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失失在加家:學踏單車 暑假最佳活動

臨近暑假,又要準備面對近兩個月的小朋友長假期,在加拿大Winnipeg很難像香港,把小朋友的暑假行程安排得密密麻麻,滿是補習及課外活動。香港有些家長更會選擇由大學或團體舉辦的夏令營填滿整個暑假,但要花費不少金錢才能做到。在Winnipeg未能用夏令營填滿暑假,又不想小朋友每天待在家中,我覺得最好還是為小朋友制訂一些目標,希望他們能在暑假中完成。今年我為小女制訂的暑假目標,就是要求她學懂踏單車。

青少年上學多以踏單車代步

大部分在Winnipeg長大的小朋友,小時候已經學懂踏單車,因為在他們16歲(法定能學習駕車的最低年齡)之前,除了巴士,便需要依靠單車、滑板等工具代步。雖然大部分學童在Grade 6或Grade 8之前都有免費的校車接送(視住址與學校距離及學校規定而有所不同),但到了Grade 9或以後便沒有免費校車,需要自行上學或由父母駕車接送,而踏單車是不少青少年上學的其中一個方法。

其實在上年暑假,我都試過教小女學習踏單車,不過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她未能大膽發力去踩動腳踏,同時也未能完全掌握平衡感;加上她平時不好動,體能偏差,基本上踩20至30米已是極限,學不了一個小時更嚷着要回家休息,這令我深深感受到「父母很難教懂自己的子女學游泳」這個道理。

女兒無心學習 滿足於踏滑板車

記得有一次,我和女兒討論學懂踏單車的好處,希望她能認真學習,不過從她的角度來看,既然已懂得使用滑板車代步,為什麼要學懂踏單車?可笑的是她所指的滑板車,只是那種前二輪、後一輪的三輪滑板車,除了速度慢,也不適合她這個年紀使用,而且有時候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踏單車,她的三輪滑板車完全跟不上其他小朋友的速度。不過,就算我向她再三解釋,她也提不起興趣去學,實在是相當「難搞」。

回想當年,自己在中三、四的時候學懂踏單車,我小時候也是體能頗差的人,幸好身邊好友熱愛打籃球,由中二開始便被這名好友「拉」到籃球場,因此在學習踏單車時體能和平衡力也開始變好,才比較容易學會。反觀小女身邊的朋友,雖然有愛好運動者,但未出現一個能讓她一起去運動的好友,究竟她今年暑假能否達成目標,學懂踏單車?這在我心中仍存在問號。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