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盡教育:教統會成明日黃花

用「明日黃花」形容今日的教統會,王師奶心有不忍,但內心感覺確實如此。教統會昔日主席粒粒皆星,都是名聲響亮的知名人士,如利國偉、范徐麗泰、楊紫芝、梁錦松、王䓪鳴、林李翹如。倘教統會不重要,這些精英也不會答允出任主席。教統會曾經好有power,為香港教育定出方向,例如第三號報告書建議成立直資學校;第五號報告書建議五所師範學院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又建議成立「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第七號報告書建議成立「優質教育基金」。這都是教育進展的大方向,當時教育龍頭的教育署長有責任一一實踐。 教統會主席失領導地位 時移世易,問責局長制度一出,連對教育有認識的鄭慕智6年任期內亦無所作為,教統會報告書到第七號已畫上終止符號。回歸祖國後,董建華的問責教統局長是李國章,教統會主席是王䓪鳴,在李國章強勢主政下,加上「問責」兩字的權威,王䓪鳴已無招架之力,意興闌珊下黯然引退。從此教統會成「明日黃花」,香港教育已無方向,教育局長隨特首任期而上台或退任。教統會主席不單失去領導地位,而且淪落為教育局的附庸。王師奶用「明日黃花」形容教統會的變遷已算保守,如果草根的說,可說已成「地底泥」。小婦人好心痛吖! 「問責」兩字彈性大 今屆主席是黃友嘉,他接替連任數屆的雷添良。雷添良任主席期內,無所作為,他改不了教統會的沉淪,每一屆特首都有自己的問責教育局長,「問責」兩字彈性好大,大起上來特首都管不了,一切我孭起,大不了唔撈。小起上來側側膊,說一聲經一事,長一智,乜責都卸清。還是鄭慕智最聰明,他雖然連任6年主席,但他知道教統會主席在今時今日僅是虛銜,已非昔日權威,不作為尚可保存面子。雷添良連任數屆,初時還忍得住,但最後還是推出細眉細眼的「正向家長運動」。雷主席講了一句「露底」的話:明年首季向教育局交意見(世界輪流轉,以前是教育局/署執行教統會的建議), 「明日黃花」似乎未能表達小婦人的傷感。 實際情况存在矛盾,如果教統會保留昔日權威,訂下教育藍圖或特殊工作,如在第五號報告書倡議成立香港教育學院,要問責的教育局長執行,若當屆局長不同意,他大可置之不理,因為責由他問,這矛盾又如何化解?何况任期多是5年,未曾有一個教育局長做夠10年,求其努力做好呢份工就上上籤。且看多才多藝的黃友嘉主席有乜妙計創新猷?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01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誰摧毁了香港教育?

自回歸以來,香港教育像斷橛禾蟲,一截一截,看不出未來方向,遑論前景如何!直接來看,如果要問責,當然是教育局長,否則何謂問責。說句公道話,如果將摧毁教育責任向局長身上推,那是天下之大冤。即使王師奶筆下鬧得最多的吳克儉,他都沒有絲毫責任。有人會問,誰將香港教育推向深淵?答案是制度。 問責制官員難有長線政策 摧毁教育責任重大,誰孭得起這千古重罪?環顧世界各地,所有教育藍圖都以數十年甚至百年計,一經定下,教育官員就跟既定路線走。一走就走它10年、20年甚至更長,其間或容有修正,但那也只是葺漏而非推翻主線。反觀香港,自回歸以來,教育就從來沒有長遠政策。自董建華始,每一任特首都有自己屬意的問責局長,局長要「問責」,當然會盡心盡力搞好本港教育。問題就出在「盡心盡力」四個字身上,既然被特首委任為教育局長,多多少少都和教育有關;董建華時代的局長是李國章,他以大學校長之尊出任教育龍頭,自然「盡心盡力」想創出教育新局面,意氣風發的局長們都以為自己是教育的上帝。可惜呀!董建華辭任後,李國章也再沒有「盡心盡力」的機會了。 到曾蔭權時代,委任了面面俱圓、八面玲瓏的孫明揚做教育局長。孫明揚的人和為他贏得了教育界的掌聲,他冲淡了前任很多銳進的新猷,給教育界喘息的空間。孫明揚是官場「老差骨」,他知道自己的任期將隨曾蔭權的任期而結束,所以他不做教育的上帝,而着眼於解決面前的「濕濕碎碎」。 到梁振英時代,不知怎的冒出了一個與教育無甚關連,甚至小婦人認為是不懂教育的吳克儉,他落手打三更,要由時任政務司長的林鄭月娥打救。王師奶雖然鬧吳克儉鬧得最多,但小婦人仍認為他是最想辦好香港教育的一個。唉!想還想,現實還現實,志大才疏,奈何?於是荒謬不斷,鬧劇不絕。梁振英任期完結,吳克儉亦收工。跟着是楊潤雄、蔡若蓮,他們都在現屆政府中,不好批評。尤其是蔡若蓮,她是現任龍頭,只工作了不足2年,不宜論定。 當年教統會報告書確立長遠計劃 王師奶悲哀香港教育無長遠計劃,每個問責局長即使三頭六臂,亦無法有長遠打算,他們知道自己的任期好彩是10年,唔好彩是5年,如何有長遠計劃?每個局長只能在任期內做好自己份工,唔好搞出不可收拾的大頭佛已是上上籤。 不理香港回歸前的政治如何,王師奶覺得當時的教統會報告書仍是十分可取,由專家學者寫下教育計劃,這些規劃是長遠的,最顯著的有免費教育、興建大學、母語教學等,政府的教育首長依報告書執行,教育計劃得以延續下去,任教育首長如何頻密調動,都不會令教育發展中斷。可惜教統會報告書到第七號終止,代之而起的是問責局長的問責,香港教育政策成了斷橛禾蟲,教統會的權威已非昔日,甚至可說淪為教育局聊備一格的附庸,哀哉!不能怪責任何一個問責教育局長,他們被局限於制度內,無法將香港教育改善,是制度摧毁了香港教育。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8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書中沒有黃金屋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語出宋真宗《勵學篇》,是鼓勵人勤力讀書,考取功名後,不愁富貴,不愁沒有美妾嬌妻。宋朝至今逾千年,呢句話仲啱唔啱聽呢?老爹話佢小時,油炸鬼鹹煎餅5仙一件,王師奶上月在機場食過一條28元的油炸鬼,肉痛到喃喃自語。世界變到七彩,由此類推,將五經讀到滾瓜爛熟,由尾念番轉頭,都唔會有黃金屋、顏如玉喇! 鬚眉俱白也未必夠錢付首期 所謂黃金屋,當然不是黃金鑄成的獨立屋,以香港標準,2000平方呎的半山區一個單位庶幾近矣;所謂顏如玉,充其量是第二回合便落選的港姐。讀完大學算唔算讀飽書,有資格住黃金屋,娶顏如玉?《勵學篇》結尾有兩句——「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實在令人氣餒。何謂五經?十個大學生,九個唔識答(包括小婦人的B仔C女),難怪他們與豪宅嬌娃絕緣。根據市場價格,一般大學生的起薪點約萬七八元,就算他們辛勤工作,波士欣賞你,十年八載加埋通脹,搵到五六萬月薪,已算不俗。除了日常生活開支,能儲下多少做買樓的首期?就算買個400多平方呎的美孚單位,首期都要150至200萬,儲到鬚眉俱白都未必夠,何來黃金屋?到人又老,屋又無,仲想有顏如玉吼你?鯪魚肉就差唔多。總結一句,書中沒有黃金屋。 出色球員收入以億計 世事無絕對,真有人窗前苦讀,綠滿窗前草不除,在牛津、哈佛念完博士學位,在華爾街混它三五年,時來風送,黃金屋真是唾手可得;至於顏如玉,與Taylor Swift、Zendaya或Sydney Sweeney同級的又何難!如此說來,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又並非幻想。全世界70多億人,你數得出幾多個咁勁的人傑?逆向思維,不靠寒窗苦讀而黃金屋顏如玉兼而得之的,似乎又唔少。遠的不說,香港十大富豪有幾多個是靠滿腹詩書而得黃金屋和顏如玉?統治階層自然是高薪厚祿,但有多少個是滿腹經綸?唔想講咁多,怕得罪人而晚晚提心吊膽。人人心中有把秤,是真料是假料,有幾輕有幾重,心中有數。說遠些,不讀書而賺得盤滿鉢滿的大有人在,王師奶是NBA迷,出色球員如Stephen Curry、LeBron James收入以億計,月薪數百萬美元等閒事。就算一些初出茅廬的新丁,只要有球會收你,年薪一二百萬美元是起點,所以好多在高中或大學一二年的學生,只要籃球打得出色,日望夜望給球探發現,棄學從波。美國一般大學畢業生,平均年薪五六萬美元左右,相比之下,蚊髀同牛髀,書中自然沒有黃金屋。 讀書非為黃金屋和顏如玉 王師奶講咗咁多負面例子,好似話讀書無用,小婦人心中並不作如是想。社會進步,全靠多讀書將知識面不斷擴大,讀書目的不是追求黃金屋和顏如玉。收筆之際,B仔忽然講了一句黑色幽默:「媽咪,漫畫書中真係有好多黃金屋和美艷到天花頂的顏如玉呀!」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92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蔡若蓮的「非常充裕」

睇報紙有時𢱑晒頭,同一段報道,甲說東,乙說西;A說黑,B說白。王師奶看1月11日《明報》報道:津貼小學議會主席蘇炳輝嗌救命,話好多教師移民,導致學校中層和骨幹教師流失,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亦有同樣論調。照計做得校長議會主席,無理由無的放矢,亂噏廿四。《明報》記者更將2021年至2023年流失人數製成圖表,一目了然,2022/23學年教師流失總數是6748人,按年升幅約25%。 部分科目教師嚴重缺人 奇怪的是教育局長卻說,當局每年檢視教師供應及學校實際情况,目前數字反映教師供應量「非常充裕」。局長和校長各執一詞,究竟誰是誰非?兩公婆見鬼,唔係我,就一定是你。學生移民人數多,令學校要縮班甚至殺校是事實,香港不少人移民外國,當中有教師是意料中事。教育局話人數減少原因包括退休、進修、轉校及私人理由,以上所言都是事實,但這些原因不是今年獨有,難道以前無教師退休,今年才有?官方就是不提人人都知道的移民潮。至於教育局說已理順小學校長及副校長薪酬,增加教師晉升機會,這當然會略略減少移民的動機,但這並非主因。 王師奶細細思量,他們講的都是真話,只是沒有講出心知肚明的真相。全港有幾多間學校,需用幾多教師,蔡若蓮心中有數,她說的「非常充裕」絕對是事實,她只是沒說出「真相」。小婦人求其舉個數字:全港1000間學校,需要6萬個教師,單講數字,香港現有6.5萬個合格教師,有些尚未找到教職,局長當然可以振振有詞說「非常充裕」;但她只大聲說出「數字」,沒有說出某些科目嚴重缺人,某些科目供過於求。她是科班出身,做過一校之長,怎會不知人數和科目的需求並不掛鈎吖! 腳踏實地培訓中堅分子 另一邊廂,蘇炳輝也說出真話,小學最缺乏英文科和體育科教師;中學的李伊瑩也說最缺乏ICT(通訊科技)、英文和家政,換句話說,其他科目並不缺乏。英文科教師搶手不自今日始,小婦人讀小學時英文和音樂科教師需求最大。移民外國,懂英語很重要,移民熱門國家如英國、美國、加拿大和澳洲都說英語,相信這情况繼續嚴重。 至於校長們擔心中層骨幹教師的流失有點過慮,年資較淺的總會成長,只要校長們多留時間在學校,心無旁騖,腳踏實地培訓教師成中堅分子,何愁事不成!教育局在減少教育學士學位的同時,要對症下藥增加英文和ICT的課程名額。王師奶悲觀的預測,2024年仍是移民高潮的一年。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9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老師類型多面睇

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你會遇過很多不同類型的老師。王師奶雖然八卦,但絕對沒有惡意,蓋十人生九品,品品不同。且聽小婦人十數年求學生涯中遇見不同類型的老師,和你遇見的有否不謀而合: 1、殭屍型 這類老師,不論男女,長相都不差,可是走起路時,兩腳伸直,好像膝頭鑲了鋼板,彎不得。腰直得異常,永不彎曲,女老師也一樣。本來以為女老師雖不至柳腰款擺,但也不至硬直如殭屍。教書時聲線如一條直線,急促、既無抑揚,更無頓挫。轉身最恐怖,身體一齊轉,恍似木頭公仔。 2、機器型 不偷懶,一入課室即教書,依書直說,並無虛言。與其話教書,不如話佢讀書。速度倒算好,不徐不疾,由上堂讀到落堂。如果你中途發問,他把手向前搖搖示意不要問,他閣下繼續讀下去,直至下課鈴聲響。 3、黑板型 與機器型有異曲同工之妙。入課室一言不發就在黑板寫筆記,學生十分配合,筆落似蠶聲,課室秩序良好,學生唯恐跟不上,因為照慣例這些筆記是考試tips。如想升班,不可抄漏。 4、放任型 相比殭屍型和機器型,這類老師較受歡迎。他或她拿起書就教,好認真,唔知他們對耳係唔係失聰,課室好似街市賣魚賣肉,喧鬧之聲根本蓋過他的聲音,但見他紋風不動,繼續教他的書。下課鐘聲一響,他匆匆下課,頗有「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喜悅。 5、口才型 口才型的老師大多受學生歡迎,他口齒便給,教書時口若懸河,略有幽默感,學生喜歡他的談笑風生。可是下課鈴聲響後,你會覺得今堂一無所得,老師根本無教書,笑聲後一片空白。他是好老師?他是受歡迎的老師? 6、才子型 這類老師年紀大些,滿臉嚴肅,出口成章,是學生們心中有料到的老師。無論教什麼科目,引經據典。典故的出處不是孔子就是孟子,最低門檻都是朱熹或司馬遷。學生們敬重老師的高深莫測,恍似世外高人,滿腹經綸。 7、演藝型 記得一位教書好叻,又受學生擁戴的老師說過:「每一課都像一場戲,第一步要引起學生興趣,他們才不會瞌眼瞓。有一個詞我們叫演講,內地叫講演。一個好老師除了學識淵博之外,還要識『演』兼識『講』。演得好容易帶觀眾入戲,演的七情上面,學生會跟着你的喜怒哀樂,做老師跟住將知識生動地『講』出來,這肯定是成功的一課,授受皆悅。」第一次聽老師說每一課都像一場戲,覺得老師有點誇張,言過其實,想深一層,老師說得對極。你也一定遇過一些口才欠佳,不知如何表達他腹中詩書的老師,這些不懂得「講」又不懂得「演」的老師,你會替他着急,即使學富五車,又從何說起? 篇幅所限,老師類型說到這裏為止,由天光說到天黑也說不完,王師奶向來尊敬老師,有幸一生中遇到一兩位令自己開竅的老師會永誌不忘。只有兩種老師例外,一種是無料充四條,一種是騎牛搵馬型,都是誤人子弟的人之患。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6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點做祖父母?

最近看到一對祖父母和兒子、媳婦,因孫子問題搞到家嘈屋閉,父子感情破裂。夫婦教仔有分歧就聽得多,原來祖父母的干預也可以搞到一鑊粥。一個兒童的成長,學校主要是知識的啟發,家庭影響是全面的,如果小朋友在一個缺乏和諧的環境長大,在爭爭吵吵喧鬧聲中耳濡目染,內心不會健康平和。 先說一般低下家庭,父母將年幼兒女交給自己的父母照顧,才可出外工作找生活。有些祖父母的教育程度低,甚至是文盲,只能給孫子兩餐,其他不與焉。教書的姨甥女告訴我,小二班內有一個學生,經常不交功課,她打電話給家長,接聽的是祖母。姨甥女告訴她孫子常常不交功課,別讓孫子看太多電視(那時未流行手機)。祖母的答覆是:「細路哥唔睇電視可以做乜?」不怪祖母,她無知,不知學校運作,不知要溫習、交功課。 王師奶再要講的,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的故事:祖父曾是本港一所大學的財經教授,祖母是同校的高級行政人員,他們有一個在投資銀行工作的兒子,一個在銀行任高職的媳婦,兩人都年薪數百萬元,育有一個8歲孩子。這樣結構的家庭堪稱完美,要錢有錢,要才有才;偏偏就是一鑊粥,一鑊烏喱單刀支離破碎的粥。 退休教授與乖孫老師辯論 孫子自2歲開始,已從大學退休的祖父就日日到兒子家和孫仔玩。愛孫情切本是好事,他除了天天帶孫仔走遍港、九、新界各公園外,還走遍所有海灘。到他3歲了,兒子和媳婦要替他報讀nursery school,爺爺和孫仔正玩得不亦樂乎,高調反對讓孫仔入nursery ,認為無用,列舉好多條理由,認為抹殺小孩童真;又謂自己是大學教授,遍讀幼兒教育著作,要教就由他教。在兒子媳婦堅持之下,教授太太也認為應讓孫子讀nursery,開始群體生活。此情此景,做祖父的只有投降,但事情沒有就此平息。他堅持接孫仔放學,接放學後帶孫仔到公園玩個飽。他更經常投訴nursery老師不懂兒童心理學,拿一些心理學家的著作和他們辯論。 孫子讀小學二年級了,祖父又為數學問題和數學教師牽引出一場大辯論,說教師的教法愚蠢,教不出數學尖子。教師解釋小學有小學的教法,代數不能在二年級施教。學校其他教師都知他是著名大學退休教授,不想開罪他,只能敬而遠之。曾經有一天,校務處職員聽過他當面揶揄校長說:「我是大學教授,你只是一個小學校長仔而已,識得乜?」 「我愛孫教孫有罪?」 兒子和媳婦正式和祖父談判,要求他不要干涉他們的教仔方法。兒子說:「教仔是我和妻子的責任,請你不要干擾,免得小孩子無所適從。」祖父說:「我愛我的孫有罪?我教我的孫有罪?」兒子說:「兩樣都無罪,都是愛,但愛不得其法。請你記住,他是我的兒子,只是你的孫子,隔了一層,父子比爺孫親。還有,爸爸,你年紀大,out了。」一聲out了氣得祖父爆肺,父子從此決裂,不相往來。 讀者諸君,看完這真人真事,有何感想?兒媳會愛他們的兒子,有教導兒子的方法,祖父母可從旁協助,或提出意見讓他們參考,千萬不要恃老賣老橫加干涉。看完這段文字,請做好祖父母本分。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3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千錯萬錯學校錯?

學生自殺數目不斷增加,專家學者善心提出意見,王師奶已指出全是不切實際的「虛言」。小婦人並不懷疑專家學者們的善意,但他們都拿揑不到問題核心,只在邊緣敲邊鼓。不是長舊時政府志氣,滅自己當家作主後的威風。回歸後區區26年,已有5位特首先後上任,教育局長跟特首的轉換而轉換。過去無一個特首做足10年,充其量是7、8載,叫負責教育的局長如何施展雄才偉略?教育計劃需要連續發展,連綿不斷的在發展中改善再改善,30、40年是等閒事。放眼世界,教育進步的國家怎會像香港那樣斷橛禾蟲,斬開一碌碌㗎!小婦人完全唔怪教育局長,這是制度上的先天缺陷。何以今日的教育不如前朝?王師奶歸咎於問責制。問責制將教育的連貫打碎,每個局長都有自己一套教育想法,或者進一步說,他們都沒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在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鐘。 教育政策需連貫發展 從前教統會的報告書會為香港教育定下目標和方向,教育署長依報告書方向實踐,即使署長頻頻換人,但教育方向仍可堅定不移地延續下去,例如9年免費教育;為應付大量難民湧入香港,學校分上下午班上課;推行普通話以至母語教學,都是由教統會報告書先定下目標。可惜教統會報告書出到第7號就因為問責制的出現而壽終正寢,從此香港教育政策的連貫畫上終止符號。 王師奶看過不少專家學者意見,除了說家庭欠缺溝通、精神抑鬱外,其餘大都與學校有關,例如家課太多,教師和學生關係疏離,不能預先觀察到自殺傾向,學校過於催谷,對學生精神健康支援不足,校長教師太重視成績指標,午飯時間過短,評估及測考方式不當,課外活動太少,學校應推動以學生為本的文化等。學校和學生關係密切,學生自殺率飈升,學校自然要檢討。但在社會人士眼中,似乎萬方有罪,罪在學校,千錯萬錯,都是學校的錯。學生穿著校服在學校墮樓,人贓並獲,尚可抵賴? 有家長嫌功課少 不談別的,就以功課多少為例,何謂多何謂少,很視乎學生接受程度、學校水平和家長態度。小婦人在家長會中親耳聽過有家長嫌家課少,她說:「每晚只得4樣功課,B仔個零鐘做完,百無聊賴就打機。證明教師懶惰、蛇王,唔想改簿。隔籬嗰間學校,每晚起碼8樣功課,老師勤力,唔怪得招生排長龍喇。」聽過這段話,有何感想?至於批評教師與學生疏離,不能事前察覺學生有自殺傾向,那更是嚴苛的指摘和要求。教師可能發覺某個學生神情有點異樣,但異樣因素好多,唔知開邊瓣,學生又未必肯向你訴衷情。王師奶仍同意教師應多留意學生情緒。 好些教育學者或議員,甚至教育局長曾用公帑組團到芬蘭考察教育,為何找不到支援學生情緒的方法?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80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學生自殺

近月接連發生多宗學生自殺個案,王師奶替這些年輕學子擔心,究竟他們內心想的是什麼?香港報章已經好自律,不把自殺消息擴而大之,避免羊群效應。但1個月內,竟有13歲嘉諾撒聖家書院女生在校內墮樓;19歲中大男生校內跳橋;18歲港大男生寓所內吸氦氣;10月17日一名男生在培正中學墮樓,以上個案全部死亡。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統計,今年8至10月有22宗涉及18歲以下人士或大專學生企圖輕生,比去年同期上升1倍,其中15人離世。小婦人膽汁少,寫這些數字時,手軟兼打冷震。 不少有心人在這方面努力,如葉兆輝教授、明愛、撒瑪利亞會及歷屆教育署長局長,還有一些教育議會或校長會,都曾關注學童輕生事件。這麼多專家、高官都關注和出謀獻策,何以輕生個案不降反升?一些專家認為壓力是導致學生輕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對年輕人的輔導和溝通不足。有社工評估,學生輕生是因為學校壓力。有機構建議學校定期推行師生輕鬆愉快的活動,優先介入被診斷有精神病、與父母關係不佳、有失眠問題等的學生。 教局展開關懷行動 提升學生「幸福感」 教育局亦迅速回應——教育局副秘書長蘇婉儀呼籲全港學校展開「多關懷.添幸福」大行動,提升學生「幸福感」。行動有3大方向,一、建議學校認真審視學生功課量、測驗考試安排;二、舉辦「精神健康日」,在校園設置「精神健康角」或「紓緩教室」,並鼓勵師生平日「互相做出關懷手勢」,又或舉行相關的招募或比賽,讓學生感到同伴的支持和溫暖」;三、提議班主任增加和學生交流和分享。教育局又已上載「精神健康素養資源套」,並會向所有資助中、小學發放「校園.好精神」和「家長學生.好精神」兩筆津貼,資助學校推行活動。 所有調查、建議和行動都出於善意,但恕王師奶斗膽說一句:「全是虛言」,根本摸不到問題核心。每逢有學生輕生,真專家或跟大隊人云亦云的偽專家,或一些自命KOL及一嚿雲的議員們都說一大堆什麼壓力、輔導、溝通、家庭關係這些爛透名詞,千篇一律,齋噏廢噏,有鬼用咩!十日八日之後,熱潮過去,這些例牌「偉論」,煙消雲散。不講其他,單講壓力,王師奶想知你們所謂壓力講的是什麼?考試壓力怕升不到班?公開試怕派不到中學或大學?如果這是主要原因,過去這麼多年有解決過嗎? 教育龍頭任期短 癥結問題難解決 回顧過去20多年,所有教育領導人都跟特首的轉換而轉換。董建華時代是李國章,曾蔭權時代是孫明揚,梁振英時代是吳克儉,林鄭月娥時代是楊潤雄,現任是蔡若蓮。這些教育龍頭都沒有長遠的教育計劃,他們在做官,能妥善解決目前問題已是阿彌陀佛,怎會去想用改制度或增加大學學位以減少學生壓力呢!王師奶唔怪局長們的不作為,人亡(下台之意)政息,5年任期真係無可作為。 反而副秘書長蘇婉儀有些行動,她提議的「幸福感」好有童真,也衷心祝願她的「健康角」和「關懷手勢」童話式的美麗構想能夠實現。 走筆至此,忽傳來青衣長安邨有少年吊頸,王師奶擲筆三嘆。本稿尚未付印時,再聞上水穿校服少女墮樓身亡。唉!人間何世?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7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玫瑰崗學校的悲劇

王師奶好少將一件事寫兩次,但實在難忍玫瑰崗學校辦到甩皮甩骨,恍似一個貴族淪落。一所教會辦的學校經歷64年歲月,栽培過不少人才,連天主教香港教區樞機主教周守仁和行政會議前召集人陳智思,以及一眾著名藝人都是校友,現在忽然要在中三斬纜,學生升中四時「無家可歸」,這是辦學團體道明會之恥,還是香港教育之羞? 若延遲3年停辦 「天下太平」 如果我是家長,第一感覺是辦學團體不負責任,你中一時收得我入校,你就有責任讓我完成中六;你收得我入小一,就有責任讓我完成小六;收得我入幼稚園初班,就有責任讓我讀完高班。一個階段還一個階段,這是辦教育最起碼的道德。𠵱家中四停辦,叫學生何處去?又唔係死人冧樓,何須如此倉卒?道明會口口聲聲話並非商業決定,若延遲3年,則天下太平,唔使啲學生半天吊,家長嘈到拆天。小婦人在YouTube看到一段玫瑰崗學生的短片,名為《請讓我們相信希望——致特首李家超先生的信》,並在結尾一同高呼「Please help us ! 」這視頻表現溫和,旁述者亦有節有理,但4日後被落架,與早前該校校長蘇佩婷公開「澄清聲明」後的遭遇如出一轍。道明會本身應有困難,神職人員寥寥無幾,而且都是高齡神父,加上全港學生減少,前景一片迷茫,要結束要停辦是可理解的,小婦人只是覺得無論如何都要待初中學生完成高考。3年啫,不爭朝夕,換來完美結局,值得呀!道明會請考慮考慮,慈悲為懷呀。 料學生教師「兩散」 有讀者來郵問王師奶玫瑰崗學校命運如何?小婦人並非廟街盲公陳,不能預知吉凶,只能根據現實情况推理:三字記之曰,「一定散」。散分兩頭,一頭是學生散,另一頭是教師散。假設你是家長,眼看此情此景,除了一方面跟隨家長會抗議外,另一面一定是替子女找學校另尋出路,目下一般學校受移民潮影響,極需新生補缺,要找一個學位給仔女讀似乎並不困難。一個一個不停走,「一定散」局面可以預見。教師也一定四出搵工,擇木而棲,留在玫瑰崗是和自己的飯碗作對。據知今年極度缺乏教師,𠵱家係工求人,只要你的選科不是太冷門,求一職決非難事。謹答該位讀者,學生「散」時教師亦「散」,到時一定出現「兩散」局面。小婦人敢誇下海口,百分百靈過盲公陳。王師奶以「悲劇」形容玫瑰崗學校,心中不無悲從中來的感慨。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4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救救玫瑰崗學生

玫瑰崗學校是灣仔半山名校,王師奶印象最深的是它的校車隊,放學時十輛八輛從校舍魚貫而出,沿半山蜿蜒而下,十分壯觀。現在學校要停辦了,辦學團體天主教道明會通知家長,明年幼稚園及小學部改由一國際學校接手;中學部則不再招收新生,高中生可原校讀至畢業,至於初中生據報可獲安排轉讀港島另一間天主教中學,但家長教師會反對方案,爭取全體中學生在原校畢業。 王師奶不評論滿天飛的傳言,先跟大家從另一角度看天主教教育和香港的關係。香港自回歸祖國,經歷5任特首,當中曾蔭權、林鄭月娥和李家超都在天主教的教育中成長,兼且成為教徒。說天主教栽培了不少香港棟樑,絕對是鐵一般事實,信手拈來,政壇的有:鄧蓮如、孫明揚、陳方安生、梁愛詩、黃星華、任志剛、曾俊華、余黎青萍、羅范椒芬、陳茂波、林定國……其他行業的頂尖精英如李柱銘、夏佳理、吳靄儀、余若薇、梁家傑、葉玉如、陳美齡,真係多不勝數,隨口噏噏到口攰。 百多年前,天主教修會來香港傳教兼辦學,神父修女一磚一石興建,篳路襤褸。傳道人刻苦、堅毅、鍥而不捨的精神,為香港由漁村衍變為國際都市貢獻良多。發展初期,歷史悠久的天主教學校大都自建校舍,並由神父、修女或修士任校監校長,堅持天主教辦學宗旨,發揚基督博愛精神。時代演變,全世界聖召的人減少,修道人也愈來愈缺乏。近30年來,天主教學校大多由平信徒管理,甚至有些校長並非教友,校長校監已不再由神父、修女或修士擔任。遠的不說,玫瑰崗學校從幼稚園、小學至中學,校長都是從外聘請。 家教會要求中學生原校畢業 道明會奠基於1215年,創始人是西班牙人道明古斯曼。香港玫瑰崗學校創辦於1959年,歷史不算長,但也經歷過風光和坎坷的日子。王師奶相信道明會也缺乏人手,才會進退失據。站在局外人來看,家教會要求全體中學生原校完成中六,並非無理:你收得我的子女讀中一,就有責任讓他讀完整個中學階段,𠵱家忽然在中途斬纜,而且匆匆忙忙、無商無量,連校董會和校長都唔知,呢啲係乜嘢管理吖?小婦人振臂「大」呼:家長有理,不要讓步;道明會有「絕對」責任讓玫瑰崗的學生完成中六,不可中途斷纜,不理學生死活;蔡若蓮局長,請大發慈悲,救救學生,幫幫家長,不要讓辦學團體一意孤行。 王師奶以教友身分向道明會請教: 1、將接手幼稚園及小學部的道爾頓學校,是一間私立國際學校,教育路向和課程都不同。請公開何以認為「道爾頓是最能繼承玫瑰崗學校的願景和使命的機構」?在新校名加上「玫瑰崗」3個字,就代表承傳學校精神? 2、設立「校史館」、聖像和小聖堂,就代表弘揚天主教精神?這些是硬件,重要是道爾頓學校能否切實地傳教,在課程上加入宗教課?它是一間私立的國際學校,小小硬件有何難?期望道爾頓去宣揚教理?這不是他們辦學目的。道明會神父們,你哋唔係咁天真啩! 3、道明會說「絕對沒有商業考慮」,無端端將一間咁靚咁宏偉嘅校舍給一間收費高昂的私立國際學校使用,豈非好蝕底?尊敬的道明會神父,你們真是不食人間煙火吖! 最後,小婦人再呼籲:家長要堅持學生原校讀完中六;道明會要顧全辦學道德;教育局要制止不理學生前途的辦學團體一意孤行。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7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