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繪遊樂場:呈分試主題:面譜

「面譜」是繼「人偶」之後,另一個較熱門的視藝科呈分試考題。面譜本身具有面貌輪廓的起伏特徵,這個基礎元素一般由校方提供,但不同學校或就考題設定不同的對應條件,例如指定加入「京劇」元素,同學便要在這方面蒐集資料;有的可在設計上「自由發揮」,但在繪畫條件上設限,例如色彩數目和圖案要求等。 圖案以簡潔為主 用深色較有利 考試多數以分段形式進行,全程3至4個階段,這形式正好提供充分時間讓色彩徹底乾透,方便後期的繪畫工序。應用顏料素材多以廣告彩或塑膠彩為主,由於省略了面譜製作的環節,故一般對繪畫的要求和評分標準會相對提高。 平面和立體——在面譜填上顏色時,微細的錯誤可以不用理會,因為在平面和立體上繪畫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媒介,我們需要平衡和調節。(繪圖︰Mr Liu) 先淺後深——先做淺色,後做深色是較保險的方法,圖案邊緣的「崩爛」,在填上深色時可以一併修改。(繪圖︰Mr Liu) 建議應對法 A. 先繪畫步驟草圖,確立設計後可以配以不同色彩作甄選,避免在實際執行時出現疑慮或錯誤。 簡單草圖——構思時,利用簡單草圖能將想像視覺化,經過修改及更新,有了最終決定才正式在面譜上表現,但草圖上選用的顏色必須與將應用的廣告彩或塑膠彩色種相同。(繪圖︰Mr Liu) B. 圖案以簡潔為主,若設計過於複雜而未能悉數表達,反而令效果大打折扣。表達左右對稱的圖案時,緊記先用鉛筆輕輕加上輔助線,作為「目測」的量度標準。 C. 細小及較為次要的圖案,作用是豐富視覺效果,這部分應留待後期視乎剩餘時間和效果才逐一加上,圖案顏色當然以深色較有利。 D. 基礎底色建議選用光亮及淺色為主調,某些顏色在表現大面積時會顯得特別平坦,例如黃色,再配上合適的畫筆使用,效果便更加理想。 E. 現成的臉譜可在坊間的大型文具店或美術用品公司找到,請緊記平面繪畫有別於立體,在表現時會產生不同問題,及早購買練習,在過程中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和表現技巧是最有效的方法。 練習素材——在美術用品店或大型文具店都買得到面譜,有不同尺寸供選擇。(Mr Liu提供) 文、繪圖︰Mr Liu (Art Playground Academy Of Arts營運及創作總監/德國Faber-Castell繪畫藝術證書課程總監) 作者簡介:從事廣告創作及藝術設計教育多年,曾為多個著名品牌打造宣傳企劃。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

英倫助鄰:Ofsted評級的社會爭議

家長們在英國選校,除了看成績以外,最直接就是看Ofsted ratings的評級,相信大家都略有認識。Outstanding這個名銜的確是一個重要標籤,不止家長追求,學校亦會為爭取及保持這個頭銜而不敢怠慢。 小學評級急跌 校長自殺惹關注 今年初在雷丁,就發生了一件Ofsted評級引發的慘劇。有一間小學的評級由最高級別outstanding降至最低的inadequate,結果校長受不了而自殺身亡。事件曾被廣泛報道,亦引起不少社會迴響。死者家屬控訴Ofsted報告不公平,抹煞了熱心教育工作者的功勞;有人認為Ofsted對學校造成過分壓力,欺凌教師致死,要求立即停止全國校評;當地校長組織亦發起行動,把Ofsted標誌及相關連結從學校網站移除,甚至呼籲教師在Ofsted視學員到校巡查時,戴上黑臂章抗議。 為了解一下事件緣由,我特意下載了該份Ofsted report看看。原來該小學上次被評為outstanding是在2009年2月,因為死者當了校長13年,相信她並非時任校長而是在不久後才上任。由於當學校被評為outstanding後,可豁免校評10年,再加上疫情延誤,結果Ofsted要到2022年11月才再度前來訪查。相隔超過13年後,校內很多教員已經更換,校董會主席亦已換人。 監管機構眼中 學生安全最重要 在2009年的報告內,該校在各個分項都獲最高評級,被評為outstanding順理成章。而在2022年的報告,除了領導及管理(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之外,各項評級中都評為第二級的good,皆比上次下跌,但仍屬良好;最大問題出在領導及管理一項,直接降至最低級別inadequate,原因是Ofsted認為該校在維護兒童安全(safeguarding)效益不足,領導層對相關要求及措施知識薄弱,對一些重要的安全紀錄及相關跟進措施亦欠缺妥善指導及檢視。聘請一些教職員時,更沒有確保完成所有必須的招聘檢查,Ofsted認為會對學生安全造成潛在風險。 看過報告內容我開始有些明白,也許在監管機構眼中,學生安全比什麼都重要,所以當safeguarding一項做得太差就會蓋過其他評級。事實上,由outstanding降級到inadequate的學校早有先例。早年我在研究Ofsted ratings時就發現倫敦一所成績名列頭位的中學被評為inadequate,但學校經過短短不夠一年調整後,已經回升至good良好評級,可算峰迴路轉。但這裏篇幅有限,恕我賣個關子,另撰文章在「英倫助鄰」面書專頁上再同大家分享。 教育系統引致壓力過於沉重? 說回是次校長自殺,究竟是偶爾的不幸事件,還是有系統的壓力所導致?不知道還有多少香港人記得,多年前香港亦頻頻有學童自殺,引起一場教育風波。究竟教育系統所引致的壓力是否造成自殺的原因?妥善的監管和透明的資訊發布也相當重要。在繼續沿用現有Ofsted inspection和完全取消Ofsted ratings之間,希望找到改善空間。 文:Eiffel 作者簡介:三個小孩的爸爸,從前在港組織家長組織爭取教育改革;今日出走英倫,繼續關注學校教育,協助香港家長選校入學。 http://www.facebook.com/LunLondon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

解鎖孩子心:怎建立孩子做功課的責任感?

媽媽對諾仔做功課的情况感到束手無策,不但經常拖延,態度也不認真。例如不看清楚題目,因而常常做錯,或說自己不懂做。媽媽嘗試幫他訂立時間表,說明如果不能在限時裏完成功課,就刪減玩樂時間。然而諾仔仍是無法完成,還囂張地說:「不玩就不玩!我都不想玩!」氣得媽媽火冒三丈。如何讓諾仔對學習更上心? 滿足情感需求 孩子態度可望改善 1. 先觀察拖延背後的動機 首先,家長要觀察孩子是不懂做,還是正在爭取關注。媽媽教諾仔做功課時發現到,只要加以少許解釋,他就懂得做,其實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希望媽媽陪伴。所以媽媽設定一些特別時間(special time),這些時間沒有特定目的,不是為了學習;當諾仔做完功課,就可以單純與媽媽一齊玩樂或者落公園。當諾仔對媽媽的情感需求得到滿足,態度就有了一些改善。但如果發現有些題目孩子真的不懂,此時就應該先溫習,把概念弄清楚,才讓孩子完成功課。 「我怕別人笑我蠢」 2. 建立主動發問的習慣 我們要鼓勵孩子發問,並且要問得具體,不要只說「我不懂」,請他說說哪一題不懂,或者哪些字詞不明白。如果孩子不看題目,就請孩子將題目讀出來,觀察一下他是認字還是理解上出現困難。其實,諾仔不願意發問,背後是害怕別人的否定,他說:「我怕別人笑我蠢。」所以,當他願意嘗試發問,媽媽就給他即時的讚賞,讓諾仔主動的行為得到肯定,讓他有發問的勇氣,打破他「不懂做就是無用」的觀念。 3. 讓孩子辨別自己的責任和承擔後果 有時諾仔仍然不願做功課,此時父母就該「放手」,讓孩子清楚自己要承擔的後果。媽媽溫柔而堅定地告訴諾仔:「媽媽已經協助了你,包括教導和解釋題目,我的責任已經完成;剩下的思考、寫答案、發問都是你的責任,我相信你有能力做到。」 透過一步步引導,當諾仔面對不懂做的功課,他的拖延行為減少了,多了主動發問,也珍惜完成功課後可以到公園玩的時光。 文:陳志耀 作者簡介: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

增添父能量:爸爸當兒子的網絡守護者

相信每個爸爸都希望守護兒子的安全,除了人身安全,網絡安全同樣重要。最近一場網絡安全的交流會中,不同學者、警方、專家、心理學家等,都提出了一個重要的信息——爸爸需要守護在網絡世界游走的兒子。 隨着科技發展和普及,小朋友接觸互聯網的時間與日俱增。然而,互聯網也存在許多安全隱患,如網絡欺凌、色情內容、網絡詐騙等。作為父親,如何成為網絡守護者,保障兒子在網絡世界中免受傷害?筆者希望分享以下3個錦囊: 爸爸開放正面溝通 減輕打機成癮 1. 培養緊密父子連繫 韓國一項有關父子溝通與打機成癮的研究顯示,爸爸開放和正面的溝通,對兒子打機成癮有緩和作用。當小朋友想觀看一個視頻時,很容易花一段長時間盯着電子屏幕。可知道那是父子間可以一起度過的時間,例如是用來聊天、桌遊、閱讀,甚至與家人出去玩。爸爸的角色是訂立適合規矩和監管兒子行為,讓兒子知道沉溺不可接受。爸爸可以積極與兒子建立良好的溝通,並鼓勵兒子分享和傾訴網絡上的經歷和問題。當兒子有任何疑問,爸爸可以分享自身經驗,及早識別兒子正面對的問題,作出合宜的回應或介入跟進,讓兒子知道不論在真實世界或網絡世界,爸爸都會共同進退。 別私自上載孩子照片/影片 2. 謹慎分享兒子的生活 不少爸爸都會在社交媒體分享兒子生活的相片或片段,熱中分享,可能是因為對兒子的某些行為或成就感到驕傲,但並非每時每刻都應該分享,也並非每張照片都令人賞心悅目,兒子可能會因網上一張尷尬的照片而羞愧。香港救助兒童會2021年的報告指出,香港每4名青少年中,就有1人從未或甚少在互聯網上感到安全。報告又表示,受訪青少年表現出對網上私隱問題的認知,並試圖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和網上社交活動。更甚的是,這些分享可能會導致嚴重的網絡風險,不法之徒或會惡意利用該照片,用作網絡欺凌或身分盜竊。因此,爸爸們在分享照片時要謹慎三思,別讓一個看似平常不過的動作破壞兒子的信任。 監管孩子打機 爸爸比媽媽有效 3. 灌輸安全網絡世界的價值觀 中國一份沉迷網絡遊戲的研究發現,父母高強度的監管能夠減輕兒子沉迷網絡遊戲,其中由爸爸制訂規矩,作用與效果比媽媽大。爸爸可以在尊重兒子私隱權的前提下,一起商討及制訂家庭網絡安全策略,以防止接觸到不當內容或遭受網絡騷擾。爸爸有責任了解兒子的網絡活動,確保他們不會參與不當的討論或交易。爸爸可以教導兒子網絡倫理,例如不要參與網絡欺凌、傳播不當信息等。爸爸亦應以身作則,鼓勵兒子尊重他人的隱私和知識產權。 爸爸在守護網絡安全扮演重要的角色,可以幫助兒子在網絡上做出明智的決定,確保網絡安全,並提供適當的支持和幫助,成為兒子的網絡守護者。 文:黃格平(維護家庭基金社工、兩個兒子的爸爸、積極鑽研父子關係)) 作者簡介: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築起爸爸形象。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

升學攻略:幼稚園及小學篇

為升學轉幼園 K2轉好過K3 問◢ 家住太子,小女正於新加坡卓薈國際幼稚園就讀。想問如想他日升讀拔萃女小學、香港培正小學或聖母小學,需不需要轉去一些在升學上較有優勢的幼稚園,例如根德園幼稚園、國際英文幼稚園(St. Catherine's International Kindergarten)等?近年出生率下降,想知K2或K3轉校是否較容易了? 答◢ 新加坡卓薈國際幼稚園以新加坡課程為基礎,一般國際幼稚園都以出國升學為目標,但卓薈將新加坡課程注入本地元素,讓小朋友無論在本地及海外升學皆有準備。如果你認同該校自製課程,可以繼續升讀,否則應及早轉校。這兩年出生率的確下降了,若計劃轉校的話,建議K2比K3好一些,因有些小朋友會建立自尊心,轉校後怕被取笑而不肯返學,早些轉校則問題相對輕微。 兩姊弟選校 逐個逐個部署 問◢ 大女於香港真光幼稚園(堅道)念K2,我們家住九龍塘,本想搬往大坑,但幼子也即將升讀幼稚園,想為兩姊弟選擇官津男女校,方便一起入讀,因此對是否搬家仍在考慮中。想問應選擇中西區11校網還是留在九龍塘41校網?因為怕41校網競爭大,姊姊在自行階段只有15分,是否沒有學校有穩入的機會?11校網的競爭又是否一樣大呢? 答◢ 自行分配用分數派位,因名額有限,即使25分也未必穩入,更何况你女兒只得15分?選校我主張一個還一個,這次替大女選校,便一切從大女的角度來考慮,若是這樣,似乎她留在真光(堅道)升學好些,因為該校大約有70%畢業生能夠升上其小學(香港真光中學(小學部)),比用15分選41校網好一些;至於弟弟,船到橋頭自然直,遲些再打算。 先保證學位 再到心儀校叩門 問◢ 想問手持25分,報讀40校網的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獲取錄機會大嗎(媽媽是舊生,小朋友是天主教徒)?因為最心儀的學校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並非在40校網內,但犧性25分去報其他學校,又有點不捨得,入讀機會也不高。如此的話,統一派位的甲、乙部又應怎樣填寫才好? 答◢ 我主張「一鳥在手勝百鳥在林」,報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有25分,並不表示你報其他學校也有相同分數,所以先確保了瑪神的學位後,再去瑪利諾修院學校(小學部)叩門,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反之,如你用20分替女兒報瑪利諾修院學校,機會更低之餘,萬一失手了便連瑪神也未必派到,到最後便唯有叩門。你想有一間學校在手去叩,還是兩手空空去叩?我選前者安心一些! 文:趙榮德 作者簡介: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資深教育工作者(歡迎查詢幼稚園及升小問題,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

多元導航:「家」多一點愛——冰山下的心聲

  「為什麼弟弟那麼難教!不能乖一點嗎?」 「哥哥真的很乖,從不會令我擔心,為什麼他就不能像哥哥一樣聽話呢?」 「每次收到學校電話,我都會很恐懼不敢接聽,因為估計到一定又是弟弟闖禍了。」 一名家長正在社工室,向我訴說着她對於管教孩子的煩惱。 她是一名家庭主婦,家中大小事務都希望安排得妥妥當當,尤其對兩個孩子更是照顧得無微不至。然而,對於如何管教就讀小四、患有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的弟弟,她感到十分苦惱。 弟弟非常好動,在課堂期間常會自行離開座位及騷擾鄰近同學,在家中也需要媽媽督促才能完成功課。過往班主任多次聯絡家長跟進弟弟的狀况,每次媽媽都會感到很大壓力和不耐煩,回家後更會責罵弟弟,令母子關係漸漸惡化。 「我真的不知道應怎樣做,以前照顧哥哥從來不需要花如此多精神。而且丈夫常抱怨我為何不用上班仍未能照顧好孩子,彷彿他們所有的行為都和我有關,他們的學業和行為就像我的成績表,如有任何過錯都是我一個人的責任。」 孩子頑皮=媽媽失職? 呈現於人前的情感,就像浮於水面的冰山;然而水底下其實潛藏許多情緒和想法,往往最容易被忽略。在媽媽的分享中,我們能發現弟弟比較難管教,固然令她無奈及不耐煩,但背後更包含了丈夫對自身的期望、兄弟間的比較,孩子的行為就像她的「成績表」,孩子不乖彷彿是她「管教不善」的責任。 經過數次與社工對談,媽媽漸漸敞開心扉,反思慣常以責罵的形式要求孩子配合,這種溝通模式長遠會影響親子關係;尤其在孩子踏入青春期後,很大可能出現反抗或拒絕配合等行為。作為家長,有沒有一些有效方法鞏固親子溝通呢? 正面的親子關係是維繫家庭幸福重要的元素。美國治療師Gary Chapman歸納出「5種愛的語言」,家長們不妨參考,嘗試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一起實踐吧! 1. 肯定鼓勵的說話 孩子面對困境時,家長可多體諒其困難並給予支持,使孩子明白到父母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而且自己有能力把事情做好,從而建立自信心。父母雙方也可多溝通並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多欣賞伴侶在這段家庭關係的付出。 2. 適切的身體接觸 生活中充斥着各種壓力,不妨透過牽手、摸頭、擁抱等方式,讓雙方感受到被愛,更能促進親子間的親密感。 3. 精心的時刻 家長可為孩子精心安排一些家庭活動,例如假日野餐、遊玩,簡單如與孩子一起讀故事書,也能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及關注。 4. 花心思準備的小禮物 孩子們都喜歡得到禮物和嘉許,家長可與孩子訂立一些學業或行為目標,當孩子達標便送上小禮物,提升成就感。 5. 愛心服務的行動 面對學業、社交等日常課題,孩子有時候會主動向家長撒嬌,希望得到關注。家長可煮一頓孩子喜歡的晚飯來打氣,這些小行動都能讓彼此感受到愛護及關懷。 文:麥俊源(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 作者簡介: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

親子筆陣.家教明言:人工智能與教育的未來

隨着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我們正處於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人工智能(AI)的出現已經深刻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並將在未來帶來更多的變革。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在其最新的2030+藍圖中提出,未來的世界將變得更加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這將對孩子的成長和未來產生深遠的影響。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教育孩子,以應對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 應用人工智能解決問題 創造價值 教育需要幫助孩子掌握科技。孩子需要學習如何使用現代科技,例如人工智能、數據分析和編程等。這些科技已經成為未來工作所必須的技能,孩子需要從小學習這些技能,以便在未來能夠順利地進入工作市場。教育更重要的意義是注重孩子的創新和創造力的培養。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愈來愈多的工作和生活變得自動化和智能化。與其想像人工智能會導致許多傳統工作消失,不如讓孩子更多體驗人工智能如何使我們將事情做得更好,有了人工智能的幫助,如何使孩子發揮更多的創作空間與潛能。同時,孩子更需要學習如何應用人工智能科技來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教育應該注重孩子的問題解決能力,讓他們能夠運用科技來創造更多的價值,造福人類的生活。 注重人際交往 培養情感智能 除了技術外,未來的教育更需要注重孩子的人際交往和情感智能的培養。雖然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處理數據和信息,但它無法代替人類的情感和人際交往。孩子需要學習如何與人工智能和人類共同工作和生活,或許,將來的社交能力就是個人和群體以至網絡智能的互動。教育應該注重孩子的人際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培養,讓他們能夠在未來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與他人合作。 新的技術也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未來的教育需要注重孩子的倫理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了許多新的倫理和社會問題,例如私隱保護、人工智能對就業和社會的影響。孩子需要學習如何慎思明辨,成為未來一個負責任的創新領袖。 如何擁抱新的挑戰是我們和下一代都要好好探討的課題。讀到這裏,你認為人工智能帶來的變化離你還遠嗎?就如你正觀看的這篇文章,大家不妨猜猜是人工智能還是我的手筆? 文:鄭家明(亞斯理衛理小學校長) 作者簡介:全國十優機械人教練,多年推動創意及STEM教育;近年於任職學校發展繪本及家長工作,希望把創意融入親子教育,讓孩子和家長共繪美麗溫柔的天空。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

家家有禮:Lulu豬沙田賞櫻導遊「豚」

錯過了日本櫻花期?不打緊,罐頭豬LuLu帶大家來一趟仿日本賞櫻之旅!導遊LuLu豬帶領一眾「豚」友,走入「新城市廣場×LuLu豬春日櫻花祭」7大景點,包括4米高巨型充氣「櫻のLuLu豬」,唯美的「浪漫櫻の步道」,與LuLu豬及豬咪一起野餐的「櫻の花見會」等,在櫻花美景盡情打卡。此外,場內設有互動遊戲來滿足貪玩的小朋友,例如巨型的「落『櫻』水晶球扭蛋機」,隨時扭出LuLu豬限定貼紙及商場禮券。 除了打卡及互動裝置,場內另設「罐頭豬LuLu期間限定店」,提供多款LuLu豬及豬咪精品,包括全新首發的LuLu豬實體櫻花金飯碗及一系列櫻花精品。商場亦特別推出4款LuLu豬出遊用品,陪大家一同春遊。The Point會員只要憑指定積分及即日消費滿指定金額即可換領,數量有限,換完即止。 ■新城市廣場×LuLu豬春日櫻花祭 日期:即日至5月14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10:00 地點:新城市廣場1期3樓玻璃天幕廣場、1樓東翼及3期3樓 查詢:2684 9175 ■送櫻のLuLu豬及豬咪食物盒 (商場提供) 沙田新城市廣場送出櫻のLuLu豬及豬咪食物盒予《HappyPaMa教得樂》讀者。名額8個,每人可獲禮品1份。有興趣的讀者請於4月25日(周二)中午12:00前回答以下問題,連同姓名、聯絡電話及地址傳至[email protected],即有機會獲獎,得獎者收到專函通知。 問:沙田新城市廣場內設置多少米高巨型充氣「櫻のLuLu豬」? 整理:陳真紀、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

教養之道:資優生發揮所長 踏上劍橋學醫路

說起「資優」,很多人會即時聯想起他們有超乎常人的智商。但其實資優兒未必是每方面都優秀,甚至會遭遇各種困難,而他們能否發揮所長,很視乎家長能否給予適當的培育和引導。就像資優女孩珊珊,小時候成績平平,且欠缺社交技巧,一度令媽媽很頭痛。幸父母最終找到竅門,把教養難題迎刃而解之餘,更讓女兒盡展天賦,最終還踏上英國劍橋學醫之路。   「不論是否資優兒童,父母的角色是協助子女了解自己,讓他們早日確立人生目標,那麼孩子便能有效地向目標進發,發揮長處。」這是陳楚玉(Queenie)的心得,她既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小學教師,也是資優兒珊珊的媽媽。 陳楚玉(曾憲宗攝) 22歲的珊珊,在被譽為「神級學府」的英國劍橋大學醫學院攻讀她第三年的醫科課程。或許不少人以為,以資優兒的智商,能夠入讀理想學科,是必然的事,但事實上,她的成長路不比一般孩子易走。 小時候發展遲緩 社交困難 小時候的珊珊,性格內向,不但大小肌發展遲緩,還有語言發展遲緩、社交困難等問題,年紀小小就拿起背包說要離家出走,不開心時又會把頭撞向牆,叫Queenie甚為頭痛。幼稚園教師最初懷疑珊珊有自閉症譜系障礙(下稱自閉症),叫媽媽帶她去做評估,但臨牀心理學家卻指她不像自閉,結果評估報告顯示,珊珊的智商挨近資優,建議接受適當的資優培訓。 Queenie認為,像珊珊這類小朋友,因為學得快,很容易會對學習失去興趣,遇上挫折也容易放棄;另一方面,他們的性格比較自我,欠缺同理心,不太明白別人在想什麼,故難與同輩有良好的溝通。「如果我只着重女兒的成績,會適得其反,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先去改善她的缺點,幫助她愉快成長。」 悉心栽培——小時候的珊珊有社交、肌肉發展遲緩等情况,但經過父母悉心栽培,如今已難察覺這些問題。(受訪者提供) 以遊戲方式來溫習 Queenie主張愉快學習,如默書不死記硬背,以遊戲方式來溫習,增加趣味;又或是提前多幾天溫書,每天溫一小部分,令孩子感覺更輕鬆;另每天建立親子閱讀時間,也會在睡前關起所有燈,讓女兒放膽地傾吐心事,「例如她不懂得處理人際關係,我會用角色扮演來引導,讓她扮演同學,我扮她來把事情演繹一次,教她怎樣面對不同的處境」。 此外,Queenie亦很早替珊珊做生涯規劃,「她6、7歲時,已經很沉迷一些電視醫學節目。當知道她原來想做醫生,我和爸爸便陪她找書籍、上網,除了汲取更多醫學知識,也讓她更加明白,做一個醫生需要什麼條件」。雖然珊珊成績一直平平,但從初小到高小、高小到初中,都一直在進步中。然而,到了中三、四,她意識到自己中文及通識的成績不算標青,或未能考入港大醫學院,於是便決定轉換跑道,到英國讀A-level,繼續朝醫學夢進發。 從小立志——珊珊從小立志做醫生,經過不斷努力,她現在是英國劍橋大學醫學院學生。(受訪者提供) Queenie再三提醒家長,縱然孩子屬資優,也不一定很早便取得好成績,父母的角色是同行者,要協助子女了解自己,引導他們向目標進發。最近她更把培育女兒成長的心得寫成書,「不論孩子是否資優,他們都各有強弱項,需要家長細心觀察及找出其長處,加以培育」。 家長講座——去年珊珊(左)放假回港,與媽媽Queenie一起出席家長講座,分享親子教養和英國升學等故事。(受訪者提供) 資優≠績優 坐定定學習未必適合 香港小童群益會服務總監、註冊社工王美玲,從事資優兒童相關工作逾20年,她指很多家長之所以發現子女是資優,往往是因為孩子在學校出現行為或學習問題,被教師建議去做評估。「20多年前,家長對資優的認識不多,坊間也甚少有為資優兒童而設的增潤課程,即使有,入學要求也很嚴謹,除了IQ要達標,還要學業成績同樣優秀才有機會參與。」 王美玲(曾憲宗攝) 及早協助栽培 王美玲有感資優兒童需要及早協助,因此小童群益會舉辦相關活動,收生條件會相較寬鬆,希望讓這些小朋友能找到自己的興趣和長處,加以栽培。「我們不會只憑IQ數字去決定小朋友是否資優,有經驗的前線工作人員,其實透過觀察已能洞悉。」她亦強調,家長需要明白,資優不等於「績優」,「『叻』不等於不讀書也會識」。 她亦見過有資優兒成績欠佳而需要留級,皆因本地傳統學校,很多時都要求學生坐定定,答案須符合教師要求、彈性不大,而且背誦多,這種模式對資優兒童來說,是辛苦的,尤其那些同時有專注力不足、自閉症的,學業上未必能取得高成就。反之,有些資優兒到外國求學後,由於學習模式轉變,自信便建立起來,更容易有成就。「所以家長切忌跟子女說一些負面的話。假如孩子的長處在藝術方面,便不應硬要他讀書,反而應讓小朋友向長處進發,給他多些時間發展和參與,這樣他才會開心,健康成長。」 文︰顏燕雯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

教大GPS:反思「文化回應教學」

始嘗試實踐「文化回應教學」,參照非華語學生的文化特徵、生活經驗、視角來施教,期盼更有效地教導他們。可是,由於對非華語文化缺乏深厚了解,教學往往只及形式層面。如何適當解讀「文化回應教學」,值得教師省思。 有教師以為,教學中要回應的「文化」是中華文化,要旨是讓非華語學生學好中文。無疑非華語學生就讀主流學校,與華語學生沒有分別,必須學習中文與中華文化,這是課程內容的要求。然而,文化回應教學所指的是教學方式,即為提升學生學習所用的方法,主旨是教師參照非華語學生的文化、習俗,設計適合他們的教學活動。課程內容與教學方法並不相同,教師不要混淆。 避免「觀光課程」 教師從專業發展課程中,學到幾種用非華語語言打招呼的方式,就在每天教案中,加上「以學生的母語,與他們打招呼」作文化回應。然而,這可能只是對非華語文化的片面理解。例如,印度人說印地語,打招呼是「Namaste」。但是印度還有很多語言,香港有不少印度的旁遮普人,母語是旁遮普語,打招呼說「Sat Sri Akaal」。當教師跟旁遮普學生說「Namaste」,情况就像筆者(母語是粵語)身在外地,白人用普通話跟我說「你好嗎」一樣。怎樣打招呼是文化的表面,文化還有更深層意義,涉及生活習慣、思維方式、社會期望等。多元文化的學習,不應流於飲食、服飾、節慶等「觀光課程」。 消除種族定型與偏見 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是消除種族定型與偏見。然而,曾經有教師為非華語學生設計了下面「文化回應教學」活動。 爸爸是______。(司機、售貨員、美容師、速遞員、收銀員、建築工人、廚師、保安員、教師) 活動中的職業選項值得斟酌。也許教師認為,這些選項是非華語家長通常從事的工作,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然而,這樣卻可能造成種族定型的問題。非華語學生長大後,不一定是建築工人、保安員,也可以是醫生、律師、全職爸爸。教育的目的,是給予學生未來美好的憧憬、公平社會的想像?還是延續社會既有的種族定型? 體現在學校日常之中 華語與非華語學生確實有需要互相學習對方的文化。但是,文化回應教學並不限於文化交流,也可應用於日常各式各樣的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在寫字練習中加上英文解釋,讓非華語學生明白字義,不再盲目抄寫;又如教師說《三隻小豬》故事時,要考慮學生的伊斯蘭教背景等。教師以往設計的教學活動,可能只顧及華語學生的需要,當課堂多了非華語學生,就必須重新檢視活動是否仍然適合。 文:林浩昌 (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由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的學者輪流執筆,分享對教育研究、政策和議題的所見所感。http://www.facebook.com/FEHD.EdUHK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