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失失在加家:夏天出生的孩子更幸福?

在Winnipeg經過復活節一場大雪之後,氣溫漸漸提升至0℃以上,地上的積雪開始大量融化,學校教師亦與學生提及加拿大的春天正式來臨。相比上一個暴風雪式寒冬,今年春天提早來臨,亦是一班家長開始計劃夏天活動的時候。對於身處Winnipeg的人來說,夏天最佳的活動就是戶外活動,畢竟半年寒冬般的生活過後,也只能把握有限的夏天才能到戶外玩。 生日派對可選戶外 親近陽光 提到夏天,我和朋友聊天時不時會說在夏天出生的小朋友特別幸福,因為當他們要舉辦生日派對時,可以選擇的地點相對較多。冬天出生的小朋友要舉辦生日派對,都只能在室內,大多是選擇playroom這類容納人數夠多又能提供小朋友玩樂設施的地方,始終在0℃以下長時間於戶外實在不太可行;相反夏天舉辦生日派對,便多出了戶外一個選項,讓小朋友有更多空間跑跑走走,也可多親近陽光。 公園社區中心出租場地 最近有朋友要為家中5月出生的兒子籌備生日派對,並準備在附設燒烤場地的公園舉行。想在公園舉辦生日派對,首先要做的事情便是預約場地。基本上無論是在公園燒烤或是佔用地方舉行私人活動,都需要到政府網址預約,而網站內亦有不同面積的場地可供選擇。上年有小朋友的生日會便預約了一個近3000呎的大草地,小朋友們除了可在草地上踢球、放風箏外,家長們亦可到旁邊的釣魚點釣魚,而場地上也提供了兩個燒烤爐可供使用。 除了公園之外,另一個值得考慮的便是社區中心,在Winnipeg市內其實有大量的社區中心,而部分面積較大的,亦有提供場地出租服務。在這裏的社區中心大部分都設有戶外公園或溜冰場(戶內或戶外),後者可在租場時一併預約。早前另一個香港朋友便租用了社區中心的室內籃球場作為生日派對場地,同時預約了1小時的室內溜冰場供大人及小朋友玩。這個場地最大優點,是相比playroom有更多遊戲可供選擇,例如小朋友可一起玩多人跳繩、大人和小朋友一起打籃球等,相比在playroom時家長們只能呆望小朋友直至活動完畢,更能達到親子目的。如果想小朋友玩得更盡興,可加錢預約大型充氣滑梯、彈牀等玩意。 派對陣容逐年升級 舉行生日派對,主要目的是想小朋友開心,也能讓他們的朋友可以一起慶祝;而作為家長,看到自己的小朋友開心,也樂得為他們辦派對。不過,當派對完結,家長都有一個疑問:是不是有必要每年都舉行?我身邊不少朋友為子女舉辦的生日派對陣容,每年都有「升級」的趨勢,例如部分子女要求特定「主題」,而家長為了迎合小朋友喜好而買入不同的佈置物品,亦要準備不同食物,更有家長籌備時間足足花了一個月,究竟下一年又會有什麼「mission」出現? 文:吳一鳴 作者簡介:人到中年一家四口移民加拿大,由繁華的大城市突然走到鄉村城鎮,重新面對一堆新事物,與小朋友一起重新學習新生活。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

媽媽維特:手機的餵養

復活節參加退修營,有年輕人分享,她偶然檢視手機的使用紀錄,才發現自己每天竟然花達10小時在不同手機程式上。她常跟朋友呻忙,但原來減少花在手機的時間,已能騰出空間做更有意思的事。 我深感這是現代普遍實况,也想起大仔這幾個月的變化。對於何時讓孩子用手機,我家一直抱「拖得就拖」政策;直至去年夏天,阿仔開始有意識加強與同學的社交,我們為他出了手機號碼,最初只用電腦WhatsApp,到年底他13歲生日,我們終於買了手機。 感恩的是,阿仔願意讓我們透過手機的「家長監護」功能,掌握他的位置和程式使用時間紀錄。當然,他願意接受監護,也是建基於我夫婦倆對他的完全尊重和信任。除了設定晚上10時半至早上6時半為就寢時間,不能使用手機外,我們不干涉他如何使用手機。 像大部分人一樣,阿仔開始機不離手。踏入中二,他喜歡鎖起房門擁抱自主,想看書就看書,想偷閒就偷閒。有手機自然想玩遊戲,我們讓他下載兩三個比較正氣的遊戲,也就放手任他安排時間。我信任他會慢慢學習自我調節,也沒特別監控他。但3個月過去,發現阿仔每天動輒花4小時玩《三國志戰略版》、2小時玩《部落衝突》。除去上學、睡眠、食與行的時間,一天所剩時間無幾。我於是告訴他,想隔天談談這問題。 那天晚上,我心想需要跟他取得兩個共識,一是打機不能放題,二是打機時間設定多少為上限,最理想是限定一天頂多打機2至2.5小時。考慮整體作息與學業時間分配,我自覺這要求也不嚴苛吧。 第二日講數,難得阿仔自知不應無限打機,毫無異議地接受設限,令我鬆一口氣,因為我知道單是這一要求,就有可能令這年紀的孩子反枱了;但到商量上限,分歧就出來。他建議《三國志》上限3小時、《部落衝突》1小時,我一聽就覺得有問題,但我很有意識地壓下立即反對的衝動,用尊重他的態度,告訴阿仔我擔心他會否成癮;同時也想了解他為什麼覺得「三國志」需要一天玩3小時,畢竟那遠超過他投放於課業的時間。 他說,3小時是讓《三國志》程式運行的時間,但他不會全程盯着手機,因為這個歷史戰略遊戲需要時間推演,他會做其他的事,間中「打點」一下遊戲發展。同時,玩家需要每隔幾小時進入遊戲一次,參加一些抽獎之類的活動,才能獲取打仗的資源。我仔細聆聽,明白他為何要把上限定得那麼寬,亦想起1990年代的電子寵物「他媽哥池」。這些手遊的設計,不正是要玩家不斷抽注意力嗎? 最重要是你掌控遊戲 不是遊戲掌控你 我告訴阿仔,他正試圖同時管理兩線列車,一線是正事的課業作息,一線是手機娛樂,而他似乎蠻有信心能雙線並行不悖。作為媽媽,當然關心他的本線會否撞車,但我尊重他對自己的信任,也尊重這或許就是新世代的模式,最終接受他的上限建議。同時提醒他必須對自己真誠,常常檢視是否掌控情况,最重要是自己在掌控遊戲,不是遊戲在掌控你。 我感恩自己選擇放手讓阿仔試。我知道,依附手機是當今人人都面對的挑戰,無論文首那個年輕人或阿仔,都要學習調適,迷失與覺知都是一個過程。我自己也一樣,需要多提醒自己,減少依附手機。 文:葉杏麗 作者簡介: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得先讓自己幸福。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

童讀好書:書海中重塑孩子人際觀 世界閱讀日 尋找復常幸福感

疫情緩和,社會全面復常,成年人都努力把生活帶回到疫情前的模樣。但站在小人兒的視覺,他們大部分的人生,甚至自出生以來,都一直與疫情共存,並以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為「常態」。該如何重塑疫後新生代的人際觀?趁4月23日「世界閱讀日」,一於和孩子一起從書海中找尋答案!   教育局在今年2月起,陸續鬆綁校園防疫措施,全港學校已恢復全日面授課堂,學生可自由參與課後活動,亦毋須戴口罩、做快測。面對急劇的環境轉變,大埔浸信會社會服務處總幹事吳健文(文sir)說,不是每個孩子都招架得住,「小朋友現在要應付的社交場景,比起疫情前是『爆升』的,某程度上,都是一種壓力」。 吳健文(受訪者提供) 作為資深的親子共讀推廣人,文sir深信繪本的力量,故特別推介兩組分別適合幼稚園和小學生閱讀的繪本,鼓勵父母從中引導子女學習合宜的交友方式,享受真正復常的幸福感。 近距離接觸——香港解除所有防疫措施,小朋友經常有機會跟其他人有近距離接觸,如何重塑他們的人際觀,是值得關注的課題。(Rat0007@iStockphoto) ■好書推介 幼稚園篇 《好朋友,請多指教》 (受訪者提供) 作者:內田麟太郎 繪者:降矢奈奈 翻譯:謝依玲 出版:青林 故事圍繞一隻身材魁梧的大野狼,牠的樣貌、眼神和牙齒,都令膽小的小狸貓十分懼怕。大野狼為向小狸貓伸出友誼之手,努力練習笑容,可惜卻成為小狸貓眼中的妖怪。「口罩令解除,小朋友在學校,都有機會接觸到一些『素未謀面』的同學,或許也會像小狸貓般,有很多無謂的想像。」文sir說,此書給孩子帶出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要真正認識一個人,需要透過接觸和互動,不能以貌取人。 故事發展下去,大野狼改以書信的方式向小狸貓表達善意,經過一番努力,牠們終於結為朋友。從另一個角度看,假如孩子成為別人眼中的「大野狼」,又該怎麼辦呢?文sir教路:「有時我們以為自己已釋出善意,但其他人未必有相同的感受,那就要調節一下表達或交友方式,讓其他人更容易接納和喜歡自己。」 《可以一起玩嗎?》 (受訪者提供) 作者、繪者:麥克布朗羅 翻譯:王欣榆 出版:格林文化 一對小企鵝,揹着大背囊、拿着行李箱,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希望能夠融入新社群,奈何總是得不到正面的回應。大象、狐狸、河馬等動物,都以各種藉口不讓牠們加入一起玩。這個場面,令文sir聯想起,學校或許都有相同情况:「學校剛恢復課後活動,各個興趣班,都會有新成員加入,小朋友怎樣看這些新朋友呢?」 兩隻小企鵝經歷無數次被拒絕,正感到沮喪之際,熊啤啤主動問牠們,可否一起玩。這3隻小動物的歡笑聲,最後反過來令其他動物想加入牠們的圈子。文sir稱,此書可幫助小朋友學習如何接納新成員,「最重要是持開放的心,像熊啤啤一樣,相信新成員能給你帶來新的發現」。 小學篇 《米莎的新朋友》 (受訪者提供) 作者、繪者:湯姆.波西渥 翻譯:黃筱茵 出版:小光點 米莎是一個被動、內向的女孩,她最擅長做手作,最不擅長就是跟別人做朋友。孤獨的米莎,唯有用手創造「朋友」,她經常帶着一班手作公仔四處去。 某次米莎出席一個派對,又躲在一角創造「朋友」。 這時候,小男孩賈許無意中看到米莎卓越的手藝,主動跟她搭訕,二人更合力創建了一個大城鎮,並成為全場焦點,大家都紛紛跟米莎討教,令她因而認識了很多新朋友。 文sir接觸過很多不同性格的小朋友,包括如米莎一樣怕醜的,「但內斂的孩子都有社交需要,他們不是不想交朋友,只是累積不到好的經驗」。他建議家長,假如孩子在交友上遇到挑戰,可鼓勵子女以自己的興趣或最擅長的事情,跟其他人打開話匣子,相信會較容易踏出第一步。 《誰是真正的朋友?我有500個網友!》 (受訪者提供) 作者:艾倫.雷諾茲 繪者:麥特.戴維斯 翻譯:李貞慧 出版:東雨文化 小鳥和禿鷹是好朋友,有一天,小鳥發現了一個很容易認識新朋友的社交軟件「推特」,牠為想得到500個網友,於是把禿鷹的醜態照發布到「推特」上。這個嘩眾取寵的舉動,果然令小鳥贏得500個網友,卻失去了禿鷹這個知心友。後來,小鳥和禿鷹在生活中各自遭遇困難,互相幫忙下,問題才得以解決。這令小鳥領悟到,一個真實的朋友,勝過1000個網友! 「我們觀察到,過去幾年,小朋友少了上實體課、實體活動,的確有社交網絡化的現象」,文sir提醒孩子,要認真思索友誼的真諦,「真正的友誼,是面對挑戰時,大家願意為對方分憂,一起尋求解決辦法。網上虛擬的朋友,是無法和你有這些經歷的」。 喚醒本能 「無罩」玩得更暢快 在大政策下,我們坐上了「復常」的高速列車,但怎樣的人生才算是「常」呢?成人和小朋友的視覺並不一樣。「襪仔咩咩的繪本窩Socks Storybook Den」facebook專頁主理人楊瑾,推薦大家讀一讀《森林大熊》。 楊瑾(受訪者提供) 《森林大熊》拾回本我 一隻原本在森林冬眠的大熊,一覺醒來,發現森林消失了,眼前出現了一座工廠,生活頓時由「常」變成「失常」。大熊還未搞清楚是什麼一回事,已經被管理員指摘懶惰,不趕快去工作。楊瑾笑言,現實都一樣,「恢復上班、上學,就是復常了!但這個定義,只是從機構的角度去看」。 大熊本來一直堅稱自己是熊,但由於一眾管理層都認定牠是人類,大熊也開始對自己的身分有所動搖,遂聽從指示,剃掉鬍子、穿上制服「開工」。楊瑾覺得這一幕,非常弔詭,「小朋友或許都有大熊的感受,他們過去習以為『常』的東西被推翻了,反不斷被告之,現在過的生活才是正常」。故事結局,是大熊最終抵擋不了自己需要冬眠的原始本能,在白雪紛飛的一天,爬進了一個山洞裏。楊瑾相信,當孩子原始本能被喚醒,嘗過在「無罩」下痛快玩的滋味,自然會分辨到什麼是真正的「常」了! 《微笑商店》笑容由心綻放 說起小朋友的天性,除了玩,還有笑容,楊瑾說:「脫下口罩,小朋友最想見到的,應該是別人的微笑,笑容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最好的安定劑。」但多愛笑的孩子,也有笑不出的時候,像《微笑商店》裏的小男孩,本來滿心歡喜拿着零錢買禮物給自己,但一不小心,錢幣掉失了,只剩下一枚,心情直插谷底的他,走進「微笑商店」,希望買一個微笑給自己。結局卻出乎意料,小男孩最終不花分毫,被貼心的店員感染,重新綻放笑容。「社會是否真正復常,不是看硬政策,而是我們的精神面貌。所以不要吝嗇微笑,多點為其他人送上笑容吧!」 笑容重現——脫下口罩,孩子最想展現或看見到,應該是彼此的微笑,笑容是他們最好的安定劑。(maroke@iStockphoto) 《媽媽的紅沙發》共渡難關 如果今次的世紀疫症是一場全球災難,楊瑾聯想起《媽媽的紅沙發》中,小女孩、媽媽和外婆,同樣經歷災劫。一場無情大火,把3人的家燒光了,在鄰居們的熱心幫助下,她們獲得基本的日用品和家具,唯獨欠一張沙發,於是3人用一個大瓶子,日復日,逐枚硬幣去儲蓄,目標是買一張沙發。 「今次的疫情,就如書中的火災一樣,是無常的,而這幾年,大家失去的,也不可能一下子恢復過來。像這三婆孫,想購回一張沙發,都需要一段時間。」奈何楊瑾看見的,是疫後很多家長、教師都想孩子馬上回到本位,於是拚命追趕學業,令小人兒喘不過氣來,這點值得端詳反思。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再黑暗的日子,只要像這三婆孫咬着牙關,總會捱得過去,「希望大家無論處於什麼境况,都可以用一種正向的態度去面對」。 親子閱讀——在疫後新時代,家長不妨透過親子閱讀,引領子女走出迷茫,重過正常生活。(XiXinXing@iStockphoto) ■好書推介 《森林大熊》 (受訪者提供) 作者:約克.史坦 繪者:約克.米勒 翻譯:孔杰 出版:新星 《微笑商店》 (網上圖片) 作者、繪者:喜多村惠 翻譯:郭庭瑄 出版:三采文化 《媽媽的紅沙發》 (受訪者提供) 作者、繪者:威拉.畢.威廉斯 翻譯:柯倩華 出版:三之三 伸延閱讀 《你看看你,把這裡弄得這麼亂!》 (受訪者提供) 內容:由總督開始,一直由上而下傳遞着一句說話:「你看看你,把這裏弄得這麼亂!」爛攤子便由另一方收拾。直至流浪漢看見整個城市烏煙瘴氣,再把這句話傳回總督耳中。總督猛然醒覺,他身體力行帶頭去重建這個地方,當上行下效時,城市便重現美好。要社會復常,亦不能獨善其身,每個人都應該作出貢獻。 作者、繪者:劉旭恭 出版:水滴文化 《老伯伯的雨傘》 (受訪者提供) 內容:故事講述老伯伯有一把非常漂亮的大黑傘,他每天總是攜在身邊,卻從來不捨得使用,直至受兩個小孩的啟發,老伯伯首次打開雨傘,結果得着全新的體驗。每件物品,都有它的用途,正如口罩,本來都是用作護己護人,但假如我們的生活被它操控了,甚至形成壓力,那就需要像老伯伯般,是時候放下執著了。 作者、繪者:佐野洋子 翻譯:林真美 出版:步步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5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