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親子台:尋找木乃伊之旅

這個暑假與小孩子參觀了不同的博物館,剛好都碰到有木乃伊特展。小女兒的膽子一向較小,以前一聽到木乃伊就大叫怕怕。的確,若孩子不了解為什麼要去看,大概沒有人會對屍體有特別興趣。常聽家長分享,怕帶孩子到博物館,因為太「失體」,根本不相信孩子會有足夠耐性待在那裏,有時就因此錯過一些很好的展覽。 博物館讓小女兒可以一邊聽講解一邊觸摸相關物品。(作者提供) 逛博物館 讓孩子主動學習 在教室聽教師講課是一種學習方式,手把手跟着做也是另一種。在博物館的學習便是將兩者結合,前人的故事或經驗,通過文字或藝術形式向我們呈現。孩子可以用雙腳在館中走過歷史洪流,現代的博物館更結合科技元素,讓孩子可以參與有趣的互動。 值得一提的是,至少有三大好處能藉着帶孩子到博物館而獲得。首先,博物館是教孩子如何尋找可靠資訊的地方。現在我們有問題時,都是向Google大神或ChatGPT發問,但鮮有求證資料來源。博物館則會提供資料由來的始末,甚至連同一議題中有爭議的意見,也會在同一課題中提供。 同時,博物館教孩子充滿好奇心,主動學習。博物館的資訊來自世界各地,涉獵的題目豐富,能吸引孩子在逛館時提出很多問題。現今的博物館都加入了很多兒童友善的配套,以英國的大英博物館與V&A museum為例,它們都提供親子路徑,讓孩子在偌大的館中,找到一條既精彩又不會過累的路線。 還有一點,有些博物館會特別為兒童編寫專題小冊子及遊戲,讓大家在跑館時有目標,在找尋答案的過程中學習有趣知識。我的孩子就很喜歡它們的專題背包,既有玩的元素、觸覺刺激,亦有自行創作部分。 為行博物館做準備 想博物館之行順利,除了要把逛館時間控制在兩小時內,跟孩子預演博物館之行,以及事先讓孩子吃飽睡足外,還有3個小貼士,大家不妨試試: 1.帶畫紙及顏色筆 讓孩子拿一本素描冊和數支木顏色筆,遇到有興趣的東西,或觀察到他有點累了,就讓他在展廳長櫈上坐着,用眼睛找廳內有趣東西來參照,或讓他根據自己的想像來創作。 2.給孩子一部相機 如果博物館允許的話,讓孩子帶着兒童相機去拍照。甚至以此為尋寶遊戲,例如:請孩子在博物館中拍攝5至10個特別物品(一個留鬍子的男人、一朵花、一個雕像、一本書等)。 3.讓孩子帶着展館地圖,選擇想去的地方 隨着孩子長大,會對想去哪裏、想看什麼有更多想法,這既是孩子的發言權,也是主動學習的證明,請將孩子的選擇納入旅程當中。 以上的方法,不外乎是讓孩子有份參與博物館之旅,藉此讓孩子愛上世界不同的歷史與藝術寶庫!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國際親子台:童心最珍貴

剛剛參加小女兒的幼稚園畢業禮,全校6班畢業小朋友也有份參與大匯演。全場父母都非常投入,大家也覺得6歲的小人兒在整個上午跑跑跳跳,又要記走位,又要記台詞,殊不容易。曾有帶領教會小朋友十多年參與兒童主日學的經驗,每年聖誕節均會有活動演出。打從那時起,我便明白,工作人員及教師在孩子表演中所付出的辛勞,不會少於孩子。因此,當觀賞孩子匯演時,除了對小朋友表達欣賞之餘,更想對教師表達感謝。 小女兒(前)在畢業典禮中的演出。(作者提供) 畢業大匯演「蝦碌」惹笑 如何公平地分配孩子的角色已是一大難度。記得兩年前曾聽過有些教師分享過,白雪公主的故事怎也湊不夠7個小矮人,原因是所有女孩子都要做公主,根本沒有小矮人存在。現在一級百多名學生,如何令每人都有均等的演出機會,同時又能因材施教地安排表演,這既是考驗教師對孩子的能力認知,也是考驗家長對教師的信任。 在幼稚園的表演,最難得的部分,是讓他們繼續他們年齡應有的童真,同時也讓他們有挑戰的機會。所以安排參與的部分,既要帶點難度,也要合乎能力;既要他們努力排練,也要讓他們表現自我的一面。 校長在致辭時說了一番話,我覺得很有意思。校長當然先是肯定每個孩子的辛勞及付出,然後她問大家是否有見到孩子在表演打鼓時,跌了鼓棒?有否看見有孩子在跳舞時走錯了位,又跳錯了舞步? 對,大家都看見了。然後你猜家長與孩子的反應分別是怎樣的?家長看到「蝦碌」的情况都笑了起來,因為看到孩子跌下鼓棒時,很努力想要找回棒子的樣子,真的很可愛,所以大家都忍不住開心地笑了。 孩子呢?在跳錯了舞時,又是怎麼樣的,是站在原地哭起來嗎?不,他們就努力找回合作的伙伴,或嘗試跑入後台,然後再過一會,又出場再跳。 跌倒站起來 重新再出發 如果你問,畢業大匯演最大的作用是什麼?坦白說,並不是要孩子毫無錯誤地完成演出。而是,讓孩子經歷跌了就重新站起來,錯了就重新再跳過的經驗。 這些才是成長的重要歷程,當我們從小接受,人生總有跌倒或失敗的時刻,並在家人及朋友的接納與合作中,重新再出發,這才是寶貴的成長課。 當我們成長後,大家都可能會忘記,人生本來就是如此簡單美好。錯了就如此簡單,面對就好,對大人及小朋友而言,也是如此。人生沒有很複雜的功課,複雜很多時是源於我們忘了初心,忘了最基本的知錯能改之道,並忘了孩子的心才是人生最珍貴的禮物。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7期]

詳細內容

國際親子台:父母的功課?

孩子升上小學後,不少家長表示,最大的不適應,是面對孩子的功課。其實,這何嘗不是孩子的心聲。從幼稚園時,放學回家就玩,到升上小一,忽然要每天面對一堆功課,小朋友開始感到不小壓力,更何况是家長。升小學階段,是很多家庭的挑戰。以下三點有關「功課」的角度,供大家參考。 陪伴,為孩子帶來安全感 1. 教練與球員 教練與球員最大的分別是,教練不會在比賽中落場參與。面對孩子的功課,請不要落場替他改正,也不要不斷叫暫停,影響比賽節奏。我們可以在場邊陪伴孩子,但請不要邊滑手機邊陪伴;能一邊看書、報章或雜誌,一邊陪伴會更佳。陪伴,為孩子帶來安全感就足夠了。 我們需要自覺,在陪伴時是否為孩子帶來壓力。若每看到孩子寫錯一個字、計錯一條算式,就出手改正,那麼孩子在做每題、走每步時,也會變得患得患失。更重要是,小朋友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自行完成功課。 2. 親子關係比數學題重要 試想像當你幾經辛苦,覺得自己完成了一項艱難的挑戰,想為自己振臂一呼時,忽然有人告訴你:「這些都做得不對,要重做。」這是多麼令人沮喪的事。日復日下去,親子關係又如何變好。功課的作用,從來都不是要每個人都完美完成,而是藉以了解學生的理解及吸收程度。有錯的地方,就是讓教師知道孩子哪方面需要加強,以及孩子的進度。剛升小學的孩子,父母最多只需要看看他有否完成功課,僅此而已。父母是否稱職,跟孩子有沒有做對每份功課,是完全沒有關係的。 3. 真正的幫助 對孩子來說,真正有幫助的,是設定專屬位置、專屬時段,讓他不受騷擾地完成功課。常態,讓孩子容易進入安全與專注,這樣孩子能事半功倍地完成功課。千萬不要因為我們緊張孩子的課業,而本末倒置。過分的參與,讓孩子根本忽略了功課本是自己的責任,當大家都忘記應有角色,雙方就容易陷入緊張關係。 鼓勵孩子自行完成功課,指導孩子在哪裏可以尋找答案,協助查看是否已完成當日所需功課。然後,留點時間跟孩子聊聊天,說說故事,別再被小一功課迷思控制。孩子會感激這份不帶壓力的陪伴,因為他知道,我們也在努力學習,這也是父母的成長。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3期]

詳細內容

國際親子台:5個讓孩子認識世界的方法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以往我們常說,要認識世界,最好的方式是親眼去看,親身去感受。疫情3年,少用這方式去體驗不同文化,這幾個月大家正在復仇式補償中。其實即使不出國,也可以在地體驗不同國家的文化、品嘗特色傳統美食及購買當地人的食品雜貨。重慶大廈為港人帶來特色的文化體驗,九龍城也有小泰國之稱。放眼身邊,行萬里路前,不妨留意一下千里之選。 1.留意身邊種族文化差異 認識世界幫助孩子建立同理心,了解他國文化,才會明白不同觀點的由來,有助孩子保持對不同文化的敏銳觀察力。舉例,當看到尼泊爾人搖頭,可能以為這是一種拒絕,但其實他是在說「好的」。對各地的傳統文化有更深了解,長大後就不會懷有偏見或歧視,亦對各地文化充滿熱情。 2.品嘗多國菜了解習俗 第二種方法,讓孩子用舌尖了解不同國家的美食及習俗,在餐桌上看見傳統,嘗試來自世界各地的食譜,了解各地不同的烹飪方法。可以由家中各人選擇不同地方的食譜來製作食物,畢竟食物是展示不同文化的方法,我們的口與胃亦是盛載傳統的載體。 3.閱讀世界各地的書籍 書本是我們的好朋友,與孩子一同讀不同國家的書籍,不僅讓孩子沉浸在不同的文字和描述中,還通過精美的插圖,探索不同地方的故事。我們可以先從自己所居住地的書籍開始,有些家長會跟孩子說《西遊記》、十二生肖等故事,當他們對傳統文化有興趣後,再找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習俗的書籍,跟他們看。書籍是強大的工具,提供視覺和內容上的刺激,讓孩子不用飛到外地,已能踏上旅程。 4.慶祝不同國家的節日 慶祝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讓孩子在歡樂的氣氛中了解不同文化習俗,以及活動背後的含義。中國的農曆新年、墨西哥的Cinco de Mayo(五月五日節)、印度的Diwali(光明節)和美國感恩節等,這些都是可以全家參與的慶祝流行文化活動。把節日、地圖及日曆加起來,就會發現一年365日都不夠用。 5.與外地筆友建立友誼 讓孩子寫信給筆友,擁有一個外地筆友對於孩子們來說,是一種令人興奮又期待的事。有興趣結交來自世界不同地方的新朋友,可以通過學校,或從父母的朋友圈開始着手更好。不少香港人也身處世界不同地方,開啟國際朋友網絡也容易開始。 在這樣多元文化下長大的孩子,不僅以獨特的方式學習,還建立起一生的友誼!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8期]

詳細內容

國際親子台:帶有能力的話

楊紫瓊憑藉《奇異女俠玩救宇宙》(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一口氣橫掃荷李活的電影大獎,並成為奧斯卡首名亞裔影后。在領獎時,她慷慨陳辭道:「正在收看頒獎典禮,並與我一樣的小男孩和小女孩,請看,這個獎是一盞希望之燈,代表對未來的盼望與無限可能。這是勇敢做夢,便能夢想成真的證據。」 (For all the little boys and girls who look like me watching tonight, this is a beacon of hope and possibilities. This is proof that... dream big, and dreams do come true.) 她這番感言,打動很多人的內心。讓不少認為自己只不過是個小人物、不能做出一點什麼的人,開始相信,擁有夢想,永不太遲。一句肯定、有力的說話,足以激勵人心,改變人生。 作為父母,我們又有否留意,我們的說話,同樣充滿能力,更有改變孩子的神奇功效。 現在孩子開始全天上學,每天早晨,大家可能也要急忙催促孩子起牀、換衫、食早餐、上學。放學後完成功課,又到晚飯時間,過不了多久,又要上牀睡覺了。回顧一天當中,到底有多少句話,可以跟孩子好好說的呢? 「我愛你」帶神奇功效 不過,真正重要的說話,也許不用太多,只要記得多說以下3句話,孩子將會受用一生。 1. 我愛你 「I love you」是一句帶有神奇功效的話,每一次說完,對孩子產生的正面影響也很顯著。即使說「我愛你」成為生活日常,也多說無妨。只要孩子知道父母每天愛他,帶着微笑地說愛他,望着孩子雙眼去說愛他,即使生氣時也照說愛他。感到被愛的孩子,永遠都不會因苛索求愛而失去自己,傷害自己。 2. 你今日有什麼計劃? 這句話的重點並不是問題,而是每一次問完這問題時,如何回應孩子的想法,以及對他的意見表示讚賞。保持好奇,用心聆聽孩子細說。這個樂意傾聽與親密互訴的時間,能讓我們了解孩子的想法與喜好,也能明白小朋友平日的壓力所在。 所以,千萬別忘了問孩子,你今天有什麼計劃?他們的計劃,遠比我們想得周詳。從小對未來有想法的孩子,未來能飛得高走得遠。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英雄 3. 能夠作為你的父母,真好。 華德福強調,是孩子先來愛我們,揀了誰來當他的父母。孩子在芸芸人海中,選了我們,是我們的福氣,是我們引以為傲的事。那怕有激心的日子,或有生氣的時刻,也無損那份寶貴。 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當我們告訴孩子,有他作為子女是我們的榮幸,他便明白自己身分尊貴。這份自信與肯定,是陪伴孩子成功的後盾。 讓孩子一生活在愛中,對自己的人生有期盼,為自己的身分而自豪。這樣成長的孩子,自信快樂,勇於做夢。用三句說話,就能成就孩子一生。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2期]

詳細內容

國際親子台:找不同

根據Theory of Mind(心智理論),孩子在4歲後逐漸開始懂得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事物。因此我們經常強調,兩三歲的孩子不跟別的小朋友分享,不是自私,而是時候未到。到孩子開始長大了,醒覺別人的感受及眼光後,另一挑戰又來了,尤其在青春期前後,他們又再有身分認同的關口了。近日看了兩本書,不約而同講有關成長中的身分認同,想跟各位家長分享。 「綠鼻子」抹殺獨一無二的自己 (網上圖片) 《綠鼻子》(If Only I Had a Green Nose)的故事就是社會的縮影,在鎮上有權力的人在吹捧,把鼻子漆上綠色是最漂亮、最流行的,於是鎮上所有木偶都排着隊去改變自己的鼻子顏色。已把鼻子改成綠色的木偶,就會在街上昂首闊步,讓別的木偶好生羨慕,也會看不起還沒有綠鼻子的木偶。 雖然木匠一再強調,他做的每個小木偶也是獨一無二,但他們卻偏偏想成為一模一樣的木偶,生怕遲了就會成為異類。這像不像我們的社會?努力把每個人的獨特之處改掉,把人的棱角磨平,然後把大家都變得一模一樣。社會告訴我們成功只有一條路可以走,要求孩子品學兼優,同時十八般武藝俱全。但其實,不是所有人也擅於學術及讀書;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只會乖乖點頭的。會經常挑戰權威的孩子,就等於有問題嗎?會愛畫畫多於文字,就是錯的嗎? 我原來是蝙蝠 不是鳥兒 (網上圖片) Stellaluna(中譯名﹕《星月》)是Janell Cannon在1990年代出版的童書,小蝙蝠名叫Stellaluna,有天晚上遭到貓頭鷹的襲擊,與蝙蝠媽媽失散了,輾轉掉到鳥巢,被雀鳥領養。於是牠每天努力學習鳥類應有的行為,例如日間活動,晚上睡覺;並盡力戒除屬於蝙蝠的習性,例如倒吊在樹枝。不過,這樣的Stellaluna並不快樂,因為這不是真正的牠。 小蝙蝠的故事也許經常出現在我們的身旁,我們以為是孩子出問題,要把他的「習慣」好好「改掉」,卻不知道是我們看錯了真正的他,其實不是鳥兒,而是蝙蝠。他本來是以圖像思考的人,我卻罵他為什麼在書上亂畫公仔,不專心上課。她本來是個內向孩子,我卻怪她沒有合群,不跟大伙兒一起玩。 這兩個故事,一方面想對孩子說,請永不要忘記本來的模樣,就已是最美好的自己。同時也對父母說,社會的「綠鼻子」遮蔽大家欣賞孩子的目光,令我們差點忘記了,孩子本來就已經擁有來自父母最合適、最好看的鼻子。同時,雀鳥與蝙蝠也一樣會高飛,請耐心讓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舞台。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8期]

詳細內容

國際親子台:一年之計在於……

迎接2023年,大家是不是也在寫新年願望,或在回顧過去一年的重要大事?對小朋友來說,一年是很長的時間,轉眼一年,可以由牙牙學語到說出完整句子。半年間已由只能飲奶到吃固體食物,三數月已經可以由站立到走路。 新年伊始,你打算如何跟孩子一同展望新的一年?以下3件事,也許值得跟孩子一同在新年進行: 人生有些不如意 成長必經功課 1.開始你的感恩日記 「新年快樂」是踏入1月1日,大家都會跟別人說的祝福語。但快樂本身從何而來?快樂從不應掌握在別人手中,而是自己的選擇。知足常樂,大家都懂的道理。當我們不把自己所有的視為理所當然,不事事與人比較,不着眼於自己沒有的,就會明白自己也身在福中。物資豐裕的一代,可能都忘了幸福並不是必然。有時我們誤以為預備充足,替孩子掃平前路,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卻忘了生活有一點挫折、人生有些不如意,才是成長必經的功課。不論在順境逆境,也都可以感恩。新一年,就讓數算恩典成為我們的習慣。 父母以身作則 最好的鼓勵 2.跟一個壞習慣說再見 我的小女兒在5歲前是一名「喊包」,也許她以為喊能解決所有問題。哭本身並不是錯,每個人也有情緒及難處,但只能用哭來宣泄心情,不會表達真正感受,不處理內在情緒,就需要更好的處理手法。能學會表達感受,即使傷心時會哭,也沒有問題。認清問題所在後,每個人都樂意變得更好。 每個人也有些壞習慣、小缺點,不妨與孩子談談,新一年要如何跟「它」說再見。父母最好的鼓勵,永遠是以身作則,我們也一同跟自己一個壞習慣說再見,與孩子一同進步,一同做個better me。 記錄當下理想 對未來期盼 3.動筆寫封信 可能不到幾年,信件真的成為稀有物件。不過我還是很「老土」,依然覺得信件本身有一定溫度。新年可以試試拿出紙筆,寫封信給5年後、10年後的自己(看過電影《給十九歲的我》的讀者想必感受良多),讓孩子好好記錄當下的理想、對未來的期盼,他日對照當天的純真。若不想寫給自己,那就把信寫給一個你覺得很重要的人,告訴他為什麼他在你生命中更重要?一封信,可以大大祝福及滋養收信的人。 記錄當下與好好說再見,是成長的功課。新一年讓我們一同帶着勇氣,勇往直前!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1期]

詳細內容

國際親子台:與時並進的玩具

前陣子的親子講座,我問家長,知否用6塊「2×4積木」,到底可以砌出多少種不同的組合? 有些人說100種,有些人回答可能過千,但實際上,答案是9億多種。 這個答案有沒有讓你震驚? 事實上,當我們用心留意孩子透過積木砌出的世界後,就發現原來真的可以拼出千變萬化的東西。小朋友可以砌出自己的遊樂場、廚房、隧道或課室……看着孩子發揮創意,把積木搭建成一個又一個新場景時,我只能驚歎於孩子的創造力。 玩樂過程是成長功課 只要我們願意給予孩子空間,他們都可以把簡單的東西化成玩具。最好的玩具設計者,往往不是大人,而是負責玩的孩子。 一個用完的膠樽,可以化身成樂器,也可以是保齡球樽或球棒。一堆鈕扣,可以是一條手鏈或一個大餐,甚或是一幅立體圖畫。更重要的是,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可以沉澱自己的生活點滴,是一個自療的過程,也是成長的功課。 幼年的孩子,若我們願意抽時間一同玩,讓孩子用不同方式「訴說」心事,尤其在角色扮演的環節,能「聽到」孩子的分享信息更勝千言萬語。 我的孩子自小是LEGO迷,常常在家把積木化身成幻想樂園。剛巧數星期前有機會跟他們的產品總監及創意總監在線上交流,他們不諱言在設計時,很多場景也是受小朋友啟發而來。 近日他們更在設計新角色時加入不同背景的角色,讓孩子明白現實世界中是多元的。明年他們將會推出一些新朋友,而他們也是來自不同文化及生活背景的。有膚色與種族的不同,有些是傷健之別,也有些是在身體或情緒上面對不同困擾的人。 積木人偶背景愈趨多元 也許大家會奇怪,為什麼連LEGO公仔也要如此複雜?我倒欣賞這些細節上的刻意,有時我們在不知不覺中為孩子過濾了世界的多元,我們以為把不好的東西拿掉,孩子就可以一生無憂,殊不知感受真實才是真正的快樂來源。 曾聽過有些幼稚園孩子對於蘋果是紅色深表困惑,原因是父母從來都會削皮切碎蘋果,作為蘋果蓉或蘋果粒給孩子吃,所以孩子從來沒有見過真正的蘋果模樣。 積木中這些新角色包括對自己要求甚高的完美主義者Aliya、帶着憂慮移居到新城市的Leo、網上知名但內心寂寞的Nova、帶點亞氏保加卻是音樂天才的Paisley等。以上各個帶點瑕疵的人,是不是像透我們自己或我們身邊的人? 畢竟這才是真實的社會,讓孩子在發揮創意建構時,知道自己的雙手可以做出不一樣的世界,明白有差異與多元是生活的本質,擁抱平等與共融,這才是真正在創建未來。 這世代,連玩具也要與時並進。我們唯一需要堅持的,就是放手讓孩子繼續發揮創意!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5期]

詳細內容

國際親子台:放下父母的自我

孩子打從母腹開始,打分與評估就好像沒有停止過。嬰兒在肚中,每個月要量他的高度與體重增長;出生後,要看他的各樣生長指標。到孩子一路長大,大家會觀察他的行為舉止;開始上學後,就會看他的學業及術科成績。 作為父母,不知道你是否意識到,我們不自覺把這些分數打在自己身上呢? 當孩子的數學成績很棒/足球踢得很好/大提琴拉得很優秀時,我們會非常自豪,認為這是我們的功勞,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為自己加分的項目。同樣地,我們很多時不自覺對孩子的表現或反應異常緊張,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擺脫「孩子沒有好成績/沒有運動天分/不會積極主動,是因為我沒有做好父母的角色……」這個思想框框。 為他好還是怕丟臉? 是的,這些都是人之常情。 但請別忘記,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個體。沒有一個孩子,是我們人生的附屬與延伸。孩子本來就沒有必要用來滿足我們未了的夢想,也不是用來展示我們有否做好父母的證明。這些想法,也許只是緣於我們的自我(Ego)。我們怕孩子讓我們丟臉,也把孩子作為與其他人比賽的一環。 當我們口中說:「這樣都是為他好的……」,除了真心為孩子着想以外,難道沒有一點自己面子的考慮?寫這篇文章時,我不斷反思與孩子平日相處中的細節,才驚覺自己多少次試圖從孩子身上,獲得自己的身分認同。即使多麼不願承認,也不得不說自己心中有想過「孩子愛閱讀,才有資格跟別人說親子共讀嘛……」可能很多父母都以某種方式落入這陷阱中,而不自覺。 世上有一種愛 叫無條件的愛 要放下這種自我,也許只有從根本開始,讓孩子知道世上有一種愛,叫無條件的愛。除了骨肉相連的關係,可能並不容易找到。無條件的愛,是孩子不需要刻意實現父母的夢想、不用考入神校、不必十八般武藝齊全,都可以值得被愛,就單單只是因為他/她是我們的孩子。孩子不用做什麼來換取我們的愛,同樣地,我們不需要孩子成為我引以自豪的人,才會愛他。 孩子成長 無論快慢都有意義 社會中的「標準」價值,認為所有東西都應是必須有付出,才有收穫,都是等價交易。但對孩子,我們真的應這樣嗎?能被無條件擁抱的孩子,不單更快樂輕鬆,也更自信勇敢。當孩子不用背負我們的人生前行,擔子自然可以輕省;當孩子不需在比較中才獲得愛,自我價值就不會被扭曲。試問背着包袱前行的人,又如何走得遠,飛得高? 願意退後一步,單單視孩子的成長與人生,是他個人的;看他走的每一步,無論快慢都是有意義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自己與孩子的美麗人生。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 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0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國際親子台:被忽略了的失落

這一兩年,我們面對得最多的,也許是別離。無論是說再見的,還是等待與好友再見的,都不容易。也許我們也正在這不斷轉變的環境中掙扎,並嘗試努力學習及適應。但請不要忘記,家中的小孩子,也同樣在這努力的過程中。 這一兩年,不少家長告訴我,孩子好像有點行為倒退。常發脾氣,會打斷我們說話、阻止我們跟其他人溝通,破壞大人們的聚會,變得愈來愈不懂事。很多人會把類似的問題,一併歸類為attention seeking(尋求注意力)的行為。其實,孩子這些行為更正確的解讀,從來都是尋求關係 (relationship seeking)多於尋求別人注意。 也許我們都忽略了,這兩年間,除了疫症帶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外,歲月神偷也在不知不覺間,讓孩子很早要面對離別與再見。當我們(即將)到一個新的環境,壓力總少不免伴隨而來。當孩子面對不知如何言喻的感受,出現行為反常或倒退,不正正就是向我們發出的求助信號嗎? 作出回應與即時反應 我們需要的,不是阻止孩子表達情緒,無論那刻他是多麼的不可愛。孩子需要看到的,是我們如何對他的情緒作出回應 (respond),而不是我們的即時反應(react)。前者是經過思考才作出的回覆,後者是沒有從後果出發的反射。 所以,當孩子在失控時,靜靜地待在孩子身旁,等他冷靜下來,這是一種respond,是經過深思後選擇的回應。當孩子在發脾氣時,我們以更大的聲音來壓過他,讓他閉嘴,這是reaction,是即時衝動下的反應。 哪一種方式有效,我們都知道。分別只是我們有沒有讓理智與思考,好好地支配我們的行動及反應,這畢竟是需要練習的,不論是大人或小朋友也一樣。如果讓孩子在我們身上,看到有情緒起伏時,可以選擇respond而不是react,那麼他就有機會學會以同樣方式處理。 讓孩子心安的魔法 當孩子不斷嘗試打斷我們說話時,需要讓他知道的是「我們看見 / 聽見了」、「我知道你想跟我們說話」,但卻不一定要讓他的打斷「得償所願」,我們可以繼續原本正在進行的話題或行動。孩子需要知道的,是我們重視他,但同時也需要知道的,是我們的界線。伴隨着愛而來的教導及設限,才是讓孩子心安自在的魔法。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