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途有「理」:從「滑步舞」看協調訓練
最近,筆者身邊的朋友都被韓式「滑步舞」的潮流帶動,紛紛練習這種需要運用身體和雙腳高度協調而使人產生錯覺宛如飄浮在空中的舞步。練習時大家不時會被奇怪的協調姿勢引笑,而朋友們的結論都一致是「原來協調是這樣困難的」!這篇文章,希望可以透過我們作為成人練習的經驗,讓各位家長更能夠體驗小朋友在協調訓練時所面對的不容易。 大肌肉訓練中的協調練習,最常會被提及的是手眼協調和雙側協調。手眼協調,是指眼睛和手部動作之間的協調能力,涉及小朋友在觀察、辨識和追蹤物體的同時,使用手部作準確的動作,例如接球。雙側協調則指小朋友協調不同身體部位之間的能力,例如游泳、跳舞,又或是以上提及過的「滑步舞」。 筆者在臨牀上接觸到不少家長和小朋友,時有聽見他們在協調練習中有摩擦,感挫敗、氣餒,以下與大家分享幾項在練習時的小貼士: 1.設身處地 理解困難 時有家長會問,為何拍球、開合跳、跳繩這些像「天生」就懂的技能都要訓練。其實,這些活動牽涉精準的本體感、空間感、眼睛追蹤、動作規劃、肌肉力量控制、手眼和雙側協調等。每個人起點不同,強、弱項不同,也就好像有人會覺得「滑步舞」容易掌握一樣。當我們嘗試設身處地,再配合治療師的檢查,理解小朋友在能力上不足的地方後,就更能理解小朋友所面對的困難。 2.先講求質素 再講求次數 在練習時,緊記數量不是唯一的指標。有很多小朋友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想拍50下籃球」、「想跳60下繩」。 但很多時候,這樣的目標使動作變得急,變得亂,欲速不達。家長這時可與小朋友商量,降低目標次數。這不代表減低要求,反而是將重點放在細節,當每一下都做得符合準繩,自然可以做得多。 3.找出困難根源 針對練習 每個小朋友對各樣活動的掌握能力和技巧不盡相同。從臨牀角度來說,如果小朋友和家長能配合物理治療師的臨牀評估,找出困難的根源,學會具針對的練習方法,就能事半功倍,讓小朋友更易掌握到進步的重點! 最後,筆者想和各位家長分享的是:很多時候,我們和小朋友作治療訓練,並不是要讓他們成為頂尖運動員。我們希望小朋友在訓練的過程中,能建立學習興趣和自信心,鞏固基礎,使他們在學校及社交環境中,能從容自信地嘗試自己未能完全駕馭的新技能。就如練習「滑步舞」一樣,即使動作不容易,也希望過程是輕鬆、歡樂、有趣的。大家不妨也親身試做,體驗一番,好好理解我們的小朋友! (感謝物理治療師郭二鳳和區美娟協助修訂本文內容) 文:梁子駿(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註冊物理治療師) 作者簡介:香港物理治療學會兒科專研組撰寫專欄,內容圍繞小朋友成長與物理治療相關的問題。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