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筆陣.窗邊的小荳荳:小荳荳的兩難抉擇(下)

前文提要:小荳荳要參與學校微電影的第二次試鏡,睡覺前打開日程表一看,原來明天是學校到海洋公園旅行的日子,這是畢業前最後一次學校旅行,也是她盼了一整年的學校旅行。時間上衝突了,怎麼辦…… 整晚輾轉反側睡不着,友情和難得的機會該如何選?想到升中後各散東西,小荳荳心想:如果我放棄朋友,最後試鏡選上了,同學一定會覺得我不重視他們。畢業只有一次,但選角也許日後還有很多機會。况且,當主角壓力也大,選不上主角,當個配角也不錯啊!但是,什麼時候才能再遇到這麼有挑戰,又適合自己的角色?雖然出席試鏡不一定能選上,但不出席就是自己放棄了,會不會將來後悔呢?想來想去,還是下不了決定。一夜無眠,轉眼就天亮了。 回到學校,小荳荳見到同學們,眼眶便紅了,接着眼淚像決堤般滾滾而下。這些眼淚似乎提示着小荳荳友情的可貴。小荳荳抹乾眼淚,跟老師說:「我今天不參與試鏡了。因為做主角壓力很大,我做個配角好了。」我收到教師的信息,心裏想了想:這實在不像小荳荳應該會有的想法,從小到大,她都積極參與每次的選角和演出,也演得特別好。除了在校內,在校外也一樣積極參與。很難相信一個熱愛演出的學生,會因為做主角壓力大,而放棄這個難得的演出機會。 想想兩全其美的方法 勿輕易放棄 知道小荳荳已隨校車出發,我打了個電話給負責的教師,找小荳荳聊了幾句。「你是真的因為當主角壓力大,所以放棄?還是因為想跟同學一起去海洋公園,擔心同學失望,也怕同學認為自己不重視他們?你一直這麼努力,很難相信你會怕難而放棄呢!」小荳荳回答我說:「我是感到做主角壓力大,但其實也很想跟同學一起去海洋公園。」「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我說,不用參加第二次試鏡,選中了你的話,你會演嗎?」小荳荳幾乎是零延誤地立刻回應我說:「那我一定演。」我說:「那就是說明,其實壓力不是你放棄的原因,而是你不想錯過與同學最後共聚的時光。你有沒有想過兩全其美的方法?對於自己一直追求的事情,怎麼可以這麼快放棄?」「兩全其美的方法?有嗎?」「你會否向學校申請,從海洋公園回來後再試鏡?如果你很想做好一件事情,要有決心,要堅持,要想出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啊!」「好啊,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申請!」「你自己再想清楚,這是不是你想要的東西,才再跟我說吧!不要因為我這樣對你說,你在壓力下做出這樣的決定!」小荳荳幾乎沒有再想,第一時間說:「我是真的想試鏡,我想向學校提出這個申請。」「那好,這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課,面對自己非常重視的事情出現兩難情况,不要輕易放棄任何一件事,要想想能兩全其美的方法,不斷堅持。難得的機會一定是靠自己的努力去爭取的!」「明白了,謝謝校長!」 當天下午回校,小荳荳的演出非常出色。導演也說,一個演員除了演戲技巧了得,更重要是積極的態度,以及謙虛聽意見的心。小荳荳都做到了! 文:徐區懿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童年就像暢銷書《窗邊的小荳荳》作者一樣頑皮,惜終生未遇上啟蒙的小林校長,唯冀盼成為學生的小林校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5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窗邊的小荳荳:小荳荳的兩難抉擇(上)

小荳荳在演藝方面很有天分,自小就喜歡唱歌、跳舞、演戲。她也演得實在好,每每學校有大型演出,學校都會邀請她選角,也常常會選上。她不但喜愛舞台,近年不同媒體的興起,她也感到興趣。有時她亦會參與一些短片製作、微電影等的拍攝。雖然都是當配角的多,但作為一個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她算是演藝經驗非常豐富。 學校常常都會為不同才華的學生提供發展機會。前幾天,小荳荳收到學校通告,學校準備自行製作一齣微電影,講述學生在校園內的故事。媽媽都不用問她了,知道女兒的心意,就替她報了名。教師通知她入選這次戲分最多的主角角色試鏡。這真是大好的消息!正由於是主角角色,試鏡過程也特別嚴謹。學校請了專業的電影製作團隊來幫忙,這個角色試鏡共需兩天。 爭取微電影主角 用心準備 收到劇本後,小荳荳看了幾次,非常投入,她覺得劇情寫的就是她自己一樣,這是過去未曾試過的。當下,小荳荳已感到自己很想很想得到這個角色。雖然對白很多,而且每一場戲的情緒都不一樣,挑戰很大,但學習演戲多年,這次是難得的機會,可以把過去的經驗和所學用上,所以小荳荳特別用心地去準備,揣摩角色的性格,配合不同的表情、姿勢、動作。在家裏用手機把自己的演出錄下來,反覆看了幾次。把表達方式改了又改,滿意了,安心去睡。 第一次試鏡 順利通過 試鏡的日子到了,小荳荳說不上信心滿滿,只是已做了充足的準備。如說心情很輕鬆是騙人的,很想得到一個角色時,心情少不免緊張和患得患失。原來,這次參與選角的同學也不少,其中一些是有經驗的同學,也有一些是對演戲有興趣,但是沒有太多經驗的。令小荳荳驚訝的是,想不到這麼多同學來參與試鏡;更甚的是,平日沒參加舞台演出的同學表現也這麼好。小荳荳深深吸一口氣,跟自己說了一聲「加油!」就自信地站到射燈和鏡頭前,把她前一晚準備好的角色設定演出來。試鏡非常順利,導演也說小荳荳演得很好。眼看第一關是通過了。 第二次試鏡vs.畢業旅行 回到家裏,小荳荳心情輕輕鬆鬆地準備第二次試鏡。睡覺的時候到了,小荳荳打開日程表一看。「咦!怎麼明天是學校到海洋公園旅行的日子?明明記得是下星期,怎麼會是本星期?」小荳荳焦急地翻着日程本子,自言自語地說:「肯定是我太專注練習劇本,把時間都忘了…… 時間上衝突了。啊!怎麼辦?」 這是畢業前最後一次學校旅行,盼了一整年的學校旅行。之前一直想着在哪個景點與哪個同學一起拍照,要擺什麼姿勢;先去玩哪個機動遊戲,再去哪個展館參觀。要參加試鏡的話,一切就成泡影。要去學校旅行的話,就損失這個可能是一生人第一次當主角的機會。真是個兩難的抉擇!小荳荳急得快要哭了!(待續) 文:徐區懿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童年就像暢銷書《窗邊的小荳荳》作者一樣頑皮,惜終生未遇上啟蒙的小林校長,唯冀盼成為學生的小林校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6期]

詳細內容

窗邊的小荳荳:提不起勁的小荳荳

我是小荳荳,今年讀四年級,是一個女孩子。我是一個不開心的人,無論要做什麼事,我都提不起勁,不想參加。媽媽常常不停給我建議,希望我參加不同的活動。每次我都認真地想,要不要參加呢?想來想去,還是覺得,我不想參加。不過,其實媽媽並不是問我要不要參加,她是想我參加。即使我不想,最終她還是會幫我報名。我也不會曠課,既然媽媽說要參加,我就按時出席。我心裏是非常不情願,但到了上課的時候,我還是會盡自己的力完成老師所有要求。每一天每一節努力下,我還是累積了不少好經驗,漸漸地,不論合唱團、田徑隊,還是奧數隊,我還是取得不錯的成績。 田徑跑出好成績 也開心不起來 今天,田徑隊練習時,老師公布我們每個人在遴選中的最佳表現時間。因為天氣很熱,大部分同學都沒有做出個人最好成績,我是極少數跑出個人最佳成績的隊員,全體隊友都為我鼓掌。我抿了抿嘴,沒有發言。大家看着我的表情有點奇怪,大概我的臉部表情不太能顯出其他人期待出現的反應。校長剛好經過,她好像看到了我。 她問我:「怎麼了?」我不明白她想問什麼,我說:「唔?」 「是有心事嗎?」「沒有啊!」「我留意到大家都替你高興,但你好像很不滿意的樣子?」「啊!是!我沒有感到什麼值得開心。我一直都是這樣的。」「是嗎?不如我們聊一下?」 噢,發生什麼事?為何校長會想跟我聊一下?是否我做錯了什麼? 我跟着校長去到了校長室,裏面除了校長的辦公桌外,還有長長的沙發,以及很多很多的玩具。其中最多的是樂高積木,我猜Eva校長自己,或她的孩子應該很喜歡砌樂高積木。其實,我也有興趣。 「請坐。」「謝謝校長。」「剛才跑得很好啊!你喜歡跑步嗎?」我不知道校長為何對我感到興趣,但是我感到有點開心,有記憶以來,好像都沒有人關注過我開心還是不開心。我坦白地向校長說明了,我對什麼也提不起勁,也很難對任何事情感到開心。我沒有意思想表現得不高興,而且我的反應好像是錯了。 校長鼓勵試新事物 尋找快樂 「每天早上起來,從刷牙洗面開始,好像都已安排好了,我要做什麼?什麼時間做?怎樣做?都不用我傷腦筋,按着安排去做就可以了。雖然要做的時候我不介意去做,但所有事情都不是我選擇的。的確,如果讓我自己選擇,我也會選不參與。要完成媽媽安排的所有活動,已佔了我全部的時間。有時,我也會嘗試問自己,有什麼事情會令我感到開心,但每次都想不出來。」 想不到,校長竟然讚賞我:「荳荳,雖然你對媽媽鼓勵你參加的活動沒有感到太大興趣,但你也願意嘗試,並且不斷進步,更在各方做到很好的成績。這實在十分難得!」校長問了我很多問題,我發現,原來平日我沒有認真想過自己喜歡什麼,只按着媽媽的安排去做,所以即使做到了好成績,我也不感到開心。校長說,她本來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反正不知道,所以她什麼新事物都去試一下,慢慢地就總結出自己喜歡的是什麼了。校長跟媽媽說,要給我思考時間,並由我自己去挑選不同的事物去試。試了五六項活動之後,我發現,我很想砌樂高積木,以及作編程。原來,我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得很好,但真正令我開心的是我自己選的活動。 謝謝校長,我變開心了!動力也增加了! 文:徐區懿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童年就像暢銷書《窗邊的小荳荳》作者一樣頑皮,惜終生未遇上啟蒙的小林校長,唯冀盼成為學生的小林校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9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窗邊的小荳荳:小荳荳手腕上的血痕

小荳荳生在小康之家,自小衣食無憂,愛玩的玩具應有盡有,父母都很愛惜她。她的功課也不錯,成績雖未至於名列前茅,但在班中也算是中上;品行不錯,樣子也生得標緻可人。一切就是一個幸福小女孩的圖畫。 好景不常,升上四年級,小荳荳的父母開始有不少爭執,常常為了小事爭吵。慢慢地,開朗的小荳荳臉上常常掛着的陽光笑容消失了,健康的臉蛋開始變得瘦削,功課慢慢也退步了。再過了一段時間,她回校後天天以淚洗臉,叫人心痛!功課差了,還好行為還是一樣的好,對同學友善,是大家都想交的朋友。 家庭狀况把孩子壓垮 一天,同學來報告,看到小荳荳手腕上多了很多傷痕,非常擔心她。我檢查了一下,發現滿滿的20多道,有深的,也有淺的。我的心中一沉,大叫糟糕!家庭狀况把孩子壓垮了。 找了小荳荳來一談,原來昨天晚上,媽媽說有了新男朋友,爸爸收拾行李離家了。任小荳荳哭得呼天搶地,都沒有辦法把爸爸留住。她愛媽媽,也愛爸爸。她一直希望爸媽可以重修舊好,重新給她一個充滿愛的家庭。可惜事與願違,她等不到事情有轉機,反而結局竟是爸爸先行搬走。她不能想像沒有了爸爸的日子,於是就拿起𠝹刀,一刀、兩刀地𠝹下去。年紀還小,她沒有死的勇氣,所以沒有對準脈門𠝹下去。一刀又一刀,她也感覺到痛,但這種痛的感覺,正好抵消了在淌血的心的傷痛。肉體的痛要比內心的痛苦易處理得多。她不懂得怎樣面對家裏的情况,如可以選擇,她想消失於世上。她一直以笑臉對着父母,想着自己乖一點,也許父母就不會爭吵。所以爸爸媽媽一直不知道她有多痛苦和傷心。 不論父母關係如何 對孩子的愛不少一分 也許,我可以幫得上忙吧!我想…… 分別給小荳荳的爸爸和媽媽各自打了一通電話,了解到父母均不知道孩子有自傷的行為,更不知道原來孩子一直因為父母不和感到困擾。二人都沒有留意到孩子成績倒退,食慾變差,身形變得瘦削。在電話提醒過後,二人對自己造成對孩子的影響懊悔不已。過去一段時間,太專注於雙方爭吵,而忽略了孩子。父母答應,不論二人關係如何,對孩子的愛不會少了一分。翌日,再見到小荳荳時,她沒有再哭。我們再次一起聊天,她說,父母均向她道歉,並答應必定一樣愛她。只是爸爸媽媽自己之間的相處方式及關係不再一樣。但好消息是,二人不會再爭吵。而且,小荳荳可以按自己的選擇有時住在媽媽那邊,有時住在爸爸這邊。爸爸媽媽也答應每個月跟她去一次主題公園,就像沒分開的時候一樣。她心裏總算出現了一道曙光。 後來,小荳荳的臉上,漸漸回復了過去的神采。她說,現在這樣,總好過天天看着自己最愛的父母在爭吵。 文:徐區懿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童年就像暢銷書《窗邊的小荳荳》作者一樣頑皮,惜終生未遇上啟蒙的小林校長,唯冀盼成為學生的小林校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2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窗邊的小荳荳:有心不怕遲

小荳荳自小跟其他小朋友不一樣,但除了「坐唔定」,沒有經驗的老師還真沒辦法說出是怎麼不一樣,反正就是讓每一個老師都感到非常頭痛。一般小朋友的「坐唔定」是在座位上「郁來郁去」,或不停把弄桌上的物品、騷擾旁邊的同學等。小荳荳卻絕對不止這些,他還會咬和揑瘀旁邊的同學,以及在課室、走廊及操場上四處跑。一般人一看這個情况,就知道是「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還要是嚴重那一種。 書包裝水 擦膠當波踢 學校跟家長溝通,家長說小荳荳在家裏不是這樣的。平日一個人在家很乖,很安靜,家長很難想像孩子在學校有這樣的表現,不相信老師所說,並覺得很多小朋友都會到處走,小朋友只在學校有行為問題,是學校有問題。 然而,小荳荳的不一樣,並不止於此。他視其他同學為物件,在走廊上橫衝直撞,像打保齡球一樣把所經之處的同學推倒和撞倒。而且他無辦法跟其他同學溝通,沒有眼神接觸,上文不接下理。上小學了,仍然無法講完整句子,還有口吃的問題,其他小朋友很難明白他想講什麼。此外,所有物品的用途,他都有與眾不同的創新使用方法:鉛筆全部塞進可見到的「洞」裏面、書包用來裝水、擦膠是足球、釘書機用來裝飾地板。上課期間,他隨時會衝出課室,老師稍為看不緊,就要追出去,實在無法上課。老師們苦無頭緒,直至一天看到他在課室不斷拿起每樣可以接觸到的物品來「聞」,並告訴駐校心理學家這個觀察,「自閉症」一詞出現了。小荳荳可能是自閉症患者,但家長卻無法接受這個說法,亦拒絕跟老師合作。 小一小二小三,好不容易過去了。接着疫情開始,小荳荳在家上網課,家長也必須面對小荳荳特別的情况,方發現真的無法處理孩子,向學校求助。我嘗試向家長解說,雖然晚了,但仍未遲,到五六年級就更難處理了。曾見過整個小學階段,家長都不願面對和處理小朋友的問題,升上中學後,小朋友終於成為醫院精神科常客。 用藥物輔助 重回軌道 家長聽了建議後,讓小荳荳接受評估,終證實了是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使用藥物輔助,小荳荳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大大提升。其實他自己都很想跟學校的規則去做一個好學生,無奈生理問題令他無法做到。使用合適的藥物後,他第一次感到能守規則的成功感,性情大大改變,進步了不少。同時,評估亦證實了他患上了「自閉症」。家長配合校方的安排,讓小荳荳參加了一系列的社交及溝通技巧訓練,與同學的相處及說話能力,亦大有改善。到六年班的時候,小荳荳學業及社交等各方面,已經跟一般同學無異。一般人跟他相處,只會覺得他是比較「戇直」的一個年輕人。自理、學習、社交等,都重回軌道。 文:徐區懿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童年就像暢銷書《窗邊的小荳荳》作者一樣頑皮,惜終生未遇上啟蒙的小林校長,唯冀盼成為學生的小林校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4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窗邊的小荳荳:小荳荳是討厭鬼

小荳荳是全班最令人討厭的小朋友,不單所有同學和他自己也這樣認為,連大部分教師和每天在學校相處時間最長的班主任,也這麼認為。  遭全班針對的異類 這所學校位處名校區,雖然不是最熱門的學校,但也是其中一所頗為嚴格的學校。功課不少,同學們規行矩步,一般沒有違規行為,但卻普遍欠缺一份包容的心。對於跟一般同學不同的小朋友,例如功課落後的,或是行為不從眾的,大家都會不喜歡他,不會跟他做朋友。小荳荳因此成為大家討厭的對象,他也自以為活該被討厭。 我從第一次踏入這間學校開始,就感到渾身不自在。那凝住的空氣、拘謹的氣氛,可直接叫人窒息。這是我修讀教育的第2年,這裏是我實習的學校。 由第一天上課開始,小荳荳每做一件事,都有同學盯着他,不停投訴。他做每一件事情,在同學眼中都不對,沒有小朋友願意跟他玩,我為小荳荳的情况感到難受。我努力嘗試糾正他跟同學相處的方法,教他怎樣跟小朋友聊天,邀請小朋友玩遊戲等。他很認真地學,但卻仍然沒有同學願意跟他玩。好不容易,我終於找到兩個比較有愛心的小朋友,但礙於害怕被其他同學排擠,也只不情不願地敷衍,在我陪同下才跟他玩一下。 教師點滴 快樂永記 實習期幾星期過去了,導師快要來評核我的課。在導師來之前,原任教師也先來觀察我上課。這一節課要學人體骨骼,按着課本內容,學生要學會骨骼的作用,以及怎樣保持骨骼強健。每個學生都認真地學習着課本裏的知識,這時候,小荳荳舉起手問問題:「人體最小的骨骼是哪一塊呢?」在我看來,這一提問再正常不過了,課題引起了小朋友的興趣,自然會就着他想知道的相關知識來提問。沒想到的是,整班都露出一臉不屑的神情,雖然沒有說出來,但從他們臉上讀到的信息就是:「你別問沒用的問題吧!這是考試不考的。」 我回應着說:「老師很欣賞你能主動對感興趣的事情提出問題,下課前提醒我為你解答,如果我忘了,你要提我啊!」小荳荳臉上流露出滿足的笑容。我在下課前安頓好其他學生做堂課後,為他解答疑問,還答應為他帶一本介紹人體骨骼的圖書。課後原任教師跟我討論課堂,卻鄭重提醒我,不應讓小荳荳問一些與課程無關的問題。雖早已預料到會有這樣的回饋,但心仍不住往下沉。 幾星期過去了,實習期也差不多結束。這段期間,見到小荳荳在待人接物各方面都進步了許多。作為實習教師,我無法為小荳荳帶來很大的改變,只能在短短幾個星期中略盡我作為一個教師的綿力,好好教導他。 在離開這所學校後,我沒有機會再跟小荳荳聯絡,本來也相信他會很快會忘記有這樣的一個老師。卻沒有想到,在一次電視訪問後,竟在學校的郵箱中收到小荳荳的電郵。知道他不但沒有忘記過我,還學有所成,已移居外地生活了。當教師的,點點滴滴為孩子所做的,雖不經意,卻可能在孩子的心中,留下永久的快樂回憶。 作者簡介:童年就像暢銷書《窗邊的小荳荳》作者一樣頑皮,惜終生未遇上啟蒙的小林校長,唯冀盼成為學生的小林校長。 文:徐區懿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5期]

詳細內容

窗邊的小荳荳:間尺風波(下) 小荳荳父母被追討醫藥費

(續上文)第二天早上,小荳荳和女同學如平日一樣相處,有講有笑。二人的朋友都像昨天的事沒有發生過一樣,大家都非常友好。經一事、長一智,本來就是孩子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看着他們一起成長,老師心中感到非常安慰。 沒料到,放學的時候,女同學的家長怒氣冲冲來到校務處,說要向小荳荳的家長討回醫藥費。 「媽媽,明白你因擔心女兒有其他身體部位受傷,所以帶了女兒到私家醫院急診,並照過腦部掃描,希望向對方家長討回醫藥費,學校可以代你轉告對方家長,沒有問題的。」聽罷媽媽一連串的擔憂和抱怨,當年仍然是一名普通教師的我,心平氣和地回應着。女同學的媽媽知道她的意思我已經明白,氣也下了。道別的時候,臉部表情和身體語言都比來的時候,放鬆了許多。 接着,煩惱的事來了。該怎樣跟小荳荳的家長談這件事呢?主任說,實話實說就可以了。我深深吸了一口氣,為自己壯壯膽。接着,便撥電話到小荳荳的家。 寫慰問卡 深切反省 來聽電話的,是小荳荳的爸爸。他說,之前的事,媽媽已經跟他說了。了解到對方家長希望討回醫藥費,明天會回電學校答覆對方。第二天早上,小荳荳的爸爸來電,說希望放學後來學校商討了解事件。就這樣,放學的時候,我跟小荳荳的爸爸和媽媽見了一次面。荳爸和荳媽,語氣和態度一貫的平和。爸爸先開口說:「首先,我要為小兒引起這麼一件事件,給對方家長及老師添了麻煩,向學校說聲對不起。」媽媽接着說:「我們認為,小兒沒有先問對方,就使用別人的尺子,實在有不對的地方。因此,這幾天我們都跟他談了好幾遍,他也已深切反省,並寫了一張慰問卡,向對方慰問。」放在我前面的是一張寫得工工整整的慰問卡。一看就知道是小荳荳花了好大的勁,用心地去寫的。 「至於醫藥費的問題……」爸爸再次開口說道:「首先,我們跟小荳荳及當天在場的同學及他們的家長見過面,大概了解過當時的情况。我們所聽到的,跟校方描述的沒有兩樣。小荳荳不問自取在先,是有不對。而女同學大聲喝罵並試圖搶回,以致發生推撞,這是女同學主動作出的行動。小荳荳對於她突如其來的怒氣也被嚇倒了,繼而被推到椅上,頭和背都有撞痛了,而女同學一直是站着的,頭部並無碰到任何東西。對方家長沒有先跟我們商討,自行決定到醫院做腦掃描,過程中我們沒機會參與做決定。」爸爸徐徐道來。「小荳荳拿了她的間尺,如果她說一聲,請你把尺子歸還,小荳荳肯定會歸還的。問題是她選擇爭吵,引致小荳荳撞到了頭和背。自己的頭部在整個過程中沒有碰到過任何人或東西,卻選擇去做腦掃描。本來父母不在現場,檢查一下讓自己心安,也可以理解。但要別人來付帳,就說不過去啊!整個事件是一個連續的片段,不可以因某一刻小荳荳做錯了一步,就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他和他的家長身上。」我聽着聽着,似懂非懂地點着頭。年輕的我,這一下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回應。我也不能代對方家長作任何回應。 這次由孩子間的衝突,變成家長之間的相互不滿,後來交由主任跟進了。聽說最後雙方同意接受調解,小荳荳的家長沒有賠償,女同學的家長亦沒有繼續追討。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倒是絲毫沒有受損。直到今天成年,還是非常要好。我們三人敘舊提起這件事,都忍不住捧腹大笑。二人對自己爸媽當年的反應,都覺得尷尬極了。 文:徐區懿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 童年就像暢銷書《窗邊的小荳荳》作者一樣頑皮,惜終生未遇上啟蒙的小林校長,唯冀盼成為學生的小林校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7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窗邊的小荳荳:間尺風波(上) 小荳荳弄傷了同學 誰對誰錯?

期終試過後,漫長的暑假快要開始了。班上的孩子,心情早已放了假,上課時老師要設法用盡各種板斧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每到小息,大伙像猛獸出籠一樣,完全不受控。小荳荳和幾個同學留了在課室中,本來還是各自做自己的事情。天氣熱,小荳荳的心情納悶到極點,想找尺子找不到,隨手便拿了鄰桌女同學的尺子來用。小息快要完結的鈴聲響起,女同學回到自己的座位,卻見到小荳荳拿着自己的尺子在用,無名火起三千丈,大聲喝罵起來:「喂!不問自取,是為賊也!我沒有同意過你用我的尺子喎!」小荳荳:「借來用一下啫!又唔係唔畀番你!」女同學:「畀番我!這把間尺係我㗎!」說着,便伸手去搶。小荳荳心有不甘,硬是不給。二人就開始拉扯,繼而扭打起來。忙亂當中,尺子的角在女同學手臂上𠝹了一條血痕。我一進入教室,全班同學七嘴八舌地向我報告。女同學的閨密們力數小荳荳的不是:「小荳荳不問自取,還在同學手臂上𠝹出一道血痕!」小荳荳的好友們也不示弱:「是她先伸手搶東西,還推撞別人,小荳荳不是有意傷害人。要不是她先發脾氣和推撞,就不會發生意外。」 衝突後兩人反思 互相道歉 作為老師的我,一時間實在分不清楚誰對誰錯,只好跟當事人及每個在場同學逐一傾談,像砌拼圖一樣把來龍去脈重新拼湊出來,最後總算整理出一個所有在場同學均同意的版本。這樣看來,雙方都有不對的地方。小荳荳不問自取,難怪同學會生氣。但借用尺子這麼小事,女同學亦不需要動手搶回,大可先借給同學,再向同學說明下次借用應先問准。事件中的確是女同學受傷了,但受傷的一方不一定就是全對的一方。這次意外,雙方都有自己應負的責任。小荳荳和女同學都就事件作了反思,寫出自己的責任所在,並願意向對方道歉,二人都沒有再生對方的氣。 受傷同學家長討醫藥費 知道發生這樣的事,孩子怕家長怪責,又怕老師會跟家長講出自己做得不好的事,很多時都會只講別人的不是。家長聽後,總是覺得自己的孩子吃虧。因此,學校一般都要求老師於放學前致電家長講解事件來龍去脈,並給家長建議教導孩子處理事件的方法。因此下課後,我便給雙方家長打電話,解說事件。雙方家長都沒有太大的反應,聽到事件後,都說待孩子回家後會跟孩子好好一談。 第二天早上,小荳荳和女同學如平日一樣相處,有講有笑。二人的朋友都像昨天的事沒有發生過一樣,大家都非常友好。經一事、長一智,本來就是孩子每天生活的一部分。看着他們一起成長,老師心中感到非常安慰。 沒料到,放學的時候,女同學的家長怒氣冲冲來到校務處,說要向小荳荳的家長討回醫藥費。(待續) 文:徐區懿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童年就像暢銷書《窗邊的小荳荳》作者一樣頑皮,惜終生未遇上啟蒙的小林校長,唯冀盼成為學生的小林校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9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窗邊的小荳荳:小荳荳的感情煩惱

升上小學三年級,小荳荳開始被一連串的感情煩惱所困擾。「男班長、女班長,你們是不是拍拖啊?」「別胡說!大家都是好朋友啊!大家都一樣!我喜歡跟他玩,也喜歡跟大家玩!」同學們鬧着鬧着,在玩在笑,大伙兒鬧完又跑到操場另一角遊戲去了。 男女孩子不能做朋友? 周末了,寫周記時,小荳荳想起這個星期同學們天天在開她玩笑的情景,在本子上寫到:「這個星期,心煩極了,同學們老是說我和男班長拍拖。我們才8歲、9歲,怎麼會拍拖呢?男孩子和女孩子一起玩有什麼問題?很煩人啊!男孩子和女孩子就不能做朋友嗎?」想着想着,其實她也開始懷疑自己。 星期一收到同學們的周記,讀到了小荳荳的這一篇,不禁會心微笑。對啊!每年升上三四年級,孩子們就會開始產生更多性別認同。男孩子跟女孩子玩時,開始會感到害羞,小朋友之間開始談論同學們的「感情事」也是從這個年紀開始。我在周記中回應,寫上:「男孩子和女孩子絕對可以做朋友啊,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有不同的朋友,很多很多不同的朋友。」 真的喜歡了男班長嗎? 小荳荳收到周記後的第二天,一臉腼腆地來到教員室的門前,找我傾談。「其實,我是否真的喜歡了男班長呢?同學不斷說着,我都弄糊塗了!現在我連跟他說話、看他一眼都感到不好意思呢!」我微笑着聽她說:「我真的很喜歡跟他一起玩,我們都喜歡聽歌和唱歌,也喜歡一起畫畫……好像跟其他人一起,都沒有那麼有趣。但同學們常常把我們當作笑話,一見到我們在一起就笑我們,是不是我們錯了。男孩子跟女孩子不可以在一起玩。」 「傻豬!沒有這樣的事啦!小朋友們好奇,才學着成年人的說法而已。每個人的好朋友,可以是男孩子,也可以是女孩子。」她眼睛瞪得大大看着我,「真的嗎?那麼,拍拖是什麼意思呢?」「問得很好啊!我可以把這個問題留給你自己先想一下,過幾天我們再一起討論,好嗎?」她說好。 過了周末,小荳荳又來到了教員室門外,她臉上帶着笑意,好像沒有了煩惱的樣子。「區老師,我都明白了啊!」「是嗎?說來聽聽?」「一起玩的是朋友,準備結婚的才是拍拖,他們會接吻和拖手,我們還未需要結婚,更不會接吻和拖手,所以就不是拍拖啦!」我聽了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荳荳也跟着笑了。天真爛漫、惹人憐愛的小女孩,一下子就長大了!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徐區懿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童年就像暢銷書《窗邊的小荳荳》作者一樣頑皮,惜終生未遇上啟蒙的小林校長,唯冀盼成為學生的小林校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1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窗邊的小荳荳:吃鉛筆的小荳荳

「唉!我真係唔知點教!」小荳荳的班主任在教員室長吁短嘆。「平日玩口水鼻涕,已經沒有小朋友敢跟她一起玩,都算了。已經讀二年級,還把鉛筆放進口中。弄得一口牙齒都變成了灰色。」旁邊的老師疑惑地問︰「鉛筆大概不會是甜的吧?還是她實在肚子餓,什麼也吃?」班主任沒好氣地答︰「她說沒有削筆刀,用門牙削鉛筆。 「吓!」整個教員室發出詫異的驚嘆。即使經驗老到的教師,都難以置信有小朋友會這樣做。 愛撒謊的小荳荳 常編奇怪藉口 我是小荳荳的英文老師,她長得蠻可愛的,笑容率真,眼睛瞇起來一條縫的樣子。然而,初接觸她時,小荳荳不知是分不清真實和想像,還是家庭教育出問題,她老是愛撒謊。欠交功課,會說功課被老鼠叼走了;不問自取,拿了同學的文具,就說文具被鬼追,跳進她的書包逃命。被罰在小息時要到教員室見老師,她沒有按時出現,就說小仙女帶了她去玩。跟她說道理沒有用,她總會以她沒底線的解釋擋去;作出懲罰,她就嬉皮笑臉,同時也不會跟着指示去做。說到英文科的表現,簡直就是地球人跟火星新移民溝通似的,別說簡單的指令,就是簡單的英文單詞,也完全不會讀、認不出來。26個英文字母,認得的大概只有三分之一! 那一年,我們剛改革英文科課程,不再用教科書。新的教學法以故事為主,每星期一個故事,由唱歌入手,每本故事書都做角色扮演。沒想到,這樣的改變,不只是幫到一般小朋友提升學習效能,連小荳荳也前所未有地愛上了英文課,愛上了我這個英文老師。 配合了音樂的英文,雖仍是外星語言,小荳荳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唱什麼,但卻琅琅上口。沒有能力念英文對白,小荳荳就扮演小動物,發出小動物的聲音。就這樣,為了爭取戴上頭環扮演小動物,小荳荳每節課都認真地學習跟故事相配合的英文歌。為了學會怎樣讀好歌詞,小息的時候,她終於出現在我的貴賓邀請室,把26個字母的發音一點一點學起來。二年級下學期,小荳荳已能獨自讀出一本簡單的故事書。 家庭環境複雜 欠缺價值觀引導 快要升班了,三年級不知道小荳荳是否仍然在我的班上。我趁着暑假前的兩星期,約了她放學留下來玩遊戲、聊天。原來,小荳荳來自一個相對複雜的家庭,媽媽早就不知去了哪裏,由婆婆和太婆照顧她,太婆年紀還不到60歲。家中幾代女性都很早生育,亦沒有太多機會接受教育。小荳荳平時在家裏做錯事,隨意編個故事就可以了,反正沒有人會認真理會她做對還是做錯。快升上三年級,畢竟懂事了點。這次的聊天,她終於明白,她編的故事,在家可能沒有人理會,但在學校,老師卻十分在乎,因為老師們都期盼她做一個好孩子。 非常慶幸,三年級仍是由我來教她英文。這一年,她真的跟以前不同了。這次聊天的情景,一直留在我的心裏。不知道,在小荳荳的心靈內,這是否也是特別的一天? 文:徐區懿華(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 作者簡介﹕童年就像暢銷書《窗邊的小荳荳》作者一樣頑皮,惜終生未遇上啟蒙的小林校長,唯冀盼成為學生的小林校長。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4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