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有教:S.I.G. 啟發孩子英語潛能(三)

上月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填詞魂》勇奪「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歌曲是電影《填詞L》導演黃綺琳本人的經歷,可說是講述一個「失敗」的故事。主角羅穎詩(鍾雪瑩飾)追逐當填詞人的夢想,曾「迷信我有天賦被看見,努力成就我最暖一天」(《填詞魂》歌詞),正好反映「期望價值理論」(Expectancy-Value Theory)所指,學習動力源自對成功的期望,和相關工作任務的價值認同。 要追逐夢想,合適地制定目標(G:Goal-setting)相當重要。電影主角的長期目標是成為專業填詞人,短期目標包括學好填詞的竅門(魯sir的「0243」填詞法)。在英語學習上,家長要好好為孩子結合短期、長期目標,以持續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動力。短期目標能讓孩子很快感受進步的喜悅,增加成功感,例如完成每日的語言小練習;長期目標則提供更大、具深遠影響的目標,例如在學年完結時,英文考試總分提高10分。過程中,家長要定期檢視目標進展並提供反饋,以調整學習策略和維持動力。至於如何推動更具深遠影響力的目標,就不妨跟孩子的身分認同綁定,成為「我會努力學英語」的好孩子(參考上回《S.I.G.(二)》。 訂合理目標 有成果要獎勵 此外,訂立實際而有效的目標,還要有以下3個C: Concrete(具體):訂立明確具體的目標,例如設定「每天學習5個與動物相關的英語單詞」,為孩子提供容易衡量的學習指標。 Clear(清晰):想孩子做好、有進步,要清晰表達學習方法或獎勵。例如,要孩子每天將英文生字「讀一次、默一次、寫一次」,直至連續3天「讀默寫」都正確無誤;當累積10個生字無誤後,就可獲取獎勵,例如「多玩手機5分鐘」。 Capable(有能力):目標應該既有挑戰,也在孩子能力範圍之內。目標過高或帶來過度挫敗感,過低則可能使孩子感到無聊。因此,為免影響孩子自信心,家長要平衡目前的語言水平學習速度。 (圖:黃清渝) 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賽馬會『童步向前』英語學習計劃」,自2021年起在小學推動英語學習,承蒙賽馬會和教育界支持,將延伸至2028/29學年!計劃已經出版不同的小學習遊戲和教材,有興趣了解更多,可瀏覽以下網址:http://eduhk.hk/jcrise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 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作者簡介: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

詳細內容

親子百分百.父愛書香:親子共讀遊戲書的快樂分享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從父親的角度來看,親子共讀遊戲書的感想。父母常常因為工作繁忙,而忽視了與孩子共度的寶貴時光。然而,透過閱讀遊戲書,家庭之間建立了一個特別的紐帶,同時增加了更多快樂。 遊戲書是一種特殊書籍,它結合了文字、圖片和互動元素,讓閱讀變得更有趣和有意義。對孩子來說,遊戲書可以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培養閱讀興趣。而對父母來說,遊戲書是一個與孩子建立聯繫、共同成長的機會。 在我們的家庭中,有着各種不同類型的遊戲書,有些是故事書,裏面有精彩的故事情節和生動的插圖。透過閱讀這些故事書,我們可以一起探索不同的世界,進入各種奇妙的冒險。 助孩子建立閱讀習慣,家庭形成良好閱讀氛圍,更可促進彼此關係。(作者提供) 遊戲書藏謎語迷宮 齊解難添默契 另外,有些遊戲書的互動更強,它們可能包含謎語、解謎遊戲或迷宮,需要我們一起動腦筋解決問題。這些遊戲書不僅激發孩子的智力,也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和解難能力。當我們一起面對挑戰,互相鼓勵,找到答案的時候,那種成就感是無法言喻的。 在與孩子共讀遊戲書的過程中,我們也建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我們會一起坐在沙發上,抱着遊戲書,一邊閱讀一邊交流。我會讓孩子先讀一部分,然後一起討論故事情節,或者猜測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有時候,我們會爭先恐後地尋找遊戲書中的隱藏物品,解開謎題;有時會因應書中的要求,在一大片圖案中尋找適當的角色和道具,過程相當考眼力。這些共同的努力使我們的關係更加緊密,增加了親子互動,也為小朋友提供了不必看屏幕也能玩遊戲的機會。 透過親子共讀遊戲書,我們不僅獲得了更多的快樂,還培養了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語言能力。他們從遊戲書中學到新的詞彙和表達方式,並且開始對閱讀產生興趣,這讓我非常欣慰,因為閱讀是一種無窮的寶藏,能夠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保持好奇心和純真。 《晨光第一線》──「親子百分百」每集請來育兒及教育界專家,分享教養孩子與建立良好溝通的秘訣。環節逢周一早上6至10時於港台第二台(FM 94.8–96.9)播出。Radio2.rthk.hk 文:白原顥 作者簡介:資深傳媒工作者,現為香港電台第二台《晨光第一線》及《Teen空海闊》主持人。身兼媒體創作及活動司儀,同時擔任多個地方旅遊大使及食品代言人,現育有2名兒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

詳細內容

看得起遊戲:「二份一遊樂場」動土禮

翻查檔案,我們首次在《明報Happy Pama教得樂》「看得起遊戲」欄目向讀者介紹「二份一遊樂場」項目時,為2021年12月7日(重溫:https://shorturl.at/rBQU0)。光陰似箭,29個月後,又可與大家分享項目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在發展局及海濱事務委員會的支持下,加上「夢想無界」基金及左滌江慈善信託基金的資助,於紅磡都市公園興建全港首個以冒險遊戲為主題的「夢想無界二份一遊樂場」,並在上月舉行動土禮。 嘉賓聯同孩子們,一起主持動土儀式。(作者提供) 遊樂場的概念是由智樂先行創造一半,其餘一半由小朋友接手,拼、合、加、減、合體或分拆;而在既簡單又隆重的動土儀式上,也特別邀請小朋友一同參與,貫徹由主題概念、場地設計佈局至遊戲模式,都有小朋友的份兒,展示兒童主導遊戲的項目核心。 孩子話事 料首年20萬人受惠 回想智樂推動冒險遊樂場的歷程,早於1999年在維多利亞公園的「歷險遊樂日」開始;在其後的不同計劃,也有加入冒險遊樂場的元素。至2020年1月, 為展現本地化的全新面貌,項目於卑路乍灣公園以期間限定形式重新登場,並命名為「二份一遊樂場」。往後的一年,活動分別於大埔區及中西區再辦,並由連續3個周末舉行延長至11天、以至長達1個月。於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二份一遊樂場」更首次登陸紅磡,並於一年內舉行不同的期間限定公開活動,包括定期舉辦遊戲活動、小型互動體驗站及社區為本的連串活動。 項目由過往期間限定之快閃模式,發展至定點落戶,全因智樂獲批以短期租約的模式,使用紅磡都市公園的部分用地,營運約2200平方米的遊樂空間。項目設計佈局分別為公共開放空間、戶外冒險遊樂空間及室內遊樂空間,務求讓小朋友在獨特兼具啟發的遊樂環境中,運用各種物資和材料,建構和創造好玩遊戲,體驗冒險挑戰、孩子話事、持續轉變的三大項目特色,以回應多變社會下的兒童發展需要。 「夢想無界二份一遊樂場」將有遊戲工作員駐場,支援兒童創設好玩空間,延伸更多遊戲;恆常開放的營運方式可吸引小朋友重複前來和持續參與。服務對象除了場地所處九龍城區的居民外,更擴展至全港小朋友及其家長,並為低收入家庭安排特選項目,有助參與者融入社區,培養歸屬感,預計首年的受惠人次達20萬。 誠意邀請您與我們一起,熱切期待2025年「夢想無界二份一遊樂場」的開幕! 文:周寶頤(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服務總監) 作者簡介: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成立於1987年,多年來肩負起推動兒童遊戲的使命,期望建立一個尊重、保護、實踐遊戲權利的社會,讓孩子樂享童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

詳細內容

感講你知:家長們學習站後一點

當子女踏入青春期,家長難免忐忑不安,一方面期望子女能夠成為獨立的「小大人」,另一方面又擔心他們按自己的方式行事會碰釘。家長可以怎樣調整與子女的相處模式,更有效引導子女成長? 自從回復全日制課堂後,學校紛紛安排境外交流活動,不但能培養學生的自理能力,也能幫助家長學習「適時放手」。我們其中一所「感講伙伴學校」基督教聖約教會堅樂第二小學(下稱「堅二」),亦在本月為全校小六學生舉辦了「日本畢業探索之旅」。在6日5夜的旅程中,教師及導師以「促導者」身分與學生同行,在必要時提供引導和鼓勵,其餘時間學生都需要揹住大背包,在日本富山縣分組完成不同任務,包括學習茶道、傳統舞藝或捕魚,學生更需要與組員蒐集資料和討論,自主決定其中一天的行程! 小學生日本團 自備行裝分組挑戰任務 在過去3年,我們一直與堅二深入合作,透過支援家長和教師掌握「社交情意教育」及「善意溝通」理論,促進親子、師生及家校關係,提升學生身心靈健康,其中着重親子平等發言的「善意溝通家長日」更成為了很多學校的範例。在今次「畢業探索之旅」前,JUST FEEL團隊也透過家長晚會和打氣卡,幫助堅二的家長放下擔憂,成為學生的同行者。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是不少家長的寫照,萬一孩子遇上困難,家長總是立即找辦法解決。可是,當孩子慢慢有能力面對生活上的挑戰,我們還應該替他們擔憂,替他們解決問題嗎?這樣做,可能令孩子難以獨立,過分依賴家長。 在出發前的家長晚會上,我們與堅二的家長分享,一直站在孩子面前為他們解決問題,家長們也需要學習站得後一點,鍛煉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抗逆力,這些也是學校與我們一直透過「社交情意教育課」裝備學生的能力。最近教育局推出《4Rs精神健康約章》,亦提到抗逆力是促進學生精神健康的要素! 以這次旅程為例,教師們早在課堂上講述了日本的預計天氣、行程,也提供了建議行裝清單。學生需要按清單上的指示,自己執拾和摺好衣物,放入大背包內,體會準備出發的過程;教師亦會擔當檢查員,出發前兩周已要學生交回背包,檢查有沒有遺漏。我們鼓勵家長不必事事代勞,學習放手,將「如果帶漏了怎麼辦?」的擔憂,轉化成「如果帶漏了,孩子就學會了一課」的心態,讓孩子承擔「自我管理」的責任,也有抗逆力面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挫敗。 家長教師從旁指引 任同行者支持者 當孩子真的遇到困難時,其實家長不用急於替他們解決,而是陪伴他們一起找可行方法,成為與孩子並肩前行的「同行者」。例如當家長發現孩子忘記將一些物資放入背包,毋須直接指出或替他們放好,可以引導方法讓他們自行發現,比如問一句:「你有沒有再覆檢一次背包內是否齊備所有東西?」當孩子發現錯漏,家長也可以與他們一同找出問題的源頭。 當然,家長可以成為孩子背後的「支持者」,默默關注孩子動向,並在孩子需要的時候送上支持和鼓勵。在家長晚會上,不少家長雖然早有覺悟要慢慢放手,但是未想到應該如何以新角色自處。因此,我們也為家長提供打氣卡,邀請他們在卡上寫上給孩子的鼓勵說話,以示支持。打氣卡將於旅程期間由教師轉交孩子手上,讓他們在異地也能透過文字感受到家長的關心。 家長們,讓我們一同學習放手,成為孩子的同行者和支持者,讓他們在困難中成長吧! 文:馬偉諾(「JUST FEEL 感講」項目主任) 作者簡介:註冊非牟利機構「JUST FEEL感講」的願景,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

詳細內容

同理心學堂:孩子投訴父母偏心,怎麽辦?

相信育有多於一名孩子的父母總會遇過孩子認為父母偏心、不公平的情况,即使父母怎樣努力地公平對待每個孩子,如購買一樣的衣物、玩具或食物等,但總會有孩子投訴:「為什麼哥哥的茶點比較多?」、「為什麼弟弟的蛋糕切得比較大?」、「為什麼媽媽總是照顧妹妹多一點?」、「為什麼爸爸媽媽總是稱讚姊姊比較多?」若父母每天都要處理這些投訴與衝突,容易感到疲於奔命。各位家長在收到這些投訴時,可先想一想孩子在投訴背後,表達着什麼信息? 投訴背後是孩子的需要 孩子投訴時,其情緒及說話或許正在向父母表達自己的需要。例如當姊姊提出:「為什麼妹妹可以玩玩具,不公平!」表面上姊姊是表達玩玩具的要求,但背後她或許看到媽媽陪伴妹妹玩玩具的情景,渴望得到媽媽的陪伴,同時為自己沒有得到同樣的陪伴感到傷心或不安,以憤怒方式表達情緒。因此,家長收到投訴時,可先從情緒感受了解孩子背後的信息,如問:「看到妹妹正在玩玩具,你感覺怎麽樣?」如果孩子未能表達感受,父母可以描述孩子的表情以協助他說出感受,如說:「我看到你的眉頭皺起,嘴巴也扁起來了,是覺得傷心嗎?」從孩子的情緒着手,再了解他背後的需要,如問:「有什麼令你感到傷心難過?」逐步釐清孩子的需要。 安排特別時間 單獨相處 每個子女也是特別的,年齡不同,喜好和個性亦不同,父母其實難以做到完全公平。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其獨特的重視及愛,有助孩子減少與兄弟姊妹比較或投訴。父母可嘗試每日安排或製造「特別時間」給每個孩子,例如運用接送放學、洗澡、外出購物等日常的機會,單獨與一個孩子相處,並命名該時間為「_ _的特別時間」或「_ _的特別約會」,讓孩子了解到這是他獨有的,讓他感受父母專一的陪伴和愛。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看見愛、感受愛。雖然問題未必會迎刃而解,投訴或會持續發生,但鼓勵各位家長花更多耐性了解孩子背後的心聲,並持續給予孩子獨一無二的陪伴。 文:李藹琳(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助理主任幹事)、雷欣慧(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助理主任幹事) 作者簡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文化承傳、康樂體育等發展,彰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玩創校長:留意子女使用通訊軟件

幾乎每個香港家長都會為孩子配備一部可以上網的手機,這不僅是現代都市人的必需品,亦在父母與子女溝通上發揮着重要作用。特別是對於高小學生及中學生而言,放學後可能需要自己去補習班、課外活動班等,我們通常會給孩子一部手機,以便保持聯繫。此外,在現代社會中,大部分孩子的娛樂活動都集中在手機遊戲、觀看短片或與同學溝通,這已經成為必然的事情。 然而,我們仍然有必要密切留意孩子使用即時通訊軟件的情况。一個主要問題是,同學間或會互傳一些不良信息或圖片,影響心智發展,這一點大部分家長和教師都會想像得到;然而,根據我們的經驗和近期觀察,發現學生使用通訊軟件時還有其他情况,希望所有家長和教師都特別留意。 首先是群體發展,特別是高小和初中學生,他們喜歡按照自己的社交圈子建立不同的通訊群組,最初是讓朋友之間互相交流、交換功課資訊或分享玩樂心得等。惟隨着時間推移,群組可能會因為成員之間爭執,甚至是孤立某些學生,演變成一些學生被踢出群組或不允許加入的情况。被踢出的學生可能會另建一個群組,不允許其他人加入等。這樣可能會影響學生之間的友誼發展,甚至導致欺凌行為。 其次,我們最近發現一些學生收到了加入群組的邀請,群組標題通常是英文,如「Add everyone you know」等。我們發現,這些群組的發起人可能是一些外國陌生人,甚至是不法分子,利用孩子們推介給好友的心理,宣稱群組內會貼出有趣圖片及影片,並鼓勵將認識的人都加進來。結果,這些群組人數可能超過500、600人,其中混入了很多不同的人,有時甚至會發布色情圖片或不良言論。當部分小朋友看到其他人這樣做時,也會跟風加入,亂發圖片,而這時家長和教師就很難再插手干預了。 針對這些情况,有以下建議供家長和老師參考: 為孩子手機設定正確年齡:每種手機品牌都要求設定使用者年齡,有時家長為了方便,可能會用上自己的帳戶來設置手機,又或胡亂設定為已滿18歲,其實這非常危險,因為會繞過手機為未成年人設定的保護措施。 不能依賴保護軟件:別以為保護軟件可完全保障小朋友安全使用通訊軟件,因為壞人的招數層出不窮,今天你有軟件防止學生被拉入群組,明天卻未必阻止到全新的不良事件出現。我們建議家長要教導孩子,適當地向成年人匯報通訊軟件上的異樣。以我兒子為例,當他被同學拉入一些群組時,他很快就會與我分享這些群組的情况。我們會查看這些群組,教導他一旦被陌生人拉入與真實生活情境無關的群組時,就必須立即離開,以免受到不良影響。 對於學校,我們建議採取以下處理方式: (1)在得到家長同意下,使用一個已經被拉入問題群組的學生帳戶,由訓導老師以英文發出警示,提醒如果群組中有本校學生或任何學生,由於該群組已經出現不尊重他人、色情等信息,建議立即離開群組。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警惕。 (2)通知已知受影響學生的家長,讓他們在家中也關注孩子的情况。 (3)在早會或個別受影響班別等場合,正確引導學生如何使用通訊軟件,讓它回歸到本來與父母或同學合理溝通的功能。 在科技時代,新問題每天都會出現,父母、教師與孩子之間建立互信關係至關重要。當孩子發現問題或有疑惑時,能夠與成年人討論並一起面對和處理,這是陪伴孩子成長的基礎要素。我不反對學生使用即時通訊軟件,但是要謹慎使用。正如救護車一樣,它本來用來救人,雖然趕急時也可能造成交通事故,但我們不會因為偶爾的事故就阻止救護車的出現。讓學生學會正確使用和得到正確保障,才是我們要做最重要的事情。 文:朱子穎(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 作者簡介:一直致力實踐教育創新,當過浸信會天虹小學「白武士」5年,把它從殺校邊緣挽救回來,成為教育界佳話。教學網誌:FB.com/mrchuclassro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學踏單車 暑假最佳活動

臨近暑假,又要準備面對近兩個月的小朋友長假期,在加拿大Winnipeg很難像香港,把小朋友的暑假行程安排得密密麻麻,滿是補習及課外活動。香港有些家長更會選擇由大學或團體舉辦的夏令營填滿整個暑假,但要花費不少金錢才能做到。在Winnipeg未能用夏令營填滿暑假,又不想小朋友每天待在家中,我覺得最好還是為小朋友制訂一些目標,希望他們能在暑假中完成。今年我為小女制訂的暑假目標,就是要求她學懂踏單車。 青少年上學多以踏單車代步 大部分在Winnipeg長大的小朋友,小時候已經學懂踏單車,因為在他們16歲(法定能學習駕車的最低年齡)之前,除了巴士,便需要依靠單車、滑板等工具代步。雖然大部分學童在Grade 6或Grade 8之前都有免費的校車接送(視住址與學校距離及學校規定而有所不同),但到了Grade 9或以後便沒有免費校車,需要自行上學或由父母駕車接送,而踏單車是不少青少年上學的其中一個方法。 其實在上年暑假,我都試過教小女學習踏單車,不過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她未能大膽發力去踩動腳踏,同時也未能完全掌握平衡感;加上她平時不好動,體能偏差,基本上踩20至30米已是極限,學不了一個小時更嚷着要回家休息,這令我深深感受到「父母很難教懂自己的子女學游泳」這個道理。 女兒無心學習 滿足於踏滑板車 記得有一次,我和女兒討論學懂踏單車的好處,希望她能認真學習,不過從她的角度來看,既然已懂得使用滑板車代步,為什麼要學懂踏單車?可笑的是她所指的滑板車,只是那種前二輪、後一輪的三輪滑板車,除了速度慢,也不適合她這個年紀使用,而且有時候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踏單車,她的三輪滑板車完全跟不上其他小朋友的速度。不過,就算我向她再三解釋,她也提不起興趣去學,實在是相當「難搞」。 回想當年,自己在中三、四的時候學懂踏單車,我小時候也是體能頗差的人,幸好身邊好友熱愛打籃球,由中二開始便被這名好友「拉」到籃球場,因此在學習踏單車時體能和平衡力也開始變好,才比較容易學會。反觀小女身邊的朋友,雖然有愛好運動者,但未出現一個能讓她一起去運動的好友,究竟她今年暑假能否達成目標,學懂踏單車?這在我心中仍存在問號。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星洲親子王國踩入將軍澳 上太空爬火山 膽量大挑戰

對爸媽來說,帶寶貝到室內遊樂場放電,是假日絕佳的親子活動;若遊樂場集娛樂、運動、角色扮演及科技於一身,更加是不可多得的玩樂體驗!「寓教於樂」的新加坡大型親子遊樂中心Kiztopia全新將軍澳店,今次便為小豆丁們帶來一個集合多達19個遊樂體驗區域,讓不同年紀、愛好的小朋友,都能在當中找到喜歡的遊戲,更可邊玩邊學邊挑戰自己,CP值爆燈!   在5月初開幕的Kiztopia將軍澳中心分店,以「太空」為主題,裝潢用上宇宙藍為主色系,四周佈滿各式各樣的星球裝飾,鼓勵小朋友自由探索。此店加入了多款全新遊戲體驗,例如緊貼科技發展的機械人競技及體感互動裝置、全新職業體驗包括農場和動物診所主題等,均是坊間比較少見。至於喜歡刺激的小朋友,更不能錯過那裏佔全場面積約三分之一的「Mojo Zone超巨型攀爬區」,除各式障礙遊戲,當中2條高速滑梯,連爸媽們都大呼好玩,加上遊樂場位於室內,無懼天氣影響,一家大小隨時都可出發尋找樂趣! ◆(一)超巨型攀爬區 .挑戰膽量(圖) 挑戰膽量:此區是以火山為設計靈感的800呎波波池,以及不鏽鋼製的長滑梯。這個滑梯前段下滑速度較快,非常適合愛挑戰膽量的小朋友。(朱安妮攝) .乘坐橡皮艇(圖) 乘坐橡皮艇:8.5米長的極速滑梯地帶,需要乘坐橡皮艇坐墊滑落,感覺有點像坐着小船隨瀑布下滑到大海般的刺激!(朱安妮攝) .攀爬區(圖) 攀爬區:攀爬區包含大大小小攀爬架、垂直滾輪、十字轉門、懸索橋和蕩木鞦韆等,考驗孩子的平衡力、思考和膽量。(朱安妮攝) ◆(二)科技元素遊戲體驗 .推土機機械人(圖) 推土機機械人:機械人競技是STEM的熱門項目,玩家利用控桿操控推土機機械人,讓它完成挖掘及搭建等任務。(朱安妮攝) .非一般跳彈牀(圖) 非一般跳彈牀:這裏玩的屬非一般的跳彈牀,玩家需要理解四周投影所給的指示,例如在起跳時同時投球奪分或把整個身體貼上牆等,亦可與其他小朋友競賽增加遊戲趣味。(朱安妮攝) .射門訓練場(圖) 射門訓練場:射門訓練場玩法簡單,只需把足球踢進空中的圓形龍門感應裝置中即可得分。(朱安妮攝) .巨型銀色星球(圖) 巨型銀色星球:只要轉動巨型銀色星球,就能把能量轉化到遊戲熒幕內的虛擬角色中,幫助他在星際中一直向前!(朱安妮攝) .體感互動(圖) 體感互動:這是迷你彈牀結合體感互動的障礙模擬遊戲,玩家需要在迷你彈牀上適時起跳,以動作感應方式破解關卡。(朱安妮攝) ◆(三)原創角色職業體驗 .小農夫(圖) 小農夫:全新農場體驗讓小朋友一嘗當小農夫的滋味,從中觀摩母雞下蛋和體驗親身撿蛋的樂趣,並可模擬種植和收割紅蘿蔔等農作物。(朱安妮攝) .治療小動物(圖) 治療小動物:動物診所內病患大排長龍,小朋友要化身醫生或護士,治療各種小動物。(朱安妮攝) ◆(四)體力、腦力大考驗 .充氣彈牀(圖) 充氣彈牀:以月球大冒險為主題的充氣彈牀,讓小朋友一次跳過夠!(朱安妮攝) .砌積木(圖) 砌積木:大大小小的積木及車仔,小朋友想怎玩,全部由自己話事。(朱安妮攝) ■INFO Kiztopia香港將軍澳分店 營業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8:00 入場收費:周一至五$158/60分鐘、周六日及公眾假期$208/60分鐘 (包1位12歲或以下小童及1位滿18歲成人免費陪同入場) 地址:將軍澳唐德街9號將軍澳中心G35 購票:kiztopia.com.hk 查詢:2891 2037、2891 2038、6936 4663(WhatsApp)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楊天智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

詳細內容

家家有禮:弦樂融匯中西 樂韻慶回歸

香港弦樂團今年迎來成立10周年,國際知名小提琴家姚珏和指揮家葉聰將攜手合作,在「慶祝香港回歸音樂會——弦繫27載」帶領香港弦樂團,一同演奏動人心弦的樂章,呈現糅合中西樂韻的音樂盛宴。樂聲繚繞,不僅展現出音樂獨特的魅力,更能啟發孩子們對音樂的熱愛和創造力。 是次音樂會將包括3首著名中西曲目:中國知名作曲家朱踐耳的《節日序曲》結合西洋奏鳴曲式的結構與中國音樂,營造出強烈的民族節慶氛圍,樂曲分外歡悅;柴可夫斯基的《C大調弦樂小夜曲》則浪漫柔情,由4個樂章組成的曲目呈現了不同的情感和風格;挑戰度十足的貝多芬《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將由姚珏帶同名貴的斯特拉迪瓦里(Stradivarius)小提琴獨奏,展現豐富的經驗及紮實的技術。此外,150名不同背景的樂手及學員,將會共同演奏具香港特色的《東方之珠》,配合台下觀眾揮動的閃亮明珠,合作完成「東方之珠千人大合奏」曲目。 ■INFO 慶祝香港回歸音樂會——弦繫27載 日期:6月2日(周日) 時間:晚上8:00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 票價:$180、$380及$480 購票:bit.ly/44GTyE2 查詢:3575 9031 ■送「慶祝香港回歸音樂會——弦繫27載」門票 香港弦樂團送出「慶祝香港回歸音樂會——弦繫27載」門票予《HappyPaMa教得樂》讀者,名額10個,每人可獲價值$180之門票2張。(圖2) (圖2)(機構提供) 有興趣的讀者請於5月24日(本周五)中午12:00前回答以下問題,連同姓名、聯絡電話及地址傳至[email protected],即有機會獲獎,得獎者將收到專函通知。 問:請說出「慶祝香港回歸音樂會——弦繫27載」其中一首演出曲目。 整理:陳真紀、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

詳細內容

生涯規劃教育:情境教學 鼓勵為夢想奮鬥 進修/就業/享樂 小學生自選未來路

教育局自2021/22學年,建議小學在高小階段,逐步推行生涯規劃教育,目的是幫助學童更認識自己的志向、需要、興趣和能力,並從中培養他們正面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度。惟局方只提供相關的策略大綱,最終怎樣落地,才可收預期之效,便要考驗學校的功力了。有小學嘗試帶領學生「飛越未來」,讓他們以中學畢業生的身分,展開一場生命探索之旅,其間學生會經歷升學、就業、進修等不同路向選擇,校方相信,透過「情境教學」,更能激發孩子對未來的想像!   5月初,聖公會置富始南小學(下稱置始)的一群小五生,突然一夜之間長大了,每個人都中學畢業了,需要為自己的前途打算。向外闖前,學生先學習撰寫personal profile(個人簡介),大家都花了不少心思,詳列個人期望與目標、自己的強項、語文能力等。一切準備就緒,教師向每名學生派發小量金錢(遊戲鈔票)傍身,他們隨即四散,各奔前程。 校本教育活動 還學生「自由」 活動分為3大區域,分別是升學區、消閒區和工作區,站在人生交叉點,應往哪個方向走?想讀書進修、就業,還是選擇消費娛樂,全部由小朋友自己「話事」。這個「生涯規劃半日營」是置始的校本教育活動,今個學年已舉辦過2次,首次推出時,對象是小六生,而今次則為小五生而設,校長黃禮灝說:「我們都是刻意安排在小六、小五呈分試之前舉行的,目的是想鼓勵學生,要為自己的夢想奮鬥,並明白讀書的重要。」 黃禮灝(馮凱鍵攝) 負責統籌的主任香俊年說,這個半日營的最大特色在於還學生「自由」。「坦白說,平日在學校,同學們的確較少有選擇權利,頂多在小息時,可以自主掌控多一點;在家裏,我相信情况也差不多,小朋友在周六日的活動,往往都是由家人規劃好。因此,我們想在活動中,尤其在『升學規劃與管理』方面,能給予同學們更多自由選擇的空間。」 香俊年(馮凱鍵攝) 黃禮灝又指,雖然每個學生的起步點、獲分配的金錢資源都一樣,如何運用,則每個人可以有不同抉擇,但喜出望外的是,綜觀這兩次活動,都沒有學生選擇先去吃喝玩樂,「反而有男同學起初是打算『躺平』,但後來他發現了『始南超市』,兩眼發光,於是就馬上去讀書、搵工」。 消閒區多誘惑 明白享樂需先付出 他解釋,在消閒區分別設有「始南超市」和「始南俱樂部」,前者提供飲品和零食,後者則放置了數部Switch,學生只要「付款」,便可以入內吃喝和打機,「但想不到同學都沒有被這些東西引誘,反而不少人選擇先去打工掙錢,或者報讀『始南大學』,先增加自己的知識點,甚至爭取成為專業人士,獲得更豐厚的薪酬,之後才去享受和娛樂」。 「始南超市」同樣是學生努力工作的原動力,除即場享用,更有小朋友把靠自己雙手掙錢買得的食物,帶回家孝敬父母。(馮凱鍵攝) 辛勤工作掙錢,當然亦要好好享受,不少學生出糧後,都會到「始南俱樂部」打機。(馮凱鍵攝) 香俊年補充,由於活動的場景是仿照現實世界,若學生選擇升讀大學,便需要繳交學費,還要通過考試,才能畢業,假如成績不理想,亦需要另付學費重讀,「所以,如果同學太心急花錢去玩的話,之後便有可能不夠錢讀書,因此,他們需要學習規劃優次,我們也想藉此讓同學知道,當刻所做的每個決定,都會影響自己的前途,即最終能否做到dream job(夢想的工作)」。 在工作區,工種選擇十分多,有侍應、售貨員、秘書、教師、建築師、科學家等,但醫生似乎是很多學生夢寐以求的職業,活動甫開始,該招聘站已經大排長龍,直至教師提醒,投考醫生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學生才如夢初醒,急忙跑去進修。 體能要求:想從事紀律部隊,當然要有良好體魄,在穿上消防裝束的教師監督下,學生多認真地做掌上壓呢!(馮凱鍵攝) 科學家挑戰:科學家是今次新增職業,應徵者除了要懂得使用顯微鏡,還需組成「閉合電路」,雖然這項任務難倒不少學生,但喜見他們屢敗屢試,其志可嘉。(馮凱鍵攝) 地盤工人一職,主要是要求學生在禮堂不斷搬運椅子,學生可從中感受體力勞動工作的滋味。(馮凱鍵攝) 招聘設名額 醫生最搶手 香俊年透露,每個工種都有不同入職要求,當中以醫生的門檻最高,申請人需持有「始南大學」簽發的中文、英文、數學推理、常識及體育共5科的及格證明,並且曾經擔任救護員,才有資格去報考。不過,即使學生過五關斬六將,取得醫生所需的資歷,都未必一定可以如願,黃禮灝指出:「很多專業崗位,我們都設有名額,今次活動,便有一名男生,他立志做醫生,幾經努力終於達標,卻因滿額而夢想破滅,結果當場哭起來。其實這個也是現實,有時候,縱使我們有目標,但最後也可能會達不到。」 事前準備:不論是打算升學或投身社會,學生都需要先學習撰寫personal profile。(馮凱鍵攝) 除了醫生「爭崩頭」,全場另一個非常受歡迎、10分鐘內招滿4個名額的職業,竟然是牧師!作為一間基督教學校,黃禮灝和同工們都感到十分欣慰,「其實上一次(小六生涯活動)的情况都一樣,同學很熱中去做牧師。我相信,小朋友的想法很單純,成年人或許會從是否掙到錢、有無名譽地位去衡量是否值得投身某個行業,但孩子不會有這種價值判斷,純粹有興趣便去做」。他笑言,假如遊戲的玩法,是容許學生回家跟家人商量,說不定牧師一職,永遠都請不到人呢! 另一個有趣發現,是現今職場流行的slasher(斜槓族)風氣,也吹入了小學校園。黃禮灝稱,他負責面見來應徵做教師的同學,遇到兩名分別已是科學家和醫生的學生,於是好奇地問他們,既已擁有一個專業身分,為何又再來應徵教師工作呢?兩名同學不約而同答道,是因為想從事不同的職業,幫助不同的人。「我那個年代的人,很少人會這樣想的,原來新一代會覺得,從事專業工作之餘,還可以有其他副業的,我估不到現在的小學生,已經有這種想法。」 面試失敗自嘲輸家 教師引導反思 學歷水平高的學生,固然可以「人揀工」,甚至兼任多個專業職位,但條件稍遜的學生,出路就比較窄,香俊年印象最深刻的,是曾經有一名男生因為未能通過「始南大學」的成績評核而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為此感到不開心,並形容自己「讀不成書,是輸家」。「學生有這個不開心的感受,是超出我預期的,因為當初,我還以為小朋友只會視這個活動為一場遊戲,沒想過他們都會為面試失敗而感到失望、會反省。但從另一方面看,同學在活動中有不開心是好事,因為這樣才會有學習,而老師在debriefing(總結解說)時,也引導同學思考,讀書不成,是否就代表人生完結?是否便等於沒有工作可以做呢?這些信息,對小朋友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 「生涯規劃半日營」完結前,學生會分組,由教師帶領一起反思及總結經驗。(馮凱鍵攝) 從學生的回饋可見,今次置始的校本生涯教育活動,已達成學習目標及預期成果。(受訪者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