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職爸爸﹕「名校」不死 「棄人」不止
老子的智慧令人驚歎。 最近喜歡看老子,以前看不明白,或者因為人生經驗多了,居然看得明明白白。譬如說,《老子》27章,有一句叫做「善行無轍迹」,之後又說「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根據中國文化學者南懷瑾的說法,這一段是說,真正的善行,不會留下痕迹;按我自己的理解,老子想說的是,聖人救了你,你根本不會知道。莊子另有一句名言,叫做「聖人不死,大盜不止」,意思跟老子所說的「絕聖棄智」思想相近。 老子反對名校制度 以前看了很久都弄不明白老莊這些話,現在發現,他們批評的其實不是聖人,而是一種過分宣揚聖賢仁義的標準。譬如說,子女要考高分,要進名校,於是家長要三四歲的子女背生字乘數表,超前學習,結果一個「賢」的標準訂立了,後患無窮;這就是老子所說的「不尚賢,使民不爭」。又譬如說,學生為什麼會作弊呢?因為他們知道成績「寶貴」。換成老子的觀點,問題不是學生作弊,而是究竟是誰在告訴他們成績比其他東西(例如正直)寶貴;這就是「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當一間學校制訂了優秀學生的標準,結果最容易製造出來的,不是優秀學生,而是失敗的學生——這就是老子所說的「棄人」。老子和莊子對所有看起高富帥的標準十分痛恨,所以一個說「絕聖棄智」,一個說「聖人已死,則大盜不起」。 不是說聖人不好,而是說過分推崇狹隘而不懂得變通的「聖人標準」其實十分邪惡。 我們的教育制度,真是到了「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地步。考不入名校,固然是「棄人」;考入了,成績不排在前列,也是「棄人」;成績在前列,但不是考第一,同樣是「棄人」。「好成績」就是「聖人」,只推崇好成績而無所不用其極的就是「大盜」。老子說,真正的聖人「常善救人」,重點在一個「常」字,在平常無考試關卡的時候,看到每一個人的長處,然後在不知不覺之間,讓他們不會被狹窄無理的「美善」標準壓垮,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在。 好教育不必劍拔弩張 成績優先,名校最好,競爭要講求勝利,勝利要定於一尊,家長、學校、朋輩、社會和政治氣氛,全部推崇同一種單一價值;結果「大盜」不止,周街都是「棄人」。假聖人喜歡裝好人,就好像一個富商,喜歡在商場好友好大喜功最後焦頭爛額時扶對方一把,低價收購了對方業務還要對方感恩戴德一樣,這就是「善行有轍迹」;老子講的「善行無轍迹」則是,一個富商一早就在好友貪勝不知輸的時候不着聲息地誘導對方小心駛得萬年船,事後對方未必懂得感激,但也沒所謂,因為老子說「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今天的教育,拔尖保底,臨兵鬥陣,兇神惡煞,嚴霜凜凜有餘,春風化雨不足。莘莘學生,長大成人,恐怕也會變成「好大喜功有餘,潤澤沉潛不足」。我們的社會喜歡追求勝利者,莊子卻看見狹隘勝利背後的殘酷,有假聖人,就有真大盜,他寧願沒有任何聖人,「天下平而無故」。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