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導航:「家」多一點愛——冰山下的心聲

  「為什麼弟弟那麼難教!不能乖一點嗎?」 「哥哥真的很乖,從不會令我擔心,為什麼他就不能像哥哥一樣聽話呢?」 「每次收到學校電話,我都會很恐懼不敢接聽,因為估計到一定又是弟弟闖禍了。」 一名家長正在社工室,向我訴說着她對於管教孩子的煩惱。 她是一名家庭主婦,家中大小事務都希望安排得妥妥當當,尤其對兩個孩子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然而,對於如何管教就讀小四、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弟弟,她感到十分苦惱。 弟弟非常好動,在課堂期間常會自行離開座位及騷擾鄰近同學,在家中也需要媽媽督促才能完成功課。過往班主任多次聯絡家長跟進弟弟的狀况,每次媽媽都會感到很大壓力和不耐煩,回家後更會責罵弟弟,令母子關係漸漸惡化。 「我真的不知道應怎樣做,以前照顧哥哥從來不需要花如此多精神。而且丈夫常抱怨我為何不用上班仍未能照顧好孩子,彷彿他們所有的行為都和我有關,他們的學業和行為就像我的成績表,如有任何過錯都是我一個人的責任。」 孩子頑皮=媽媽失職? 呈現於人前的情感,就像浮於水面的冰山;然而水底下其實潛藏許多情緒和想法,往往最容易被忽略。在媽媽的分享中,我們能發現弟弟比較難管教,固然令她無奈及不耐煩,但背後更包含了丈夫對自身的期望、兄弟間的比較,孩子的行為就像她的「成績表」,孩子不乖彷彿是她「管教不善」的責任。 經過數次與社工對談,媽媽漸漸敞開心扉,反思慣常以責罵的形式要求孩子配合,這種溝通模式長遠會影響親子關係;尤其在孩子踏入青春期後,很大可能出現反抗或拒絕配合等行為。作為家長,有沒有一些有效方法鞏固親子溝通呢? 正面的親子關係是維繫家庭幸福重要的元素。美國治療師Gary Chapman歸納出「5種愛的語言」,家長們不妨參考,嘗試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一起實踐吧! 1. 肯定鼓勵的說話 孩子面對困境時,家長可多體諒其困難並給予支持,使孩子明白到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而且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從而建立自信心。父母雙方也可多溝通並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多欣賞伴侶在這段家庭關係的付出。 2. 適切的身體接觸 生活中充斥着各種壓力,不妨透過牽手、摸頭、擁抱等方式,讓雙方感受到被愛,更能促進親子間的親密感。 3. 精心的時刻 家長可為孩子精心安排一些家庭活動,例如假日野餐、遊玩,簡單如與孩子一起讀故事書,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及關注。 4. 花心思準備的小禮物 孩子們都喜歡得到禮物和嘉許,家長可與孩子訂立一些學業或行為目標,當孩子達標便送上小禮物,提升成就感。 5. 愛心服務的行動 面對學業、社交等日常課題,孩子有時候會主動向家長撒嬌,希望得到關注。家長可煮一頓孩子喜歡的晚飯來打氣,這些小行動都能讓彼此感受到愛護及關懷。 文:麥俊源(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有效讚賞 唔怕讚壞子女

曾經有一名家長向筆者分享,他的孩子自信心低落,做任何事情也提不起精神。筆者向家長建議可以嘗試從日常生活入手,多稱讚孩子,家長卻反問筆者:「讚得多唔怕縱壞佢咩?」在華人社會中,有不少家長都抱着一個疑問:「常常稱讚孩子會使他們變得驕傲自負嗎?」無可否認,事無大小都誇讚會讓孩子變得自負,但是適當又有效的讚賞其實有助孩子建立自信和提高他的自我形象,如何讚賞也是一門學問。 讚賞有助孩子建立自信 有效讚賞的四大原則: 1. 適時 當孩子表現出正面行為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給予讚賞,過於延遲的讚賞將會效果大減。 2. 具體 在讚賞孩子的時候,說「你做得好好」 、「你好乖」會過於空泛,有時孩子也許未必清楚:「我到底是哪裏做得好?」家長適宜在讚賞的時候指出孩子具體的正面行為,避免含糊空泛,這樣可以鼓勵孩子繼續保持良好行為。 3. 注重努力的過程而非結果 我們有時稱讚孩子會說「你好聰明啊」、「你考第一,好叻啊」。然而,子女經常接受這類型的讚賞,有可能會變得只追求成果而忽略了過程中的努力。與其注重結果或輸贏,家長不妨嘗試強調達成結果的過程,着重孩子在過程中所表現的價值觀及行為。最後無論結果如何,子女都會懂得欣賞自己。 4. 認識及運用「性格強項」 每個人都有獨特的強項,正向心理學之父馬丁.沙利文(Martin Seligman)提出6種普世的美德,包括「仁愛」、「智慧與知識」、「勇氣」、「節制」、「公義」和「靈性及超越」,並由此延展出具體的24項「性格強項」。儘管每個人的「性格強項」都不一樣,但每個人或多或少也會擁有並表現出這些「性格強項」。認識「性格強項」有助於我們發掘孩子的優點,從日常生活中找到孩子值得被讚賞、欣賞的地方。 當孩子告訴家長他們在考試中獲得好成績時,家長可以即時讚賞孩子:「我見你每晚都好畀心機溫習(具體的努力),好欣賞你咁堅毅勤奮(性格強項)去為考試作準備。」而不是單單讚賞孩子「今次成績咁好,你好叻啊」!運用上述的讚賞小技巧不單可以加強孩子的自我效能感,更能夠推動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自己的性格強項,日後面對各種成長危機也能迎刃而解。 總而言之,有效的讚賞能夠推動孩子思考自己做得好及有進步空間的地方,同時亦培養孩子正向思維並提升他們實踐正面行為的動力。相反,在缺乏讚賞的環境中長大,孩子會變得負面、自卑,遇到挫折時容易一蹶不振。所以,從今天起,不妨嘗試以「今日有咩開心事」取代「做完功課未」,作為回家見到孩子的第一句說話,家長可以從孩子的分享中覺察他們的潛能,然後運用有效讚賞來開啟正向的親子對話吧! 文:陳慧玲(家福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0期]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同理心 同你傾

每次舉行家長小組,我都會和家長作角色扮演練習。第一回合,A家長先分享一個自己喜歡的活動,而B家長要扮演一個對抗A的角色,無論A家長喜歡什麼也要反駁,質疑該活動沒有意義;第二回合角色轉換,由B分享一個喜歡的空餘活動,無論A先前有沒有參與過該活動,也要嘗試了解B喜歡該活動的原因。 練習結束後,我們會訪問家長在兩個回合的感想。大家的感受通常也很一致——不想跟一個只會反對、質疑自己的人繼續談話,但樂意和嘗試了解自己的人傾談。 反思親子相處方式 這個練習原意是讓家長反思他們的親子相處,究竟屬於「意見不同便反駁」,還是「和而不同嘗試了解」。維持親子關係與結交朋友相似,大家都想認識一個有共同話題、親切和善,即使意見不同也嘗試了解對方的朋友。父母要和子女維持和睦的關係,也應建基於這個概念。 家長也有不同興趣,可能是看韓劇或是烹飪影片。如果向伴侶、子女分享自己的興趣後,換來第一句是「吓?好無聊!」相信大家也不願意繼續分享。現在很多青少年享受投入網絡世界文化,喜歡上網玩「王者」、「食雞」,看YouTube、IG。但是家長對子女上網有很多憂慮,否定上網是「有意義」、「可取」的興趣。當青少年嘗試和父母提出希望上網時,不少父母很斬釘截鐵反對,擔心上網時間太長,或是容易接觸不良資訊。長久以後,子女認為父母不會理解,便會抗拒與父母分享自己在網絡世界吸收的資訊。當父母了解子女的事情愈少,憂慮便會愈多。最終可能釀成親子衝突,令親子關係更差,構成一個惡性循環。 開放溝通 從了解到理解 在家長小組練習中,當家長以一個正面的態度去了解對方喜歡的活動時,普遍聊天時間比較長,討論也較熱烈。記得有一對家長,B喜歡行山,A表現得十分熱切,了解B喜歡的行山地點以及推介路線。練習後訪問他們, B十分驚訝原來A本身並不熱中戶外活動,但也可以和他聊得興高采烈。 其實親子關係也如是,家長並不需要和子女有相同興趣才能聊天,只要懷着想更加了解子女、關心子女生活的心情便可。透過和子女聊天,家長能了解子女上網的習慣,繼而更理解子女喜歡上網的原因。從了解到理解,當子女感受到父母嘗試明白自己,自然願意分享更多想法和感受,建立融洽的家庭關係。 開放溝通小貼士: 以下是一些和子女開放溝通的小貼士,幫幫各位家長和子女聊天。 1. 什麼——你通常上網喜歡做什麼?玩什麼遊戲?上什麼社 交平台? 2. 如何——遊戲是如何玩的?你如何用IG? 3. 誰——你喜歡和誰一起玩遊戲?你的IG追蹤了誰? 4. 推介——可以教我一起玩遊戲嗎?有好看的影片嗎? 文:葉泳彤(香港家庭福利會網絡教育及輔導服務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6期]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推動家中孫悟空學習的小技巧

「姚sir,我仔仔喺屋企成日都坐唔定,每晚叫佢做功課都好似打仗咁,好辛苦啊!」 「明明做功課係學生嘅本分嚟㗎嘛,點解佢講極都唔聽㗎呢?」 「我就係知道讀書嘅重要,所以先要佢畀心機讀書,唔通做父母嘅會想佢唔好咩?」 ADHD童表現 與父母期望有落差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從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Attention 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的學生父母口中聽到以上說話。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主要症狀包括難以集中注意力,活動量過大和有衝動行為。因此,患有ADHD的學生在學習上會較一般學生難以集中,需要花費較多的心神去完成作業和溫習。然而,父母都希望能夠和孩子分享他們的經驗,讓他們少走彎路,順利踏上康莊大道,望子成才。可是現實中父母的提醒往往未能如願,雙方甚至會因為這些提醒而出現衝突,繼而影響親子關係。這樣的結局相信是每一個父母都不希望看到的。 製造安靜乾淨環境 不限制坐姿 父母大多會從孩子現在的行為預計他們長大後的模樣,所以他們希望透過推動孩子從小改變,繼而為孩子的將來作好準備。然而和父母相比,孩子不明白為什麼完成功課就等於擁有美好將來,因此動力欠奉乃是常事。而對患有ADHD的學生而言,學習的阻力會更大,因為他們要花費大量的心神在這件難以取得成就感的事上。坦白而言,學習對患有ADHD的學生來說是一件苦差,他們要一直控制自己把注意力放在「沉悶」的書本上。家長用「將來的美好生活」這個願景去推動孩子學習,對孩子來說實在是遙不可及和虛無縹緲。比起描繪將來,當下的幫助更能夠協助孩子完成功課。不妨參考以下幫助孩子完成功課或溫習的方法: 1. 製造安靜的環境 2. 製造乾淨的環境,孩子視線範圍內保持整潔,避免出現功課以外的物件 3. 不限制孩子坐姿,容讓他們以自己舒服的方式完成功課。 4. 適時休息「放電」 5. 讓孩子有釋放精力的空間 上述幾個小建議雖然簡單,但都能夠有效地幫助患有ADHD的學生提升注意力完成功課。家長在推動子女學習時,亦可嘗試運用這些較為具體和清晰的小方法,既能避免衝突,更能有不俗的成效呢。 文:姚志能(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2期]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抑鬱青年的內心世界

琳琳是一名就讀中四的女生,外表婷婷玉立,樣貌娟好,眼神卻總是黯淡無光,氣息陰沉。年紀輕輕的她於一年多前證實患上中度抑鬱症及焦慮症,需要定時服藥及到醫院精神科覆診,她也會經常找學校社工陳sir傾吐鬱結。 「爸媽只逼我讀書,很少陪我傾談」 琳琳:「陳sir,其實人生有什麼意義呢?我為何要努力讀書和生活呢?」 陳sir:「琳琳,陳sir很欣賞你認真反思,在回答你之前,我想問如果1至10分,你會給自己多少分呢?」 琳琳:「 ……我給自己3分。」 陳sir:「有什麼原因讓你給自己3分評價呢?」 琳琳:「我讀書不好,什麼事也做不好……」 陳sir:「琳琳你似乎太輕看自己……」 琳琳:「爸媽一直只會逼我讀書,可是無論我多麼努力,甚至得到90多分,他們都只會提及我的不足之處,批評一番。除了讀書,我不能參加課外活動;除了讀書,我什麼也不懂。爸媽除了跟我討論學業,他們很少花時間陪我傾談、關心我的近况;學校的同學也對我不好,經常欺凌我……」 陳sir:「我能明白你一直以來的無奈和壓抑。」 琳琳:「陳sir,我真的很迷惘、很混亂,我實在不知人生路如何走下去……」 聽到琳琳的處境,讀者認為可以如何幫助這名年輕人走出困局,重新出發,塑造屬於自己的美好人生呢? 青少年缺乏人生經驗,對很多人生課題都感到迷惘。若成年人能及時引導,就能有效避免他們患上情緒或精神病。不少迷惘的青少年會思考一些空泛的人生課題,尋找不到明確答案更令他們鑽「牛角尖」,家人或長輩的開解及關懷在此刻尤其重要。 獲父母師長讚賞 建立自信 青少年是在尋找身分認同的階段,對自己的評價或偏低,他們能透過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接觸多方面的知識或技能,從中學習關愛別人,並發掘自己的優點和弱點。另外,若青少年能獲得父母和師長接納、認同和讚賞,便可建立安全感及自信心。父母或師長應該多花時間陪伴青少年,關心他們的需要,了解他們的心事,並指導他們如何跟同輩相處,建立穩定及良好的社交生活。 當青少年能獲得正確的指導,以及有效地建立自我,便可進一步確立自己的人生方向、健康成長,長遠發展自己喜歡和有意義的生活。 文:李國偉(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7期]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童」你一起理財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少不免接觸金錢,但他們卻未必懂得如何善用金錢。有一次,我與學生探討將來理想的職業,有學生戲言最理想的職業當然是「兒子」,因為財政可以由父母負責,令我感到哭笑不得。現今香港通脹愈來愈嚴重,作為父母當然要精打細算。可是當父母平日知慳識儉,甚至節衣縮食,讓子女得到優質生活和教育之後,孩子又是否能夠明白父母的苦心呢? 根據美國生涯規劃專家雪麗博士在其名著《開創你生涯各階段的財富策略》中的建議:「四歲(兒童)開始學習理財不算早,已經可以學習掌握理財的最基本知識,包括消費、儲蓄、給與,並進行嘗試。」 不少學者指出要增加小朋友對於金錢運用的能力,遊戲和真實體驗是孩子學習新事物的最佳方式之一。家長可以嘗試透過遊戲、日常訓練及桌上遊戲等活動,讓孩子快樂地吸收理財觀念及技巧,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管理金錢的能力,比僅僅透過自行使用管理零用錢有更深刻及有趣的體驗。以下介紹兩類方式,讓家長參考。 桌遊學理財 金錢有限控開支 許多要運用資源去完成目標的桌上遊戲如「卡坦島」、「我愛發薪日」都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如何正確理財。遊戲中孩子會了解每一筆開銷都需要付出代價,而且金錢是有限的,必須控制開支和在適當時候調撥資源才能達到最大的效用。 生活體驗 炒一碟菜多少錢? 除了桌上遊戲之外,家長也應該給予孩子一些日常金錢體驗,讓他們能夠獲得經驗如何管理和使用金錢。雖然小學生經常遇上與生活相關的數學題,例如﹕「白菜1斤$10,連豬肉1斤$70,媽媽共需付多少錢?」但孩子又知否現實生活裏,需要多少錢去製作一碟白菜炒肉片。家長可讓孩子負責在預算金錢內購買食材,為家人準備晚餐。相信孩子會感到很有挑戰! 以下為一些基本方向,教導家長如何在日常和孩子討論理財的重要: 1. 在日常生活幫助孩子了解不同貨品的價值及儲蓄的用途。 2. 與孩子一起制訂預算,為家庭開支制訂上限。在家中當眼處貼出家庭必然開支帳單,如電費和飲食等開支,提醒避免超支。在每月最後一天,花一點時間和孩子討論當月的開支和下個月有否需要調節。 3. 與孩子訂立理財目標,鼓勵他們為特定目標儲蓄。 4. (進階)教導他們不同類型的投資,以及如何在資金方面做出明智的選擇。 在此鼓勵家長,善用更多潛藏於生活中的黃金教育時機,多給予孩子參與日常生活理財的機會。如希望獲取更多有關理財教育的資訊,歡迎瀏覽本中心網站:fechk.org 本中心早前推出《小怪獸儲蓄週記》記帳本讓家長免費下載及列印,教導孩子每天記錄消費開支、訂立儲蓄目標,鼓勵他們培養記帳習慣,從小建立健康的理財觀念,享受親子時間,開啟與小朋友的「Money Talk」! ■免費下載及列印記帳本(圖一) (圖一) 文:張子恒(香港家庭福利會認可理財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3期]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支配型爸爸遇上逃避型兒子

身為一名學校社工,每天接觸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會發現每一個家庭的相處都是獨特的,而父母與子女可歸納為幾種不同的型態,當不同型態互動時,會發生很多有趣的故事和結果! 阿峰(化名)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自小學已經備受父母、師長的「光環」照射。他在小學階段成績優異,而且擔任風紀,又熱愛運動,在小學可謂「風頭躉」。可是,當阿峰升上中學後,情况180度轉變! 反抗父權失敗 逃入網絡世界 阿峰自小被父母強迫溫習,雖然他內心有很多不滿,但小學階段尚不敢反抗,乖乖地接受很多補習的安排。但升上中學後,經歷青春期的他不甘再做一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內心有很多不滿情緒,繼而反抗父母的安排。 阿峰的轉變,令爸爸感到焦慮,一向在家主持大局的他變得更加「一言堂」。當回家見到阿峰,爸爸就忍不住大吵大罵,希望以強勢、洪亮的聲音蓋過阿峰反駁的說話,令家庭氣氛變得十分緊張! 阿峰起初仍會還以顏色,一方面為了自己面子,另一方面想挑戰爸爸的權威。漸漸地,阿峰發現多次挑戰都不成功,便轉移逃避與爸爸正面交鋒,以消極的態度回應,一回家就躲在自己的房間,戴上耳機,沉醉於網絡世界。日子久了,阿峰的學業成績變差,甚至有可能要留班;在學校亦不喜歡與人交往,遇到人際關係問題,他多數以迴避的方式處理。 媽媽靈巧溝通 穩定家庭關係 幸好阿峰的媽媽是一個靈巧的人,懂得轉換不同角度看事物。她認為家庭各成員總有不同之處,如果每人可以稍讓一步,願意溝通和犧牲,問題就容易解決得多了! 於是,阿峰的媽媽先與丈夫單獨傾談,對丈夫的擔心表示明白,亦體諒丈夫在處理阿峰關係上的難處。當丈夫接收到太太的愛意和關懷之後,他整個人都鬆了一口氣,開始明白到太太的苦心,嘗試聆聽並與太太交流在管教上的觀點及看法。 後來,媽媽特意安排自己與阿峰在家中獨處。起初,阿峰不願意傾談,經過一段時間後,感受到媽媽的善意,阿峰開始卸下心防。媽媽對阿峰的轉變表示理解,明白青少年總想多點自由、多點尊重。媽媽知道兒子自小喜歡唱歌,一直想在這方面獲得成功感及他人認同。於是,經一番商討之後,阿峰表示希望找老師教他唱歌,好讓他在這方面加以發揮,爸爸亦沒有反對這個安排,這個共識讓阿峰重拾對學習的興趣。 其實,每人都有不同的相處型態,當關係緊張時應先冷靜,之後客觀地思考各人的處境再溝通磨合。有足夠的彈性,在不同的人、情、事中作適當的調節,才能建立和諧的關係呢! 文:謝少蘭(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8期]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家庭關係靠彼此經營

談及學生升中適應,涉及的範圍可包括青少年自我形象、個性、學業及社交等……而其中一個較為關注的話題,相信是「學生與家庭的關係」。 記得有一年,某中學邀請筆者,擔任中一迎新日講座的講者。當中一名家長在講座後的表述,道出了很多家長在面對子女升中適應的感覺。這名家長是小學家庭活動的常客,為了可以好好地建立親子關係,均會出席學校所舉辦的家庭活動、工作坊及講座。同時間,她亦帶着一份「家校合作」的期望與孩子一同踏上中學的成長旅途。 放手讓孩子獨立探索 但是,當她帶着「家校合作」的期望時,卻遇上「放手吧」的聲音。在中學迎新活動中,收到的其中一個信息就是「家長們,放手吧,讓他們可以更多的自身探索與成長」。這樣的一個表達為家長帶來衝擊和不解。「為什麼小學時,在過往的家庭預防及發展的活動中,一般都是鼓勵家庭建立親密的關係,而當升到中一時,就告訴家長讓孩子獨立,請家長放手?」而最令他感到不解的,就是在場的很多家長也認同青少年到中學階段時,家長的角色就是要學習變得「抽離」。 其實,這些不解的演繹,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去理解: 1. 家長並不希望放手,希望繼續擔當孩子的保護網,這是對孩子成長高飛帶有不捨與不安之情。 2. 家長可能理解放手的重要,然而感到困擾的是未知如何取得平衡,既能放手,亦能提供足夠的成長支援。這是在升中適應路上,家長學習調整管教方式的必經之路。 近年筆者在提升家庭抗逆力計劃的工作中,游走不同的中小學。我們發現,不少的少年人,願意與家人經歷共處的時光;也有不少的家長寧願請假,也希望能珍惜與子女相處的時間,為家庭記下美好的回憶和建構更穩固的家庭關係,在未來的路上互相支持。 進入校園 重視孩子成長點滴 記得一個中學輔導主任曾經這樣對家長分享:「多來學校吧!你們的參與可以讓子女知道,家長重視的不止是孩子的學業,亦重視孩子的學校成長點滴,以及身體力行的進入校園。」雖然,子女們起初會表示不願意,覺得尷尬。然而,當家長能身體力行,多參與、多表達、多關心,持之以恆,深信子女也會漸漸由尷尬變得習慣。 所以,在此鼓勵少年人和家長,努力經營彼此的關係,讓「家」能成為每一個成員的「根」,快樂時互相分享,困難時互相支持、躲避風浪。 如果希望了解如何在家庭建立正面家庭信念、促進互相支持的關係、提升積極解難能力等,歡迎到網址:bit.ly/3x2y9W9搜尋,了解更多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和香港理工大學及4間非牟利機構(包括:香港家庭福利會、香港青少年服務處、救世軍和東華三院)聯合推行,為期3年的賽馬會抗逆有「家」計劃(計劃年期:2021年3月至2024年2月)。 文:江卓勤(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4期]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提早暑假 家中「放電」貼士

政府2月下旬宣布因疫情嚴峻,本地幼稚園、中小學在3月提前放暑假。突如其來的政策,或許讓部分家長措手不及。沒有了網課,公園設施又關閉,外出行街散散心又擔心感染,看來家長要給家中孩子「放電」,的確要花點心思。筆者以下提供一些建議,希望幫助到家長在家亦可跟孩子同樂。 自製家中親子活動 家福會就疫情推行「逆流而上 家添愛」計劃,期望為本港家庭提供正能量,齊心合力抗疫。計劃針對家庭在疫情下的不同需要或遇到的問題,提供實用的建議和資訊。家長可到以下網址(www.hkfws.org.hk/news/latest-news/virus-help)瀏覽、下載及分享予有需要人士。網址內除有實用資訊外,亦附有親子網上學習資源、家庭遊戲卡,自製口罩套等活動教材套,讓家長與孩子不用外出,在家也可以參加親子活動。 參加Zoom網上活動 疫情下,學生以Zoom上網課,相信大家也不會陌生。事實上,在疫情下不少社福機構都按疫情動向,將面授小組轉到網上舉行。本會青少年服務中心亦緊貼社會需要,首辦春天網上暑期活動。家長如有興趣可以瀏覽(www.instagram.com/p/CaRw19EP_0l/)以獲取最新活動消息。 斷捨離 尋找平靜快樂 斷捨離源自日本,簡單3個字卻有深層意義:「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去多餘的事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回想一下,你有試過斷捨離嗎?如有,最近一次是多久之前?在家中劃分不同區域,慢慢與家人一同把不需要的物品掉棄,不再為不重要的人與事煩心,自然心情亦會平靜和快樂。 疫情下,太多的不確定性,為明天感到憂慮也可以理解。但記住家庭幸福是需要時間與家人齊心一同去經營,即使再多的擔憂,也不要忘記與家人一同分擔與分憂。 最後,筆者想提醒家長照顧孩子之餘,自己亦要建立MeTime去做一些喜歡的事以放鬆心情。平日亦多留意自身及家人的精神健康,有需要時請向專業人士尋求協助。本會亦設有 「家福關懷專線」︰2342 3110,由受專業培訓的義工向來電者提供情緒輔導及支援,並為有需要人士作服務轉介。 文:麥凱兒(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8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多元導航:化解衝突的法寶

相信很多讀者都看過《多啦A夢》這套動畫,大雄經常都想借用多啦A夢的法寶逃避可預見的衝突。不過,結果總是令事情變得更糟糕,甚至出現不可挽回的下場。動畫巧妙地告訴我們︰逃避最終沒法解決我們不想面對的衝突。筆者認為,當雙方衝突怒氣冲天時,大家分開稍作冷靜,暫時「逃避」一下是需要的;然而,逃避不會使已發生的衝突得到處理。無論是大雄,還是我們,終究仍是要面對衝突。 衝突令友誼蒙上陰影 筆者自加入機構工作,便有幸參與不同形式的調解教育訓練。每次帶領調解教育相關的活動時,參加者總能滔滔不絕地列舉在其身邊發生的衝突事件。參加者分享的衝突事件千奇百趣,但處理方法卻離不開逃避、口角或肢體碰撞,大部分事件均是不愉快收場。筆者聽過很多中小學生的經驗分享,超過八成反映朋輩之間的衝突讓他們的友誼蒙上陰影。即使事件已告一段落,但回想起他們仍有不忿、委屈等的情緒。然而在成功處理衝突的同學中,筆者發現他們均有被聆聽感受的經歷;於商討衝突解決方案中有很高的參與度,或者有中間人幫忙協調。這些正正就是調解的元素及技巧呢! 「頭、心、腳」調解技巧 調解是一種自願參與的程序,當中由一名公正和受過訓練的第三者,即調解員,協助爭議各方在良好的氣氛下,達成既能滿足各方所需,又為各方所接受的和解。「朋輩調解」則是由青年人以調解的方式,為年齡和背景相若的朋輩友群去處理紛爭。那麼調解有何神奇之處,讓衝突得以處理? 在「朋輩調解」訓練過程中,「頭、心、腳」是重要的調解技巧之一(「頭」是指先了解雙方發生什麼事;「心」是指回應雙方的感受;「腳」是指雙方對事件預期的結果)。它不僅讓朋輩調解員了解衝突雙方的想法、感受和期望,更令衝突雙方的情緒得到緩和,明白對方的用意/苦衷。在筆者與朋輩調解員處理的真實個案中,調解開初衝突雙方常常會針鋒相對,當我們運用「頭、心、腳」技巧後,雙方會慢慢平靜下來,甚至願意站在對方的立場考慮,逐漸達成共識。調解結束後,接受調解個案的回饋往往都很正面,他們處理到的不止是衝突事件,更有原本已破裂的關係。 現實中,我們常常渴望身邊有個多啦A夢提供不同的法寶,幫自己處理人際關係上的挑戰。其實只要掌握調解的技巧及元素,人人都可以是變出法寶的多啦A夢! 文:江秀娟(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81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