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媽育兒記:以電影教孩子大道理

聖誕緊接新年長假期,孩子連放多日假期,我趁有空也帶了大兒子哥哥和二兒子細佬看兩齣電影,一套為3D動畫《聖誕怪怪傑》(The Grinch)、另一套為《大黃蜂》。前者極具教育意義,這套電影內容講述主角鬼靈精是一個很孤獨的奇特生物,他全身覆蓋著綠色毛,本身是孤兒,年幼時開始已非常孤獨,為免見到其他生物,他一直避居深山,亦因他的孤獨,他很討厭聖誕節,討厭見到別人開心,因別人的快樂會令他倍感寂寞,所以鬼靈精計劃用盡一切方法,企圖阻止村內的生物過開心的聖誕節。 我帶了細佬及哥哥趁假期看電影。(秦蓁提供) 這套電影改編自美國童畫書作者蘇斯博士(Dr.Seuss)的童畫書《鬼靈精》,內容與一般童話不同,在描寫主角時,也會講及其陰暗面,如嫉妒別人,也透過四周熱鬧氣氛反襯主角內心的可憐及孤寂。而劇中各主角均各有自己的性格,如戲中的肥佬希望別人更加開心,更希望今年的聖誕節較以往多三倍人、多三倍開心,亦因而喚起鬼靈精的妒忌,打算偷走村內各人的聖誕禮物,讓他們不開心。 聖誕怪怪傑是一齣具教育意義的電影,適合小朋友觀看。(秦蓁提供) 直至主角遇見一名女孩辛蒂娜(Cindy Lou),她覺得母親平日工作太辛苦,希望聖誕節時跟聖誕老人說出這願望。恰巧,鬼靈精來偷禮物,善良的女孩卻誤以為鬼靈精是聖誕老人,向他說自己的聖誕願望。在種種巧合下,女孩的純真、良善打動了一直缺乏愛的主角,主角因而明白開心的真諦,並將禮物歸還予各人,打開心扉接納他人的愛。 從電影中,我們也可乘機教育自己孩子 大哥非常愛看這套電影,因為早於這電影上映前,他早已看畢整套童畫書,在書櫃中更有一套。小孩看電影,不同年齡感受也有不同。在兩兄弟看完電影後,我問他們有何感受,哥哥會說明白鬼靈精是有不好的地方,但哥哥又會欣賞他的智慧,認為主角搞破壞所用的手法很聰明。七歲小孩已學會觀察到人物多面性,不是單單的好人、壞人,非黑即白,還懂得看別人的優點。至於細佬,因年紀較小,就只會形容主角是壞人。當問細佬主角為何會歸還禮物,細佬會答因為主角知道自己不對,需要別人原諒。 從電影中,我們也可乘機教育自己孩子,如劇中鬼靈精即使對別人很差、不愛錫人,但他也會愛自己的狗狗,給他狗骨。而這忠心的狗狗每天均會沖咖啡給主角。我們可透過電影劇情講教育大道理,包括別人對你好,不是理所當然、不是應份的,我們也要真心用愛心對待別人。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2019年的新年願望

記得在聖誕節前數天,我和三個孩子傾偈,著他們想想今年有哪三件事做得好,值得聖誕老人送禮物,獎勵他們。同時,我叫他們想想,今年又有哪些地方不足,做得不夠好,可以有進步空間,待明年改進。 閒談間,我發現這三個孩子原來一直很留意我這位媽媽對他們的看法。例如最細的女兒妹妹,我問她有什麼事情是明年不要做太多的呢?妹妹火速回答:「不可吃太多東西!如果不是,又會肚痛了!」跟著我問二兒子細佬,你有哪些事做得好?細佬自豪地說:「我今年有禮地和別人打招呼!」至於大兒子哥哥,又有什麼做得好的事情?哥哥說他有努力多看中文書,改善中文。我看到三個孩子各自認真做好了一些事情,有值得讚賞和鼓勵之處,不禁會心微笑。因為他們都知道哪些事做得好,又有哪些事情需要改進。 窩心的片段深深印在我腦海中,真的不捨得這些片段成為過去 我自從當媽媽後,生活上有很大改變。有時候,我覺得媽媽的時間好像過得特別快,轉眼又一天,轉眼原來又一週;換季時,翻看孩子在衣櫃內的衣服,才發現原來孩子長高了很多,成長得很快。妹妹已由以前的手抱嬰孩,長大成懂得行走自如的小女孩,她更開始懂得思考,還懂得提自己別亂吃東西。 2019年的新年願望,是希望三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秦蓁提供) 三個孩子猶如昨天仍是手抱嬰孩,仍在向我扭抱。瞬間回首,他們三兄妹今日已是小孩,可玩成一片,哥哥已開始做小量家務,有時候更會替媽媽講故事給妹妹聽。 相信每一位母親見到孩子成長,都是一件開心事。無奈我們都會矛盾,有時候會不捨得孩子長大,段段成長的片段,我們都不捨得過去,我不捨得與他們一起渡過的開心時間過得這麼快。孩子扭抱時、他們要嗲媽媽、他們要媽媽說故事才肯睡覺,這些窩心的片段深深印在我腦海中,真的不捨得這些片段成為過去。 希望孩子可以快樂健康地成長 三小孩正處於成長不同階段,哥哥正在上小學、細佬開始幼稚園的生活、妹妹已開始上學前班了。隨著他們年齡的轉變,我與他們的生活方式也有所不同。今天哥哥突然對我說:「媽媽,你有一條白頭髮啊!」我告訴他:「其實媽媽已有白髮很久了,只是哥哥一直不察覺而已。應該怎算?」哥哥老積地說:「很小事吧﹗你把白髮highlight(挑染)便可!」細佬聽到哥哥討論媽媽的頭髮,興奮地插嘴,建議我將頭髮染成紅色,妹妹又爭著發表意見,說紅色不好,應將媽媽的頭髮染成Pink﹗孩子爭論下,話題變得意識流,跳躍式又談到其他話題了。 白髮對於父母來說是小事,孩子的童年卻是一去不復返。我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究竟能陪伴他們多少天呢?作為媽媽,2019年最大的新年願望,就是希望孩子可以快樂健康地成長,我亦希望可以和孩子們共渡更多珍貴時光。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學習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網上有兩段分享,令我印象深刻,亦令我常常反思媽媽應如何教育孩子。其中一個故事為,有一位老師在學校的家長會上,在黑板寫了四條算術,其中三條是對,一條是錯。在場的家長們紛紛指出老師算錯了一條數。這位老師即轉身反問,家長為何沒有人誇獎他只算錯了一條數?另有一故事,場景也是在家長會上,老師在一張白紙上畫了一點黑色,全部家長都見到這點黑色,卻沒有人留意黑色以外全部都是白色。 不要著重這些小錯處,多從孩子成功的地方鼓勵他們,接受小朋友的不完美 這兩個故事的老師想帶出一個道理,教育的真諦不在於發現孩子錯誤之處,而是賞識孩子做對的地方。好像這黑點,家長很自然會留意這點黑,誇大其錯處,卻忘記整張紙都只是得一點黑色。坦白說,家長很自然會留意到孩子的錯誤及指出,我也時刻提醒自己,不要著重這些小錯處,多從孩子成功的地方鼓勵他們,接受小朋友的不完美。 愛吃的妹妹經常吃飽過頭,曾因而發燒。當聽到妹妹說會自制吃少一點,不禁會心微笑。(秦蓁提供) 如早前大兒子哥哥考試,他回家後,我問他認為自己考試表現如何。哥哥很滿意的對我說:「如果以100分為滿分,我覺得自己應該有70分答對,30分答錯。我都幾滿意。」哥哥笑著,但作為媽媽的我聽到這答案,不禁冒汗,心裏想:為何你不是以90分為目標,10分答不對呢?但這刻的我,立即靜一靜,提醒自己應欣賞孩子,讚賞他的努力,讚賞他做得好的事。 坦白說,這真的不易做到,當父母的也需時刻自省。如哥哥前幾天做了不太好的事,就是咬手指的壞習慣,我鬧了他一場。但昨天我看到哥哥在書本上貼了一張紙,提示自己不要咬手指,這刻我真的感動,立即稱讚、鼓勵他,因為他有決心改掉壞習慣。 是否一定要每份功課也全對? 寫生字也要A+? 其實無論大人或小朋友,都希望別人看到他們的努力,即使孩子的父母上班時,在工作上付出了很多努力,老闆卻只指出自己有什麼不足之處,無視打工仔付出過的努力。聽到這些說話,即使是大人也會感到沮喪。與子女之間的關係,道理亦一樣,我們應欣賞孩子努力過的地方,鼓勵他們,好好做各樣的事情。 每次替子女看功課,我都會發現他們有些錯處或不盡善的地方,但我們是否一定要每份功課也全對? 寫生字也要A+?孩子的不完美、小錯誤,是學習及成長必經過程,作為家長要學懂欣賞和接納。正在寫這篇文章時,坐在電腦旁的小女兒妹妹看著我,拿著pizza吃,她笑咪咪承諾她今次只吃一塊pizza,因為她記得多次吃得太多後,因過飽而發燒。聽到她的承諾,不禁會心微笑,媽媽當然要讚妹妹很乖、大有進步,嘗試學習自制。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刺蝟的朋友

最近網上流傳一段動畫短片,影片的刺蝟天生身上長滿刺,這保護牠的刺,卻令牠在學校生活中無法與其他動物一起玩耍。坐校車時,牠坐在嘗試接受牠的狐狸旁邊時,身上的刺卻不小心刺傷了狐狸的面;當牠嘗試與灰兔踢足球時,頭頂的刺插進了足球。刺蝟因天生身上的障礙,無法融入動物群體,孤獨憂鬱坐在一角。正當刺蝟變得寂靜,不敢與其他同學接觸時,動畫出現轉捩點,狐狸、野豬、灰兔齊齊送上一份禮物,打開是一盒發泡膠,動物朋友替刺蝟的刺套上發泡膠作保護膜,眾動物上前一起擁抱刺蝟。 要讓孩子感受別人的感受,了解民間的溫度,以免在缺乏認識下傷害別人 短片以happy ending作結,十分感動。可是,現實世界是否如影片中美好?坦白說,現實生活中卻未必如此美好。我記得小時曾有一位朋友,她天生斜視,亦不太愛笑,當她看著別人時,看上去總似是眼厲厲,有些人會誤會她很兇惡、對別人不滿,這看似是保護自己的工具,她卻因斜視而遭別人杯葛,曾有一段時間經常悶悶不樂。直至後來,她配了眼鏡,再無「眼睥睥」,別人才慢慢釋除對她的誤解。 這位朋友童年的不愉快經歷,並非社會上的新事,她視力所致的小問題,最終也是happy ending。可是,在香港社會上有許多不同種族、不同需要的小朋友,就算不是身體上殘缺,或許只是非外在所能看見、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小孩,在現實生活中,許多時也受到別人排擠。 要和什麼人交朋友,外表並不是最重要的 其實家長對孩子從小到大的家庭教育十分重要,我們要讓孩子感受別人的感受,了解民間的溫度,以免在缺乏認識下傷害到別人。記得有次我拖著二兒子細佬在街上遇見一位長了皮膚瘤的叔叔,兒子一臉疑惑,5歲的小孩本能反應企圖手指指向那位叔叔,我明白孩子的不解,立即向他解釋,這位叔叔身體不舒服、有些損傷,與我們各人無異,但也不想別人指出他的損傷。然後我跟細佬說,究竟我們要和什麼人交朋友,外表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要看他/她的內心美善,是否一個有愛心、關顧別人的人。 香港是一個多元化的社會,有不同國藉、不同種族的人士,社會上亦有身體上不健全的朋友、特珠學習需要的朋友,無論他們是什麼人,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但願我們的下一代不會以貌取人,有更多孩子如刺蝟的朋友般,懂得接納不同需要的朋友,懂得欣賞別人的真善美。 有關短片link供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erstebank.sparkasse/videos/272546250112026/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孩子壞心情的一天

由於早前病了一段時間,這個星期日,我沒有足夠的力氣帶著三子女「三小福」周圍去玩。週日閒賦在家,三兄妹多數很乖巧,懂得自得其樂,如一起玩玩具、又或由哥哥輪流講故事或講古靈精怪的笑話給妹妹聽,孩子唱唱歌、跳跳舞,很快又過了一天。 但剛過去的週日,我正在看書時,聽到哥哥有點異常。當妹妹如常找哥哥講故事時,哥哥卻沒精打彩的說:「今天我不講故事了。」於是,細佬嘗試找哥哥一起玩蜘蛛俠遊戲打破悶局,哥哥依舊呆若木雞,淡然說了句:「不玩了。」細佬及妹妹於是自行走開玩耍,不過作為媽媽,要一眼關七,即使在看書,也要耳聽八方,留心孩子的對話。 我想Hea一下、抖一下、靜一下 哥哥獨個兒走到一角看書,我嘗試出動美食邀請哥哥外出用膳,但哥哥卻沒神沒氣的說:「不了,我不想動。」過了一會,我再找哥哥傾偈,了解他為何不開心,但他說:「我其實沒什麼,只是我想Hea一下、抖一下、靜一下。」他懂得「Hea」一字,令我非常驚訝,忍不住追問:「你明白Hea的意思嗎?」哥哥老積回答:「Hea即不用周圍走、停下來。」我聽完這答案,覺得很搞笑,這小朋友年紀那麼小,為何突然需要停下來?哥哥重覆說:「我今天心情不太好,我想靜一下。」見哥哥堅持要Hea下,我尊重他的意願,也提醒他如需要傾訴心事,可隨時找媽媽。 直到晚飯後,孩子沖涼,準備睡覺,我再找哥哥談談,問他今天為何懶洋洋?哥哥解釋,真的沒有特別事,純粹今天想安靜休息、什麼都不做而已。他還說抖完後,心情變得很輕鬆。看到哥哥今天的表現,我覺得他又成長了一點。因為他不會因一個人坐下而感到悶、又或要無事忙才開心,原來哥哥已開始懂得調節自己的心情。 小朋友同樣有感覺,一樣有喜怒哀樂,這些都是真實的感覺,也能令我們生活更加豐富 周日出現的悶悶不樂、提不起勁、心情不佳,哥哥沒有用到發脾氣處理這種感覺,他寧願這天停下來,慢慢平伏自己的心情。無論大人或小孩,心情均有好與壞,成年人會以做運動、看書或找朋友傾偈減壓,紓緩情緒,小朋友一樣需找人傾訴,調整個人情緒,這也是成長階段及互相學習的地方。 作為家長,我們需要經常觀察孩子心情。家長別介懷小朋友有壞心情的一日,天氣也分晴天、陰天、雨天,只要孩子能培養正面思考習慣,即使遇到問題,他們嘗試尋找解決方法,也是一件好事。不過,如孩子不好的心情持續太久,我們應主動找他傾談。如果自己未能幫到孩子,家長也需找專業人士幫忙了。 小朋友同樣有感覺,一樣有喜怒哀樂,這些都是真實的感覺,也能令我們生活更加豐富。只要壞心情比例不是太多,我們相信這也是小朋友一個好的學習機會,讓他們學習如何處理情緒。久而久之,小朋友漸漸變得正面,感受到每天都是好天氣、都是晴天。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孩子應考季節時的媽媽

又到了,相信許多小學已開始考試。上星期,我本來約了幾位朋友聚舊,但有幾位媽媽因孩子要考試,只能閉關準備。至於出席了的媽媽們,也一起談論如何幫孩子溫習,應如何閉關。有些即使是全職媽媽,面對陪孩子備戰,也笑言自己仿如哥師奶上身,遑論親子關係。大家言談間,一起研究是否可將這工作外判,如找補習哥哥姊姊到家協助跟功課,又或索性將孩子送往補習社。 細佬做功課後會有壽司吃。(秦蓁提供) 自問替孩子跟功課,不是太足,我不會很細緻逐份功課跟他們核對 一邊與朋友傾偈,我突然發覺原來自己算是一位頗懶惰的媽媽。自問替孩子跟功課,不是太足,我不會很細緻逐份功課跟他們核對,尤其是大仔哥哥,我很多時會放手,好讓他們自己學習,亦因如此,我覺得自己從旁觀察到自己的小朋友更加多。 哥哥努力做功課。(秦蓁提供) 邀請補習老師跟功課,相信功課一定跟得很足,成績亦會很理想。不過,其實小朋友做功課不一定要全對,從他們在功課表現中,我可觀察到他們的長處,又或那些地方需要改善,好讓我可以提供合適的幫助。哥哥很多時候在學校已完成功課,也不帶回家讓我核對,便已交了。而他的作文作句,在無經媽媽修飾下的功課,我認為水準也可以接受,他真的明白到詞彙意思,雖然用字較為率真,但哥哥學校評核成績,會計算平日課堂表現及功課,所以我們不會找補習老師以「人釘人」政策去準備考試。 每個小朋友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開竅時間也不同,有些人早一點,有些人遲一點 我很深刻記得,哥哥學校的校長跟我們分享,每個小朋友都是獨特的,每個人開竅時間也不同,有些人早一點,有些人遲一點,家長們無需擔心,有些人更認為男孩子開竅可能較女孩子遲一點,只要我們相信孩子,慢慢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當孩子開竅時,他們潛力無限,更非家長所能預測。 小朋友當刻的學業成績並不是太重要,學習態度及動力更加重要 小朋友潛力無限 家長無需過份擔心成績分數。(秦蓁提供) 其實,小朋友當刻的學業成績並不是太重要,孩子的學習態度及動力更加重要,因為這是終生受用的。當我見到哥哥愛上學及愛看書,閱讀後懂得分析事物,勇於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我來說,他的學習精神比許多事情更加可貴。在這世代,學習知識有許多渠道,但要培養他們的學習態度及動機,並非單靠書本能夠做到。只要小朋友對學習有興趣,擁有追求知識的動力,再加上父母的輔助,配合學校的教育目標和要求,我相信小朋友將來一定會成功。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讓媽媽減減壓

自從當了媽媽,不但每年的24小時不夠用,就連如每天有48小時,相信也不夠用。無論全職媽媽、在職媽媽,均會感到很大壓力,甚至連放假都難以休息一下。我作為三個孩子的母親,有時也感到很疲倦,很想「抖抖氣」、「叉叉電」,無奈孩子每天有新事,有時候妹妹會生病、大兒子哥哥即將考試、二兒子細佬有不同表演,又或家中的狗狗阿B需看醫生等等,煩瑣的事數之不盡。 媽媽眠乾睡濕照顧孩子,都是希望他們開心健康地成長。(秦蓁提供) 媽媽這身份,由孩子出世起,我們已註定需無時無刻照顧他們,但要抽空減壓,我們只能善用時間及機 不過無論多忙碌,媽媽們也記住要找方法減壓,好好保養自己,否則我們的負面情緒,也會隨之而傳給孩子。我自己有一些減壓方法,想與大家分享。世上沒有兼職的媽媽。媽媽這身份,由孩子出世起,我們已註定需無時無刻照顧他們,但要抽空減壓,我們只能善用時間及機會。如我的孩子較為早睡,大概晚上8時左右便已睡覺,我會趁他們睡覺時抽空閱讀。由於我愛閱讀,在閱讀過程中,我的壓力也有所紓緩。另一種簡單而又易做到的減壓方法,就是沖一個熱水涼。無論小朋友是否已入睡,沖熱水涼能令人肌肉及神經放鬆,紓緩疲勞,即使沖涼後仍要跟孩子溫習功課,情緒上各方面也會感到輕鬆一點。 當媽媽的壓力及辛酸,往往非外人所能明白,所以媽媽在媽媽谷中尋找同路人的「十卜」(即support、支持)都是十分重要的。有時候,我會相約其他媽媽在上班前一起吃早餐,互相給力打氣;又或趁假日相約出來茶聚,互相分享孩子的趣事,為自己注入一些正能量。傾談間,媽媽們都可以掃走不少壓力。 媽媽最大的壓力來源,往往是如何培育子女。當子女無法達到預期要求及期望,不少媽媽或會怪責自己,尤其是在職媽媽 當我感到很疲倦時,我會慰勞一下自己的五臟廟,買自己愛吃的東西吃,甚至買一些不健康的零食發洩一番。如果想健康地減壓,我們也可跑步、做瑜珈。當到了週日,無論手頭上尚有多少工作未完成,我會索性攬著孩子一起午睡,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減壓方法。 其實媽媽最大的壓力來源,往往是如何培育子女。當子女無法達到預期要求及期望,不少媽媽或會怪責自己,尤其是在職媽媽,更會自責陪伴子女的時間不足。這種壓力產生的內疚,久而久之,媽媽會有很大心理壓力,小朋友亦會因而感受到媽媽不開心,負面情緒互相影響下,這可能會導致媽媽及孩子均造成情緒上困擾。 我們當媽媽,十月懷胎時,都只是希望看到小朋友開心健康地成長。只要我們憶起初衷,媽媽們嘗試一起放鬆心情,讓小朋友擁有健康的成長過程,媽媽和小朋友也可以一起快樂成長。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英語繪本助孩子建立閱讀習慣

要鼓勵培養閱讀習慣及提升他們對英語的興趣,英文繪本是不錯的選擇。首先,現時坊間的繪本製作精美,多以圖為主,孩子易於認知;加上英語繪本的故事,多數有趣、生動,這能激發孩子的思考及興趣,輔以語言輸入的故事,小朋友易於理解及接受。孩子閱讀能力可分為六大階段,第一階段聆聽階段。繪本的語言簡單,大多一頁僅一句話,句式經常重複,小朋友喜歡簡單的文字及重複的句式,在大人的朗讀下,很易入腦。 當小朋友反覆聽到「I like the car.」、「I like the ice-cream」他們會吸收有關句子,而不是單詞「I」,或「like」,他們會理解到「I like……」相連話語結構。在這階段,家長可用繪本來講故事,讓小朋友一邊看書,讓孩子複述故事來閲讀。 小朋友培養閱讀習慣,可從英文繪本開始。(秦蓁提供)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把注意力放在單詞形狀和讀音上。 在第二階段,孩子會開始猜測單詞及逐漸懂得認字及理解,相比於看圖聽故事,孩子會覺得閲讀需動腦筋。他們會意識到自己無法認識所有字,有時候會因而拒絶朗讀整篇文本。那父母可以如何協助小朋友閱讀? 在這個階段,家長可教孩子認識視覺詞彙 (Sight Words)、自然拼音(Phonics)及注意英文字母與讀音之間的聯繫。視覺詞彙如 at,and, that,the,he,it, on,she等單詞,孩子見字能讀,無需分析字母發音。有些幼稚園更會把視覺詞彙寫在星形卡片上,然後將在卡片掛在課室內,以助小朋友加強記憶。在這個階段的孩子,經常把注意力放在單詞形狀和讀音上。 當孩子開始懂得讀單字時,我們需協助孩子建立閱讀自信。在第三階段,孩子將熟悉字母與發音的關係,並通過一些簡單的書籍,體驗流暢閱讀,逐漸培養閱讀自信。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孩子開始自主閱讀,好奇心增加了,他們會開始透過書本來認識世界,這是第四階段,家長可以工具書輔助孩子閱讀。 即使小孩不懂太多英文,透過繪本內的圖畫,也可理解故事內容。(秦蓁提供) 閱讀英語繪本門檻不高,即使是英語零基礎的孩子,家長也可讀英語繪本給他們聽 當孩子能主動閱讀各種觀點的書籍時,即表示他們已進入閱讀的第五階段,閱讀已不再局限於文本的字面意義,已能回應文本,甚至可提出疑問,開始建立批判性思維。當小朋友能掌握綜合運用精讀、速讀、略讀等等閱讀策略,他們已成為成熟的閱讀者,屬於閱讀的第六階段。 閱讀英語繪本門檻不高,即使是英語零基礎的孩子,家長也可讀英語繪本給他們聽,亦不用擔心孩子聽不懂,因繪本可借助圖畫,協助小朋友理解內容。培養小朋友閲讀習慣,提升英語能力,不妨先以英語繪本閲讀入手。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情緒管理更勝求分數

開學已一段時間,即使每年到11月份,我仍會收到一些由老師轉介的新個案,當中有部份為一年級學生,老師及家長發現他們在情緒表達及課堂上表達比較細膽及遜色。 有些個案在升小一後,覺得有許多新事物需要適應,包括新學習環境、需要學習自己寫手冊、執書包、自己做功課,又或許多課堂上的新事物等,對小朋友來說突然多了許多新挑戰需要適應。他們會因未適應小一生活,經常擔心做得不好,連帶在課堂上也不易專注,這些情況都為小朋友帶來不少壓力,令他們在情緒表達上更加論盡,家長及老師往往也束手無策。 小朋友不懂表達時,或會影響情緒。當小朋友情緒不穩時,家長應聆聽及了解。(秦蓁提供) 根據許多研究指出,學生社交能力與學業成績會直接掛勾。若越早培養子女的解難能力、正面情緒,相信對他們的學業成績有正面影響,所以家長別單單著眼於孩子所有東西都贏在起跑線。我們不應只希望他們學術上得到很多分數,當他們情緒表達較弱時,仍不斷操練,這不代表孩子的學術成績會進步或改善,更重要是我們應協助他們培養正面處理情緒、面對逆境的能力,這才真正幫助到孩子可專心及有效率學習。 當家長冷靜理性了解事情,小朋友看到父母的處理方法,也會有樣學樣 記得大兒子哥哥去年升小一,亦面對許多對他來說的新鮮事物,慶幸學校環境令他很安心,他很快便適應小一生活。其實,哥哥由幼稚園的生活,每天返半天學,變成返全日,他亦會有些緊張,如擔心帶漏物品、又或上游泳課時不見了襪子等。對媽媽來說,無論是兒子放學回家遺失了一隻襪、抄漏功課,又或忘記交已做了的功課,這些在成人看中看似是芝麻綠豆的小事,但對於小朋友來說卻是「大事」,很多時因而擔憂,甚至不開心,也擔心會因這些事被媽媽責備。 小朋友吵架,父母應冷靜處理,了解他們背後原因。(泰蓁提供) 當小朋友情緒不穩,作為父母也要提醒自己,我們要放鬆情緒。因為當子女情緒不穩,父母的本能反應,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也會一起緊張起來,大人也變得緊張、忟憎,所以當小朋友情緒不穩、不懂表達時,家長應先保持冷靜,了解小朋友為何有情緒及背後原因。當家長冷靜理性了解事情,小朋友看到父母的處理方法,也會有樣學樣,當小朋友遇上這些大事情,他們都不會發脾氣或緊張,因為他們知道回家後,媽媽會慢慢了解事情,不會盲目打鬧、會認真找出背後原因,並與孩子談回背後原因。當家長將冷靜成為習慣,對小朋友一定有正面影響。 當小朋友情緒不穩時,父母一個簡單的擁抱,已是最好的支持及安慰 除了冷靜之外,當小朋友情緒不穩時,父母一個簡單的擁抱,已是最好的支持及安慰。父母應充當聆聽者,聽回小朋友背後因由,這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長不妨多觀察,當小朋友面對困難、擔憂時,他們會如何表達,如考試測驗時,小朋友的情緒會如何?孩子會否懂得表達?還是會發脾氣?同時,家長也需留意自己的反應,會否與小朋友一同擔心、緊張,令到小朋友情緒惡化。 學習是一段很漫長的路,不是單單一次考試、測試,所謂贏在起跑線便贏了場比賽。反而當小朋友懂得如何管理自己情緒,懂得與人分享,對他們更有正面影響、更持久,是需要終生學習。

詳細內容

在職媽育兒記:小朋友的審美標準

妹妹最近不知為何,越來越貪靚。由於我的三個孩子,頭兩個孩子都是男孩子,妹妹以往多數只著回哥哥的舊衫,而哥哥們的衣服多數是藍色為主,並無粉紅色的衣服,妹妹穿上他們的衣服時,會顯得比較男仔頭一點。不過,妹妹最近變得「女孩子」了,甚至開始會要求自己揀衣服。有時候我們替她揀了一些衣服,她會開始懂得「say no」,甚至因而發脾氣。 莫非妹妹想做Ladygaga? (泰蓁提供) 小朋友大約在2歲半至3歲時,他們會開始發展審美能力,這段時間小朋友會有自己的標準,追求完美,建立自我形象 她的轉變,令我突然想起兩個兒子曾有一段時間,也開始有自己的審美眼光,會要求自己揀衣服。其實小朋友大約在2歲半至3歲時,他們會開始發展審美能力,這段時間小朋友會有自己的標準,追求完美,建立自我形象,自行配搭不同的衣服。但作為家長有時會覺得小朋友為何這麼奄尖?我更開始擔心小女會否要將自己變成公主般! 記得有一日,我到髮型屋整理頭髮,做了啡紅色挑染。回到家時,我的大兒子哥哥首先察覺,問我為何要挑啡染紅色,他認為我黑色頭髮最好看。但二兒子細佬即插嘴說:「媽媽,我覺得你個頭應該染成綠色,我認為綠色好靚。」此時,妹妹也加入討論:「媽媽,我覺得你現在很美麗。」這刻我很驚訝,為何這三兄妹的審美標準那麼大分別,尤其是細佬竟然認為我應該染一個綠色的頭髮!究竟小朋友的審美標準是什麼? 這是妹妹最近愛上的造型。(泰蓁提供) 我相信美學教育,並非去報堂上課便能學習,反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視覺、觸覺各方面的感觀刺激,探索身邊的人和事,從而辨別當中差異,從而慢慢建立審美模式。而父母希望協助孩子建立審美標準,父母本身都要多加留意個人儀容,如需保持整潔,成為讓孩子學習的最好示範。 美麗不只是外表的美,我們要讓小朋友知道,不要單單以朋友之間的公主裙作比較,內心美善也很重要。 年紀小小已懂得擺甫士影相。(秦蓁提供) 另外,我們要讓孩子明白,美與不美,因人而異,你覺得美,或許別人不認同,相反亦然。而且,美可以很簡單,也可以很複雜。美麗不只是外表的美,我們要讓小朋友知道,不要單單以朋友之間的公主裙作比較,內心美善也很重要。 作為家長兼媽媽,有時候看到小朋友的搭配感到哭笑不得,有時候會認為女兒的審美眼光很特別。不過父母不要只是否定小朋友審美標準,有時候我們可以引導他們何謂美。例如當他們玩玩具、砌積木、畫畫時,他們所用的顏色很美麗,我們可以多讚賞,以示鼓勵。又或在做手工的過程,小朋友可以根據個人意願,創造不同的手工作品,我們都可以讚賞及告訴小朋友,這些都是一種美感。 妹妹最近愛穿裙。(秦蓁提供) 美是一種學問,作為父母,應讓孩子知道「美」不是單靠外在,而是在家中,我們的內心都能感受到的。家長可以讓小朋友意識到內在美及外在美同樣重要,從而協助小朋友建立一套正確的審美標準。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