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雞媽媽:練出強大心臟

女兒出門會考,路上發現忘了帶准考證,幸運是同學的爸爸剛好在旁,答應飛車一轉回家提取。等待期間,娃兒急得像鍋上的螞蟻,媽媽便對她說:「就當成第一份考卷吧,考的是冷靜。淡淡定,有錢剩。」 淡定因為媽媽的甩轆經驗可真不少。 當年走錯試場 靠問路找學校 是上個世紀的中學會考了,那天考的是世界歷史,我像平常那樣早早來到試場,坐在位子上平復心情準備開卷。回想起來,已經遺忘自己是怎樣發現的了,總之坐着坐着,忽然覺得不妥。橫看豎看,這個試場就是不對勁。 突然,我整個人從座位上彈起來——確定了,走錯試場!那年頭的會考,每個科目的考試都可能在一間不同的學校舉行;而我應考的學校,剛好又在新界幾間新建的學校群中,看起來都差不多模樣,一不小心便「走錯隔籬」。如是者,我立即收拾文具,離座向考官報告,再用衝的跑出校門、跑到街上。那是沒有Google Maps的時代,當然也無法用電話定位,只知道試場在不遠處,卻東南西北不知循哪裏開始。還好還有最低科技的「路在口邊」,在街坊們的協力指引下,終於找對地方了。再次在考場坐下時,其他考生已經揮筆成文,而我的心臟卻仍在卜卜亂跳,像要從胸口跳出來似的。 碰釘難免 把餘下發揮到最好 那回的學習成果是:人生難免幾次低B,既然避不過,唯一可做的,就是把餘下的發揮到最好。可能因為我的甩轆經歷比正常人多一點點,心理質素還算不賴,雖然急出一額冷汗,最終成功收拾心情,大步檻過。 至於女兒,也在開卷前順利取得準考證,有驚無險。 事後檢討,有這樣的母女對話: 女兒:日後我可以跟女兒說,從前婆婆去錯試場,媽媽沒帶准考證,是遺傳沒錯…… 媽媽:那麼你的女兒會考會做錯什麼? 女兒:記錯考試日子? 媽媽:(大驚)千萬不要!那會比我們二人更加沒救! 女兒:那麼早點提醒她,不要忘記去考試…… 媽媽:就像睡公主媽媽從小不讓女兒碰紡錘,希望避過魔咒那樣…… 女兒:但睡公主最後還是中了魔咒…… 既然那樣,就只能請女兒把孫女訓練出強大的心臟,用最好的心理質素,應對各種狀况。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1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如何和孩子迎接AI

柏林攝影藝術家Boris Eldagsen的作品,在Sony國際攝影比賽獲頒創意類別總冠軍,但他拒絕獎項,因為那是他用AI製的圖,「我希望知道比賽是否為AI圖像的加入做好準備,答案是否定的」。 台灣音樂人陳珊妮表示,早前發表的新曲並不是由她原唱,而是AI生成的擬人歌聲,她想藉小實驗探索:「若AI已能模擬原唱的一切,那麼原唱歌手、創作人的自身價值會是什麼?」 紐約市教育局全面禁止學校設備登入或使用ChatGPT,因為「這類系統只能提供快速和簡易解答,無助學生縝密思考和培養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際媒體標題都談這些:「10種最可能被AI取代的職業」、「AI會取代相當於3億個職位」……焦慮感「爆燈」。 「最可能被取代的職業」 有關AI的報道如雪片紛至,大概再遲鈍的人,也都感受到一個全新時代即將開啟。但它究竟會長成什麼模樣?將取代什麼?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社會關係,乃至人之為人的價值?這些那些,構成一個龐大的未知,連製作AI的人也說不上來。至於一般人如我(也如你?),只能深深同理於台灣文化部政務次長王時思早前回應AI歌曲的那一句話:「對於AI智能帶來的衝擊,我們跟全人類一樣還在震撼中。」 而人生軌迹被撼動得最深的,大概不是已屆中年的我們,而是我們的下一代。 今日對職場的想像,跟孩子長大後面對的,將是徹頭徹尾兩回事——這種自覺從來都有,可是只流於紙上談兵,對於何謂「兩回事」,現實感和想像力都非常貧匱。現在,新未來終於「殺到埋身」了,焦慮的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怎樣為他們準備呢?我認真地看了一堆報道,可是除了大家一直都覺得重要的東西,像批判思考、自學能力、解難能力和面對挫敗的韌性等,還沒有發現關鍵的新創見。 開放胸懷應對 保持好奇心 有關面對巨變,也許親職的重點不止在於準備孩子,而是提醒自己要開放胸懷? AI來勢洶洶,但它不是我這代人面對的第一樁新鮮事。我在1990年代投身職場,那時的行動通訊是會叫會震的小盒子;寫稿用紙筆而不是用Word;cut & paste是膠水剪刀的活兒;至於用電腦按關鍵字搜索資料更是天方夜譚——那時要親身跑進資料室,靜待當值姨姨從一排排文件櫃翻出最相關的一疊剪報。短短幾年之後,電腦、互聯網絡和流動電話便徹底翻轉了這工作流程,而那時年輕的我們也都活得好好的。 變幻原是永恆,還好應對方式也是永恆,包括開放胸懷、虛心應對、保持彈性和好奇心。而經歷較少的年輕心靈又往往比較在行。在AI翻起滔天大浪的這刻,有孩的我們也是幸運的,因為自己家中就有學習新時代的捷徑——只要我們都不破壞他們的好奇心,不介意拿下過時的框架,真心願意理解他們的選擇。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7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重拾方向盤 上寶貴一課

車牌「雪藏」了廿多年後,終於鼓起勇氣,重新跟教車師傅學開車。再次坐上駕駛座,興奮又戰兢。可是很快我便拿定主意了:還是戰兢的感覺強烈得多。台北街頭都是汽車,但它們遠不及兩個輪子的那些可怕。曾有報道指台灣是全球電單車密度最高的地方,我沒認真查證,卻能感受人們對電單車的熱愛。年輕瀟灑的、長裙飄飄的、頂着啤酒肚的、白髮蒼蒼的……各種樣貌的鐵騎士充斥路面,而且都很會超車。 菜鳥司機被電單車群嚇呆 有一回,在十字路口前,當綠燈再次亮起,後方的電單車群決定不等反應遲緩的菜鳥司機了,突然集體從左右兩側流瀉出來。我霎時被包圍其中,腦袋一片空白,四個輪子彷彿注滿了鉛,只能在心中默念救命口訣:左煞車左油門、右煞車左油門……糟糕,會不會是左煞車右油門才對? 教車師傅是老先生,看到慌張的我,便緩緩從旁扶上方向盤,說:「專心開自己的車,不用怕它們,我會幫你。」說得雲淡風輕,完全不打算加入我的生死時速內心小劇場。他不是乾脆接手駕駛,只提醒我放鬆手臂關節,感受他調校方向盤的力度和速度。 彎轉好了,師傅也就放手了,待我鎮靜下來,便問:「知道為什麼電單車從兩邊超前嗎?」然後徐徐指着前面兩條同一方向的行車線,說:「看到右邊行車道比左邊闊嗎?那是預留給機車一起使用的,所以我們走慢線時不能太靠向右,否則後面的機車不知道該如何配合你,便唯有從兩邊找位置。」 教車師傅冷靜指點 傳授實用技巧 完成3個小時的第一課後,我的手腳又痠痛又僵硬……因為實在太緊繃了。但神奇的是,我對於在台北路面開車,竟然沒那麼恐懼了。幾堂課以後,我綜合出一個所以然來:(一)老師傅不止教授技巧,更會解說技巧,重點是讓學生靈活實習,應付日後的萬變;(二)他能精準指出要改善的地方,並且用最少的介入來引導修正;(三)安全駕駛不止顧好自己的車子,還是所有路面使用者的互動,他看得通透,也能解釋清楚;(四)要是真的遇到驚險,他不會陪着慌亂,也不會氣憤,由始至終散發穩定的氣場。 說到底,很多意外都不是因為避不過而發生的,而是栽在自己的慌亂之中。這時,駕駛座旁邊的那個人,最笨的做法是加進來一起驚呼,又或是急不及待地羞辱和開罵。 我記下師傅的筆記,日後不僅駕車有用,當媽媽也有用。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3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少女成長日記

女兒住學校宿舍,朋友詫異:住家裏不成嗎?我說,她喜歡群體生活。 女兒逢周三和周末返家,每次都帶回一堆事情要分享,像是,同學甲在除夕夜跟小男友分手了,青澀的失戀很傷懷;害羞的同學乙原來會跳韓流熱舞,躲起來悄悄教她;考試前同寢同學組成溫習小組,夜裏潛伏在廁所不出來,待教師關燈後,才拉出一個個小垃圾桶當櫈子,圍成一圈用手機電筒溫習;為預備班際表演,大伙兒半夜偷偷爬出窗外,到學校的操場練歌,感覺危險又自由……嗯,最後一項可不是女兒主動分享的。那一回,她被教師發現,然後得認真地寫悔過書,但說起回憶還是快意。 從犯錯中認識世界 本周的最新分享是,她與另外兩個同學在宿舍玩撲克牌。撲克是宿舍的違禁品,因為大人對它只有賭博的想像,可是孩子們大概悶得發慌,決定動手製作。她們分工,二人負責裁開筆記用的大卡紙,一個負責寫數字和畫花式。好不容易,52張牌一一做好了,但才開玩,便發現把數字和花式畫在紙片中央,拿在手裏完全無法讀牌。她們從善如流加工改良,在紙片對角做標示。上手卻又發現自己錯把對角的數字朝往同一方向,於是有時得歪着頭來看牌。 娃兒們笑作一團,最後誰輸誰贏都不重要了,那些「蝦碌」才最深刻。她們也從實作中看到,撲克牌設計的每個細節,原來都事出有因。說穿了,犯錯本來就是我們認識世界的其中一個方式。 小空隙裏找到樂子 然而,宿舍生活也不盡是刺激的。台灣考試壓力大,上課時間長,晚上還有夜讀時間,宿舍規定多,不能用手機,不能帶零食……留下來的自由很稀罕,枯燥更是尋常。可是,愛自由的小靈魂,總會在小小的空隙裏,找到自己的樂子。 至於媽媽,也彷彿在女兒風暴似的青春期裏,摸索到一個剛好的距離:女兒每周回家2次,讓媽媽成為可信任的傾訴對象多一點點,被當作要掙脫的反叛對象少一點點。我明白孩子分享的當然不是她的全部,因為有小秘密才是少女。也因為這個緣故,女兒每次回家時嘰嘰呱呱,沒完沒了,我的內心小劇場都期待又感恩。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9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母親自白

「我前陣子的心靈空虛來自於,我好像沒有用途了,當媽媽非常失敗,我覺得我女兒不需要我。我對女兒的所有關心,簡單來說就是囉嗦,所有提醒都變成不合時宜。一次大吵一架後,女兒生氣地說你就是看我不順眼、對我什麼都不滿!我說不對吧,該是你對我不滿,看我不順眼……」 「你或者沒在言語上說我很煩,但是皺眉的那些樣子啊。我很想進入你的世界,但是你告訴我,你能接受母愛的具體表現是什麼?對我而言就是噓寒問暖。我們可不可以有溝通渠道?我真的很難過,覺得自己最大的意義在於我是提款機,除了給錢便是無能。我就說,你不愛我……」 噓寒問暖 變成了囉嗦? 在台灣的清談節目上聽到這段母親自白,日常又椎心。名嘴顏冰心年輕時喪夫,獨自帶大3個孩子,她把話說得又急又用力,迫切地展示身上的斑斑彈孔——都是女兒瞄準自己射來的。那次母女大哭一場,卻沒想到竟能破局。後來媽媽確診隔離,女兒天天噓寒問暖,問媽媽要不要吃女兒牌雞湯。女兒從吵架中聽出來了,媽媽其實是在呼喊她的愛。 身為女兒又當媽媽後,愈能體會噓寒問暖背後的複雜心情。自己是女兒時,同學朋友們輕輕來個問候,便感到整個人都好像被點亮了,渾身暖烘烘的。但同一句話換媽媽來說,卻總是扯出一把火——你不要沒完沒了好不好? 少年關上房門 就像搬到另一個星球 然後當自己成為母親,孩子也長成少年了。少年關上房門,就像搬到另一個星球那麼樣,有另一種文明和生存法則。偶爾他打開房門求生(總得出來飲水或找零食啊),走過眼前,媽媽趕緊爭取那個閃電似的連線機會,可是說什麼好呢? 「有冇著夠衫呀?」甫出口,連自己也不禁暗地呻吟…… 「母愛的具體表現是什麼,不就是噓寒問暖嗎?」對於顏冰心這一句,台灣精神科專科醫師鄧惠文同場的回應很值得深思:「有些東西是需要自信,才能真正去懂它。我後來(成長後)了解,自己當初不耐煩媽媽噓寒問暖,就是因為自信不夠。當我覺得自己沒讓媽媽滿意的時候,你每一句噓寒問暖都代表我不夠好。」 等待一句「你很棒」 「在糾結的母女關係中,如果母親的話聽起來總是囉嗦,便值得自問一下,其實你是不是一直在等着母親說你很棒?」 如果我們都懂得把「愛」和「你很棒」直說出來,很多糾結,可能就有轉機了。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5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和甘伯伯出發去遊船河

  在繪本大師John Burningham離開的第4個1月,重讀《和甘伯伯去遊河》,感受裏頭溫暖又堅實的愛。 故事再簡單不過了。住河邊的甘伯伯有一條木船,一天要出發去遊河。他在路上陸續遇到小孩、兔子、貓咪、狗、豬、綿羊、雞、牛和山羊,他們一一請求上船,而且都是禮貌周周的。船愈來愈擠了,但甘伯伯都不拒絕,只在每次新成員上船時輕輕提醒:但是你不能晃來晃去/只要你不亂踩東西/只要你們不吵鬧…… 真是愉快的遊船河,大家都很開心。但是不久後,該發生的還是發生了。山羊亂踢,牛亂踩東西,雞亂撲翅膀,綿羊咩咩亂叫,豬到處亂晃,狗招惹了貓,貓就去追兔子,兔子亂蹦亂跳,小孩大吵大鬧,船就翻,大家都掉進水裏去了! 甘伯伯散發淡定氣場 爸爸媽媽讀到這裏,大概滿滿的感同身受,甚至敵愾同仇——都是我們的生活日常啊!滿心期待新玩意的孩子,什麼條件都願意,可是一旦玩開了,便「老竇姓乜都唔知」,把該做的統統拋到九霄雲外。面對孩子闖出來的大小災難,有些大人抓狂、有的氣得跳腳、有的破口大罵,至少,也要給頑童一點臉色看看啊! 可是甘伯伯呢? 他領大家到岸邊,在太陽下曬乾身子,然後說:「我們穿過田野走路回家,是時候喝下午茶了。」在下一個滿頁裏,小孩和動物圍着滿桌的甜點和水果,一起笑咪咪地享受驚險過後的悠閒時光。甘伯伯散發着淡定又溫煦的氣場,坐在一旁微笑着呷茶。 想像力是最佳武器 這個畫面真美好。我忽然發現,自己不想當敵愾同仇的大人了,反而很想變身小頑童跟甘伯伯喝下午茶。畢竟,所有大人都曾經是愛闖禍的孩子,如果闖過的禍都能獲得原諒……真是強大的安撫力量! 「童年是艱辛的,成長充滿挫折,孩子面對各種身體規定,每天都在壓抑,只有想像力是最好的武器。」台灣繪本推手林真美說這個時,正在解析Maurice Bernard Sendak的經典作《野獸國》,小主角在幻想裏痛快地宣泄過後,帶着勇氣返回現實,迎向成長的歷煉。John Burningham跟Maurice Bernard Sendak是同代的繪本大師,也是少數能夠深刻體察孩子心事的大人。他選擇了另一種創作策略:就是要對孩子好、真誠地守護童年,有時還會輕輕地在大人額上戳一下,提醒他們:要記得自己也曾是孩子啊!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1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小學雞媽媽:等100年再見

在壯麗廣闊的大草原上,有一頭孤獨的獅子。因為沒有別的動物,獅子天天吃草和蟲子。他懷念從前四處捕獵的日子,更懷念紮紮實實地吃肉的滋味。一日,天空忽然降下一塊肉——噢不!原來是一隻飛不起來的小鳥。獅子好久沒嗅過肉香了,他慢慢趨近,仔仔細細地把小鳥看一遍,然後決定:我——不——吃。 原來,獅子沒有吃不飽,他是寂寞。 獅子小鳥的約定 從此,獅子和小鳥結為草原上的伴兒,他們一起曬太陽,一起吃草抓蟲子,一個唱歌一個聽,一個打呵欠一個築巢——築在金色的鬃毛上。然而,飛不動的小鳥畢竟活不長。在一個月色特別美的晚上,小鳥堅定地向獅子告別。 「我們會再見面的。」小鳥溫柔地說。 「什麼時候?」獅子一味追問。 「嗯……大約……100年以後吧!」最後,小鳥只能這樣回答,然後用沙啞的聲音,為獅子唱最後一首歌…… 但故事未完呢。 也不知過了幾多個100年,獅子變成魚,變成白色粉筆,之後又變成北方的小松鼠。 也不知過了幾多個100年,小鳥則變成漁夫,變成黑板,之後又變成一片白色的雪花,蓋在奔跑的小松鼠身上。 又經過很多很多年,他們最後變成小男孩和小女孩,在同一所小學相遇——「之前在哪裏見過呢?」小男孩心中嘀咕。 飼育員畫筆下 動物情感細膩 (網上圖片) 這本充滿詩意的繪本《等了100年的獅子》,由石井睦美寫故事,阿部弘士畫畫。阿部弘士曾經在日本的動物園當了25年飼育員,畫的動物有種靈動和生命力,不用誇張的擬人表情,卻也總能傳遞出或細膩或濃烈的情感:獨自游走大草原的寂寞獅子,無視絢麗星空的無聊獅子,凝視小鳥想着吃還是不吃的沉思獅子,明明愜意卻不願意隨便表露的驕傲獅子,即使丟臉也不要讓小鳥離去的傷心獅子。而他筆下的大場景更是壯麗,調動角度揮灑自如,看着享受。 這是一本能安慰的繪本。既然前面架着一個大大的未知,何不對待自己寬容一點,讓想像引領我們以後相遇?像那句很多人在說的話:說過再見,便會再見。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6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小學雞媽媽:大笨象去打仗

繪本《大兵林旺》三部曲,是一頭大象的史詩式故事、真實的故事。 (網上圖片) 從前從前,在緬甸密密層層的叢林裏,一頭年輕的亞洲象被馴化,跟其他大象一起當森林工。森林工身上常常綑着鐵鏈,還得抵受人類的斥喝和棍子,但日子過得再苦,也有大伙兒陪着,而且叢林就是牠們的家。 經歷二戰 修橋補路 然而,平靜的日子在1942年遽然結束。那年,二次世界大戰燒到緬甸,叢林裏來了很多看起來一式一樣的人——頭上有圓滾滾的頭盔,手中抓着長長的槍支,肩上掛着重甸甸的背囊。從此大象成為日軍運輸兵,這些穿越叢林的能手扛上沉甸甸的大炮和彈藥,用沉穩的象腿,一步接一步,把崎嶇山路和潺潺流水都踏過去了。 可是沉穩從來都不屬於軍旅生活。 一天炮彈突然射進密林,把日軍嚇跑了,大象的主人一下子換成來自中國的遠征軍。遠征軍需要修建滇緬公路,為前方的中日戰線輸送戰力資源,大象用靈活的大鼻子幫忙固定纜繩,搖身一變成最強壯的開路工人。 滇緬公路像極蜿蜒的蛇,建成後,遠征軍沿着「蛇路」把大象領回到自己的國家,一路上險阻重重,13頭大象死了6頭,到埗後又把4頭分送到幾個大城市的動物園去。將軍說,那是為了讓更多同胞看到曾經一同作戰的大象英雄;但大象不知道「英雄」是什麼,只知道自己的同伴愈來愈少。剩下的那3頭大象,在廣州參與修建印緬陣亡將士公墓,完成那天,人們肅穆列隊,大象深沉長鳴,彷彿各自哀悼。 下半生做動物園明星 天上的靈魂找到歸宿,地上的大象卻還在飄泊。那以後,將軍又安排那3頭大象登上運輸艦橫渡台灣海峽,來到大象離家5000里的島。旅程後一頭大象死了,另一頭只多活了4年,剩下那頭不再年輕的亞洲象,孤伶伶的被送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在小小象園一住32年。牠得到「林旺」這個新名字,也得到一頭年幼雌象作伴侶,還成為動物園的大明星,但牠始終沒有快樂起來。1986年,林旺隨動物大隊搬到台北市立動物園在木柵的新居,多活十多年後去世,享年86歲。 大兵林旺的一生,都在李如青細膩的畫筆下活現了,裏頭有戰爭的荒亂,用血汗修成的公路,浩浩蕩蕩的動物遷徙,一次又一次的別離…… 「林旺在世的最後那幾天,牠會在想些什麼呢?會不會想念青草的味道,想念濕潤的叢林,想念小時候象群的磨磨蹭蹭,想念爸爸媽媽的嘮嘮叨叨,想念千山萬水的漫漫長路,想念遍地烽火的伙伴戰友,想念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想念好遠好遠的故鄉……」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詳細內容

小學雞媽媽:兩種教養風格

往高中家長日途中,計程車司機大叔聊起為父之道。 「兒子念書,我只跟學校打過一通電話,說:『我是某某學生的爸爸,請老師好好教育,該打則打!』小孩就是要打,不打不成器!後來他到台大念書,現在40多歲了,還是怕我……就是要他怕啊!勾肩搭背的是兄弟,不是父子!我從不相信親子那套,要有威嚴,否則以後只會愈來愈多妥協……」 跟不同朋友分享這則小故事,反應迥然不同:有人直指「社會教錯咗佢(怎樣做爸爸)」;有人認為傳統家長式教育不全對,但總好過現代人把孩子教得「無大無細,尊卑不分」;也有人說跟孩子當朋友近乎妄想。 我試着在互聯網鍵入 "parent / children / friend" 這組關鍵詞,搜出來的,單是標題也帶硝煙味——"Why You SHOULD Be Your Child' s Friend"、"Your Child Is NOT Your Friend"。中文搜索結果沒英文那樣意見紛紜,但讀起來兇巴巴的——「我們是小孩的父母,不是朋友!」、「別讓『當孩子的朋友』成為放棄管教的藉口」…… 「不是朋友」和「做朋友」兩派 「不是朋友」和「做朋友」兩派都振振有詞。「不是朋友派」認為,孩子必須聽話,從小學習守紀律,才能讓父母一路陪伴着度過叛逆的青春期;「朋友派」則指「做朋友」不代表全無界線,必須互相尊重,而不只有長輩尊嚴;至於父母渴望子女依從自己指引的「天性」也宜壓抑,因為我們的經驗放到孩子以後面對的世界,未必適用。 我倒在想,兩種教養風格也許不是選擇題,而是看時機?孩子小時候,父母的教養責任較重,自然得訂下規矩,助他成為能負責任的人,以後為自己的人生下決定。大功告成後,我想像自己會非常樂意放手,甚至讓孩子拿新知來指引我。說到底,我只比他們早一點點來到這個世界而已。 威嚴抑或友好 睇時機 而在那個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過程中,我期許自己慢慢轉身成為孩子的朋友——不必是最好的朋友,這位置留給能夠長長久久陪伴他們的同齡人——但我將是個特別的朋友,能為他們守着那些生命裏最初、最珍貴的記憶球。 計程車上,司機大叔聲如洪鐘,說着說着,竟然拐錯路。我說我下車找,很近了不要緊,他非常誠懇地連連道歉。下車後,我過完馬路找到方向,忽爾聽到對面行車線有人按喇叭,原來司機大叔特意迴轉找我,示意他發現學校就在前方。他熱心地把頭伸出窗外指點,看到我回他大拇指,才安心駛去。 看來是細心又盡責,兼且能真誠道歉的人,只是不知道他的兒子能看到父親這一面嗎?如果看不到,真可惜。 文:蘇美智 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7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小學雞媽媽:韓劇的幸福想像

趁着暑假的尾巴,拉女兒一起看韓劇《我們的藍調時光》。故事圍繞濟州島一條漁村展開,鏡頭下盡是街頭巷尾的小人物,人人是自己生命的主角,個個有專屬的人生創傷,卻都在顛簸中選擇善良,並且努力追尋幸福的可能。編劇用20集的溫柔與細膩,交錯地編織各人的親情、愛情、友情,以及種種際遇和選擇,非常巧妙。 這是媽媽的第二刷,女兒首刷。中年人追劇難免對號入座,細味着失落的理想、徒勞的努力、飛來橫禍、相愛的人愈走愈遠,五味雜陳,非常揪心。女兒才豆蔻年華,着緊的可不是這些。她最怕劇情賣關子:稚子說什麼話來描述爭取撫養權的抑鬱症媽媽?哪個天殺的竟敢不斷電話轟炸神秘海女……?每當答案將現,而鏡頭竟然倏地一轉時,她都恨得牙癢癢。看着娃兒的「肉緊」,媽媽無法想像,她快長到劇中念高中的未婚媽媽那年紀了。 「藍調」的未婚媽媽 劇中的高材生英珠懷上同學阿顯的孩子,打算墮胎繼續大學夢,但在診所聽到胎兒心跳後轉念。小兩口子乖巧又純品,一心說服各自的單親爸爸支持他們誕下孩子,卻毫不意外地砸破了爸爸們對下一代的幸福想像,也翻出很多被掃進地氈底下的老創傷。為說服女兒,爸爸直指胎兒是要拿掉的「瘤」,否則阻礙人生……「我也是你的瘤嗎?」女兒崩潰地問。親子關係激起千重浪,唯有愛能撫平。 佛心的編劇,最後把他們寫成辛勤又快樂的小爸媽,據說在韓國惹起紛紛議論——不怕教壞細路、把未婚生子浪漫化嗎? 現實中人人都可以有不同決定,更何况劇中人?只要不違背角色建構、不破壞故事邏輯,作為觀眾的我會安心欣賞。但是作為媽媽,我還是忍不住借點東風,跟孩子分享一些重要的事: 理解性行為風險 一、理解性行為的風險(別以為沒在體內射精就不會懷孕,也不要誤會用避孕套一定安全),以及學習正確知識來減低風險,這兩者同樣重要;二、跟對的人在對的時機發生性行為是歡愉的,但女性要承受的風險比男性高出太多。除非是你的選擇,否則所有明言或暗示「不給就是不愛我」的人,一律建議踢走;三、請竭力避免陷入意外懷孕的景况,但倘若真的發生了,要記得在某個時限之內,你有權為自己決定是否繼續懷孕。因為那是你的身體。 最後一點很重要,但是美國「羅訴韋德案」的裁決在半個世紀後被推翻,正正告訴我們,重要的東西原來也很脆弱。請一起守護。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3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