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失失在加家:「日本胃」遇上廣東菜
不經不覺,悠長的暑假已結束。今年與上年一樣,我們一家在暑假接待了一個來自日本的交流生,讓他暫住了大約3星期。雖然有上年的經驗,以為今年會更加容易照顧這名小男孩,但結果令我大失預算,其中最頭痛的,竟然是飲食文化上的差異。 和上年一樣,交流生是透過一個曾經在日本教書的加拿人所參與的團體介紹,其交流對象以12歲以上的青少年為主,並因應本地參與家庭的兒童年齡、性別來配對。而在這名交流生來加拿大前的大約6個月,會先以電郵和寄住家庭的兒童溝通以加深認識,好讓雙方能了解大家的喜好。 為了令日本交流生更好地與外國小朋友溝通,他們都會在日本參加英語課程。而今次到來的是一個與我家13歲兒子同齡的男孩子,他身材矮小,愛玩手球。相比上年交流生,今年這個男孩相對內斂,不算好動,所以大部分時間他都十分被動,需要我們主動邀請,他才會去踩單車、玩桌上遊戲等。他也似乎沒有準備一些書籍或小玩意作消閒之用。 不過,說到最令我頭痛的問題,就是他的飲食習慣。他接受外國食物的能力較低,不知是他個人考慮還是出於父母的擔心,他的行李中差不多佔了七成空間是放置食物和食材,包括日本米、冷麵、大阪燒預拌粉、紫菜、飯素等,同時也有大量零食。 我們很多時都會食廣東菜,但他初到我家時只會進食很小分量,根本不像13歲少年應有的食量。有一次我們煮了包含牛扒、豬扒和意粉的扒餐,他只吃了意粉和不足十分之一的肉。就算我們和朋友一起BBQ,他也對食物抱有一定的「戒心」,看到雞全翼會問是什麼,不要全隻,只試了三分之一,試過好味才吃。而為了令他的食量增加,及後我每餐都會加一道日本菜,例如日本咖喱、湯烏冬、唐揚雞塊等,而隨着他住的時間較長,他也慢慢接受一些廣東菜式。 簡單問題 複雜對答 除了飲食,溝通問題也十分困擾。雖說他在日本有上過一些英語進修班,不過最初和他傾談時,他大部分時間都表現一副不明所以的樣子,而他也沒有回答問題。最初以為是他英語能力不佳,但隨着相處時間長了,發現他和我的子女溝通並沒有想像中困難,難以溝通的情况只發生在和我與妻子的對答上。 為什麼和我們無法好好溝通?我猜除了因為緊張而不知道怎樣表達外,他有時會把一些簡單的答案複雜化。例如有一次我問他:「吃飽了沒有?」他想了兩三分鐘,之後拿出一本日文和英文對照的小書本,指着表示「大約50%飽」。若是上年的交流生,他會立即回應你「yes」或「no」。想將自己的想法完全表達當然最好不過,但如果每次問一個問題都要用兩三分鐘才能組織好一個完整句子講出來,這並不算是一個好的交流方法。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17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