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去處:跳入珍珠奶茶 瀡大雞腿滑梯 澳門4萬呎充氣美食城 玩到彈起

不少小朋友都在香港體驗過Jumptopia的充氣城堡,是否跳到樂而忘返呢?為陪伴小豆丁們過一個跳跳紮的暑假,Jumtopia今次移師澳門威尼斯人,讓大家齊齊興奮地跳出香港!   今個夏天,Jumptopia來到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中心,設置了9座造型有趣的巨型彈跳城堡,為大家帶來澳門小旅行的親子好節目!這個以「小小環球美食家」為主題的室內遊樂場,佔地達4萬平方呎,把彈牀化身成巨型有趣的珍珠奶茶、壽司、拉麵等食物;遊戲更非常多元化,除了彈牀、波波池、滑梯,更有刺激非常的充氣碰碰球和巨型充氣球等,滿足任何年紀的大小朋友。 珍奶彈牀——化身成「Honey珍珠奶茶店」的彈牀,黑色波波是珍珠,透明正方體是冰粒,大家跳進裏面就會變身成小珍珠,與這杯涼浸浸的「飲料」融為一體!(黃志東攝) 滑嘟嘟雞髀——在「大雞腿」前滑下6.5米高的滑梯,刺激搞笑兼而有之!(黃志東攝) 巨型餃子——彈牀上會有日式魚蛋和餃子?原來這是「Eli滋味拉麵店」主題彈牀,裏面的佈置都是日式拉麵材料呢!(黃志東攝) 翻滾競技場——這個「翻滾吧,Kizzos!」讓大小朋友如倉鼠般走進巨型充氣球內,在競技場走一圈,考驗平衡力與膽色。(黃志東攝) 充氣碰碰球——大小朋友穿上充氣波,於池內盡情碰撞,看看誰站得較穩或是變成滾地葫蘆!(黃志東攝) 非一般波波池——這個驟眼如水池般的波波池,其實也是一個障礙賽賽道,你可以選擇躺在波波池內休息,也可以在賽道上盡情奔跑。(黃志東攝) 多款小遊戲——除了巨型彈跳城堡,場內還有8個小遊戲如籃球、足球等,考驗小朋友眼界和手腳協調等能力。(黃志東攝) ■INFO Jumptopia澳門期間限定 充氣城堡嘉年華「小小環球美食家」 日期︰即日至9月3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7:00(分每節60分鐘、90分鐘或全日任玩) 地址︰澳門威尼斯人金光會展E廳 票價︰親子套票(1名成人及1名2至12歲小童)228港元 購票︰bit.ly/440tUIh 查詢︰6936 4663(WhatsApp) 備註︰必須穿著防滑襪,場內可供購買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Hiko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1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家教明言:溫習是一種原子習慣

又是臨近考試的季節,家長們又要花費精力來和子女溫習。有家長和我閒聊時曾提到要請假來幫助子女溫習,已分不清是子女學習還是自己再學習了。其實,與其為子女的學習忙得團團轉,不如想想如何為子女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在追求成長的道路上,我們時常會從名人的事蹟中獲得靈感。他們是如何在繁重的學業和工作中保持高效率的學習?我試從詹姆斯.克利爾(James Clear)所著《原子習慣》一書,分享如何建立有效的溫習習慣,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有自信和成就感。 獎勵鼓勵孩子溫習 第一法則:令溫習變得具吸引力 要激發學生對溫習的興趣,首先需要讓溫習變得更具吸引力。我們可以通過獎勵孩子的方式來達到這一目的。愛因斯坦在學生時代,曾經為了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將學習數學與品嘗美味的甜點聯繫起來。每當他完成一個數學問題,便獎勵自己品嘗一口甜點,從而讓學習變得更具吸引力。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建立這種激勵的習慣,例如設立一個小獎品,每當孩子完成一次溫習任務後,就有機會獲得。這樣,學生在完成溫習的同時,也能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 第二法則:令溫習變得顯而易見 在建立溫習習慣時,讓習慣顯而易見是非常重要的。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經常把重要文件和待辦事項放在顯眼的地方,以便隨時查看。這個習慣讓他能夠更好地應對繁重的工作,提高效率。我們可以和孩子建立顯而易見的習慣,例如讓孩子在書桌上放置一個溫習計劃表,讓他每天都能看到自己的學習計劃,並在每天完成時間表內容後做簡單記錄,久而久之,孩子會有更規律及視像化的學習習慣。 第三法則:令溫習變得簡單易實行 為了讓學生能夠輕鬆地培養溫習習慣,我們需要設法降低溫習的難度。Yahoo前首席執行官梅耶爾曾表示,她通過把一個大的任務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從而更容易實現目標。這樣的方法讓她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快樂。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將一個大的溫習任務拆分成若干個小任務,讓孩子逐步完成。孩子由地下走上3樓,一定要經過樓梯拾級而上,為孩子建立好小梯級,就是讓孩子持續微小進步的秘方。 問答比賽增樂趣 第四法則:令溫習變得滿意 要讓學生保持良好的溫習習慣,他們需要在完成溫習後感到滿意。我們可以鼓勵學生記錄自己的溫習過程,慢慢看到自己的進步。此外,和孩子定期檢視學習進展,邀請孩子和友伴一起分享學習的成果,或者將學習內容化成遊戲或問答比賽,也可為孩子增加學習的樂趣。 溫習不一定是苦差,將學習任務變成更具體及讓孩子可以透過努力逐步達成的目標,為學生提供一個有趣、易於實行並具有滿意感的溫習環境。只要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習慣,他們在學習過程中便能取得更好的成績,迎接未來的挑戰。 文:鄭家明(亞斯理衛理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1期]

詳細內容

上一課:多元化跨學科閱讀計劃 落手鑿化石 做小小考古學家

圖書館是推廣閱讀的好地方,但如何藉着閱讀,進一步帶動學生自主學習呢?有小學特別設計多元化的跨學科閱讀計劃,讓學生認識「多變的地球」,今次學校摒棄了往常看龍捲風、海嘯等影片,反而找來化石收藏家為學生講解古生物的基本知識,提供化石標本導賞,同時展出相關書展。讓學生看得通,又摸得着,真正感受到地球數億年的歷史變化。   「咚咚咚——梆梆梆——砰砰砰」此起彼落的敲擊聲,正是從一群嗇色園主辦可銘學校(下稱可銘)的學生手中發出。他們全神貫注地對着一塊石頭,左敲敲、右鑿鑿,到底在幹什麼呢?原來他們正在參與校方舉辦的跨學科閱讀計劃,體驗做個小小考古學家,挖掘石頭藏着的寶藏! 親手挖掘——同學可以親手挖掘出藏在石頭裏的天然礦石或恐龍化石,體驗做小小考古學家的樂趣。(黃志東攝) 認識寶石來源 親手製作水晶手鏈 可銘舉辦過不少跨學科閱讀活動,圖書館一直扮演着重要的支援角色。今次藉着常識科「多變的地球」一課,教師不再是給學生們觀看龍捲風、海嘯、地震等影片,而是從美麗的角度認識地球。是次「地球探索之旅——認識化石及礦石體驗日」,涵蓋中文、英文、常識、視藝、IT、圖書共6個學科,活動包括以顯微鏡連接電腦觀察沙漠玫瑰晶體,認識寶石的來源並親手製作一條水晶手鏈,近距離欣賞和觸摸古生物化石及礦石等,學生既可吸收課本知識,更可主動探究其他領域,達至全方位學習。 顯微鏡——學生透過連接500倍高清數碼顯微鏡的電腦,觀察不同的礦物,包括這種貌似花生的沙漠玫瑰晶體。(黃志東攝) 礦石及水晶——現場展出不少礦石及水晶,還有天然寶石製成的首飾,讓學生了解天然資源的運用。(黃志東攝) 延伸學習——校方準備了一些題材有趣的展板,作為延伸學習及閱讀,如「尋找誕生石」,提升學生的興趣。(黃志東攝) 活動策劃統籌人兼圖書館主任董雅詩表示,圖書館的閱讀推廣不限於圖書,還能支援學科學習,「我們可透過書展、展板內容、延伸活動,增加同學的知識點,銜接將來中學的課程。例如今次活動介紹的晶體與理科相關,這便是STEM的延續」。 董雅詩(黃志東攝) 書展活動——為配合專題活動,圖書館特設小書展,展出相關的中、英文圖書。(黃志東攝) 化石收藏家提供導賞 為了深化主題,校方還邀請了化石收藏家吳愷霖(Edmond)為學生講解古生物的基本知識,又提供化石標本導賞,學生由化石的形成開始了解地球古生物,不單可近距離觀察,甚至有機會觸摸真的古生物化石,感受那數億年的地球歷史。 觀察化石——Edmond(圖中)帶了一些真實的化石,讓學生近距離觀察並觸摸,他們都躍躍欲試。(黃志東攝) 自小對古生物着迷的Edmond,一直致力推廣古生物及化石,曾於多間學校及機構舉行講座,亦不時主理工作坊,希望有興趣的小朋友接觸到相關知識,尋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方向。董雅詩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學生了解相關職業,「正如現時常強調的生涯規劃,考古牽涉了古生物學家、考古學家、地質學家、歷史學家等,若同學有興趣的話,日後可考慮修讀相關課程」。 文︰陳真紀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0期]

詳細內容

與天竺鼠車車約會

(曾憲宗攝) 來自日本的天竺鼠車車黑溜溜的眼睛與圓圓的屁屁,是個療癒系角色,這次與大樹先生的家合作,製作出吸睛的天竺鼠車車造型兒童餐,以小朋友最愛的食材如芝士、火腿弄出天竺鼠車車可愛的樣子,真的捨不得吃呢!此外,場內各個玩樂區都佈滿了天竺鼠車車元素,包括進駐遊戲區的多隻毛公仔,以及牆身色彩繽紛的大海報,都能製造出歡樂的氣氛。 最近大樹先生更推出「年末感恩回饋」,由即日至12月10日(周一至五平日限定),只要like大樹先生的家Mr. Tree-香港店facebook專頁的置頂帖文再tag好朋友,於結帳前向店員出示,便可享用「兒童清潔費11元」(原價$99),爸媽們記得把握機會帶孩子去與天竺鼠車車約會。     銅鑼灣限定的天竺鼠車車飯糰咖喱兒童餐($168),將各式健康食材組裝成天竺鼠車車可愛臉龐,配菜可以從照燒三文魚、南瓜薯餅、瑞士汁小雞腿及和風茄汁肉丸中四選一,吃得開心又健康。(曾憲宗攝) 天竺鼠車車飯糰咖喱兒童餐($168)(曾憲宗攝) 除了主題兒童餐,也有車仔、飛機等便當供小朋友選擇。(粟米南瓜忌廉汁紐繩粉 $158) 從前的波波池變成了天竺鼠車車舞台場景,小朋友可以與大大小小的毛公仔在大海報面前打卡留念。(曾憲宗攝) (曾憲宗攝) 天竺鼠車車也加入了小車隊行列,在賽車區與玩車仔的小朋友打打氣!(曾憲宗攝) 小朋友最愛玩水,再加上天竺鼠車車圖案佈置,快樂倍增!(曾憲宗攝) 現場有多款天竺鼠車車紀念品如毛公仔、環保袋、杯子等供選購,讓大家帶回家延續歡樂。(曾憲宗攝) info 天竺鼠車車×大樹先生的家 日期:即日至12月31日 營業時間:中午12:00至下午3:00;下午3:30至6:00;晚上6:30至9:30(逢周三清潔日休息) 收費:7歲或以上小孩及成人平日$120、假日$150(可用餐抵消);6歲以下清潔費平日$99、假日$139(清潔費不能抵消) 地址:銅鑼灣告士打道311號皇室堡15樓 訂座電話:3619 063 文:顏燕雯 小模特兒:Theresa 註:模特兒按拍攝需要暫除口罩

詳細內容

桌上遊戲:邊玩邊認識字形結構 桌遊爭霸學甲骨文

古代文字甲骨文被認定為漢字的雛形,數量接近5000個,當中具備象形、形聲等造字方式,甚有系統。最近有大學生設計出一套以甲骨文為主題的桌遊卡,讓大家邊玩邊學,透過遊戲加深認識這種文字,或許對學中文和歷史也有幫助呢! 香港城巿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有「在學實習」活動,讓學生利用4星期或以上時間在各機構實地工作。上學年,5名來自該學系的三年級學生,在出版社「文化工房」實習兩個月,並各自負責不同的教育項目,如「文學導賞」、「寫字會診室」等,其中學生黃境檸(Amy)便創作了一套甲骨文桌遊卡「甲骨爭霸」,讓大小朋友可透過對戰遊戲,認識和了解這種文字,並學習字形結構。 了解漢字字形--「甲骨爭霸」適合各年齡玩家參與,玩家不僅能以自己收集的卡牌和策略在棋盤上對戰,還能在遊玩過程中體會甲骨文的組成及彼此之間的互動,有助了解漢字字形如何構成。(蘇智鑫攝) Amy一向對教育、中文甚有興趣,所以選取以甲骨文為題,創作一套桌遊卡,除了用作遊戲,也希望能作教學用途。整個製作過程並不簡單,她首先要用電腦軟件製作甲骨文字形輸入法,「先要睇教程,再去編碼,逐個字在AI描畫出來,然後匯入軟件再匯出,不斷改良」。最初Amy並非打算製作桌遊卡,而是做鎖匙扣之類的產品,「我想過做兩個甲骨文合併成一個字的匙扣,但又怕滯銷,後來才想到遊戲卡」。 在學實習--黃境檸(Amy,左)和鄭矜慧(Kinnie,右)兩名大學生透過「在學實習」參與出版社的項目設計,Amy設計了遊戲卡,Kinnie則負責文學導賞。(蘇智鑫攝) 合併兩張牌增加力量 「甲骨爭霸」遊戲卡設計概念參考了寵物小精靈及Monster Collection兩款集換式卡牌遊戲,一套牌共有角色(紅)、神秘角色(藍)及功能(綠)3款卡,每個角色卡都有自己的「血量」值、「攻擊力」值,並使用甲骨文的意思和特性,讓每張卡除了擁有自己的戰鬥力外,也可透過合體字,即把兩張牌合併來增加力量,如「爪」加「木」是「采」字,兩張卡合起來便可加乘血量及攻擊力。至於玩法則有點像象棋,2人對決,目標是用手上的卡打敗對方,以進入對方的「家」為勝。由於想顧及不同年齡玩家的需要,玩法設有簡易版及高階版,簡易版只需看卡上的血量及攻擊力,高階版就涉獵到合併字,變化更多。 角色卡上陣--每個玩家開始時都可自由選擇6張角色卡「出戰」,首先選擇用其中3個角色卡上陣,待一個被擊敗後,便在餘下3張這中補上一張,成功進軍對方的本陣(家)或擊敗對方所有角色卡的玩家為勝。(蘇智鑫攝) 高階版--高階版可用2張甚至3張卡組合出不同的字。(蘇智鑫攝) 掃二維碼看遊戲說明 除了遊戲,Amy希望卡牌亦能做到教育的功效,現時每張卡上都有一個二維碼,用電話一掃,除了看到遊戲說明,稍後更會加入甲骨文解釋功能。而卡牌的設計也甚見心意,如角色卡中與攻擊有關的字如「盾」,攻擊力值都會較高;功能卡如「取」字、「孚」(含有爪字),則取其意思,出卡時可拿走別人的卡。此套遊戲卡早前在書展推出,受到不少小朋友及教師歡迎,出版社和創作者都希望大家學中文毋須再局限於用字典,而是可在遊玩中輕鬆學習。 二維碼--每張卡都附有二維碼,只要用電話掃描二維碼,就能看見遊戲說明。而卡牌亦在不斷更新中,稍後除陸續推出更多字卡,也會在二維碼上增加每張卡上甲骨文的意思。(蘇智鑫攝) I°N°F°O° 甲骨爭霸桌遊 遊戲設計者:黃境檸 售價:$98/套(共39張),棋盤$30 出版社:點出版 查詢:9222 9560(WhatsApp) 文︰顏燕雯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7期]

詳細內容

論盡教育:培訓校董會成員 不得馬虎

除非係一個老爺一個兵的個體戶,否則所有商業機構都有董事會,上市公司更規定有法定董事會及非執行董事。學校雖非商業機構,但都設有校董會,負起領導和管理整間學校責任,包括財政、人事、教育方向等,責任至為重大。校董會如何組成,辦學團體當然是選賢與能,斷不會求求其其搵個賣缸瓦的外行人上馬。 人人都知教育重要,關乎社會、國家民族的興衰,人才的栽培,不能求求其其。一間學校,閒閒哋五六百人,較大規模的甚至近千,人數愈多,校董會責任愈大。教育局似乎不太介意校董會的質素,任由一些不懂教育的人去牽住數十名教師和近千的學生走。王師奶不會一竹篙橫掃一船人,仍有少數校董會是健全的,悲觀的估計,約有30%左右。觀乎過去出亂子的學校所見,都是校董會不懂事,或校監弄權;有些是校監一嚿雲,全不知學校運作,只係掛個名,事事仰賴校長,逼到教師走上絕路有之,辭職潮者有之。執筆至此,小婦人不禁悲從中來,教育是偉大崇高的工作,是作育英才的事業,香港是國際級城市,人才鼎盛,點解教育會咁一鑊泡㗎? 培訓3粒鐘速成校董? 王師奶處處與人為善,凡新官上場都寄予厚望,孫明揚如是,吳克儉如是,楊潤雄如是,新鮮熱辣的蔡若蓮亦如是,總給他們一段時間熱身,然後投入。同樣道理,小婦人曾對教統會主席雷添良有過期待。2021年5月他連任,第一個任期平平淡淡,卻也無大得失。可是第二任期,屬下校本管理政策專責小組,發表檢討報告,除擴大教育局「學校投訴覆檢委員團」職能,處理教師投訴,另一焦點是為校監及校董訂定培訓「軟指標」。這「軟指標」一出,嚇到小婦人暈倒,大喊:「香港教育玩完!」「軟指標」是規定校監首年培訓6小時,校董3小時。簡而言之,全無學歷要求,即使你ABC 3個字母都唔識,又或你的職業是理髮師或搞衛生的都唔拘,只要有辦學團體睇中你,只要接受6粒鐘培訓就可以做校監,3粒鐘就可以做校董。 上述例子可能有點極端,但的確合乎教統會規定。有人質疑所謂培訓時間過短,小組的解釋荒謬兼荒唐:因為校董和校監並非受薪,是義務工作,強制培訓會令有意做校董的人卻步,招募校董會難上加難。呢啲說話都講得出?你們置近千學子的前途何在?讓一群學生跟住班盲人騎瞎馬如臨深淵?雷添良先生,這叫削足適履呀。香港教育有心人不少,有學問的人不少,不能讓所謂「軟指標」戕害香港教育下去,雷添良主席,不要做香港教育罪人。 王師奶在此呼籲天主教香港教區、聖公會、中華基督教會、循道衛理會、東華三院、保良局等較具規模的辦學團體,一定要不斷自行培訓校董會成員,提高要求,讓他們成為稱職的、懂事的校董會董事,將校政健全地推行,將教育辦好。附加一句:不要囿於狹隘的宗教觀念,只要是人才而有心教育,就邀請加入;慈善團體如東華、保良局也不一定要主席和總理才可以做校監、校董的。心胸放寬,天地更闊。 但願「係咁意」6粒鐘和3粒鐘培訓校監校董的「軟指標」不復存在。 文:王師奶 作者簡介:不是普通師奶,家中米缸有幾多斤唔知,但對香港教育界有幾多牛鬼蛇神,有幾多「嗚喱單刀」措施,卻一清二楚。「論盡教育」絕不手軟。[email protected] (隔周刊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2期]

詳細內容

家家有禮:沙田變大阪 一探畫家搞笑日常

今個暑假,一起去「日本」吧!新城市廣場知道大家渴望到日本旅遊,為大家帶來兩個與日本有關的裝置,首先是期間限定的「Keigo大阪一町」,日本幽默風插畫家Keigo(河尻圭吾)把其筆下角色的搞笑日常重現於商場,包括在十字路口以超慢速駕駛的樹懶先生、被長嘴耽誤了工作的大阪燒廚神鱷魚先生,還有久違了的巨大版充氣雞泡魚、章魚燒八爪魚等經典大阪景色,讓大家猶如身處日本。最後當然要把紀念品帶回家,除了可於「Keigo盛夏快閃商店街」購買精品,於商場購物滿指定金額亦可換領限定禮物。 (商場提供) 另一個「日本」景點則位於商場5樓戶外平台,全新打卡主題樂園Fun Park結合美景、玩樂及悠閒元素,除了有多達10個instagrammable的打卡位,新城市廣場更請來攝影師「日系小子」KN主理攝影坊,傳授追光秘技,讓大家用手機也可拍出美美作品! ■INFO 新城市廣場 × Keigo大阪一町 日期︰即日至9月12日 時間︰中午12:00至晚上10:00 地點︰沙田新城市廣場一期1樓羅馬圓形獻技場及3期2樓 查詢︰2608 9329 送Keigo樂遊遊人字拖、悠閒夏日帆布袋及輕盈手挽袋 (商場提供) 新城市廣場送出Keigo樂遊遊人字拖、悠閒夏日帆布袋及輕盈手挽袋予《HappyPaMa教得樂》讀者。 名額5個,每人可獲上述禮品各一份。 有興趣的讀者請先讚好《Happy PaMa教得樂》及明報副刊Facebook專頁,並於「家家有禮網上表格」回答問題,即有機會得獎。 截止日期:8月2日 家家有禮網上表格 link.mingpao.com/74858.htm 整理:陳真紀、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7期]

詳細內容

家家有禮:LuLu豬急call解鎖農場任務

至萌小豬出沒!原來是農夫LuLu豬呼叫朋友仔來幫手。今個夏天,罐頭豬LuLu換上多個全新造型,包括蘑菇LuLu豬、蜜蜂LuLu豬及綿羊LuLu豬等田園主題造型,與東薈城名店倉攜手打造「夏日綠『豚』園」主題活動。LuLu豬將會帶大家穿梭場內8大主題打卡裝置,如2.3米高的「奇幻蘑菇屋」、考驗大家身手及眼界的「快『趣』蘿蔔田」及「花漾音樂番茄田園」等,完成不同的小任務,解鎖「『豚』員農莊電子手記」農場任務,便有機會換領限定LuLu豬種植罐罐,為家居添上田園氣息。 (商場提供) 此外,即日起CLUB CG會員凡於場內消費滿指定金額,便有機會換領「東薈城名店倉×罐頭豬LuLu」限量版夏日禮品及現金券,以及憑指定積分更可獨家換領限量版可重用環保飲管套裝,讓LuLu豬時刻倍伴你。 ■INFO 「夏日綠『豚』園」互動裝置 日期︰即日至8月31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10:00 地點︰東薈城名店倉2樓中庭廣場、2樓天橋及2樓鄰近cdf Beauty(275號舖) 查詢︰2109 2933 ■送罐頭豬LuLu防UV長雨傘、可摺疊式野餐椅子 (商場提供) 東薈城名店倉送出「東薈城名店倉×罐頭豬LuLu」防UV長雨傘及可摺疊式野餐椅子予《HappyPaMa教得樂》讀者。 名額10個,每人可獲上述禮品各一份。有興趣的讀者請於7月29日(周五)中午12:00前回答以下問題,連同姓名及聯絡電郵傳至[email protected],即有機會獲獎,得獎者將收到專函通知。 問:請說出罐頭豬LuLu在「夏日綠『豚』園」其中一個造型。 整理:陳真紀、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7期]

詳細內容

長幼共融:豆丁愛粵劇 老友記迷流行曲 長幼兩代 以歌會友啱嘴形

假如你要給長者點唱,你會點哪類型歌曲呢?懷舊金曲?粵曲?你又猜猜小孩子會喜歡聽什麼歌?卡通片主題曲?MIRROR作品?當「老友記」遇上小豆丁,兩代以歌會友,又會擦出什麼火花呢? Linda、Benny和兆忠都是退休長者,大家都喜歡音樂,亦不約而同參加了靈實長者地區服務中心的DJ訓練班,一起替中心的「聲聲相識星期二」主持過36集錄音節目,為會員播送靚歌。然而,過去3人都是以打碟選歌為主,從未試過訪問嘉賓。不過,這天錄音室就非常熱鬧,事關主持人請來5個年僅4至6歲的小寶寶,更有趣的是,他們統統都是粵劇迷! 喜歡聽流行曲的兆忠(左上)、Linda(左中)、和Benny(左下),遇上一班喜歡聽粵曲的小朋友,大家有很多有趣的交流。(朱安妮攝) 愛粵劇行頭漂亮 愛聽粵語流行曲、更是「姜糖」的Linda,對粵劇一竅不通,她很好奇一班小豆丁為什麼會聽粵曲、學粵劇?沒料到小一男生曜同竟搶着答:「因為化妝和衣服都很靚!」他身旁讀K3的樂瑤也和議:「那些頭飾很重的,經常把我弄得頭痛,但不打緊,最緊要好玩」。 Linda是「姜糖」,應援公仔和小卡也不缺。(朱安妮攝) 說得興起時,幾個小嘉賓更即場演繹一曲《打擊翻版》(《游龍戲鳳》曲譜),「傻傻傻 點解要賣翻版 確係傻 購物購翻版 更仲傻……」不論唱「平喉」或「子喉」的,唱功都有板有眼,令75歲的Benny讚歎不已,「你們真的很厲害,我像你們這個年紀時,只是『一嚿飯』,什麼也不懂」。他透露自己在中學年代開始迷上英文歌,卻「聽唔明粵曲」。 與長者DJ傾偈無冷場 音樂無界,更是長幼共融的最佳橋樑。雖然這兩代人年齡相距逾半個世紀,但以歌會友,彼此都言談甚歡。30分鐘的節目,絕無冷場。小朋友又怎樣看這幾個長者DJ呢?4歲芯喬形容他們「很好人」,同是6歲的思辰和見澄,則異口同聲表示,和他們「傾偈」很開心。 「老友記」對粵劇「功架」甚感興趣,向小學員討教一招半式。(朱安妮攝) 或許正如兆忠所言,雖然粵曲和流行曲演繹的方式和背景有所不同,但樂曲響起,無論節奏激昂或悠揚,同樣扣人心弦,容易令人產生共鳴。想收聽「老友記」和小豆丁更多有趣訪談,可登入bit.ly/3Nw8R8C。◆ 踏台板練膽量 演折子戲籌款 彈琴、跳舞、參加合唱團等,都是小朋友經常接觸到的音藝活動,若說到粵劇,則相對冷門。但原來讓孩子從小接受粵劇訓練,對成長有莫大幫助。聲輝粵劇推廣協會(下稱聲輝)一直開辦兒童、青少年粵劇訓練班,最年幼的學員只有2歲。會長芳雪瑩說,透過練習及台上表演,可鍛煉小演員的膽量和自信,並建立團隊合作的精神,「現在很多小朋友都是獨生子女,但粵劇是一台戲,學員之間需要合作、交流,這有助他們建立群體生活、發揮團隊精神」。 粵劇訓練有助孩子提升膽量和鍛煉毅力,並可建立團隊精神。(朱安妮攝) 她又謂,粵劇亦有助學童提升中文能力及加深對中國歷史的認識,「每個劇目,我都會向學員解說故事背景、內容、傳遞的精神」。 芳雪瑩(朱安妮攝) 小演員綵排 因劇情觸動痛哭 別以為孩子年紀小聽不明白,芳雪瑩憶述,曾有6歲小演員飾演《潞安洲》陸登一角,即使在綵排時,也聲淚俱下,「大家問他喊什麼?這個男生反問:『太太在我面前自殺,怎麼會不喊呢?』」。聲輝亦即將率領一班小演員為基督教靈實協會作籌款演出,芳雪瑩期望,藉此讓小朋友明白,可運用所學來幫助別人,並推動他們不斷進步。 ◆INFO 2022「雛聲頌揚:兒童粵劇折子戲」 日期:6月12日(周日) 時間:下午2:30 地點: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大劇院 內容:演出劇目包括《牡丹亭驚夢之幽媾》、《再世紅梅記之折梅巧遇》、《鳳閣恩未了情》、《游龍戲鳳》等 票價:$2000、$1000、$600、$400、$200 查詢:2703 3380、2703 3378 詳情:www.hohcs-etouch.org.hk/jco2022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9期]

詳細內容

復課準備:疫下復課 小學嚴陣以待 面授網授同步 父母有得say

(CASEZY@istockphoto) 「暑假」快將結束,本地高小學生,最快可在本月19日(下周二)回到學校上半日課。在社區仍然有隱形傳播鏈、未「清零」情况下恢復面授課,學校都嚴陣以待。亦考慮到家長的疑慮,部分小學更繼續提供網課,照顧不同人的需要。 防疫措施升至「最高級別」 「我覺得應該有得揀,要把選擇權交給家長!」天主教領島學校校長李安迪表示,校方難以掌握每個學生的身體狀况,也無從了解每個家庭在疫情期間經歷過什麼事情,部分家長對恢復面授課有憂慮,是可以理解的,因此該校在開學後,將採取面授與網授同步進行的運作模式,而課堂設計亦會以網課為依歸。「意思是,不是純粹直播課堂給在家的學生觀看,我們在課室現場,會繼續沿用網課的教學平台,善用e-learning的電子評估、互動遊戲,這樣在家的同學一樣可參與答問、分組討論,那就雙贏,各個持份者都兼顧到。」 李安迪(資料圖片) 重新開放校園,李安迪笑稱,會把防疫措施提升至「最高級別」,包括定時消毒、嚴格限制社交距離等,而為減低校園爆發風險,校方短期內亦不會申請恢復全日面授,「就算學生疫苗接種率達標,但打了針不代表不會感染,始終小朋友除下口罩一起吃午飯,就會有風險」。 臨近開學,天主教領島學校徹底消毒校舍,保障師生安全。(受訪者提供) 首要重整常規 助SEN童融入 他又說,開學後首要任務不是追趕課程進度,而是重整學生的常規、態度,也會加強支援SEN(有特殊學習需要)學生,「開學前一周,會在網上替有需要的SEN學生尤其是自閉症的,做社交情意訓練,始終太長時間沒有回學校,都擔心他們會不適應。開學後,我們亦會作抽離教學,先讓他們循序漸進融入校園生活,情緒穩定後,再重回課室」。 德萃幼稚園部及小學部總校長朱子穎則說,學校有兩大功能,除了傳授知識,還可釋放勞動力,讓父母可安心上班,所以,當政府評估了疫情風險,認為現階段適合恢復面授課,該校會在做足防疫措施下,給學生提供最大的學習機會。但他補充,以德萃小學為例,目前有部分學生仍身處海外,或基於不同原因未能即時回校上課,所以校方會繼續提供網課,讓孩子在過渡期內,可在家學習。「透過熒光幕,師生可以有基本的互動,但當然,小朋友在學校會有更豐富的社交經驗,這方面家長就要有取捨。」 朱子穎(資料圖片) 回校有社交 總比網課開心 三水同鄉會禤景榮學校校長李小寶亦鼓勵家長,在疫情受控的情况下,盡可能讓子女回校上課,「網課帶來的學習差異是大的,就算撇開成績不談,也難以兼顧學生的身心發展」。她相信,小孩子在校園跑跑跳跳,跟同學一起玩耍,總比獨個兒在家上課開心。由於禤景榮學校較多跨境學童,李小寶稱疫情爆發以來,已抽調部分教師以網課形式專門照顧這批學生,所以開學後,很難再有額外人手為本地生提供網課。 李小寶(資料圖片) ●家長心聲 質疑復課準則 生命要緊擬請假 莫先生育有一子一女,二人都是幼稚園生,未有接種疫苗。他質疑當局現階段恢復面授課的決定,「完全不明白停課、復課的準則是什麼?以往幾波疫情,雙位數字確診已經要停課,但現在4位數字,反而可以上學」?他坦言不介意子女學多學少,生命安全才是首要考慮,所以會替他們向學校請假,直至疫情真正緩和下來再打算,「最多白交學費」! 網課乏味 重返校園「見步行步」 鄺太育有兩個女兒,分別4歲和7歲,她說兩個小朋友也期待重返校園,「始終網課的趣味度稍遜,她們的專注力和投入度都不太好。家姐更常說懷念在學校小息時,可以和其他女孩子一起聊天,我相信她需要有社交生活」。雖然兩姊妹都未有接種疫苗,鄺太又未至於很擔心,「我有信心家姐只要多提點,吩咐她勤洗手、戴好口罩,問題應該不大,反而妹妹,年紀較細,可能需要靠老師幫忙」。她又稱,這兩年也習慣了「見步行步」的生活,萬一開學後見形勢不妙,確診數字反彈,亦不排除會自行替小朋友停課。 文:沈雅詩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2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