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講你知:讓孩子憑感覺作決定

我不時會和Edwin一家行山,過程中觀察到他們的相處。最深刻的是某個冬天,當時Edwin仍就讀中一,我們一起行龍脊,想分享兩個畫面︰

1.穿外套戴帽:我們在欣賞風景時有點大風,Edwin媽媽立刻硬塞外套給兒子,並幫他戴帽,卻不小心撞到Edwin的眼鏡。Edwin𤷪𤺧地問媽媽:「你做咩啊?」媽媽答道:「大風啊!」Edwin語帶煩躁回應:「差啲整跌眼鏡喇!」

2.落斜時:Edwin媽媽多次叫我扶着Edwin,我在旁輕輕說了一句:「等佢自己嚟啦,佢大個喇。」落完斜後,Edwin對住媽媽大叫:「扶你個頭!唔使扶我啊!」

當孩子遇上父母的不安

媽媽要Edwin穿外套、戴帽、找人扶着落斜等,都反映着她很愛也很緊張兒子。然而這種關心背後,同時反映着父母強烈的不安,究竟這樣對於子女的成長,是好事還是壞事呢?從善意溝通的角度理解,若某些「關心」會導致孩子的「信任」、「成長」、「自己決定」等需要未被滿足時,那父母就要想一想,是否需要抽時間和空間來察覺、接納自己內在的不安,並探究背後的需要,繼而思考,是否要對孩子適度放手?

就Edwin面對媽媽不安的行為或語言,懂得大叫反抗時,我感到矛盾:一方面我慶幸Edwin敢於表達自己的不滿;另一方面我又擔心如此的表達長遠會破壞關係。所以,我決定和Edwin媽媽坦誠分享,並說出了以下的話:「當你叫我扶佢落斜時,有無試過停一停、諗一諗:Edwin想唔想自己試吓?佢可能想成長、想嘗試,即使佢仆倒、整親,都係佢自己揀嘅,而唔係人哋幫佢揀。如果佢無話要人扶佢,不如畀佢試一試?」

陪伴孩子面對內心的脆弱

說到要讓孩子「自己決定」,家長難免會擔心。所以,我決定作個示範。Edwin和我小時候一樣,有點畏高,而為了讓Edwin有安全感和勇氣去探索他內心的脆弱,我陪着Edwin一步一步走近一塊山邊的石頭。在過程中,我要求他的父母別說:「你唔得㗎,唔好行前,好危險,仆死你啊!」等說話。

當我們走到一個位他不想再行,我問他:「你𠵱家有乜感覺?」他答道:「驚。」我再說:「我聽到你話𠵱刻覺得驚。不過,我相信你可以再行前一步。但如果你唔想,你都可以唔行。」他想一想後對我說:「唔行。」於是,我倆便停在那個位置,一起深呼吸,再眺望山下的石澳景色。這個過程,我陪伴他探索內心的感覺,並憑自己的感覺,決定是否想踏前一步。

最後,我再次坦誠地跟Edwin媽媽分享:「就算你內心有不安,都希望你可以對Edwin講一句『我相信你』,放心畀佢踏步向前、成長,闖出自己既一片天空。他跌親時,有你在旁陪伴,就已經足夠。」

在此邀請各位家長,當你感到不安時,請你嘗試以「善意溝通」認識和接納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同時學習適度放手,讓孩子憑自己的感覺自己做決定。這樣,他們才可以真正成長!

感講你知:讓孩子憑感覺作決定
筆者陪着Edwin站在山邊的石頭,讓他憑內心感覺做決定。(筆者提供)

 

文:楊思毅(JUST FEEL感講共同創辦人暨執行總監)

作者簡介﹕註冊非牟利機構「JUST FEEL感講」的願景,是轉化學校和家庭的溝通文化,透過支援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攜手共創同理心校園和家庭文化,提升孩子的身心靈健康。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