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成長總有一些傷痕

在電影《奇蹟男孩》裏,飾演母親的茱莉亞羅拔絲對天生臉部有缺陷的兒子說﹕“We all have marks on our face. This is the map that shows us where we're going, and this is the map that shows us where we've been.” 當時在電影院裏,這句充滿睿智的對白直入我的心田。人的一生,尤其在成長階段總是誠惶誠恐,摸着石頭探索前路;或因道路崎嶇波折,或因粗心大意、莽撞自負,我們難免跌得焦頭爛額,在身上留下大大小小的傷痕。

今天出席了一個中學畢業禮,主講的周松崗先生正好給畢業生講述了他成長的一些傷痕。

1968年,即五十年前,周松崗像今日畢業的同學一樣,戰戰兢兢坐在禮堂裏,因為再過一個月他就要到美國升學。十七歲的他從沒離開過家庭,從未踏足美國,英語也只是看得懂、聽不明。但他鼓起勇氣,像離巢獨立的小鳥,振翅高飛十萬九千里外的彼岸。

在那個年代,很多香港青年去留學,父母大多只能供給部分費用,不少留學生都要趁暑假工作掙錢,籌措下一年的學費。1971年夏天,周松崗去了東部麻省一個小鎮打工,挨家挨戶推銷百科全書。這種工作,今日喚作「洗樓」或「洗街」。他每天拍五十戶的門,大概有五分一,即十家人讓他入屋,然後會有四家買書。他每售出一本賺十美元,每日可賺四十美元,一個暑期六十日,便可賺到二千四百美元,足夠下一年的學費和住宿費。

每日被拒數十次 曾遭人放狗追

周松崗口齒伶俐,銷售能力不弱,但仍要面對經常被人拒絕的困境。他每日被人拒絕至少數十次,方法層出不窮,有人一言不發,有人大力關門,有人破口大駡,有人恐嚇報警,更有人放狗追他。那個暑期,他一共被人拒絕了大約二千多次。被人拒絕的感覺相當難受,尤其對一個自幼受家庭呵護備至的年輕人。周松崗自言當時弱小的心靈深深受創,多少次他蹲在街角發呆,想要放棄,但心忖若不繼續下去就無錢開學,於是咬緊牙關堅持,最終得償所願,賺到二千四百美元。

有決心就可渡過難關

五十年匆匆流逝,徐徐回望,今天成就非凡的周松崗勉勵畢業生,人的一生不一定一帆風順,但當人身處逆境,適應力往往會出乎自己意料之外。難忍之事仍可堅忍下去,在乎立定決心,有決心就可渡過難關。

自那個暑期之後,周松崗更有信心去嘗試似乎不可能的事,因他深明不嘗試就永遠不會成功。

隨着社會愈來愈富庶,物質享受愈來愈豐裕,今天年輕人接受磨練的環境和機會也愈來愈少,這是社會進步帶來無可避免的事實。但作為家長、老師,我們也要自省是否太過保護溺愛孩子,怕他們流血受傷,急不及待把孩子身邊所有責任和逆境一一移除,剝削他們變得更堅強的機會?孩子總有一天要離巢獨立,在漫長的人生中,要經得起風吹雨打,成長中的一些傷痕還是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