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親子台:放下父母的自我

孩子打從母腹開始,打分與評估就好像沒有停止過。嬰兒在肚中,每個月要量他的高度與體重增長;出生後,要看他的各樣生長指標。到孩子一路長大,大家會觀察他的行為舉止;開始上學後,就會看他的學業及術科成績。

作為父母,不知道你是否意識到,我們不自覺把這些分數打在自己身上呢?

當孩子的數學成績很棒/足球踢得很好/大提琴拉得很優秀時,我們會非常自豪,認為這是我們的功勞,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為自己加分的項目。同樣地,我們很多時不自覺對孩子的表現或反應異常緊張,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擺脫「孩子沒有好成績/沒有運動天分/不會積極主動,是因為我沒有做好父母的角色……」這個思想框框。

為他好還是怕丟臉?

是的,這些都是人之常情。

但請別忘記,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個體。沒有一個孩子,是我們人生的附屬與延伸。孩子本來就沒有必要用來滿足我們未了的夢想,也不是用來展示我們有否做好父母的證明。這些想法,也許只是緣於我們的自我(Ego)。我們怕孩子讓我們丟臉,也把孩子作為與其他人比賽的一環。

當我們口中說:「這樣都是為他好的……」,除了真心為孩子着想以外,難道沒有一點自己面子的考慮?寫這篇文章時,我不斷反思與孩子平日相處中的細節,才驚覺自己多少次試圖從孩子身上,獲得自己的身分認同。即使多麼不願承認,也不得不說自己心中有想過「孩子愛閱讀,才有資格跟別人說親子共讀嘛……」可能很多父母都以某種方式落入這陷阱中,而不自覺。

世上有一種愛 叫無條件的愛

要放下這種自我,也許只有從根本開始,讓孩子知道世上有一種愛,叫無條件的愛。除了骨肉相連的關係,可能並不容易找到。無條件的愛,是孩子不需要刻意實現父母的夢想、不用考入神校、不必十八般武藝齊全,都可以值得被愛,就單單只是因為他/她是我們的孩子。孩子不用做什麼來換取我們的愛,同樣地,我們不需要孩子成為我引以自豪的人,才會愛他。

孩子成長 無論快慢都有意義

社會中的「標準」價值,認為所有東西都應是必須有付出,才有收穫,都是等價交易。但對孩子,我們真的應這樣嗎?能被無條件擁抱的孩子,不單更快樂輕鬆,也更自信勇敢。當孩子不用背負我們的人生前行,擔子自然可以輕省;當孩子不需在比較中才獲得愛,自我價值就不會被扭曲。試問背着包袱前行的人,又如何走得遠,飛得高?

願意退後一步,單單視孩子的成長與人生,是他個人的;看他走的每一步,無論快慢都是有意義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自己與孩子的美麗人生。

文:Hello Bonnie

作者簡介:修讀國際關係,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在小助教鞭策下,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仍繼續在工作、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

網誌:FB.com/hellobonniemami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