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節:做個理財小達人

農曆年假過去了兩個星期,全體師生一起甩掉holiday mood,回歸學習生活中去。小息時,我和幾個學校圖書館服務團的孩子一邊把春節掛飾拆掉,一邊聊天。我逗他們說:「過完年啦!回歸現實,考試要來了。」幾個小孩彷彿被戳到痛處,叫苦連天。「老師,這不是最慘的……」突然有人在賣慘,大家都安靜下來了。這個五年級副隊長哥哥,繼續苦着臉說:「最慘的是,我的利市錢已經全部用完了!」馬上,有學生跟着哭窮:「你好敗家!我比你好一點,現在還剩兩百,還得撐到明年呢!」聽來真不知道這算是挖苦還是安慰。原來,孩子們陷入「財政困難」,也是一片愁雲慘霧,這點大人們應該也頗為感同身受。 小朋友不懂量入為出,早早把壓歲錢花光,不足為奇,我們都知道,理財方面的經驗和知識也是需要學習的。惟個人理財,作為教師也難以手把手教導。近年,我們給學校圖書館添置了好一些跟孩子講理財的童書,這些符合孩子程度的工具書,簡明又實用,有些甚至細緻地教導小讀者列預算表,培養孩子記帳的習慣,幫助他們建立理財概念。那幾個「面臨財赤」的小孩苦笑着,我伸手指了指那個書架,讓他們過去挑了合適的借回家——從閱讀中學習——理財。 說到閱讀學經濟,在同類型的童書當中,我特別向學生推介了「經濟學是什麼?」系列,這是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兼理財規劃師泉美智子的作品,繁體中文版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全套共6冊,分別是《如果沒錢了》、《如果沒有銀行》、《如果公司光想着賺錢》、《如果國營企業民營化》、《如果能收購整家公司》和《如果公司不顧地球環境》。 「經濟學是什麼?」系列(作者提供) 作者:泉美智子 繪者:佐藤直美、山下正人、新谷紅葉、石川友子、松島洋 譯者:唐亞明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 有趣故事 深入淺出講解經濟學理論 很多和孩子「講錢」的書,都是直接向小讀者闡述知識點的資訊類文本,而「經濟學是什麼?」卻是一套繪本,故事展開,輕輕鬆鬆地引導孩子學習經濟學的理論。比如,作者以「如果遊樂埸(主題樂園)免費」這種寫實又吸引孩子眼球的話題,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經濟學原理——合理的價格。對於孩子比較少接觸到的範疇,比如公司、股份、利潤和國營與民營的概念等,則用來地球開店的外星人、子烏虛有的小島國家等天馬行空的幻想故事,作類比說明,故事生動有趣;說理深入淺出。整個系列,從個人理財說起,到公司商業運作,再到企業社會責任,甚至全球經濟。 「經濟學」在小孩眼中可能是個陌生又抽象的詞語,但事實上,只要找到合適的材料和方法跟孩子討論,其實它並不難懂,而且,它是一門經世致用的學問,其原理在日常生活中俯拾即是。柴米油鹽、衣食住行都是經濟學,這些知識能幫助孩子適應生活,固然是小讀者有需要,也有能力去了解的。至於,經濟學作為一門研究人類行為、解釋社會運作的學科;一門討論人類社會怎麼將稀缺資源合理配置的社會科學,它提供一個重要的視角,幫助人們了解社會現象,甚至政治政策、環境問題和國際關係。所以,那是我們導航孩子漫遊書海、認識世界時,不能繞開的航標。 文:倫雅文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1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另類教養參考書

女兒喜歡昆蟲。記得她還在讀幼稚園的時候,每次回家,經過樓下的花園,路途不過百米,但至少要走八分鐘十分鐘,原因是每走兩三步,她就得蹲下來,看看路邊的落葉和螞蟻,花叢裏的小花和蝸牛。她不忍毛蟲被路人踩扁,說要勇救毛毛蟲——見一隻捉一隻,誓要將那些誤闖行人道的毛毛蟲親手送回花叢中,希望獲救的毛毛蟲,將來長成美麗的蝴蝶。春夏之際,隨着天氣熱起來,毛毛蟲愈來愈多。於是,我們回家的路愈走愈慢…… 女兒愛到大自然探昆蟲 幾年過去,女兒還是對蟲子充滿好奇。夏天的時候,我們會到山裏看看爬在樹幹的天牛和鍬形蟲;看趴在泥地上的糞金龜和大兜蟲;走近水邊不止碰到蚊子的,還常常看到蜻蜓和豆娘;翻開腐爛的樹皮還會看到八重山蠍。 四時變化,生老病死,是大自然提供的教育素材,背後的內容都講不完,滋潤了她的童年,也溫柔了她的內心。她曾經在校園梯間撿起一隻迷路的綠色金龜子,急忙間,她把水壺中的水倒掉,讓蟲子暫時容身,放學帶到山邊放了。這些類似的蟲蟲瑣事,在生活中常常發生,所以,她大概也是個「昆蟲女孩」。當友人把繪本《昆蟲女孩》介紹給我們,我和女兒閱後也覺得特別有共鳴。 《昆蟲女孩》是作者蘇菲亞的真實故事,也是她和母親瑪格麗特的共同作品。說故事以外,書末還附有一份小筆記,名為「蘇菲亞的昆蟲大百科」,可以作為孩子的科普閱讀。蘇菲亞喜歡昆蟲,視蟲子為朋友,飼養牠們,觀察牠們,她甚至作為小領袖,帶領同學一起欣賞昆蟲的美。升上小學後的蘇菲亞對昆蟲的熱愛有增無減,她穿上有昆蟲圖案的衣服回學校上課,希望把漂亮的昆蟲朋友介紹給同學們認識。蘇菲亞對蟲子的熱愛、跟同伴分享的熱情,換來的卻是同學們的杯葛和欺凌。在蘇菲亞受打擊的時候,母親為她尋找有共同興趣的伙伴,蘇菲亞發現原來有很多女生都喜歡昆蟲,她們甚至是昆蟲學家。得到了同道中人的呼應和支持,蘇菲亞終於再次擁抱自己所熱愛的,而且充滿自信。 《昆蟲女孩》(作者提供) 作者:蘇菲亞.史賓塞、瑪格麗特.麥納瑪拉 譯者:劉淑雯 繪者:克哈斯可耶特 出版社:維京 因材施教 順着喜好發展 蘇菲亞寫下這個故事,鼓勵着那些和她一樣,執著於自己喜好的孩子。至於蘇菲亞的媽媽,也同樣給家長一個上佳的教養示範:因材施教,尊重孩子的天性,循循善誘,讓他們順着好的路徑發展。拆掉性別的框架,誰說小女孩只能喜歡公主和娃娃呢?要是女生天性好動活潑,喜歡蟲子也是很酷的啊!肯定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有追逐理想的勇氣,在關鍵的時候出手幫扶,培養小孩一步一步,活出自己。 文:倫雅文(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2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用味道解鎖心情

上個月,學校的小賣部重新開放。這個小賣部上次正常營業,已經是3年多前的事了,所以,孩子們都無比興奮。雖然小息時間短短10多分鐘,但自此孩子之間還是多了很多零食話題,就我觀察,還是很有趣的,比如那個三年級小男孩每天做「吃播」,嘗遍不同的小吃,旨在打卡點評;那堆四年級的小女生相約結伴「逛店購物」,聯絡感情;有些五、六年級領袖生愛看書,早上的時候,總是一邊安安靜靜閱讀,一邊享用剛買來的三文治,享受上課前的愜意時光。有時候,我也幸運地沾光,小息開放圖書館,小朋友來看書,順道給我帶點「伴手禮」,有時分我一顆糖果,有時分我一塊餅乾。這些小小的禮物,能讓我開懷好一會,尤其在工作特別忙碌的時候。 3種零食帶出3個故事 雖說,很多零嘴都不是有益的食物,但吃零食更大目的卻是醉翁之意。近來看到的一本繪本《撲通撲通便利店》,充分表達了人們這種心情,也準確地描摹孩子的心。 書中那家叫「撲通撲通」的便利店,這天售出了3種零食——出奇蛋、味覺糖和點心麵。3款經典零食,大人們在小時候肯定吃過,放到現在也是非常受小朋友歡迎的。這3種零食,帶出了3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故事。 那3個分別來逛店散心的小孩,每人都背着沉重的情緒負荷:有人帶着妒忌,有人帶着委屈,有人帶着無奈。心情不好,就來點零食吧!兩人份的巧克力蛋,分量剛好,讓心存妒忌的孩子,記起爸媽的愛,也記得和弟弟分享;酸味的味覺糖很是刺激,啟發到心頭滿是委屈的孩子,勇敢地為自己說出不敢說的話;泡麵和星星糖串起了親子間共同的童年回憶和感受。吃零食,得到的是味覺的安慰,也是心情的解鎖。孩子遇到的困難都不一樣,情緒的困擾也不相同,但他們在享受美味的同時,不經不覺各自跨過了成長中的坎。  便利店盛載小孩回憶 《撲通撲通便利店》的文字和畫風都比較寫實,雖然是翻譯作品,但也許便利店文化放在世界各地也沒有太大的差異,書中的撲通撲通便利店,看着就如家樓下的便利店一樣親切,讀來充滿童年的味道和樂趣。我們不期然想起早上上學前匆匆忙忙跑到便利店,給孩子的八達通卡充值的情景。饞嘴的小讀者心裏也許會突然冒出「不如待會回家路上順道買些燒賣吃吃」的念頭。 不過,讓我特別感到好奇的是,為什麼便利店叫「撲通撲通」呢?是因為這個平凡的便利店撫平了小孩們平常日子裏的小煩惱嗎?大概,每個孩子,甚至是大人,當面對考驗的時候,當快要跨越的時候,心裏不免「撲通撲通」的。 《撲通撲通便利店》(作者提供) 作者、繪者:金永鎮 譯者:林玗潔 出版社:小魯文化 文:倫雅文(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4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孩子的人氣王秘笈

前陣子,女兒的案頭擱着一本有趣的小書:粗線條簡筆畫,筆記風的文字,花花綠綠的熒光筆配色,手繪的簡表和用各種符號標出的重點提示……好像是誰家姐姐用心記的一本隨筆手帳。 《好好說話,到哪都是人氣王》(作者提供) 作者:芳索瓦茲‧布雪。 出版社:未來出版。 勇敢表達己見 冷靜化解衝突 女兒調皮地給我介紹,煞有介事地說:「這是人氣王秘笈啊!」我看,也是沒說錯的,不過正式點來說,這本書的內容是告訴小讀者怎麼好好和別人溝通,作者是法國童書作家芳索瓦茲.布雪。作者本人也就是書中常常出現的「F姐姐」,她現身在書中,說明溝通是什麼,也說明好好說話的好處;給各位展示怎麼好好說話,也告訴大家如何好好聆聽;給害羞小孩寫了壯膽建議,給衝動小孩寫了用腦提醒……她告訴孩子,討論時要勇敢地表達己見,吵架了要冷靜地化解衝突,她指出說話要誠實,對親近的人更應該真情流露。書中有隻呆頭呆腦喜歡吐舌頭的斑馬,專門演繹各種反面教材,形象惹笑又怪誕,誇張又卡通,小讀者能輕易了解「溝通力」,如何運用肢體語言、聲音語調,甚至幽默感,步步到位——從儀容到態度。 看着這本有意思的小書,我突然好奇:此書的小主人也想要成為人氣王嗎?當然,我也認為良好的人際關係應該是孩子們希望得到的。我回想起,暑假期間,帶女兒參加夏令營。營前,她非常興奮,當我問到她最期待什麼,本來我還以為,她一向喜歡觀察蟲子,該會告訴我:我想在山裏看到一些未見過的昆蟲!我也以為,一向貪玩的她,還會告訴我:我想玩很多新奇的遊戲!孩子點點頭說也是的,接着又搖搖頭:「也不是的……其實,我最想認識來自不同地方的朋友啊!」這倒是很合理,小朋友一起玩耍,一塊生活,還是玩伴最重要。 良好溝通 從尊重坦誠出發 可見,對友愛的殷殷期盼,該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相反,關係到人際關係好壞的溝通能力,卻是需要學習和磨練的。21世紀的小孩多是腦筋活絡、伶牙俐齒,不過,能講話,甚至愛講話,不代表會溝通,尤其前些年經歷停課、網課,校園生活的欠缺,延誤了很多小朋友的群性發展。溝通能力是為人處事的必備工具,也是人際關係那份無形考量表中的重要項目,直接間接影響一個人各方面的發展、性情之養成,還有情緒健康,實在夠讓父母師長擔心。 雖然溝通能力很重要,不會和人溝通交流,生活中容易碰釘子。但本書的開篇就提示了我們,學會這種必備的能力其實沒有想像中困難,「就算你的表達能力很普通,還是可以學習成為受歡迎的人」。好好說話,說到底,並不是學習大堆炫麗的措辭去恭維和討好別人,卻是回到根本,是對品德的要求:良好的溝通不外乎是從尊重和坦誠出發。這本小書的書名是《好好說話,到哪都是人氣王》,作為小朋友心目中的「人氣王育成指南」,書中的確有很多實用的小秘技,都是開口前再三思考的叮嚀,足夠小孩子用了,也在提醒久經世故的大人們:別忘了,體貼真誠,實在是經營人際關係的不二法門啊! 文:倫雅文(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5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圖書館長築溫暖小窩

閱讀活動結束,我們送走了學生,再來處理要後續跟進的工作。等我回到學校的圖書館——那是我辦公的地方——我才覺得雙腿痠得很,嗓子微微乾痛,大概這幾天路走太多,扯開嗓門說太多話了。當累得不行,想趴在桌上歇一下的時候,我突然注意到案上放着前天送來的包裹,那是早前訂的書。當中有本正來得及時,它是《療心圖書館》。 《療心圖書館》(網上圖片) 作者:彭冠綸 (館長小編) 這本書像是圖書館工作的心情札記,作者是筆名「館長小編」的彭冠綸館長。據作者所說,她服務的圖書館位於偏鄉小鎮,屬於一人管理的規模。書中,她給「圖書館這個看似很無聊的地方」記下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小故事。這些圖書館的日常點滴,折射出作者對於閱讀及閱讀的推廣、教育孩子和個人職志的思考。 讀着館長小編平實而溫厚的文字,就能發現,作者用心經營一個閱讀的溫暖小窩,其不二法門,是愛和善意。圖書館和倉庫的分別在於:圖書館不但要有書,更要有愛和溫暖。她毫不吝嗇給出自己對閱讀推廣的看法,在培養小讀者的閱讀興趣方面,她指出「給機會」和「給時間」兩件事尤其重要,所以她看到被孩子們取書翻得亂七八糟的書架,反而會很高興。因為這證明了小朋友有機會和時間,能穿梭在書架間,為自己選書。她的圖書館還時常舉辦各種閱讀活動,給小讀者創造閱讀的外在動機,把書本帶到孩子的身邊,讓他們從書中體會到快樂,得到收穫,最終發現:閱讀本身就是一份獎賞。 從書中獲得力量 成長路上披荊斬棘 我們跟隨館長小編的思路,思考閱讀教育的意義:大家都說,培養小朋友的閱讀習慣是重要的!但之所以重要,說到底並非只為了讓孩子學會寫字,也並非只為了升學寫作。那些看得見的分數,固然為一時之用,但那些看不見的、從書中得到的內在素養和力量,才是成長路上給孩子遮風擋雨的保護罩,也是他一路上披荊斬棘的武器,甚至是將來成就孩子的關鍵資本。正因如此,兒童圖書館的經營,不應執著於借閱率,把眼光放遠,這是一場無限賽局,經營者需要有教育的大局觀!彭館長說中了我的心事,我相信,為孩子留一本書,以滋養他的生命,是每個做閱讀教育的人,念茲在茲的心願。 觸動我的,還有館長對職志的態度。誠如作者所說:圖書館的崗位常被人誤以為是「輕鬆的差事」;圖書館也常被人誤以為是「最不重要的部門」。作者暗暗慶幸自己沒有把這些話聽進去,卻是全力以赴,化身「萬能館員」:從活動規劃到講員邀請,從圖書採購到設備維護,甚至連活動海報設計、宣傳影片攝錄剪接,都一手包辦。非圖書館專業出身的她,邊學邊做,向同行前輩請教。同時,她珍惜自己的與眾不同,明白自己的優勢正在於和別人的不一樣!她帶着一顆媽媽的心,帶着充盈的善意上路,用心揣摩,跨越界限,努力發掘並賦予圖書館工作的價值,發揮圖書館的影響力,用自己工作的成果做證明,告訴大家:圖書館和其他崗位一樣重要,而閱讀的培養可是無可替代的! 館長娓娓道來,掩卷之際,我感同身受——我只算是彭館長的半個異地同行,但我發現,我們的處境,學校圖書館和小鎮圖書館工作上的難點、突破點和滿足點,卻大致相類。這本書足以在繁忙的學期末療癒我們,在我們疲憊不堪的時候給予能量,暑假前整理期間,思考圖書館工作和閱讀教育的意義,初心莫忘。 作者不止一次說起:在圖書館工作是她的幸運。這竟然也是我內心常常在呼喚的:我想拿我圖書館工作的幸運,讓孩子們愛上閱讀,找到生命中的光。 文:倫雅文(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6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哭成噴水池 淚水做湯底

回南天,常常下雨,猝不及防。孩子還小的時候,會說:雲朵要哭了!也許有時我們還會抱怨雨天,回過頭來卻又告訴小孩:莊稼得靠雨水長大。我們接受時陰時晴的自然規律,也明白有圓有缺的生命常態。我們也許會教導孩子接受自己傷心失落的情緒,但終究還是要求孩子控制住它,對於我們自己,作為大人,更不容許輕易掉眼淚。 給想哭的人一個哭的理由——《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用可愛的畫風,勸導你想哭的話,不需要忍,只需要哭得「有技巧」!小時候,當你想哭,是不是被告誡過「一臉悲傷,這樣不好」?是不是也有被命令「不要哭!忍住眼淚」?長大後,當你想哭,會不會跟自己說「哭不能解決問題。要微笑,不要讓大家看到你便擔心」?會不會極力地嘗試想一些開心的事,然後還是憋不住了?這本書中有一條想哭的蚯蚓,故事開初,牠也正在經歷這種困境。為了勸服牠「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作者腦洞大開,誇張地陳述眼淚的各種用途,比如,可以哭成一座噴水池,也可以用來做意大利麵的湯底;可以混入清潔劑來擦地板;可以加入些麵粉來自製黏土……作者言之鑿鑿,似乎每種用途的效果都很不錯。 這些「技巧」能博得心情不好的讀者莞爾一笑(或者哭笑不得)。另外,繪本的圖畫色調和諧,畫風活潑,文字風格幽默風趣,敘述節奏明快跳躍,無不讓人讀後心情變好。作者諾耶蜜.沃拉是意大利人,她的作品被譯成中文的並不多,但在她的外文作品中,常常都會找到那條粉紅色的、想哭的蚯蚓身影。圖畫會說話,單是蚯蚓的形象,就幽默感十足了。那麼,即使誰都會哭,但為什麼一定要「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呢?原來,作者在故事開始就已經告訴大家了:如果你哭了,「朋友就會圍繞在你的身邊」,就好像圍在噴水池旁一般。而且,眼淚還是「比說話的效果更好的宇宙通用的語言」,如果你哭了,大家都懂你的難過。想哭的話,你又為何苦撐硬扛,不讓大家陪伴安慰呢? 坦然接納情緒 大哭一場 流淚無助解決問題,但那是情緒的疏導。陰晴圓缺既是常態,就像天會下雨,心情的適當排解也為之必須。《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是一本非常可愛的繪本,也是一本非常有愛的治癒之書。我把它送給一名朋友,很多很多年前,她本來是我班的學生,年月過去,她由學生變成我的朋友。成長帶來喜樂也帶來困惑,正在卡關的她,像從前曾經卡關的我們,無論如何得靠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難。咬緊牙關之際,是否需要時時強忍淚水?我想用這本書告訴她:這是沒必要的。 我淚點很低,我的淚水有時像雨水,也是猝不及防的,即使沒有影響別人,卻常常因此被投以奇異的目光。但是,我還是選擇坦然地接納自己的情緒。在我想哭的時候,看了這本繪本,採用它的建議:「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接着也就大哭一場,當然噴水池總不能被「哭成」,我也無法用眼淚來煮意大利麵,不過,我被作者的幽默逗笑了。 《想哭就哭成一座噴水池》(網上圖片) 作者、繪圖︰諾耶蜜.沃拉 出版社︰小山丘 文:倫雅文(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7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新學年打氣天書

每年暑假,都是書市特別熱鬧的時候,去書展、逛書店,正好給孩子們買好書新書,趁學生不在學校,安排編目上架,等到開學了,圖書館開放,就可以推介給同學看啦!每年學校圖書館「重新開張」,大家都有新書可看;還配合讓孩子耳目一新的閱讀主題,別說愛書小孩翹首以盼,連我作為教師,說到這裏都無比興奮。 這個新學年,我正好找到一本很適合開學看的新書——《學校,怎麼快樂上學才好呢?》,這是一本能讓教師和學生都深有共鳴的書。 新學年開始,大概每個孩子都非常期待吧?新的書本、新的文具、新的課室、新的老師和同學,一切都是新的!誰不盼望有個好開始?就像故事中的主角智敏。 教師那邊呢?大概想到,接手一班新的學生,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質,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長處,自然也各有需要改善和克服的痛點,等待老師帶着他一起突破和跨越。 每個孩子都有嚮往進步的心  到底,孩子的心,人之常情,大概沒有哪個願望叫「包尾」,也沒有哪種志願叫「墊底」。也許只是大人沒有留意到,也許也只是大人們忘記了,甚至也許是某些大人的盲點:每個孩子原本都有顆嚮往進步的心!不管他曾經怎樣,也不管他分到哪個班。誠然,制度之內,我們往往很容易就能取得各種各樣的「結果」,或曰分數;或曰名次;或曰分班……當然,這些東西在某程度上具指標作用,但別太輕易拿那些結果,一葉障目,全盤否定孩子。做得不夠好,哪怕是事實,是瑕疵和瘀青,卻同時是傷口和痛處,我們能說孩子自己一定不會在意那些標籤一樣的「指標」嗎?做得不夠好,就算是事實,也可能只是他還沒有找對方法。父母師長的責任,和我們的愛,體現在如何帶領困惑的小孩,克服學習和成長的重重障礙。  《學校,怎麼快樂上學才好呢?》是一本圖畫書,誇張而卡通化的風格,有效表達小家伙們在學校的各種心情:欠帶通告時的徬徨,午餐不對口味時的納悶,面對考試時的擔心,課上睡意來襲時的無助,和小伙伴吵架時的難過,被老師誤會時的委屈,當然也包括各種變好的盼望……同理孩子心,敲進孩子心,然後幽默地帶着小朋友「巡視」發生各種問題的現場——從遲到出糗到考試低分;也帶着孩子窺探他們煩惱事的根源——從自我管理到人際關係,並一起總結出各種可行的改進方法,甚至是補救的方法,從而進步成長。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學生,總會在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按圖索驥,找到變更好的辦法。這是好學生快樂上學必備指南!無疑也是決心改過自新的小朋友的翻盤天書;是信心不足的小孩的完全自救手冊。當然非常適合推介給小朋友看,作為學年初的打氣之書,祝福他們每一人都能在新學年成為更棒的自己! (網上圖片) 《學校,怎麼快樂上學才好呢?》 作者:李奇奎 譯者:林玗潔 繪者:俞庚和 出版社:小魯文化 文:倫雅文(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程志森和倫雅文,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7期]

詳細內容

讀書時節:生氣了,先擁抱

《被罵了,怎麼辦?》作者、繪者:北村裕花。出版社:小熊出版。(作者提供) 各位爸媽,你的口頭禪是什麼? 「快點……」 「怎麼叫這麼多次都不……」 「我不是說過你要……」 還是,以上皆是? 不是嗎?小朋友晚上不願睡覺,早上不肯起牀;吃飯挑食;粗枝大葉,做功課不認真;總不記得收拾玩具文具;不注意衛生,口罩沒戴好,回家又不洗手;冥頑不靈,外套不穿好;水瓶滿滿一樽帶着上學,卻一口都不肯喝……家有小屁孩,叨嘮的「格式」都不外如此。都說教養孩子是一場修行,讓我們一個個先「修」成了囉嗦的唐僧,弄不好還進化成怪獸,時時準備噴火。 孩子「奀皮」?他們到底在想什麼?不認錯、不改過,甚至還詭辯,惹得父母無名火起,甚至認定他「搞事」。有沒有想過,孩子並非故意「惹」起你的肝火,只是我們的溝通失靈了? 一帖解氣的安神藥 「被罵了,怎麼辦?」是繪本《被罵了,怎麼辦?》中,小朋友開「兒童會議」時的討論主題。會議室的大門打開了,小孩們西裝革履,一本正經地來一場「會議」,拿起話筒,紛紛交流自家父母罵人時的模樣:或是怒目,或是大叫;再來發表萬一被罵時可行的對策:道歉、哭鬧,還是裝傻?同時檢視自己被罵的原因:沒「聽話」。 作者藉描畫小孩們逗趣的「討論過程」,指出孩子不是不知道父母生氣的原因,但他們也許是沒辦法應對怒火中燒的大人——孩子震懾於父母的瞪視和吼叫,連道歉的勇氣都沒有,最後自然是火上澆油,走入惡性循環,大人覺得孩子不認錯、不改過,孩子覺得父母發脾氣。親子大戰了一場,卻淪為無效的溝通。孩子犯錯,都說爸媽「很兇」,是因為他看到的只有爸媽的負面情緒,只有「被教訓」,並沒有「受教育」。教育沒有到位,難怪下次又犯錯了。 最後,故事中的孩子提出「生氣了,先擁抱」的建議,理由是「被擁抱會很快樂」,既然感受到被愛,那就一切都好說。有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那應該說成:家不是不講道理的地方,但也不是只講道理的地方。家,先講情,再說理。氣炸的導火線儘管有1000條,仔細想想,背後的原因卻只得一個——着緊。要有效溝通,我們在管孩子之前,先管好自己的情緒,要心平氣和地告訴孩子,我們的關注和擔心,我們的期望和挫敗,我們的着緊,那都是因為愛。 愛你,直截了當的方法——抱抱。作者圖書的後襯上,畫了故事中的幾個小主角,有乖巧的、害羞的、認真的、我行我素的……對啊,無論是乖巧的,還是獨立的,不同性格的小孩,都渴望爸媽的擁抱。正如不同背景、不同氣質的父母,都疼自己的兒女一樣。 雖然,繪本描繪的是幼稚園階段孩子的童言童語,適讀年齡為4歲以上,但其內蘊和意涵卻是大孩子、小孩子都通用的,而且無疑是開給父母和孩子的一帖解氣的安神藥。是以無論哪個年紀——不論4歲,還是14歲,甚至,當我回望24歲的自己,我還是覺得:健康的親子關係由愛出發,親子間矛盾和代溝最終還是可以用愛化解。只要作為父母,無論你的孩子多大了,都值得一看,看罷必博得你會心的一笑。 文:倫雅文(資深學校圖書館主任) 作者簡介﹕手捧一本書,是幸福的。兩位學校圖書館主任,想分享閱讀的快樂,聊大小朋友的書,聊讀書的邊邊角角……打開一本書的那一刻,就是讀書的好時節。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5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