆禮物。 至於小兒,從小到大對玩具的愛好沒有這般強烈,還記得小時候我送了一盒機械人的組裝模型給他,但幾個星期都沒有動過,最後還是要我和他一起組裝才有成品出現。而現時家中仍有不少他在年幼生日時,由長輩出錢並由他自己挑選的玩具放在一旁從未開封,就算是近年收到的生日禮物,他都甚少會立即打開拿出來玩,事隔半年、一年後才拆開的都有不少。雖然他對禮物的興趣不大,不過每年問他是否想舉行生日會,他都會回答:「想!」在我角度來看,他是比較想和朋友一起玩,多於收生日禮物。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9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沒有壓力的校內評估

不經不覺孩子開學了近兩個月,而在開學之初的指定動作,就是學校為學生準備的校內評估,今年正是小女第一年進入middle school(類似初中),因此作為父母的我們也有點緊張。其實無論是來加拿大之前,或是到了加拿大之後,都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這邊在初中前都沒有考試,但究竟小女的學習是否跟得上進度?在學校有沒有專心聽課?都希望在這次的校內評估得到答案。 教師自訂教學內容 每個地區的學校做法或許有所不同,但根據我在Winnipeg兩年多的生活,無論是小學或是初中,每年開學後第一個月就會設為期兩天的校內評估,全校學生有兩天假期,只需要在指定時間回去學校做一些小型測驗便可,內容主要是圍繞上一年學過的知識,看看學生吸收了多少,好讓新一年的教師能制訂這年的課程內容。或許香港家長會有點奇怪:「為什麼要這樣做?」最主要原因是在Winnipeg這邊,雖然每一個年級學習的內容會有一定指引,但不會像香港一樣,有一本教科書給學生學習,而是由教師自己制訂教學的方式及內容,因此不同的教師教學上也有不同,學生能吸收到的知識自然有所不同。 就好像上年,小女與一些香港朋友的兒女同讀一間小學,有些孩子每天都有功課需要回家做,有些需要回家後透過指定應用程式看書,亦有一些教師不會給學生任何家課,由此可見不同班級的學生進度會有所不同,新教師接手時更難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知識水平,而校內評估便正好可以給教師一些參考。 雖然說是評估,但教師既不會提供考測範圍,也不會要求學生回家好好溫習,更不會將學生成績上報政府機構作評核。在評估完成後,家長會得到一份由負責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而提出的簡單評語,例如需要看多一點書、認識多一點生字、加強寫作能力等。每年在校內評估之後,學校都會安排家長日(其實是在放學後舉行),家長可因應子女不同學科會見相關教師,或會見班主任,了解在學校的情况。 大學「易入難出」 小朋友在一個既沒有考試,也沒有功課,每年只做一次校內評估的地方讀書,相比在香港讀書,的確是輕鬆了不少,但實際上對子女的成長是否最好?我個人認為不一定。以入讀大學為例,在這裏入讀大學是不需要考公開試,只會根據校內成績作為大學收生標準,因此本地生入讀大學其實並不困難,反而是能完成課程才是最困難的地方。不少以讀書移民方式到來的朋友都親身體驗過,要在不同學科上「過關」並不容易,因此會以「易入難出」來形容;而對於自小在這邊習慣了沒壓力學習的學生,可能在高中時已抵受不了學習壓力而放棄,更不會考慮入讀大學,這種情况在本地人中並不罕見。作為家長可以做的,只希望子女打好根基,在他們升上高中時能跟上課程進度,好好向前邁進。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4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一場相隔6年的重聚

在9月開學之際,由於我和兒子、女兒都要辦美國簽證,所以我們一家去了Vancouver一個星期。在這個短短旅程之中,原本沒有計劃什麼特別行程,但到了Vancouver兩天之後,我太太的一個facebook朋友突然找她出來敘舊,而這個朋友就是我女兒在香港讀幼稚園時同學的媽媽,故為女兒帶來了一場相隔6年的重聚。 「細B」女兒與「大B」朋友 其實當太太跟我提起這個幼稚園女同學的名字時,我對這名小女孩是有一點點印象的,因為我女兒當年進入幼稚園時,屬於「細B」,所以自理能力比同年級的小朋友差一點,而這個幼稚園同學則屬於「大B」,很多時她都會幫忙照顧我女兒,也漸漸成為了女兒的好朋友,當年聽到女兒講述學校經歷時也會提及她的名字。不過,當年兩家人大多在一班家長聚會時才會見一兩次面,主要是通過幼稚園WhatsApp群組及facebook聯絡,女兒離開幼稚園後大家也一直沒有再見過面。 幼稚園同學一家到了加拿大大約一年多,對方父母剛好看到我太太放上facebook有關Vancouver的飲食帖,便想為這兩名小女孩來個重聚,讓她們重溫一下當年幼稚園的故事。不過,她們上幼稚園時距今已有六七個年頭,我們跟女兒提起這名同學的名字,她也沒有太多印象,反而今次的相聚,成了兩家父母互訴女兒在加拿大學習的不同之處。 Vancouver生活 少用英語 在席上,幼稚園同學的媽媽提及女兒在當地的學習最大難題是英語,還為女兒安排英文補習班,但移居Winnipeg的我們,卻沒有聽說過小朋友有英語上的問題。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她們居住的地方,是華人聚居之地,所以無論是學校同學或是日常接觸上,都較少用到英語。但在Winnipeg,無論是同學或是日常生活都主要使用英語,英語使用頻率相對較高,在學習英語上也相對容易。 當然英語的進度較好,並不代表有什麼優勢,就像在席上幼稚園同學一家笑指,就算在加拿大住上數年甚至10年,去旅行的目的地應該都不會選去Winnipeg。問我在當地有什麼值得遊覽的景點,我一時也想不到。而升學方面,大部分加拿大名列前茅的大學學府都位於Vancouver、Toronto等的大城市,在升學上明顯是這類知名大城市更具優勢。而且由於升學上的競爭較大,在Vancouver及Toronto的中小學學習環境相對Winnipeg嚴謹,這亦是不少身在Winnipeg的港人在搬省時其中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在現階段,我們一家還未有搬省的準備,但日後會不會隨着兒女的長大,考慮移居到另一省,實在是很難說得準!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9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