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生涯規劃 如玩RPG遊戲(下)

上期談過,人生就有如一隻RPG角色扮演遊戲。角色各有等級,由0級開始,每年都會升一級,代表大一歲。當到達一定等級後就會「解鎖技能」,可以學習新技能,而我們在這遊戲中解難時便需要這些技能。人生這個遊戲系統是開放世界(Open-world),你可以設定不同的目標,有些玩家選擇尋找終生伙伴,或贏取更多「代幣」,或練爆專項技能等等……沒有絕對的玩法,各有不同的結局。學術是否唯一出路?有沒有更適合子女的技能?是否某一職業才算成就?子女的追求是否有對錯之分? 根據子女能力、興趣 引導生涯規劃 我的工作中不乏接觸中學生的機會,每當問到「你將來有咩打算啊」,答案通常都是「唔知啊」、「是但啦」、「阿媽話咁囉」。看不到前路,找不到方向,得不到自主,人生又可會快樂呢?所以要子女人生快樂,盡早生涯規劃是重要的一步。 人生規劃,重點並不是規管子女的發展,而是在成長階段中不斷引導子女根據能力、興趣策劃方向。可參考以下簡單步驟: 例子:我要做YouTuber! 1. 明白子女感興趣的原因 ︰「係啊?點解嘅?」 2. 以關聯的例子,助子女確定興趣 ︰「攝影師都係拍嘢喎,你又鍾唔鍾意呢?點解?」 3. 讓子女認識自己的長短︰「做YouTuber需要啲咩㗎?」 4. 鼓勵自我裝備︰「你都講得啱,要語文好先做得。你加油啊!有練習進步咗喎!」 5. 協助蒐集資料,包括可能遇到的困難挑戰、所需條件、一步一步的程序 6. 安排接觸機會,包括模擬、試驗、興趣課程、訪問探訪 7. 與子女檢討︰「你試完,有無唔同感受或者睇法?過程中你最鍾意啲咩?」 8.子女初頭的目標可能不切實際,但不必急於否定,更重要是讓子女找到自己的意願 9.在探索過程中,子女會慢慢看清現實,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並建立屬於自己的目標 10.人生要好玩,並不只是追求「代幣」,不時裝備技能,不時探索周圍,又幫助其他玩家,這遊戲才變得有意義和快樂! 文:黃雋灝(教育心理學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1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生涯規劃 如玩RPG遊戲(上)

有家長跟我說,人生是一場比賽,競賽就要「贏」;亦有些家長跟我說,人生如戲,遊戲的「戲」!這截然不同的人生觀,透露了家長對子女人生的期望與目標。新的一年,不妨用以下的例子與子女探索一下將來的目標。 互聯網看到一個有趣的比喻,Life as a Video Game,講述人生就有如一場RPG角色扮演遊戲。角色各有等級(level,Lv),由Lv0開始,每年都會升Level,每升一級代表大一歲,當到一定的等級時就有「技能解鎖」,可以學習新技能,而我們在這遊戲中解難時便需要這些技能。 年年「升呢」 解鎖生活技能 遊戲中,角色首10個Level基本上是新手教學(Tutorial),學習這遊戲世界的運作規律,學習如何與其他玩家連線互動(例如禮儀、社交)。而帶領新手教學的是由兩名「家長」的角色負責。不過,家長的「管教技能」其實也是剛剛解鎖,未必能完全掌握管教子女的技巧,所以也有相當的難度。 Lv18,終於可以安裝「大學DLC」擴充包,雖然有很多bug,而且昂貴,但香港地區的玩家一般會想盡辦法安裝,因為要按照遊戲系統解除「鎖定技能」。可惜,這些技能與之後的關卡通常沒有太大關連。遊戲中的「課金系統」一般約由Lv22啟動,角色需花時間完成任務,例如「上班」來換取代幣,代幣可用來添置新裝備或新技能。到了Lv23,玩家終於能獨立操作了。 遊戲系統是開放世界(Open-world),沒有絕對的玩法,各有不同的結局。有些玩家選擇尋找終身伙伴為目標;有的玩家要取得更多代幣;有的玩家要練爆專項技能等等……真正的探險正式開始! 人生玩法多多 「爆機」未必靠學術 其實,要子女明白人生,為何要讀書、為何要裝備自己,不一定要靠打罵、逼迫、恐嚇;何不套用他們最熟悉的「遊戲」來帶出最顯淺的道理?以上就是例子可向子女探討。與其「係咁㗎啦,唔好問啦」的無奈人生觀,倒不如換轉角度,帶出正面信息:人生玩法多多,學之不盡的技能,地圖廣大(聞說火星版圖Tesla已在開發中),結局引人入勝! 另一方面,作為家長也應反思:人生明明是開放式的遊戲,玩法多多,學術是否唯一出路?有沒有更適合子女的技能?是否做某一職業才算成就?子女的追求是否有對錯之分?(下期待續) 文:黃雋灝(教育心理學家)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80期]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如何幫助子女渡過不穩定時期?

最近大家都經歷着很多不穩定,然而,作為家長,我們有責任確保子女的精神健康,尤其是年紀較小的孩子。因此,我參考美國全國學校心理學家協會(NASP)文章Helping children cope in unsettling times的部分撮要,並把它翻譯成中文,希望為家長帶來幫助。 留意自己的壓力水平 保持冷靜 不要忽視我們自己的焦慮、悲傷、憤怒或恐懼,或糾結着自己的情緒,因為子女會感染到我們的情感。因此,應盡量避免表現出過分焦慮、恐懼或憤怒,從而減少子女的不安感。若孩子真的察覺到家長有傷心難過之情,其實問題也不大,最重要是讓他們知道,我們有所盼望,相信事情會變得更好。 照顧孩子 情緒受影響的孩子往往難以集中專注,或出現情緒行為的情况。有些孩子可能會對事件表現得非常安靜或抽離;有些孩子卻反應很大,具破壞性甚至攻擊性;也有許多孩子甚至出現學習困難的情况。 維持日常規律 維持可預測的日常規律,重申說明具體的規則和後果;考慮安全後,鼓勵他們維持課業及課外活動,令子女感到穩定、一致。 減少對媒體的接觸 對年紀較小的子女,保護他們避免受到過多媒體的渲染,包括互聯網、社交媒體(例如群組、facebook、Instagram)、電視等,也避免接收單一資訊來源(如個別媒體的報道和消息)。告訴子女,看太多網上消息可能會觸發負面情緒,並引導他們參與一些感興趣的活動來放鬆、分散注意力。家長也可引導子女表達感受,讓他們描述在網上看到的東西,有需要時,家長可作出解說。 作一個好的聆聽者和觀察者 容讓子女表達他們的憂慮或查詢想知道的消息,若他們對事件感焦慮或關注,家長也毋須刻意糾纏在該話題上。不妨多抽空回應子女,並留意他們的行為或社交的變化。家長可能需要先主動展開對話,子女才懂得表達自己的情感,讓他們慢慢論述對事件的感受或看法。若他們在當刻不想或不需要傾訴,家長亦不必糾纏,重點是讓子女知道我們關心顧及他們的想法和感受。 客觀開放的討論 家長應抱着開放、冷靜、接受和尊重的態度去討論,也要作好準備,回應子女的問題。緊記回答事實,客觀合理地討論。亦可嘗試以提問方式讓子女思考,不必急於表態或教導,避免衝突。 疏導情緒 子女在家中可能會變得煩躁或出現破壞性行為,叫家長難以忍耐。面對這些不恰當的行為,家長可明確指出自己的期望,並加強提升合乎子女年紀的情緒管理技巧,提供適當的宣泄渠道,例如把個人感受、想法,以畫畫、寫作、音樂、做運動等方式來抒發。 留意子女,與學校互通資訊 密切注意較容易受困擾的子女,例如:與事件有關的、曾經歷類似創傷、患有抑鬱症或其他精神健康問題、有特殊需要等。家長應該與老師、學校或相關專業人士保持密切溝通,商討並監察子女的情况,需要時便作出轉介。 一些研究指出,具良好抗逆、適應力的人,一般能好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他們都會有關心自己的重要人物,例如家人、父母和朋友的支持;而且對未來保持積極樂觀。願家長們多與子女溝通、同行,相信艱難的日子很快會過去的!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親子教育——無限之戰

每個孩子心中總會有一個超級英雄,可能是超人、蝙蝠俠、鐵甲奇俠、美國隊長、蜘蛛俠等等。早前流行一套英雄電影,內容講述超級英雄們如何團結對抗宇宙大魔王。大魔王之所以如此厲害,是因為他擁有一隻力量強勁的手套,手套上每粒寶石有着獨特及驚人的力量。 用6粒「寶石」 提升教導效果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家長們都擁有這力量強大的手套。以下,就讓我以大魔王的手套比喻一下大家如何運用「手套」的「寶石」,改變不同的情况來教好孩子。 靈魂之石(Soul Stone) 這石令人聯想起家長與孩子的關係,正如英文soulmate——靈魂伴侶,就是用來形容親近的關係。當親子關係愈親密,孩子就愈重視彼此的關係及聽從你的意見。不同的文獻亦指出,教導孩子的首要條件是彼此建立良好關係。因此,不妨從改善親子關係來促進你對孩子的教導。 時間之石(Time Stone) 在電影《奇異博士》中,改變時間是一股很強大的力量,現實亦是如此。比如家長可以調節孩子溫習或學習時間的長短,使之變成密集但時間較短的溫習模式,中間給予更多小休,這樣可令小朋友更集中。家長亦需要明白,有些孩子是需要更多的時間,例如學習時間、思考時間或是反應時間。很多人對學習有誤解,認為「慢」就是不懂,其實有很多孩子都能解明白,只是需要多點時間回應。 此外,時機(Timing)亦是重要的元素,例如,在某些事情上,我們要為孩子作出及時的提示;在孩子想放棄前讓他嘗到成功的滋味,又或是給他更頻密的鼓勵。 空間之石(Space Stone) 另一樣可改變的,就是環境或是處境。例如,我們常說孩子專注力不足,那麼就要減少會分散他們注意力的東西,好像噪音、佈滿玩具的房間、光舞影動或人來人往的環境、太過色彩繽紛的東西等等。我們亦可以改變情景,令孩子有足夠的練習機會。例如,我們要孩子學習耐性,就要給予等待的機會;我們要孩子學習服從,就要給予守規的機會。所以,我們可以改變環境或情景來配合學習的需要。 心靈之石(Mind Stone) 在教導時,家長是否有效操控孩子的「心靈」,即是他們的注意/專注力(Attention)呢?我們應該先確保孩子有足夠的專注力,再留意他們的精神狀態,才開始教導。家長可嘗試先引起孩子的興趣,例如解釋所學的東西跟他們自身有何關係。我們也要想方法確保孩子留心,包括令內容及學習方法變得吸引。 現實之石(Reality Stone) 究竟孩子「現實」的能力去到哪裏呢?家長可調節對孩子的期望,從而令孩子更容易完成任務。讓孩子嘗嘗成功的滋味,他們才會更有動力自我進步。重點是:我們不是降低期望,而是要監察孩子的進度,不斷調節他能達到的期望。 力量之石(Power Stone) 電影中這寶石能增強各種能力,這好比能增強教導果效的要素。包括:引起孩子興趣的技巧、與孩子溝通的技巧、你對孩子的了解、你的威嚴、令孩子服從的技巧等。我們要不斷提升教導的能力和技巧,令教導更有效、更深刻。 當我們在教導上感到惆悵時,不妨想想這手套,運用這6粒寶石,改變以上條件,提高教導效果及效益。 我相信,在孩子的眼裏,爸爸、媽媽就是他們心目中的超級英雄!教導孩子從來都是「無限之戰」,正如我的偶像蜘蛛俠的座右銘「能力愈大,責任愈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我們也要提醒自己是「有能力」的,要背負教育的重任。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