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道:生死教育

最近我和輔導主任帶領一眾輔導組老師,為同學推出生死教育劇場——一個不近不遠的課題。這個課題在世界非常流行,尤其台灣更見成熟,惜其他華人社會對於死亡甚為忌諱,學校的正規課程也鮮有納入生死教育。但我們的學生有部分正面對親人離世的經歷,身心情緒正受到衝擊,我們必須正視和跟進。

我們的生死教育劇場是一個試點,以戲劇教學方法,讓同學代入一件慘劇中的不同角色,透過生離死別的分享,帶動同學接受生命的無常,要珍惜身邊人,更要感恩每天一睜開眼睛後自己仍活在這世上。為何我們仍要對生活發出種種的埋怨呢?反之,我們應該思考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生命的意義。

我們的劇場名稱叫做《死神來了》,內容講述一架公共巴士發生嚴重交通意外。我們邀請了六年級全級同學小組參與,大家先透過聲畫感受這場意外。在這架巴士裏有8個被死神選中的人物,包括院長、地盤工人、巴士司機、大學生、老婆婆、當紅藝人、身患絕症的小朋友和單親爸爸,老師於每組抽出8名同學扮演這8個人物,他們會先離場想想自己的角色,如何與死神爭辯,其他學生則為旁觀者。老師先和這些旁觀者討論,詢問他們認為哪個人物先要離開世上,並加以解說,從中反映學生對於生命的價值判斷,輔導老師需從旁引導。

同學角色扮演 與死神爭辯

其後,後台的8個巴士乘客坐在旁觀者的中間,輪流向死神辯解自己不想死的原因。想不到同學都以自己對社會曾作出什麼貢獻、留在世上對別人有什麼好處和影響等因素,希望死神給予多一次機會,讓他們完成還未完成的使命和心願。此時,老師便扮演死神告訴觀眾,原來8個角色都要死。老師在這裏切入,提出生命無常,有很多很好及善良的人都很年輕便離開,所以死亡與貢獻無關,反而如何珍惜生命才是一個重要課題。

社工更與同學分享不同的死亡原因,引導他們面對不同的死亡時而需作出怎樣的心理調整。例如有些人身患重病,同學在親人離世前,要多些到醫院探望及關心親人,為他們預備所需物品和實現他們的心願,多陪伴他們,不要只是傷心及哭泣,要讓雙方在這段人生最後的路程沒有遺憾。

部分同學在過程中哭泣起來,想念他們已離世的公公婆婆。原來這些學生把這段傷痛經歷埋藏在自己心中多年,甚至感到內疚,認為是因為公公婆婆照顧自己過度勞累而害死他們。這個劇場便可讓同學從傷痛中抒發情感,協助他們釋懷,走出悲傷。其他同學則主動安慰他們,師生更能從中建立互信的關係,大家互相扶持的效果非常好!就在此刻,老師提出我們仍在世上的人,應把焦點放在「該做」、「該愛」和「該欣賞」的人和事,活在當下,不應令自己有遺憾。

這次試點活動很成功,我們幫助很多同學重拾心情,也讓老師識別哪些同學有釋懷需要,得到很多家長和老師支持。最後在我們的解說和總結部分時,同學能說出人死後,什麼也帶不走,唯獨愛能永垂不朽,這反映出同學能通過此活動反思人生的意義。新學年我們會繼續由小三開始,配合繪本、劇場等不同的形式,小步子地讓生死教育縱向地發展至小六。

孔子有云:「未知生,焉知死。」所說的就是我們生存於世時應盡自己的責任,好好活出君子之道。這個人們一直未敢提的課題真的值得各位教育工作者重視,鼓勵各位家長也可以一試,為孩子建立正面思維,接受生與死。

作者簡介:求知慾強,徜徉於教育、英國文學、藝術、正向心理學、犯罪心理學、管理學等不同的領域。「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永遠懷着一顆善良的心持續做對的事,深信僕人領導能吸納一班願意和你乘風破浪的團隊。

文﹕郭超群(德信學校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