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座隨筆:生涯怎麼規劃?

中秋過後,天氣仍是那麼酷熱。某個星期六,幾個中五學生相約參觀中文大學資訊日,了解不同課程的內容和收生要求。對任何中學生而言,中大都是個大得驚人的校園,漫山都是樹木和建築物,隨時迷路。那天火傘高張,幾個小伙子埋怨路標不清晰,在高山低谷中茫無頭緒,又渴又累,叫苦連天。 文:何力高 我們在人生路上,何嘗不是這樣?每年看着一屆又一屆的學生參觀大學資訊日,為JUPAS選科而煩惱,為放榜結果興奮或失落,還有念大學時的懷疑與迷惘,畢業後踏足社會的戰戰兢兢……看着他們,不禁想起當年的自己。 從小未想過當教師 不經不覺從事教育工作20年,無論幹得怎樣,好歹也算是自己的事業。但我從小壓根兒沒想過要當教師,若年少的時候,要我說出10個「我的志願」,怎樣也輪不到教育工作。 我自小鍾情戲劇,曾想過報考演藝學院,但最後還是以報讀大學為首選。記得當年JUPAS選科,拿着中大的課程冊子從頭翻到尾,只有一科「新聞與傳播系」最接近演藝課程。那些新聞採訪、廣告、電視、電台製作,不用死讀書,講創意,於是便報讀了。 那四年的傳媒訓練很有挑戰性和滿足感,大三暑假我還到了電視台新聞部實習,大四的一整年兩天上課,三天在電視台上班。 傳媒行業精彩刺激,我本以為自己一定會投身,但怎料當記者愈久,便愈失卻興趣。 我發覺自己最喜歡的其實是天馬行空的創作,如寫劇本和演戲,但報道新聞必須客觀中肯,外表正經嚴肅才有公信力。後來機緣巧合,母校的副校長問我有沒有興趣回去任教,我思前想後,最讓我牽腸掛肚的是話劇,而當教師的最大優勢是工作時間穩定,公餘時可繼續演戲。那時心想先教兩年書,試試看,反正青春,不適合便轉工吧。 在其他崗位一樣能追夢 光陰剎那飛逝,假如訪問當天初執教鞭的我,打死也不信自己會在這行業待上20年。事實上,過去我也因為想窺探外面的世界,兩度離開學校出外闖闖,但放下教鞭才知自己喜歡的是跟學生分享知識和相處,結果又重返校園。 大學時選擇了「新聞與傳播系」,還以為就這樣子失去了念戲劇的機會,但其實在我當教師的這段日子,我一邊教學一邊兼讀戲劇文學碩士,一個純為興趣而與工作升遷無關的學位,卻讀得非常愜意;我又以為自己會放很多公餘時間搞戲劇,結果我花得最多時間的,是在學校跟學生排戲、排音樂劇,原來能夠見證學生蛻變成長,那種意義比我自己演戲大千百倍。 人生是一趟旅程,而不是過程,精彩之處在於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風光和經歷。只要打開心扉,隨機應變,用心努力做好上天給你的工作,你的生涯可能比刻意規劃更加精彩!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解惑

「傳道、授業、解惑」,與其說是老師必須做到的職責,不如說是為人師者最應該享受的日常。有些術業固然可以傳授,但有些疑惑未必有標準答案,因此,能成為學生的「同學」,一起經歷疑惑,彼此啟發,已經很不錯。 文:吳皓妍 享受和自己學生互相啟發 在某個所有孩子都圍在一起玩得起勁的小息,一個瘦小的高小男孩蹦跳到我耳邊:「老師,我知道我的功課與其他同學不同。」他眼睛圓滾滾而晶瑩的,像小猴子一樣機靈雪亮。既逃不過他的法眼,我一臉平靜地跟他承認:「很聰明呢,都給你發現了。」正常來說,沒有願意多做功課的孩子,但我看他實在能夠學得更多更好,便在發工作紙時,有時悄悄多釘一張「增潤」的東西。「你……你為什麼要這樣對我?」看見我「毫無悔意」,他蹦跳中帶點氣急。「因為你能夠做到。」我面不改容。「這樣不公平!」他努努小嘴,理直氣壯地瞪我。 「是的,就是這樣,做人本來就是有些不公平的。」空氣這就靜了一靜,他也呆了一呆。他以為把「公平」、「人人平等」的原則說出來,我就會認同他。「人人都有吃飽飯的權利,對吧?如果規定每人只能吃一碗,對需要兩碗飯才飽的人來說,才是真正的不公平。就像你,你應該學得更多才夠。」我很高興能讓他陷入疑惑,也很期待一場激烈的辯論。 不過,孩子大概年紀還小,而且不知道是想得通透還是乖巧,他只是點點頭。他真的很認真地點點頭。「這樣吧,你就當是做未來應該做的功課吧。」我緩緩說罷,他便嘴角一揚,滿足地看著我:「啊,那就是說我學了未來該學的,未來可以輕鬆點。」 [caption id="attachment_12362" align="alignnone" width="700"] TESTING[/caption] 「不是的,因為你有足夠的聰明,你要學更多,然後更好的照顧自己照顧別人。這是上天給你的任務。」賢愚由天,富貴由天,他能盡早明白、享受與發揮上天給予的條件就是好。他呆了一呆,又再認真地點頭,然後叫了一叫:「哎啊,算了,不想再用腦筋,那麼做那麼多工作紙之前,我一定要好好玩玩了。」說罷,他一溜煙似的享受他的小息去。希望以後當他需要肩負更多重擔時,他還能像現在一樣健步如飛。 不算計付出就不會累 孩子溜走後,我突然覺得自己一直以來的疲累和疑惑也溜了。人長大了,長聰明了,就會察覺自己渾身是擔子。有時我也會疑惑為何人生要如此勞勞碌碌。算計多起來了,更會覺得自己比別人付出更多,自覺吃虧。而這剛溜走的孩子,不但能夠察覺我偷偷的在他肩上加重負擔,坦率地到我跟前嚷個明白,更能夠不再算計自己已經做得比人多,甚至將要繼續「吃虧」,他也似乎不在意。他的不算計,不在意,對我來說是個很大的提醒。不算計付出,就不會累了自己,不累了自己才是最聰明。 在此,我謝過這位小老師。有關付出與公平之惑,我決定學他一樣,不再想了。期待明早回到學校,繼續享受和同學們互相啟發的日子。 按:後來,有個高中女孩問我為什麼聰明人有時比糊塗人吃虧更多。我想了好久,覺得許多道理她其實已經明白,於是,我決定把這個小故事送給她,希望她能想通一點點。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再拍翼像蝴蝶

從籌備、創作、排練到演出,我與音樂劇《奮青樂與路》挽手走了一年半的路程,看見它圓滿落幕,心裏既欣慰又不捨。其實每一天排戲時我都撫心自問:這些學生除了學到唱歌跳舞外,到底還學懂什麼?曲終人散後,他們又可帶走什麼踏上人生另一段旅程? 文:何力高 菲國少女苦練廣東話台辭 本劇的女主角阿美是菲律賓人,雖在香港出生,但不懂讀和講廣東話,只能聽懂一些十分簡單的對話。既然是女主角,戲分和歌曲都不少,要全程說廣東話,怎麼辦?但我們就是希望學生在音樂劇中學懂努力不懈、堅毅不拔的精神,於是她打從得到歌詞和劇本那天起,在老師幫助下,一字一字的去理解,一字一字的記下拼音。我必須承認她有語言天分,學得快,但要把對白和歌詞倒背如流,還須痛下苦功。有幾次排練時她因為霎時忘記歌詞,緊張和內疚得哭成淚人。我在旁看她排練,暗忖若叫我用意大利文演音樂劇,我又能否招架得住?雖然阿美的廣東話帶點口音,但無礙觀眾理解台詞。她把角色演繹得真摯動人,與對手有默契有交流,若非我在謝幕時道出真相,觀眾都以為她本來就懂廣東話。這個見證,再次說明「不是能不能,而是肯不肯」的道理。 潮汕新移民 特訓咬字發音 同樣面對語言障礙的,還有來自潮汕的阿水。他是新移民,因為喜歡唱歌,便大膽報名參加。每天排戲,被人批評得最多的就是發音咬字問題,但鄉音難改,他的台辭有時比阿美的更教人難以聽懂,不過經過幾個月的特訓,演出時有了顯著進步。阿水為人內斂非常,從沒踏過台板,但這次擔任男主角,從頭演到尾,還要因應角色需要學彈琴、學指揮、學跳舞、學演戲。最後他不負所望,把角色駕馭得不俗,加上唱功出色,得到不少好評。 但大家又可知過去幾個月他有多少夢魘?有多大壓力?有一陣子他怎樣做都做得不好,結果在排練室崩潰了,把眼淚和情緒狠狠爆發出來。那種辛酸,實在不足為外人道。我曾問他如果這暑假不參與音樂劇,他會怎樣過?他說會無無聊聊在家中打機,也會到餐廳做兼職,在悶熱的廚房裏度過。我聽了後,慶幸他選擇了音樂劇。 願奮青們振翅高飛 「再拍翼像蝴蝶,重新飛出我路向」是劇中的兩句歌詞,但願我的奮青們經歷過音樂劇後都能振翅高飛,加油!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漾動心湖的開學金句

學年剛開,老師和學生皆以金句自勵,或宣於心底,或書於枱頭,無不展望有個鬥志昂揚的新學年。 文:蒲葦 甲同學說﹕「今年,我的座右銘是《明日》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我一定要比往年更珍惜時間。」 乙同學說﹕「玩物喪志。我今年一定會減少上網、打機的時間。」 丙同學說﹕「我比較簡單,今年只有一個願望,就是K.O.中文科。」 我說﹕「都很好,看到同學充滿鬥志,為師萬分欣慰。師生同心,其利斷金,願與大家共勉。」 話雖如此,果真只是如此而已。 教書多年,早就看慣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轉瞬間,湖面又恢復了平靜。三兩個星期過去了,鬥志紛紛回歸首飾箱,平白無事,甚至不知道置於何處。 以上之說,若理解為老師責備學生,也非原意。 以文學真善美自勵 新學年要開始了,我一再拿起教育局中文組多年前出版的《綴文創思》,以前線前輩的金句自勵,既宣於心底,亦寫作自勉。 前港大教育學院講師鍾嶺崇博士說:「文學的啟蒙、觸發、深化,往往在有情有趣有美有妙的,既尋常又精微處孕育端倪。生活上的一點趣味,感情上的一絲波動,或者韻律上的節奏,文字上的對偶,都可以觸動情意,引發共鳴。文學欣賞與創作的起步,當作如是觀。」(〈文學肆言〉) 文藝青年兼中學校長潘步釗博士說:「作為老師,我們導引指點,然後悄立一旁,帶着微笑送一道祝福的目光,看他們跨過文學作品中美善的門檻,已經是文學教育的重大成功了。」(〈抉擇的文學,文學的抉擇〉) 小思老師說:「文學作品是人的東西,充滿人的本質,即是感情、意志、思想,由古到今,人情不變,只要緊握這一點,就可通古今。今人之所以能讀通古代作品,只因人的心靈是相通的。」(〈縴夫的準備〉) 何福仁老師說:「放手讓我們的學生自由地寫,愉快地寫吧,也讓老師愉快地改……與其眼於文句,不如把心力放在構思上面,深化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眼界。」(〈寫和讀的兩個問題〉) 李孔嘉寶老師說:「也許文學是夕陽科目,但夕陽始終是美麗、迷人,使人眷戀不已的。」(〈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我驚為天「書」,一段段來自前輩的動人金句,叫我如沐春風,用文學的真善美作中文老師的開學自白,真有「天將降大任於我」的豪情壯志。 風再起 共勉之 然而,教書多年,早就看慣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轉瞬間,湖面又恢復了平靜。三兩個月過去了,我和學生一樣,漸漸從自勵變成自責。幸好,下一個學年又快將開始了,共勉之。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明德惟馨:做真正的公主

小女可能因為皮膚白皙,收到賀禮時總會聽到親人說:「這是送給你的小公主的!」好友來訪又會盛意拳拳的送上雪白絲織套裝,並道:「祝你的小公主永遠美麗幸福!」街上鄰舍碰面又會說:「小公主要出巡了嗎?」 文:陳得南 身為父母,當然十分感謝親友誠摯的祝福,不過我在想,如果身邊的人繼續這樣稱呼小女,我怕將來習以為常,潛移默化,讓她真的以為自己是生來就要被人寵愛的公主,搞不好,甚至患上自以為是及好逸惡勞的「公主病」就麻煩了! 做大長今 不做小公主 當然以上對公主的理解比較片面,例如要穿著華麗悉心打扮,養尊處優,被人嬌生慣養,而且帶點高傲,對身邊的人常會頤指氣使,呼之則來,揮之則去,似乎我們對公主的形象已有既定印象。 因此我常開玩笑的跟身邊的人說,我不想女兒成為「小.公主」,反希望她是「大.長今」! 英國貴族學校 品德要求嚴格 公主的形象為文學及傳媒所塑造,卻未必是真正貴族的等號。英國貴族學校培養人才的方式讓我們發現,貴族在學校的生活並不輕鬆,學校對學生的道德要求相當嚴格,行事既要光明磊落,又要敢於承擔。同時強調要參與社會服務,男生或許還要接受艱苦的軍事訓練,從而培養起對社會的擔當精神及社會責任感。因此,一旦國難當前,貴族需一馬當先,奔赴前線,為國捐軀。的確,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在前線犧牲的英國貴族子弟不在少數。 君子之爭 分出勝負 中國的貴族精神可追溯到春秋時代的車戰,當時的戰爭無論是佈陣的程序還是交戰的原則,各有所依,並以禮行之,雙方約定較勁之日,列好隊形才衝向對方,整個過程,不偷襲,不追趕,不以消滅對方為目的,卻旨在透過君子之爭分出勝負。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與楚軍交戰時堅持「各居一面,鳴鼓而戰,不相詐」,戰事雖以失敗告終,但他拒絕「詭詐奇譎」的行徑就正是貴族精神中的高貴情操。 真正的貴族,物質條件有一定的保障,因此能在物質以外有更高的追求,對精神文化有更深刻的執著,故可有誓死捍衛人格尊嚴的決心及努力維繫由祖上承傳下來的榮譽。正因貴族眼的不是更優越的物質條件,而是追求更高層次的優雅精神生活,故他們無論舉手投足,還是談吐舉止,都會流露出高尚的氣質與人文風度。事實上,當我們的生活條件已得到滿足就自會向更高的層次邁進,所謂衣食足然後知榮辱。培養寬厚的愛心、悲憫的情懷、清潔的精神、承擔的勇氣,這些尊重人格的情操均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及期盼,與出身是不是王孫貴冑並沒有關係,任何人皆可達至。我的女兒並非來自高門大族或顯赫世家,不過我寄望她將來如果滿足了生存及生活的階段,可以在平民中活出高貴的生命。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給青春的你

那是一個平凡的暑假下午。 空氣熱得像蒸氣一樣,我到他們的音樂工作室探訪時,結他線也似乎怕熱偷懶,頻頻斷掉,但他們還是有耐心的換掉又重來,換掉又重唱。這樣的下午,大概其他高中生都在補習操卷,或者嬉鬧,或者午覺……但他們還是如常練歌,如常預備演出。六年以來,大概就是無數個這樣平凡下午,樂隊Boyz Reborn的男孩,慢慢編寫出不一樣的青春樂章。 文:吳皓妍 考試教不了社關情懷 世態教訓再三抑止 偉大情懷 何處滋養 ——Boyz Reborn《平凡人》 在香港,努力操卷補課就是給高中生的誡命,彷彿這樣就能培養耐心,滋養出堅毅而偉大的情懷。「你渴了?飲水嗎?」明明力竭聲嘶練了兩小時歌的是他們,但一到休息時間,男孩自然的照顧坐在一角旁聽的我。小至大方地接待過門客,大至關心烏溪沙是否被填海、雨傘運動後的未來、民主之花是否開……如此種種,課本哪裏滋養? 認真夾band 認真燃燒青春 夢想他朝改變世界叫年青 ——Boyz Reborn《年少氣盛》 音樂可以改變什麼?組樂隊不過為了打發青春吧……或者有人會這樣想。然而,如果知道香港高中生充斥着漫長SBA、各式補課功課的青春,你不會忍心用「打發」二字。練歌與表演的時間,絕對是像吐血一樣嘔出來的。一路上教男孩們作曲編曲樂器的,是負責Passion Music Ministry的社工Eddie sir(何振賢),雖說是玩音樂,但他訓着這裏彈錯,點着那裏唱歪……儼如操練認真的小兵,你也不會說他們是隨便「打發」青春。 即使他們的音樂未必可以改變世界,但最少豐富了青春。 他們青春中最深刻的不再是某次枯燥的mock中考高分,而是在台上和自己的偶像Supper Moment合唱的一曲,是在維園唱《自由之歌》遙敬六四學生的火熱,是在伊館又跳又唱的活力,是每年年終總結成果的音樂會,是每次鎂光燈打在身上閃閃發亮的剎那……有了這些,他們面對世界,又或小事如面對眼前陌生的我,氣度都是悠然自得,坦坦蕩蕩。 在青春時認真地做過一些事,也能幫助他們走想走的路,不像許多大學生,方向迷糊,也不會像許多人空談理想。男孩們在音樂創作或影音製作都有不少的夢,有的告訴我想做一名鼓手,有的想到演藝進修。他的路或會改變,但最少,在Boyz Reborn這些年裏,他們知道認真唱一曲做一事的態度,而這就是改變世界的根本吧。 追夢總在下課後 平凡人若然為美夢覺醒 ——Boyz Reborn《平凡人》 綜合、作文、抄筆記……大概當他們知道我是中文老師後,不免聯想到自己的日常,於是笑得有些腼腆。不過我想說,改變人一生的,往往是下課下班後的幾小時,至於日常,和別人一樣繼續努力就好。 試想想,你的青春會變得如何,如果在空氣像蒸氣一樣的暑假,你不躺着,若然下課後下班後你不呆着,若然你願意為美夢發力發聲……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排練音樂劇的「十萬個為什麼」

這個暑假我極其罕有地沒有出外旅遊,而是天天跟一大群年輕人排練九月上演的大型聯校音樂劇《奮青樂與路》。隨着天氣愈來愈熱,我們的排練亦愈來愈吃力,鬥志亦愈來愈旺盛。 為了讓演員更熟悉在舞台和布景上的穿梭走動,我們特別把學校禮堂的座位位置清空,搭建了一座臨時布景,好讓學生在跟葵青劇院一樣大的舞台上排練。 我每天看着數十個小伙子在唱歌、排戲、跳舞,還有幕後同學在學習化妝、縫紉、製作道具、控制音響設備,一個又一個的問題不禁在思海浮現: 1. 為什麼一大群年輕人願意花幾個月時間排練音樂劇,而不選擇跟朋友去吃喝玩樂? 2. 為什麼同一場戲、同一支舞、同一首歌,要反反覆覆排練那麼多次?什麼叫「在藝術裏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3. 為什麼音樂劇團隊特別講求紀律——不准遲到,不准隨便缺席,不准「是是但但求求其其」? 4. 為什麼我會一而再、再而三與年輕人搞音樂劇?都已經第九齣了,還要繼續搞下去嗎? 5. 為什麼那些少數族裔演員不諳中文但仍逐字逐句記下拼音,拚命講好廣東話?為什麼他們明明在香港出生卻不懂中文? 6. 為什麼團隊中背景完全不同的學生,可以一起和諧共處,彼此扶持,共同奮鬥? 7. 為什麼心光學校的同學看不見但仍認真做好每個動作?他們除了看不見,與其他人又有什麼分別? 8. 為什麼視障人士畢業後找工作那麼困難? 9. 為什麼有慈善基金、善心人、贊助商,那麼熱心慷慨支持一班年輕人的成長? 10. 為什麼這次團隊中的創作人那麼無私,樂意把自己的作品、知識產權無償跟學界分享? 11. 為什麼有這麼多觀眾願意購票入場,看一班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伙子演出? 12. 為什麼我們在音樂劇中會更認識了解自己? 13. 為什麼藝術訓練可磨練意志力、默默地改變年輕人的生命? 14. 為什麼有些東西永遠無法在課本裏學到? 15. 為什麼很多父母把藝術看得那麼功利?一旦達到目的便把藝術棄如敝屣,甚至覺得它是學業的敵人? 16. 為什麼在香港搞藝術注定荊棘滿途、焦頭爛額? 17. 為什麼這些學生不是專業演員,但工作態度同樣要專業?到底什麼是專業? 18. 為什麼藝術教育在香港學界得不到應有的重視?為什麼藝術課不是必修課? 19. 為什麼愈來愈多學校要搞音樂劇?所為何事? 20. 為什麼參與課外活動一定要自願?勉強一定無幸福? 21. 為什麼DSE課程沒有給學生釋放更多空間,反而愈來愈忙? 22. 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沒有夢想、沒有方向、沒有動力、沒有熱情? 23. 為什麼很多老師鼓勵學生追尋夢想,自己卻沒有追夢的勇氣? 24. 為什麼人愈大生活愈枯燥乏味、愈不快樂? (下刪九萬九千多個為什麼) 文:何力高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反思中的反思

「過去一年,你認為自己有什麼不足之處?」 「未來一年,你會如何改善以上這些不足之處?」 過去幾年,明哲老師都需要完成一份學年反思,以上是開卷明義必須先回應的兩道題目。他對每一道題目都認真對待,位置填滿了,還加紙應付,像當年作答文學試卷一樣。 「既然你有這麼多不足之處?你應該想想自己還適不適合當老師。」有一天,明哲老師從夢中驚醒,夢中說這句話的人,是某年的上司。 「間或備課不足,以致不少課節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不少文章因時間關係,未能精批細改,甚覺遺憾」;「對個別學生的輔導做得不足,未能適時開解學生的煩惱」;「所出試卷仍有不少瑕疵,未能平衡各班水平」;「心境有欠平和,間中未能好好控制情緒,以致開罪了一些同事」…… 今年,明哲老師又用秀麗的字迹填滿每一個作答的空間,寫着寫着,他開始覺得有點不對勁﹕「每年的這個時候,為什麼我都像寫悔過書似的?」他望一望窗外,陽光正充滿生命力地爭取佔據每一個角落,他決定早些出去和陽光擁抱一下。他拿起塗改帶,狠狠地朝坑渠水色的地方畫去,以陽光般的猛力。 「過去一年,你認為自己有什麼不足之處?」 「我認為我的不足之處是太執著。明明已經甚為成功,偏偏還不肯放過自己,硬要作些反思來難為自己,讓自己鬱鬱寡歡」;「我認為我的另一不足之處是做事太上心,比如說,有位學生上課睡覺,我本應該責備他上課不留心,然而我竟全把責任扛上來,覺得自己上課不夠精彩,未能吸引學生注意」…… 我的不足 是太執著找不足 「未來一年,你會如何改善以上這些不足之處?」 「首先,我希望自己減少執著。如果自己已經盡了努力,便可問心無愧、理直氣壯。我希望自己不要事事上心,只要信念清晰,就應該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甚至再不怕做噩夢。」 「題目是問如何改善不足之處啊!」 「哦,明白。我希望可以爭取多些休息的時間,讓自己上課前精神飽滿。我深信教育應該以人為本,最宜減少無謂的數據分析和文件鋪陳,我會更言簡意賅去應付文件要求,例如年年如是的反思表。」 反思也有標準答案? 「明哲老師,你今年做的反思好像不是太適合吧,說不足之處,怎麼都像讚賞自己?恐怕有違『反思』的原意吧?」上司再一次在夢中出現。 「莫非反思也有標準答案?」明哲老師不禁一問。 「不是的,不是。」 「是了,我在反思表忘了補充,我希望減少執著,其中一個方法是培養幽默感,多用幽默的角度看世事,希望您會接受我這份略具幽默感的反思。」明哲老師笑着說。 文:蒲葦

詳細內容

蒙以養正:閱讀童書有感

一直以來很少接觸幼兒閱讀的書籍,正好趁香港書展的機會走入展區中的「兒童天地」,多了解童蒙刊物的種類,看看哪些適合小女閱讀。書展人頭湧湧,先是看到各種名人傳記、寓言小品及經典唐詩,內容雖是圖文並茂,且標榜幼童讀物,惟總覺得欠缺童心,似陳義多於啟發,重傳道而少了一份輕鬆。這些作品本質上是「成人導向」的文學多於兒童文學。 走到較大型的外國童書出版社,就會發現很多色彩繽紛的大本圖書。幾位小孩圍坐一旁,狀甚投入,好奇之下我也翻開其中幾本,不難發現,書本的確精美,內頁均為雙層卡紙對裱,易於翻閱,加之有不傷手的圓角書頁,設計細心。 書本主題多圍繞幼兒情緒管理和習慣培養,既實用又貼近生活。其中幾本圍繞七色的作品別開生面,設計者以同一系列的色彩幻化成大自然的圖案,紋理凹凸起伏,在視覺及觸覺上為孩子帶來刺激;又有幾本介紹人體結構,設計別出心裁,翻開書本即浮現立體圖形,而揭開小摺頁則別有洞天,再輔以簡單文字說明,既是延伸閱讀,亦能與讀者互動交流,饒有心思。 外國童書 設計細心寫出童真 然而,要數愛不釋手的是以兒童為本位的故事繪本。我的確很佩服這些童書的作者,能以童趣的眼光觀察事物,以率性的童真演繹世界。這些故事不在說教,但能引導孩子翻閱書本,投入故事,進而享受當中的樂趣。細看下,無論是語言對白、視角轉換、角色造型,還是場景設計,書中內容均小心斟酌。片言隻字,或已可引導孩子作天馬行空的想像,讓他們化身為主角,徜徉於現實與幻想之間。圖畫與文字相輔相成,有時埋下線索,有時補充說明,整個故事的敘事模式讓人覺得那是由連串圖畫呈現的兒童劇。 閱讀童書是一種心靈的發現,那份久違的赤子童真似被再次喚起。 誠如《小王子》的作者聖修伯里在書的序言所說﹕「所有的大人最初都是小孩子,只是多數的人都忘了。」今天初為人父,更要懂得代入孩子,尊重他們的心思和創意。 無疑,這些優秀的作品對啟蒙兒童的確理想,不過美中不足的是,讀物均以英語撰寫,讓人擔心孩子久而久之對語文的情感會傾斜英語多於母語;就是找到翻譯的童書,當中選擇的生活場景或模式均來自西方世界,孩子對傳統的風俗習慣及文化內蘊只會愈加陌生,甚至怕將來出於不理解而產生抗拒。 少本地好書 憂抗拒傳統文化 蒙以養正,如何能兼顧孩子的心理,既照顧美學設計,又能考慮傳統文化的輸入,說理而不說教,引導而不操控,成功鼓勵孩子閱讀,真的是一門學問。 台灣及內地已很努力往這方向發展,真的很期待在香港可以找到更多華文童蒙刊物,輔助家長及老師,培育我們的下一代。 文:陳得南

詳細內容

客座隨筆:背大背包的孩子

待人接物無不以禮,東西很少做得馬虎,街上少見垃圾桶卻也很少垃圾,少有煮得難吃的食店,洗手間乾淨得不像洗手間……這陣子在日本小住,從前聽來許多美麗的傳說果然一一呈現眼前。我也順道記起別人對這個美好國度形成的分析——什麼傳統文化影響,國民教育及家庭教育良好……種種分析後,通常是聲聲嘆息,哀嘆自己城市的政府啊教育啊不成氣候。 小住數日,語言不通,我實在難以明瞭這島國到底有什麼宜人的政治文教氣候,倒是因為自己活像個文盲,不覺閉起嘴來,學習當地人買車票的法子,在電梯上的禮儀,微笑的誠懇,誇張但友善的鞠躬……不禁覺得,每個島國人的笑容與鞠躬原來都能美化市容,小小的行為與身體語言就形成了社會氣候。 如此仔細一看大大小小的當地人,特別是孩子,有一處覺得自己學不來,那就是背着大背包。 為何日本孩子書包特別大? 島國孩子出門上學,我覺得他們把一個島都背在身上了。普遍而言,我覺得他們的背包真的有點大過了頭。香港男生外出許多時候是兩手空空的,上班上學,背包再大,也很少比自己的背部寬大吧。島國孩子們少年們背的書包簡直不合比例。不少孩子書包之長,由頸部到臀部,簡直放得下兩三個半歲孩子。 成人上班,路遙遙而擔子重,背着一身行李上班不難理解。當地留學的朋友說,許多島國人上班地點離家很遠,即使有了新式子彈火車等等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許多人為了省錢,總會選擇傳統列車、許久才有一班的公車、單車……接來駁去,在路途上花上兩三個小時也算平常。至於島國孩子,大多會被分配到同區中小學,路途未必太遠,那麼大的書包,配以手提袋子一兩個,到底有何用? 裝載孩子的自主獨立生活 後來,我發現大背包未必是潮流,而是用來裝載整個孩子一天自主的生活。 島國不少列車走得很聒耳,特別那些較傳統的列車,奔馳起來還是會不斷轟隆轟隆,吵得難與身邊同伴談天,所以看漫畫,玩遊戲卡,打電玩也是孩子不錯的選擇。又或者他們會選擇睡覺。背包塞滿衣服、凸出球棍球拍的大有人在,在列車上吃完背包掏出來的便當後,把垃圾塞回背包,再把外衣取出來當被子蓋的孩子,幾乎每一班黃昏至晚上的列車都可見到。他們也很會防止自己睡過了站,我曾看過調校手機鬧鐘的孩子。 除了在大城或市中心,島國街上人較少,走着走着的感覺輕省,一來不需左閃右避才有路可走,二來其實沒有「群眾壓力」,不會有人目擊你的行為到底是否符合社會規矩。而在安靜的街上,扔垃圾的孩子不單會按指示分類,更見過把不能回收的貼紙從膠樽上撕掉,再用紙巾把膠樽抹乾淨才扔掉。高小以上的孩子,甚少由成人照顧往返學校,甚至再小一點的初小孩子,也有見過是自己踏單車,身後背着小島一樣的大背包。即使住在較危險的活火山區,例如住櫻島的小學生,大背包以外,日日攜帶頭盔等保障安全的物資自行來往家校,自己保護自己,不靠成人。 島國人能背起「美好國度」 上課責任、個人興趣、日常自我護理、自己的垃圾……一一由自己背起。習慣獨立獨處,習慣承擔自己,這也許就是島國人能背起「美好國度」,把美名傳承的原因。  

詳細內容