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拼圖:冇衝突,是關係破裂致命傷?

早前,筆者一個朋友的丈夫輕生了,遺下了太太和年幼女兒。我的腦海裏湧現許多不明白,想起跟朋友的丈夫在幼稚園碰面的畫面,他總是風雨不改的在門前空地等待接送孩子放學,我們偶爾會點頭打招呼,然後默默地等待孩子們放學。他看似擁有幸福平凡的家庭生活,想不到最後竟選擇離開世界。 有一晚我如常放工去接孩子放學,遇上了那個朋友,我上前給她一個擁抱,給予她最大的慰問。朋友跟我分享,她跟先生沒有發生過衝突,每天過着平凡的家庭生活,想不到他原來感到如此痛苦,甚至希望離開世界。她想起早前我分享過的短文〈冇衝突是分手的致命傷?〉,提及有部分情侶選擇分手,並非因為發生衝突,反而他們從來沒有出現過爭執或衝突。文章讓她感受非常深刻,明白到她與先生從來沒有爭執,或許只是因為先生一直將情緒和心事隱藏,直到離世前都沒有表達出來。 雙方不敢表達不滿或異見 大家或許會覺得好奇,「沒有衝突不是代表關係和諧和平嗎?大家都可以相敬如賓,怎麼會選擇結束關係呢」?人與人相處總會遇上意見不合,朝夕相對的伴侶如果從來沒有衝突,或許只因雙方都不習慣或不敢於表達不滿或不同意見,把不滿放在內心深處,當作沒有事發生,以為隱藏自己的心事是處理情緒的方法,但事實上可能會引致不可挽救的局面。 文章提出,假如伴侶雙方都把情緒或不滿收起,或會出現幾個結果,都值得跟讀者分享: 1. 當以為自己可以一直忍受到不滿的情緒,但情緒提升到一個臨界點而未有疏導,哪怕是突然出現的小矛盾,都足夠令某一方突然情緒「爆煲」; 2. 當伴侶自知矛盾存在,卻沒有坦白向對方言明,而最終選擇默默承受沒有表達不滿,這樣伴侶雙方亦少了機會去反思和改善大家的溝通和相處模式; 3. 伴侶單方面懶理衝突,不作任何處理,久而久之,大家採取逃避、「避之則吉」、「不做不錯」等不健康的相處模式,最終彼此溝通和相處的問題變得愈來愈難解決。 主動關心 了解對方心事 希望大家都懂得,在關係中適當地表達情緒,主動關心及了解對方的心事,在事情變得不可挽救前努力溝通、經營關係。感恩上天美妙的安排,我的朋友在經歷哀傷的期間得悉腹中原來早已懷了小生命,讓她走出沮喪,學會放下、重建生活。現時當我接孩子放學的時間,偶爾凝望幼稚園門前空地,我都會有點兒慨嘆;再望向傍晚的夜空,心裏會想起那位先生「你在天上好嗎」? 資料來源:香港家庭福利會臻和薈調解教育及服務計劃 文:吳瓊欣(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一直致力凝聚家庭,促進家庭的健康與福祉。我們本着以家為本的服務理念,致力協助市民大眾改善生活,營造以家庭福祉為基礎的關愛社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6期]

詳細內容

家庭有教:加強孩子空間思維能力

孩子的空間思維能力能預測他們在數學及科學科目的成績。空間思維能力強,長大後更大機會於數理及工程界發展,擔任科學家及工程師等職位。究竟空間思維能力是什麼呢? 空間思維能力是指我們對物件的位置、形狀和移動路線的理解。例如:在圖中兩組圖片中,上邊的圖形究竟是下邊哪一個圖形的鏡像呢?你可以運用「視像法」,即是幻想把上邊的圖形浮現在腦海中,在腦海中把圖形轉動,幫助你選取答案。 (作者提供) (答案見文尾) 教導孩子和空間有關詞彙 能答對這類題目的孩子,空間思維能力較強。問題是:家長如何加強孩子的空間思維能力?教育心理學家就有以下建議: 1. 教導孩子和空間有關的詞彙,如:外面、裏面、中間、左邊、右邊、這裏、那裏、前面、後面、包圍、上面、高、矮、長、短、旁邊、角落等。家長教導孩子這些詞彙時,記得運用雙手去比畫,並帶動孩子留意身邊的事物。 2. 利用典型和非典型的例子去教導孩子幾何圖案。例如,三角形由三條直線組成,可以是等邊﹙典型﹚或不等邊﹙非典型﹚。 3. 和孩子一起玩積木和砌圖,一邊玩一邊運用和空間、形狀有關的詞彙,如:「你可以把這塊砌圖放在樹頂的左邊嗎?」、「你可以先分開三角形和長方形的積木嗎?」 4. 引導孩子運用「視像法」去猜測物件的移動路徑。例如,很多幼兒都覺得物件會垂直跌落地面,就算物件跌入螺旋形滑梯,而滑梯出口在較前的位置,幼兒仍然會猜測物件會垂直跌落地面。這時候,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在腦海中想像物件的移動路徑,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作出更準確的猜測。 5. 由孩子3歲開始,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看地圖和地區模型,並幫助孩子移動手指或運用「視像法」在地圖上由A地點去到B地點。 ﹙答案:①B / ②B﹚ 文:張溢明(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林俊彬(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 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http://www.facebook.com/eduhkccfs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6期]

詳細內容

教育提案:在家培育科學探究精神

學習STEAM教育中的科學探究精神,不用局限於學校的實驗室,家長平日在家也可常常與子女玩科學遊戲。子女在挑戰有趣任務時動手又動腦,樂在其中,還可把抽象的科學理論結合生活,理解兩者相關和用途。 啟發子女輕鬆做實驗 科學學習過程涉及不少技能,包括計劃、測量、觀察、分析數據、設計實驗、驗證等。隨着近年STEAM教育更受重視,更多資源和免費教材面世,家長只需在網上下載教材套,觀看僅數分鐘的教學影片,準備簡單材料,跟着指示做實驗,便可和子女同玩有趣的科學遊戲。以港大教育學院的準教師早前製作「在家科學小實驗」系列為例,利用家中廚房常見食材和用品為道具,如食油、雞蛋、梘液、小紙盒等,讓小學生在家長的陪伴下做安全的實驗。10多個效果形象化的實驗包括「如何混合水和油」、「光線會轉彎」、「自製彩虹」等,介紹乳化作用、光線折射、摩擦力、重心等科學概念,讓孩子易於觀察和理解箇中的科學原理。教學影片簡潔易懂,讓學生容易明白和吸收知識。 孩子在家做實驗時,家長的角色既是啟發者,又是陪伴者,甚至是子女的好助手。家長宜鼓勵子女多嘗試,與他們一起克服困難。然而,家長務必留意子女安全,例如在使用利器如剪刀時加倍小心。 深入觀察 討論科學原理 在家做實驗時,家長可指導孩子如何觀察,讓孩子不止滿足於觀察實驗結果,而是教育孩子如何運用5種感官,感受物料的氣味和觸感等,或將物料處於特定條件之下探究,例如把雞蛋放在燈光下觀察雞蛋的內部亮度變化。家長亦可在實驗中加入競技元素,讓孩子更投入,例如「釣冰大作戰」,可讓孩子認識水的3種形態,所需材料為棉線、鹽、冰塊、筷子和碟。玩法簡單: 第一回合 .先將數粒冰塊放在碟內 .將棉線綁在一支筷子上,製成魚竿 .與家人鬥快利用魚竿釣起冰塊 第二回合 .孩子與家人先在冰上灑鹽,然後如上一回合般比賽 遊戲過後的思考、分析和總結才是重點。家長可請孩子用文字或圖畫表達釣冰塊的要訣,然後在討論中誘導孩子注意兩個現象:1.鹽在水中溶解;2.鹽水重新凝固,把棉線「黏」在冰塊上。這些現象背後的科學原理是什麼?原來冰塊表面有一層薄薄的水,當我們灑上鹽,鹽便溶解在水中。鹽溶解的時候會吸收熱量,使鹽水溫度下降。當鹽水冷卻至新的凝固點時,便重新凝固,使棉線黏着冰塊。 相較學生於學校在教師的指導下做實驗,孩子在家可以因應自己的時間表和進度探索知識,按個人喜好選擇感興趣的實驗題目和類型,營造屬於自己的創意空間。家長與子女在家一起做實驗不單是親子活動,亦有助他們理解子女在學校研習科學和實驗的過程。即使家長未曾受過科學訓練或不懂解答孩子的問題,也不必急於上網找答案。家長可先與孩子討論,鼓勵他們運用已有知識來觀察和探究,提出合乎邏輯和實證支持的推論,然後一同查證正確答案。在家做實驗的過程中,如果子女專注用心且勇於嘗試,家長記得要給予讚賞。家長會發現,原來子女懂得活用創意解決問題,每天都在成長進步。 「在家科學小實驗」系列:bit.ly/3AcrHx0 文:梁健儀(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院校夥伴計劃總監) 作者簡介: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為本港主要師資培訓機構,致力對本港教育政策與發展作出貢獻。專欄內容由學院學者及導師(包括言語治療師)提供,分析教育問題,破解迷思。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6期]

詳細內容

玩創校長:如何引導孩子使用ChatGPT?

  無論是各大媒體,或朋友之間的聚會,都總是離不開ChatGPT快速發展的話題。這項AI文字生成技術,不知不覺間已成為今天工作及生活的一項助手工具。如果你由自己的職場角度來看ChatGPT,你會探討這技術如何令你的工作變得更暢順,更加自動化及節省工作時間;如果你由工作主管的角度來看ChatGPT,你會探討這技術可否取代人手處理的工作,重新調配人力資源,以獲取更高成效。 但如果你是今天的小學家長,會如何面對?你可以看到,這個技術能讓孩子用15秒完成一篇本要和你煎熬3小時的中文或英文作文。作為家長必然不想小朋友直接抄襲ChatGPT,但你會思考這個技術發展下去,教育目標會如何改變?另一方面,家長亦明白到培育子女進入未來30年的社會環境,正確地認清和使用科技,是今天教育應有的目標。在這個AI爆炸的時代,是否讓子女使用ChatGPT,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及自處? 就當ChatGPT是計數機 最容易讓小學家長釐清這項迷思的方法,就是將「小學生使用ChatGPT」比喻為「小學生使用計數機」。我們會讓孩子清楚知道計數機能夠為我們計算所有四則運算,但在小學生仍是學習基礎數學概念,連簡單加減乘除都未充分掌握之前,我們不會讓他們直接使用計數機。但當孩子已經完全掌握四則運算,把乘數表背好之後,在日常生活或個別學習中,遇到要計算一些大量數字的情况,學生拿出計數機計算答案,也是非常合理的事情。 今天孩子接收資訊的途徑已變得很多元化,他們一定會從其他同學或媒體中知道ChatGPT這項科技的能耐,所以家長應盡早陪同子女一起嘗試使用ChatGPT,以免心智未成熟的小學生胡亂使用。最簡單起動ChatGPT的對話,當然是讓孩子與AI打招呼或作自我介紹。當有基本使用概念後,不妨與孩子一起探討他們經常問家長的天馬行空題目,例如: 「1隻暴龍與30隻劍龍打架,誰會贏?」 「如果由地球坐港鐵到火星要多久?」 這些家長聽到頭痛的小學生問題,正好是ChatGPT技術的展示。 至於ChatGPT在小學生的學習應用,家長需要先與孩子制訂合適的使用規定,例如設定時間限制、用ChatGPT前必須先得到家長批准、禁止使用ChatGPT抄襲等。家長可讓孩子在一些開放型的作業上,把ChatGPT作為一個輔助工具,例如請AI寫出20個專題研習題目及內容建議,家長和學生可再一起在20項建議內修訂出合適的題材使用。舉多一個協助學生寫作的例子: 「你是一個香港四年班的小學學生家長,你的兒子需要做一份英文作文功課,字數450字,題目是A good person and good deeds,記敘一個好人,發生了一件幫助人的事情,請用英文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寫出這篇文章,但我又不想他直接抄襲,請給我範文,設計至少10個可以修改的地方,把可以修改的部分用[ ]框住。」 在ChatGPT時代,家長在面對這一新興技術時應保持敏感和積極的態度,及時了解相關知識,引導孩子正確使用,並在孩子的學習過程中給予適當的指導,只有這樣,我們的下一代才能在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立足,並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文:朱子穎(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 作者簡介:一直致力實踐教育創新,當過浸信會天虹小學「白武士」5年,把它從殺校邊緣挽救回來,成為教育界佳話。 教學網誌:FB.com/mrchuclassroom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6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感創航道:走出校園 建立同理心

小二生沛軒那日下午很忙,他和同學組成了採訪隊,走出校園,了解學校所在社區的設施,又在公園裏鑽來鑽去,訪問在這裏生活的街坊。這是「感.創.做」(Learning by Doing,LBD)常識科「美好社區」課節其中一項任務,學生需要認識和感受學校所在的社區,然後提出建議,如何改善環境。課節目的是培養學生個人權利和關愛他人的意識,從而建立幸福的社群。 訪問及記錄街坊需要 教育局的小學常識科課程指引闡明,​​期望常識科成為學生思維發展的園地、全人發展的基礎,培養他們關心家庭、學校、社區、社會以至國家和世界,表達關愛和尊重別人,並願意為共同福祉努力。 今年3月,筆者跟隨仁德天主教小學二年級一群學生走出校園,在學校附近的一個公園上課。在教師指引下,學生分成不同小組,組員分工合作,沛軒負責做訪問員,尋找路經的街坊做問卷調查,詢問他們對區內無障礙設施的意見。另一些學生則負責觀察及記錄,感受長者和殘障人士的困難和需要。 學生訪問街坊,了解他們對區內設施的需要。(作者提供) 學生完成考察後,需要整理所得資料,然後提出社區需要改善之處。學生另一項任務是動手創作,共同建立一個互助友愛的社區方案,過程中他們要訂立工作目標及規則,並互相分享和欣賞同學的方案。透過這個課節,學生會明白每個人都應該擁有享受社區生活的權利,從而學習關愛與尊重他人,共同建立一個幸福社區。 本欄上一篇文章探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議的幸福學校(happy school)議題,論及「幸福學校框架」,當中第一項指標便是「友善校園」(Friendships and Relationships in the School Community)。教科文組織認為,校內的師生與校外的家長鄰舍透過頻繁的互動交流,有助建立正面關係,讓整個群體的人感到快樂。 日本小學校園開放社區 「框架」列舉了一些如何建立友善校園社區的例子。在日本秋田縣,學校很重視讓當地社區參與校政。其中的東成瀨村,由教師與家長組成的協會,出席率高達120%。該村有18%村民註冊成為學校義工,區內的湯沢東小學,校方會組織家長學生工作坊,校園還會每周7天開放給所有家長,甚至街坊使用。 再回看上文提及的仁德小二生社區考察活動,校方也邀請了家長參與,一方面可以充當糾察照顧孩子,確保安全;另方面也可以讓家長陪伴子女學習,親身了解孩子的課堂活動。當日,教師在出發前先向家長簡短講解,考察活動的主要目的不在於完成所有任務,而是在探訪社區過程中,學生能否發揮同理心,理解社區設施是否方便殘障人士使用?學生的合作如何?他們會不會有爭拗?意見分歧時能否互相尊重? 筆者曾經訪問一名LBD常識科教師,他說學生不能單靠閱讀教科書認識社區生活,需要在教師帶領下游走自己的社區,見到本身就是自己鄰居的婆婆,見到社區設施不足,才能受到觸動,才能建立價值教育,培養同理心。課堂連結生活,讓學生更能感受學習的意義,也就是LBD的精髓。 文:教育大同「感.創.做」團隊 作者簡介:由教育大同和伙伴學校教育工作者輪流執筆,分享learning by doing理念及最新動態。教育大同是由家長發起的慈善機構,致力蒐羅教育新思維,開拓教育選擇,助大家一起反思,共譜教育的大同世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6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運動與精神健康關係密切

於英國留學期間,不知為何逢星期三下午不用上課,而學校鼓勵學生做運動。直至日漸年長,我才得悉箇中的因由及知曉運動的無數好處。尤其當我看見疫情對社會的影響,更令我感受到運動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神奇力量。 比賽過程學控制情緒 曾有家長向我哭訴他的小兒子3歲時「人見人愛,車見車載」,但當恐怖的新冠病毒降臨後,他的小朋友被迫困在家中,終日埋頭上網課,所有體育活動都被暫停,令到他的情緒大變,很容易發脾氣及大哭,甚至尖叫,變得不懂得與別人相處,非常自我中心。我亦問過一些小學生,如何於網上上體育課?答案是考一考國際乒乓球賽的規則或乒乓球的顏色等,基本上沒有太多活動身體的機會。3年來的困局使學童除了體重增加,情緒更加大變! 運動對兒童的情緒及社交有重大的影響。例如在比賽的低潮能控制情緒以免影響大局,保持正面的競爭心態;採取不同策略去取勝時能提升認知功能,有助課堂學習;在比賽膠着時可訓練孩子學習解決困局,從而增強自信及提升自我形象。定期的運動訓練能令孩子的生活變得有紀律。 某天聽到收音機訪問一名外籍神父,他講解英國每星期三下午放假的由來。他們深信運動除了帶來健康,最重要就是學習接受失敗,明白到有時候付出努力也未必有相對的回報。運動的過程中,我們可學習與人相處、放下自我,當學懂體諒和關心隊友時,默契便會隨之而來,這便是運動精神。 定期運動訓練能令孩子的生活變得有紀律,保持身心健康。(作者提供) 十優狀元緩步跑放鬆身心 多年前曾有一個有關如何成為十優狀元的電視訪問,當年的十優狀元分享,分配運動和溫習的時間是其中一個成功的關鍵所在,一面倒溫書並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人亦會處於繃緊的狀態,只需15分鐘緩步跑,便能令他應付考試的情緒更加穩定、更得心應手。 我很讚賞身邊的至親好友,在疫情下,不論工作如何忙碌,壓力多大,都盡能力安排室外室內的運動給他們的子女,上山下海,即使最簡單到屋苑公園鬥快行石春路,亦可玩得不亦樂乎。 疫情受控,一切回復正軌,希望所有家長和小朋友都能在百忙中抽空做運動,感受一下運動的神奇力量,祝大家身心健康!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范穎雅(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6期]

詳細內容

教學有辦法:小工程師學STEAM 搭建堅固橋樑

在繁忙鬧市,經常見到一道又一道、縱橫交錯的橋樑,但其實要起一道穩固又實用的橋,殊不簡單,當中涉獵不少科學及數學原理。一班小學生化身成小小建築工程師,挑戰設計一座能承重30個書包的橋,他們又能否成功呢? 認識形抗結構做「橋王」 這班小小工程師,全部來自聖公會主風小學(下稱主風)五年級,每班分成3組,並以中國各大聞名的橋來取名,如深圳的深圳灣公路大橋、佛山的東平大橋、惠州的隆生大橋等,而他們第一個任務,是用木方砌出一條最長的拱橋。這是主風的五年級 STEAM 課程「中華橋王」活動,早前學生已在課室,學習用雪條棒和木筷子砌橋,從中認識「形抗結構」,明白到建橋的竅門,這天就正式在戶外與同學們合作完成各項建橋任務。 建橋技巧——學生早前在課室先用雪條棒和木筷子學習建橋的技巧。(學校提供) 校長鄭思思表示,五年級學生剛剛在中文科讀到一課講述趙州橋的課文,它是一道圓弧形石拱橋,跨度大,弧度優美,既實用又美觀,盡顯建橋者的智慧。今次這個專為五年級學生而設的活動,就是以橋做切入點,結合中文、數學、科學、視藝等科目,並配合中華文化與生涯規劃學習,學生既用科學、數學知識來學習建橋技巧,又認識到大灣區各城巿的特色橋樑,更需要代入成為「主風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的小小工程師,透過互相溝通合作,了解要做一個合格的工程師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承重逾十書包——這道橋能承重十多個書包,已算十分成功。(劉焌陶攝) 4米拱橋——同學先分小組熱身,並要砌出一條最長的拱橋,大部分都能做出4米多的長度。(劉焌陶攝) 成功非首要 學習溝通協調 由於學校有擅長木工的教師,他們在活動開始前已親身上陣,嘗試用木方搭橋,看看其負重量如何,並認為利用最多63條木方,有機會承重10至30個同學的書包,所以這也是學生們的終極任務。 分工合作——建橋時,必須弄清哪一個位置加入木方才可加固橋底。同學們分工合作,有些負責蹲下來看橋底結構,有些負責加固。(劉焌陶攝) 引領學生——除了同學,一眾教師都在旁引領學生思考和解難,校長鄭思思(右)更鼓勵學生參考其他組別成功的地方。(劉焌陶攝) 橋倒下了——不是每一班都能成功建成一道可負重大量書包的橋,有的放上書包後,橋便倒下了。(劉焌陶攝) 之前在課室練習建橋時,教師已透過影片及海報來引發學生對建橋的好奇心,亦教導他們全組人如何互相協調、溝通、合作,並灌輸當橋有問題要拆卸時,必須在安全情况下進行的觀念。鄭思思認為,學生最終能否完成任務並不重要,「最重要是學習態度,在過程中他們有認真投入。每班30人,用到63條木方,即每個同學應該都有份參與,他們要學習如何互相配合才能成事。 工作小冊子——活動設有工作小冊子,同學可把砌好的橋的長度記錄下來,也可在裏面的QR code找到有關橋的知識,作延伸學習。(劉焌陶攝) ■學生心聲 聽從指揮 (劉焌陶攝) 徐晞童表示,這麼多人一同建橋,一定要好好合作才能成功。「其實除了提出意見,聆聽也很重要,因為光是做自己想做的又沒有聽從指揮,便會把事情弄得一團糟。」 親身體驗 (顏燕雯攝) 葉靜彤認為木方是紮實而承重量高的材料,她說之前在課堂中用雪條棒和木筷子建橋,由於其表面凹凸不平,減輕了負重能力。「之前看影片也沒有想到,真的要自己親身體驗過,才明白怎樣才能做到一道紮實的橋。」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6期]

詳細內容

家家有禮:小領隊帶領家長 玩轉油麻地

小朋友,有沒有信心接受挑戰,做領隊探索社區?今年「香港世界牛奶日」伙拍親子創意品牌ohmykids,推出「童遊油麻地」社區探索活動,由小朋友做小領隊,帶領家長玩轉油麻地,一同完成城市定向任務,旨在能以有趣的方式讓孩子認識油麻地歷史、地標建築及文化故事。小朋友需要動腦筋解難,學習自己看地圖,帶領家長跟隨活動特設的全新油麻地探索路線,於區內活動,並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實時提交任務。同時,過程中亦會學習有關牛奶營養和健康生活的知識,提倡實踐健康生活習慣。 (機構提供) 邊玩邊實踐健康生活之餘,原來都能間接做善事。去年,「香港世界牛奶日」與慈善機構樂餉社合作,成立全港首個「牛奶銀行」計劃,定期為基層人士提供乳製品。而是次每售出一張活動門票,「香港世界牛奶日」將捐出3排子母牛奶飲品,盼弱勢社群都能攝取足夠奶類,保持健康生活。 ■INFO 「童遊油麻地」社區探索活動 日期︰5月20日至6月11日 時間︰約2小時(實際時間因人而異) 地點:油麻地 票價︰$100(1名家長及1名5至12歲兒童) 詳情︰bit.ly/30ylQ1s ■送「童遊油麻地」社區探索活動名額 (機構提供) 香港世界牛奶日×ohmykids送出「童遊油麻地」社區探索活動名額予《HappyPaMa教得樂》讀者。名額15個,每個得獎名額包括活動網上通行證1張及「小領隊選手包」1份(適用於1名家長及1名5至12歲兒童)。有興趣的讀者請於5月2日(周二)中午12:00前回答以下問題,連同姓名、聯絡電話及地址傳送至[email protected],即有機會獲獎,得獎者將會收到專函通知。 問:請說出「童遊油麻地」社區探索活動的舉行日期。 整理:陳真紀、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6期]

詳細內容

辣媽CEO:餐桌禮儀見家教

沒想過上一篇〈點解無家教〉刊出後,大家反應如此激烈,討論留言不絕,可見因為無家教導致種種行為態度的問題現象,已經嚴重影響大家的生活。我點樣教仔關你哋鬼事?Sorry囉!就係關我哋所有人事!影響愈來愈深遠,情况愈來愈嚴峻。家教如何,子女的行為如何,出來社會做事,只要一齊食餐飯,其人品修養如何,一覽無遺盡見真章! 本來職場禮儀應該在職場專欄中講,但去到職場出事才講就已太遲。無規無矩基本禮貌尊重都不懂得,我若說是天生如此,無得教的,大家信不信?什麼樣的父母就教出什麼樣的孩子。我們家的家教,幼承庭訓一脈相承,由食飯規矩,餐桌禮儀開始。 長篇大論實在是有感而發。最近朋友邀請我和他的下屬一同食飯,想我分享職場做事心得,順便指點一下他們。老實講,一餐飯下來,指點我愧不敢當,獲益良多的反而是我!我和朋友先相約集合,然後一同到餐廳,他的下屬們完成手頭工作再分批前來。然後,令我大開眼界的行為開始了! 未問上司先斟酒 未齊餸菜先開動 先講清楚,我們當日食西餐。有人一坐低,未問過上司,直接舉手叫侍應斟酒,然後不斷舉手繼續斟。有的來到點頭打招呼之後,低頭玩手機完全沒交流。有的未等所有人的菜上齊,就自行拿起刀叉開動。沒有最離譜,只有更離譜,黑口黑面翹埋雙手,說自己唔舒服,餸菜唔啱食唔食!令我最反感的是,當中一些人態度如大爺般,對侍應一句唔該都無,擺到明睇人唔起!我向朋友直言,管理這樣的一班下屬,真的辛苦了!我終於知道,朋友請我食飯的原因及企圖了! 由主人家發辦是最基本禮貌 我講過無數咁多次,職業無分貴賤,人格有分高低。一個人讀幾多書,和懂不懂得尊重他人,知道禮貌為何物,當中並沒有關係。不管是什麼人請食飯,飲什麼,吃什麼,全部由主人家發辦,這是最基本的禮貌。不管吃的是中餐還是西餐,等齊人吃,還有要待主人家起動才可開始吃,這是最基本的餐桌禮儀。對身邊所有人,不管身分角色年齡種族,都應以禮相待,說句唔該和謝謝,這是最基本的家教。是什麼時候開始,以上的最基本成了最罕見呢? 我阿媽說:「食一餐飯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家教,去一次旅行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格,打一場麻將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依我說,看一個人如何對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的態度,就知道他是一個家教有多高低的人。 Common sense isn't common,我知!禮貌家教是否不再common?我想知我是否已經不合時宜,大家可唔可以話我知? 文:張慧敏 作者簡介:資深獵頭人,企業培訓顧問,家庭CEO,辣筆寸嘴,擅長對付怪獸家長。 (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6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王師奶性別歧視?

收到一封有趣的讀者電郵,說小婦人歧視回歸後所有男性教育領導人。相信該讀者一定是看過本年1月31日本欄的〈教育龍頭逐個評〉才有此感。王師奶一向尊重讀者意見,睇得起王師奶的草根文字,不以鄙俗為嫌,說得誇張些,你們是小婦人的衣食父母。王師奶早就說過,評價總帶主觀,也强調過心如日月,我手寫我心。 對教育阿頭有彈無讚? 該讀者姐姐說我對張建宗、李國章、孫明揚、吳克儉、楊潤雄無句好評。上述各人均位高權重,不是署長就是局長,小婦人不敢高攀,亦高攀不起,既無一面之緣,筆下自無偏袒之私。等王師奶透啖氣然後心平氣和一一道來: 先講張建宗,王師奶讚他是力求穩定的政務官,人又低調,讀者姐姐,這都是讚美之詞呀。可惜他「官」不逢時,被委任為署長時有一個「事事親力親為的頂頭上司」,唔通同上司駁火爭功咩?張建宗唔係呢類人,否則唔會後來做到政務司長喇! 再講李國章,王師奶話佢以太學祭酒之尊,與一眾庸碌局長做董建華布景板,內心替佢唔抵。替佢唔抵即係間接讚佢,話佢非庸碌之輩;又能和秘書長羅范椒芬融洽合作,證明「沙皇」都可以親民。至於通識教育和直資學校的一錘定音,王師奶無話佢啱或唔啱,只係側側膊話得失難作定論。小婦人無彈過佢,使唔使上綱上線到性別歧視呀! 輪到被尊稱「孫公」的孫明揚了。王師奶雖然引用過別人稱他「老油條」這別號,「老油條」的含義是隔夜油炸鬼,無厘火氣。「老油條」不一定是貶義,拿揑得當也可是褒詞。小婦人讚他善於調和,不慍不火,任內一片和諧,風平浪靜。這是讚而不是彈,是深度讚呀! 似旅遊局長多過似教育局長 讀者姐姐誤會王師奶性別歧視,可能由吳克儉而起。不諱言,吳克儉是被批評最多的教育局長。王師奶最初同情他,他根本是教育門外漢,沒有像政務官受過通才訓練,本錢只是短時間參加過教育學院(教育大學前身)校董會和考試局,對教育根本連邊都沾不上,更遑論深入了解。忽然有人將教育黃袍加在他身上,輕飄飄地上任,口輕輕地開壞個頭,以後就頭頭碰着黑。頻頻到世界各地考察,議會中人說他似旅遊局長多過似教育局長。小婦人多番勸他寫考察心得和教育界共享,但他不聽婦人言,一篇都未寫過,仲繼續狂言每月讀書數十本。唉!係乜嘢料就講乜嘢話,所以錦心繡口難得。不能全怪吳克儉,怪就要怪埋嗰個伯樂。讀者姐姐,畀你一個星期,舉得出他曾為香港教育做過一件擺得上枱的例子?王師奶認為這與性別無關。 最後講楊潤雄,小婦人讚佢謹慎,不高調,算是中庸。以王師奶筆下審查標準來說,已是很不錯的褒獎。諸葛亮被後人最高讚美的一句話是「諸葛一生唯謹慎」,謹慎唔係咁易㗎!王師奶曾批評過楊潤雄過於謹慎,難免有急驚風遇着慢郎中的遺憾。人無完人,金無足赤,與性別歧視無關。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6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