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失失在加家:為子女再次「移民」

不少人選擇移民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想給子女日後有更好的發展機會,而教育這個因素,更是選擇移民地點時其中一個主要考量。不少人常說在加拿大讀書沒有太大壓力,尤其是小朋友,功課少之又少,亦不需要應付大量的默書考試。其實這只是小學及初中的學習情况,一旦進入高中,他們面對的學習壓力會倍升,亦是身邊不少港人父母最為擔心的問題。 小學初中較輕鬆 高中壓力倍升 說到加拿大的教育,不同省份學習程度略有差異,而以Winnipeg為例,相比加拿大其他地方屬於較寬鬆,小學時的學習很輕鬆,就算在初中時候亦不會感受到太大壓力,當中主要原因是與香港教學模式上有明顯的分別。香港學校基本上需要根據教育局的課程去教學,有課本跟從,而內容上已有一定程度上的規限,教師必須跟從課本的內容教學,甚至出現趕課程的情况,這亦是我們經常說的「填鴨式教育」,學生未必能完全掌握一個單元,便必須學習下一個單元,而教師為了加深學生對每個單元的認識,只有投放家課令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以追上進度。 至於在這裏的教育制度,雖然有一定的課程規限,但並沒有指定的課本教學,因此教學的內容便取決於教師的教法。例如學校要求這個年級的學生要學加減數,但並沒有規限教師用什麼方法去教,因此可能會出現不同教師教的加減數算法有所不同的情况。而教學的深淺亦會隨教師的教法而出現差異,教師亦可因應學生的程度高低而加減內容的深淺程度。至於某一些能力突出的學生,例如算術能力較強,便可能利用校內學會或課程升班的方式,讓他們可以學習到更深的數學。 先甜後苦 入大學見真章 在這兩種教學制度,我並沒有覺得哪一種較好、哪一種較差,因為到了高中後兩者的優劣亦會明顯地呈現出來。其中香港教育制度屬於「先苦後甜」,優點是小時候已學習較深入的課程內容,因此進入高中後要學習不同的學科也相對容易,但缺點是從小要學習一些你沒有興趣的學科,而進入大學時也未必能用得上。至於這裏的教育則屬「先甜後苦」,優點是小朋友有一個相對壓力小的學習環境,而進入高中後便集中於自己有興趣的科目上,但由於課程並沒有統一,高中時便有可能需從頭學起,要吸收的內容會突然倍增,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進入大學。 而對於身邊已在加拿大住了2、3年的朋友,他們對於高中及升讀大學的情况更為憂心,雖然加拿大並不設大學公開試,入大學的準則主要是以高中的校內成績來定,但就算取得好成績,也並不代表能進入心儀大學,尤其是排名較高的大學。主要原因是溫哥華、多倫多等其他大城市的教學標準相對會比這裏高,程度也較深,加上部分城市的初高中學校都會採用更有系統的課程教學,例如在Ontario會採用OSSD(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Diploma)這一套課程體系,而部分大學更要求學生須持有OSSD學歷才能取錄,這亦直接影響了我們這裏的學生在考取其他地方大學時的選擇。 由於這個原因,不少朋友都準備搬省,為子女提供一個更有競爭力的學習環境,而我們常笑說搬一次省跟移多一次民也沒有太大分別,除了省卻取得當地居住權的步驟之外,基本上其他事項都要重做一次。費盡心力,最後只是希望子女有更好的環境及條件成長。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6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荒失失在加家:從電視劇中反思教育

去年在VIU TV上播放的《那年盛夏我們綻放如花》,令人留下深刻印象。這部以超現實手法帶出教育問題、人性善惡的電視劇,當中不少學校情節都似曾相識,引起不少共鳴。其實教育問題一向是韓劇、日劇等其中一個熱門題材,不過今次想推介一部內地電視劇《鳴龍少年》,我覺得十分值得家長陪同步入青少年的子女一同觀看。 《鳴龍少年》名校逆襲班 《鳴龍少年》是一部在湖南長沙拍攝,於去年12月在央視播放的長篇校園劇(DVD版30集,TV版32集)。故事講述一間入大學率超高和另一間入大學率超低的中學合併,校方為了令成績較差的學生也在高考取得佳績,於是聘請了一度退隱的金牌補習天王雷鳴(男主角),並額外開設「十一班」,稱無論成績有多差,都可用一年時間「逆襲」上清北(清華、北大),甚至以學費全免作賣點來吸引學生報名。 只花一年便考上名大學,本身成績好的學生只當是「旁門左道」;成績差的亦不加理會,甚至連與男主角一同營運十一班、負責學生心理輔導的女主角桑夏都表示:「考大學才有好出路的想法,在這個社會已經落伍了!」幾經波折下,終於找到5個背景與性格各異的學生:父母雙亡的窮家子李燃,受後父百般欺凌只想盡快嫁人的程雨衫,曾遭校園暴力的口吃學生禹洋,受家庭壓力要靠作弊維持成績的江晴朗,以及來自鄉村的邊曉曉。故事便圍繞着這一年高考,老師、學生與家長所發生的事。 為什麼要上大學? 《鳴龍少年》主要以寫實手法拍攝,刻劃學生面對重要的大學考試時的心理狀况及家庭問題,不少十分值得家長們反思。還記得雷鳴首先教學生的並非如何答題、課程重點,而是解答一個重要疑問:「為什麼要上大學?」不少人不上大學也能賺大錢,上大學是唯一出路嗎?這個道理在成人社會很容易理解,但要入世未深的學生明白卻不容易。於是男主角特別在招聘場內租了一個攤位,由這5名學生充當面試官,從中體會學歷在尋找工作上的重要。 為了令學生了解家庭與習慣對學習的影響,男主角特別安排十一班學生在學校留宿數天,過着優材生的學習方式,然後再回家對比,以了解到自己與優才生在學習環境上的不同。還記得主角一句明言:「優材生的家長都是時間管理大師!」令我記憶尤深。在一整年的學習過程中,有些因素學生可以克服,但亦有一些因素卻只能接受,無論是內地或是香港的學生都同樣需要面對。 當然片中亦有不少大路內容,例如教師如何付出心力,如何扭轉學生與家長的觀念等。但這套劇的拍攝手法相當有水準,同時也添加不少誇張的教學手法,例如在課堂「唱K」學英文等,都增添了不少娛樂趣味,引人追看。看完《鳴龍少年》,不期然令我想起另一套在去年中播放、以科幻手法講述教育問題的日劇《最好的老師》,當中女主角以更具衝擊力的手法去面對校內欺凌的各種問題,究竟在現今社會上這樣的老師又有幾多個呢?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9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荒失失在加家:不要養成「課金」習慣

剛剛在1月初迎來小兒的13歲生日,今年有不少朋友的子女及兒子的同學參加生日派對,也讓他收到不少生日禮物。與過往收到玩具為主的禮物不同,今年收到最多的竟然是一個網上遊戲平台的點數卡,對於愛打機的兒子來說,當然十分稱心,不過對於身為父親的本人來說,又有另一種看法。 要為一名步入青少年的男孩準備生日禮物,對於身邊的朋友來說的確有一定難度,主要原因是他們大部分都只有女兒,而且不少都是10歲以下,他們並不了解青少年喜好,所以得知小兒愛玩某平台的網上遊戲後,便覺得以這個平台的點數卡作為生日禮物,是最好選擇。 我一向都沒有禁止兒子玩網上遊戲,因本人都是「game迷」,更重要是他身邊不少同學都愛玩這網上遊戲平台內的不同遊戲,他會和同學一起打機,作為學校以外的另類社交,只要不太沉迷,我也不會反對;加上這個網上遊戲平台的遊戲主題及玩家年齡大多偏向於青少年以下,也不用太擔心會遇上不良分子,對於父母來說比較放心。 不過,玩遊戲歸玩遊戲,說到「課金」行為,我並不贊同。在小兒生日之前,我們也曾討論過課金問題。事緣他想入手遊戲中一件比較罕有的道具,而這件道具需要花費不少時間才能取得,但若課金便可立即得到,他想用做家務取得的零用錢入手這件道具。此時,作為有數十年「game齡」的本人,便和他分享了一點課金的經驗。 課金易成習慣 千金散盡難復來 還記得智能手機剛盛行時,我對其中一款以日本知名機械人動畫作主題的online策略遊戲頗為着迷,更有不少同事和我一起玩這款遊戲,而遊戲其中一個任務是需要每個星期不停打相同幾個關卡取得零件組裝新機體,或是課金抽取相關新機體。由於新機體有利下一個新關卡通關,因此我們每星期也耗費4、5天時間來完成新機體。但始終花費時間太多,因此我亦開始有了課金念頭,覺得既然是一款免費遊戲,課一點金支持開發商並不過分,加上過往玩家用遊戲時都會買遊戲卡帶,自問亦算是自制能力強的人,便覺得課金是一種相對合理的行為。 但我後來發現不知不覺已在這款遊戲花費近千元,遠比以前買一款家用遊戲多,同時亦只玩大約半年便「棄坑」。而online遊戲與家用遊戲最大分別,在於後者能二手出售取回部分金錢,但前者能取回「成本」的手段並不多。而且當你一旦試過課金甜頭後,便會將課金行為合理化,例如「每個月限制花費金額便不算過分」、「今個月花多了,下個月花少一點便可」等,這種心理不知不覺將課金行為變為習慣,也不知不覺把金額慢慢提升,但當不再玩這款遊戲後,卻可能沒有任何回報。 買道具炫耀 = 用錢買優越感 自此之後,我便堅持不會再在online遊戲課金,這亦是我教導兒子玩遊戲的其中一個基本原則。課金取得的道具能讓玩家向朋友炫耀,令自己更有成功及優越感,但這種用錢買回來的優越感,我並不想在沒有經濟獨立的青少年身上出現,始終他們的自控能力不及成年人,沉迷這種用錢換來的快感,並不是一件好事。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4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又到買禮物的時候

一年一度的聖誕節即將來臨,作為西方「大節」,在12月初開始便看到不少家居門外添加了聖誕裝飾,相比早前另一個「大節」萬聖節,在聖誕節不少本地人願意花更多金錢及心思做準備,因為好多萬聖節的裝飾在過完節不久便立即拆除,而聖誕節的裝飾可放較長時間,過了年才拆。 準備聖誕禮物最頭痛 大節當前,除了要為家居裝飾之外,另一件要事相信就是買聖誕禮物,為即將舉行的聖誕派對交換禮物環節做準備。在近兩年的聖誕節前夕,我們都會與一些香港移民來的家庭舉行派對,而買聖誕禮物給小朋友抽獎,有時都頗為頭痛。首先是參與派對的小朋友年齡分佈頗為廣闊,由5歲至13歲都有,基本上很難找到一份禮物是可以完全滿足他們,加上當中雖然大部分都是女孩子,但亦有少數男孩子,所以不能選擇一些太偏向男孩或女孩的禮物,以免他們失望落空,因此更多人選擇一些相對中性的禮物,皆大歡喜。 除了要準備聖誕禮物之外,年底亦有不少小朋友生日,所以買聖誕禮物的同時,也需要為這些小朋友準備生日禮物。相對於聖誕禮物,準備生日禮物較易,因為可事先向對方家長探一下口風,了解小朋友的喜好。還記得之前有個家長提出,如想買生日禮物給他的小朋友,最好是買書。在香港,生日送小朋友一本書,而對方長輩在場的話,相信定必會令他們不滿;不過身在外國大家都變得百無禁忌,只要小朋友真的喜歡而並非父母的一廂情願,也未嘗不可。 收禮物一定開心? 說到這裏,我心中不免產生一個疑問:小朋友收到禮物便一定開心?如果以我兩個小朋友來看的話,未必一定「是」,相信這個問題的答案要看小朋友的性格而定。以小女為例,她的性格偏向「貪新忘舊」型,雖然家中有不少玩具,但去到超級市場購物時,總會要求獨自到玩具區遊覽一番。所以當她在聖誕節、生日等收到新禮物,當然會表現得很開心,也會急不及待地拆禮物。 至於小兒,從小到大對玩具的愛好沒有這般強烈,還記得小時候我送了一盒機械人的組裝模型給他,但幾個星期都沒有動過,最後還是要我和他一起組裝才有成品出現。而現時家中仍有不少他在年幼生日時,由長輩出錢並由他自己挑選的玩具放在一旁從未開封,就算是近年收到的生日禮物,他都甚少會立即打開拿出來玩,事隔半年、一年後才拆開的都有不少。雖然他對禮物的興趣不大,不過每年問他是否想舉行生日會,他都會回答:「想!」在我角度來看,他是比較想和朋友一起玩,多於收生日禮物。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9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沒有壓力的校內評估

不經不覺孩子開學了近兩個月,而在開學之初的指定動作,就是學校為學生準備的校內評估,今年正是小女第一年進入middle school(類似初中),因此作為父母的我們也有點緊張。其實無論是來加拿大之前,或是到了加拿大之後,都經常聽到身邊的朋友說,這邊在初中前都沒有考試,但究竟小女的學習是否跟得上進度?在學校有沒有專心聽課?都希望在這次的校內評估得到答案。 教師自訂教學內容 每個地區的學校做法或許有所不同,但根據我在Winnipeg兩年多的生活,無論是小學或是初中,每年開學後第一個月就會設為期兩天的校內評估,全校學生有兩天假期,只需要在指定時間回去學校做一些小型測驗便可,內容主要是圍繞上一年學過的知識,看看學生吸收了多少,好讓新一年的教師能制訂這年的課程內容。或許香港家長會有點奇怪:「為什麼要這樣做?」最主要原因是在Winnipeg這邊,雖然每一個年級學習的內容會有一定指引,但不會像香港一樣,有一本教科書給學生學習,而是由教師自己制訂教學的方式及內容,因此不同的教師教學上也有不同,學生能吸收到的知識自然有所不同。 就好像上年,小女與一些香港朋友的兒女同讀一間小學,有些孩子每天都有功課需要回家做,有些需要回家後透過指定應用程式看書,亦有一些教師不會給學生任何家課,由此可見不同班級的學生進度會有所不同,新教師接手時更難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知識水平,而校內評估便正好可以給教師一些參考。 雖然說是評估,但教師既不會提供考測範圍,也不會要求學生回家好好溫習,更不會將學生成績上報政府機構作評核。在評估完成後,家長會得到一份由負責教師針對學生的學習水平而提出的簡單評語,例如需要看多一點書、認識多一點生字、加強寫作能力等。每年在校內評估之後,學校都會安排家長日(其實是在放學後舉行),家長可因應子女不同學科會見相關教師,或會見班主任,了解在學校的情况。 大學「易入難出」 小朋友在一個既沒有考試,也沒有功課,每年只做一次校內評估的地方讀書,相比在香港讀書,的確是輕鬆了不少,但實際上對子女的成長是否最好?我個人認為不一定。以入讀大學為例,在這裏入讀大學是不需要考公開試,只會根據校內成績作為大學收生標準,因此本地生入讀大學其實並不困難,反而是能完成課程才是最困難的地方。不少以讀書移民方式到來的朋友都親身體驗過,要在不同學科上「過關」並不容易,因此會以「易入難出」來形容;而對於自小在這邊習慣了沒壓力學習的學生,可能在高中時已抵受不了學習壓力而放棄,更不會考慮入讀大學,這種情况在本地人中並不罕見。作為家長可以做的,只希望子女打好根基,在他們升上高中時能跟上課程進度,好好向前邁進。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4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一場相隔6年的重聚

在9月開學之際,由於我和兒子、女兒都要辦美國簽證,所以我們一家去了Vancouver一個星期。在這個短短旅程之中,原本沒有計劃什麼特別行程,但到了Vancouver兩天之後,我太太的一個facebook朋友突然找她出來敘舊,而這個朋友就是我女兒在香港讀幼稚園時同學的媽媽,故為女兒帶來了一場相隔6年的重聚。 「細B」女兒與「大B」朋友 其實當太太跟我提起這個幼稚園女同學的名字時,我對這名小女孩是有一點點印象的,因為我女兒當年進入幼稚園時,屬於「細B」,所以自理能力比同年級的小朋友差一點,而這個幼稚園同學則屬於「大B」,很多時她都會幫忙照顧我女兒,也漸漸成為了女兒的好朋友,當年聽到女兒講述學校經歷時也會提及她的名字。不過,當年兩家人大多在一班家長聚會時才會見一兩次面,主要是通過幼稚園WhatsApp群組及facebook聯絡,女兒離開幼稚園後大家也一直沒有再見過面。 幼稚園同學一家到了加拿大大約一年多,對方父母剛好看到我太太放上facebook有關Vancouver的飲食帖,便想為這兩名小女孩來個重聚,讓她們重溫一下當年幼稚園的故事。不過,她們上幼稚園時距今已有六七個年頭,我們跟女兒提起這名同學的名字,她也沒有太多印象,反而今次的相聚,成了兩家父母互訴女兒在加拿大學習的不同之處。 Vancouver生活 少用英語 在席上,幼稚園同學的媽媽提及女兒在當地的學習最大難題是英語,還為女兒安排英文補習班,但移居Winnipeg的我們,卻沒有聽說過小朋友有英語上的問題。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她們居住的地方,是華人聚居之地,所以無論是學校同學或是日常接觸上,都較少用到英語。但在Winnipeg,無論是同學或是日常生活都主要使用英語,英語使用頻率相對較高,在學習英語上也相對容易。 當然英語的進度較好,並不代表有什麼優勢,就像在席上幼稚園同學一家笑指,就算在加拿大住上數年甚至10年,去旅行的目的地應該都不會選去Winnipeg。問我在當地有什麼值得遊覽的景點,我一時也想不到。而升學方面,大部分加拿大名列前茅的大學學府都位於Vancouver、Toronto等的大城市,在升學上明顯是這類知名大城市更具優勢。而且由於升學上的競爭較大,在Vancouver及Toronto的中小學學習環境相對Winnipeg嚴謹,這亦是不少身在Winnipeg的港人在搬省時其中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在現階段,我們一家還未有搬省的準備,但日後會不會隨着兒女的長大,考慮移居到另一省,實在是很難說得準!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9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突如其來的新成員

今年我們家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暑假,原因是我們參加了一個交流生活動,有一個日本小朋友在我家寄宿3個多星期。這名14歲的男孩名為慎也,在這個暑假成為了我家暫時的家庭成員,也成為了我12歲兒子的好朋友。 日本男孩 暑假寄宿 說回這個活動,其實是由一個曾在日本教學的加拿大人及本地的日本協會所舉辦,每年暑假都會有一些日本的小朋友過來居住一段時間。和一般的交流團不同,這些小朋友並沒有固定活動,主要是與寄宿家庭一起生活,以體驗當地生活為目標,同時亦可訓練一下他們的英語交流能力。而為了令他們更容易適應,除了要配對寄住家庭中小朋友的年齡、性別外,亦要求日籍小朋友與當地小朋友住在同一房間。 由於疫情關係,這個活動已停辦了2年,而慎也是在12歲時申請的,也是申請者中年齡最接近我家兒子的小朋友。在他還沒有從日本過來時,我們一家都覺得日本人十分愛整潔,我家會不會太過凌亂呢?日本人的飲食文化不同,又會否令他不能適應呢?這些問題隨着他的到來,發覺是我們太多心了。 愛甜不愛菜 加家規防偏食 慎也初到我們家,看似是一個內斂的小朋友,說話並不多。由於他在日本經常打籃球,因此最初主要活動都是出去我家對面的籃球場打波,不過不到一個星期,就發現他和我家,甚至一般的香港小朋友的生活習慣並沒有太大分別。他說話不多是因為怕用英語溝通,在多番鼓勵下也漸漸開始多說話,最後離開時我發現他比我家兒子更愛說話;而他也和我們對日本人的理解有所不同,房間的衣物總是散落一地,愛吃零食多於正餐,其實和一般的小朋友沒有什麼區別。 還記得慎也剛到我家時,曾問及我家有什麼house rules需要遵守,當時是沒有,但在共同生活了幾天之後,我們給他加上了一條house rule,就是一定要吃蔬菜,因為他完全不吃蔬菜。而入屋時也有問過他有什麼是不吃,他說沒有,結果原來他不吃生番茄、粟米、蝦等,最愛吃炸雞、薄餅和漢堡,更愛吃甜食,因此每次一聽到出去吃薄餅、漢堡和雪糕,他都會興奮得整個人彈起來。 為了令他的生活不會太沉悶,每個星期六日都會安排活動,包括去露營、戶外噴水池、戶外泳池、商場、夏令營等,有時也會到其他香港小朋友家玩耍。還記得我有個朋友跟我說,他認識的日本小朋友都是很有禮貌的,但慎也入屋不叫人。我只能夠說,作為一個暫時離開了父母的孩子,其實只會變回一個普通的小朋友,一般小朋友會有的問題,他都會有,而不是因為他是日本人,就不會出現,我當然亦會提醒他要有禮貌,但不能因為他是日本人,就將他們國家的文化放到這個小朋友身上。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4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夏日森林露營

夏天其中一個家庭活動,就是野外露營,讓小朋友多接觸大自然,減少接觸「電子奶嘴」。我們最近便與一班朋友去了在Winnipeg北面約兩小時車程的Hecla,此處除了是露營熱點之外,也是釣魚和駕船出湖的好去處,每逢星期六日,都有不少人專程駕車到這裏參與不同的戶外活動。 小朋友化身「魔女」 在加拿大曼省,大部分營地都在森林之中,每個營地都有樹林包圍,私隱度十足;同時營地上大多設有一些小型遊樂場,可供小朋友玩耍。我們當日差不多下午2時多才到達目的地,正當一眾大人還說昆蟲多得嚇人,忙着準備燒烤爐為晚餐做準備之際,小朋友們已發揮他們的適應力,急不及待到樹林旁邊探索一番,還想出了意料之外的「新料理」。 在加拿大野外,經常會看到一些莓果,其中一種最常見到的莓果名為越橘,是一種紅色小顆粒,外形有點像黑莓的果實。作為香港人的固有概念,野外果實不應隨便拿來吃,不過有一次我去釣魚時遇到一些加拿大人,他們採集了這些越橘,更熱情地請我吃了一點,才發現這種甜中帶酸的果實原來也不錯。 這些越橘當然也逃不過一眾小朋友的眼睛,不同年紀的小朋友都開始走去收集這些果實。家長們看在眼裏,叮囑他們不要吃,但小朋友們當然不會就此罷休,於是開始準備為這些「食物」加工。首先有人拿出了一個小水桶,想要拿去裝滿水,不過他們都是8、9歲的小朋友,不夠力氣拿起水桶,結果把水倒滿一地。年紀較大的小朋友眼看如此,便上前幫手再次盛水,然後把水桶放好。 自備小龍門 一對一比賽 之後一眾小朋友開始把收集好的果實都放入水桶裏,再隨地執一條木條攪拌着,這就是他們特製的「夏日果汁特飲」。旁邊的小朋友看着,發現只有紅色,顏色不夠吸引,再隨手加些葉片進去,提升鮮艷度。在小朋友眼中,他們都成為了小廚師,不過在大人眼中,他們更像在提煉謎樣藥品的小魔女吧!幸好這班小朋友都算懂事,沒有叫父母們過去嘗一口,否則都不知道可以怎辦。 其實作為父母,都知道營地裏沒有什麼設施給小朋友玩,所以都準備了不少東西,例如吹氣氣球、排球、足球,有家長還特別帶了小型龍門,準備與小朋友一對一對賽。不少小朋友玩得樂此不疲,到吃飯時也只是吃了一點點,便急不及待繼續去玩。雖然在野外露宿比起在家辛苦,做飯也不及家中方便,但能讓小朋友發揮創意、活動身體,也是不錯的體驗。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7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家教會是重要橋樑

相信家長都聽過「家教會」,其角色是「促進家校溝通,建立伙伴關係」,不少家長都有參與過它們舉辦的活動或成為當中的義工。在香港時,因工作繁忙,我和太太都沒有參與過家教會的工作。到了加拿大之後,我太太在機緣巧合之下參加了小兒學校的家教會,當中有不少值得分享的事。 籌組文化節 促進彼此了解 家教會是家長與校方的一道溝通橋樑,而在我太太還未加入家教會之前,我對這個組織的印象就是日劇中能左右學校令不受歡迎學生退學、讓教師們聞風喪膽的組織……當然實際上家教會的權力不會那麼大,這種戲劇效果有誇張成分,實際上它的角色就是協助學校提升與其他家長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以及幫助處理一些學校非教學事務。 事緣於大約4個月前,有一名香港朋友,她的兒子與小兒於同一間學校就讀,而她在該校家教會負責財務工作,但由於本身的工作關係,不能兼顧家教會工作,所以引薦了我太太進入家教會代替她。工作上主要是處理家教會的財務事宜及定期向成員報告財政狀况,而每次開會除了有家教會的成員外,校長及負責的教師都會出席。而家教會亦會定期在學校假期舉辦一些活動,好似我太太加入時,便正籌組一個多元文化節,不同成員在不同班房介紹不同國家的文化,同時也會免費提供不同國家菜式和食品,務求令不同國籍的學生了解同學們的文化背景。 是次活動在較早前圓滿結束,而我太太則負責介紹日本文化的環節。活動吸引了不少家長與學生參與,也有不少社區居民到場參觀,雖然人流算不上是「水泄不通」,但也算是「門庭若市」。而在活動結束後,成員們在會議上也作出了反省,例如宣傳有點不足、部分食材準備不夠等,但整體而言校方及家教會成員都滿意今次的活動成果。 多溝通 營造理想學習環境 而在最近一次家教會的會議,其中一個議題是準備下一次的活動,成員提出了不少意見,校長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指出更早之前曾經舉辦過一次類似小型市集的活動,由於涉及金錢上的交易,不太想在校內舉行。而會議上也有一些成員提議舉辦一些了解社區文化的活動,但由於臨近選舉,容易影響參與者的政治取態,因此也被校長拒絕。 另外,校長亦在是次會議提出,除了舉辦活動及協助學校處理部分非教學事務之外,究竟家教會的角色應該是什麼?其他學校的家教會又會做什麼?相信這個問題除了校長想知道之外,不少家長都想知道,始終作為學校與家長之間的重要橋樑,而之間還有最重要的學生及兒女存在,令到學校的環境更加適合教學和孩子成長,才是最重要。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1期]

詳細內容

荒失失在加家:夏天出生的孩子更幸福?

在Winnipeg經過復活節一場大雪之後,氣溫漸漸提升至0℃以上,地上的積雪開始大量融化,學校教師亦與學生提及加拿大的春天正式來臨。相比上一個暴風雪式寒冬,今年春天提早來臨,亦是一班家長開始計劃夏天活動的時候。對於身處Winnipeg的人來說,夏天最佳的活動就是戶外活動,畢竟半年寒冬般的生活過後,也只能把握有限的夏天才能到戶外玩。 生日派對可選戶外 親近陽光 提到夏天,我和朋友聊天時不時會說在夏天出生的小朋友特別幸福,因為當他們要舉辦生日派對時,可以選擇的地點相對較多。冬天出生的小朋友要舉辦生日派對,都只能在室內,大多是選擇playroom這類容納人數夠多又能提供小朋友玩樂設施的地方,始終在0℃以下長時間於戶外實在不太可行;相反夏天舉辦生日派對,便多出了戶外一個選項,讓小朋友有更多空間跑跑走走,也可多親近陽光。 公園社區中心出租場地 最近有朋友要為家中5月出生的兒子籌備生日派對,並準備在附設燒烤場地的公園舉行。想在公園舉辦生日派對,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預約場地。基本上無論是在公園燒烤或是佔用地方舉行私人活動,都需要到政府網址預約,而網站內亦有不同面積的場地可供選擇。上年有小朋友的生日會便預約了一個近3000呎的大草地,小朋友們除了可在草地上踢球、放風箏外,家長們亦可到旁邊的釣魚點釣魚,而場地上也提供了兩個燒烤爐可供使用。 除了公園之外,另一個值得考慮的便是社區中心,在Winnipeg市內其實有大量的社區中心,而部分面積較大的,亦有提供場地出租服務。在這裏的社區中心大部分都設有戶外公園或溜冰場(戶內或戶外),後者可在租場時一併預約。早前另一個香港朋友便租用了社區中心的室內籃球場作為生日派對場地,同時預約了1小時的室內溜冰場供大人及小朋友玩。這個場地最大優點,是相比playroom有更多遊戲可供選擇,例如小朋友可一起玩多人跳繩、大人和小朋友一起打籃球等,相比在playroom時家長們只能呆望小朋友直至活動完畢,更能達到親子目的。如果想小朋友玩得更盡興,可加錢預約大型充氣滑梯、彈牀等玩意。 派對陣容逐年升級 舉行生日派對,主要目的是想小朋友開心,也能讓他們的朋友可以一起慶祝;而作為家長,看到自己的小朋友開心,也樂得為他們辦派對。不過,當派對完結,家長都有一個疑問:是不是有必要每年都舉行?我身邊不少朋友為子女舉辦的生日派對陣容,每年都有「升級」的趨勢,例如部分子女要求特定「主題」,而家長為了迎合小朋友喜好而買入不同的佈置物品,亦要準備不同食物,更有家長籌備時間足足花了一個月,究竟下一年又會有什麼「mission」出現?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