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途有「理」:淺談小兒斜頸

我家的小寶寶總是把頭歪向一邊,特別在看東西時也斜着看,為什麼會這樣呢?我需要帶小寶寶接受檢查和治療嗎? 你的小寶寶可能患上先天性斜頸症(congenital torticollis)。此症確切成因未明,以肌肉性斜頸最常見。人體頸部兩側各有一組胸鎖乳突肌,假如左邊的胸鎖乳突肌較緊繃,會使頭側向左邊,並且轉向右邊,造成斜頸現象。由於嬰兒的頭骨尚未定形,因此如在仰睡時長時間把頭轉向右側,使右枕骨長期受壓而變得扁平,有機會造成扁頭綜合徵(plagiocephaly)。 可度身訂做矯正頭盔 如發現嬰兒有以上情况,可以諮詢醫生和物理治療師的意見。物理治療師會為嬰兒作詳細評估和治療,包括按摩和伸展頸肩肌肉、肌力鍛煉、貼運動膠布和微電流治療等。嚴重的扁頭綜合徵,則可能需要度身訂做矯正頭盔,改善頭形,佩戴矯正頭盔的黃金期為3至7個月大。 若嬰兒患有先天肌肉性斜頸,家長可在家中他們做以下訓練,如訓練時嬰兒抗拒或不斷叫喊,則需讓嬰兒休息,切勿強行訓練(以下訓練,均假設嬰兒患有左邊性斜頸,即嬰兒的頭部慣性側向左邊、轉向右邊): 1.按摩頸部及肩膊肌肉 .輕輕按摩嬰兒左邊患側緊繃的頸部及肩膊肌肉,達致放鬆效果 2.誘導嬰兒頭部主動轉向患側 .利用有視覺效果或音樂的玩具,吸引嬰兒把頭部轉向患側(圖a);約滿3個月大的嬰兒,也可多鼓勵tummy time和坐着玩耍 .我們也可把約4個月大以上的嬰兒身體傾斜向左邊,利用嬰兒的傾側反應,即嬰兒會自然地把頭矯正到中線,來訓練右邊的胸鎖乳突肌,使兩邊肌力平衡 (作者提供) 把握1歲前治療黃金期 3.嬰兒擺位與攜抱姿勢 .垂直面對面抱着嬰兒時,可把嬰兒抱在自己的右邊身(圖b),使嬰兒的頭部被動地轉向左邊,至他的耳朵能緊貼媽媽的身體 (作者提供) .趴睡時,可以把嬰兒的頭部轉向左邊,這擺位可長時間被動伸展左邊的頸部肌肉。但過程中家長須看管嬰兒,以免他們把臉朝向下方,增加窒息風險 .餵哺母乳時,媽媽可用右手側抱嬰兒,誘使嬰兒主動把頭部轉向左邊喝奶 治療先天性斜頸症的黃金時期為1歲前,因此家長應把握時間去介入適切的治療,讓寶寶健康和愉快地成長。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潘卓恩(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1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體能訓練有時序?

現時有不少兒童面對不同的發展障礙,原因各有不同。而體能發展是其中一種受影響的範疇。 幼孩一般6個月左右能坐,9個月能爬,約1歲學會走路。有體能發展障礙的兒童或未能追及正常的發展里程碑,而接受適當的訓練有助提升身體上的各種能力。 然而,訓練時,為達至體能發展的不同階段,應按部就班,即跟隨發展里程碑的順序,還是愈早開始各體能階段的訓練,愈是理想? 事實上,按部就班與否,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舉例,患有腦麻痹且肢體肌能較弱的兒童,往往到適齡階段仍未能走路。有個案甚至到3歲、6歲也未能自行坐立或爬行。即使他們還未建立坐立或爬行的能力,物理治療師為減低因延遲站立及步行對肌腱骨骼造成的負面影響,會利用助行器具協助他們站立及步行。 不過,因應個別兒童的能力及需要,處理方法不盡相同。 有不少家長帶着有體能發展遲緩的子女接受物理治療訓練,他們都希望子女的體能發展能盡快達至適齡水平。過往有個案到3、4歲,會走路,卻遲遲未學會跳。根據正常的發展里程碑,早於2歲左右就能雙腳跳。孩子已3、4歲,家長當然想子女跟其他正常發展的小朋友一樣,會跑、會跳。可是,有些個案不但未能跳,連走路時也東歪西倒。有別於較早前提及的情况,過早鍛煉較高階的發展階段未必恰當。 先訓練核心肌力 平衡步姿 走路不穩,或因核心肌力弱,過早練習跳躍可能會弄巧成拙。跳躍時,要運用下肢肌力,撐向地面,以提起整個人的重量,做到騰空的動作。如果孩童未能有效地運用核心肌肉,平衡力會較同齡小朋友弱。若訓練只着重加強下肢肌肉的爆發力及跳躍動作,而忽略核心肌肉的鍛煉,日子久了,核心肌肉會變得更弱,難以改善步姿及平衡力。隨着成長,他們會容易跌倒受傷。 於此類個案,先訓練核心肌力及步姿平衡,比起只管跳躍更為重要。 就着後者的情况,讓我分享如何洞悉子女因平衡欠佳而出現的狀况,有助及早發現問題。 以下為常見的情况: 1. 站立或步行時,膝頭鎖緊,甚至向後彎。 2. 常用腳尖站立或步行,令小腿肌肉比大腿及髖部發達,肌肉大小比例異常。當腳掌放平地上時,平衡力反而比用腳尖企時還要差,軀幹的搖晃變得明顯。 因此,過早開始各體能階段的訓練未必理想,應就着個別問題而釐定訓練策略。 於子女的體能問題及訓練,家長應尋求專業意見,讓子女得到針對的治療。 如對以上內容有疑問,請向物理治療師查詢。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及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陳綺華(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6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紓緩測考季節肩頸痛

相信家長們對肩頸痛都不會陌生,而此情况更日趨年輕化。有研究報告顯示長時間使用智能電話、電腦,常常當「低頭族」,坐姿不正確,都會令頸椎及肌肉承受極大的負荷。處於發育期的青少年,若增高過快又缺乏運動,肌肉可能長期繃緊,容易「寒背」,連帶頭部向前傾,引起頸痛。加上測驗考試高峰期的來臨,學生長時間低頭做功課及溫習,也容易造成肩頸痠麻的症狀。學生族群的肩頸痛,大多是因為缺乏肌肉紓緩及姿勢不良,久而久之,上半身肌肉逐漸繃緊。肩頸痛初期可能只維持短時間,經過睡眠休息後,通常都可以紓緩,但是持續沒有改善坐姿,或是長期低頭不動,肩頸痛症狀強度便有可能增加,甚至造成頭痛,影響睡眠。建議學生適度放鬆肌肉,利用伸展及紓緩運動減輕壓力,不僅能提高讀書效率,更能遠離肌肉痠痛。 每隔30分鐘 休息鬆一鬆 以下幾個簡單的運動能紓緩肩頸痛,建議做功課或溫習時,每隔30分鐘休息時做。 1.上斜方肌拉展(圖1) 坐在椅子上,雙腳放平,右手抓住椅子固定身體,收緊下巴。頭稍微轉向左邊。左手扣住頭,扶着右邊耳朵,往左邊腋下方向輕輕拉,緊記肩膀不要跟着往上縮起。動作維持30秒,重複3次。另一邊再做3次。 2.挺胸提臂(圖2) 身體站直,兩腳與肩同寬,挺胸直腰,雙手放後,手指互扣,手臂伸直,緩緩上提,兩肩順勢向後拉。動作維持30秒,重複3次。盡量避免身體向前傾。 3.前後轉肩(圖3) 兩肩向上提並向前轉,重複10次。然後向後轉10次。 (作者提供) 若孩子有不尋常的疼痛,或做伸展運動後仍有不適,可向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查詢。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陳蕙婷(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1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運動與精神健康關係密切

於英國留學期間,不知為何逢星期三下午不用上課,而學校鼓勵學生做運動。直至日漸年長,我才得悉箇中的因由及知曉運動的無數好處。尤其當我看見疫情對社會的影響,更令我感受到運動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神奇力量。 比賽過程學控制情緒 曾有家長向我哭訴他的小兒子3歲時「人見人愛,車見車載」,但當恐怖的新冠病毒降臨後,他的小朋友被迫困在家中,終日埋頭上網課,所有體育活動都被暫停,令到他的情緒大變,很容易發脾氣及大哭,甚至尖叫,變得不懂得與別人相處,非常自我中心。我亦問過一些小學生,如何於網上上體育課?答案是考一考國際乒乓球賽的規則或乒乓球的顏色等,基本上沒有太多活動身體的機會。3年來的困局使學童除了體重增加,情緒更加大變! 運動對兒童的情緒及社交有重大的影響。例如在比賽的低潮能控制情緒以免影響大局,保持正面的競爭心態;採取不同策略去取勝時能提升認知功能,有助課堂學習;在比賽膠着時可訓練孩子學習解決困局,從而增強自信及提升自我形象。定期的運動訓練能令孩子的生活變得有紀律。 某天聽到收音機訪問一名外籍神父,他講解英國每星期三下午放假的由來。他們深信運動除了帶來健康,最重要就是學習接受失敗,明白到有時候付出努力也未必有相對的回報。運動的過程中,我們可學習與人相處、放下自我,當學懂體諒和關心隊友時,默契便會隨之而來,這便是運動精神。 定期運動訓練能令孩子的生活變得有紀律,保持身心健康。(作者提供) 十優狀元緩步跑放鬆身心 多年前曾有一個有關如何成為十優狀元的電視訪問,當年的十優狀元分享,分配運動和溫習的時間是其中一個成功的關鍵所在,一面倒溫書並不能達到最理想的效果,人亦會處於繃緊的狀態,只需15分鐘緩步跑,便能令他應付考試的情緒更加穩定、更得心應手。 我很讚賞身邊的至親好友,在疫情下,不論工作如何忙碌,壓力多大,都盡能力安排室外室內的運動給他們的子女,上山下海,即使最簡單到屋苑公園鬥快行石春路,亦可玩得不亦樂乎。 疫情受控,一切回復正軌,希望所有家長和小朋友都能在百忙中抽空做運動,感受一下運動的神奇力量,祝大家身心健康!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范穎雅(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6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青少年原發性脊柱側彎

13歲的紫晴,剛被診斷有S形脊柱側彎,今天第一次見物理治療師。「平時只覺她坐得歪歪斜斜,疫情後重新上芭蕾舞課,老師留意到她背部一側隆起,醫生檢查後才知道她有脊柱側彎,弧度達30度!醫生說她骨骼發育大致成熟,弧度幅度不會大增,只需持續監察,不用佩戴矯形架。難道這階段真的沒有什麼可以做嗎?」媽媽憂心地訴說,旁邊的紫晴則一臉無奈。 脊柱側彎是指脊椎向左或右彎曲,呈現「C」或「S」形(見附表「脊柱側彎徵狀」)。「原發性脊柱側彎」通常在青春期出現,沒有明顯成因,影響約2%至3%的青少年,女孩的風險較男孩高。由於衣服遮蓋,不太嚴重的脊柱側彎和身體不對稱往往難以察覺。衛生署的學生健康服務會定期為學生檢查脊骨,有助及早發現問題。因應個別情况,骨科醫生會建議觀察、物理治療、佩戴矯形腰架或接受手術等診治方法。家長如懷疑子女有脊柱側彎,可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 治療脊椎側彎,除了着眼側彎弧度,也着重姿勢調整,透過鬆弛繃緊的肌筋膜,以特定矯正運動去伸展凹側長期處於縮短的肌肉,同時強化長期被過度拉長的凸側肌肉,讓脊椎保持理想的平衡狀態。 1. 調整姿勢 .若盆骨左右傾斜,坐時用毛巾墊高斜低的一側 .鞋墊置於腿短的一側,令站立時盆骨左右平衡 2. 鬆筋膜 不少脊柱側彎患者的身體都較繃緊,恍如穿了一件過緊的貼身衣。運用手法治療,配合按摩刷、滾筒等器具去放鬆筋膜,做特定的側彎運動時療效更佳 3. 特定矯正運動 伸展凹側長期處於縮短的肌肉,鍛煉長期過度拉長凸側的肌力,讓脊椎盡量保持平衡狀態(圖一,右) 圖一(作者提供) 經過解說,紫晴及媽媽明白要將擔憂轉化為動力,好好打這一場持久戰,每天花10至15分鐘做針對的側彎運動,將修正姿勢和矯正動作融入日常生活中,維持脊椎平衡的狀態。 脊柱側彎徵狀 .肩膀高低不一 .肩胛骨不對稱,一側較突出 .腰部左右不對稱 .盆骨左右傾側 .彎腰時背部單側隆起 註:由於脊柱側彎情况人人不同,請先諮詢物理治療師才做特定的矯正運動,避免錯誤引用,導致問題加劇 (感謝APA Physiotherapy Services提供場地拍攝,還有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本文內容。) 文:陳梅筠(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1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3招紓緩兒童背痛

背痛一般被認為是成年人問題,但近年一項研究發現,超過三分之一兒童和青少年在報告發表前的1年曾經歷過背痛;近一成受訪者甚至出現過嚴重背痛。 成因:肥胖、書包重、壞姿勢 兒童和青少年的背痛原因,包括肥胖超重、激烈活動、長期背着沉重的背包等。而不良姿勢更是導致任何年齡層背痛的一個重要原因。 超重或肥胖的兒童因要承受額外的體重,令背部肌肉、韌帶和骨骼承受壓力而引起疼痛。肌肉背痛是兒童和青少年最常見的背痛,往往是由於肌肉及韌帶被拉傷或過度使用而引起。長期做高強度運動尤其容易造成這類背痛。 兒童在生命的頭4年,經歷快速的成長、姿勢改變及脊柱發育,直到10歲才變得較成熟,所以大部分的靜態和動態活動訓練都適宜在學齡前進行。嬰兒期的姿勢習慣對日後的姿勢發展有着重要的影響,而這些姿勢習慣,取決於他們坐嬰兒車椅子與在地上爬行活動的時間。 除初生時期的姿勢習慣外,兒童在學齡時期若經常坐着玩電子產品,缺乏體能運動,令脊柱肌肉無法正常發展起來,會導致核心肌肉群較弱,是日後患背痛的原因之一。而聽覺、視覺、中樞神經系統及周邊神經系統疾病,都可以引起兒童坐姿不良。 孩子背痛成因很多,如果疼痛持續數周以上、晚上疼痛、單腿或雙腿疼痛、休息後痛楚不見好轉的話,便需要諮詢醫生或物理治療師。 以下幾個簡單的伸展運動能減輕腰背痛,每個動作可做3次。 ①伸展部位:背肌及腹肌 做法:慢慢將身體向左轉,雙手握着椅背,停留10秒;再向右轉,停留10秒。 ﹙作者提供﹚ ②伸展部位:闊背肌及肩膀 做法:吊單杆,手握住單杆,雙手自然垂直,停留10秒。若無法雙腳離地吊單杆,可改為雙腳踏地,手握住單杆,身體向下蹲坐 ﹙作者提供﹚ ③伸展部位:大腿後方 做法:坐在牀邊、沙發或地上,一腿伸直,身體挺直並向前壓向直腿的一方,停留10秒 ﹙作者提供﹚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陳娜智(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7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爬行好處多籮籮

爬行是寶寶獨立移動的第一種方式,對其發展有很多好處: .鍛煉胸肌、背肌、腹肌及四肢肌肉的力量,增加血液循環,促進肌肉和骨骼的生長。爬行能消耗能量,有助寶寶吃得多、睡得好、長得快 .通過雙手承重,寶寶的肩部及上肢的力量和穩定度得以被鍛煉及強化,也促進手掌掌弓的發育,建立穩固基礎給將來運用雙手的技能,如自己吃飯、玩玩具、塗色、寫字等 .通過雙腿承重,強化寶寶盆骨的力量和穩定度,為將來步行建立穩固基礎 .有助於深度知覺、空間位置感覺及平衡感覺的發育 . 讓身體左右兩側一起及交替式地活動,建立身體協調能力 . 需要左、右腦之間的緊密配合,激發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 . 獨立探索周圍的世界,建立主動及良好的認知能力 .讓寶寶勇於探險,刺激好奇心,為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奠定基礎,增加自信心 誘導寶寶四點跪 避免使用學行車 爬行小貼士: (1)讓寶寶從嬰兒期開始有多些俯臥時間,通過趴着玩耍去增強頸部、肩膀、手臂、背部和軀幹的肌肉力量,有助建立爬行的基礎 (2)學習由坐到四點跪:寶寶坐着時,將有趣的玩具放在稍遠的地方,鼓勵伸手去拿;家長可輕輕從後協助(圖A),誘導寶寶向前轉移重心,從坐轉到四點跪 (3)利用有趣的玩具或爸媽在前面鼓勵,誘導寶寶從四點跪開始爬行(圖B) (4)建議家長檢查家居環境有否潛在危險,最好是爬着看看,確保寶寶在安全且有成人看管的環境下探索空間 (5)有趣的用具如伸縮隧道可鼓勵寶寶練習爬行(圖C),家長也要和寶寶一起趴在地上呀!但不需要勉強,因為強迫孩子發展他們尚未準備好的技能,反而會減慢學習過程 (6)除了進食時,盡量減少寶寶在嬰兒椅的時間;被成人抱着或孭着,每次最好少於10分鐘;也避免使用學行車,它們不僅具有潛在危險,而且會阻礙肌肉發育,亦減少了寶寶在地上練習爬行的時間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劉佩香(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3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HIIT家中「躍」會

防疫措施放寬,大家是否已安排了一連串户外活動?世衛建議,5至17歲孩子每天應做最少60分鐘中等到高強度的活動,每周至少3天做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在疫情期間大行其道的高強度間歇訓練運動(HIIT),研究顯示可促進心肺健康和心血管功能、增強運動能力、改善血糖指數及肌肉結構功能。HIIT可在最短的時間和用最少的器材達到訓練效果。短暫和不停變更的動作令運動充滿挑戰且不會沉悶。 HIIT是間歇高強度運動及休息相間的訓練,高強度的定義是心跳率超越最高心跳率的85%。18歲以下的最高心跳率約為每分鐘197次,而成年人的目標心跳率為(220-年齡)×85%。如果無法準確量度心跳,一個簡單的準則便是運動時僅能用單字說話。 一般而言,HIIT的運動休息比例為1:3、1:2或1:1,每組運動由30秒至4分鐘不等。最初可從1:3開始,例如以運動30秒、休息90秒為1組,每次做20至30分鐘,一周2、3次,其餘時間應做其他運動。訓練前後需分別做10分鐘熱身及緩和運動。量力而為循序漸進,即使未達HIIT標準都一樣對身體有裨益。至於長期病患者、過重、無運動習慣、有關節痛等人士,應先諮詢專業意見。 以下為一些適合家中「躍」會的親子HIIT,兼可鍛煉孩子的集中力、模仿能力和促進親子關係。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以及何婉冰和張美媛提供運動建議) 文:許慧慧(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9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過度活躍孩子活躍有道

本港大約有5%至9%的學齡兒童患有過度活躍及專注力不足,他們的主要症狀包括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和行為衝動。不要以為他們精力無窮,運動表現一定比人強,相反,部分有此障礙的幼童會遇到體能問題,如平衡能力弱、姿勢穩定度不足、肌肉力量控制及動作規劃出現困難等,而這些體能障礙亦進一步影響兒童的生活、學習及社交,並深化其他問題如容易跌倒、經常撞倒身邊的同學及物件、上課時未能維持固定坐姿、參與群體體能活動時遇到排斥等。 然而,透過不同的體能遊戲不單可改善這些學童的體能問題,更可提升他們的視覺專注、工作記憶及執行活動的功能,有助他們改善學習、生活及社交上的表現。以下提供一些簡單的活動讓家長可每天與孩子在家中練習。 活動一:單腳畫形狀(圖a) (圖a)(作者提供) 物資:不同形狀的盒子 目的:提升平衡能力、姿勢穩定度及視覺專注 內容:單腳站立,另一腳輕放於盒子上沿邊畫出形狀,雙腳輪流交替。可按兒童的能力增加繪畫形狀的次數 活動二:小飛機(圖b) (圖b)(作者提供) 物資:軟地墊 目的:增強姿勢穩定,改善坐姿,並提升學習能力 內容:兒童俯臥在地墊上,手臂向前上方伸直,雙腳亦伸直。手臂、雙腳及頭一起慢慢向上提起離地,同時要保持正常呼吸,並維持動作5秒,重複動作數次 活動三:逃出洞穴(圖c) (圖c)(作者提供) 物資:麻繩 目的:肌肉力量控制、空間感及動作計劃 內容:利用家中走廊的兩側牆,用麻繩自製一組繩網陣,讓兒童穿越。亦可在繩上掛上響鈴,兒童要在穿越繩網陣時不能觸碰響鈴以增加難度 活動四:秘密任務(圖d) (圖d)(作者提供) 物資:預備個位數的數字卡 目的:提升工作記憶及執行功能 內容:將個位數數字卡放在走廊的一端,家長在走廊的另一端告訴孩子一個雙位數字,孩子要扮青蛙跳到有數字卡的一端,用數字卡拼出所聽到的雙位數。家長可按兒童的能力提高難度,如增加數字組合難度(如四則運算)或動作難度(如單腳跳、跳飛機等)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文:陳慧雯(註冊物理治療師、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5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至fit小人類

疫情令兒童的社交及戶外活動明顯比以前減少。他們「宅」在家中,以致體能活動不足及肥胖。根據衛生署一項於2018至2019年調查的數據調查,發現約每5名小學生便有1名過重或肥胖。 要維持健康的體魄及理想的體重,除了均衡飲食及規律作息外,適量的運動亦非常重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5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每天建議做至少1小時中等至劇烈强度的帶氧運動。中等强度,是指會令我們呼吸、心跳稍為加快及有少許流汗的活動,例如行樓梯或跳繩等。至於劇烈强度,則指令我們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及大量流汗的活動,例如游水或跑步等。但大部分的香港兒童及青少年均未達要求。 除了帶氧運動外,家長可每天與孩子一起選擇2至3個以下介紹的簡單家居活動,與他們一起練習,達至持之以恆的效果,同時增進親子關係。只要大家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便能在新常態的環境下,保持健康的體魄及理想的體重。 文:李慧雅(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