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講你知:善意溝通 接納離別(下)
Edwin一家移民,一眾親人以「對話圈」,加上「感受需要卡」來連結彼此。(受訪者提供) 上文提到,我有一個就讀高小的親戚Edwin上月跟家人移民英國。為了創造一個安全的時間、空間給Edwin去察覺、理解及表達自己,亦讓一眾親友可抒發對Edwin一家離別的感受,我邀請大家在farewell party於「善意溝通」的基礎上,以「對話圈」的形式連結彼此。 之前我曾帶領他們參與對話圈,大家圍圈而坐,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到其他人。我詢問各人,希望為今次對話定下什麼規則?我爸說:「互相尊重,專注當下,擺低手機。」然後我媽補充︰「用心聆聽及記着別人所說的。」Edwin則謂:「不打斷、不評論、不給予建議其他人。」我聽到他們這樣說,既驚喜,又感動,亦感到之前所花的努力沒白費(我家人以前習慣別人說兩句便打斷對方,然後評論、給建議等)。當我確定在座每個人都明白並同意遵守這些原則後,便拿出一個象徵「發言信物」的水樽,只有拿着發言信物的人才可以說話,其他人需要專心聆聽。我就會盡量確保大家的發言時間平均,如果有人說得太久,或者違反了剛才協議的原則時,我才會介入。 親友輪流分享移民感受 設定對話圈的形式、原則後,我再介紹主題和流程。第一輪是熱身,主題是交流彼此今日的感受;第二輪為正題,主題是面對移民和離別,大家有何感受和需要。我把「感受需要卡」放在圓圈的中心,然後邀請大家每一輪發言前,用2分鐘看看地上的卡,再察覺、同理自己的感受,繼而分享。 有趣的是,我媽分享時,突然祝福Edwin一家移民後「無憂無慮」。Edwin聽到後,即時反應是說:「很難呢!」其後輪到Edwin爸爸分享,他亦回應我媽說:「怎可能無憂慮呀!」他坦誠地分享自己在「期待」以外,也有「擔心」這個感受:「一家人去到異地生活,既要找工作、找學校、找居所,又要重新適應文化。」我感激他願意展現自己脆弱的一面,畢竟在華人文化中,作為爸爸,很難在家人面前表達負面感受。但正正是這樣的溝通,讓Edwin可連結到他父母真實的內在狀態,長遠有助促進關係。 在此我邀請各位家長,如果你的家庭即將移民,或者你的子女有朋友移民,可嘗試以「善意溝通」去認識和接納當中的離別不捨,以及不同的感受! 文:楊思毅(JUST FEEL感講共同創辦人暨執行總監) 作者簡介﹕註冊非牟利機構「JUST FEEL感講」的願景,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2期]
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