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傳身教:做冬食pizza?!

提起聖誕節,大部分的小孩子都知道有聖誕大餐 ,傳統上有吃火雞的習俗。不過說起冬至要吃甚麼,他們可能不太清楚;有孩子說是吃pizza的,又有說是吃日本菜、自助餐等等。 有魚、有肉、有菜、有湯、還有飯後甜品湯圓 在中國不同地方,冬至的習慣也大不同。在香港「做冬」通常都是吃一餐較豐富的,有魚、有肉、有菜、有湯、還有飯後甜品 ― 湯圓。雖然每個家庭的特色菜式可能都不同,但都寓意家人生活富足以及團團圓圓。由於近年的節慶氣氛越來越薄弱,所以孩子以為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飯便是「做冬」,而且為了遷就各家庭成員的忙碌生活,可能在週末週日做冬,反而不是正日。 如果有細心留意,會發現每年的冬至都會是西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以前大家都會較重視,所以很多公司都會在冬至那天下午放假或放早,方便員工可以提早回家,預備豐富的晚餐。但近年很多選擇外出做節,這個安排也好像漸漸少了。 冬至是全年中日照最短的一日,從這一天開始,日照的時間便開始延長 除了冬至的食物和日期,冬至跟大自然也有漠大關係。冬至是全年中日照最短的一日,從這一天開始,日照的時間便開始延長。對於位處北方的國家和地區來說,意義更加重大,因為古時沒有電燈,冬至代表每天黑暗的時間開始變長,所以大家都感到很興奮。每年的冬至,有大批天文愛好者會聚集在英國的巨石陣(Stonehenge)觀看日照最短的一日。根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巨石陣的排列似乎能指示冬至那天日落的位置,以及夏至日出的位置。 今年的冬至,你和孩子又會怎樣慶祝呢?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聖誕節的迷思

到了12月份,我經常會問問學生,究竟何時是聖誕節,目標是看看他們對於時間的理解和一些節日的常識。很多時候,我得出一些有趣的答案,例如:「12月」或是「12月24日」。 的確,孩子在生活上要了解聖誕節的定義殊不容易。因為在11月尾或12月初,已經開始有各式各樣的聖誕佈置,展現在大家眼前,令人容易混淆。不要說孩子,即使是成年人,也可能弄不清楚正確日期是哪一天。 「聖誕節」有兩個定義,一個是狹義,另一個是廣義 當我跟孩子說,12月25日才是聖誕節的正日,他們有點不相信,還以懷疑的目光看着我。這樣的回應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牽涉到語言的詞彙理解。「聖誕節」有兩個定義,一個是狹義,另一個是廣義。狹義的聖誕節是教會紀念約2000年前耶穌誕生的日子,那便是12月25日,一個人出生的那一刻只會在一天裏發生,所以只有這一天。而廣義的聖誕節其實包含聖誕假期,在12月25日或前後的時段。小孩子很容易把這兩個定義混淆。 弄清楚聖誕節的狹義和廣義後,進一步就是學習在英語表達中正確地運用。如果是表達聖誕節當天(即12月25日),應該用on Christmas,例如:「We have a party on Christmas.」 代表在聖誕節當日舉行派對。如果要表示在聖誕節期間,即廣義的表達,則應該用at Christmas,所以這一句 「We have a party at Christmas.」表示在聖誕節期間有派對。 今年的聖誕節,跟孩子說說這些概念,寓學習於娛樂吧!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協助孩子適應陌生環境

由於工作關係,經常會接觸很多不同、年紀、性格和特質的孩子。要在首次會面的一個多小時裏,與孩子接觸,並進行各種各樣的評估項目,要讓他們盡快在陌生環境中以自然的狀態完成,以便更準確掌握他們的能力,談何容易。經過多年的經驗,發現了一些簡單又有效的方法能協助孩子儘快適應,今天就讓我跟大家分享一下。 任何陌生的人或物侵入這個安全範圍,就會令我們感到受威脅 孩子,特別是年幼的孩子,在一個新的環境,要適應的不單只是環境,也要適應在環境中出現的所有陌生人,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輕易做得到。所以,第一件事就是讓他們感覺到安全,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有一個所謂comfort zone,一個安全範圍。任何陌生的人或物侵入這個安全範圍,就會令我們感到受威脅。 由於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不能一概而論,所以我們應該先觀察孩子的表現,看看他有沒有顯示一些不安,例如:他有沒有需要保持與父母的身體接觸,抑或是他能輕鬆自如的自己在玩耍呢?當父母帶孩子到不同的地方時,如:遊樂設施、診所、學習場所等,這些觀察都讓我們理解孩子的情緒狀態,好能恰當地回應孩子的心理需要。 家長可跟環境的陌生人有一些簡單互動,減低孩子的防禦系統 正因如此,帶孩子到一個新的地方時,應預留充足的時間讓他適應。有些孩子可能需要與家長保持貼身距離,家長不應推走他們,可講述地方的事與物,讓他吸收;有些孩子不敢嘗試新事物,家長可示範,並鼓勵他去試試。家長也可以跟環境的陌生人有一些簡單的互動,這樣做可減低孩子的防禦系統,開始接受這些陌生人。認識你的孩子,自然便能更順利過渡不同的新環境。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火柴人 x 說話練習 (二)

上次談到如何使用火柴人做說話練習,今次再讓我們進一步利用火柴人做一些更高層次的說話練習。先重溫火柴人型態的3個部分:頭部,代表著圖畫的主題;身體,代表圖畫的詳細內容;雙腳,代表感受和總結部分。 主題方面可以從只說出主要活動,擴展至以完整的四素句去表達,包括說出:時、人、地、事。表達時也不限於使用一個句子,也可以使用複句,這樣表達的內容變得更完整和更豐富。 視乎需要說話的時間和速度,可以調整句子的數量 主要內容方面,可以先引導孩子在觀察圖畫時,留意把人物的活動分為一組組。每組人物會進行與主題相關而又相類似的活動。針對每一組,可以用兩至三句去形容,更仔細說明他們的活動。視乎需要說話的時間和速度,可以調整句子的數量。假如孩子有1分鐘的時間去表達圖畫的內容,一般來說,可以說6至8句話。如果有兩組內容的話,每組可以說3至4句;如果有3組內容,那麼就每組可以說2至3句了。 最後,除了說明人物的情緒,還可以道出感想,例如是跟自己有關係的感想,或是從圖畫中學到的一些道理。完成這個部分,描述就完整了。 不要忘記嘗試使用不同的題材作教材,讓孩子有反覆練習的機會。 這次要找一些教內容較豐富的訓練圖片,同樣以燒烤的圖畫為例,先讓孩子一些時間慢慢看清楚圖畫的內容,然後問孩子圖畫裏的人物可以分為多少個組別呢?跟孩子分析後,家長可以示範從頭到尾把剛才的內容說一次,然後邀請孩子嘗試。不要忘記嘗試使用不同的題材作教材,讓孩子有反覆練習的機會。 相信經過上次基本訓練的經驗後,家長應該能更有效教導孩子,而孩子也應該更容易成功地以高層次的表達進行。如要盡善盡美,還可以在詞語的運用方面多加留意。 火柴人的概念不單只能夠教導基本的圖畫描述,也可以向更高層次發展呢﹗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火柴人 x 說話練習 (一)

火柴人跟說話練習如何扯上關係呢?火柴人最基本有頭部、身體和雙腳,而說話練習則必須要有主題、詳細內容和總結。剛開始學習看圖說話的小朋友,很容易偏向只說出圖畫中所出現的物件和人物,或者說出在圖畫的主要活動,往往欠缺組織圖畫中的重要內容,並配合以適當的順序表達出來。 先用具體的東西讓他們掌握組織思維的概念和方法,再透過示範和反覆練習學會如何組織內容 家長在引導孩子看圖說話時,很容易會傾向問「這是甚麼?」,又或是「他們在做甚麼?」。一般來說孩子都能給予恰當的答案,可惜的是,孩子的答案往往是詞語或短句。即使用不同的圖畫再重複練習,他們都無法在沒有提示下自動地把內容清清楚楚地說出。正因如此,我們需要教他們組織思維。要教導組織思維,談何容易呢?這是抽象的概念,對於年紀小的孩子特別困難。不過,如果我們可以先用具體的東西讓他們掌握組織思維的概念和方法,然後再透過示範和反覆練習,令他們學會如何去組織內容,他們便較容易有條理的表達出來。 火柴人有頭部,代表著圖畫的主題;有身體,代表圖畫的詳細內容;也有雙腳,代表感受和總結部分 我喜歡使用火柴人的型態作比喻,因為火柴人的形態清晰,容易讓孩子明白看圖說故事時也需要有三個部分。火柴人有頭部,代表著圖畫的主題;有身體,代表圖畫的詳細內容;也有雙腳,代表感受和總結部分。在開始教導孩子時,要先預備一些簡單的圖畫,簡單的意思是圖畫裏的人物正進行同一活動。這些活動最好是小孩子已經掌握的、明白的或曾經驗過的,因為這會有助他們集中學習組織能力,而不是學詞彙或學習相關的活動。 以一幅關於燒烤的圖畫為例,先讓孩子一些時間慢慢看清楚圖畫的內容,然後問孩子圖畫裏正在進行甚麼活動呢?完成後再進一步指著圍在燒烤爐旁邊的人物,一個一個說出他們的個別活動,例如:吃雞翼、飲汽水,燒腸仔、談天等等……接著,再帶領孩子留意人物的面部表情,好能猜測他們的情緒。完成後,家長可以示範從頭到尾把剛才的內容說一次,然後邀請孩子嘗試。經過幾次的練習後,你應該會發現孩子逐步掌握如何表達圖畫內容。 做好這一步,便可以應用到其他更複雜的內容,讓我們下次再談吧!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摸下串下

上文提到串字可以用視覺和聽覺策略,其實還有第三種常用的方法,適合以觸覺感受世界的學生使用。 很多時候,我們容易高估視覺及聽覺輸入的重要性。在1950年代,有一位腦神經外科醫生Dr. Penfield已經發現人類用雙手從觸覺所接收到的資料,比起視覺和聽覺所激活的腦皮層範圍更廣闊。 那麼,我們如何能利用觸覺串英文字呢?當然少不了先要預備教具,我們可以使用從玩具店買來的磁石、塑膠或木材英文字母,也可以用陶泥自己做出字母來。用不易乾的陶泥造成的字母可以保留重用,毋需每次重新再造,好處是字母大小可按個別需要調整,觸感也較好。   大腦真是一個神奇的器官,時至今日,我們對它的認知仍然很少,所以讓我們都持開放態度檢視及接納不同的學習策略 不論使用那一種字母,方法也是相同。首先,把需要串的英文生字用字母排好,然後用手指頭在字母上寫一次,並同步朗讀出字母的名稱,又或者將整隻手掌輕輕按在字母上,再逐一朗讀出來。進行這步驟時可以閉上眼睛,並同步在腦海中建構影像。最後,直接把字串出來或寫在紙上。 坦白說,有不少家長認為這樣做很花時間,但經驗告訴我:如果學生需要用這方法的話,通常他們以一般的串字模式都得不到良好的效果,費時失事,反而變通一下,他們便能牢牢記住,而且更省時。 大腦真是一個神奇的器官,時至今日,我們對它的認知仍然很少,所以讓我們都持開放態度檢視及接納不同的學習策略,那麼孩子必定會學得更好。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串字難題

英文串字實在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課題,令到不少人感覺頭痛。近年,一般家長或學校都更為重視學習Phonics(拼音),因為以為只要學好拼音,就必定能夠輕易串出英文字。在我接觸的個案裏,有很多學生即使學了多年的拼音,也無法運用拼音方法把英文字串好。 主要以聲音處理文字的學生來說,學習及應用phonics會較為得心應手。以圖像思考為主導的人來說,phonics就顯得不太容易 這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呢?進行記憶時,我們主要以兩種模式運作,那就是圖像和聲音。圖像記憶的意思是將接收到的訊息,以圖像或動畫的形式記憶存留在腦袋之中,而聲音記憶便透過好像錄音的記憶把聲音儲存下來。一般來說,每個人都會靈活使用這兩種記憶,但也有偏重於某一種形式記憶的。 正因如此,對於那些主要以聲音處理文字的學生來說,學習及應用phonics會較為得心應手。至於以圖像思考為主導的人來說,phonics就顯得不太容易了。所以在教導孩子串字時,家長也需要觀察孩子是屬於哪一個類型,這便可以事半功倍。 每個人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在每個學習的課題中也會有差異 如果孩子是以圖像思考記憶為主導的,那麼我們可以利用圖像的方式協助孩子記憶,例如用磁石字母砌字,用眼睛以拍照的形式記下來,再默寫或串出來。如果孩子也能同時利用一點點的phonics知識,當然可以配合使用,可能效果會更好。 最重要的是,每個人的學習方式是不同的,在每個學習的課題中也會有差異。家長如能更清楚理解孩子學習的特性,那麼「教」舆「學」都會更容易。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看圖學主旨

在閱讀理解中,其中一個難題就是要說出主旨。小孩子從不懂得理解主旨,直到能掌握是一件挺難的事。不過,當孩子是四、五歲的時候,我們便可以透過閱讀圖畫,嘗試掌握當中的主題,再逐步找出中心思想。 不如說說如何做吧!首先,家長需要預備一些圖畫,這些圖畫可以在小朋友的教科書裏抽出來,也可以在不同的故事書裏抽出來。圖畫要具備清晰的地點,在環境上有明確的物件,能夠輕易辨認地點,例如:有滑梯、遊樂設施及長凳,我們可以理解為公園的場景;又例如枱櫈、壁報板、黑板及教具,穿上校服的學生,讓我們知道這個地方是課室。 能思考出這種關聯,代表他們能綜合思想,也是掌握主旨的基本步。 有了這些圖畫,我們可以跟小朋友看一看,並且說出在圖畫裏的所有物件名稱,接著就讓他們猜猜這個地點是什麼,並且說出如何猜想出來的。由於圖畫裏有很多細節,小朋友必須把重要的細節聯繫起來,才能確認這個是什麼地方。能思考出這種關聯,代表他們能綜合思想,也是掌握主旨的基本步。 如果孩子掌握了有關地點的關聯,我們便可以看看一些與節日有關的資料圖片,例如中秋節圖片裏一般會有圓圓的月亮、吃月餅、玩花燈的細節;又或者聖誕節的圖片裏會有聖誕樹、聖誕老人、燈飾、聖誕大餐等等細節內容。觀看這些圖片時,小朋友應該逐步掌握主題是與節日有關的。 持之以恆地進行,小朋友必定能逐步學會把圖片內的內容串連起來,然後找出共通點,最後思考出中心主旨,這對日後在文章中要取得主旨是非常重要的啊!

詳細內容

言傳身教:拆解複雜四邊形(二)

上一篇文章討論在數學四邊形的學習,精準表達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元素,今次要討論一下在思維上的技巧,那就是需要同時處理多項資料。 每個人都需要懂得如何同時處理多項資料 其實在日常生活、學習和社交生活中,每個人都需要懂得如何同時處理多項資料,例如:要買一份食物時,要考慮食物的種類價錢等等;在資料蒐集過程時,我們需要考慮資料是否對題、恰當、以及充分;在社交中,我們也需要按照環境、人物及時間等、而作出恰當的行為。透過數學的這個學科,學生可以學習和應用這種思維技巧。 說回四邊形,如果題目是要求學生根據一些條件說出圖形名稱的話,他便需要利用到「同時處理多項資料」的這個思考功能。舉個實例來說,一個四邊形,有兩組對邊相等,對角不是直角。那是什麼形狀呢?如果學生只考慮有兩組對邊相等,那麼可以是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或菱形;假使他同時考慮另外一個條件,可行的答案件便只剩下平行四邊形和菱形了。 我們還可以利用遊戲幫助孩子發展這方面的思維 另一類相關的題型,就是先提供不同的形狀選項,然後學生需要從觀察中把圖形分類。沒有直接利用語言描述圖形的特質,而是要求學生從量度及觀察邊和角的特質和關係,找出他們的身份。 除利用數學題,我們還可以利用遊戲幫助孩子發展這方面的思維,不少的棋類活動或桌上遊戲都需要小朋友同時考慮多個條件,然後作出合適的判斷,例如波子棋、象棋、過四關等等,大家不妨邊玩邊學!

詳細內容

言傳新教:拆解複雜四邊形(一)

在數學的圖形學習中,四邊形的學習是其中一個複雜的課題。認識基本的圖形名稱固然並不困難,但要清楚明白每一個圖形的特徵並不是這麼簡單。當中孩子要懂得精準表達及同時思考和處理多項資料,才能準確無誤地拆解數學作業中的題目。 家長可以協助孩子首先學習最典型的圖案,包括(並不限於):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菱形和梯形。這些圖案及其名稱對於孩子來說應該不算陌生,但要清楚說明邊和角的特性就殊不容易。 什麼是對邊?對角?平行線?直角?長度? 最理想的是先把基本的特性掌握好,例如什麼是對邊?什麼是對角?什麼是平行線?什麼是直角?什麼是長度?在我的經驗當中,孩子都能聽得懂這些詞語,但在表達中就無法順利地運用出來。假如要他們說出正方形的特性,大部分的孩子只會說四邊相等;這話並沒有錯,但並沒有完完整整地說出正方形的所有特性。 較完整的表達是什麼呢?我們可以說:正方形的四邊長度相等,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四個角都是直角。有人會質疑為什麼要那麼冗長的表達一個簡單的圖形呢?因為只說出四邊相等的話,其實還有菱形可以滿足這個條件,而當數學的題目間接考核兩個圖形的不同時,孩子便容易混淆。 圖形學習是複雜的課題,不過如果能跟孩子用精準的語言表達四邊形的特性,那便是一個好開始。文章開首時也提及需要更多的思考能力,讓我們下次繼續再談吧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