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節:哭成噴水池 淚水做湯底

回南天,常常下雨,猝不及防。孩子還小的時候,會說:雲朵要哭了!也許有時我們還會抱怨雨天,回過頭來卻又告訴小孩:莊稼得靠雨水長大。我們接受時陰時晴的自然規律,也明白有圓有缺的生命常態。我們也許會教導孩子接受自己傷心失落的情緒,但終究還是要求孩子控制住它,對於我們自己,作為大人,更不容許輕易掉眼淚。 給想哭的人一個哭的理由——《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用可愛的畫風,勸導你想哭的話,不需要忍,只需要哭得「有技巧」!小時候,當你想哭,是不是被告誡過「一臉悲傷,這樣不好」?是不是也有被命令「不要哭!忍住眼淚」?長大後,當你想哭,會不會跟自己說「哭不能解決問題。要微笑,不要讓大家看到你便擔心」?會不會極力地嘗試想一些開心的事,然後還是憋不住了?這本書中有一條想哭的蚯蚓,故事開初,牠也正在經歷這種困境。為了勸服牠「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作者腦洞大開,誇張地陳述眼淚的各種用途,比如,可以哭成一座噴水池,也可以用來做意大利麵的湯底;可以混入清潔劑來擦地板;可以加入些麵粉來自製黏土……作者言之鑿鑿,似乎每種用途的效果都很不錯。 這些「技巧」能博得心情不好的讀者莞爾一笑(或者哭笑不得)。另外,繪本的圖畫色調和諧,畫風活潑,文字風格幽默風趣,敘述節奏明快跳躍,無不讓人讀後心情變好。作者諾耶蜜.沃拉是意大利人,她的作品被譯成中文的並不多,但在她的外文作品中,常常都會找到那條粉紅色的、想哭的蚯蚓身影。圖畫會說話,單是蚯蚓的形象,就幽默感十足了。那麼,即使誰都會哭,但為什麼一定要「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呢?原來,作者在故事開始就已經告訴大家了:如果你哭了,「朋友就會圍繞在你的身邊」,就好像圍在噴水池旁一般。而且,眼淚還是「比說話的效果更好的宇宙通用的語言」,如果你哭了,大家都懂你的難過。想哭的話,你又為何苦撐硬扛,不讓大家陪伴安慰呢? 坦然接納情緒 大哭一場 流淚無助解決問題,但那是情緒的疏導。陰晴圓缺既是常態,就像天會下雨,心情的適當排解也為之必須。《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是一本非常可愛的繪本,也是一本非常有愛的治癒之書。我把它送給一名朋友,很多很多年前,她本來是我班的學生,年月過去,她由學生變成我的朋友。成長帶來喜樂也帶來困惑,正在卡關的她,像從前曾經卡關的我們,無論如何得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咬緊牙關之際,是否需要時時強忍淚水?我想用這本書告訴她:這是沒必要的。 我淚點很低,我的淚水有時像雨水,也是猝不及防的,即使沒有影響別人,卻常常因此被投以奇異的目光。但是,我還是選擇坦然地接納自己的情緒。在我想哭的時候,看了這本繪本,採用它的建議:「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接着也就大哭一場,當然噴水池總不能被「哭成」,我也無法用眼淚來煮意大利麵,不過,我被作者的幽默逗笑了。 《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網上圖片) 作者、繪圖︰諾耶蜜.沃拉 出版社︰小山丘 文:倫雅文(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7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沙田河畔有櫻花

3月向晚,與友人走在沙田河畔,那時候小艇在夕陽中划過,岸上的櫻花盛放。不知誰種了櫻花?它的存在引人注目,引人拍照。友人問道,不知此櫻與日本的是否同種。無疑,櫻花讓人想起日本,此際正好是日本櫻花的花期。 各花命運不盡相同 日本人愛櫻,會賞櫻。賞櫻時會駐足,在樹下野餐,在早上賞,在午時賞,也在晚上賞,在綻放之際,在飄落之時。日本人愛櫻在枝頭上盛放,愛櫻如雨落下,愛地上零落的孤瓣。千姿百態,日本人寫在俳句與和歌之中,也拍攝在各式的影像中。蜷川實花是日本以色彩濃艷見稱的攝影師,她的影集《櫻》,卻洗去了華麗脂粉,一頁一頁都是清雅細緻的櫻花。 《櫻》 作者:蜷川實花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 香港人也尋花,在某處幾株櫻花,某處幾片紅葉之間,人如潮水,人流中抬了頭,舉了鏡頭,記錄比風景多細節的人物肖像。恰若《西湖七月半》,眾人擠着來,湧着去,尋歡作樂,不過如此。花期未盡,人潮已退卻。 同樣是花,命運不盡相同。有時會驚訝街邊路上,火紅的木棉,亮了行人道的黃花風鈴木,還有野菊各種,開在學校外,在屋邨裏,在商場之間。3月花海處處,但人始終走過,偶爾抬頭,沒有駐足。雖幸有攝影愛好者幾個,用長長的鏡頭拍下黃花。不過,這些花凋零時候,也就無人問津。 花要開得合時,也要開在合適的人前。日本人與櫻花,在世上遇上合適的彼此。櫻花那麼美,生命那麼短,日本人在一周的綻放與凋零之間,看到花,也看到人間的無常與短暫。江戶時代良寬和尚有詩:「飄零的櫻花,殘留在樹枝上的櫻花,也終歸是飄零的櫻花。」或許這也是蜷川實花出版《櫻》的原因,用這本書紀念2011年3月東日本大地震的人與物。蜷川實花的鏡頭,日本人的目光,在書頁上表達對逝者的珍愛與疼惜。 山櫻如美人 紅顏易消歇 櫻花易逝,惹人憐惜。中國詩人鄧溥雅也有句:「山櫻如美人,紅顏易消歇。」為免太過傷感,我會靜靜觀賞一間咖啡店外的一棵榕樹。樹算不上年長,也不年輕,枝幹有點傾斜,垂了幾條氣根,掙扎地呼吸,但還能活些時日。能夠活着,是一種福分。 再說回櫻花,雖說日本與櫻花結緣甚深,中國與櫻更是緣分早種。據日本學者所撰的《櫻大鑑》,日本的櫻花應在唐代由中國傳入;若說中國對櫻花較早的描述,則想起南朝沈約的詩《早發定山》:「野棠開未落,山櫻發欲然。」櫻花雖易落,卻從中國到了日本,從古代到今天,到了今天的沙田河畔,還有桌上一本影集《櫻》的頁與頁之間。 文:程志森(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3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見家長

「爸爸,不如你先看看阿女。」我轉向坐在家長身邊,看着哭成淚人的學生說:「她盡力了,也進步很多。」 「社會是殘酷的。」家長回應:「總之要再進步!現在不夠!」 家長日,面見家長和學生,同時也派發成績表。當天在我面前哭的學生很多,卻無一個是因為我的責難,而是家長說了些話,刺痛了學生所致。讓學生當場落淚的論調幾乎一樣——成績不夠好,子女沒努力。事有湊巧,桌上一份資料告訴我,這些學生都有進步,我也觀察到他們的付出不少。 家長覺得需要,還是孩子想要? 我想起《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也是我希望家長會讀的書,特別是提出「確認感受的重要」一部分。書中提到,不少家長會叮囑孩子寒天添衣,但少有問孩子覺得是冷是熱。孩子的感受,總在生活的小節中被忽略。家長當然擔心孩子生病,但孩子的想法,也往往無人關顧。哪來時間溝通?快點出門不就好?對的,快和方便,就省掉了溝通。溝通不應只在大是大非之間,因為一段關係,可能在一點一滴的細節中流走。 見家長時,家長常投訴子女沉迷手機,彷佛學生是我的子女,彷佛要我設法處理手機問題。可是家長總遺忘,手機是「拉力」,是哪兒的「拉力」不足了?或是從前的「拉力」成了今日「推力」?《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談到青少年沉迷手機,說到成因可能是家長投放給子女的溝通時間不足。小時候孩子會主動親近家長聊天,家長習慣孩子主動;孩子大了,變得被動,家長似乎沒覺察到變化,沒有轉換角色主動陪伴,或投放心思,手機便慢慢乘虛而入。書中為此提出良策,就是「溫情轟炸」,投以具「質素的時間」,以關愛與溝通重新提升親子的熱度。 《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作者提供) 作者:菲莉帕•派瑞 譯者:洪慧芳 出版社:木馬文化 老師可不可以…… 「老師你可不可以幫我跟他說別玩手機。」正正坐在孩子旁的媽媽如是說。我看到家長的忙與累,成年人的生活滿枷鎖,讓人疲憊。若為師者能幫忙,何樂而不為?然而習慣和價值建立,學校教育之外,家教也重要。可是目前不流行學習家庭教育,家長日多是家長訴苦,少聆聽教師建議。無計可施的家長,總想「按鍵式」要求,要求學校、教師、子女一下子改變現况。 上一代吃得苦,哪需要顧感受? 家教校教雙管齊下,方能相得益彰。不曾學習過如何當家長的,往往只能以個人經驗作憑據,可是每個孩子都獨特,社會不停變化,自身成長的經驗可能不管用,甚或造成惡果。《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的作者菲莉帕•派瑞是心理治療師,他在首章就指出,家長對待子女,往往基於自身成長的經歷。不論好壞,可能會轉移給子女。如此,我想起家長常說類似的話:「以前哪有人關心?怎麼被說幾句就哭?」 回到文章最初,那個家長說,社會是殘酷的。我當下回應是:「爸爸,社會殘酷,學校會談成績,那作為爸爸、家人,你角色給了女兒什麼?」 在此分享家長日當晚,其中一名學生給我的信息:「阿sir,見家長時哭了,因為我覺得佢除咗英文,就睇唔到我其他,好委屈。我都明我英文差,但係我希望佢起碼唔好一來就數落我,我已經盡力了。」 文:程志森(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9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中醫的秘密

家傭姐姐放長假,我每天下班回家趕做「兼職主婦」,實在有點忙不過來。我媽媽見我人仰馬翻,於是每星期找兩天專程來我家煲湯,為我們補充營養,修復我們的焦頭爛額。 母親習慣按需要在湯裏放點藥材,女兒吃得津津有味。「婆婆,我媽之所以會長得這麼強壯,是因為從小吃你煮的東西!」她拐個彎來哄人,哄得我媽眉開眼笑。小傢伙不是耍嘴皮而已,平日她對吃興趣缺缺,現在卻真的把湯都喝光光,我媽更樂了,但另一邊又念我不會養孩子。 說來慚愧,母親家族原是中醫世家,上世紀在省城有所中藥店。戰後,外祖父來港做了中學校長,雖然一家以教書為生,但至母親一代也沒有丟失那些關鍵的家傳本領。她自稱只是略知皮毛,卻至少在必要時仍能開兩道藥方子鎮宅,平時則發揮藥食同源,煲個靚湯全家一起固本培元。可是,我在這方面卻傳承不到半點功夫! 要不是近來的忙亂,我鮮少憶起這段家族故事。我和女兒說起,也說到中醫藥。我自己對此幾近無知,何妨和女兒一起尋根問柢?聽母親來口述歷史當然要,但帶着孩子了解既熟悉又陌生的中醫藥文化,我也找來了繪本——《中醫的秘密》。 這本小小的書中有3個故事,主角小紅雨是個充滿好奇心的小女孩,腦袋瓜裏裝着的盡是奇思妙想。她有時在窗前發呆,有時伏在爸爸的大肚腩上出神,有時回憶起小時候那後山的小溪,有時又記起從前又濕又熱的夏天。翻開繪本,我們走進小紅雨奇想的世界,彷彿看到了小紅雨準備為我們演繹寓言故事。她在每個故事中,都拋出了不同的比喻:去做一場白日夢,用與生俱來的五感交流,解釋中醫師的四診「望、聞、問、切」;去打理家居,用「蚊患」比喻「病患」,由處理「蚊」的不同着眼點和方法,闡述中醫藥學對「病」的觀念和對平衡的追求;去溪邊玩耍,用江河的流動比喻氣血的流通,指出針灸、拔罐等中醫藥物理療法的治病原理。 中醫可以治病不用藥 內病外治 「中醫一點也不神秘,也沒什麼秘密。」本書的序文一開首就如是說。神秘一說,固然是就中醫可以治病不用藥、內病外治等而言,這些對小孩來說可真是非常抽象。可幸的是,除了淺白卻富詩意的文字外,繪者工千芊以樸實而具童趣的畫風,讓小紅雨化身成為可愛可親的文化使者,把看似遙遠又模糊、古老又神秘的中醫藥知識帶到孩子的面前,鼓勵小讀者由此開始認識中醫藥文化。 當然,中醫藥文化源遠流長,難以三言兩語就講解清楚。有些觀念,甚至連大人都不一定能輕易地弄明白。畢竟,中醫是中華文化系統底下的產物,極具底蘊,連結古中國的思想和哲學觀念,反映了中華民族在傳統上對大自然的理解、對人的理解和對生命的理解。向來,文化和觀念的傳承與培養都不是容易的事。然而,不容易,卻更是需要我們努力去做的! 說到傳承,我的心念又回到那段還未說完的家族往事,想到母親所掌握的、僅餘的本領,可能傳到我這代便會完全失落了。一陣淡淡的難過襲來。我讀着媽媽給我的筆記,上面祖輩寫的蠅頭小楷,那一個個藥名:白芷、雲苓、紫菀、半夏、丁香、忍冬……我們固然知道藥性各異,但我喚着那些雅致而古樸的名字,覺得她們彷彿也有不同個性和故事,頗覺有趣。我突然發現:傳承,也許可以慢慢來,可以從認識她們開始的。 《中醫的秘密》(作者提供) 作者:劉敏如 繪者:工千芊 出版:中醫藥發展基金資助,由中華文化傳播基金出版 文:倫雅文(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5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冬夜餐桌

那一天的中文課,窗外正是1月的細雨,我與學生一起讀謝雨凝的〈年夜飯〉,讀到文中提及「壓歲魚」這道菜,我就打開早已備好的食物盤,一起品嘗了這道極花工夫的菜式——一名家長做了相同的菜式帶到學校交給我。那一課,是10年以前的中一課堂。食物,竟就成了教學回憶的憑據。 《為小情人做早餐》(作者提供) 作者:焦桐 出版社:二魚文化 瑣碎小片段 就是生活主菜 最近讀焦桐的《為小情人做早餐》,是關於食物的散文。一篇才數頁,全書卻680多頁。厚重的書盛載焦桐吃一頓飯、做一道菜的故事。故事都很尋常,譬如說〈碧玉瓠瓜〉寫到女兒阿雙與焦桐討論「未來男朋友」,阿雙說男朋友一定要和家人住,「如果他不願意」,阿雙說「我就放狗咬他」。書中許許多多這種生活小片段,或許是瑣碎,但小事本來就是生活的主菜。至於食物,更是生活不可或缺的細節。焦桐在每一篇寫過小事,又記下那一天做了什麼菜哄他的「小情人」女兒阿雙。淡然的文字與小事,才是生活的本質,令人嚮往的日子,像東坡說的:「人間有味是清歡。」 人情味是食物本身的故事 味道是味蕾的經歷,人情味是食物本身的故事。喜歡聽蔡瀾先生談飲食,都是些典故,帶一點文化,又會攙雜些往事。《為小情人做早餐》也帶點台灣的風土人情,像是書中提到台灣多了休耕農地,讓人多了地點作休閒農莊;台灣上一輩不少說客家話的,讓阿雙以為世上的所有外婆都說客家話;原來台灣有過一個像羅賓漢的流氓英雄廖添丁……當然,焦桐也不吝嗇分享食物之外,與「小情人」的經歷。書中後部是附錄「娃娃書」,是女兒與家人之間的家書小文。 日子在每一頓飯之間過去,願新一年的歲月靜好,盼每一頓飯都是廣東人說的「安樂茶飯」。在此從《為小情人做早餐》中抄錄一則食譜,是書中我最想嘗到的一種食物: 「鴨胸洗淨,拭乾,以粗鹽兩面抹勻,揉搓5分鐘。用丁香、橄欖油、橙汁、迷迭香醃泡鴨胸肉,冷藏一天至入味。平底鍋不放油,將帶皮的那面朝下,小火煸出油脂,翻面再煎10秒即取出。烤箱預熱。蘋果磨泥,加入蜂蜜及2大匙橄欖油調勻,浸鴨胸於烤盤中,以150℃烤12分鐘。」 緣分到,或許你會做這道菜上傳到社交媒體,請別忘記說一說這一頓飯的故事。緣分到,或者我會看到你的分享。 文:程志森(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0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最純粹的善意

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如果問孩子,何謂善良?一個「善良的好人」應該有什麼條件?有趣的是,不論在哪個學校、哪個班,甚至問自家的小孩……「樂於助人」一詞必然出現在他們的好人條件清單之中。我比較好奇,為何孩子回答得如此順理成章?究竟,孩子眼中的善良應該是怎樣的? 因為這種好奇,我對《又破又舊的麵包車》特別有感,一直想寫寫它。這是一本和孩子談善良的書,橋樑書模式,中低年級可讀,就算高年級學生看,也能有所領悟。作者根據自己早年在花蓮教書的見聞,描摹海邊村落的場景,鋪寫小漁村的故事。偏鄉沒有豐富的物質生活,那些淳樸的鄉下孩子,最期待吃到「老爹麵包車」的麵包。大家都叫麵包車的老闆做老爹,他是個手藝高超的麵包師傅。每個星期三,他從城市開車到這個小村莊,為村民帶來各種美味可口的麵包。 《又破又舊的麵包車》 作者:李威使 繪者:施暖暖 出版社:小兵(作者提供) 麵包車搖搖擺擺地駛來,故事慢悠悠地展開。寧靜的鄉間,白白的雲,藍藍的海,漁村風景秀麗,但用老爹兒子阿鈞的話來形容,這卻是「鳥不生蛋」的地方。老爹到漁村做的是虧本生意,一開始時,兒子阿鈞不能理解老爹的行為,再來是,他更曲解了善良的意思。最終還是體會到何謂真正的善意,如何真心地為善,做到真正的助人為樂。 做好事毋須理由 「因為我喜歡啊!」 做好事不必有理由,老爹總是暗暗對自己說:「因為我喜歡啊!」 所以他才堅持到村裏「賣」麵包,甚至決定了能賣多久,就會去多久。雖然老爹對村裏的孩子粗聲粗氣,但孩子們心裏都知道,老爹其實慈愛而體貼,總是兇巴巴地假裝給他們賣過期的麵包,又惡狠狠吆喝大家,叫小孩們當心這樣、當心那樣,事實上是照顧到他們的自尊,孩子們對老爹報以信任和依戀,總是在黃昏的時候,在紅通通的晚霞中揮着手,歡送他。純真的孩子,往往才最能感應到,不論階級,不計利益,不帶心機——純粹的善意。 這麼一個溫情故事,對象讀者當然是孩子,但大人讀了,還是會鈎起舊日的記憶,簡單而快樂;小時候的味道,溫暖而穩妥。插畫師運用大量暖色,老爹麵包車雖是「一台滿是補漆的『破銅爛鐵』」,卻是醒目的橙紅色的,後車門打開,聞到了麵包香氣,有出爐麵包的溫度;鄉間靜謐的黃昏是橘黃色的,蛋黃般的夕陽緩緩西沉,照紅了孩子們的笑臉,有海風的溫度;焦糖色的麵包,握在手裏,香甜填滿了孩子們的心,有愛的溫度。 本書作者是台灣兒童文學作家李威使,人稱小威老師,他是多個兒童文學獎的得主,他擅長透過書寫孩子能看懂的故事,來表現比較複雜的人物心理,引起小讀者的深刻思考。同時,小威也是獲閱讀推手獎的優秀圖書館老師。整天與小朋友打交道的他,明白孩子心,他說,《又破又舊的麵包車》這個故事,希望表達的是「善的高等境界」。同時也解釋了,小孩心思純潔,也許比大人更通透、更具慧眼,他們眼中的樂於助人,之所以「樂」,就是不計功利,不問回報,真心誠意的幫助,體現的是純粹的善良啊! 走筆至此,突然想起,故事中的「主角」之一——台式麵包,對香港孩子而言也許有點陌生,但我們這裏不也有愛心茶餐廳嗎?善良和一切的美好一樣,是無分地域的。 文:倫雅文(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6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書很悶,不想讀了

晨光灑落初中的早讀課,同學各在其位,捧着自備的書靜讀。作為班主任,我亦帶散文一本與他們一起翻卷。翻卷之際,瞥見一個同學眼神空洞恍惚,於是我走到他身邊,問他是否不適,他說:「書很悶,不想讀。」我又問,如果怕悶,為何要買這本書,他說是語文老師指定要讀這作家的。我知道那位作者有更適合初中的作品,但同學手上的卻是最艱澀的一本。當下,我破壞了規矩,借他我在讀的一本散文。他接過書,也真的細讀起來。 有興趣才有動力讀下去 語文教師給學生開出推薦書目,自然有其用心,期望學生多看名家,多讀經典,心裏盤算學生課後會找「雜書」讀。可惜閱讀早已成為任務,閱讀報告如是,早讀課如是;興趣淡薄以後,閒暇就不讀書了,閒書都勝不過手機。記得小思文章〈讀什麼書〉就提到,不加導引,讀者找不到適合的切入點,推薦的書都成悶書壞書。書,終歸還要有興趣,才有讀下去的動力,才能在書中挖掘更多——獲取知識以外,還受書本啟發而追看相關的讀本或資訊。 早陣子與生物科教師聊書,她向我推薦一本書《最有梗的人體教室:針筒兄弟與他們的器官小夥伴》,說合適修讀生物科的同學。我打開那本書,驚訝是本漫畫。當下我慚愧起來,日常為圖書館選書,總希望買點多字或完整論述的專門術著,期望提高學生學術水平,卻輕視了興趣。生物教師似乎看出我心思,她說:「這書看似簡單,但概念清晰易明,是合適學生的好書。」 書名:《最有梗的人體教室:針筒兄弟與他們的器官小夥伴》 作者:上谷夫婦 譯者:李沛栩 出版社:親子天下(網上圖片) 道理是明白,實踐總不容易。教師鼓勵學生讀權威述著,推薦多字厚重或名家經典的作品,心裏會踏實。好比我任教的文學課,想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一直推薦好多名著佳作。不過自從與生物科教師聊書後,不禁提醒自己,學生高中選修文學,或多或少都受文字的感動,何不推薦些感動自己的作品?所以某天的文學課,我分享了近期在讀,一些較為流行的作品,特別從張西的《我還是會繼續釀梅子酒》抽出部分觸動我的篇章與字句。當天課後,幾個同學問我借這本書;我說,圖書館有的。 書名:《我還是會繼續釀梅子酒》 作者:張西 出版社:三采(網上圖片) 說回早讀課,尾聲時候,我看到那個原本眼神空洞的同學,竟拿出了手冊在寫什麼,於是我走過去查看,發現他在抄寫我借他那本書中一篇散文的字句。 想起白落梅的句子:「曾幾何時,我們做了世上那最柔情的人,為一朵花低眉,為一朵雲駐足,為一滴雨感動。」 愛上閱讀的最初,是怎樣的最初? 文:程志森(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1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新學年打氣天書

每年暑假,都是書市特別熱鬧的時候,去書展、逛書店,正好給孩子們買好書新書,趁學生不在學校,安排編目上架,等到開學了,圖書館開放,就可以推介給同學看啦!每年學校圖書館「重新開張」,大家都有新書可看;還配合讓孩子耳目一新的閱讀主題,別說愛書小孩翹首以盼,連我作為教師,說到這裏都無比興奮。 這個新學年,我正好找到一本很適合開學看的新書——《學校,怎麼快樂上學才好呢?》,這是一本能讓教師和學生都深有共鳴的書。 新學年開始,大概每個孩子都非常期待吧?新的書本、新的文具、新的課室、新的老師和同學,一切都是新的!誰不盼望有個好開始?就像故事中的主角智敏。 教師那邊呢?大概想到,接手一班新的學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長處,自然也各有需要改善和克服的痛點,等待老師帶着他一起突破和跨越。 每個孩子都有嚮往進步的心  到底,孩子的心,人之常情,大概沒有哪個願望叫「包尾」,也沒有哪種志願叫「墊底」。也許只是大人沒有留意到,也許也只是大人們忘記了,甚至也許是某些大人的盲點:每個孩子原本都有顆嚮往進步的心!不管他曾經怎樣,也不管他分到哪個班。誠然,制度之內,我們往往很容易就能取得各種各樣的「結果」,或曰分數;或曰名次;或曰分班……當然,這些東西在某程度上具指標作用,但別太輕易拿那些結果,一葉障目,全盤否定孩子。做得不夠好,哪怕是事實,是瑕疵和瘀青,卻同時是傷口和痛處,我們能說孩子自己一定不會在意那些標籤一樣的「指標」嗎?做得不夠好,就算是事實,也可能只是他還沒有找對方法。父母師長的責任,和我們的愛,體現在如何帶領困惑的小孩,克服學習和成長的重重障礙。  《學校,怎麼快樂上學才好呢?》是一本圖畫書,誇張而卡通化的風格,有效表達小家伙們在學校的各種心情:欠帶通告時的徬徨,午餐不對口味時的納悶,面對考試時的擔心,課上睡意來襲時的無助,和小伙伴吵架時的難過,被老師誤會時的委屈,當然也包括各種變好的盼望……同理孩子心,敲進孩子心,然後幽默地帶着小朋友「巡視」發生各種問題的現場——從遲到出糗到考試低分;也帶着孩子窺探他們煩惱事的根源——從自我管理到人際關係,並一起總結出各種可行的改進方法,甚至是補救的方法,從而進步成長。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學生,總會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按圖索驥,找到變更好的辦法。這是好學生快樂上學必備指南!無疑也是決心改過自新的小朋友的翻盤天書;是信心不足的小孩的完全自救手冊。當然非常適合推介給小朋友看,作為學年初的打氣之書,祝福他們每一人都能在新學年成為更棒的自己! (網上圖片) 《學校,怎麼快樂上學才好呢?》 作者:李奇奎 譯者:林玗潔 繪者:俞庚和 出版社:小魯文化 文:倫雅文(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7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大家都不一樣

「子女做了好的事,你會怎樣?」那一天和幾十名家長讀書,我拋出這一道問題。家長們紛紛說會鼓勵、稱讚或獎賞。回應很正面,可喜;然後我又問:「有想過你的回應切合你的子女嗎?」 男女真的有別? 和家長一起讀的《為什麼他老是聽不懂?》,由日本知名心理學家內藤誼人所寫。書中舉出戀愛或工作等不同情境,從不同學者的研究,指出男女有不同的思維和處事方式。譬如男性可能較不善察言辨色,女性發信息時多用表情符號,男性喜歡分析或女性喜歡分享感受等。我記得知名認知神經科學專家洪蘭教授提過的例子——「男生大腦產生血清素速度,情緒排解快」、「大腦神經不同,女生對情境印象深,看地圖卻有困難」。男女思維,先天或存有差異。 《為什麼他老是聽不懂?為什麼她總是在生氣?:能聊也能撩,讓你主導關係的男女心理學》 作者:內藤誼人 譯者:姜柏如 出版社:采實文化 不應以男女定型 或許男女有別,卻不必以二元區分性別個性。《為什麼他老是聽不懂?》作者也強調性別個性是概括的觀察,書中舉出不少例外的情况。當日跟家長讀這本書時,我一直強調啟發重點不在男女,而是要明白身邊的人都有獨立思維,行事跟自己不一樣,所以與子女、伴侶或同事相處,應多了解對方跟自己差別。 最近重讀《情感的48種面貌》,提醒我們不應要求大家的需求與表達方式一致。譬如有些人就是喜歡成就感,好比我一個做生意的朋友,多年來都未飛黃騰達,但每完成一樁小生意都很愉悅。《情感的48種面貌》就以海明威《老人與海》的老人為例,指出有些人生存只為追求成就,像老人幾乎耗盡最後一口氣來戰勝一條旗魚,所求的也不盡是魚,而是那成功的光環。另一邊廂,《情感的48種面貌》又舉出賽珍珠《東風.西風》筆下的桂蘭,為得到丈夫的愛,哪怕放棄中國傳統,跟從丈夫所持的西洋思想,徹底改變自己。 《情感的48種面貌:從小說經典場景找回最真切的自我》 作者:姜信珠 出版社:究竟出版社 是冷淡?是個性? 我們難以離群索居,人性卻多元複雜,所以性格分析或親子相處的書,在書局中比比皆是,大受歡迎。日常與家長攀談,發覺他們希望聽一個講座、讀一本書,就能得到良方解決所有情况。可是,世人個性五花八門,其他人的說法又怎能硬套?給《老人與海》的老人一段愛情,或許他情願投奔怒海;要《東風.西風》中的桂蘭當個CEO,她該會「不愛江山愛美人」。 家長或者喜歡孩子細訴生活,但一個孩子若是言簡意賅,也不是冷淡,純粹個性使然。了解不同個性,明白對方的想法,相處便可深入,也能減少衝突。 「學生做得好,我會怎樣應對?」與家長讀書時,我不禁自問。我曾公開表揚某個學生;曾寫一張便條貼在某個學生的桌上;也試過因為學生作文寫得好,於是我寫一篇文章回應他的想法。 文:程志森(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3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讀書時節:來讀一杯夏日雜果冰

這個欄目叫「讀書時節」,我們說,「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讀書,不管在什麼時候。我們鼓勵學生每天讀一點書,睡前飯後可讀;候車等人可讀;課前課後可讀;小息午休可讀;甚至上廁所也可以讀。閱讀是理性的思維活動,卻又是感性的消閒節目,哪些時候讀些什麼,有時不妨隨心情搖搖擺擺。比如,在暑假,心情輕鬆,就讀《怪怪O學院》。 《怪怪O學院》 作者:嚴淑女 繪者:姬淑賢 出版社:小皇冠文化 我平時和孩子聊書,談及的文本多樣,自己心裏大概也有個底稿:哪本書對哪個年級孩子的胃口;有些書正好合某個「時令」。而我總是覺得,《怪怪O學院》是要待到暑假前來聊它,才最合適,因為它筆調跳脫歡快,風格活潑,像是炎炎夏日裏的一杯帶汽雜果冰。它的作者是多次獲得國際童書獎、深受小讀者歡迎的台灣兒童文學作家嚴淑女老師。 說《怪怪O學院》是孩子閱讀世界中的消暑妙品,那絕對和書中主角的人設有莫大關係。作者化用了瑞典經典童話故事《長襪子皮皮》,《怪怪O學院》的主角皮皮O是以長襪子皮皮為創作藍本——她是「長襪子皮皮」的當代版本——皮皮的曾孫女皮皮O翻一個筋斗,舉起一匹獨角馬,從兒童文學經典中蹦出來,仍然是那麼調皮自信、勇敢正義,還有那點讓孩子一眼就喜歡上的誇張搞怪。 話題天馬行空 充滿「嚼勁」 這個機靈的小女孩,力大無窮的體格、鬼靈精的氣質和愛冒險的性格,更是和祖奶奶皮皮同出一轍。她一個人住在亂糟糟別墅,不按理出牌,不受拘束卻又見多識廣;荒誕不經卻又常常伸張正義。其實,無論是皮皮還是皮皮O,都不是傳統定義上的模範生,但肯定是更具傳奇色彩的神奇女俠,更讓孩子喜歡。讀一段她的冒險旅程,輕靈清爽,孩子一路追隨着,像是閒來呷一口冒泡的冷飲,無比痛快! 作者發掘皮皮刁鑽古怪的形象,設計一系列展現酷知識的舞台,由主角們來演繹,讓內容更充實。比如,化學話題,食物的歷史趣聞,古代俄羅斯人用活青蛙保鮮牛奶;生物話題,恐龍像蜥蜴一樣會脫皮嗎?「手短」的霸王龍,要怎麼抓癢?童年萬歲!如此童書情懷——天馬行空,騎着粉紅獨角獸在幻想國度中馳騁;尋根究柢,穿越時空卻又發現真實世界中的冷知識。這一杯,果然是果肉豐富,充滿「嚼勁」! 不能不說的是,童書中的圖畫,尤其對圖文相輔的橋樑書來說非常重要。插畫師的調皮繪畫風格,連用色都讓人聯想起繽紛的果汁梳打,極能烘托通篇熱鬧的情緒,調皮跳脫,正是皮皮們的本色——無論是當年的皮皮還是現在皮皮O,甚或是那些正在捧書閱讀的小傢伙。 史無前例的「超短」暑假終於快要到來了,爸爸媽媽阿仔阿女得以在夾縫間喘息,讓孩子釋放內心的「皮皮」,入讀「怪怪O學院」吧!那是一所「老牌」學校——從長襪子皮皮的那時候算起,已經有70多年歷史了,可一方面又是前衛脫框的「怪怪學院」,能讓21世紀的孩子開懷大笑,開開腦洞,也開闊眼界。 文:倫雅文(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8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