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德物語:「拋」出新一頁

各位好!香港的暑假開始了不久,在德國這邊卻即將開學了!這年我們家的小妹Annabelle正式升讀小學一年級。仍記得兩年前,華德哥哥升讀小一時,他帶着跟他身高差不多的禮包,在開學日那天接受祝福和鼓勵。在此我要不厭其煩地表示,「升讀小學」真的是德國小朋友的人生大事,除了因為各方親戚都會前來見證,更甚的是由那一刻起,小朋友就要以學習為己任,告別放羊式的學前玩樂時光。 研究華德福教育 話說在6月底,妹妹所就讀的幼稚園已為一眾「準小一生」舉辦了畢業典禮。在眾多師長和親友的見證下,每名畢業生都被兩個幼稚園導師合力拋出窗外!她們喊道:「你的幼稚園時間已經結束!我們把你拋出窗外!」畢業生在一眾高呼聲中降落在窗外的厚墊子上,然後他們緩緩站起來,接過他們在校幾年內成長及學習的紀錄。小朋友們在這天拿着滿滿的回憶錄,邁向新的一頁! 妹妹被幼稚園導師合力拋出幼稚園,此乃該幼稚園的「畢業禮」。(受訪者提供) 講起新的一頁,華德媽也終於畢業了!而且我在畢業前就四出尋找研究員的工作,在誤打誤撞下,我被波恩某私立大學的院長推薦到瑞士華德福教育做研究項目,由9月份開始,我便會接手研究「人智學」(Anthroposophy)、「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心理健康」(resilience)的箇中關係。相信大家對華德福教育都略有所聞,這個非主流的教育模式至今已發展超過100年。 注重對事物自我探索 人智學是由哲學家魯道夫.施泰納(Rudolf Steiner)在20世紀初創立,其學說中假設一個客觀的、智力上可理解的靈性世界的存在。施泰納認為教育應當以人為本位,引導人尋找真正的自我,喚醒人與生俱來的智慧,喚醒一個人對生活、對自我的觀察和判斷,給自己生命的意義和方向。應用在華德福教育方面,雖然每所學校都有他們的教育素材和模式,但對比傳統學校填鴨式的教育,華德福教育較注重學生對事物的自我探索。而我的研究方向就是比較傳統和華德福教育,看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沒有分別? 想不到,這個專欄除了寫小華德的成長故事,未來還有機會分享做華德福教育研究的一點一滴,這不就是冥冥中的緣分嗎?由香港移居德國,生兒育女,進修到現在重返職場,華德媽一路誤打誤撞,以「撞板當補品」的生活態度走出一條新路。在此,我想感謝各位一路聽我嘮叨家常,希望大家無論在何時何地,都不忘初心,隨遇而安!下回跟大家分享多一點「華德媽在華德福教育做研究」的趣事。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60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親子德遊推介:朱古力博物館

大家好!德國的小學學期在6月尾就會正式完結,華德兄妹將以輕鬆愉快的心情,迎接為期6星期的暑假。一般德國勞工年假30天,有家室的朋友也會選擇在學童放假期間一同放假,但德國學校一年四季都有不少假期,故只靠家長放年假,並不能完全支援各種家庭需要。幸好,各市的課餘託管機構都會在復活節、暑假、秋季兩星期假期等日子接受託管申請,在固定的場所提供朝8晚4的活動給學童,讓在職父母能夠在學校假期裏繼續工作。 由於華德媽仍然未回到全職勞動市場,所以兩兄妹在今個暑假仍能扮作樹熊寶寶,抱住「媽媽樹」一同行動。或許到了秋季假期,我才考慮一下讓他們跟同學們天天待在農莊裏接受託管吧! 介紹朱古力歷史 近距離看可可樹 不知道大家在這個暑假有沒有旅遊德國的打算,這裏我想為大家介紹一個適合親子遊的地點——科隆朱古力博物館(Schokoladenmuseum)。朱古力博物館離科隆中央車站與科隆大教堂都不遠,可以結合其他觀光景點,沿着萊茵河步行前往。這座博物館介紹了很多朱古力的歷史、知識,而且展示了朱古力的製作過程,遊人也可以付費製作獨特口味的朱古力。 當中,我最喜歡它的熱帶溫室,內裏潮濕的環境治了我的鄉愁,而且還可以近距離看到活生生的可可樹(圖),樹上還長着木瓜似的可可果實。作為朱古力的愛好者30多年,我是第一次看到活生生的可可樹及果實,驚喜之餘,又為以前一直不聞不問而百感交集,原來我對太多事物都太過理所當然,踏進距離入口不遠的溫室所感受到的「當頭棒喝」,已經值回票價了。 (作者提供) 接下來的展區還介紹了很多採收工具,朱古力的機器生產線,各式各樣的朱古力製作模具等。還有一個很大的朱古力噴泉,服務人員會用餅乾沾朱古力請遊人試吃,華德兄妹添吃了5次,工作人員也沒趕走他們呢! 製作自選口味手工朱古力 博物館內除了可觀看流水式生產線,還可以下單製作自選口味的手工朱古力,大約要花45分鐘。等候期間,我們就上了3樓展區,那裏有一個兒童遊戲區,可供6至8個小朋友一同合作完成遊戲。離開展館時,工作人員還會向遊人派發在博物館生產線出品的朱古力,以作紀念。 順帶一提,在生日當天前往朱古力博物館的話可免費入場,這個措施在官網列明,而且得到華德媽親自驗證,我也不忘跟兩兄妹在朱古力博物館的餐廳選了幾款蛋糕來慶祝,這年的生日份外甜!下次再會!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3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12歲女童被同學謀殺事件

大家好,上期專欄我在文末提到,德國近期有一宗「12歲女童被同齡兒童謀殺」事件——注意,以下內容有可能引起不安。3月中某個周六,一名12歲女童到朋友家中作客後失蹤,家人當日立即報警。翌日,警方在遇害女童所住城鎮火車站附近的山邊發現屍體,據報身上有超過數十處刀傷,因出血過多致死。 12、13歲閨密行兇 案件一時間轟動整個北威州,我連忙向來自該城鎮的朋友打聽。根據他的小道消息,兇手是受害人的兩名閨密,分別12和13歲,加害當晚甚至曾致電死者母親,詢問其女兒是否已經到家。聽到這種行徑,我頓感毛骨悚然。後來警方放出的消息也指出兇手確是受害人的校內好友,鑑證科在她們的手機發現曾搜索過關鍵字「刑事責任歲數」,在警方的交叉盤問下,兩名兇手最終承認是有預謀犯案。兩人從被逮捕後便由政府接管,可能會被判入兒童院或精神復康中心(在德國,14歲以下的人仍是兒童,法律上並不能判處任何刑事責任)。受害人家屬在兩周後舉行了葬禮,這件轟動一時的案件也在一片惋惜下迅速落幕。 可是,這並沒有減退社會熱切的討論。首先在事件初期,兇手和受害人都被網民「起底」,照片和社交平台帳號均被推上熱搜,所以我的朋友才獲得小道消息,並推斷出犯案動機。最初的內容還提及過校園欺凌,但很快被政府干預,為了公平審訊及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後來有關事件的照片都必須為相關人物「打格仔」,報道也不再重點跟進犯案細節,亦未有太多筆墨提及犯案動機。 不少兒童和青少年犯罪的著作,例如Jenkins在1969年出版的《兒童行為問題之心理類型》(Classification of behavior problems of children),均提出未成年人犯罪涵蓋生理、心理、社會因素。比如有些人因受疾病或藥物影響,情緒容易激動;性格在每個年齡階段的發展挑戰下,有可能出現缺陷或異常;兒童若在充斥暴力的成長環境裏耳濡目染,也有可能被潛移默化。背後成因複雜,故在短短1個多月內案情未有更多論述,我並不意外。 免刑責法例是否與時並進? 相比案中枝節,人們比較關注「刑責歲數是否需要降低」。不少記者找來法律界人士分享意見,他們多傾向維持14歲的界線,表明那些犯案的未成年人其實更需要心理治療和重新教育。我也跟爺爺探討過,他表示並不意外,作為退休校長的他說其實德國每年都發生類似事件,據爺爺所講,2022年就有7宗14歲以下未成年人殺害兒童事件。也許是爺爺見慣大風大浪,反而嘲諷我大驚小怪,他安慰道在8000萬人口的國家裏,類似事件仍屬少數,而且大都發生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裏,多涉及種族歧視或社會融合等問題。但我不像爺爺那般幾經滄海,只站在母親的角度去想,如果立法可以對以後一些腦子發熱的未成年人多一點阻嚇作用,我仍會支持,類似事件真的一件還嫌太多。 若從社會學角度出發,社會的環境比50年前變化太大了,如今的14歲可以跟50年前的14歲相提並論嗎?我現在到德國初中任教,裏面的學生全部比我高大強壯;在智能手機不離手的年代裏,純粹的童年還存在嗎?以上純粹我的社會觀察,並沒有深入的理論依據。下期我們聊一些輕鬆的,比如在德國科隆的朱古力博物館,再會!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8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人工智能兩面睇

春日德國,因着植物長出新枝芽的景象,我們的心情也相當不錯。但眼見華德爸的啤酒肚愈來愈大,我決心要從飲食上對他嚴厲一點,第一步驟是杜絕零食!其二,提供多菜、多蛋白質、少澱粉質的正餐。其三,絕對不能再購入新的零食。這個行動出奇地得到兩兄妹的諒解,每次在超市購物時,他們雖然會詢問可否買糖果、薯片、朱古力等,但只要我娓娓道來「爸爸要減肚腩,我們不好在他面前吃零食」,兩兄妹就會打消相關念頭,全力配合全家健康飲食計劃。這將會是我們本年度的重點項目,成效有待年末公布。 家裏沒零食汽水,妹妹便改用酒杯喝水,健康飲食可以是一件很有創意的事。(作者提供) 近月,人工智能的討論非常熱烈,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參與?我就讀的大學在考試期間就向全體師生發通告說明相關學術取態,要求大家不要使用聊天機械人寫學術論文。聊天機械人的能力實在是萬眾矚目,能快速地應對問題,坦白說,我在構思論文方向、做背景資料蒐集時都運用過聊天機械人。過程中,我一度代入教授問問題的用語和語氣,效果也相當不錯,令我能快速地收窄研究題目和找出相關書本、過往學術研究,故聊天機械人對我的工作效率有所提升。 工作崗位被電腦取代 新興職業誕生 不過,聊天機械人的確是種誘惑,就如莎士比亞的名言,「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科技的發展和進步,不會理所當然只帶來便利,也會在其他地方造成影響。在一片熱鬧的討論裏,比較多聽見的是人類對人工智能的恐懼,比如,知識產權是否得到保護呢?未來哪些職業又會被邊緣化呢?無獨有偶,我在本學期剛好修讀了與之相關的研修課「Innovation and start-up in EU」,其實科技或工業發展每每有突破的發展時,人們都會出現恐慌。在1970年代,工業開始引入電腦輔助製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許多工作崗位被電腦取代;但另一邊廂,就有不少新興職業誕生。到後來的電子化及網絡技術,簡直把全球化提上日程。千禧年那陣子,美國及法國醫院的醫療團隊用光纖網絡連接兩間醫院,完成了一場遙距的膽管切除手術。但另一方面,個人資料更容易被泄露;網絡欺凌、上癮也只是冰山一角的社會現象。 從這學期的研修裏,我體會到其實科技發展、產品本質上不會自動帶來道德規範,它就是一種工具,視乎使用者如何運用而帶來不同的影響。有見及此,人工智能需要社會監管,觀察其帶來的影響,從而作出回應。在熱鬧的討論中,大家不妨也帶帶風向,看看人工智能在社會增益方面的可能。我在德國看到的例子是,政府提供資源給回收業,讓業界運用Recycleye Robotics人工智能機械臂來作垃圾分類。希望這次分享帶給大家一點新看法。 下回跟大家說說一件沉重的事,3月中在我們所在的州份發生「12歲女童被同齡兒童謀殺」事件,我們正追蹤事態發展,希望下回分解。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42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計劃周末行程

大家好!上回提及華德媽正在為最後一個學期的畢業論文打拼,故剛剛過去的1月份我實在分身不暇。而機靈的孩子們總能察覺到父母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他們身上,然後會用盡辦法來搶回一些注意力。例如妹妹會像小貓般在我用電腦工作時跳上我的大腿上,以一己之力阻擋大半個熒光幕;有時候在我們說過晚安後,她會大叫道:「我肚子又餓了。」哥哥也不遑多讓,在每次冲身後,赤裸裸地左閃右避,把本來的睡前故事硬生生地演成「警匪片」。 家裏頓變和諧 有天晚上,我決定要化被動為主動!在兩兄妹從爺爺奶奶家回來後,我們跟他們率先在沙發上「撓癢癢」,把他們的精力化為笑聲。然後我們在客廳坐下來,開一個圓桌會議,一同計劃一下周末的行程。起牀後的每一個小時,我們都可以放一個小目標進去,比如哥哥說他幾天後生日,想買一些「清真糖果」帶回學校分享給小朋友,他娓娓道來原來在班上有阿拉伯裔的同學,他們不能吃含魚膠粉的那些德國熊仔糖。由早上8點開始,我們在白紙上簡單地畫了一張周末行程,把原本隨便的周末時間好好聚焦。 出乎意料的,我們的「計劃周末」之成效相當理想!在經過討論以及各方同意才寫下翌日的行程,大家同心協力地一起實行。有趣的是,以往的周末華德爸和兩兄妹常常為電視遙控器而吵鬧,在時間表出現後,孩子們先跟我完成不少家務和採購,其間他們雖然常常查看時間,但也按捺住心裏的焦躁,把卡通片前的任務和目標盡快完成後,他們便歡天喜地觀賞心心念念的卡通片!後來,我們更邀請了華德爸參與周日的行程,他負責跟華德砌模型,我跟妹妹設計服飾等,家裏頓時和諧多了。 (作者提供) 在文末,讓我來輕輕寫寫歐洲社會吧。因為華德自發的要求買「清真糖果」,讓我感到非常驚喜,因為他開始推己及人了!頓時讓我想起在德國大學修讀的課堂「The Philosophy of Inclusion」,歐洲的共融除了在政策上體現,更是一種精神面貌和文化底蘊,傳承了法國大革命推翻君主制的歷史,走出以民為本的現代社會,再發展成為如今的歐盟。在聯合國和歐盟的憲章內寫着「人們不論來自何地、不論出身和種族,都應該享有追求生活質素的權利」的哲學思想作為宗旨,故不難理解為何歐洲國家的福利政策這麼以人為本,比如讓當年初來乍到的新移民如我享有免費教育、生育津貼等;移民家庭的孩子們同樣享有兒童金(Kindergeld),即兒童每月津貼和免費的教育和醫療。我的教授指出,歐盟就是一個巨型實驗,這樣的社會模式並沒有以往的參考,也是兵行險着地進行着。近10年的難民潮卻令德國的右翼崛起,他們的主張以及隨年增加的國會議席無不反映國民對「共融」的減弱。篇幅所限,留待下次再繼續分享!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7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德國教師人手短缺

  大家新年快樂!華德一家希望大家在2023年繼續安好!上回我介紹過一套合家歡的德國電影《德國魔法動物學園》,我們對它的熱愛程度狂熱到把該電影的主題曲變成華德兄妹每天的鬧鐘鈴聲。有別以往要身體力行地叫醒兩隻小豬,我現在只需要播放「歡迎光臨,你身在德國魔法動物學園」的嘻哈音樂,華德兄妹便會很快睜開眼睛,自動起牀,隨着音樂舞動身體,時而唱兩句歌詞,這樣歡天喜地的開展新的一天也挺有戲劇感!順帶一提,哥哥的小學都以「動物」命名不同班別,而他的班別名稱就是「企鵝」,其他班別則用「獅子」、「貓頭鷹」、「北極熊」等來命名,班主任會跟學生專門探討該動物的習性,所以這套電影也非常貼近德國的小學生活! 學期初沒有正式班主任 不過,近月我們都親身感受到德國教育行業的人手短缺,比如華德在學期初的頭3個月都沒有正式的班主任,要由校內負責特殊教育需要(SEN)的教師兼任。在足足等了5個多月都沒有等到適合的教師到任的情况下,學校最後選擇把一直輔助教師的助理教師升職,成為「企鵝班」的班主任。還有,本來這所學校以往由小一開始就會讓學生接觸英文課程,但也由於人手不足,學生要在小三才正式學習英語。 感受移民潮、國際化現象 另一方面,妹妹所在的幼稚園近年也起用了幾名中途轉職的男教師,以及許多最近完成幼師培訓的新移民,所以在德國的幼稚園內,已經可以感受到移民潮和國際化的現象。話雖如此,他們的人手仍舊短缺,在2023年1月起要把下課時間提前至下午4時(以往都是4時半)。作為退休教師的華德爺爺和奶奶也常鼓勵我去學校任職,打趣說:「你去教不就行了嗎?」 他們的建議也不無道理,也許我在畢業後也會尋找一下相關職位!「一個港媽用德文在幼稚園內教社會學」,似乎也是若干年後一套喜劇的素材!話說回來,華德媽終於迎來碩士課程的最後一個學期,現在正在為畢業論文《歐洲四國的移民小孩的精神健康和社會融合》作出最大的努力,得到科隆大學的教授支持,我申請到關於「歐洲四國的移民小孩資料庫」(CILS4EU)的數據,而我的研究着重於看看不同國家之間數據上的可比性。篇幅所限,這次未能分享太多我的研究,也未知道大家的接受程度如何,如果讀者對於社會學研究感興趣,歡迎反映!反之亦然。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32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中招過後有戲睇

大家好!華德媽曾經向友人僥倖地說過,我在抗疫的路上力保不失!但在10月中旬,我在某個深夜開始發高燒,在家使用快速測試呈陽性反應,只能說「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即使我已打過3針疫苗,仍發了4天高燒。生病期間,我養成了天天飲3公升水和早睡早起的習慣,也順道把奶茶和咖啡的癮統統戒掉;久而久之,我發現身心都輕鬆了不少,皮膚質素大大提升,小病果真也是福呢!休息一星期後,我們的生活又回復正常,唯一的後遺症是我經常感到肚餓,而且會變得像醉酒一樣,腳步浮浮,實在有點惹笑,看來我的身體用了不少「肉地」來對抗新冠啊! 子女無感染 上學與否自己揀 在香港,「免針紙」風波牽連甚廣。話說德國沒有強制成人或兒童接種新冠疫苗,我卻在9月初帶兩兄妹打了一針兒童版新冠疫苗。在我發病期間,兩兄妹跟我一同在家隔離均沒有出現病徵,在家的快速測試也呈陰性反應,只有華德爸被感染了。其間,華德的學校表示「兩兄妹只要沒有在快測呈陽性反應,理應可以繼續上學。但若兩兄妹可以留在家中,其他家長會表示感激」。所以,在我發病期間,送不送兩兄妹上學,也是個人的選擇。感慨德國和香港兩地的防疫大不同,我雖然支持打針,但絕對反對強制,在諮詢過醫生意見後,理應三思而後行。 兒童電影節 親子活動有得着 除了新冠經歷外,值得一提的事還有在11月上旬,我們特地去杜塞爾多夫(Düsseldorf)參與「兒童電影節」的親子活動。這個電影節為期一星期,沒有明星走紅地氈,只在杜塞市的4間戲院及電影博物館一同上映適合不同年齡兒童的影片。在周末時,電影博物館更會舉辦工作坊,讓小朋友在導師的指導下用畫筆和小畫本把自己的故事「逐格逐格」地表演出來;而家長則在等候小朋友時可以自由參觀電影博物館的展覽。當我們再次會合,便入場觀看當日節目《德國魔法動物學園》(School of Magical Animals)。故事由一名女孩伊達轉校至偏僻小鎮學校、新班主任帶來魔法動物開始。100分鐘的電影幾乎沒有悶場,10多歲的學生演員載歌載舞地查案,經歷友愛、誤會、決裂,最後才揭開謎底。「偷竊犯人」竟然因為父母經常爭吵而晚晚逃回校園「作奸犯科」,當同學們得知因由,也主動為犯事者求情,一同修復校園。節目播放完畢後,更有主辦方詢問在場兒童的觀後感,希望大家都帶點得着回家。2022年又到年尾了,希望大家仍然安好,下次再會! 兒童電影節的節目小冊子,以及工作坊製作「逐格故事」的小畫本。(作者提供)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5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果仁換熊仔糖

大家好!德國的秋天遍地榛子、野栗、橡子,適逢我們所在的州份放了兩星期的秋季假期,華德媽跟兩兄妹密密出動收集果實,希望能參加本年度果仁換熊仔糖的活動。熊仔糖公司成立100周年,根據其官方資料所說,他們已經舉辦了80多年以果仁換糖的活動。話說華德一家住在熊仔糖公司的總部波恩地區(Bonn),自8年前我已聽過華德爸在少年時的豐功偉績,以200公斤的果仁換取20公斤的熊仔糖!我問過華德爸為什麼一間糖果公司需要那麼多人們不能食用的果仁呢?華德爸說:「好像他們飼養了許多野生動物,這些果實怕是用來加工成為飼料的吧!」來到德國8年,我也從未見識過這個永遠像都市傳說的活動,這年我決定親身參加,來一個眼見為實! 小華德收集了不少果實。(作者提供) 這果子中文名叫猴板栗。(作者提供) 讓孩子身體力行換獎品 我們在這年秋天立下目標,希望收集至少10公斤果仁,換取1公斤糖果。華德爸聽了卻嘲笑我,竟然想去排4至5小時的隊伍來換取如此小量的糖果,於他而言是非常不划算的舉動。哀哉!鋼鐵直男你別永遠只會打擊人,好嗎?讓小朋友身體力行地、一粒一粒地收集果實,最後用自己努力的成果去換取心心念念的獎品,不好嗎?我們雖然不能多吃糖果,也覺得時間上挺不划算,但仍然希望志在參與一下。難道凡事都要計較利害得失,不能吃虧才要踏出第一步?其實我們走遍郊外鑑別植物的過程,不珍貴麼? 德國甜食消耗冠歐洲 不過,我也不打算收集太多果仁,獎品從來不是我的着眼點,因為糖果的確是讓人又愛又恨的食品。據德國甜食聯合會(BDSI)的數字顯示,在過去50年裏,德國每年人均甜食品消費量從23公斤增至38公斤,是歐洲之最。德國人最愛的甜食是巧克力,每年人均消費11.69公斤,也屬歐洲之最。現今的包裝食品和飲品滲入大量糖分,人們已在不知不覺中攝取多於平日所需。眼見德國過半數人口已經超重,大家都要非常審慎地吃糖果了!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9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想起《格林童話》

「秋風秋雨愁煞人……」華德媽在此仿效一下秋瑾女士引用詩人陶澹人的詩句,映照處於秋雨綿綿的德國,閱讀中秋期間港聞時的心情。因出版兒童讀物而被控串謀發布煽動刊物罪成的5個港人,令我想起在1812年出版的《格林童話》——集合《小紅帽》、《灰姑娘》等一個個看似簡單,卻處處敲着當時德意志民族心靈的故事。 想當年《格林童話》也是與政治息息相關的書本,與在60年後統一的德意志民族有着不可或缺的推動作用。統一前的德意志民族結構鬆散,各有各的語言,也常受外敵入侵。作者格林兄弟是語言學家,他們得到不少當權者的支持,才能四出蒐集民間故事來出版《格林童話》。時至200多年後的德國人,依然會讀《格林童話》,也會用狼來代表危險,可憐的狼,一直以來被扣上多少頂帽子。 不諱言,語言不止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文化和價值觀的傳承。語言的威力可團結人心,也能翻雲覆雨。所以在敏感的時期,多想一步,有時候,聯想一下聽者的感受,也許可以防止許多許多不必要的爭吵。這是我近年跟朋友談天時的體會。我也無意在政治議題上着墨太多,接下來分享一下日常生活。 9月下旬的德國到處都是啤酒節,人們穿起南部特色格仔衣裙,在嘉年華會與親朋戚友暢飲。疫情的話題倒也沒有影響國人的節日氣氛,大家似乎很樂意回到以前的生活模式。當然,在標示要佩戴口罩的場合中,德國人都會主動配合。 「除罩主流」下的異類 沒想到在「除罩主流」下,仍有商業公司和機構不跟主流,繼續保持最高警惕,說的是華德媽最近找實習工作的市場調查公司。主管告訴我,因為員工是公司最寶貴的生產線,所以必須保障大家的職業安全,盡可能防止大家在工作期間感染傳染病。我的同事來自世界各地,大家運用各自的母語為公司提供最準確的資訊,然後向客戶提供各行各業的重要商業信息。 暫時我還處於培訓階段,尚未能正式接觸客戶,但能夠在未來的工作裏運用一下自己的中文能力,也已經相當興奮,也許我還能在跟同事的相處裏涉獵到其他語言和文化呢!希望未來有機會向大家分享一下德國雙職母親的趣事!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5期]

詳細內容

華德物語:親子暑假節目——泡圖書館

大家好!上回我分享了在德國放暑假的趣事,這篇就來一個暑假總結吧!除了首星期我們去了度假村外,其餘時間我們都在離家不遠的小鎮遊覽,參加無窮無盡的夏日嘉年華等。在日落時分,如往年一樣,我們會去朋友家中為植物澆水、餵動物,不經不覺就過了一個月!我自稱宅媽,是真的很喜歡在家待着,所以因檢疫措施而未能帶兩兄妹回港探親的華德媽,也樂意留在德國小鎮放暑假。 看書 玩桌遊 看卡通電影 那麼,我們天天在做什麼呢?最恆常的是我們逢星期一至五都前往市立圖書館,在那兒借一些圖書、桌遊和卡通片!實不相瞞,華德媽就是個特別喜歡待在圖書館裏的人,因小學的「閱讀獎勵計劃」培養出來的閱讀習慣實在是無比幸運的事!而德國小市鎮圖書館一般有3天在早上10時開放,晚上6時關門;另外兩天下午1時開放,晚上7時閉館,周末一律休息;兒童圖書證是免費的,但成人圖書證要收30歐元左右的年費。來德國生活後,我深深地感受到,以往香港的圖書館實在太寵市民了,不單免費使用,開放時間也長得多呢!現在我每天都會讓兩兄妹在圖書館內自由選擇一本書、一套影片、一款桌遊,妹妹永遠都想全部擁有,我會安慰她:「明天我們會再來,你就可以換新的遊戲了!哥哥也會有他的選擇,今天的新遊戲也足夠了!」然後我們就會興高采烈地回家,看書、玩桌遊,晚上一同看卡通電影! 德國圖書館(作者提供) 試驗生酮飲食 減少購買零食 另一項比較特別的事情,就是我們試驗了6星期的生酮飲食(ketogenic diet),每天攝取的營養百分之八十來自脂肪(肥肉、三文魚腩、牛油果、果仁、椰子油等),百分之十五來自蛋白質,百分之五來自澱粉質(蔬菜和莓類等)!原因是華德的腦癇發作次數增加,而我們向醫生爭取有關飲食一整年也未獲支持(原因是沒有足夠證據證實有效以及太難實行),後來我自行學習及向病友群組發問後,計劃了在暑假實行!在暑假前,我們已減少購買零食,循序漸進地減少家中的澱粉質!時至今日,我們家中已沒有再買過任何坊間的零食(熊仔糖、朱古力、雪糕或雪條等)。我們的零食改為核桃仁、巴西堅果仁、長山核桃等!我們也會用鮮奶油、希臘乳酪和冰凍的紅莓、藍莓以及暑假隨處可見的野生黑莓來製作生酮雪條,口味比較近似香港已結業某連鎖雪糕公司的「乳酪雪糕」。我們更會在雪條上灑一點碎果仁,是我們由今個暑假開始在家常備的消暑妙品!雖然生酮飲食已由另類療法演變成生活潮流,但大家切忌盲目跟風,一定要做充足的資料蒐集,也要得到家人的支持呢! 自製雪條(作者提供) 文:華德媽 作者簡介:年輕媽媽,在德國經歷了懷孕、生產、坐月、育兒等種種經驗,日常最愛寫下兒女的一切,好讓將來能夠好好回味。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0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