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媽寶典:四孩家庭相親相愛秘訣

香港家庭計劃指導會的最新調查顯示,過去10年本港婦女的子女數目持續下跌,女性沒有子女比率較5年前升一倍至43.2%,夫婦平均只有0.9名子女,較5年前減少0.4個,膝下無子成趨勢。做媽媽不容易,在香港成為四孩之母絕對讓人刮目相看:「何方神聖可以湊掂4個馬騮精?」黃乙頤(Pearl)就是這超人媽媽。 Pearl(左二)一家六口大家庭,相當熱鬧。(作者提供) 3招營造有愛家庭氛圍 Pearl,人稱Bob嫂,是著名主持林盛斌(Bob)的太太,兩人結婚16年恩愛如初。Pearl很感恩生命中能遇上Bob,大方承認自己的人生是在婚後才醒覺:「Bob是一個很有計劃和目標的人,我很欣賞他,潛移默化中也受他影響,不斷向他看齊。」夫妻互相尊重,同步向前是他們保鮮愛情的秘訣。 兩人婚後育有三女一子,分別是15、11、9和6歲,一家六口的大家庭相當熱鬧。孩子的年齡相距甚遠,他們能玩到一起嗎?Pearl笑言自己家是混齡幼稚園,他們自小一起長大,很適應跟不同年齡的小朋友相處。 姊弟情深得益自Pearl的管教方式。第一,切勿把父母的責任放在年長的孩子身上:「家裏多一個家庭成員是父母的決定,孩子是被動接受。我會讓大的照顧好自己,若有餘力再幫媽媽照顧弟弟妹妹。若無法照顧也沒關係,那是媽媽的責任。這樣,他們就舒服了,自然就會相互照顧。」第二,杜絕「大讓小」風氣:「4個孩子,每個都是我的心頭肉,但我從來不會對大的說,弟弟妹妹還小,你要讓着他們。出社會難道有人會讓着你嗎?任何事情都一視同仁。」第三,從小告訴孩子為什麼會有新的家庭成員:「我和爸爸希望在未來我們不在的時候,你的身邊有一個血親陪伴你。弟或妹的到來不是分了媽媽的愛,而是希望在這個世上給你多一份愛。」 賢內助成功闖出一番事業 通情達理的Pearl絕對是賢內助,在外她也有多重身分──中西玄學家、新世代療癒者、工藝師,是一個名副其實的「Slash Mum」,開啟事業全因媽媽的身分。10年前,由於二女兒身體狀况不佳,Pearl需長期往返醫院,身心疲憊的她患上產後抑鬱。為了改善情况,她通過學習中西玄學分散注意力,充實自己。後來又因女兒濕疹問題嚴重,學習自然療法自製手工皂,現在家中的洗浴用品都出自Pearl之手,更將獨門手藝變成一門小生意。 不知不覺,10年過去了,Pearl成功將興趣發展成事業,每天見縫插針顧孩子忙生意,成為了吸金能力不輸阿Bob的全能媽媽。 《夜媽媽 心裡話》以好歌伴聽眾度過繁忙夜,「潮媽寶典」環節每周一晚與潮媽對話,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鼓勵女性活出精彩人生。節目逢周一至四晚上10至11時於港台普通話台(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 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播出。ptc.rthk.hk 文:黄梓瑜 作者簡介: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夜媽媽 心裡話》主持,訪問老手,潮媽新手。陪伴寶寶成長,同時注重自身發展,希望透過聲音為媽媽們帶來力量,一同成為更好的自己和媽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7期]

詳細內容

潮媽寶典:孩子是最有機的藝術品

梁菲倚來自馬來西亞的演藝世家,在父親的指引下,她隻身一人來到香港演藝學院修讀戲劇專業,從此開啟戲劇人生。20年間,工作都和劇場有關,曾任演員、編劇、導演、製作人及藝術總監,現在任教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如果說人生如戲,那麼「梁菲倚」這齣戲,最精彩的部分要數她做媽媽以後,因為女兒就是最有機的藝術品。 愛上大自然——梁菲倚和女兒在自然中找到無限樂趣。(作者提供) 在自然中成長 梁菲倚追求「自然」,在大自然中找到戲劇的真諦。20多年前,跟先生到台灣「優劇場」找尋「東方人的身體」。4年多的時間,他們每天9時上山打掃木棚,然後接受太極、武術、靜坐和擊鼓的訓練,下午再做戲劇創作和排練。在深化表演技藝的同時,也踏上了研究和實踐道(生命修煉)和藝(生活美學實踐)一體的旅程。 梁菲倚算是晚育的一群,她笑言在步入不惑之年時,猛然發現女人還是敵不過「自然」,於是和先生決定要孩子。女兒出生後,梁菲倚的感官被重啟:「進入職場,服裝難免變成黑、白、灰色。女兒上幼稚園學辨別顏色,課後分享她最喜歡粉紅色,那時頓覺少女心都回來。你猜後來怎樣了?我的衣櫥裏多了桃紅色,色彩燃亮了我的生活。」 女兒還是梁菲倚的小禪師,3歲多時的童言童語給她當頭棒喝:「我生氣板着臉時,女兒會說『這不關我事,不是我的責任』,使得我反省自己的情緒管理。我要改變自己,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 做自在的小孩 在分數至上的華人社會,傳統觀念認為尖子生就該念重點名校而不該學藝術,但即使她當年是學霸,梁爸爸還是讓女兒以興趣優先,修讀戲劇專業。梁菲倚繼承了上一輩「自然長大」的心態:「很多家長認為小朋友學一門技藝就應該一學到底,但我不是。我女兒8歲多,仍在試不同的東西。芭蕾、粤劇她都學過,但興趣不大,現在最喜歡的是畫畫,我就耐心地陪她畫,聽她娓娓道來她的畫作。」 現代社會,不少孩童得了「大自然缺失症」,症狀包括過胖、過動、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創造力與想像力。梁菲倚認為解決方案正是綠色治療,建議家長帶孩子回歸大自然,春天賞花、夏天戲水、秋天行山、冬天觀雪……作為藝術界代表的她還聯合社工界和教育界,希望促成藝術結合自然教育的工作坊,讓孩子們愛上大自然裏的藝術教育。孩子是最有機的藝術品,他們會自我演變和成長,就讓他們在自然中做自在的小孩吧! 《夜媽媽 心裡話》以好歌伴聽眾度過繁忙夜,「潮媽寶典」環節每周一晚與潮媽對話,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鼓勵女性活出精彩人生。節目逢周一至四晚上10至11時於港台普通話台(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 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播出。ptc.rthk.hk 文:黄梓瑜 作者簡介: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夜媽媽 心裡話》主持,訪問老手,潮媽新手。陪伴寶寶成長,同時注重自身發展,希望透過聲音為媽媽們帶來力量,一同成為更好的自己和媽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2期]

詳細內容

潮媽寶典:做了媽媽,更要練習做自己

隨着時代的進步和對婚戀態度的改變,許多娛樂圈女星都毫不避諱,在演藝生涯的上升期結婚生子,先做潮媽,再拼事業,2012年港姐冠軍張名雅(Carat)就是其中一個。她在2017和2018年分別誕下兩子,如今在「做媽媽」和「做自己」間不停切換。 Carat從小就喜歡小朋友,婚後第二年順利懷孕。在外界還不知道Carat有孕在身時,有監製邀請她拍武打劇,Carat內心很掙扎,因為這是一直想挑戰的影視作品類型,但考慮到身體狀况,最終只能帶着失落委婉地拒絕。從拒絕的那一刻起,Carat就明白做媽媽不容易,今後的人生必定因為「媽媽」這個身分而有所犧牲。 張名雅(左)四口之家相親相愛。(作者提供) 有犧牲有煩惱 勇於面對挑戰 在大兒子1歲多時,Carat發現再次懷孕,作為新手媽媽不免憂慮:「哥哥還那麼小,我把所有的愛都給了他。弟弟出生後,給哥哥的愛就會減半,這樣很對不起哥哥……」幸有老公開導:「再多一個家庭成員是好事,我們給大兒子的愛不會減少,反而多了一個人愛他。愛不是一分為二,是你會生出更多更多的愛給孩子。」在Carat生出更多愛給孩子的同時,也生出了不少煩惱:「怎麼可以增加奶量為初生兒子提供足夠的口糧」、「兒子1歲多了,要報讀哪所幼稚園」、「又到底該為他報讀什麼小學」……正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這就是媽媽們的真實寫照。 跳出框框 重拾歌手夢 Carat一直埋藏着歌唱的夢想,早在加拿大生活時就跟老師學唱歌,更兩度參加「新秀歌唱大賽溫哥華選拔賽」。2013年,排除萬難在港參加電視台的歌唱選秀節目,當時表現不如意,首集即被淘汰。直至不久前,她重拾歌手夢,更推出派台單曲:「兒子都長大了,去年我和電視台的10年合約期滿,出單曲是送一份入行10年的禮物給自己。」這首歌是Carat回憶過往,明白生活不可能每一天都是愉快的,「有些事會羈絆着你,有些盒子會把你困住,給自己一些勇氣和信心,你可以跳出來的」。Carat唱出了自己的心聲,不被媽媽的角色框着,時常提醒自己的初心。而兒子也受她影響,從小喜歡音樂,喜歡唱歌,現在還會唱媽媽的歌。 筆者在過往的訪問請教過很多媽媽前輩,怎樣才能成為「新時代潮媽」?不少回答都是和「做自己」有關:「在成為媽媽之前,先成為你自己」、「媽媽做自己,孩子就能做自己」、「做媽媽,更要練習做自己」。最後,以台灣媽媽作家劉淑慧的文字與大家共勉:「拋開對完美的執著,找回人生的主導權。當母親以外的角色得分,也在為母親這個身分加分。最終目的不是樣樣拿滿分,而在於平衡與取捨。」 《夜媽媽 心裡話》以好歌伴聽眾度過繁忙夜,「潮媽寶典」環節每周一晚與潮媽對話,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鼓勵女性活出精彩人生。節目逢周一至四晚上10至11時於港台普通話台(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 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播出。ptc.rthk.hk 文:黄梓瑜 作者簡介: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寰聽世界》主持,訪問老手,潮媽新手,瘦身高手。陪伴寶寶成長,同時注重自身發展,希望透過聲音為媽媽們帶來力量,一同成為更好的自己和媽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8期]

詳細內容

潮媽寶典:那些和媽媽如影隨形的人和事

謝茵在12歲開啟她的舞蹈生涯,曾任香港舞蹈團的首席舞蹈員和助理藝術總監,現在是一名自由編舞家和兩孩之母。從幕前到幕後,舞蹈是謝茵認識世界的一扇窗,舞蹈教會了她腳下的每一步都要好好體會、細心踏出,跳舞如是,人生如是…… 謝茵(左)在《如影》排練現場。(作者提供) 「生孩要趁早,不會吃虧的」 與許多舞者不一樣,謝茵在她舞蹈生涯的巔峰狀態時選擇結婚生子,這和她的童年經歷有關。「我4歲就決定要生小孩了!有一次大人讓我抱着剛出生的小表妹,她突然大哭,我很自然地把手指放進她嘴裏讓她吮吸,她就漸漸停止了哭鬧。」這份全然的信任讓小小的謝茵覺得妙不可言。 成為母親後的謝茵感慨:「經歷過懷孕、生產、哺乳及養育,在一次次的磨練間,看到身體不一樣的變化。而小生命在你手中長大,用自己的生命滋養孩子,他們的身體也慢慢長大,就像重看一次自己是怎樣長大的,是多麼的自然!」為人母後的她亦有更豐富的情感,讓她更懂表達自己,啟發更多靈感去編舞。作為過來人,她常常打趣地勸年輕的女舞者:「生孩要趁早,不會吃虧的。或許身體質素會下降,但思想會昇華。」 「做自己」和「做媽媽」的拉扯 3年前,謝茵是《如花。如水。如母》的藝行研究員,聆聽了20多名媽媽的故事。在她們娓娓道來自己故事的3個多小時裏,謝茵感受到了她們的軟弱和堅持,所有媽媽都是從小女孩蛻變成為媽媽的。從日常瑣碎事的細節中,總能見到她們在「做自己」和「做媽媽」之間拉扯着。這亦讓謝茵回望自己的過去,並創作出舞劇《如影》,從最平凡的日常中取題,呈現女性的身體印記、人生歷程和冷暖悲喜。 在劇場裏,一卷紅繩貫穿全場。它像臍帶,代表孩子與媽媽之間的血緣,是生命最初的聯繫;它像橋樑,引領舞者找回故鄉的路,喚起童年回憶;它像血,代表媽媽身體曾經承載的傷痛與苦難。它既是奮力掙扎但無法掙脫的束縛,亦是母親對孩子一輩子的愛、承諾與責任……以上種種都是和媽媽如影隨形的東西,謝茵的初心就是講述4名分別20、30、40歲的女人,如何一步步走來,觀眾從她們的故事中,或多或少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多年前,張艾嘉、劉若英和李心潔曾唱過一首歌《20 30 40》,當中有一句歌詞讓筆者印象深刻──「女人若是想要活得精彩,自己要明白,這是一個需要主動,幸福自己找的時代。」過往回憶的如影,此刻的身體隨形,那麼媽媽的未來便在自己手中。 《夜媽媽 心裡話》以好歌伴聽眾度過繁忙夜,「潮媽寶典」環節每周一晚與潮媽對話,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鼓勵女性活出精彩人生。節目逢周一至四晚上10至11時於港台普通話台(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 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播出。ptc.rthk.hk 文:黄梓瑜 作者簡介: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夜媽媽 心裡話》主持,訪問老手,潮媽新手。陪伴寶寶成長,同時注重自身發展,希望透過聲音為媽媽們帶來力量,一同成為更好的自己和媽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4期]

詳細內容

潮媽寶典:政界媽媽的心願

港漂學霸洪雯來港23年,香港是她的第二故鄉,也是助她圓夢的城市:「我生命中重要的里程碑都在香港發生──完成學業、踏入職場、結婚生子,再到事業的轉型,現在成為立法會議員。」洪雯之所以在2021年參選立法會,原來和她的學術背景及「香港媽媽」身分有關:「我學城市規劃出身,這提醒我要高瞻遠矚,用長遠的眼光看問題,如何提供一個空間去承載經濟社會的各項活動;而媽媽的身分,讓我多了一個角度去思考香港的未來,我要給孩子那一代一個怎樣的香港。」 抱着這樣的想法,洪雯在立法會工作中設定了兩個目標:一是解決土地房屋問題,讓更多夾心階層的年輕人有屋住;二是推動香港經濟轉型,推動產業結構的多元化和實體化,創造更多中間階層的就業。 兒子是小哲學家 大概受媽媽影響,洪雯的兒子從小就愛思考和寫作,讀小學時曾寫下這些問題:「世界上有多少個我呢?這裏有一個我,其他地方還有一個我嗎?到底什麼是昨天,什麼是明天?媽媽明明說睡醒了就是明天,為什麼睡醒就是今天了,那昨天是去太空了嗎?」這都是大人不會留意,但小朋友會去想的問題,這些好奇不受思維框架的限制,直達本質,小朋友的純真難能可貴。 最讓洪雯感動的,是兒子一個關於親子的發問:「媽媽,父母可以選擇誰做他們的孩子嗎?孩子可以選擇誰做他/她的父母嗎?」洪雯正經地回答:「都不可以吧。」兒子卻認真告訴媽媽︰「媽媽是我選擇了你,上帝把你介紹給我,我覺得你很好,就認定你了!」這番對話過去10年了,但依然深藏在洪雯的內心,使她更加篤定和兒子的母子情分。 洪雯(左)與「哲學家」兒子。(作者提供) 孩子還是要走自己的路 這個小小哲學家很小就有自己的想法,向洪雯強調「我不是你」,這句話對她的啟發很大。在孩子小時候,家長常憑着經驗替他做決定,認為這樣是為了孩子好,甚至把自己的想法、愛好、思維強加在孩子身上;但回頭一看便知,孩子要走的路還是得由他自己走,要碰跌還是會發生。父母不能替孩子省略挫折,也不能代替和命令他,應該引導和尊重他。洪雯的心願就是希望兒子有一個豐盛的人生。經歷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品嘗人生的酸甜苦辣,無論好事壞事都願意跟媽媽說。這大概也是全天下媽媽的心願吧。 《夜媽媽 心裡話》以好歌伴聽眾度過繁忙夜,「潮媽寶典」環節每周一晚與潮媽對話,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鼓勵女性活出精彩人生。節目逢周一至四晚上10至11時於港台普通話台(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 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播出。ptc.rthk.hk 文:黄梓瑜 作者簡介: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寰聽世界》主持,訪問老手,潮媽新手,瘦身高手。陪伴寶寶成長,同時注重自身發展,希望透過聲音為媽媽們帶來力量,一同成為更好的自己和媽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9期]

詳細內容

潮媽寶典:Single Mum是「升高媽」

  有人認為,婚姻不應該成為綁架兩人的枷鎖,緣分已盡,不如分開更好。不過,仍有不少人對單親媽媽(Single Mum)存有偏見:「你是單親媽媽,你是被拋棄的女人;你要照顧孩子,哪有多餘心思投入職場;你的孩子沒有完整家庭真可憐……」但Single Mum可嵐的故事,或可抹去一切對於單親媽媽的偏見。 孩子們是可嵐一路「升高」的最大動力。(作者提供) 歌手可嵐2008年出道,入行後推出不少單曲,漸獲名氣,後因公司被收購而失業。前夫在此時走進了可嵐的世界,從小在破碎家庭長大的她渴望溫暖的家庭,於是帶着憧憬在2010年步入婚姻的殿堂,翌年就成為媽媽。看似幸福的愛情故事實際暗湧翻騰,可嵐苦笑︰「戀愛和婚姻是兩碼事,特別是很快就生了小孩。兩個人還沒磨合好,又多了一個人。孕期他就對我很冷漠,負面情緒累積成了爭吵,小問題變成大問題,兩人愈走愈遠,最後只能離婚收場。」 2014年,可嵐正式成為一名單親媽媽,離婚初期是最黑暗的日子。「我心情很差,每天以淚洗面,3歲的兒子動不動就哭,我覺得自己好無能,感情處理不好,小孩又帶不好,每天都打電話給朋友哭訴。」起初,可嵐的朋友還耐心安慰,但見她一直困於悲傷絕望的情緒,實在看不下去,一語罵醒了可嵐︰「你知道你為什麼天天哭嗎?原因是你沒錢!」可嵐開始正視問題,努力解決經濟困境︰「一開始我真是零收入,更曾向社署提交入息證明,申請緊急資金交房租。後來算了算,一個月的基本開支兩萬,就朝着這個目標掙錢。」 做斜槓族圈子變大 發現很多合作可能 此後,可嵐成了拚命三郎,沒有她選工作,只有工作選她,曾試過一人打8份工:教冲咖啡、教唱歌、教泰拳,又會做主持、電台DJ、藝人經理人、餐廳市場推廣、保險經紀,一人擔起兩口之家,成功將Single Mum演繹為「升高媽」。2018年,一切有了轉機。那一年可嵐的唱片公司簽了兩個藝人,拍了一些廣告,做了幾首廣告主題曲,還和大學同學去外蒙拍電影,收穫一筆可觀的資金。「也許是因為我成為了斜槓族,圈子大了,發現很多合作的可能。能力強了,不是當年的弱女子了。」兒子是她一路「升高」的動力,為母則剛說的就是可嵐。 這位自強的媽媽遇到疼愛她的另一半,冰封的心靈漸被融化,可嵐在去年生下了小兒子。這就是這位媽媽的故事,不要小看自己,勇於走出困境,絕地重生絕非沒可能,世界真的很大。多年前可嵐唱《女生不哭》,那時的黃毛丫頭也沒想過,歌裏的女生就是多年後堅強的自己。「笑意要硬朗,不屈的眼光。練習絕望,還可以發光!」 《夜媽媽 心裡話》以好歌伴聽眾度過繁忙夜,「潮媽寶典」環節每周一晚與潮媽對話,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鼓勵女性活出精彩人生。節目逢周一至四晚上10至11時於港台普通話台(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 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播出。 ptc.rthk.hk 文:黄梓瑜 作者簡介: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夜媽媽 心裡話》主持,訪問老手,潮媽新手。陪伴寶寶成長,同時注重自身發展,希望透過聲音為媽媽們帶來力量,一同成為更好的自己和媽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4期]

詳細內容

潮媽寶典:虎媽的覺醒

香港城市節奏急促,行人步履匆匆,地鐵扶手電梯的速度也較很多一線大城市要快,香港人口頭禪「唔使急,最緊要快」,更折射出城市的緊張感,無形中影響着每一個香港人和下一代。虎爸虎媽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更有家長索性讓孩子「贏在子宮裏」,以此有更大的機會進入心儀的幼稚園。 學會聆聽 多讚揚鼓勵 凌葉麗嬋曾是一名典型的虎媽,望女成鳳的她只重視女兒學業表現:「我以前真的是非常緊張女兒的學業,她就讀小學時,我每天檢查功課,發現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非常嚴厲地讓她改正,到後來一看到有不對的地方,更帶着憤怒,擦掉她的所有功課。」漸漸,母女關係到達冰點,女兒在中學時變得很消極,甚至萌生出輕生的念頭,凌太憶述:「女兒站在窗邊的那一刻,我腦袋一片空白,只求她別跳下去,繼續讓我做她的媽媽。」 凌太(右)是女兒(左)的知心朋友。(作者提供) 此刻,凌太徹底覺醒,希望修補和女兒的關係。第一步就是學會聆聽,聆聽是愛的開始,多聽女兒的想法,從她的角度思考。第二步,凌太透過閱讀親子教育書本及修讀品格教育課程改變自己,將要求變成商量,將責罵改為讚揚,多給鼓勵:「如果女兒在100分的考試中剛及格,我會對她說:『我看到你有努力,還有60分沒放棄,再試試做得好些!』。」當然,重塑母女關係不是一蹴而就,中間也遇過不少阻力大石,凌太不感氣餒,用同理心感化女兒,慢慢成為女兒的知心朋友。一路不易的經歷,使凌太在2012年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家長」。 適時「減油」 輕鬆管教 此後,凌太在香港推動品格教育,她深信孩子的品格是與生俱來,當孩子表現出好品格時,父母應該肯定他,以助建立自我價值和能力。慢慢地,孩子就想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當孩子負責任時失誤了,怎麼辦?父母要用愛扶起他。這符合心理學家的自我決定論,即自主、有能力和歸屬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教養孩子不需要控制,需要的是鼓勵和肯定,這樣親子關係便進入良性循環。 如今,女兒組建了幸福的家庭,凌太沉浸在三代同堂的幸福中,而初為人母的女兒倒有些焦慮,過去不斷讓女兒加油的凌太此時讓女兒「減油」:「你比媽媽當年做得好多了,媽媽在你身邊,不需給自己太大壓力。」 容易緊張的香港家長,是不是也該反思一下,適當為自己「減油」,以輕鬆的心態管教孩子。「無為而治」其實是在幫自己和孩子加油,養精蓄銳走更遠的路! 《夜媽媽心裡話》以好歌伴聽眾度過繁忙夜,「潮媽寶典」環節每周一晚與潮媽對話,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鼓勵女性活出精彩人生。節目逢周一至四晚上10至11時於港台普通話台(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播出。網址:ptc.rthk.hk 文:黄梓瑜 作者簡介: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夜媽媽 心裡話》主持,訪問老手,潮媽新手。陪伴寶寶成長,同時注重自身發展,希望透過聲音為媽媽們帶來力量,一同成為更好的自己和媽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1期]

詳細內容

潮媽寶典:媽媽,你不該被定義

傳統印象裏,媽媽總是吃苦耐勞、相夫教子,因為孩子而成為超人。但現實生活中,不少媽媽都承認很多時候離偉大很遠,會和小孩鬥氣,忘了好好說話,也會躺在沙發上指使小孩拿東西,更多時候都很累很睏。說到底,媽媽只是個身兼數職的凡人,育有兩子的孕產瑜伽教練李亦子,在過去10多年幫助了無數媽媽學員,在她看來「媽媽是超人,也是孩子」。 因為瑜伽,亦子逾活逾年輕!(作者提供) 「生孩子是寶寶自己的事」 2010年,在幼教工作的李亦子讀到一段孕產瑜伽的描述:「一群孕媽媽在綠草地上,聽着潺潺流水聲音,清新空氣撲來,陽光照耀下,感受和寶寶的一呼一吸。」她想世間美好,莫過於此。於是開始學習,算是內地的先行者,並將所學的直接運用到自己身上,堅持規律作息和瑜伽練習。2014年10月,亦子只用半小時就順產誕下大兒子。出月子後,體重已恢復到孕前,且毫無贅肉,這都歸功於孕期的練習及產後月子安排。超自律的超人媽媽將規律的作息傳給了兒子:「很多家長抱怨小朋友不睡整覺,但我兒子1歲前每晚7點睡,第二天7點醒。1歲後,晚了1小時入睡,但依然7點起牀。」 兩個兒子都是體諒媽媽的天使,讓亦子有精力學習普拉提和各種小器械,成為專業教練和孕產講師,目前開辦了3間瑜伽館,舉行超過100場公益講座。這個行動力極強的「超人媽媽」笑稱自己是「叛逆中年少女」,想開創更加有趣的事,組織更多有意思的派對,帶着媽媽們一起去實現。 和亦子對談時,她問我:「生孩子是誰的事?」我不假思索回答「當然是媽媽的事」。她卻說:「生孩子是寶寶自己的事。若寶寶不肯發動,媽媽體內哪來的宮縮和催產素?生產時,媽媽主要負責打開分娩大門,配合寶寶來到這個世界。產房裏的爸爸要引導媽媽呼吸,給她愛的鼓勵使她情緒穩定,這樣寶寶在產道裏就像坐着滑滑梯,咻地一聲就來到人間啦。」聽她這麼一說,生產過程不再血淋淋,而是有趣的遊樂場互動遊戲,寶寶是leader,媽媽是被推着學習的一方。 「我3歲,媽媽也3歲」 筆者兒子剛滿3歲,我最近問他:「你知道媽媽今年幾歲嗎?」「我3歲,媽媽也3歲。」這個充滿智慧的回答提醒我:他來到人世多久,我就成為人母多久,對於親子關係,我們的資歷相同。但是,在社會上「媽媽」總被定義、標籤甚至被理所當然地質疑:「你都當媽媽了,這點事還做不好?」寶寶是第一次當寶寶,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我們是一起成長,希望身邊人更多理解、支持和陪伴。下次被質疑時,我們也可以大聲反問:「我是媽媽,所以呢?」 《夜媽媽心裡話》以好歌伴聽眾度過繁忙夜,「潮媽寶典」環節每周一晚與潮媽對話,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鼓勵女性活出精彩人生。節目逢周一至四晚上10至11時於港台普通話台(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 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播出。網址:ptc.rthk.hk 文:黄梓瑜 作者簡介: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夜媽媽 心裡話》主持,訪問老手,潮媽新手。陪伴寶寶成長,同時注重自身發展,希望透過聲音為媽媽們帶來力量,一同成為更好的自己和媽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7期]

詳細內容

潮媽寶典:三個女人一台戲

常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情人,那對媽媽來說,女兒應該是上輩子的閨密,所以這輩子還要再續前緣。護膚品高層陳嘉凝(Shinnie)就和兩個女兒情同閨密,彼此間無話不談。幫顧客變美是Shinnie的日常工作,但她認為心靈美最重要,故從小就注重培養女兒的同理心。 Shinnie(右一)一家四口其樂融融,她和兩個女兒情同閨密。(作者提供) 母女間的閨密情 Shinnie分別11歲和8歲的女兒,不僅視她為朋友,更是閨密,毫無保留地分享喜憂:「我們會一起逛街買衣服,相互給意見,現在多了兩個形象指導。而只要我們三個在家,家裏就很熱鬧。特別是小女兒,每天都有說不完的話,分享學校生活。有時甚至希望她們安靜些,給我me time。」當媽後,少了獨處時間,Shinnie對此稍有怨言,但這就和「幸福肥」一樣,甜蜜的負擔。 筆者每次看到穿著漂亮母女裝的母女都好生羨慕,於是就想盡辦法搭配母子裝,但怎麼穿都少了點意思,兒子就是兒子,著裝外形上怎麼都不會是一個「mini me」,但幸好剛滿3歲的兒子還是很願意分享。我每天在家門前等校巴,接他放學。坐在校巴上的他,只要遠遠見到我,就會用力揮手,直至校巴停穩,下車後大喊﹕「媽媽,我回來啦!」站在行人道上便急不及待地解下書包,拿出當天製作的小手工向我介紹。有一次他因為貪玩,沒完成課堂作品被老師教育了一番,見到我的一刻,他淚如泉湧,淚水裏有內疚有自責,後來他告訴我,之所以大哭是因為那天沒法和媽媽分享。傻孩子,媽媽很欣慰你的坦誠,真希望你以後有什麼事都和我說,把小秘密都告訴媽媽。 心靈美才是真的美 Shinnie的兩個女兒性格截然不同,11歲的姊姊文靜樸素,無論什麼場合都穿著棉質上衣和牛仔褲;8歲的妹妹古靈精怪愛打扮,小小年紀就讓長輩送她「美妝套裝」,而在Shinnie眼中她們都是最可愛的:「每人身上都有獨一無二的美,我要幫助女兒找到各自的亮點。由內散發的美才是最光亮持久的,希望她們擁有同理心。」指令式的教育方式遠沒有父母以身作則來得有效,當女兒提出無理要求時,Shinnie甚少回應不可以,而是要求她們換位思考,嘗試理解媽媽苦衷。當女兒做了錯事,Shinnie也要求她們靜下來體會對方感受,消化「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要義。現在女兒都很體貼,為人處世不再那麼鹵莽。 時代在改變,很多潮媽對於好媽媽的印象都有所改變,Shinnie大方承認:「我不是那種能煮出精緻三餐的女人,我希望為孩子帶來思想上的啟迪,陪伴孩子正面思考和認識世界。視野和眼光跟不上時代,與孩子的交流只能停在飲食和家務,很快便會脫節。」Shinnie家有三個女人,三個女人一台戲,她是站在舞台中央的美麗大精靈,兩旁的善良小精靈隨媽媽舞動,擁有美麗心靈的她們定能舞好各自的人生大戲! 《夜媽媽 心裡話》以好歌伴聽眾度過繁忙夜,「潮媽寶典」環節每周一晚與潮媽對話,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鼓勵女性活出精彩人生。節目逢周一至四晚上10至11時於港台普通話台(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 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播出。ptc.rthk.hk 文:黄梓瑜 作者簡介: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夜媽媽 心裡話》主持,訪問老手,潮媽新手。陪伴寶寶成長,同時注重自身發展,希望透過聲音為媽媽們帶來力量,一同成為更好的自己和媽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2期]

詳細內容

潮媽寶典:長衫女神 母為悅己者容

身材高䠷、五官精緻的蔡毅明(Grace)有多重身分,長衫品牌創辦人、設計師和代言人,還是兩孩之母。生意上決策果斷的Grace,面對孩子也會優柔寡斷,每天都有新鮮體驗。Grace認同「女為悅己者容」,女性愛自己,打扮自己,增值自我,不分年齡和身分。 Grace和女兒齊著自家設計的長衫母女裝。(作者提供) 模特兒出身的Grace,因為一次行旗袍show而愛上這種雲裳美服,自此出席重要場合都會選擇旗袍,皆因它在女子身上搖曳多姿所散發的東方美,最能代表自己。研究歷史時,她發現原來早在1950年代《牛津英語詞典》就已收入Cheongsam一詞,長衫的文化和傳統都比旗袍更久遠,旗袍只是長衫文化的一部分。然而,坊間很難買到適合的長衫,大部分旗袍款式都很傳統,對腰線要求很高,不少女性擔心容易暴露身形缺陷。2011年,Grace結合行天橋所培養的審美觀,以及創辦公司所積累的人脈和市場營銷經驗,膽粗粗地創辦長衫品牌,希望將長衫常服化、年輕化、時尚化,推廣長衫之餘,亦希望令長衫形象更貼地。 Grace為此推陳出新──為了讓旗袍更易穿著而改低領口,下襬則以斜線剪裁,有別於傳統的高叉款式;她跟不同品牌推出crossover系列,不時成為城中熱話。Grace懷孕時,肚子日漸變大,穿不下過去的旗袍,為了讓更多愛美的準媽媽也能穿旗袍,她找來彈力大的萊卡料,產前產後都能穿。2017年,大兒子出生後,她又推出長衫親子裝…… 事業是情緒出口 轉移注意力 3年前,Grace生下小女兒不久便遇上疫情,開始在家工作,既照顧兩個小朋友,還得手機不離身,遙距打點品牌的一切。小朋友正值不懂事的年紀,Grace白天很難一心一意地處理公事,她苦笑︰「夜闌人靜時是我的工作時間,也是我的me time。事業是我情緒的出口,有事業是好事,可以轉移注意力。切換到長衫頻道時,我和世界的距離沒那麼遠,沒那麼脫節。」 「當媽後,我在家照顧小孩就是一個瘋子,不敢照鏡子。」Grace在訪問時大方承認在家中的形象,沒想到摩登亮麗的長衫女神,在家卻是瘋子。養育孩子真的很耗心神,操勞的心從孩子誕生一刻便伴隨終身。長衫好比是Grace的充電線,為她輸入正能量。長衫事業10年來不斷壯大,讓她看到自己的進步,更加自信;另外,長衫給她一個好好打扮的藉口,穿起旗袍,把自己收拾精神,望着鏡中的自己更愛自己了,任何人都不會拒絕美。 又到歲末,各種年會、聚會紛至沓來,媽媽們多久沒有把鞋櫃裏塵封的高跟鞋拿出來?多久沒有穿衣櫥裏最心愛的連衣裙?多久沒有好好地為自己畫個妝?12月的機會多着呢,行動起來,讓我們一起變美! 《夜媽媽 心裡話》以好歌伴聽眾度過繁忙夜,「潮媽寶典」環節每周一晚與潮媽對話,走進她們的內心世界,鼓勵女性活出精彩人生。節目逢周一至四晚上10至11時於港台普通話台(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 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播出。ptc.rthk.hk 文:黄梓瑜 作者簡介:香港電台普通話台《夜媽媽 心裡話》主持,訪問老手,潮媽新手。陪伴寶寶成長,同時注重自身發展,希望透過聲音為媽媽們帶來力量,一同成為更好的自己和媽媽。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8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