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樂天地:為了夢想,你可以去到幾盡?

當今網球壇炙手可熱的球手就是20歲來自西班牙的卡路士艾卡拉斯(Carlos Alcaraz), 他擊敗了當今世上擁有最多座大滿貫錦標的祖高域,贏得今年溫布頓男子單打冠軍——個人第一座溫布頓冠軍,生涯第二座大滿貫單打冠軍,成為網球史上最年輕的球王。 艾卡拉斯出生於網球世家,祖父是一名優秀的俱樂部球員;父親也是西班牙前40名的球手,因為沒有資金放棄了職業網球夢。艾卡拉斯成長在熱愛網球的家庭,雖則說是他的成就可能是三代人的努力,但是他的性格和心態卻是令他登上頂尖的關鍵。 年輕球王勇於嘗試不怕失敗 艾卡拉斯在青少年時期和同齡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願意在比賽中不計較輸贏地嘗試和實踐訓練上獲取的技巧。比如他在8歲的時候學會網前截擊,他會在比賽中花上大半時間接近球網嘗試打截擊球,對於當時個子矮小的他結果便是被多次高吊或穿越。但就是因為這樣勇於嘗試不怕失敗,令他很快熟悉了所有的打法,創造出最適合自己的比賽方式,就如他的成名技「放短球」,加上他強勁的正手抽擊「一剛一柔」,破壞對手節奏,令對手進退失據陷入困境。教練說他從13歲開始就是這種打法,對比很多其他青少年球員很不一樣。 就是他這樣勇於嘗試的心態,加上他比其他人的爭勝心更強烈,令他可以成就偉大的夢想。他現時的教練是前世界第一費雷羅,費雷羅從艾卡拉斯14歲左右開始合作,對他說要成為一個好選手,必須擁有堅強的性格。此外,也必須要有勇氣去做偉大的夢。艾卡拉斯總會告訴費雷羅,我可以做到(I am able to do that),就是這樣的心態成就今日的他。 香港孩子大多怕輸 不敢冒險 反觀很多香港小朋友都在「No!No!No!」家庭中長大,一般都是「怕失敗」,擔心犯錯或給人責罵。有一個學生常常對我說,每次比賽遇到強勁的對手便覺得自己「輸定了」,沒有勇氣去拼搏或頑強地抵抗對手,這種心理壓力限制其表現,不敢冒險或挑戰自己。如果比賽的對手很強感覺贏面不大,你認為有理由不拼盡全力;下一場的對手不是很強,你又有理由打得中規中矩,不必嘗試新打法;第三場是生死戰,你更不敢冒險了。那什麼時候能突破自己呢?是沒有時候。 莫執著計算輸贏性價比 要成為一個頂尖優秀的球手,除了要具備比任何人更想贏的心態外,還要勇於嘗試犯新的錯誤,嘗試去學以致用,就像年輕時的艾卡拉斯一樣,不惜代價,哪怕要付出比起「贏」還要超支的成本,不要計算着輸贏性價比。如果真的有心要讓孩子將來成為運動員的家長,從今天開始不要責怪他們每一場的敗陣,反而要鼓勵他們勇於在比賽中突破自己嘗試新的技巧,不要把目標放得太過短淺。啟發他們奮鬥不是為了符合別人的批判及期望,反而透過運動及訓練去讓他們發現自己是什麼人、將來又能成為什麼人,培養他們敢冒險拼搏不甘平凡的精神。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3期]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父母介入比賽礙孩子發展

觀察到許多家長都介入兒女的比賽和訓練,雖然很多家長都知道會有反效果,意識到要忍耐,但每次到最後總會重蹈覆轍。當父母過度介入比賽和訓練時,他們可能會通過過度指示、給出答案、干涉孩子的決策等方式,去影響孩子的表現和思考方式。這樣做可能會使孩子變得依賴父母的決策,而並不是通過自己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去學習和成長。 美網球員:賽前避免與家人溝通 較早前世界排名12的美國網球員Frances Tiafoe在一個賽前記者會上被記者問到他怎樣部署賽前心理狀態,他隨即答道:「盡量避免與家人父母溝通!」他隨即笑道不是對父母不敬的意思,而是他也認為父母會比教練團隊投放更多的私人情感,往往會有過多的控制,或主觀角度,批評會來得比較嚴厲,限制了孩子比賽的獨立思考能力。 但與此同時父母對運動員的支持是不可缺少的,家長通過給予經濟支援和鼓勵,營造健康的家庭環境和良好訓練條件,幫助運動員實現夢想。此外,父母能培養運動員積極的態度,以及堅強健康的人格特質、意志力、紀律和自我約束能力。只要不過度介入,孩子會有更多的機會獨立思考、獨立決策,並從失敗和錯誤中學習。這樣可以鼓勵孩子發展自己的判斷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獨立。 正因為如此,父母對運動員的影響有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效果,有利亦有弊,以下是一些建議: 1. 多鼓勵 孩子得到家人的鼓勵後,可以令自己堅強,自信心增加和心理素質提升。 2. 提供不同的觀點與分析角度 父母可提供不同事物的觀點和看法,從不同角度分析不同的觀點。 3. 培養動機 建立動機是很重要的,是不斷努力的動力泉源,對將來運動員的道路提供了長期激勵競爭的自我奮鬥能力。 4. 培育信息分類能力 為孩子提供更多的信息分類訓練,呈現解題思維方法,尋找事物之間的共通點,培養孩子的分類能力。 5. 戰略遊戲思考訓練 玩一些具有挑戰和策略的遊戲,比如象棋遊戲和智力遊戲,讓孩子學習分析和組織策略。 不同的家庭背景,對年輕運動員的將來有正面和負面影響,父母對運動員有很多期待,給予孩子很大的壓力。此外,父母的束縛和過度干預也會導致孩子喪失獨立自主,從而影響個人的發展。因此,作為父母,當參與孩子的比賽和訓練時,應該要提供適度的支持和建議,但要讓孩子有足夠的空間與時間去發展自己的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和成長的機會。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0期]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轉回全日制 學生體能超負荷

最近發現球員來訓練網球的時候,體能都大不如前,原來小學轉回全日制後學業壓力愈來愈大,上課時間延長,要兼顧的學術科目增加,令小學生壓力在全日制時間表下「百上加斤」,尤其是一至三年班的初小生,他們年紀尚小亦未必能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上課時間長了就有如雙刃刀,有利有弊,全日制令小學生每日的運動時間大幅減少,而正值成長期的他們極需要每天多「跑跳碰」。 每日運動時間大減 有家長反映子女由6點半起身準備上學,留校至4點多才離開,小學生在校超過7小時,還有「形影不離」的功課和補習要應付,可說是比大人上班還要辛苦,身心疲倦不堪,莫講話培養課餘學習興趣,其實能夠準時做完功課和溫妥默書測驗,9時可上牀睡覺已是萬幸。所以我的學員能參與或趕及部分的訓練已是難能可貴,在表現上我已別無奢求,但是眼見他們的體能和狀態每况愈下,亦難免感到心痛。 而就轉全日制的話題上,我也特別問了幾個學員,問他們喜歡全日制嗎?他們的答案卻是感到全日制比較開心,因為有成班同齡同學,比在屋企對住大人有趣得多。或許沒了放學的自由,或許會多了學術上的負擔,但有同學一齊擔當,同伴之間的交往,有悲亦有喜,更是孩子成長一部分。 盼調整時間表 學生可均衡發展 其實上下午班或全日制都各有利弊,最重要是家長和孩子可以調節心態來適應,也許今年只是剛復常的第一個新學期,而正值學期中學校也無法快速作出轉變,希望新學年更多學校正視問題,調整時間表令學生身心均衡發展,在下一個學期可以研討一些新方案,例如現時很多公司都保留一星期一至兩天在家工作,如果可以保留每星期一至兩天半日制也可以考慮。我相信親子溝通和生活平衡,對孩子成長尤其重要,若他們一星期裏面有多一點時間去選擇他們想做的事情,增加多一點親子時間或去做運動,提升體能去應付未來更多的挑戰,也未嘗是一件壞事。在網上很多家長倡議要快樂學習,反對過多功課,希望教師與校方也可以作出正面的反思。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2期]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寧要個識打波的醫生律師

早前在卡塔爾舉辦的2022年世界盃,阿根廷在球王美斯帶領下,雖經歷驚濤駭浪,最後以童話式般奪冠。同時日本足球隊亦創下了佳績,表現震驚全球,他們在小組分組賽先後擊敗勁旅德國和西班牙,以小組首名出線;淘汰賽16強面對上屆亞軍克羅地亞,在法定比賽時間120分鐘被對方逼和1:1,雖在最後互射12碼落敗,但以亞洲隊在世界盃的表現可算是雖敗猶榮。今次日本隊踢出世界級水準備受關注,有些人更將之與日本多年前的漫畫《足球小將》相提並論。 而在小組賽2:1擊敗西班牙那仗中,日本關鍵反勝的一球由三笘薰傳中予田中碧射入,恰巧他們二人同於川崎市出世,亦是鷺沼小學的師兄弟,而他們不約而同地在畢業冊寫上要做日本國腳的志願,志氣之大從小培養,成就不一樣的未來。 孩子的夢想 家長的噩夢 反觀近日有一名家長向我透露,他很擔心自己的孩子志願是成為一名全職網球員,害怕他高不成低不就,將來不能自力謀生,他寧願要一個識打網球的醫生、牙醫、律師或會計師,都不願他成為一個全職運動員。我覺得最悲哀的是,孩子的夢想卻是家長的噩夢,在華人社會「望子成龍」的風氣下,家長始終都不重視子女在體育競技上的成就。事實上在香港是考試決定一切,為了考試,所有東西都要讓路,運動訓練也要暫停,考試成績對升學舉足輕重又頻密,而家長批評應付校隊訓練太花時間亦屢見不鮮。 望還孩子「真.我的志願」 話雖如此,不要忽視運動員對社會的貢獻,以這次日本足球隊為例,在世界盃取得佳績,這已是難以取代的貢獻,有着團結社會的功能,振奮了不少國民的心,大批市民在機場迎接他們凱旋而歸。猶記得香港足球代表隊在2009年東亞運動會足球比賽決賽戰勝日本代表隊後,社會各界亦同樣有着積極熱烈的迴響便是一個好例子。 家長們看了這篇文章,我亦不敢奢望他們有態度上的逆轉,至少還孩子們一個「真.我的志願」,在體育與教育系統更完善化後,有望將來在「體教合一」的大願景下,更多年輕人可以一邊讀書,一邊追逐他們的運動員夢。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4期]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看子女比賽有竅門

很多家長都喜愛觀看子女比賽,畢竟自己「投資」了這麼多金錢和時間,總想看看成果。最近我有個學生的家長,向我分享他「帶賽不評球」的故事。 父打瞌睡 女兒逆轉勝 故事中爸爸常看女兒打網球,但她時常在比賽中跌跌碰碰,狀態起伏,曾贏過一些重要勝仗;也試過打得一團糟,不知所措。有一回,女兒打得糊裏糊塗,失誤連連,場邊的他看得心火上眼,索性半途離場打瞌睡。等着等着,心想她應該已輸掉離場了,卻發現比賽久久未完,原來她中途醒覺,發力狂追,先花了一句鐘追回一盤,然後再以直落6比0「零封」對手獲勝!賽後,爸爸想起心理教練的建議,讓女兒談賽後感想,估不到平日思緒混亂的她,居然能夠「球球是道」地講述整場賽事的心路歷程,分析大落後的原因和狂追的秘訣(可能是因為爸爸離開了她的視線,減少壓力)! 賽後檢討3版紙 嚇怕兒子 另一個故事,一名爸爸很早便讓兒子跟名師展開網球訓練,10歲左右後來到我的訓練班受訓。爸爸一直不惜工本,安排最好的教練與訓練,時常陪練不在話下,也參加很多大大小小的比賽;就算工作幾忙都好,他都會抽時間看兒子比賽,在現場錄影比賽的每段時刻。他一直心想「出咗半斤力,想話攞番足八両」,可惜事與願違,兒子成績平平無奇,也錯失晉升更高層次訓練的機會。爸爸雖鍥而不捨,每次賽後也和我討論不止半句鐘,還命兒子觀看錄影撰寫賽後報告,一篇長達3版紙,自我改善檢討樣樣做齊,惟情况未見改善,反而兒子出現對網球愈來愈不感興趣的迹象。 長期拍片找失誤 怕犯錯反影響發揮 其實從以上個案來看,家長才是最需要好好接受教育的一員。很多子女活在父母的期望底下,帶着父母的要求去學習,背着父母的盼望去比賽。在這種壓力底下,他們根本不能夠在比賽中全神貫注。還有些家長利用鏡頭長期對着子女的比賽,令子女擔心自己的犯錯被捕捉下來,投鼠忌器,未能盡情發揮。 當家長在賽後大篇幅地評論自己的感覺和指出子女的犯錯,以為愛之深責之切,但其實往往扼殺子女表達自己內心感受的機會。輸波已經沒趣,還要低下頭來聽你訓話!何樂之有呢?相反,應該讓球員主動說出賽後感受,這才是最真實的「球評」,讓他們思考和面對自己的過失,從而自己發掘改善的方法;反之在極力批評下,他們只會嘗試去搵藉口掩飾錯誤。 作為家長,只需用心聆聽,再加一點同理心和鼓勵便可。讓子女一步一步地邁向自己的目標,這樣定當令他們每場比賽愈打愈起勁,打出真的火,這是運動心理學上十分重要的一環,讓小球員在比賽場上尋找一些小成功,使他們心理變得強大,即使比賽多艱難也不讓對手輕易勝出。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3期]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蒙着嘴巴說讚美

因第五波疫情的關係,香港運動處所由1月7日起封閉至4月20日,大衆市民苦等104日,終於等到球場重開,但在口罩令仍然生效的時候,市民仍要戴着口罩打球。執法當局巡邏頻密,剛踏入夏季天氣酷熱,很多球員都以身犯險除下口罩運動,結果被發現違規者重罰$5000。雖則球場重開後,很多人想做做運動舒展身心,但是要戴着口罩,的確令很多人卻步。戴口罩打球令呼吸困難,守規矩者唯有量力而為,多加休息次數,以及適時攝取足夠的水分。 口罩致溝通受阻 多用身體語言 在教練的層面來說,戴口罩打球除了令呼吸困難之外,還要面對另一個問題,就是如何將信息正確地傳達給學生,因為在口罩的遮擋下,大部分的面部表情和口形都被遮蓋,教練不能使用面部表情來加強語調,例如教學上很多時說讚美說話會面帶笑容,或下重要指令時會面帶嚴肅,但當連口形都看不見時,隔着口罩說話學生也未必能聽得清楚,所以教練和教師,甚至是家長,如要在口罩下保持和小孩良好的溝通,應注意以下的幾點。 1. 應善用身體語言 在口罩的阻擋下,應盡量運用非語言溝通,注意多用肢體語言,例如讚美時應同時 起拇指做一個「好」的手勢,令學生清楚接收到稱讚的信息,除了用身體說話外,亦同時要用身體去聆聽,尤其是教導小孩時,在他們說話時盡量彎低身,讓他們知道你在聆聽中,增強他們說話的自信心,亦同時可以清楚接收到在口罩下他們的說話內容。 2. 多加留意眼神接觸 在口罩阻擋下,很難察覺小孩的情緒變化,又或在學習過程中感到不適,應多加留意他們的眼神,一般小孩都不善於表達自己,應盡量從他們的眼神中及早取得他們身體狀况的信息,如發覺有異樣應盡快前往慰問,如需協助可盡快伸出援手。 3. 提升非語言溝通技巧 其實在疫情期間,戴口罩時間多了,小孩看見別人容貌的機會少了,無疑會阻礙溝通,作為信息傳遞者的確要擴闊自己的感官思維,多用非語言溝通技巧去聆聽或者感受學員所需,多加耐性讓學員傳達他們的信息,用多元化教學來提升學習的樂趣之餘,亦應以親身示範代替複雜語言,再配合手勢和肢體語言加強自己的語氣。留意說話較少或不善於表達的小孩,多觀察他們的需要,免得他們將心事埋藏在口罩內。學習過程中保持良好的溝通,便不會受口罩阻隔。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6期]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網上運動課有必要嗎?

受第五波新冠疫情影響,之前學校提早放暑假、康樂設施關閉,小朋友都要長時間留在家中。在長達3個月漫長的「封場令」下,影響到不少專業運動教練的生計,正所謂手停口停。 停面授課加上封場,迫使不少學校和體育運動課堂移師到線上,利用Zoom和Google Meet等視像會議工具在網上教學。網課運動項目之多,令人意想不到,網上足球、網上籃球、網上羽毛球,甚至網上游泳班都應有盡有!我亦有舉辦網上網球班,反應不俗,然而,以網上視像來教授運動是否真的行得通呢? (作者提供) 很多家長對網上體育課感到反感,覺得是多此一舉,但其實運動網課也有它可取之處。首先我要重申一點,學習運動十分講求學習動機,教師或教練在體育課時,面對「踢一踢,郁一郁」的學生倍感頭痛,他們既缺乏學習動機,又對課堂訓練草草了事,只想趕快完成任務,「交差」後便坐到一旁聊天,大大影響課堂的學習氣氛。 線上「談兵」 注重體能、比賽策略 這次線上網球班給我的意外驚喜,是平時來到球場只顧打波的小朋友,現在有更多時間專注在體能上,其實比賽的體能狀態,往往是致勝關鍵。另外,今次網課我花了一半時間和球員「紙上談兵」,每次以不同的影片配合一些比賽策略為主題,叫學員動動腦筋,這無論對初階或精英運動員來說都有益處。他們都向我反映,以前只顧在球場上比賽,忽略很多策略上的細節,現在能以一紙一墨去記低,稍後待球場重開便能施展發揮。 運動網課4大好處 體育運動也是一門課程,改以網課,並非多此一舉。經過今次的經驗,我把運動網課的特點和好處歸納成以下4項︰ 1. 教授運動理論和知識,網課效果更佳。 2. 透過運動網課,可讓小朋友保持運動量,教師或教練亦可同時傳授他們一些健康知識。 3. 在嚴峻的疫情下,小朋友同樣承受身心壓力,透過運動網課,藉運動幫助孩子減壓,維持心理健康,保持正確的生活態度。 4. 網課更講求趣味、內容和機動,更需要教師或教練精心備課,這有助提升小朋友的積極度,激發他們建立做運動的習慣。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4期]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有一種天分叫做「勤奮」

香港網球新星黃澤林(Coleman)繼2021年底在美國網球公開賽青年組男子雙打奪冠後,在今年1月28日再創歷史,他與美國拍檔古蘇夏拉贏得澳洲網球公開賽青年組男雙冠軍,捧起網球生涯第2座大滿貫!這個年僅17歲的男生,雖然出身教育之家,爸爸是小學校長,媽媽是教師,但他們不但沒有逼孩子跟他們行一樣的路,反而無條件支持兒子開闢職業網球員之路。黃父曾在訪問中說:「書可以往後再讀,但做球員如果錯過了黃金年齡,就追不回來。」 5歲開始接觸網球的黃澤林,原來第一課的私人網球課堂是頂替發燒不能上課的姊姊,網球生涯的開端可說是無心插柳。初出茅廬的他,已在本地賽事獲獎無數。13歲時,在巴黎「發掘未來網球冠軍」錦標賽勇奪亞軍;14歲時,更獲邀加盟IMG(全球最大,業務範圍最廣的體育與娛樂營銷管理公司),並在被譽為未來冠軍搖籃的 Junior Orange Bowl U14封王,成為香港第一人。 「攞苦嚟辛」付出自己所有 Coleman的崛起並非一朝一夕,他的教練透露,小子為人勤奮,有時更會早退放學去訓練,由下午4時練到晚上7時,若有比賽,就會加操到10時,周末全日訓練亦不在話下,而每次訓練亦只會有早無遲,甚至團年飯當晚後的練習也絕不遲到,而且從不覺悶。Coleman曾說自己十分喜愛網球,無時無刻都想打球,他覺得沒有人比他更喜愛網球。 隨着香港運動員在不同的世界舞台陸續創出佳績,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又再在運動場上湧現,一窩蜂鬥早栽培孩子,希望子女他日能踏上頒獎台。家長要支持子女走一條不平凡的運動路着實不易,要花費的不止是金錢,還有時間。然而,即使孩子有天分,父母又肯無條件支持,包括讓他在學業上作出取捨,這又是否一條必然取得成功的方程式呢? 我們可在Coleman獲獎後,他對現任網球訓練學校院長拿度(他在今屆澳網男單破紀錄地摘下他的第21座大滿貫)的一席對話中,找到答案。當時拿度前來祝賀Coleman奪冠並合照,Coleman曾問拿度,在他這個年紀時,正在做什麼?拿度答道:「我在你這個年紀時,快要贏法國網球公開賽成人組的冠軍了!」他同時勉勵Coleman要認定自己的目標,相信自己的能力,更要「付出自己所有」去達成夢想!離開前,他又提醒Coleman慶祝過後要趕緊回去練球了! 香港絕對不乏有天分的運動員,只是沒有太多能「付出自己所有」,捨得犧牲去達成目標。其實每項運動要達到高水平,就是一項「攞苦嚟辛」的事,沒有百分百的熱誠是不能捱過艱辛的訓練,也難以敵得過重複訓練的苦悶。許多運動起始源於天分,但是最後和家人反目的卻在於訓練,所以運動最大的天分是在於「勤奮」。 拿度(左)和黃澤林(右)。(IG圖片)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5期]

詳細內容

網樂天地:離愁別緒 小孩情緒勿忽視

最近香港又再經歷移民潮,一個又一個的家庭,在機場離境閘外互相擁抱和祝福。大人們在那邊廂相擁安慰,孩子們在這邊廂淚流成河,熱鬧又哀傷的分離後,大家各自回歸生活,但送別者被勾起的傷感,又是否可以輕易復元呢?成年人人生閱歷多,還可以把哀傷慨嘆藏於心底,讓時間慢慢冲淡,但孩子們呢?他們被迫「有樣學樣」,裝作輕鬆,實情有千斤憂愁重擔壓在心頭,卻又不懂得表達,於是慢慢堆積成一種無形的壓力,影響生活和學習。 摯友移民惹愁緒 真情剖白釋重負 最近我有一名學生,在網球場上的表現一落千丈,我由用心鼓勵到威逼利誘,各種方法都用齊,亦不得要領。跟小孩的家長傾談後,才發覺原來不止在球場上,就連學業,最近他也是一塌糊塗,每天都好像茶飯不思,心事重重,極不對勁。家長決定跟他打開心扉,詎料小孩突然鑽入被窩內抱頭痛哭,訴說最近因最好的朋友移民了,所以心情大受影響。小孩說,原以為當天送機後,自己可以掌控情緒,可惜事與願違,負面情緒就如雪球般,愈滾愈大。 真情剖白後,小孩如釋重負,球場上的表現和學業成績亦都重回正軌。假如我們在未找出問題根源之前,一味怪責為何小孩在上堂時不專心和不合作,對解決事情毫無幫助的。事實上,孩子做出一些不合作或搗蛋的行為,往往是他們宣泄或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與渠道,家長應耐心找出背後的原因,多加關心。假如小孩身邊最近真的有朋友要移民,也請家長多留意子女有沒有出現異常的飲食、睡眠及退步行為,並及早與子女溝通,以了解他們是否有情緒困擾。 同理心出發 避免否定小孩感受 在安慰的過程,我們要表達多一點關心,用同理心的角度讓孩子知道你和他感同身受,並盡量避免用一些否定感受的說話,例如「大家都還在地球上,不是很遠的!」、「放心吧,很快你會認識到更多新的朋友!」等,這樣會令他們更加壓抑,適得其反。 安慰過後,則可以跟孩子一起想辦法,例如商討可如何讓他們保持聯繫,或計劃一下待疫情緩和時,到外地探望對方。這些正面、積極的展望,會有助小朋友盡快走出陰霾。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71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網樂天地:心態決定命運

今屆奧運香港隊獲得前所未有的佳績,令很多家長對運動員的出路也另眼相看,一窩蜂地替孩子報讀不同的體育運動訓練班;尤其是劍擊、游泳和乒乓球那幾項奪牌的熱門項目,務求搶先為孩子「奪金」而鋪路。然而在報讀之前,又有幾多家長認真了解過該項運動的性質、入門所需的要求,而他們孩子的性格又是否符合該項運動的發展呢?而心態又是否正確呢? 在東京奧運奪得100和200米自由泳銀牌的選手何詩蓓,在賽後訪問亦提及到,比賽心態佔八成。我絕對認同,因為心態正正影響着年輕運動員場上的表現。而孩子心智未成熟,所以家長的心態往往直接影響着他們將來的發展。以下有兩個個案分享: 家長在場觀戰 孩子壓力大 個案1:小球員於名校出身,家長亦用心栽培,每星期至少4、5日參加大大小小不同的訓練,還聘請私人教練。然而小球員在比賽表現不甚穩定,家長每一次都在場觀戰,吶喊助威,不停加油鼓勵,但在場比賽的孩子卻壓力甚大,每次起手進攻時都好像投鼠忌器,失誤頻頻。父母時常投訴課堂內容不足,和教練商討怎樣加強訓練。而小朋友每次輸波後都感覺同父母一樣,覺得自己學習不足,期望教練安排更多的東西學習。 不緊張輸贏 讓孩子自由發揮 個案2:另一名小球員,一星期打兩日,常常因紀律問題被家長罰暫停練習。但是小朋友比賽的心態好強,常常說自己「開ace」、「打winner」。明明自己練習比人少,卻滿懷信心,每次比賽都能想出致勝的方法,常常力挽狂瀾擊敗高手。比賽的場數不多,但已數度報捷。他的家長卻是以去玩的心態讓他落場,對輸贏不大緊張,讓小孩自由發揮。 分享這兩個例子,不是想說明怎樣才可以獲獎,反而是想表達孩子在一項運動中發展得好與壞是看心態。有些孩子性格較為早熟,很早的階段便適應在比賽中獲得比較好的成績;有些技術掌握和身體協調能力較佳,可是礙於心理上仍然有待發展,無法把握比賽致勝的關鍵時刻,結果未必能完全反映孩子在某項運動將來的成就。 香港家長對待孩子的運動發展,大多比較急功近利,挑選一些可以最快攞獎的項目,以臨急抱佛腳式催谷,希望在青少年賽事衝獎,為升學之道而鋪路;有幾多家長又真正會深入了解該項運動的性質,從而評估孩子是否適合那項的運動而報名?因為家長的心態亦會影響孩子在該項運動的心態,如果一開始態度就偏離正軌,那樣日後孩子就難有美好的發展,所以除了技術、體能和策略外,建立一個良好的心態對年輕運動員甚為重要,將來真的有機會上到國際的大舞台時便能大派用場。   文:謝昫光 作者簡介﹕專業網球評述員,香港網球總會教練導師,資深網球教練。着重網球員的身心發展,相信透過小型網球比賽訓練,能提升小童的手眼協調、情緒管理及獨立思考能力。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2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