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藝術教育培養正向思維
新學年,有社福機構的調查指出,中學生的幸福感只屬一般水平,且約兩成受訪學生出現中度至非常嚴重的抑鬱或焦慮徵狀,該機構呼籲學校要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建構快樂校園文化,通過家校合作,引導學生積極學習等! (作者提供) 家校合力 推動藝術創新 其實有很多學者指出藝術教育有助自我了解、調和情緒、加強解難能力和潛能的發展。7月份,當筆者被邀請出席一些學校活動時,發現有些學校非常關注藝術教育,例如培育學生靈性與藝術融合的「聖伯多祿堂屬校聯合藝術展2024」,學校期望通過藝術表達對創造者的感恩及展示學生的創新才華。筆者出席活動時,感受到家校合一的可貴,例如家長協助拍攝工作、與學生一同出席參與活動,校長及教師上下一心,互相支持,各盡其力去推動藝術教育,這種正面而愉快的氣氛,有助孩子健康成長! 另外,重視提升全校文化藝術素養的寶血女子中學,以快樂校園及理想的中學生活為題,舉辦全港小學女畫家繪畫比賽。作為評審之一,筆者見到作品天馬行空,小朋友有時身處圖書館讀書,有時卻在運動場,甚至與同學在校園玩樂等的快樂情景,色彩斑斕,發揮童真童趣的想像力;運用藝術媒介培育學生正向思維是很值得鼓勵的! 樹立正面價值觀 身教重於言教 其實,要讓小朋友身心健康、有正向價值觀,身教重於言教。筆者出席漢華中學的視覺藝術科學生作品展時(圖),才知道該校的關穎斌校長在1980年代中學會考,畢業時雖是理科生,卻選修了視藝科。他表示當時不少港人認為文化藝術「搵唔到食」,但他卻受學校視藝科教師循循善誘的教學態度所感染,所以現在學校投放不少資源在藝術科,如聘請專業教練教授「一生一體藝」課程,作跨學科藝術教學活動等,讓學生可以結合生活知識與美學,增强創作能力、正面品德及修養等! 中國近代教育家蔡元培曾經說過,「藝術教育的目的在於認識美醜,培養高尚的興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所以學習藝術不一定成為藝術家,更重要在學習過程中領悟前人的智慧。期待更多的學校關注藝術教育,讓學生在困難重重的人生道路上,仍然能勇敢地面對! 文:陳雪儀(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主席)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26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