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節:書很悶,不想讀了

晨光灑落初中的早讀課,同學各在其位,捧着自備的書靜讀。作為班主任,我亦帶散文一本與他們一起翻卷。翻卷之際,瞥見一個同學眼神空洞恍惚,於是我走到他身邊,問他是否不適,他說:「書很悶,不想讀。」我又問,如果怕悶,為何要買這本書,他說是語文老師指定要讀這作家的。我知道那位作者有更適合初中的作品,但同學手上的卻是最艱澀的一本。當下,我破壞了規矩,借他我在讀的一本散文。他接過書,也真的細讀起來。 有興趣才有動力讀下去 語文教師給學生開出推薦書目,自然有其用心,期望學生多看名家,多讀經典,心裏盤算學生課後會找「雜書」讀。可惜閱讀早已成為任務,閱讀報告如是,早讀課如是;興趣淡薄以後,閒暇就不讀書了,閒書都勝不過手機。記得小思文章〈讀什麼書〉就提到,不加導引,讀者找不到適合的切入點,推薦的書都成悶書壞書。書,終歸還要有興趣,才有讀下去的動力,才能在書中挖掘更多——獲取知識以外,還受書本啟發而追看相關的讀本或資訊。 早陣子與生物科教師聊書,她向我推薦一本書《最有梗的人體教室:針筒兄弟與他們的器官小夥伴》,說合適修讀生物科的同學。我打開那本書,驚訝是本漫畫。當下我慚愧起來,日常為圖書館選書,總希望買點多字或完整論述的專門術著,期望提高學生學術水平,卻輕視了興趣。生物教師似乎看出我心思,她說:「這書看似簡單,但概念清晰易明,是合適學生的好書。」 書名:《最有梗的人體教室:針筒兄弟與他們的器官小夥伴》 作者:上谷夫婦 譯者:李沛栩 出版社:親子天下(網上圖片) 道理是明白,實踐總不容易。教師鼓勵學生讀權威述著,推薦多字厚重或名家經典的作品,心裏會踏實。好比我任教的文學課,想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一直推薦好多名著佳作。不過自從與生物科教師聊書後,不禁提醒自己,學生高中選修文學,或多或少都受文字的感動,何不推薦些感動自己的作品?所以某天的文學課,我分享了近期在讀,一些較為流行的作品,特別從張西的《我還是會繼續釀梅子酒》抽出部分觸動我的篇章與字句。當天課後,幾個同學問我借這本書;我說,圖書館有的。 書名:《我還是會繼續釀梅子酒》 作者:張西 出版社:三采(網上圖片) 說回早讀課,尾聲時候,我看到那個原本眼神空洞的同學,竟拿出了手冊在寫什麼,於是我走過去查看,發現他在抄寫我借他那本書中一篇散文的字句。 想起白落梅的句子:「曾幾何時,我們做了世上那最柔情的人,為一朵花低眉,為一朵雲駐足,為一滴雨感動。」 愛上閱讀的最初,是怎樣的最初? 文:程志森(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從戲劇治療看心理健康

戲劇透過劇本故事敘述,揭示人性的美醜善惡,帶領我們探討何謂真實。當戲劇應用於藝術表演範疇以外如教育、治療的實踐上,即成為獨立發展的領域。戲劇教育工作者或戲劇治療師在實踐中,會運用到相似的戲劇元素,例如角色、故事等。但正因兩者實踐目標各異,在構思、編排,以至戲劇可發揮的力量亦有所不同。有別於戲劇教育的知性發展目標,戲劇治療着重如何提升參加者的心理健康。 戲劇與生活中的「角色」 諺語有道:「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人物角色是戲劇的基本元素。由美國紐約大學戲劇學系創始學者Robert Landy教授提出的「角色理論」(Role Theory),指出「自我」由無數角色所組成,就像一個獨一無二的「角色庫」。在生活中,我們經常穿梭於不同的角色之中,角色的排序和比重都會因應生活範疇而有所不同。假設一個角色庫裏有女兒、母親、打工仔、開心果等角色:「母親」和「女兒」會於家庭中出現;而「開心果」則作為性格特徵,遍及生活各個場域;當工作量上升,其角色庫中的「打工仔」所佔據的比重可能愈來愈大。 面對生活中「角色」變化 隨着生活環境改變,對飾演某些角色的期望也可能會有所增減,有時甚至產生衝突,互相拉扯,造成角色庫失衡的情况。比如說原本「開心果」為自己及他人帶來快樂,是維持心理健康的內在資源。當工作量大到內在資源難以負荷,就有機會形成心理壓力,壓倒「開心果」,新的角色「苦瓜乾」緊隨壓力而來。此時「苦瓜乾」不斷抱怨,令人感到辛苦、厭煩、委屈。若然無視壓力,甚至認為有負面情緒的「苦瓜乾」是在搞破壞,排斥它並硬拖疲累不堪的「開心果」出來,逼自己開心,愈逼迫自己,「開心果」就愈無力,「苦瓜乾」則因為希望被聽見而抱怨得更大聲,令角色庫陷入混亂失衡。戲劇治療讓參加者重新聆聽各個角色的聲音,嘗試理解內心各種掙扎,更寬容地對待自己,繼而尋找方法使這些角色得以共存。 提升學生心理健康 在迎向人生各種挑戰之際,學生可藉着參與戲劇治療,從不同角色的實踐中,建立均衡而豐富的角色庫,讓學生更全面地認識自己,擁有更多生活的選擇。當面對突如其來的事情發生時,學生可以運用不同範疇的角色去疏導情緒,填補內心缺失,重新振作。相反,如果一直緊抱着某個角色,將會有所局限,遇到生活上的轉變時,或會因為角色提供的應對方式有限而無所適從。戲劇治療活動有助學生自如地在角色之間穿梭,增強自主權和韌性,從而活得更安然自在。 文:李思揚(戲劇治療師、獲香港卓越獎學金於美國紐約大學修畢戲劇治療碩士課程)、姜培芝(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詳細內容

澳洲生活夢想飛:澳洲升學選擇多

我深信上天給我們各人有不同恩賜和潛能,孩子各有所長。澳洲很多家庭並不單向着重academic學科發展,而是提倡整全教育(holistic education),看重靈性、認知、情緒、體能4方面的栽培。好像我的老二在明年讀year 9 ,會整年穿運動服在學校以外的營地上課,學校為不同年紀的學生給予不同的學習經歷。 澳洲甚至有一些「公立精英學校」(selective school),給讀書成績超厲害或有特別才華的學生學習。這些學院專注發展技能,如廚藝、建築、藝術……選擇多樣化,維多利亞省只有成績top 5%的學生才可以入讀。澳洲學校多樣化,給不同才能的小朋友發展。 澳洲大學的選擇和供應多,我相信只要願意一定有機會上大學。每年7、8月是大學的開放日,最好先帶孩子去探訪一下,透過自己親身感受找合適的學校。 多孩家庭 讀私校着數 我們特意選擇基督教學校,基督教學校多是私校,選校不受校區限制,但需要有牧師寫信推薦申請入學;當然也要等學校有學位,出名的基督教學校都比較搶手難入。學校還有學費減免:首名子女要交100%學費,第二名子女80%,第三名60%,第四名以後全免,我真的是大贏家。 每間學校都有school tour給家長看學校環境,透過校長介紹了解學校更多。當年我們也有到學校探訪,如果越洋揀學校的確有一定的風險。 已快18歲的大女兒本有offer可修讀大學foundation,但我們與孩子商量,並拉住他們參與搵學校的過程,細說來到新環境,爸爸媽媽希望孩子在信仰上扎根,所以建議先在基督教學校讀year 12,才上foundation。但我們到墨爾本蒐集更多情報後,決定大女改由year 11開始讀,因為澳洲的year 11及12是相連貫,亦會影響入大學的資格。 我們選擇的是私校,跟公立學校放假時間不一樣,通常都是早放假晚開學。家校緊密互通消息,學校有App可看到很多資訊,教師會上載上課照片和video,學校亦會每周出email通知家長重要日子,以及你的孩子交了什麼功課,如有未提交的或要重交的也會提醒。建議一定要提早加入家長或家教會PTA群組,通常有二手校服購買,因為這裏買校服很貴,我們只是每人買一套,已合共2000多澳元。 另外,我們是新學生,班主任會發電郵通知聯繫,並安排開學前提早見面,由專人帶小朋友參觀課室和校園。今年10月4日,有5個小孩入學(第四季)插班,在假期前已收到3個班主任的電郵,其他可能仍未放完假。在香港習慣急促步伐的人,真的要學習停一停、等一等。 整體來講,澳洲追求愉快學習,學術成績也不太差。如果有興趣來澳的朋友,要抓緊幾個小朋友重要的入學關鍵期: Year 7 升讀中學 Year 9 相當於香港的中三 Year 12 相當於香港的中六,準備入大學 文:六個小孩的媽媽 作者簡介:剛移居澳洲墨爾本,育有4女、2男,共6名孩子。最喜歡玩煮飯仔和運動,經常帶着六小福上山下海。 http://www.facebook.com/fivekidsmama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詳細內容

童途有「理」:至fit小人類

疫情令兒童的社交及戶外活動明顯比以前減少。他們「宅」在家中,以致體能活動不足及肥胖。根據衛生署一項於2018至2019年調查的數據調查,發現約每5名小學生便有1名過重或肥胖。 要維持健康的體魄及理想的體重,除了均衡飲食及規律作息外,適量的運動亦非常重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5至17歲的兒童及青少年,每天建議做至少1小時中等至劇烈强度的帶氧運動。中等强度,是指會令我們呼吸、心跳稍為加快及有少許流汗的活動,例如行樓梯或跳繩等。至於劇烈强度,則指令我們呼吸急促、心跳加快及大量流汗的活動,例如游水或跑步等。但大部分的香港兒童及青少年均未達要求。 除了帶氧運動外,家長可每天與孩子一起選擇2至3個以下介紹的簡單家居活動,與他們一起練習,達至持之以恆的效果,同時增進親子關係。只要大家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便能在新常態的環境下,保持健康的體魄及理想的體重。 文:李慧雅(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小學雞媽媽:大笨象去打仗

繪本《大兵林旺》三部曲,是一頭大象的史詩式故事、真實的故事。 (網上圖片) 從前從前,在緬甸密密層層的叢林裏,一頭年輕的亞洲象被馴化,跟其他大象一起當森林工。森林工身上常常綑着鐵鏈,還得抵受人類的斥喝和棍子,但日子過得再苦,也有大伙兒陪着,而且叢林就是牠們的家。 經歷二戰 修橋補路 然而,平靜的日子在1942年遽然結束。那年,二次世界大戰燒到緬甸,叢林裏來了很多看起來一式一樣的人——頭上有圓滾滾的頭盔,手中抓着長長的槍支,肩上掛着重甸甸的背囊。從此大象成為日軍運輸兵,這些穿越叢林的能手扛上沉甸甸的大炮和彈藥,用沉穩的象腿,一步接一步,把崎嶇山路和潺潺流水都踏過去了。 可是沉穩從來都不屬於軍旅生活。 一天炮彈突然射進密林,把日軍嚇跑了,大象的主人一下子換成來自中國的遠征軍。遠征軍需要修建滇緬公路,為前方的中日戰線輸送戰力資源,大象用靈活的大鼻子幫忙固定纜繩,搖身一變成最強壯的開路工人。 滇緬公路像極蜿蜒的蛇,建成後,遠征軍沿着「蛇路」把大象領回到自己的國家,一路上險阻重重,13頭大象死了6頭,到埗後又把4頭分送到幾個大城市的動物園去。將軍說,那是為了讓更多同胞看到曾經一同作戰的大象英雄;但大象不知道「英雄」是什麼,只知道自己的同伴愈來愈少。剩下的那3頭大象,在廣州參與修建印緬陣亡將士公墓,完成那天,人們肅穆列隊,大象深沉長鳴,彷彿各自哀悼。 下半生做動物園明星 天上的靈魂找到歸宿,地上的大象卻還在飄泊。那以後,將軍又安排那3頭大象登上運輸艦橫渡台灣海峽,來到大象離家5000里的島。旅程後一頭大象死了,另一頭只多活了4年,剩下那頭不再年輕的亞洲象,孤伶伶的被送到台北圓山動物園,在小小象園一住32年。牠得到「林旺」這個新名字,也得到一頭年幼雌象作伴侶,還成為動物園的大明星,但牠始終沒有快樂起來。1986年,林旺隨動物大隊搬到台北市立動物園在木柵的新居,多活十多年後去世,享年86歲。 大兵林旺的一生,都在李如青細膩的畫筆下活現了,裏頭有戰爭的荒亂,用血汗修成的公路,浩浩蕩蕩的動物遷徙,一次又一次的別離…… 「林旺在世的最後那幾天,牠會在想些什麼呢?會不會想念青草的味道,想念濕潤的叢林,想念小時候象群的磨磨蹭蹭,想念爸爸媽媽的嘮嘮叨叨,想念千山萬水的漫漫長路,想念遍地烽火的伙伴戰友,想念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想念好遠好遠的故鄉……」 文:蘇美智 作者簡介:家有兩隻「小學雞」,心願是在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作品包括《外傭——住在家中的陌生人》、《壹家傻蛋》、《我們的同志孩子》、《死在香港——流眼淚》(合著)。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詳細內容

半職爸爸:應該會傷心

一早對自己說,孩子有自己的生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庸,父母有責任養大孩子,孩子其實並沒有義務「孝順」。所謂孝順,應該從心出發,不應該出於責任。在今天社會制度理應更文明、更能照顧弱勢人群的經濟發達地區,孩子沒有父母理應得到照顧,老人沒有子女供養也理應得到照顧。這種情况,放在歐美日等地區,並不是奇蹟,做到少有所養,老有所依,不是神話,而是整個社會發展到某一階段的應有之義。 真的「無求於子女」? 身邊也有不少朋友,跟我一樣,把養兒育女看作是父母的責任之餘,更看成是上天的恩賜,每一刻的付出,同樣是每一刻的收穫,甚至常常覺得,看着子女長大的樂趣和幸福,比自己的付出超出許多許多。同輩的朋友,許多都覺得,兒女長大了,羽翼已成,父母享受了付出和收穫,實在再不能向上天或者已成長的子女要求更多。這種情况,幾十年前極為罕有,但放諸今天,雖然不能說是大多數,但有這種想法的父母,也不能說是絕無僅有。 這種想法,在我女兒出生時已有,至今不變。對孩子,有所記掛,大抵無法免俗,但將一己意見,加諸子女身上,大可不必。孩子長大了,成為獨立個體,做了世俗中所謂「孝順」的事固然好,「不孝順」,對已經因為子女成長已得到莫大樂趣的父母來說,也沒有「虧本」。 不禁幻想可怕的情景 雖然是這樣說,可是,人始終是人,陳義過高,面對子女「不孝」,也不可能無動於中。如果有人問我,子女將來做什麼我是難以忍受的,我想了想,原來我的所謂「無求於子女」,也是非常有限度的。在我想像中,第一個閃過腦海的,是這樣一個情景: 我已經七老八十,薄有財產,子女也謀得一份好職位,收入豐厚。一天,我這個老爸忽然被騙徒騙了幾十萬元,幸運的是,那不是我全部財產,我還有足夠養活自己以後生命的金錢。可是,當我的子女知道這件事後,他們第一反應就是罵我,而不是好言安慰我這個老人。 一想到這個情景,我就悲從中來。 ……也許,最後他們還會在罵完我之後給我幾十萬元。 可是,問題其實不在錢,而是真的傷心。 結論是,口說「無求於子女」,總是騙人的。求的,也許不是子女的學歷、職業以至陪伴時間等,可是,人始終是人,對子女,還真是「有所求」的。 文:張帝莊 作者簡介:資深新聞工作者,曾採訪多個「第三世界」國家,卻認為自己的家更值得探索。既是悠閒的寫字人,又是忙碌的爸爸。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詳細內容

看得起遊戲:再見

1996年8月一名社工在轉職的路上,幸運地獲任命為智樂的總幹事。一晃眼,26年就在忙碌奔波和披星戴月中過去了,我是時候退休,與這個崗位說再見了! 感恩在服務智樂的歲月中,得到已故名譽會長安妮馬登夫人的熱心引領,前主席及現任名譽顧問周鎮邦醫生的智慧啟導,前名譽司庫及現任名譽顧問何錦輝先生的細心關顧,以及現任主席馬慧敏女士的並肩奮進。 回想初入職時,機構的同工才10多人,26年後的今日已擴展至為70多名員工的中型機構。那時,柴灣的辦公室除用作上班,更兼備資源中心的功能;歷年發展下,總部早已不敷應用,工作據點已增至13個。 貴為倡議兒童遊戲的一員,最令人欣慰的,當然是經過機構上下仝人孜孜不倦、同心同德的奮力推廣下,這一個早年由智樂獨力倡導的議題,近年已成為各界的關注點,在醫護治療、幼兒教育、社會服務、社區發展、家長教育、城市規劃、園境設計等範疇,也發現了對遊戲重視的軌迹。自由遊戲,不再是一個生澀詞彙或西方概念,提案的內容不再是為何推動,而是如何合作,怎樣群策群力,做得更好! 關關難過關關過 事事難成事事成 回顧這多年的生涯,有「捱」的成分,困難挫折阻礙挑戰多得數也數不清,可是,關關難過關關過,事事難成事事成。我始終相信,一扇門關了,只要堅持並繼續向前踏出一步,自可走出另一條路來。過程中,不是因為遇上好事,而是在事情中發現了好的東西。 這份樂觀和積極究竟從何而來?或許與本名有關、與性格有關,我更相信,在工作中接觸的兒童遊戲,深深鞏固了我的信念。 記得一次在機場,為了進修一下領導技巧,一本名為Lessons from the Sandbox: Using the 13 Gifts of Childhood To Rediscover the Keys to Business Success的硬裝書吸引了我的眼球。細讀下,發現兒童遊戲的奧妙之處,計有熱忱動力、探索好奇、創新創意、參與投入、專心專注、不斷嘗試、反思提問等,統統均可應用在管理上,更是人生座右銘。謝謝每一個在遊戲中把上述禮物活現出來的小朋友! 智樂的角色 創造雪球效應 謝謝《明報》這個專欄平台,讓我可與大家說句再見;謝謝一路上的企業、基金、政府部門和各界伙伴,謝謝我珍而重之的共事團隊,謝謝多年來一直默默支持的家人! 馬登夫人說過,智樂的角色是創造雪球效應,周醫生提醒過,有容乃大;我相信在新任總幹事的領導下,智樂將會繼續發光發熱!遊戲仍未結束,歡迎更多有心人加入智樂的行列! 文:王見好(智樂兒童遊樂協會前總幹事) 作者簡介: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成立於1987年,多年來肩負起推動兒童遊戲的使命,期望建立一個尊重、保護、實踐遊戲權利的社會,讓孩子樂享童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詳細內容

好去處:STEAM元素遊戲 探索科學啟發創意 「高智能」賽車 激活腦朋友

位於沙田Play Park這間以夢幻粉色為設計主調、佈滿童書和STEAM玩具的店舖Yum Me Play,絕不是零售店「咁簡單」,只要走進去看看,便會發現內有乾坤,當中有多個好玩活動能讓小朋友邊玩邊學,消磨一整天。   Yum Me Play旗艦店佔地6700平方呎,設有5大專區,當中包括一個3000多平方呎主題式體驗館,還有小朋友最愛的手作區「創意表達工作坊」、「創建工房」,大玩最新科技VirCube遊戲的「玩.樂.學」,以及另類圖書館「靈感啟發」。記者所見,不少活動都集創新、科技、趣味於一身,小朋友需要動手做、動腦筋的過程頗多,非常適合愛思考、探索及求知慾強的小豆丁參與。 親子落場鬥車——若說最受大小朋友歡迎的項目,一定是這個模擬賽車體驗。(黃志東攝) Yum Me Play五大專區 1. 親子賽車互動體驗館 佔地超過整個Yum Me Play旗艦店一半面積的體驗館,定期設置不同的主題,如賽車、時裝、交通、鑑證等,由各行各業經驗豐富的專家共同策劃主題內容,希望讓小朋友透過玩樂和體驗,從互動有趣的遊戲中探索、發揮無窮創意,並汲取新知識。打頭陣的親子賽車互動體驗館「Junior Racing Academy」,曾於去年暑假舉辦期間限定展,當時受到不少家長和小朋友歡迎,特別是喜歡賽車的小朋友,因為館內除了有賽車相關的展覽,小朋友更可以用積木搭建賽車,並於車道上試行;亦可為賽車設計顏色,然後打印出來摺成自己的專屬車仔;還有不少賽車體驗遊戲。除了以上種種體驗,今次更加入全新項目,透過科技和人工智能,小朋友可用電腦控制賽車在賽道上行走,跑得最快的就是贏家! 賽車體驗館Junior Racing Academy 價錢:周一至五$238,周六、日及公眾假期$298;每節90分鐘;包1名成人及1名3至12歲小童 電腦操控賽車——所有項目都集合STEAM學習元素,如利用電腦操控賽車,小朋友可邊玩邊學。(賴俊傑攝) 2. 創意表達工作坊 這裏有很多近年流行的DIY玩意,包括手工皂、手工浴芭、飾物等,難度深淺皆有,不同年齡、愛好的小朋友都可選擇到自己喜歡的項目,從中學習顏色、手作、藝術、自我表達能力和個人情感發展。 價錢:飾物$188/50g、$229/100g;手工皂$338;手工浴芭$398(每節45分鐘) 齊做小手作——創意表達工作坊可讓小朋友製作手工皂、手工浴芭、飾物等小手作。(賴俊傑攝) 自由選擇配飾——飾物工作坊歡迎5歲或以上小童參加,現場有很多款珠串配件讓小朋友自由選擇,款式多得令人眼花撩亂。(黃志東攝) 作品獨一無二——製作手工皂需要注意溫度和時間,導師會從旁提點;小朋友也可選擇一些配件「藏」在透明的肥皂中,使成品更加獨一無二。(賴俊傑攝) 3. 創建工房 創建工房是一個主打科學知識的工作坊,學習內容亦會不時更新,如採訪當天有與生態系統有關的玻璃盆栽工作坊、培養小朋友對日常生活不同事物抱好奇心的動物氣球及WonderHat工作坊等。這裏猶如一個小小工場,讓小朋友化身計設師、工程師或藝術家,動手完成自己的作品。 價錢:動物氣球工作坊 $198;WonderHat工作坊 $200(每節45分鐘) 動腦筋砌模型——小朋友可在WonderHat工作坊看着說明書,用大型卡紙拼砌出動物紙帽。(賴俊傑攝) 4. 玩‧樂‧學 VirCube是結合VR虛擬實境和MR混合實境的遊戲。小朋友只要站在巨型的屏幕前,在身上及雙手佩戴感應器,便可透過擺動身體來玩遊戲,例如用手拿起工具,為賽車維修;在森林中跳過氣球等。與一般VR遊戲不同,參加者毋須戴封閉式頭罩,便可在「高度貼近現實」的情景中,於導師指導下探究和體驗超過400個不同有趣學科,包括生態環境、物質狀態、航空學等,比手機遊戲更好玩、更刺激! 價錢:$150(1名成人及1名小童), 每節50分鐘 XR邊玩邊學——VirCube XR SPACE是一個沉浸式XR延展實境教學系統,是首次應用於兒童體驗館。(賴俊傑攝) 5. 靈感啟發 店內零售區精選了世界各地的多重感官及益智書籍,並提供空間讓小朋友和爸媽坐下來慢慢閱讀,可說是一個小型圖書館。 色彩繽紛——店舖設計色彩繽紛,猶如夢幻糖果王國一般。(黃志東攝) 趣味圖書館——大量知識及趣味兼備的圖書等待小朋友發掘。(賴俊傑攝) ■INFO Yum Me Play旗艦店 開放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8:00 票價:12歲或以下兒童連1名18歲或以上的陪同成人,周一至四$158起(1小時),周五至日及公眾假期$208起(1小時) 地址:沙田新城市廣場1期LB樓層Play Park(LB 07) 預約及購票:即場購票或Klook購買 STEAM玩具樂園——整個場地都有不少STEAM玩具供家長選購。(賴俊傑攝)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Hiko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詳細內容

A苗園圃:牽手、挽手和搭肩膀

兩母子難得並肩在街上走,一種已久違的溫暖感再次湧現;沿途走着,突然又出現另一新鮮感……那刻我驚覺,與孩子相處十數載,原來時光已由牽手轉換至挽手與搭肩膀之間了! 牽手因為信賴 孩子在幼兒至兒童期,總被父母教導牽手這功課。可能是從離開家門的一刻;可以是等候交通信號燈的一息間;也或許是經過陌生地方時需要牽實的時候。有些孩子總愛牽着父母的手,即使是一些不愛受拘束的孩子,情急之時他們也會牢牢牽着父母的手。牽手,是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孩子對父母的信賴。 挽手分享覓安慰 孩子漸漸長大,大概是小明10歲那年,發現他不願再牽我手。他向來不主動分享,在家時長期處於「聾耳陳」狀態,只會沉醉於自己喜歡做的事。我要找對切入時機,才有機會成功提起他的溝通意欲。每早送他和弟弟上學的數分鐘路程往往就是好時機,這時既沒有電視看,也沒有玩具耍,他只得與我閒聊。談天說地間,他的手就自然挽起我臂彎來,差不多每天如是。 對上一次的挽手記憶,就在他上中學的第一天。穿上起角的校服,乘坐新的巴士路線,下車後走在陌生街道上,我們一同探索步行回校的路線,就在這時,發覺他靠近並挽着我臂彎……挽手,是小明輕鬆愉快分享的記號,也是他憂慮需要安慰的標誌。 這些記號及標誌銷聲匿迹近一年。我家的電視熒幕有一天爆裂了,家裏各處的趟門路軌滑輪系統陸續故障了,門口鐵閘的一根鐵枝也折斷了……怎麼家具和家品不斷被傷害呢? 每一個轉變,對小明來說都是大挑戰。高小階段持續經歷的轉變,有停課、網課、半天課、再網課,換來的是趕課,社交活動與運動欠奉,當中的壓力和苦悶,令他情緒一度崩潰。終於捱過呈分試,升上心儀中學,盼望有好開始!學期初表現還算不俗,小明每天期待上學,熱愛參與運動項目,浸沉在師兄弟情誼之中。世事沒有完美,他未能積極適應全英語學習環境,正值青少年期受同輩影響下,他不再讓父母管學習了……我是時候棄駛要多操控的「棍波」,要全力引導他使用「自動波」嗎? 實况是,有專注力不足徵狀,執行功能較疲憊的小明,學習遇困難時欠主動尋方法,做事先優次序及時間分配都總愛率性而行,書包內物品都被演繹為亂中有序……想放手,但不敢放。就在他學習心態與消極意志結盟之際,疫勢又回猛了,中一的下半年度最終在網課、半天課和特別假期中流逝,我只看見茫茫然浮沉在虛幻網海之中的孩子。 憑藉一股不放棄信念,我嘗試為小明設立行為界線,陪他一起清理溫習債務,又積極重燃其運動細胞。結果?我統統都失敗了,青少年期加上「A仔」特性,換來的是對抗、爆裂,故障和折斷的種種情節也上演。 搭肩膀的希望 為緩和親子關係,也為保護家中物品,近來我努力只與小明談輕鬆話題,講飲講食說說笑,分享校園有趣事;開口不催他溫習,埋口不囉嗦日常,只在合適時間當上私人秘書。後來就有這麼的一天……兩母子並肩在街上走,再次湧現一種已久違的溫暖感,小明再次挽起我的臂彎來了!沿途走着,另一新鮮感又出現,他的成長不經不覺已到可以把手自然搭在我肩膀上的高度!我醒察到關係才至為重要,領略到跟青少年保持良好關係的難度與珍貴。關係是延續兒時的信賴之餘,讓他感受到無壓力的愛。先取得同行的入場券,其他的事,定必行步見步。 文:莊兒 作者簡介:白天與少年為伍,同哭同笑同青春,一起並肩闖蕩;夜裏夾在ASD大兒和ADHD小兒之間,生命中途掏空自己,重新學習「溝通」。為扶苗兒成長,園圃中默默耕耘,力尋妙方實踐。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詳細內容

與別不「童」:家長適當支援 發掘天賦 SEN童升band 1中學 為夢想啟航

早前熱播的ViuTV劇集《野人老師》,其中一集講述鄭丹瑞飾演的校長,在危急關頭挺身保護受驚失控的自閉症學生聰聰,不單催淚,也再次引起社會對有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童的關注。其實撇除他們「特殊」的一面,SEN學生也有個人天賦,有適當的支援和關顧,一樣可活出彩虹!像患有對立性反抗症(ODD)的Zenobia和有亞氏保加症的Allen,他們皆勤奮好學,今年雙雙升讀心儀的band 1中學,齊齊為夢想啟航。   ODD陽光女孩 享受密集訓練 假如全港只有約三分之一學童可入讀band 1中學,12歲的Zenobia正是這少數人中的一個。「疫情期間,大部分家長都抱怨小朋友的成績下跌,但Zenobia卻有超大進步。以往她的成績一直徘徊在全級60至70名的水平,但小五第一次呈分試,她竟躍升至全級29名,到小六第二次呈分試,又再升1名,考全級第28,我覺得她很叻、很犀利!」媽媽Phoebe如此感動,是因為她深知這個女兒所走的路,一直比別的孩子艱難。 包拗頸被誤會有「公主病」 眼前的Zenobia,經常滿臉笑容,活脫脫是一個陽光女孩,但其實她同時患有精神和行為障礙,曾叫Phoebe一籌莫展。「最初我都不知道她有什麼問題,只是覺得她不合群。讀幼稚園時,別的同學很開心一起玩、做手工,她就永遠『嬲爆爆』,又或者常跟老師說『我覺得沒有什麼想玩』。當時大家都不以為意,以為她只是發小姐脾氣,有『公主病』而已。」 豈料Zenobia升上小學後,「包拗頸」的情况變得愈來愈嚴重。「每逢派回來的功課、作業需要改正,她就寧願被罰,死都不肯去改;同學上音樂堂一起唱歌,她硬是不開口,還大膽頂撞老師『我為什麼要唱呀?我都不喜歡唱歌!』結果氣得老師把她趕出課室。」投訴纍纍下,校方提議Phoebe帶Zenobia去做評估,結果她在小一時,被診斷出患有對立性反抗症(ODD),同時亦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DHD)。 一直為Zenobia提供支援的心靈雞湯慈善基金會,其駐機構醫生兼「家庭自強」計劃項目負責人楊育雯(Inis)指出,ODD是兒童期常見的精神問題,發病率約佔兒童人口的5%,當中較多患者同時有ADHD。ODD的特徵包括易鬧情緒、常動怒、不願服從指示、愛故意觸怒別人、記仇、會作出過火的報復行為等。若不及早介入治療,步入青少年期有可能演變成暴力傾向。 楊育雯(受訪者提供) 面對這個陌生的病症,Phoebe猶如摸着石頭過河,不斷摸索如何跟女兒相處,由最初「硬碰硬」到後來轉為朋友式同行,加上藥物的幫助、學校教師的愛心關顧和機構持續提供訓練,這兩年,Zenobia的病情總算穩定下來。 「我們給Zenobia的訓練是多的,包括藝術治療、情緒管理、社交培訓、提升專注力等,亦有不同活動給她『放電』。自從她做訓練後,自信心增加了,社交能力也有進步,和妹妹的關係亦有改善。」Inis說。 多管齊下——在藥物和各種訓練治療的幫助下,加上家人和教師的支持,Zenobia近年的病情已穩定下來。(朱安妮攝) 堅毅有主見 盼投身金融業 誠然,這個小女孩有很多不足,但同時亦有個人之處,「堅毅」、「有主見」是媽媽最欣賞她的地方。以讀書為例,Phoebe表示,女兒有很清晰的目標,知道自己的強弱項,還多次央求給她補習。「她的補習是一個接一個的,可以由下午2時補至晚上7、8時,我也戥她辛苦,但Zenobia卻說很喜歡這種感覺,沒呻過半句。」 猶幸Zenobia的辛勤付出得到回報,她獲派區內一間一線英文中學,叫小妮子喜出望外,「其實當初我也得六成把握,所以成功考到,十分開心」。Zenobia還透露,現於班中負責聯誼工作,她用了即時通訊軟件開設班群,而這個崗位,令向來「我行我素」的她,擴闊了社交圈子。被問及將來的夢想,她說希望投身金融行業,為了達成這個目標,她立志努力讀書。 媽媽學會包容——面對「包拗頸」、愛「駁嘴」的女兒,Phoebe(右)由最初不接受到現在學會包容,其間不斷摸索以不同方式跟這個與別不同的小女孩相處。(朱安妮攝) 亞氏保加症男孩 自律學習溫書 13歲的Allen,天資聰穎,從小大到,學業成績也名列前茅,家人從沒想過,他是SEN兒童。「他一年級時,全班考第一、全級考第三,所以在二年級時,我們給他轉校插班,讀一間更心儀的學校。但不知他是否在新環境不適應,經常被教師投訴在課堂上聊天,更建議我們帶他去做評估,但當時測不出什麼來。」爸爸David憶述。 不懂看人「眉頭眼額」 但隨着Allen成長,他的徵狀陸續浮現。經常接觸Allen的Inis形容,這個男孩不懂得表達情緒,社交能力薄弱。「一般人開心時會笑,不開心時會喊或大叫,但Allen卻經常處於麻木的狀態,小學時,他的同班同學都曾經跟老師說過,覺得Allen很奇怪,好像不懂得給反應,所以同學都不太喜歡跟他玩。」 及至小六,在學校社工再次提議下,David第二次帶Allen接受評估,今次報告指他有亞氏保加症。Inis解釋,亞氏保加症被形容為「高功能自閉症」,患者語言和智力都正常,甚至擁有高智商,但有社交發展與人際關係障礙,不懂得看別人「眉頭眼額」。 父愛不減——在David(右)眼中,Allen跟正常小孩沒有分別,是SEN與否,都無損他對兒子的愛。(蘇智鑫攝) 爸爸:從沒欠交功課 儘管對結果感到意外,但David消化消息後,對兒子的態度始終如一,「我當他是正常小朋友,不會標籤他,但也有配合專家意見,安排他做訓練」。事實上,撇除他的「與別不同」,作為學生,Allen一直克盡己責,從來不用家長操心,David說:「由小一至小六,他都是自己學習、自己溫書,沒有欠交過功課。這幾年,成績都能保持在全班5、6名。」因此,他獲屢出狀元的band 1英文中學取錄,絕非僥倖,而是靠自身實力。 百分百好學生——患有亞氏保加症的Allen,雖然有社交發展與人際關係障礙,卻是百分百的好學生,勤奮自律,從不用師長操心。(蘇智鑫攝) 記者請Allen分享讀書心得,他思索了一會說︰「可以把要記、要背的東西結合生活,或者用圖像,這樣記憶會深刻一些,對學習會有幫助。」談及「我的志願」,他則謂將來想做電子遊戲設計師,「因為我喜歡電腦科、喜歡編程」。祝願小伙子能排除萬難,振翅高飛! 鍾情電腦——從小到大,Allen都很喜歡電腦科,尤其愛編程,他的夢想職業,是當電子遊戲設計師。(蘇智鑫攝) 「心靈雞湯」擬設獎學金 心靈雞湯慈善基金會(下稱基金會)成立於2013年,經過多年發展,近年聚焦幫助低收入的單親家庭,當中不少育有SEN兒童,Inis說︰「希望喚醒公眾對這些孩子的關注,也不要戴有色眼鏡看他們。」她透露,今年服務對象中,有9個SEN學童升中,全部獲派第一志願,成績令人鼓舞。基金會為鼓勵更多SEN學童持續進步,計劃設立獎學金,呼籲善長支持。詳情可瀏覽基金會網頁︰www.chickensoupfoundation.org。 免費支援——心靈雞湯慈善基金會為有需要的學童提供免費訓練和支援。(受訪者提供)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