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學堂:孩子投訴父母偏心,怎麽辦?

相信育有多於一名孩子的父母總會遇過孩子認為父母偏心、不公平的情况,即使父母怎樣努力地公平對待每個孩子,如購買一樣的衣物、玩具或食物等,但總會有孩子投訴:「為什麼哥哥的茶點比較多?」、「為什麼弟弟的蛋糕切得比較大?」、「為什麼媽媽總是照顧妹妹多一點?」、「為什麼爸爸媽媽總是稱讚姊姊比較多?」若父母每天都要處理這些投訴與衝突,容易感到疲於奔命。各位家長在收到這些投訴時,可先想一想孩子在投訴背後,表達着什麼信息?

投訴背後是孩子的需要

孩子投訴時,其情緒及說話或許正在向父母表達自己的需要。例如當姊姊提出:「為什麼妹妹可以玩玩具,不公平!」表面上姊姊是表達玩玩具的要求,但背後她或許看到媽媽陪伴妹妹玩玩具的情景,渴望得到媽媽的陪伴,同時為自己沒有得到同樣的陪伴感到傷心或不安,以憤怒方式表達情緒。因此,家長收到投訴時,可先從情緒感受了解孩子背後的信息,如問:「看到妹妹正在玩玩具,你感覺怎麽樣?」如果孩子未能表達感受,父母可以描述孩子的表情以協助他說出感受,如說:「我看到你的眉頭皺起,嘴巴也扁起來了,是覺得傷心嗎?」從孩子的情緒着手,再了解他背後的需要,如問:「有什麼令你感到傷心難過?」逐步釐清孩子的需要。

安排特別時間 單獨相處

每個子女也是特別的,年齡不同,喜好和個性亦不同,父母其實難以做到完全公平。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其獨特的重視及愛,有助孩子減少與兄弟姊妹比較或投訴。父母可嘗試每日安排或製造「特別時間」給每個孩子,例如運用接送放學、洗澡、外出購物等日常的機會,單獨與一個孩子相處,並命名該時間為「_ _的特別時間」或「_ _的特別約會」,讓孩子了解到這是他獨有的,讓他感受父母專一的陪伴和愛。

最重要的是讓孩子看見愛、感受愛。雖然問題未必會迎刃而解,投訴或會持續發生,但鼓勵各位家長花更多耐性了解孩子背後的心聲,並持續給予孩子獨一無二的陪伴。

文:李藹琳(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助理主任幹事)、雷欣慧(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助理主任幹事)

作者簡介: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文化承傳、康樂體育等發展,彰顯「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服務精神。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