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一份有意義的聖誕禮物

早前,我收到油尖旺民政事務處的通知,表示我在今年「民政事務局局長嘉許計劃」獲得嘉許,以表揚我在教育工作上的貢獻及栽培青年的努力。這是我第一個獲政府頒發的獎項,是大家對我在校長工作上的認同,不單對我個人份外有意義,也是學校的一份光榮。很高興,今年收到這麼一份有意義的聖誕禮物! 回想第一次在這個專欄曾與大家分享我的初心。我說過,由考慮踏進教育行業成為教師的第一天,便要清楚了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不僅教導學生長知識,還要教他們成為有品德的公民,更要關心他們的心智發展及家庭關係,這與「朝九晚五」的工作不同。成功的教育工作者,無時無刻都需要具備這份初心。 教育使命延伸社會 獲得認同 時間過得很快,我的校長工作已經歷了7個年頭,學校也按着我的初心發展起來,團隊非常齊心。於是,我決定把我的教育使命延伸至社區。今時今日,我們不能只談青年發展,還應該要涵蓋兒童及少年,而培育兒童及青少年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因為他們正正是未來的社會主人翁。 我學校身處的油尖旺社區有一個非常大的特色,就是非華語兒童很多,如何讓本地兒童及家長多接納和欣賞他們,是值得關注的事情。事實上,非華語兒童有很多優秀之處,包括他們的熱情、運動的爆炸力、精湛舞藝及歌藝。我認為,最好安排一次社區共融的活動,讓本地及非華語的學童以一配一小伙伴組合共遊社區,藉着互動及交流,打破隔膜。剛巧我有幸成為油尖旺區青少年發展聯會委員,便把上述計劃提呈給主席,並獲聯會支持大力推動。 1對1遊油尖旺 打破非華語學生隔膜 當天共有兩所本地小學、兩所本地中學,以及兩所非華語小學、兩所非華語中學一起參加,各校共派出10個同學,一配一組成小伙伴,共遊清真寺及志蓮淨苑。大家由起初陌生尷尬到後來互搭肩膀,共同參與比賽和表演,有商有量,更交換聯絡電話,這是非常感動的一刻,因為他們彼此學懂互相接納。 由此可見,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只要肯花心思,設計適合的「場景」給兒童及青少年,他們會有所得着。情景教學真的值得推廣。各位,我們不要放棄任何一刻可以幫助青少年發展的機會,願與大家分享我這份不一樣的聖誕禮物,共勉之。 文:郭超群(德信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求知慾強,徜徉於教育、英國文學、藝術、正向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管理學等不同的領域。「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永遠懷着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深信僕人領導能吸納一班願意和你乘風破浪的團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4期]

詳細內容

君子之道:學用除顫器 傳播愛心

最近,我參加了消防處舉辦的免費「擊活人心——自動心臟除顫器課程」,學習如何使用除顫器,日後當有人心臟驟停時,可即時為他們急救,從而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我校共有20多名教職員參加這4小時的課程,大家都明白到救人要掌握黃金時間,對於心臟驟停的患者,每遲1分鐘為他們除顫電擊,存活率便會減少7%至10%,故愈早為他們以除顫器急救,愈能大大提升生存機會。完成課程後,我們可申請一張證書,以示我們懂得運用自動心臟除顫器,而學校亦會在這部儀器附近寫上懂用兼持證的教職員名字,以備不時之需。 於我而言,從未想過一個見血會暈眩的自己,竟然會去學急救。我曾考慮是否參與這個課程,但作為一校之長,倘若學生有意外發生,難道我袖手旁觀?這不是我的性格,要幫到忙就要有相關的知識及技能,所以我最後決定參加這課程。 在這4小時的學習中,導師把原本眼光只放在學校的我,擴闊至香港社會每個市民上,我需要運用這技能去幫助任何一個病患者。此刻我不期然有所感觸,一個不懂醫學的我也會不分親疏,全心全力去救人,但現在香港人卻互相攻擊,甚至發生身體碰撞,導致有多人受傷,愛的包容已蕩然無存,那天我便帶着這份無比的傷痛完成整個課程。 盼孩子明白愛的真諦 晚上,我回想整個學習過程及感受,正正是一個非常好的德育教材,何不從德信這塊小土地做起,撒下愛的種子,不望果實如何豐盛,只希望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明白愛的真諦。「愛」是要無條件、無偏見地傾聽對方的需求,並予以協助。不管是與朋友之間的愛、與父母的愛、與孩子的愛、還是男女間的愛,我們都應該做到用心傾聽對方的需要,用心體會對方的感受。假如對方有難處,我們當然要無條件地給予幫助! 故此,學校已安排有興趣學習使用自動心臟除顫器的高年班同學,到護士學校學習使用儀器。出乎意料,他們不僅專心學習,技巧不俗,而且透過分享學習感受,看到他們明白要對人有愛,救一個自己不認識的人是一份愛,而這份愛是會傳播的。我們都想要一份長久的愛,所以要永遠學會——傾聽對方、感謝對方、尊重對方、寬恕對方。希望人人都有着這份愛,共同努力重建香港。 作者簡介﹕求知慾強,徜徉於教育、英國文學、藝術、正向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管理學等不同的領域。「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永遠懷着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深信僕人領導能吸納一班願意和你乘風破浪的團隊。 文:郭超群(德信學校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68期]

詳細內容

君子之道:一則小故事

  教育界最近經常流傳一個詞語「欺凌」,表面意思很容易解得明白,但背後的深層意義,卻並不簡單,而且帶着一份極大的傷害性。我在這裏,想分享一個令人心痛的故事…… 小一生甲同學的家長,因着孩子被同班乙同學用指甲抓傷,憤而替他辦理退學手續,原因是孩子受到「集體欺凌」!不知說到「集體欺凌」,大家的腦海會出現什麼影像?我會聯想到是一個孩子倒在地上被一班人拳打腳踢,畫面令人心寒。但為何乙同學用指甲抓傷甲同學,就會被冠以「集體欺凌」的罪名呢? 參考教育局對欺凌的定義︰「欺凌是指一個人或一群人,以強凌弱或以眾欺寡,恃勢不斷蓄意傷害或欺壓別人的行為」。因此構成「欺凌」,必須符合以上的定義。我奇怪,為何這位家長這樣輕易便用上「集體欺凌」這個字眼。如果我們誤用或濫用了這個充滿仇恨意味的詞語,也許全港學校都無一倖免地跌入這個罪名了。 關上溝通大門 真相如何大白 其實未審先判又是否對整件事公平呢?溝通是化解誤會的有效渠道。作為家長,是否應該給予雙方孩子一個機會,從事情中去學習相處之道?在這件事情中,該班的班主任、主任、副校長及社工均用心全力去了解整件事的起因及經過,而乙同學亦承認抓傷甲同學,經過教師和家長的教導,已知道自己做錯並對甲同學說了對不起,甲同學也表示會原諒同學的過犯。可惜,甲同學家長的反應卻一面倒怪責學校管理不善,同學沒有愛心,不懂尊重,品行差劣;也怪責教師不認錯,保護攻擊者,是一間品德有問題的學校。更嚴重的是,家長以孩子生病為理由不再讓他上學,雖然班主任每天都致電家長關心孩子的情况,但落得的下場卻是被家長以冷漠粗暴的態度對待,其後由學校社工介入,也遭遇相同的境况。試問家長把唯一的溝通大門都關上,真相又怎能大白呢? 學校最關心的,是孩子上學的問題。家長表示決定退學,但又指未找到新學校,我們都大為緊張,於是繼續每天聯絡家長,希望家長可回心轉意,讓孩子回到學校上課,畢竟只是9月,毋須如此草率下決定。遺憾的是,我們最終經教育局通知,原來學生在退學後一星期,已在另一所小學上課,教師們都非常痛心,因為大家付出的關心,只換來一份欺騙及傷害。 孩子犯錯須給改過機會 這件事也讓我反思,唯有家校彼此信任、攜手協力,才能教出好孩子。小朋友是一張白紙,教育他們要明辨是非,犯錯後要承擔責任,不正正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都需要做的事情嗎?但人誰無過,學校本來就是一個充滿愛和機會的地方,孩子在長大成人之前,就是在學校這個小社會學習品德、學習怎麼與人相處和合作。學校有校規,孩子犯了錯,須有處分,但我們也須給他改過的機會。與此同時,我們亦很希望透過家校合作,讓孩子一起學習寬恕,這比起家長事事替他們出頭,相信會結集出更多正能量。 文:郭超群(德信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求知慾強,徜徉於教育、英國文學、藝術、正向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管理學等不同的領域。「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永遠懷着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深信僕人領導能吸納一班願意和你乘風破浪的團隊。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62期]

詳細內容

君子之道:百花齊放的「香港地」

  「本地文化自由是難能可貴的,自由創作風氣是難得的……」、「香港學術自由,接納世界不同文化,中西合璧建構了一個百花齊放的本土文化」、「金融業主導的香港,並沒有阻礙音樂、小說、電影、茶道等的文化創作」、「香港有種獨特的文化韻味,政府亦願意給予支持,包括資金及空間」、「香港是一個適宜創作的地方,我們要珍惜……」、「八十年代本土的經典文化至今天仍然為人津津樂道,這就代表着香港人的創意及創作能力」。 上述內容,節錄自我在暑假時在九龍地域傑出學生選舉面試評審工作中,聽到年輕人對香港的看法,不難感受到學生對本土的認同、愛惜及欣賞。 我負責初中傑生的評審。20名傑生候選人分組小組討論,議題圍繞大家對本地文化的了解及STEM能否培訓出創科人才。他們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但共通點都是正面支持本土,對本土充滿信心。有幸成為其中一名評審,我最大的得着是有機會與這班優秀的年輕人溝通及討論,聆聽他們的聲音、了解他們的想法。我感到我們年輕的一代有希望,他們仍然愛這個出生地——香港。 透過聆聽這批13至15歲年輕人的分享,讓我們值得深思一個問題:我們如何維繫他們這股信念,如何讓他們真的對前途充滿信心?他們雖是可愛純真的一群,但也擁有國際視野,有自己的思想,對夢想有追求,最重要是他們對香港心存盼望。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守護他們這份初心,要重視他們,要發揮我們的角色,循循善誘地提升他們的自尊感,不要讓他們失去這腔熱血。 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守護初心 當社會上的人常常對我們年輕的一群有所誤解,標籤他們是隱蔽或抱怨青年時,我們又有沒有從他們的角度了解他們的需要和處境?在現今的香港,縱使大學畢業,但要找份高薪工作也不容易,新一代談何容易去置業上車,結婚生育遙遙無期,怎不教人絕望灰心。政府若能與他們共渡時艱,短期內要給予他們一份價值肯定,讓他們感覺到香港這片土地有他們的足迹及未來;要積極解決年輕人面對的問題,長遠來說,可從解決置業及就業機會入手,讓他們繼續擁抱香港。 年輕人是本土未來的重要資源 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方法:與商界合作,提供一批定額資金給合資格的年輕人去自由創業,並提供一些租金低廉的工作室,成功與否就靠他們的努力及機遇,有很多知名品牌創辦人就是這樣走出成功之路。至於置業方面,不妨考慮恢復低息首次置業貸款、寬免稅項等利民政策,以協助年輕人達成置業夢。 年輕人是我們香港本土未來的重要資源,我們要珍惜他們,與他們風雨同行,互相扶持。讓我們共同哼着《香港地》——「同熱愛這片土地,大家刻骨銘記……」的歌詞,在這風雨飄搖的時期迎難而上,為這個百花齊放的自由之地共創美好將來。 作者簡介:求知慾強,徜徉於教育、英國文學、藝術、正向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管理學等不同的領域。「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永遠懷着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深信僕人領導能吸納一班願意和你乘風破浪的團隊。 文﹕郭超群(德信學校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56期]

詳細內容

君子之道:生死教育

最近我和輔導主任帶領一眾輔導組老師,為同學推出生死教育劇場——一個不近不遠的課題。這個課題在世界非常流行,尤其台灣更見成熟,惜其他華人社會對於死亡甚為忌諱,學校的正規課程也鮮有納入生死教育。但我們的學生有部分正面對親人離世的經歷,身心情緒正受到衝擊,我們必須正視和跟進。 我們的生死教育劇場是一個試點,以戲劇教學方法,讓同學代入一件慘劇中的不同角色,透過生離死別的分享,帶動同學接受生命的無常,要珍惜身邊人,更要感恩每天一睜開眼睛後自己仍活在這世上。為何我們仍要對生活發出種種的埋怨呢?反之,我們應該思考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生命的意義。 我們的劇場名稱叫做《死神來了》,內容講述一架公共巴士發生嚴重交通意外。我們邀請了六年級全級同學小組參與,大家先透過聲畫感受這場意外。在這架巴士裏有8個被死神選中的人物,包括院長、地盤工人、巴士司機、大學生、老婆婆、當紅藝人、身患絕症的小朋友和單親爸爸,老師於每組抽出8名同學扮演這8個人物,他們會先離場想想自己的角色,如何與死神爭辯,其他學生則為旁觀者。老師先和這些旁觀者討論,詢問他們認為哪個人物先要離開世上,並加以解說,從中反映學生對於生命的價值判斷,輔導老師需從旁引導。 同學角色扮演 與死神爭辯 其後,後台的8個巴士乘客坐在旁觀者的中間,輪流向死神辯解自己不想死的原因。想不到同學都以自己對社會曾作出什麼貢獻、留在世上對別人有什麼好處和影響等因素,希望死神給予多一次機會,讓他們完成還未完成的使命和心願。此時,老師便扮演死神告訴觀眾,原來8個角色都要死。老師在這裏切入,提出生命無常,有很多很好及善良的人都很年輕便離開,所以死亡與貢獻無關,反而如何珍惜生命才是一個重要課題。 社工更與同學分享不同的死亡原因,引導他們面對不同的死亡時而需作出怎樣的心理調整。例如有些人身患重病,同學在親人離世前,要多些到醫院探望及關心親人,為他們預備所需物品和實現他們的心願,多陪伴他們,不要只是傷心及哭泣,要讓雙方在這段人生最後的路程沒有遺憾。 部分同學在過程中哭泣起來,想念他們已離世的公公婆婆。原來這些學生把這段傷痛經歷埋藏在自己心中多年,甚至感到內疚,認為是因為公公婆婆照顧自己過度勞累而害死他們。這個劇場便可讓同學從傷痛中抒發情感,協助他們釋懷,走出悲傷。其他同學則主動安慰他們,師生更能從中建立互信的關係,大家互相扶持的效果非常好!就在此刻,老師提出我們仍在世上的人,應把焦點放在「該做」、「該愛」和「該欣賞」的人和事,活在當下,不應令自己有遺憾。 這次試點活動很成功,我們幫助很多同學重拾心情,也讓老師識別哪些同學有釋懷需要,得到很多家長和老師支持。最後在我們的解說和總結部分時,同學能說出人死後,什麼也帶不走,唯獨愛能永垂不朽,這反映出同學能通過此活動反思人生的意義。新學年我們會繼續由小三開始,配合繪本、劇場等不同的形式,小步子地讓生死教育縱向地發展至小六。 孔子有云:「未知生,焉知死。」所說的就是我們生存於世時應盡自己的責任,好好活出君子之道。這個人們一直未敢提的課題真的值得各位教育工作者重視,鼓勵各位家長也可以一試,為孩子建立正面思維,接受生與死。 作者簡介:求知慾強,徜徉於教育、英國文學、藝術、正向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管理學等不同的領域。「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永遠懷着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深信僕人領導能吸納一班願意和你乘風破浪的團隊。 文﹕郭超群(德信學校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51期]

詳細內容

君子之道:何不給自己一個讚?

無論一個人能力有多高,也會有處理不到的事情;即使屢嘗成功滋味的人,偶爾也有失敗的時刻;無論你如何做到最好,也會有人不喜歡你。與其常擔憂別人是否滿意,不如先給自己一個讚,肯定自己的價值、欣賞自己的付出、相信自己的貢獻。 每天寫下做得不錯的事 作為校長,好像高高在上,其實我也有缺乏信心的時候,但憑着心底的座右銘——「相信自己可以一點一滴地進步,雨後總有天晴」,這句說話,助我跨過大大小小的難關。每天一起牀,我便會對着鏡子說要努力,讓今天的自己比昨天的自己進步一點點;每天下班後,我亦會寫下今天自己做得不錯的事情,大大小小,一般都有兩至三項。例如,我到2A教室與學生共晉午膳,和他們打成一片;又或是與幾位家長愉快交談、在成長課教導學生如何感恩、完成了一份校務議程、簽了一份商業活動的合約、完成會議等等,我稱之為「郭校長快樂寶庫」。當自己有灰心失落時,我便會翻閱這個寶庫,很快又會笑起來,重拾自信,繼續前進。 快樂可從感恩開始 要對待自己好一點並不困難,只要學懂自製快樂,活出自己,不要把焦點放在別人身上,與人比較、羨慕別人,所謂「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否則只會變成大輸家。快樂可以從感恩擁有開始,由家庭做核心,再擴展至工作,然後再到社會,從這三方面尋找要感恩的人與事。我們對未來要抱有樂觀的態度,對生活要滿足。但不要忘記,快樂應該包含哭泣的經歷,因為沒有這些傷痛的經歷,就不能認真地享受快樂的感覺,沒有失敗哪有成功呢? 我鼓勵各位讀者要相信自己的影響力,相信我們可以改變對方的想法、處事態度和事情的發展。我們不妨先留意自己說話的用語、待人接物的態度,並嘗試代入對方的處境,慢慢地,你會看到對方因你而轉變,你亦會學懂從小處欣賞別人。 我在上幾篇文章亦有提及到,人是可以透過別人的少許舉動而作出轉變的。我現在身邊幾個最好的朋友,都是曾經很討厭我,甚或攻擊我的人,但現在,他們已經成為陪我共度生命每一刻的人。 我很感恩有機會藉着報章,讓我以教育工作者的身分與大家同行,我要在此給大家及自己一個大大的讚。盼望大家也善待自己,共同散發正能量。 作者簡介:求知慾強,徜徉於教育、英國文學、藝術、正向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管理學等不同的領域。「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永遠懷着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深信僕人領導能吸納一班願意和你乘風破浪的團隊。 文﹕郭超群(德信學校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46期]

詳細內容

君子之道:表揚的正面力量

每月兩次的「校長與家長早晨茶敘」已經運作了3年多,我和家長無所不談。很多校長會害怕接觸家長,擔心學校透明度太高會引致「投訴文化」的產生,然而當我開放了這個溝通的渠道,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便發生。 教師付出獲肯定 在茶敘之中,每次都有家長嘉許不同的老師,我都會一一轉告他們。很多時,老師的反應都很激動,甚至不相信自己會獲得肯定,繼而眼紅紅地表示感到很開心,因為知道自己的付出是有人明白和欣賞的,這份嘉許更是努力工作的一份超強動力。而每當有家長認同學校政策並欣賞我的領導時,我一樣會感到充滿力量,並告訴自己要繼續做到最好。家長的表揚文化正正與我校的正向教育不謀而合,感恩之心油然而生。 當我第一年做校長,便積極推動正向欣賞文化。與大家分享兩個例子:比如我有些教育同工不太擅長文書處理工作,但他們卻非常投入帶隊參與校外活動及比賽,縱使是假期或星期日也從不埋怨。有見及此,我便會主動接見這些老師,真誠讚賞他們的付出,因為他們的努力,學生得益很大。試過有位老師面帶驚喜地回應︰「我很開心,因為我工作了接近10年也沒有人讚賞過,我會努力。」出乎意料之外,在新的學期,曾經為着這班下屬的文書工作寫下負評的管理層同事,竟然主動向我表揚他們有很大的進步,可見讚賞的確起到正面的作用。 一句讚賞改變處事態度 另一例子,每年教育界也有不同類型的教學獎勵計劃,我會邀請所有相關老師參加。有些資歷深的老師會表現得比較被動,記得有位資深老師曾這樣回應我:「校長,我沒有能力,也從未有人邀請我參加過這樣的計劃,我做不到。」聽到這位老師這麼說,我便用肯定的語氣告訴她,每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事業上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位老師都一定有付出過,何况她在本校已經工作了20多年,是一位有功有勞的老師,絕對有資格參加獎勵計劃。結果,她認真做計劃報告,最終更獲得獎項。在頒獎禮當日,她裝扮華麗、帶着家人親友出席典禮,並感動地向我說了一聲多謝,而且承諾會繼續努力工作。這次的經歷,使我更肯定地告訴自己,欣賞別人所帶來的正面力量真的很大。 今年是我踏上校長生涯的第6年,經過不斷的努力,我已經成功在校園帶動這個表揚文化,而且感染了我的中層,他們都學識用欣賞的角度看別人的工作,多聚焦在各人的長處,由長處去改善短處,令本校團隊士氣一直有增無減。不要輕視這份力量的龐大,一句讚賞的說話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處事態度。但願教育界也積極善用讚賞,為業界注入正能量。 作者簡介:求知慾強,徜徉於教育、英國文學、藝術、正向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管理學等不同的領域。「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永遠懷着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深信僕人領導能吸納一班願意和你乘風破浪的團隊。 文﹕郭超群(德信學校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41期]

詳細內容

君子之道﹕「不完美」的愛

早前筆者和大家談過初心和感恩,但更加重要的是,要接受自己及別人的不完美。前幾天我在茶餐廳用膳,隔鄰坐着一個小學生及媽媽,正在談論成績。媽媽用非常嚴厲的態度指摘孩子沒有用心做功課,更說要停止他所有課外活動,「早知唔生你,見到你就眼冤」。我聽後心裏真不是味兒,非常擔心這個孩子下一步會如何做:動輕生之念?放棄自己?怨恨?失落?更加努力? 孩子成績差 「早知唔生你」? 我希望大家明白每個人都獨特,有着自身的能力及角色。作為父母,應該以愛接受孩子的不完美。很多時,大家都忘記了當初想要孩子的那一份初心,隨着孩子長大,那份愛變成痛駡,但是否這樣便能解決問題呢?能把大家不能接受的不完美變成完美嗎?難道孩子的一切只可以用成績來斷定?試想想,當所有人都完美,那這世上便不再有「完美」這個詞語出現了。 「不完美」的曾志偉 著名藝人曾志偉先生是德信學校的畢業生,據德信舊生會「名人舊生錄」記載,他在接受舊生會訪問時曾提到,念小學時,因為頑皮經常受罰,但當時其父母及師長並沒有因為一張不完美的成績表而放棄他,反而繼續以愛去養育扶持他,接受他的不完美,並讓他衝破自己,在另一範疇站立起來。結果,曾志偉因自幼喜歡說話及帶有幽默感,加上轉數快,終成為現今炙手可熱的司儀。 筆者也是帶着一份不完美來到世上,我不懂音樂及運動,也沒有科學家的頭腦。但父母沒有對我打打罵罵,反之留意到我喜歡繪畫,於是安排我跟一位老師好好學習,讓我充分發揮所長;後來更踏入教育界當上美術老師,今天更有幸成為校長。 父母你又完美嗎? 在德信學校,我見證過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因為得到父母接受他們的不完美,今天成為社會的棟樑。各位父母,孩子是天父賞賜給每個家庭的珍貴禮物,當大家對孩子感不滿意時,也請想想自己是否一個完美的人。就讓我們拿出一份愛去欣賞孩子的不完美,發掘他們的完美,以愛陪伴他們成長,使他們將來懂得欣賞世界的美、人類的美。 作者簡介﹕求知慾強,徜徉於教育、英國文學、藝術、正向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管理學等不同的領域。「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永遠懷着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深信僕人領導能吸納一班願意和你乘風破浪的團隊。 文﹕郭超群(德信學校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36期]

詳細內容

君子之道:參與公職推廣理財有道

自從成為校長以後,很開心獲得不少團體的邀請,擔任不同議會的委員。雖然身兼10多項公職,工作很忙碌,但每當想到自己一方面能夠貢獻社會,一方面可以回饋學校,為學生引入更多元化的校外資源,使他們增廣見聞,我便再沒有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更辛苦也是值得的。 我其中一項公職是推廣理財教育,透過議會,我深深體會到學生從小建立正確金錢觀的重要性。俗語說︰「錢不是萬能,沒有錢卻萬萬不能。」但如何幫助學生掌握深層次的理財技巧呢?我決定讓學生來一次「實戰」的經驗。 在理財教育機構的免費協助下,我校做了一個體驗活動,讓學生經歷成年人是怎樣透過刻苦工作來掙取薪金。是次活動屬自由報名參與,報名人數遠遠超出預期,可見家長也十分重視子女的理財教育。 活動當天,學生先要細察不同攤位的招聘廣告,明白入職條件、工作時間及薪金後,再到這些攤位應徵並「上班」。 工作後,同學會獲發「薪金」,大部分學生均展現笑顏,似乎對獲得的報酬感到相當滿意,此時,我們亦要求同學寫下感受。 抵不住誘惑 「出糧」清袋 「出糧」後,他們會移步到另一場景,眼前有不同的消費點,包括玩具店、文具店、小食店、銀行等,學生可自由決定如何運用手上的「金錢」。結果,大部分學生也受不住誘惑,花盡掙得的「錢」去購物;但亦有小部分學生懂得深思熟慮,甚至把所有「金錢」存入銀行。 此際,機構教育人員便再一次邀請學生分享感受,很多身無分文的學生也表示感到後悔,並十分羨慕手上仍然有「錢」的同學,機構教育人員便趁機向他們說明理財規劃的重要,並指導學生如何製作每月或每星期的理財表,當中如何列明收入、恆常開支、突然支出及盈餘等。 出乎意料,學生均十分留心地聆聽,並嘗試動手為自己製作一個理財表。 重發「薪金」 做好理財規劃 活動尾聲,學生獲重發「薪金」,但他們需要透過理財規劃,再一次思考如何運用這筆「金錢」。我相信,藉着這一次仿真體驗,學生對理財多了認識,從中亦會明白到父母工作的辛勞,不僅更感恩,亦更珍惜父母給予他們的一分一毫。 從此,這個理財教育活動成為了本校的常規活動,我們邀請到很多家長擔任義工,由他們負責設計招聘攤位。老師又向我提議,把每年送出的獎學書券改為現金,但得獎同學需要交回一份計劃書,告之他們如何使用這筆獎學金。結果在我收回的計劃書之中,大部分同學都表示會把獎學金儲蓄起來,有些同學更與我分享理財經驗。 看見學生的轉變,我十分感動,更讓我深刻感受到引入校外資源不僅令學生擴闊眼界,也讓校長、老師及家長增長知識。我期待日後在不同的公職崗位,也能夠把不同的經驗、資源帶入校園,裨益學生。  

詳細內容

校園筆陣.君子之道:教育初心

當了校長後,每年都需要聘請新教師,所有剛大學畢業的面試者均會告訴我,因為喜歡接觸小朋友,所以想加入教育工作者行列。但觀其主修科目往往與教育南轅北轍,例如電子工程、土木工程、環球經濟等,未免令我感覺到是否因為教師工資吸引,所謂「年年有point加」、「鐵飯碗」、「有公積金可以養老」……不過,我絕對相信,真的有教師是想「以生命影響生命」,這就是教育初心。 遇伯樂 百厭仔立志做好老師 回想自己二十多年前讀中六七的時候,那時候我正在反覆思量將來的職業——會計師、律師、飛機師……因為這些職業都是專業人士,不僅收入高,社經地位也很高。但經過仔細考慮,我告訴父母,將來想要做一個好教師,原因是來自童年一個深刻的片段,到今天仍然牢牢記在我腦海中。 還記得當年讀小學的我頗頑皮,經常作弄同學,因此我每隔兩三天便要與同學排排企,接受訓導主任嚴厲的懲罰,包括打手板、留堂,甚至被掌嘴巴。可是,懲罰並沒有真正令我改變,很快又故態復萌。直至有一天,當我如常被罰站在校務處外,我的英文科主任馬老師卻來找我,溫柔地說:「郭超群,我會幫你,並會好好教你。」她更特意邀請訓導主任來作見證,肯定地告訴訓導主任:「每個孩子都可以學好,只是看看他們能否遇到伯樂。今天我決定做郭超群的伯樂。」 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愛 原來愛真的可以深深影響一個人,我開始反思自己的過錯。正面鼓勵的力量,讓我重新感受到被人重視和肯定。自此之後,我努力地改過自新,更愛上英文科,因為我要為馬老師對訓導主任的承諾而努力,我相信自己做得到。最後,我也沒有令馬老師失望,成為一名優秀的學生。自此,我心中燃起一團火,要以愛還愛、薪火相傳,將來要像馬老師一樣,好好幫助一批還未遇到伯樂的孩子,因為每個孩子都值得被愛。 每遇困難 回想初心 在教育工作上遇到險阻時,我經常回想自己的初心,堅定自己的意志,學校一切活動安排都以學生的利益為依歸。我們為人師表,就是要教好這批無數未遇到伯樂的孩子,給予他們一份肯定。這份初心也令我懂得以「僕人領導模式」管治學校,欣賞每一位教師,給予他們一份自信和肯定。 在現今節奏急促的社會,很容易讓人迷失自己,或者有些人的價值觀只是關注金錢的多少和地位的高低。我覺得作為教師,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問自己當初為何想成為一名教師,那你便會找回走下去的動力,讓師生間的生命互相結連,成為彼此真正的同行者,互慰互勉。 作者簡介:求知慾強,徜徉於教育、英國文學、藝術、正向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管理學等不同的領域。「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永遠懷着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深信僕人領導能吸納一班願意和你乘風破浪的團隊。 文﹕郭超群(德信學校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26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