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鬆一ZONE:「你係阿哥,讓吓佢囉!」

「你做家姐嘅,咁都同佢爭?」 「你咁惡對細佬做乜啫?佢唔識吖嘛!」 「你係阿哥嚟㗎,咪讓吓佢囉!」 「你兩個再嘈,我一齊罰晒!」 「點解你唔學吓你哥哥咁勤力呀?」 以上說話,是否好耳熟呢?父母曾脫口而出,也不足為奇!當然,明白父母說這些話的背後原因,是希望盡快平息兄弟間的干戈,用激將方式意圖鼓勵孩子上進……可是帶來的結局,總是適得其反——加劇手足之間的敵視情况。 父母言行不一致 惹偏心投訴 有時父母因孩子性別、年齡、眼見哪個較可憐等情况下產生錯覺,孩子一定正是被對方欺負,例如「佢係女嚟呀嘛!」、「佢仲細啫!」、「佢喊緊喎!」此外,父母在說話和行動上,都會出現不相符的情况,這邊說:「我兩個都惜!」那邊廂,行為上卻現真章——對大的要求嚴謹,要求他自己做;對細的則寬容對待,找多個理由為他開脫。這些無疑也會影響手足之情。 培養「手足情」必要做的3件事: 1.持守相同標準 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會計算的。父母若稍為傾側在某方孩子身上,另一方隨即響警示——偏心——潛台詞就是「你不愛我了」!為避免孩子過多無謂揣測,父母宜持守相同準則,在公平尊重的原則下,在大家面前清楚表明父母一致的要求,不會厚此薄彼,清晰講解安排和處理方法。或許個別孩子在失意時,父母給予安慰,又怕換來另一方孩子的嫉妒,父母不妨在慰藉孩子的同時,亦鼓勵其他孩子設身處地去理解,明白對方的困難,而予以支持和鼓勵。這才是一家人嘛! 2.主動滿足孩子的愛 與其令孩子感到被忽略,而用爭寵或不當行為來吸引父母眼球,父母倒不如主動給予孩子「注視」,甚至「重視」。前者是最起碼的留意和回應:「我見到你好努力做功課。」而後者則是情感和行動上給予關愛和珍惜:「如果太攰,先休息一陣!」然後輕拍他肩頸。 3.積極建立「手足情」 融洽關係不會無端端出現的,就算人倫關係亦然。孩子不會因為血緣,或者大家有共同姓氏的關係,就會親密和諧。反而雙方處於共同的成長空間,會在僅有資源下,互相比併較勁。父母期望孩子相親相愛,就需為他們多建立平台,刻意製造機會——遊戲、合作、商量……透過玩樂,建立彼此開心的氛圍;合作辦事,就會發現大家的強弱點而遷就配合;在傾談討論中,才會發覺彼此有不自知的盲點,有商有量,取個大家都能夠接納的共識。 點•醒•家長 手足相爭,大家都是在競爭有限的資源,以及父母對自己的專注和愛。家庭是社會的微型縮影。孩子在家人相處中,縱使彼此間有執拗,也是人際相處的一種練習。現實上,父母不妨靜心細看,孩子喂哇鬼叫、開心扭作一團的場面,總比互相拉扯吵架的情况更多! 文:李淑輝(慈慧幼苗教育主任、資深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慈慧幼苗」是一所致力拓展0至6歲幼兒培育及發展的慈善機構。透過互動資源平台及專業的家長教育培訓課程,教育公眾正確的育兒知識,啟導幼兒建立正向思維與正面價值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0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