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媽育兒記:情緒管理更勝求分數

開學已一段時間,即使每年到11月份,我仍會收到一些由老師轉介的新個案,當中有部份為一年級學生,老師及家長發現他們在情緒表達及課堂上表達比較細膽及遜色。

有些個案在升小一後,覺得有許多新事物需要適應,包括新學習環境、需要學習自己寫手冊、執書包、自己做功課,又或許多課堂上的新事物等,對小朋友來說突然多了許多新挑戰需要適應。他們會因未適應小一生活,經常擔心做得不好,連帶在課堂上也不易專注,這些情況都為小朋友帶來不少壓力,令他們在情緒表達上更加論盡,家長及老師往往也束手無策。

小朋友不懂表達時,或會影響情緒。當小朋友情緒不穩時,家長應聆聽及了解。(秦蓁提供)

根據許多研究指出,學生社交能力與學業成績會直接掛勾。若越早培養子女的解難能力、正面情緒,相信對他們的學業成績有正面影響,所以家長別單單著眼於孩子所有東西都贏在起跑線。我們不應只希望他們學術上得到很多分數,當他們情緒表達較弱時,仍不斷操練,這不代表孩子的學術成績會進步或改善,更重要是我們應協助他們培養正面處理情緒、面對逆境的能力,這才真正幫助到孩子可專心及有效率學習。

當家長冷靜理性了解事情,小朋友看到父母的處理方法,也會有樣學樣

記得大兒子哥哥去年升小一,亦面對許多對他來說的新鮮事物,慶幸學校環境令他很安心,他很快便適應小一生活。其實,哥哥由幼稚園的生活,每天返半天學,變成返全日,他亦會有些緊張,如擔心帶漏物品、又或上游泳課時不見了襪子等。對媽媽來說,無論是兒子放學回家遺失了一隻襪、抄漏功課,又或忘記交已做了的功課,這些在成人看中看似是芝麻綠豆的小事,但對於小朋友來說卻是「大事」,很多時因而擔憂,甚至不開心,也擔心會因這些事被媽媽責備。

小朋友吵架,父母應冷靜處理,了解他們背後原因。(泰蓁提供)

當小朋友情緒不穩,作為父母也要提醒自己,我們要放鬆情緒。因為當子女情緒不穩,父母的本能反應,面部表情、肢體動作也會一起緊張起來,大人也變得緊張、忟憎,所以當小朋友情緒不穩、不懂表達時,家長應先保持冷靜,了解小朋友為何有情緒及背後原因。當家長冷靜理性了解事情,小朋友看到父母的處理方法,也會有樣學樣,當小朋友遇上這些大事情,他們都不會發脾氣或緊張,因為他們知道回家後,媽媽會慢慢了解事情,不會盲目打鬧、會認真找出背後原因,並與孩子談回背後原因。當家長將冷靜成為習慣,對小朋友一定有正面影響。

當小朋友情緒不穩時,父母一個簡單的擁抱,已是最好的支持及安慰

除了冷靜之外,當小朋友情緒不穩時,父母一個簡單的擁抱,已是最好的支持及安慰。父母應充當聆聽者,聽回小朋友背後因由,這都是很重要的。所以家長不妨多觀察,當小朋友面對困難、擔憂時,他們會如何表達,如考試測驗時,小朋友的情緒會如何?孩子會否懂得表達?還是會發脾氣?同時,家長也需留意自己的反應,會否與小朋友一同擔心、緊張,令到小朋友情緒惡化。

學習是一段很漫長的路,不是單單一次考試、測試,所謂贏在起跑線便贏了場比賽。反而當小朋友懂得如何管理自己情緒,懂得與人分享,對他們更有正面影響、更持久,是需要終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